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歐陽海怎麼死
1963年11月18日,部隊野營拉練經過衡陽途中,在進入一個峽谷後,一輛載著五百多名旅客的282次列車突然迎面急駛而來,列車的鳴笛聲,使得馱著炮架的一匹軍馬驟然受驚,竄上了鐵道,橫卧雙軌上,眼看一場車翻人亡的事故就要發生。就在火車與驚馬即將相撞的危急四秒鍾,歐陽海毫不猶豫地沖上,用盡全力把驚馬推離了鐵軌,列車和旅客轉危為安,他卻被火車卷倒在鐵軌邊上碎石,身受重傷,經搶救無效,為保護國家財產和人民的生命安全獻出了年輕的生命,時年23歲。
❷ 歐陽海周正方演員這是什麼電影
中文片名:歐陽海
國家/地區:中國
類型:現代軍旅
集數:20
❸ 歐陽海的英雄事跡 給我介紹下
歐陽海的英雄事跡:
1963年11月18日早晨,白霧茫茫,細雨蒙蒙。
湘江東岸的群山之間,盡染紅艷艷的楓葉,一輛滿載旅客的列車由衡陽北上,風馳電掣地向前飛奔。伴隨著刺耳的汽笛聲,列車駛入了峽谷中的一個急轉彎。
此時,駐耒陽某部從野外拉練歸來。一隊炮兵戰士拉著馱炮的戰馬,正沿著鐵路東側迎面走來。一匹高大的馱著炮架的戰馬,被突如其來的火車驚嚇住了。
突然跨上了軌道,站在路軌中間,任憑戰士使盡全力猛拖韁繩,仍是紋絲不動。列車正以每小時三十公里的速度向這匹戰馬沖去。
100米、50米、40米火車司機拉下了緊急制動閥,車輪與鐵軌瘋狂地嘶叫著,尖銳地摩擦聲響徹山谷,如雷霆萬鈞的慣性力把千噸重的列車繼續推向前。
車廂猛烈地晃盪震動,一場災難眼看就要發生了,千鈞一發之際,從部隊的行列中猛然沖出一個戰士。
他奮不顧身地躍上鐵路,搶在機車的前面,用盡全身的力氣把戰馬推出軌道之外,一切再次重歸平靜,歐陽海卻倒在了無情的車輪下。
(3)老電影歐陽海擴展閱讀:
歐陽海樂於助人,干起活來毫不惜力。在國防施工中,別人一次扛一根木頭,他扛兩根;別人一天跑四趟,他卻跑五六趟。鞋破了,他光著腳干。
腳板磨破了,他撕塊舊布包著繼續干。別人休息,他還在工作。有一次,領導分配三個戰士下午把幾十根木料搬到公路上去,而歐陽海剛放下飯碗就熱火朝天地幹了起來。
等午休起床後,三個戰士怎麼也找不到那堆木頭。原來歐陽海一個人利用午休時間都已經扛完了,部隊在修建鐵路時,歐陽海雖然患腹瀉病,但他再三要求參加。
在全連動員會上,他把競賽紅旗搶在手裡,宣稱將用最出色的工作來保持它。果然,他帶領的挑土小組,個個都挑著雙擔,來回都是小跑。連續一個半月,他的小組令人信服地保持了第一。
❹ 歐陽海的外界評價
總體評價
歐陽海,中國人民解放軍著名英模、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中國人民解放軍愛民模範,歐陽海是繼雷鋒之後在人民解放軍這所大學校里涌現出的又一名共產主義戰士。歐陽海在前進的道路上從未停下腳步。他連年立功受獎,被立為各種標兵,譽滿全團。但是他牢牢記住黨的教導:榮譽是對你的鼓勵和鞭策,它不是自我欣賞和誇耀的裝飾品。
歐陽海用自己捨身推戰馬、勇救人民生命財產的英雄壯舉,實踐了自己的人生格言:「如果需要為共產主義的理想而犧牲,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也可以做到臉不變色心不跳。」他信奉人民利益高於一切。
大公無私
歐陽海懷著對黨對政府無限感激之情,積極地參加村裡的工作。他擔任了農會的義務通信員,打水、掃地、送信、砍柴。村裡成立初級農業社,他當上了記工員,轉入高級社,群眾又選他當會計。他關心群眾,熱心地幫助沒有勞力的人家幹活,還把自己勞動所得的糧食送給他們。他大公無私,有些人認為是「吃虧」的事,他干;別人感到是困難的事,他干。
某探礦隊需要臨時工,社裡派歐陽海和幾個年輕人一起去支援,月終領到了一筆工資,他說服同伴全部交給社裡發展集體生產,而按農業勞動記了工分。
一來到連隊,他就貪婪地讀黃繼光、董存瑞、劉胡蘭等英雄的故事。英雄的形象經常在他的腦海里閃現。他恨自己出生太晚,沒有趕上那英雄輩出的戰爭年代!他渴望著為人民立功當英雄,把自己的一生獻給祖國。
有一天,他看了電影《百萬農奴站起來》,想到自己的童年真和黃蓮一樣苦,沒想到,過去西藏的農奴比黃蓮還要苦十分。看完電影,歐陽海全身熱血沸騰,怒火填膺,他含著淚花跑到連部激動地說:「指導員,我要到西藏去,為西藏人民報仇!」指導員拉著他爬上山頂,面對著波濤洶涌的大海,手指著遠方:「你看,美蔣匪幫就在祖國的大門口磨刀,人民要我們把守住祖國的南大門,這里就是我們的戰斗崗位!」歐陽海明白了當前工作的意義後,就滿懷熱情地投入到施工任務中去。
