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歐美老電影搖滾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歐美老電影搖滾

發布時間: 2022-05-13 21:53:51

Ⅰ 求幾部有關搖滾樂的電影!

《幾近成名》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UvJa2iquOirvhHk1BSkGeA

提取碼:16sf

該片講述了一名15歲的搖滾樂愛好者威廉跟隨樂隊巡迴演出並終於感悟了家庭與生活真諦的故事。2001年,該片獲得第73屆奧斯卡獎最佳原創劇本獎和美國金球獎音樂喜劇類最佳影片、最佳女配角獎

Ⅱ 外國搖滾電影

《搖滾之神》 ­

主演:傑克·布萊克 ­

故事簡介:父親一直堅決抵制搖滾樂這種魔鬼創造的音樂,小JB吼出那首「Kickapoo」後便成為搖滾樂的忠實信徒。父親毫不留情地撕爛他心愛的海報,小JB只好向自己的搖滾之神Ronnie James Dio祈禱,被誠心感動的Dio顯靈指引他去「好萊塢」實現他的藝術夢。就這樣JB在神的鼓勵下離開家,來到了搖滾迷的聖地:加州的好萊塢……

《The Wall》(迷牆) ­

主演:平克·弗洛伊德樂隊 ­

故事簡介:Pink Floyd 的《The Wall》(迷牆)也許是音樂史上最具迷惑力最富想像力的專輯。《The Wall》錄制於1979年,於1982年被拍成電影。專輯與電影講述的是同一個故事:一個叫Pink Floyd的男孩,有年時二次大戰奪去了他父親的生命。他在母親的過分呵護下長大,始終過著意氣消沉的生活,最終開始吸毒,陷入瘋狂狀態…… ­

《Crossroads十字路口》 ­

主演:史蒂夫·范 ­

故事簡介:沈迷於藍調音樂的年輕吉他手,為了追尋藍調音樂的真髓,而跟隨老藍調樂手,同赴密西西比老家。一路上他經歷愛情與友誼的考驗,始終堅持要自己成為傑出藍調演奏者的志願,他甚至願付出所有,來獲取演奏機會。在許多年以前,老樂手也曾為相同的理由,將自己的靈魂在一個十字路口處賣給了魔鬼…… ­

《Almost Famous幾欲成名》 ­

主演:帕特里克·福吉特 ­

故事簡介:《幾近完美》是導演卡梅倫-克羅繼獲得奧斯卡提名的大片《花心情聖》以來的一部新作。片中,卡梅倫抓住了搖滾歷史上的關鍵時刻,講述了1973年「平靜水面」樂隊的幾乎完美的巡迴演出的故事,描述了70年代盛行的搖滾文化。15歲的威廉姆是一個大膽熱情、滑稽的音樂發燒友,他被當時的那個令人著魔的樂隊迷住了…… ­

《control》 ­

影片開始於1973年,當時的伊恩·柯蒂斯(薩姆·賴利飾)青春年少,是一位眼睛畫著眼線的高中在校學生,成天只是把自己關在房間里聽著大衛·鮑伊和婁·里德等人的音樂。對於他而言,家鄉馬克萊斯菲爾德小鎮死氣沉沉就像是一座沉寂的監獄,唯有正在倫敦燃燒的華麗搖滾才是放縱青春的解葯。 ­

著名樂隊性槍手1976年在曼切斯特舉行的一場演唱會,從此改變了柯蒂斯的人生軌跡。雖然他當時並不會演奏吉他,但高挑的身材卻是搖滾主唱的最佳人選。他在演唱會現場結識了尋覓主唱已久的伯納德·薩姆納、皮特·胡克和斯蒂芬·莫里斯三人,當時就一拍即合,隨後組建了一支名叫華沙(Warsaw)的樂隊。 ­

