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無聲懷舊老電影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無聲懷舊老電影

發布時間: 2022-05-17 17:51:51

⑴ 無聲電影時代有什麼經典的影片

卓別林的電影乃無聲電影史上的里程碑。
《淘金記》《城市之光》《摩登時代》《城市之光》《大獨裁者》等
說到淘金記就想起卓別林吃皮鞋片段。

⑵ 大都會誰看過一部老的無聲電影

http://www.vv11.com/down/6520.shtml
驢?http://lib.verycd.com/2004/11/25/0000027608.html

德國著名導演弗里茨.朗1927年的電影《大都會》,是默片時代的科幻經典。影片虛構了一個未來時代的城市,等級分明,上層階級居住在半空中的豪華住宅,工人們則住在深深的地底,終年不見天日,操縱維持整個城市正常運轉的機器。統治者的兒子則天真單純,整天無憂無慮地在頂樓的花園中玩耍。一個偶然的機會,這個少年遇到了工人的女兒馬利婭並愛上了她。這帶他進入了工人的世界,看到了危險的工作環境和繁重的勞動,心中十分震驚。與此同時,統治者發現工人在秘密集會,而馬利婭正是集會的召集者,她號召工人忍耐、等待。盡管如此,統治者仍然感到危險,她讓發明家製造了一個和馬利婭一模一樣的機器人,代替後者在工人中散播仇恨。假馬利婭煽動工人們毀壞了中央控制機,導致大水淹沒工人住宅區。危急時刻,真馬利婭逃出囚籠,和趕來的統治者的兒子一起,拯救了瀕臨滅頂之災的工人們的孩子。最後,認清真相的工人們將假馬利婭像女巫一樣架上火刑台燒死,而統治者和工頭的手也握在一起,象徵和解的終於來臨。

每個世代的人都有他們對未來的想像,不論是基於對現實的恐懼,或是對明天的期待,不同時代的人們總會以其當代的思考基準繪制各自的未來藍圖。佛列茲朗的電影《大都會》,則更進一步將工業革命、啟蒙運動以來人們對科學、機械的崇拜加以檢視、質疑與批判。
影片以具象的場景設計與空間建構創造出機械化未來世界的虛擬時空,運用視覺藝術的立即效果,引領觀眾走入佛列茲朗的未來觀,在那樣一個奠基於機械美學而創造的冰冷空間里,佛列茲朗讓我們看到了:大量生產的結果並非人人平等,反而是貧富差距的擴大與階級對立的日趨惡化,甚至導致如片中發生的勞資對立與工人革命;機械文明的過度發展所帶來的也並非更美好的明天,而可能是人性的泯滅,一如片中邪惡的科學家及其所創造的機械人瑪麗亞。因此,對科學文明的質疑與檢視,也就成為貫穿《大都會》全劇的主題思想。
就影片的敘事結構觀之,《大都會》巧妙地運用資本家之子與工人領袖瑪麗亞交往的主線,將大都會中具有不同象徵意義的、不同層級的人、事編織納入主題,高高在上、不知民間疾苦的資本家,代表了上層階級的剝削與冷漠,行事極端的科學家則諷喻當代科學主義的偏執發展,象徵救贖力量的瑪麗亞則被冠以聖母之名,片尾洪水沖毀都會城、眾人獲救一事,更是運用了水的意象與聖經諾亞方舟的隱喻相互輝映,深入闡述本片的主題意旨。
未來派建築大師聖愛利亞〈St.Elia〉曾說:「建築是居住的機械〈Machine for Living〉」,佛列茲朗於《大都會》中的空間調度即奠基於此,但影片中一幢幢巨大、鋼鐵、冰冷的機械式建築,反而成為佛列茲朗藉以批判科技文明壓制人性的最佳利器,透過視覺構圖與明暗光影的對比處理,所有的機械產物成為人類生存揮之不去的陰影,占據極大比例的生存空間而威脅、壓迫人類的生存。影片中心性扭曲的上層階級與遭受生活迫害的下層階級,在佛列茲朗的眼中,或許都是機械文明的受害者!
人的未來究竟會如何?面對未知的明天,佛列茲朗以視覺影像的論證,提出了他對機械文明、資本主義過度發展的恐懼,但不論時代如何演變,人們對不可知的未來再如何恐懼,或許就如同佛列茲朗藉瑪麗亞一角一再強調的,只有懷抱愛與希望,人類才有更光明的未來!