吃苦耐勞
歐陽海樂於助人,干起活來毫不惜力。在國防施工中,別人一次扛一根木頭,他扛兩根;別人一天跑四趟,他卻跑五六趟。鞋破了,他光著腳干;腳板磨破了,他撕塊舊布包著繼續干;別人休息,他還在工作。有一次,領導分配三個戰士下午把幾十根木料搬到公路上去,而歐陽海剛放下飯碗就熱火朝天地幹了起來。等午休起床後,三個戰士怎麼也找不到那堆木頭。原來歐陽海一個人利用午休時間都已經扛完了。
部隊在修建鐵路時,歐陽海雖然患腹瀉病,但他再三要求參加。在全連動員會上,他把競賽紅旗搶在手裡,宣稱將用最出色的工作來保持它。果然,他帶領的挑土小組,個個都挑著雙擔,來回都是小跑。連續一個半月,他的小組令人信服地保持了第一。
❺ 60年代捨身攔驚馬的英雄
60年代捨身攔驚馬的英雄:劉英俊。
1966年3月15日早晨,佳木斯還是一片冰天雪地,某部炮連三班戰士劉英俊和幾個戰友,趕著三輛炮車,沿著市郊公路出去訓練。在公共汽車站附近,劉英俊駕馭的那輛炮車的轅馬,被汽車喇叭震驚,突然調頭猛跑。
當時正是學生上學、職工上班的時候,公路上車來人往,川流不息。車馬向人群沖去,情況十分危急。劉英俊見此情景,急中生智,用肩膀猛扛狂奔驚馬的脖子,迫使驚馬拐上公路左側的小道,避免了一次可能發生的嚴重事故。
但是,危險依然沒有消失,轅馬在人們的喊叫聲中,越跑越快。劉英俊緊拉著韁繩,身子被車馬拖帶著,處境非常危險。在場目睹的群眾紛紛大喊:「快撒手!快撒手!」但是處於強烈責任心的劉英俊,他沒有聽從人們的勸告,仍是不顧個人安危,一心想制服驚馬保護群眾。
忽然,劉英俊發現前面路中央不遠的地方,有六個兒童被車馬嚇呆了,聚在一起。孩子們的生命,危在眉睫。劉英俊在這一發千鈞的時刻,他立即把韁繩在胳膊上纏了幾道,猛力一拉,戰馬頭一扭,前蹄騰空而起。
趁此時機,劉英俊不頤危險,手撐轅桿,把雙腳從轅桿下面伸向驚馬的後腿,用盡平生力氣踢去。馬被踢倒了,車在六名兒童的不遠處翻倒了,六名兒童安然脫險。劉英俊卻被壓在了沉重的炮車底下,昏了過去。
目睹這場捨己救人的英雄行為的群眾,急將他救起,送往附近醫院搶救。大家都紛紛表示:「要什麼,給什麼,只要把這位英雄救活就行!」醫院外科的手術室里,也聚集著各醫院聞訊趕來的30多位負責人和醫生。奮力搶救三小時之後,由於傷勢過重,搶救無效,劉英俊光榮犧牲了,時年僅21歲。
(5)老電影歐陽海擴展閱讀:
劉英俊(1945-1966),祖籍現壽光市古城鄉橋子村,1938年其父劉天祿因家庭貧困,帶領全家遷往東北長春謀生,在市郊落戶。劉英俊於1945年就出生在這個貧農家庭里。1962年夏天,18歲的劉英俊滿懷保衛祖國的志願,積極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
劉英俊入伍以後,正是提倡學雷鋒、學習毛主席著作的時候,他孜孜不倦地學習,處處以雷鋒為榜樣,嚴格要求自己,自覺為連隊、為人民群眾做好事,甘當無名英雄。劉英俊的一生,實踐了他的諾言。
劉英俊犧牲後,所在部隊黨委追認他為中共黨員,並追記一等功。合江地區、佳木斯市各界人民召開了隆重的追悼大會。佳木斯全市人民要求把劉英俊的遺體安葬在佳木斯。
為了紀念英雄,群眾在劉英俊犧牲的地方,栽上了一棵青松,周圍建造了五星形花壇。過路的人們都以敬仰的目光望著青松,懷念著這位捨己救人的英雄。
1966年7月14日,《人民日報》以「劉英俊為保衛人民安全而英勇獻身」為題向全國報導,號召大家學習他舍己為人的共產主義精神。
❻ 攔馬的英雄
歐陽海(1940-1963),1940年出生於湖南省桂陽縣。他的家庭十分貧困,而且深受壓迫。按照當時兩丁抽一的規定,哥哥歐陽增龍要被抓壯丁。為了保住大哥不被抓走,父母讓歐陽海男扮女裝,並取了個女孩名字——歐陽玉蓉。但幾個月後,哥哥還是被抓走了。
1949年,歐陽海的家鄉獲得解放。為了感謝人民政府的恩情,逐漸長大成人的歐陽海積極報名參軍。1958年,他終於如願以償地穿上了綠軍裝,成為一名解放軍戰士。到部隊後,他以董存瑞、黃繼光等英雄模範作為學習榜樣,嚴格要求自己,工作積極主動,先後三次榮立三等功,並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歐陽海樂於助人,干起活來毫不惜力。在國防施工中,別人一次扛一根木頭,他扛兩根;別人一天跑四趟,他卻跑五六趟。有一次,領導分配三個戰士下午把幾十根木料搬到公路上去,而歐陽海剛放下飯碗就熱火朝天地幹了起來。等午休起床後,三個戰士怎麼也找不到那堆木頭。原來歐陽海一個人利用午休時間都已經扛完了。部隊在修建鐵路時,歐陽海雖然患腹瀉病,但他再三要求參加。在全連動員會上,他把競賽紅旗搶在手裡,宣稱將用最出色的工作來保持它。果然,他帶領的挑土小組,個個都挑著雙擔,來回都是小跑。連續一個半月,他的小組令人信服地保持了第一。