後來樂隊更名為快樂小分隊(Joy Division),經紀人鮑勃·格瑞通不但辦事得力而且還經常製造樂趣。加上一路上經常遇到貴人相助,樂隊從此以後開始逐漸走紅。這一時期,伊恩·柯蒂斯一邊要工作一邊還要進行排演,非常忙碌。由於過早進入婚姻殿堂,他的感情也開始變得猶豫不決,一邊是妻子黛博拉·柯蒂斯(薩曼莎·莫頓飾),另一邊是情人安妮克·霍內爾。 ­

隱藏在體內隨時都有可能發作的癲癇病也在影響他的事業發展。1980年5月,終於就在好不容易開始籌備的美國巡演前夕,萬念俱灰的伊恩·柯蒂斯在家中自縊身亡,年僅二十三歲。當天晚上,他正在看沃納·赫佐格的電影《史楚錫流浪記》,聽著伊基·波普的專輯《白痴》。 ­

《hedwing and the angry lnch 搖滾芭比》 ­

影片主人公漢塞爾出生於冷戰時期的東德。早在孩提時代他便經常收聽一家軍隊電台播出的美國搖滾樂。漢塞爾整日陶醉在這種亢奮喧鬧的音樂之中,夢想成為一名搖滾樂手。終於,這一天似乎不再那麼遙遠。一名美國黑人士兵盧瑟對他表示愛慕之情,並答應給予他幫助。但麻煩的是,漢塞爾必須同他結婚才能和他一起去美國。因此他唯一的出路是改變自已的性別。無奈之下漢塞爾作了了一次變性手術。手術做得非常糟糕,漢塞爾的陽具因而被割去大半,只剩下1英寸,這便是「ANGRY INCH」 (憤怒的1英寸)一詞的由來。漢塞爾戴上一頂金色假發,改名赫德韋格,告別過去,帶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前往美國。 ­

然而,在這片他曾經夢寐以求的國土上,幸福似乎仍然與赫德韋格無緣。2年後,在堪薩斯州的一片活動房組成的住宅區,盧瑟因追求另一男孩而棄她而去。赫德韋格在痛苦中振作起來,繼續她的音樂之旅,為實現昔日的夢想而努力。她召集一些韓國軍人的妻子,成立The Angry Inch搖滾樂隊。她還找了一份看護嬰兒的工作,以維持生計。打工期間赫德韋格引誘並愛上了17歲的湯米,這位羞怯的小夥子對搖滾樂也有著濃厚的興趣。在赫德韋格的指導下湯米開始練習演唱,與此同時,赫德韋格的精湛技藝開始逐漸地展現出來。 ­

好景不長,不久湯米便竊走赫德韋格的歌曲並拋棄了她。倚仗赫德韋格的歌曲,湯米終於發跡,成為名噪一時的搖滾明星,而赫德韋格和她的樂隊仍在一家二流餐館為用餐的顧客們演唱而艱難度日。終於,赫德韋格潛入湯米正巡迴演出的體育館,內心的創痛使她陷入絕望……