還有一部手冢的大都會,卡通片,在電驢上下載,我做的源。

⑶ 《無聲》台灣電影原型是什麼

2011年9月底,台灣國立台南大學附屬啟聰學校爆發的性侵丑聞。

從2004年到2012年間,發生過164件性侵害及性騷擾事件,學校的廁所、寢室、教室、校車等都淪為性侵的場所,涉案學生佔了全校的四分之一。

校方出於對自身聲譽的考慮,長期以來都採取隱匿不報的做法,亦沒能對涉案的學生進行及時和嚴肅的處理,甚至在問話後依然讓那些犯案的學生回到宿舍里,致使性侵事件不僅沒能得到抑制,反而愈演愈烈。

(3)無聲懷舊老電影擴展閱讀:

《無聲》故事描述:

在寧靜的校園中,但卻充斥著詭異氛圍。天真無邪的學生一起在玩一個游戲,但這個游戲卻是不能說的秘密,可是到底為什麼不能說?

在這個游戲中,什麼才是勝利,誰勝誰負,又或,大家口中不能說的游戲只是一種無助的求救訊號。在孤寂的無聲世界中,聽不見,不代表看不見,其實,你並不孤單。

⑷ 無聲電影時代有什麼經典的影片

猩球崛起2:黎明之戰

8.5分加入收藏
主演:傑森·克拉克加里·奧德曼凱麗·拉塞爾安迪·瑟金斯
導演:馬特·里夫斯
類型:動作科幻戰爭
看點:好萊塢槍戰人性病毒背叛
時長:130分鍾
年代:2014
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別名:猩球黎明 猩球崛起2
簡介

⑸ 電影《無聲》的真實事件是什麼

是2011年9月底,台灣國立台南大學附屬啟聰學校爆發的丑聞。

《無聲》是由柯貞年執導,於蓓華、瞿友寧監制,劉子銓、陳姸霏、金玄彬、劉冠廷、楊貴媚、太保主演的劇情電影,於2020年10月15日在中國台灣上映。

該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在寧靜的校園中,卻充斥著一種詭異氛圍。天真無邪的學生們都在參與一個游戲,但這個游戲卻是不能說的秘密,而大家口中這個不能說的游戲,其實是一種無助的求救訊號。

2020年,獲得第57屆台灣電影金馬獎八項提名。

劇情簡介:

失聰少年張誠(劉子銓飾)轉到啟聰學校就讀,當他發現同學都在校車最後一排玩游戲,但這個游戲卻是不能說的秘密,融入新生活的欣喜之情,瞬間成為了恐懼。眼見心儀的女孩姚貝貝(陳姸霏飾)在游戲中遍體鱗傷,而學長小光(金玄彬飾)氣勢狂妄不可質疑,一群同學們又是天真無害的模樣,張誠忖度著是否該揭開游戲的殘忍真相,還是該加入游戲的行列。

⑹ 中國無聲影片的最高峰《神女》是誰的代表作

中國無聲影片的最高峰《神女》是阮玲玉代表。影片講述了一個為了生活和撫養兒子而出賣肉體的「神女」的悲劇故事。

阮玲玉,原名阮鳳根,出生於上海市,祖籍廣東省香山縣南蓢左步頭鄉,中國內地女演員,上海崇德女子中學肄業。2005年,第14屆金雞百花電影節評選阮玲玉為中國百年電影史上最出色的100位電影演員之一。

阮玲玉寫了兩封遺書於1935年3月8日,在上海新閘路沁園村的住宅服3瓶30粒安眠葯自殺。


(6)無聲懷舊老電影擴展閱讀:

《神女》的故事並沒有劇情片的峰迴路轉,無非講述一個弱女子面對社會的無奈抗爭。她被流氓霸佔,被鄰居非議,被學校等機構所排斥,最後還被丟進了監牢。

反過來,這恐怕也不是人性和人本主義的倒退,而可能是電影題材領域的審查限制所導致,它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似乎是背道而馳的一種存在。