1963年,歐陽海探親時,他跳進冰冷的水中救起了一位小姑娘。村民歐陽增玉家不幸失火,當時大家都在地里勞動,是歐陽海第一個趕到,先背出老人,又把燃燒的柴草扔出屋外。當回部隊後首長問他手是怎麼傷的,他說是不小心燙的。他在家休假15天,勞動了11天。社裡幹部要給他記180個工分,他說:「我吃國家的,穿公家的,為人民做點事是完全應該的!」
1963年11月18日清晨,歐陽海和七班戰士隨大隊行進在京廣鐵路的兩山峽谷間。此時,前面傳來火車鳴叫聲。炮連最後一匹黑騾馱著沉重的炮具沖上鐵道,驚惶地橫在那裡怎麼也不動了。風馳電掣的282次列車離黑騾只有40米遠了,眼看一場騾死車翻的慘劇就要發生。歐陽海在這驚心動魄的剎那間,猛然沖上去。他用盡全身力氣拚死把嚇呆的牲口往軌道外推去……
火車安全地通過了,在沖滑了300多米後停了下來,而歐陽海卻倒在血泊里。司機下車後向英雄倒下之處奔來,激動地說:「快救這個偉大的戰士,是他救出了幾百旅客的生命啊!」雖然當地的衡山縣各有關部門盡力組織搶救,但歐陽海因傷勢太重光榮犧牲。
為表彰他的事跡,廣州部隊追認他為「五好戰士標兵」和「愛民模範」。1964年2月5日,國防部發布命令,授予某部一營三連七班以「歐陽海班」的光榮稱號,並號召全軍指戰員學習歐陽海同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❼ 有沒有什麼關於歐陽海的電影
歐陽海----捨生忘死的英雄戰士
一九四0年嚴冬,一個凄風苦雨的夜晚,歐陽海誕生在湖南桂陽縣蓮塘區老鴉窩村一個貧農家裡。歐陽恆文夫婦望著這個初生的兒子,滿面愁容:愁吃、愁穿、愁「兩丁抽一」。有了小海,老大歐陽增龍將被抓去當壯丁。為了保住全家唯一的勞動力,父母給小海取了個女孩的名字----歐陽玉蓉,瞞著偽保甲長和左右鄰居。誰知兩個月以後,狠心的保長還是把小海的大哥抓去當兵了。體弱多病的母親抱著小海哭腫了眼睛,日夜盼著大兒子歸來。有錢人家生兒育兒是喜事,歐陽海卻是伴隨著苦難來到了人間。
七歲的歐陽海拿著打狗棍帶著弟弟挨門乞討。八歲的歐陽海挑起了生活的重擔。寒冬臘月,他光著腳板擔著木炭沿街叫賣。悲痛的生活,在歐陽海幼小的心靈里種下了對階級敵人的刻骨仇恨。他盼望著天亮,盼望著太陽。
一聲驚雷平地起。一九四九年,共產黨解放了歐陽海的家鄉。「老鴉」飛走了,「鳳凰」降臨在山區,老鴉窩改名鳳凰村。九歲的歐陽海第一次得到了人間的溫暖。他緊握著紅纓槍帶領兒童團的小朋友站崗放哨,監視壞人。在斗爭地主的群眾大會上,他高舉著木棍,憤怒地控訴,向地主討還血債。
一個寒冬的深夜,突然來了一隊進山剿匪的解放軍,要找人帶路。歐陽海搶著說:「我去,我去!」他冒著風雪把部隊送到目的地,戀戀不舍地說:「叔叔,我跟你們去當兵!」戰士們拍著他的肩膀親切的說:「你還小,等長大了再來吧!」
激烈的階級斗爭養育著這棵無產階級的幼苗。歐陽海懷著對黨對政府無限感激之情,積極地參加村裡的工作。他擔任了農會的義務通信員,打水、掃地、送信、砍柴。村裡成立初級農業社,他當上了記工員,轉入高級社,群眾又選他當會計。他關心群眾,熱心地幫助沒有勞力的人家幹活,還把自己勞動所得的糧食送給他們。他大公無私,有些人認為是「吃虧」的事,他干;別人感到是困難的事,他干。
某探礦隊需要臨時工,社裡派歐陽海和幾個年輕人一起去支援,月終領到了一筆工資,他說服同伴全部交給社裡發展集體生產,而按農業勞動記了工分。
歐陽海嚮往著保衛祖國的崗位。有電視連續劇《歐陽海》,沒查到有電影。
❽ 收集人物資料
王傑:
王傑,1942年生,山東金鄉縣人。1961年8月應征入伍。1962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他以雷鋒為榜樣,從小事做起,處處以身作則,「以服從祖國的需要為快樂」,為了黨的事業「有一分熱發一分光」,逐步成長為一名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他熱愛學習,寫下了10多萬字的日記。他關懷戰友,愛護集體財產。他幫助群眾做好事從不留名。他勤奮工作,在執行訓練、施工和抗洪救災等各項任務中,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被大家稱為是「閑不住的人」、「不知疲倦的人」。他在部隊里年年是優秀戰士,兩次榮立三等功,當了班長,被評為「模範共青團員」和一級技術能手。