Ⅲ 有沒有關於搖滾的電影,最好是歐美的,希望哪位看過的幫個忙介紹一下。

1.《晝夜搖滾》ROCK AROUND THE CLOCK 1956 它也許是世界上第一部真正的搖滾電影, 也是搖滾這個詞第一次被用到電影中, 以今天的眼光來看,它 其實和一部記錄片差不多, 因為片中的情節幾乎可以忽略不記,台詞也只是對音樂的鋪墊, 他真正的意義在於匯集了搖滾樂最早一披樂手歌手的現場演出, 並用這些瘋狂在現實世界裡引出更多瘋狂, 由於比爾·哈利,「彗星」等人的演出實在瘋狂,而起引起的騷亂又太多,在英國眾多城市遭到禁映。 2.《搖滾先生》Mr rock and roll 1957 在1950年代已經有一大批由搖滾樂的先輩們做插科打諢狀的電影, 但除了晝夜搖滾,也只有這一部值得看, 別把注意力放在這個極傻的愛情故事上, 真正要看的是難得聚齊的50年代搖滾領路人們, 看看在搖滾樂變得萬般妖嬈之前,曾經多象一個從未塗過口紅的村姑, 當然,還要看看那個搖滾先生艾倫·弗雷德, 這部電影之後不久,這位搖滾教父就開始為命運所折磨, 被反搖滾勢力逼的永遠脫離搖滾。 3.《脂粉貓王》Jaihouse Rock 1957 「貓王」艾爾維斯·普萊斯利最典型的搖滾電影之一,描敘一個不安份的小子在監獄里迷上搖滾,出獄後成為搖滾紅星,後來又褪變成一個利慾熏心的大明星,失去了最親密的朋友雲雲。在「貓王」無數連歌帶演的爛片中,好歹這還算一部真正描述搖滾樂本身的電影,他的神采也還真的算得上叫人興奮。 4.《苦難日之夜》A HARD DAY』S NIGHT 1964 在這部描敘「披頭四」生活的記實加虛構的電影剛開始拍攝的時候, 那四個小夥子應該還只是對生活剛有點更大的憧憬, 當電影上映的時候,「批頭士狂熱」已經開始進入大眾傳媒並最終進入辭典, 在這部經過精心編導的影片中,那些刻意突出」批頭四「親和力的鏡頭, 凸顯出導演理察,萊斯特在狂熱中的冷靜,他最清楚如何讓人瘋狂, 這應該是一般人能看到的最早的搖滾電影了, 它讓不同與先輩們的搖滾樂的另一種魅力初顯於世。 5.《別回頭》Dont look back 1967 這部記錄片是對BOB·DYLAN1965年英國巡演的忠實記錄, 導演彭內貝克用影象清晰的說明那時的鮑波與「批頭士」是多麼的不同, 與同時期的《苦難日之夜》相比,《別回頭》更直接,深刻, 對自己的拍攝對象也沒有造星般的刻意吹捧,甚至還有毫不掩飾的刻意嘲諷, 但是,再冷靜的鏡頭都無法掩蓋年輕迪倫的燦爛光芒, 同現在的老迪倫相比,年輕的他無與倫比的傲慢,機智,激情洋溢, 而其中一段以跨掉派代表艾倫·金斯堡為背景的開場更是彌足珍貴。 6.《肉大叔》Uncle meat 1968 這是一部把故事片,家庭製作,與搖滾現場拼貼在一起的奇特電影, 由搖滾怪傑弗蘭克·扎帕和他的「發明之母」樂隊製作完成, 主要講了「肉大叔」想創作一首熱門歌曲,但在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發生後, 「肉大叔」變成了一個怪獸, 這部風格古怪的電影與扎帕古怪的音樂風格相得益彰在劇中扮演」肉大叔「的, 是樂隊的鍵盤手唐·普雷斯頓, 其中有大量的樂隊現場,值得一看, 可惜的是由於電影本身太過前衛,即使在最勇於探索各種精神與身體邊緣的60年代, 也得不到認可,塵封20年後才得出世。 