影片的視覺風格和敘述手法於當時都有獨到之處,一些場景已成為早期中國電影的經典場面。

⑺ 中國拍攝了第一部無聲電影是那一部那年拍攝的

1905年,北京的豐泰照相館攝制了戲劇紀錄片《定軍山》,此為中國第一部無聲電影,譚鑫培主演

劇情是曹將張郃攻打葭萌關,老將黃忠向諸葛亮討令拒敵,諸葛亮因他年老而不允,黃忠當場舞刀、斷弓,於是討得令箭殺退張郃,並乘勝攻佔曹軍屯糧之天盪山。黃忠愈戰愈勇,又智斬敵大將夏侯淵,奪取了曹軍重鎮定軍山。

中國電影一經問世便具有了鮮明的民族特色。也許是天作之合,中國的第一部電影居然是與國粹京劇的結合,劇目竟然還是頗具象徵意味的《定軍山》,一代名伶譚鑫培也就成為中國第一位涉足影壇的表演藝術家。

所以,盡管這部只用一架手搖木殼制攝影機攝制的無聲影片已無拷貝可觀,但其在電影史上的顯赫位置卻是獨一無二的。

(7)無聲懷舊老電影擴展閱讀:

無聲電影歷史

有聲電影誕生初期,這些默片藝術大師對有聲電影的出現產生過強烈的貶斥和抵觸情緒。的確,早期有聲電影在技術和藝術上的幼稚,曾對默片蒙太奇藝術的精妙產生過不良作用。

但隨著它在技術和藝術上不斷發展、成熟,以不可阻擋的勢頭成為電影發展的方向,許多默片大師也開始嘗試有聲電影的創作。

無聲電影,亦稱「默片」,是對有聲電影發明之前所有電影的統稱。電影誕生之後,由於電影聲音技術的局限,早期電影是有影像而無對白和聲效的電影。

為了解決這一局限,無聲電影多採用單畫面的字幕來表現重要對白和音效,故也稱「默片」。有些院線在電影放映時,會在現場由音樂家根據劇情發展進行即興伴奏。

到了1920年代末,隨著有聲電影技術的發明,《唐磺》(1926)、《爵士歌王》等影片開始在部分地採用有聲技術,使當時的觀眾非常震撼,無聲影片註定要被有聲電影淘汰。

⑻ 求大神介紹一下默片(即無聲電影)的歷史。還有為什麼默片至今仍具有持久魅力

一、默片興起:

無聲電影(或稱默片),就是沒有任何配音、配樂或與畫面協調的聲音的電影。默片技術發明於1860年左近,但在1880至1900年期間,當單卷電影的製作已經變得容易時,默片仍然算是新奇的東西。

把電影影像與聲音配合的想法,幾乎是與電影本身俱生的;但由於技術上的困難,在1920年代末以前,大部份電影都是默片。可是默片的影像等同共通的語言;默片年代,亦被稱為「銀幕年代」。

二、默片大師:

巴斯特·基頓創作出來的喜劇電影其實更符合銀幕美學,他完全靠動作挑動觀眾神經,不願以凄婉的故事博得同情;他在銀幕上做觀察者,引領觀眾的目光,觀察、等待、思索,在動作中抓住身邊一切可利用的東西,抗擊對手,脫離險境。而他永遠平靜,無表情的臉,好似一張空白的銀幕,觀眾可以根據主角的境遇,將自己的希望與害怕敷上去。這個小人物不斷向我們宣示著最簡單,也最有力量的道理:不論自己被如何巨大的困境圍攏,人們總應找准方向,看過去,抓住跳躍的時機,將自己投向風暴中心,靠智慧勇猛地穿越過去,最終迎接風平浪靜的勝利時刻。

代表作:《將軍號》

三、默片的衰落

起始於上世紀20年代末的經濟大蕭條時期,當時正值有聲電影興起,無聲電影開始衰落。進入30年代,有聲電影黃金時代漸入佳境,並於二戰結束後的1946年達到最頂峰,從此,無聲電影只存在於人們的懷舊中。