1965年7月14日,王傑在江蘇省邳縣張樓公社幫助民兵地雷班進行軍事訓練。當炸葯包即將發生意外爆炸的危急關頭,為保護在場的12名民兵和人武幹部的生命安全,他毅然撲向炸葯包,獻出了自己23歲的年輕生命。根據他生前願望,所在部隊黨委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65年11月27日,國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為「王傑班」。黨和國家領導人周恩來、朱德、董必武等為他題了詞。
歐陽海:
歐陽海,1940年生。湖南桂陽人。1958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6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63年11月18日,隨部隊野營訓練經過京廣鐵路時,一匹馱炮的戰馬因被駛近的一列客車所驚,突然奔上鐵道在火車與戰馬即將相撞的時刻,他沖上鐵道將戰馬推出鐵軌,避免了一場重大傷亡事故,他自己卻倒在車輪下壯烈犧牲。後被所在部隊領導機關追認為「愛民模範」。1964年1月22日,國防部命名其生前所在班為「歐陽海班」。
錢學森:
1911年12月11日生,浙江杭州人,1959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博士學位。
1929年至1934年在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學習,畢業後報考清華大學留美公費生,錄取後在杭州筧橋飛機場實習。1935年至1939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工程系學習,獲碩士學位。1936年至1939年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與數學系學習,獲博士學位。1939年至1943年任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研究員。1943年至1945年任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助理教授(其間:1940年至1945年為四川成都航空研究所通信研究員)。1945年至1946年任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副教授。1946年至1949年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副教授、空氣動力學教授。1949年至1955年任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中心主任、教授。
1955年回國。1955年至1964年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長。1965年至1970年任第七機械工業部副部長。1970年至1982年任國防科工委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協副主席。還歷任中國自動化學會第一、二屆理事長,中國宇航學會、中國力學學會、中國系統工程學會名譽會長,中科院主席團執行主任、數學物理學部委員。1986年至1991年5月任中國科協第三屆全委會主席。1991年5月在中國科協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科協名譽主席。1992年4月被聘為中科院學部主席團名譽主席。1994年6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是中共第九至十二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六、七、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是中國航天科技事業的先驅和傑出代表,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在美學習研究期間,與他人合作完成的《遠程火箭的評論與初步分析》,奠定了地地導彈和探空火箭的理論基礎;與他人一起提出的高超音速流動理論,為空氣動力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1956年初,向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同年,國務院、中央軍委根據他的建議,成立了導彈、航空科學研究的領導機構——航空工業委員會,並被任命為委員。