7.《逍遙騎士》Easy Rider 1969 這部影片既是一部公路摩托片,又是一部搖滾片,片中兩位主人公騎著錚亮的高把摩托車,穿著國旗裝,幾乎是漫無目的的橫穿美國,在經過一系列的奇遇之後,兩位主人公莫名其妙的死去。在看這部片子時,總令我想起凱魯亞克的那部著名小說《在路上》,總感覺「嚎叫」派詩人、作家的創作精神很與搖滾樂相通。影片中的音樂雖然不是太出名——最出名的大概是The Byrds的音樂,但這些清新淡雅的民謠風格的音樂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8.《伍德斯托克》WOODSTOCK 1970 這部幾乎可以稱之為樂史上最著名的搖滾紀錄片:紀錄嬉皮年代音樂神話的Woodstock就不用多說了,如果你聽搖滾而不知道這個,那你...... 9.《給我庇護》Gimme Shelter 1970 一部紀錄發生於1969年Woodstock音樂節四個月之後,名氣遠在前者之下,但就意義與成就來說不遑多讓的Rolling Stones樂隊傳奇演唱會槍殺事件的電影。這支樂隊可以說是六十年代搖滾的終結者,當然它的表面現象是1969年12月,當時,在美國有大量樂迷的Rolling Stones在美國加州奧德蒙舉行一場免費演唱會,當天有40萬觀眾來到現場,但悲劇發生了,被聘來維持秩序的飛車黨在演唱會上演了暴力的場面,一名觀眾被追殺而死。這部又名「讓我躲藏」的記錄片記下了「滾石」樂隊最值得珍藏的瞬間,也記下了「地獄天使」的兇猛身影,本來是來維持次序的他們最終卻與部分觀眾大打出手,讓60年代愛與和平的聚會的巨大神話在瞬間倒塌,正因為這些無比真實的鏡頭,這部電影在搖滾文獻中的重要性非同一般。 10.《Jimi Hendrix--Rainbow Bridge》1970 這次一張傑米·亨德理克斯Jimi Hendrix的錄制,是七十年代一個音樂紀錄,這是拍於70年室夏威夷的一次演出,故事是拍攝女演員Pat Hartley前往Hawaii的Maui,受到當地一大班年輕人歡迎,而且成立了自己的社群,而片中就加入了Hendrix的銀錄音空片段及長達十七分鍾Herdrix在Maui之Haleakaia Volcano的演出,玩出Fox Lady、 Hey Baby、 Voodoo Chile (Slight Return) 、Puple Haze...等曲。這些 這些都是比較老的,比較經典的電影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Ⅳ 【跪求】一部歐美經典電影 就是一個老師教學生搖滾 我印象中好像叫什麼《瘋狂校園》 但好像還沒有這個電影