四、恆久的魅力

卓別林的無聲電影雖然沒有對白,但是演員的肢體表演輔助每個情節發展時特有的一些字幕,形成流暢簡潔的無聲語言,一看就懂。他的影片的另一種重要的語言就是音樂,卓別林為自己的很多影片編制各種風格的音樂,音樂往往貫穿影片始終。而且,曲調、節奏、色彩與畫面反映的環境和情節、人物心理完美配合。卓別林的早期配樂節奏明快、逗趣,看似漫不經心的情節主題下卻搭建著復雜的結構。在他的早期電影中,可以看出他對於電影表現手法的不斷摸索。卓別林很早就注意到音樂在電影中的表現,並利用音樂來描繪場景,並進行時空的過渡。例如在影片《狗的生活》中,一環接一環,環環相扣,而且每個情節高潮的連接都產生了內在的關聯性,片中的每一個場景都有音樂的伴奏,不論是從兩名搶劫犯手中奪回錢包,還是眾人哄搶扭打成一團,甚至警察加入到混戰之中時的搞笑神態,以及流浪漢和歌女埃德娜、流浪狗「斯凱普」幸福生活在一起的輕快節奏,那種跳躍的音符穿插人物的表情,表現得淋漓盡致,而且都在風格迥異的同時銜接流暢的音樂旋律,串聯在一起,整體上一氣呵成。
在卓別林的每一部經典影片中,都會有一個主題旋律,要麼詼諧,要麼歡暢,要麼舒緩到悲傷或者是激情到悲壯,每一個場景每一段音樂每一個音符都如同釘子,把電影的主題緊緊地連接在一起。那些主題旋律常常在影片一開始就出現並貫穿始終,或結合許多散落在影片其他地方的不同音樂段落,或改變配器,生動表現出畫面中的人物肢體語言和情緒變化。如《發薪日》中的主題曲由兩組管樂輪奏,在逐漸變調上升的行進中匯聚到一起,呈現出工地里忙碌的節奏。忽然,曲風在飄忽委婉的弦樂中發生改變,手執鮮花扭捏躲閃的夏爾洛登場了——這是一個卑微但富有生氣的建築工人。旋律繼而在工頭由困惑不解變為嚴厲呼喝的神情中回到主題,為人們展現出夏爾洛和工人們如雜技般緊湊而有序的工作場景。漂亮女人的出現,使得兩段不同風格的音樂開始交替更迭,並通過建築工地中的道具,描繪了一段令人驚奇而又忍俊不禁的午餐休息時光。

聲明:以上資料大多來源於網路搜索

⑼ 有哪些經典的無聲電影

  1. 黨同伐異Intolerance (1916)

  2. 大都會Metropolis (1927)

  3. 摩登時代Modern Times (1936)

  4. 安達魯之犬Un chien andalou (1929)

  5. 北方的納努克Nanook of the North (1922)

  6. 諾斯法拉圖Nosferatu, eine Symphonie des Grauens (1922)

  7. 持攝影機的人Man with a Movie Camera (1929)

  8. 卡里加里博士Das Cabinett des Dr. Caligari(1919)

  9. 城市之光City Lights (1931)

  10. 戰艦波將金號Bronenosets Potyomkin(1925)

⑽ 有哪些可以不開聲音也可以獲得好的觀影體驗的電影

無聲電影的經典--德國表現主義代表作品--《柏油路》一部描寫忠於職守的警察和蛇蠍美女之間的黑色愛情片,默片時代德國最偉大的表現主義影片之一,喬·梅伊的豪華經典之作,也是甜美的貝蒂·阿曼最負盛名的演出。影片充斥著宿命的相逢和悲慘的私情,就如同片中連續不斷的汽車呼嘯。一個華服女賊從珠寶店偷了一顆珍貴的寶石後被捕,年老的珠寶商傾向於息事寧人,但是執勤的警官堅持深入調查。女賊施展渾身解數去引誘警官,漸漸的他成了她的裙下之臣。但是她的犯罪背景註定了這是一場悲劇,終於一次爭吵演變成了一場謀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