1956年,受命組建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所——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並擔任首任院長。他主持完成了「噴氣和火箭技術的建立」規劃,參與了近程導彈、中近程導彈和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研製,直接領導了用中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參與制定了中國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參與制定了中國第一個星際航空的發展規劃,發展建立了工程式控制制論和系統學等。在空氣動力學、航空工程、噴氣推進、工程式控制制論、物理力學等技術科學領域作出了開創性貢獻。是中國近代力學和系統工程理論與應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導人。
1957年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1979年獲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傑出校友獎。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989年獲「小羅克韋爾獎章」、「世界級科技與工程名人」獎和國際理工研究所名譽成員稱號。1991年10月獲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的「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雄模範獎章。1995年1月獲「199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優秀獎」。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授予他「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著有《工程式控制制論》、《論系統工程》、《星際航行概論》等。
李四光:
李四光,原名李仲揆,1889年出生於湖北省黃岡縣一個貧寒人家。他自幼就讀於其父李卓侯執教的私塾,14歲那年告別父母,獨自一人來到武昌報考高等小學堂。在填寫報名單時,他誤將姓名欄當成年齡欄,寫下了「十四」兩個字,隨即靈機一動將「十」改成「李」,後面又加了個「光」字,從此便以「李四光」傳名於世。
1904年,李四光因學習成績優異被選派到日本留學。他在日本接受了革命思想,成為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中年齡最小的會員。孫中山贊賞李四光的志向:「你年紀這樣小就要革命,很好,有志氣。」還送給他八個字:「努力向學,蔚為國用。」
1910年,李四光從日本學成回國。武昌起義後,他被委任為湖北軍政府理財部參議,後又當選為實業部部長。袁世凱上台後,革命黨人受到排擠,李四光再次離開祖國,到英國伯明翰大學學習。1918年,獲得碩士學位的李四光決意回國效力。途中,為了解十月革命後的俄國,還特地取道莫斯科。
從1920年起,李四光擔任北京大學地質系教授、系主任,1928年又到南京擔任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所長,後當選為中國地質學會會長。他帶領學生和研究人員常年奔波野外,跋山涉水,足跡遍布祖國的山川。他先後數次赴歐美講學、參加學術會議和考察地質構造。
1949年秋,新中國成立在即,正在國外的李四光被邀請擔任政協委員。得到這個消息後,他立即做好了回國准備。這時,倫敦的一位朋友打來電話,告訴他國民黨政府駐英大使已接到密令,要他公開發表聲明拒絕接受政協委員職務,否則就要被扣留。李四光當機立斷,隻身離開倫敦來到法國。兩星期之後,李夫人許淑彬接到李四光來信,說他已到了瑞士與德國交界的巴塞爾。夫婦二人在巴塞爾買了從義大利開往香港的船票,於1949年12月啟程秘密回國。