《搖滾校園》

由導演理查德·林克萊特( Richard Linklater)執導,講述的是一事無成的搖滾樂主唱和吉他手杜威·費恩把一群有音樂天賦的孩子們組建成一支搖滾樂隊並參加「樂隊大戰」比賽獲得優勝的故事

Ⅳ 求問一部歐美電影名,關於搖滾電台的

海盜電台。

不是實習。是去玩的。。

劇情簡介
故事發生在60年代,一群無賴DJ迷惑了整個英國,他們以音樂為界限「黨同伐異」和政府作對,甚至逆潮流而動推行起爵士樂。此時,在北海的一艘船上,幾位DJ自己建起了海盜電台傳播著搖滾樂:有從美國來了一次大麻之旅「學成回國」的全英最好的DJ加文、有尖酸刻薄卻聰明有趣的戴夫以及紳士的美國老闆昆汀……在「天高皇帝遠」的海面上,這群嬉皮中年恣意的享受著自由生活……
影片講述了一個發生在60年代文藝青年和流行音遂樂之間的故事。一個由DJ組成的樂隊用音樂結合了整整一代人起來和一個古板到都不能接受爵士樂的政府「對著干」的故事。影片穩的背景設置在了1966年的英有國。那時的BBC是播放流行音逾樂的重地,但是即使是這么開放的電台,每周留給搖滾的時間只有2個小時。但是,與此同時,有一個非法的「海盜電台」Radio Rock卻在秘密地7×24小時地夜以繼日地播放搖滾樂。2500萬人——超過英國總人口的一半都在聽這個電台的音樂。
故事從一個被學校開除的小子卡爾(Carl)身上開始。無所事事的他來到自己的教父昆汀(Quentin)那裡,想尋找一些生活的忠告。昆汀就是海盜電台的頭頭,他把這個搖滾的根據地建立在了北海中部的一艘船上,並聚集了一大批」有頭腦,沒信仰」的年輕DJ。
這群DJ的頭是一個叫做科特(Count)的狂愛音樂的美國佬。他是一個感情大於語言的傢伙,並且無條件地支援著自己的一干合作者。在那條音樂的船上,呆著喜歡對一切冷嘲熱諷,而且機器刻薄的戴夫(Dr. Dave);叫著嚷著要「一次愛個夠」卻又」御宇多年求不得」的西蒙(Simon);沉默寡言、低調性感的午夜馬克(Mark);製作凌晨節目,沉溺於民謠和毒品的鮑勃(Bob);不諳世事的凱文(Thick Kevin);以及新聞播音員約翰(News John)和可能全英國最令人討厭的傢伙–納斯福特(nut)。
在北海上的生活充滿了戲劇性。不過,在結婚的第二天,他的新娘就和別人跑了。加文結束了美國的」大麻之旅」回到船上。他和科特為了掙」英國第一DJ」的位子而大動干戈。西蒙找到了自己心中的女神艾蘭諾,並且就在船上把生米煮成了熟飯。埃蘭諾在婚禮的第二天告訴西蒙,她愛的是加文,之所以與西蒙結婚是為了在船上生活,與加文在一起。埃蘭諾走後,科特為西蒙鳴不平,向加文挑戰,以兩人的受傷為結束,友情依然。昆汀給卡爾介紹了自己的侄女瑪麗安,卡爾一見鍾情,瑪麗安卻與戴夫一夕纏綿。卡爾的媽媽夏洛特上船過聖誕,無意中告訴卡爾,鮑勃其實是他的生父。
就在這幫DJ在海上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的時候,英國的首相道曼迪早就對這幫法外之徒虎視眈眈了,他想拿這幫混小子祭祭刀,順便幫自己的宦海生涯再加幾個籌碼。另外。早就視「海盜電台」為眼中釘的國家電台的官員也在摩拳擦掌,想一舉踹掉這個草寇電台。他們制訂了法律,使海盜電台成為非法組織。昆汀帶領全船駛向北海更北,繼續廣播。但老舊的輪船不堪驅使,沉沒在北海中。聽到RadioRock的求助,無數艘船在黎明時到達,救下了所有人。堅守電台到最後的科特,在船完全沉沒的瞬間沖出水面,高呼rock 'n' roll,全片基本完結。
幕後:
按照官方的報導來理解,」海盜電台」無疑是慘敗了,DJ被驅逐,設備被查封。但是那些熱愛音樂的人團結了起來。就在」海盜電台」被取締後不久,一個又一個獨立電台雨後春筍般地冒了出來。電台可能會死,唱片可能會被磨損,但是搖滾不亡。
本片導演理查德·柯蒂斯編劇出身,《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諾丁山》、《BJ單身日記》等等著名的浪漫喜劇都是他的作品。這次拍攝《海盜電台》依然走喜劇路線,只不過浪漫故事發生在一群年輕人和搖滾樂身上。本片主演尼克·弗羅斯特雖和西蒙·佩吉同因《僵屍肖恩》走紅的,但比起遠渡好萊塢和大明星談起「三角戀」的佩吉,尼克·弗羅斯特就顯得低調得多,不過此次貼粘上假鬢角、帶上60年代的粗框眼鏡的他也也艷福不淺,預告片中竟然有他和美女被「捉姦在床」!而一慣擅長古怪Loser角色的影帝菲利普·塞默·霍夫曼竟然也摻和上一把英式喜劇,更是出人意料。 另外,這是理查德·柯蒂斯的最後一部作品了。
另:對於片中「海盜電台」的翻譯,其實原文pirate radio直譯是海盜電台的意思,但RADIO ROCK並不能翻譯成「海盜電台,」他只是是昆汀個人組織一個的非官方的電台。海盜電台指的是1966年左右盛行於英國的所有私人電台,並非單指RADIO ROCK。