回到新中國懷抱的李四光被委以重任,先後擔任了地質部部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全國科聯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他雖然年事已高,仍奮戰在科學研究和國家建設的第一線,為我國的地質、石油勘探和建設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1958年,李四光由何長工、張勁夫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由一個民族民主主義者成為共產主義戰士。60年代以後,李四光因過度勞累身體越來越差,還是以巨大的熱情和精力投入到地震預測、預報以及地熱的利用等工作中去。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因病逝世,享年82歲。
❾ 革命英雄歐洋海
歐陽海----捨生忘死的英雄戰士
一九四0年嚴冬,一個凄風苦雨的夜晚,歐陽海誕生在湖南桂陽縣蓮塘區老鴉窩村一個貧農家裡。歐陽恆文夫婦望著這個初生的兒子,滿面愁容:愁吃、愁穿、愁「兩丁抽一」。有了小海,老大歐陽增龍將被抓去當壯丁。為了保住全家唯一的勞動力,父母給小海取了個女孩的名字----歐陽玉蓉,瞞著偽保甲長和左右鄰居。誰知兩個月以後,狠心的保長還是把小海的大哥抓去當兵了。體弱多病的母親抱著小海哭腫了眼睛,日夜盼著大兒子歸來。有錢人家生兒育兒是喜事,歐陽海卻是伴隨著苦難來到了人間。
七歲的歐陽海拿著打狗棍帶著弟弟挨門乞討。八歲的歐陽海挑起了生活的重擔。寒冬臘月,他光著腳板擔著木炭沿街叫賣。悲痛的生活,在歐陽海幼小的心靈里種下了對階級敵人的刻骨仇恨。他盼望著天亮,盼望著太陽。
一聲驚雷平地起。一九四九年,共產黨解放了歐陽海的家鄉。「老鴉」飛走了,「鳳凰」降臨在山區,老鴉窩改名鳳凰村。九歲的歐陽海第一次得到了人間的溫暖。他緊握著紅纓槍帶領兒童團的小朋友站崗放哨,監視壞人。在斗爭地主的群眾大會上,他高舉著木棍,憤怒地控訴,向地主討還血債。
一個寒冬的深夜,突然來了一隊進山剿匪的解放軍,要找人帶路。歐陽海搶著說:「我去,我去!」他冒著風雪把部隊送到目的地,戀戀不舍地說:「叔叔,我跟你們去當兵!」戰士們拍著他的肩膀親切的說:「你還小,等長大了再來吧!」
激烈的階級斗爭養育著這棵無產階級的幼苗。歐陽海懷著對黨對政府無限感激之情,積極地參加村裡的工作。他擔任了農會的義務通信員,打水、掃地、送信、砍柴。村裡成立初級農業社,他當上了記工員,轉入高級社,群眾又選他當會計。他關心群眾,熱心地幫助沒有勞力的人家幹活,還把自己勞動所得的糧食送給他們。他大公無私,有些人認為是「吃虧」的事,他干;別人感到是困難的事,他干。
某探礦隊需要臨時工,社裡派歐陽海和幾個年輕人一起去支援,月終領到了一筆工資,他說服同伴全部交給社裡發展集體生產,而按農業勞動記了工分。
歐陽海嚮往著保衛祖國的崗位。解放後,他度過了九個寒暑,哪次徵兵不使他激動?他曾經幾次要求參軍。他對好友廖玉碟說:「今年不行等明年,明年不行等後年,我非當上解放軍不可!」
一九五八年冬天,歐陽海到了應征的年齡了。他跑了幾個地方去報名,可是都撲了空。第二天新兵在沙溪集合時,沒報上名的歐陽海纏住兵役局的幹部苦苦要求。領隊的同志被他的熱情感動,額外地批准他入伍。他向母親告別的時候,說:「媽媽,過去我們窮人沒有槍桿子,受盡地主惡霸的壓迫剝削。今天我拿起槍,是為了保衛我們幸福的新生活呀!」當時歐陽海正在水泥廠做工,就在他離開家鄉的前夕,還在工廠里連續幹了一晝夜,第二天才興高采烈地踏上新的征途。
歐陽海穿上了棕綠色的軍裝,長期夢寐以求的願望終於實現了。他滿懷激情在日記中寫道:「干吧!祖國到處都是春天,到處都是家鄉。祖國啊!今天你需要我,這是我無比的光榮!」
一來到連隊,他就貪婪地讀黃繼光、董存瑞、劉胡蘭等英雄的故事。英雄的形象經常在他的腦海里閃現。他恨自己出生太晚,沒有趕上那英雄輩出的戰爭年代!他渴望著為人民立功當英雄,把自己的一生獻給祖國。有一天,他看了電影《百萬農奴站起來》,想到自己的童年真和黃蓮一樣苦,沒想到,過去西藏的農奴比黃蓮還要苦十分。看完電影,歐陽海全身熱血沸騰,怒火填膺,他含著淚花跑到連部激動地說:「指導員,我要到西藏去,為西藏人民報仇!」指導員拉著他爬上山頂,面對著波濤洶涌的大海,手指著遠方:「你看,美蔣匪幫就在祖國的大門口磨刀,人民要我們把守住祖國的南大門,這里就是我們的戰斗崗位!」歐陽海明白了當前工作的意義後,就滿懷熱情地投入到施工任務中去。
在施工中,他積極苦幹,扛木頭,別人扛一根,他扛兩根;別人一天跑四趟,他跑五趟、六趟;鞋破了,他光著腳干;腳板磨破了,他撕塊舊布包著繼續干;別人休息,他還在工作。提起歐陽海的干勁,連隊幹部說:我們都不敢表揚他了,真是怕累壞了他啊!有一天,連隊轉移工地,山上有幾十根木料要搬到公路上來。吃午飯的時候,排長分配三個戰士下午完成這項任務。歐陽海放下飯碗就跑上山去。午休起床後,三個戰士滿山遍野尋找那堆木料,一根也沒有發現。大夥正在納悶,歐陽海滿身汗水跑了回來。三個人的工作,他一個人就悄悄完成了。
歐陽海入伍才三個月就加入了共青團,並且以出色的勞動為人民第一次立下了三等功。歐陽海入伍一年後,就被提升為班長。為了搞好全班,他處處帶頭,努力工作。五次射擊,他四次優秀;體育科目,上級要求單雙杠完成三個練習,他提前完成七個;學戰術,他白天摸爬滾打,夜晚深鑽教材,熟悉條令。班長的模範行動鼓舞了全班的同志,僅僅幾個月的時間,他領導的四班就成為全師的戰術標兵班。歐陽海第二次立下了三等功。
歐陽海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後,深深地感到自己挑的擔子更重了。他如飢如渴地學習毛主席著作。他只讀過一年半書,初學毛主席著作非常吃力。他手裡拿著字典,隨時查閱生字生詞。他記錄了許多毛主席的話。他憑著頑強的毅力,讀完了《毛澤東選集》一、二、三卷,毛澤東思想照亮了他的心。從毛主席的教導中,他懂得了一個革命戰士應該如何改造自己,改造世界。
他的精神面貌起了深刻的變化,他關心著國內外大事和全人類解放事業,並隨時准備獻出自己的一切。在筆記本上,他記下了這樣的話:
「……人民革命的勝利,是要千百萬人的犧牲去換取的,為了勝利而承擔這種犧牲,是我們共產黨人最大的驕傲和愉快。」
「如果需要為共產主義理想而犧牲,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也可以做到臉不變色心不跳。」
毛澤東思想打開了他的眼界,他把自己的工作和黨的事業、全人類的解放緊緊聯系在一起。他在日記中寫道:「一個人的生命和無產階級永葆青春的革命事業聯系在一起 ,那是無尚的光榮!」經過長期刻苦的學習,歐陽海的思想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他雖然是一個普通的戰士,但他的目光卻注視著全世界。他覺得作為一個共產黨員,每時每刻都應該努力工作,挑重擔子。
部隊參加修建鐵路時,歐陽海正患著嚴重的腹瀉病。領導上決定讓他在營房休養。他急忙跑到連部,懇切地要求:「連長,我是黨員,全連都去支援社會主義建設,我怎麼能因為一點小病就呆在家裡。」連長關雲貴架不住他再三再四的懇求,終於批准他來到了工地。修路工程時間緊任務重,為了加快工程進度,領導上決定各排成立突擊組,開展紅旗競賽。動員大會上,歐陽海一把將紅旗奪在手中,「誰也別想把這桿紅旗奪走!」他帶領全組挑土,每人都是雙擔,來回都是小跑。你追我趕,第一天評比,別的組每人平均一百四十擔,歐陽海的紅旗組每人平均兩百擔,大大地超過了規定的指標。接連一個半月,紅旗一直保持在歐陽海手中。工程進度天天上升,歐陽海卻一天天地消瘦下來,領導上強迫他去住院休養,他硬「賴」在工地上不走。年輕的歐陽海為什麼這樣堅強?在他日記本上,我們找到了答案:「我是毛澤東時代的青年,我的一切都要像鋼鐵一樣,我的頭腦,我的胸懷,我的意志!」多麼驚人的毅力!多麼火紅的心!多麼堅強的戰士!
有人說:「在飛翔中識別鳥兒,在奔跑中識別馬兒,在疆場上識別勇士。」歐陽海在這些平凡的勞動中,表現出不愧為一個不平凡的英雄。
修築鐵路的任務提前完成了,歐陽海第三次為人民立下了三等功。
歐陽海在前進的道路上從未停下腳步。他連年立功受獎,被立為各種標兵,譽滿全團。但是他牢牢記住黨的教導:榮譽是對你的鼓勵和鞭策,它不是自我欣賞和誇耀的裝飾品。他熱愛人民,為人民做了一系列的好事,從不讓領導和同志們知道。
一九六二年他探家時,同村的小孩歐陽國威掉進水塘中,歐陽海和衣跳下水塘把孩子救了起來。一九六三年他探家時,家鄉的東山大隊一個小姑娘廖社英失足掉進水井裡,他又跳進冰冷的水中,救出孩子。鄉親們敲鑼打鼓來感謝救命之恩,他只說了聲:「這是應該的!」。村裡歐陽增玉家不小心失了火,火苗直竄上樓板,鄉親們都在地里勞動,歐陽海及時趕到,先背出歐陽增玉的老母親,又把燃燒著的柴草扔到屋外,雙手被燒傷了,回到連隊時手上還敷著葯。連首長問他,他笑嘻嘻地說:「自己不小心燙壞的。」