-------------------------------------

前幾天看的。很不錯。英國佬很古板。政府還封殺他們。

最後沉船,主人公們的表現很感人。

Ⅵ 最近很想看有關搖滾的電影,大家有就請告訴我幾個吧,故事片也行,有外國的話就麻煩把英文也寫上,謝謝啦

十部關於搖滾的電影2007-07-11 19:531.《Easy Rider(逍遙騎士)》(1969年,美國,導演:丹尼斯.胡珀,主演:亨利.方達,丹尼斯.胡珀)。這部影片既是一部公路摩托片,又是一部搖滾片,片中兩位主人公騎著錚亮的高把摩托車,穿著國旗裝,幾乎是漫無目的的橫穿美國,在經過一系列的奇遇之後,兩位主人公莫名其妙的死去。在看這部片子時,總令我想起凱魯亞克的那部著名小說《在路上》,總感覺「嚎叫」派詩人、作家的創作精神很與搖滾樂相通。影片中的音樂雖然不是太出名——最出名的大概是The Byrds的音樂,但這些清新淡雅的民謠風格的音樂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2.《American graffiti(美國風情畫)》(1973年,美國,導演:喬治.盧卡斯,主演:哈里遜.福特等)。《星球大戰》系列的導演拍出這 那逍驢扇說男∑罰 釗頌痙 S捌 ?962年夏天美國一個小鎮為背景,描寫幾個高中生畢業一夜的生活,反映了越戰前夕過著優裕富足生活的美國青年人的思想、感情,其中引用了大量了美國50年代的搖滾樂作為背景音樂,如: Bill Haley(比爾.哈利)的 《rock around the clock》(晝夜搖滾)等等,應該說是恰如其分。這部影片是喬治.盧卡斯的最有深度作品——我就不懂為什麼美國人對《星戰》這樣的適合於兒童觀看的影片這么津津樂道——《美國風情畫》比《星戰》強多了。

3.《The Buddy Holly Story》(《巴迪.霍利的故事》1978)(導演:不詳;主演:不詳)這部影片講述了巴迪.霍利這位搖滾殉道者的一生(巴迪.霍利死於1959年一次搖滾樂演出的失事飛機上,同行的還有另外一批當時的搖滾紅星,所以後來的美國歌手Don McClean在他的歌曲《American Pie》中唱到:Buddy Holly死亡之日就是搖滾樂死亡之日),70年代末期正是第一代搖滾歌手和樂迷成為父母輩,而他們的子女又開始叛逆家庭的時候,導演在片中安排了許多老歌,帶出濃濃的懷舊氣息。

4.《The rose(歌聲淚痕)》(1979年,美國,導演:不詳;主演:貝蒂.米德勒)這是一部關於搖滾樂史上最偉大的女性——Janis Joplin 的傳記片,製片人找了一位外形比較相似——同時也是一名歌手的貝蒂.米德勒來出演這位傳奇女星的短暫一生,令人唏噓不已,貝蒂.米德勒的表演應該說是比較到位的。影片中除了引用了大量Janis Joplin的歌曲以外,貝蒂.米德勒也一展歌喉,在影片中大放異彩。影片的原聲專集十分暢銷,其中出現了一曲也許是搖滾樂史上最為動聽的歌曲《The rose》(玫瑰)。

5.《the wall(迷牆)》(1982年,英/美聯合攝制,導演:阿侖.派克;主演:鮑伯.吉 爾多夫)。——一部最出色的也是最著名的搖滾電影。1979年英國的傳奇搖滾樂隊Pink Floyd推出了搖滾樂史上最經典的作品之一——概念性雙唱片專集《The wall》,由樂隊的靈魂人物Roger Waters根據自身經歷創作的半自傳性作品,這張唱片以「牆」的概念為基礎,抒發了對戰爭的恐懼(Roger Waters的父親死於二戰),對人性麻木的控訴和社會陰暗面的描寫,唱片推出後,不僅在搖滾樂界,而且引起整個西方文化界的巨大反響。兩年後,英國著名導演阿侖.派克決意把它搬上銀幕,他請來了英國樂隊Boomtown rats的主唱Bob Geldof扮演影片主角Pink,運用大量的電影表現手法——蒙太奇和動畫手段極好的傳達了唱片的主題(當然也有導演自己的理解),不僅如此,影片的音響表現手法引起極大震動,全片沒有一句對白,全部採用Pink Floyd在雙唱片專集《The wall》中的歌曲(也有唱片中未出現的一些歌曲在影片中出現)作為推動影片情節發展的媒介,就像一部長篇music video。可以說這部影片的出現直接引發music video的熱潮出現。另外影片的製作方法也引起後來電影人的紛紛仿效。不過如果你對西方戰後青年的概況和唱片本身的內容不夠了解的話,你大概不易看懂這部片子。值得一提的是阿侖.派克在十五年後,又拍攝了一部根據音樂劇改編的影片《Evita》(貝龍夫人,由麥當娜主演。),全片仍然沒有一句對白。