有一天,歐陽海外出途中碰著一位老年人吃力地挑著一擔柴,歐陽海急忙過去接過擔子,一口氣送了十來里,老鄉趕過來問他的名字,歐陽海答道:「老大爺,我是雷鋒的戰友。」說完一溜煙不見了。
「須登高望遠,不斷革命!」這是歐陽海筆記本上響當當的九個大字。「幹革命」像一條紅線貫穿在他的全部工作、生活中。
一九六二年他回家探親,在家十二天,參加了九天的集體生產勞動。一九六三年休假,他與戰友廖玉碟同路,路上他們「約法三章」:一、參加集體生產;二、正確對待家庭問題;三、不能超過假期。休假十五天,他又整整勞動了十一天。不僅自己如此,而且還跑下山去檢查戰友的執行情況。社裡要給他記上一百八十個工分,他卻說:「我穿革命的,吃國家的,為人民做點事是完全應該的!」
一九六三年,連隊領受修築公路的任務,歐陽海領著幾個同志去敷設一條排水涵洞,任務雖緊,他卻時時提醒同志們注意質量。他翻山越嶺找來合用的石板,細心地鑄造水泥涵管,
任務又提前完成了。他在洞口精心地塑了兩顆五角星,正正規規地刻上三個大字:「幹革命!」。
「幹革命」三個大字表達了一個無產階級戰士的崇高思想:下水救人,為了幹革命!上樓救火,為了幹革命!克服困難,為了幹革命!積極完成工作任務也是為了幹革命!歐陽海全心全意幹革命!革命使歐陽海----這個舊社會的苦孩子成長為一個閃閃發光的共產主義接班人。
一九六三年十一月,連隊准備出發野營。動員會上,歐陽海跳上台,對大家表示決心說:「野營是對我們每個戰士的考驗。我和七班保證完成黨交給的一切任務。」
他是黨小組長,動員會後他就召集黨員開會,對大家說:「每個黨員在行軍中要起帶頭作用,在困難的情況下,要挺身而出!」
十七日傍晚,部隊在衡山車站附近宿營。戰士們行軍一天後,都很疲勞。歐陽海主動燒水給大家燙腳。村裡有六七個孩子圍著這個和藹可親的解放軍叔叔,聽他講雷鋒的故事。這時七班接到了第二天擔任全營收容的任務。他們要離開連的領導,走在全營後面,負責維護群眾紀律,扶助病弱的同志。三排長程蒂開對他說:「你們班的任務很重,特別是明天要經過一段鐵路,一定要注意人馬車輛的安全,不要讓國家和人民的財產受到損失。」歐陽海斬釘截鐵地答道:「只要有七班在,有我歐陽海在,決不讓黨和國家財產受到損失。再困難的任務也堅決完成!」
十八日清晨,歐陽海和七班戰士隨著炮兵連,剛剛走進京廣鐵路兩山峽谷間,遠方就傳來火車嗚嗚的汽笛聲。前面部隊按照行軍紀律,都閃到離鐵軌四米的地方,魚貫前進。歐陽海也連忙關照全班:「注意安全,火車來了!」他看了看前邊炮兵連的馬匹,也正靠到山邊前進。可是龐然怪物般的火車頭沿著彎弓新月形的鐵道突然出現,看去彷彿是正沖著戰馬奔來。剎那間,山搖地動,空氣激盪,炮連最後的一匹黑騾突然被驚怒了!馭手勒不住野性,發驚的牲口,被它扯著直往軌道上奔去。黑騾馱著隆起的炮架,驚惶地橫在鐵道上死也不動了。
賓士而來的二八二次列車距離馱著炮架的黑騾只有四十多米,眼看就要闖下大禍!在這萬分危急的關頭,歐陽海以異乎尋常的敏捷毫不猶豫地沖上了鐵軌。他全然不顧沖撞而來的巨大列車,使盡全力把嚇呆了的牲口猛地往軌道外面推了出去。
歐陽海身受重傷俯卧在軌道外側沙石上。副班長曾階鋒和戰士李甫生急忙把班長抱在懷中。火車沖滑了三百多米後停下來,司機張世海和王治衛下車馬上向英雄倒下的地方奔來。他倆拉住曾階鋒的手激動地說:「快救這個偉大的戰士,是他救出了幾百旅客的生命啊!」
歐陽海捨身救火車的英雄事跡像急風一樣飛快地傳遍了衡山縣城。為了搶救這位偉大戰士的生命,縣委掛通了長途電話,請求省里立即派直升飛機來,把歐陽海飛送到上海去搶救。鐵路職工、剛下火車的旅客和兄弟部隊官兵共一百多人擠滿了衡山醫院,要求獻出寶貴的血液,營救這位偉大的戰士。歐陽海靜靜地躺著,他是那樣安詳,好像沒有一絲痛苦。突然,他睜開了晶亮的眼睛,向人們張望了一下。想不到,這竟是英雄最後的一瞥。他像流星似地在夜空中殞落了,他安詳地離開了我們。一支壯麗的樂曲、一首時代的頌歌,在一個戰士英勇獻身中譜成!窗外的楓樹紅似火,湘江的流水碧如玉。英雄用生命保障了它的安全的那列二八二次客車正賓士在祖國的遼闊原野上。
曾階鋒清理了英雄身旁的遺物,在英雄的口袋發現了一本《毛澤東著作選讀》和一本被血滲透的筆記簿。上面寫著這樣鏗鏘的語句:「……即使有一天,這個世界上沒有了我,我也仍然衷心地相信:共產主義的理想必然勝利!一定會有更多更多覺醒了的人為它戰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