6.《Great ball of fire(悲傷的大火球)》(美國,1984年,導演:不詳;主演:不詳)這又是一部人物傳記片,記述的是搖滾樂史上音樂成就可與貓王比肩的一代巨星Jerry Lee Lewis的生活,Jerry是一位悲劇性的人物,影片主要圍繞著他的愛情生活來描寫,影片中流露出來的悲觀氣氛很能打動人,其中穿插了Jerry的一系列名曲,當然也少不了那首《Great ball of fire》。

7.《The Doors(火樂焚城)》(美國,1991年。導演:奧列佛.斯通;主演: 方.基默、梅格.瑞恩)這是我個人十分喜愛的一部影片——當然和導演有關,我是奧列佛.斯通的忠實影迷,同時也是The Doors樂隊及其主唱歌手Jim Morrison(吉姆.莫里森)的忠實樂迷。奧列佛.斯通和吉姆.莫里森是UCLA(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電影學院的校友,還是吉姆.莫里森在世期間,斯通曾給吉姆讀過自己寫的劇本,在80年代初期,斯通就萌發了把吉姆和大門樂隊的事跡搬上銀幕的想法,這個願望直到斯通完成了《生逢七月四日》後才得以實現,在他宣布要拍攝這部影片之後,很多男影星都爭相要飾演男主角吉姆——因為這個角色實在是太有挑戰性了,最後外形酷似吉姆.莫里森的方.基默幸運入選。斯通在拍攝這部影片中,採取的不同於一般人物傳記片的手法,截取了吉姆一生個片段,並且並不完全拘泥於史實,甚至是一些超現實主義的手法(如那個反復出現的死於車禍的老印地安人)來表現吉姆和大門樂隊的傳奇經歷,取得很好效果。斯通不愧於電影大師的稱號,他對影片的氣氛和節奏把握得恰倒好處。方.基默的演出也十分出色,為了演好這個極富爭議的角色,他不但認真研究表演方法,而且刻苦鑽研了吉姆和大門樂隊的詩作和歌曲,認真體會角色的性格,甚至模仿吉姆的一舉一動,應該說,他把這個人物刻畫得淋漓盡致,不但是形似,而且是神似,(即使沒看過影片,只看過劇照的人相信也會同意我的說法)方.基默為此付出的代價是在影片拍攝結束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不能從角色中解脫出來。這部影片和斯通的其他作品一樣,放映後引起極大的爭議,但其藝術價值不容置疑。這部影片也向人們證明——方.基默和梅格.瑞恩(在影片中飾演吉姆的妻子帕米拉)不是只會扮演諸如《壯志凌雲》中那樣傻傻的角色。

8.《Singles(單身一族)》,(美國,1992年,導演:卡梅侖.克勞;主演:馬特.迪龍,碧姬.方達。)這部影片在影史上的地位可能不如它在搖滾音樂史上的地位高,因為電影本身講述的關於單身貴族們的有趣生活影片可能並不太吸引人。但是影片中所描寫的舊金山青年生活和引用的大量西雅圖當時還不甚出名的地下樂隊歌曲,影片的原聲碟和Nirvana的專集《Nevermind》一起開創了20世紀最後一次的搖滾樂浪潮——Grunge,敘寫了20世紀的最後一次搖滾神話,同樣也帶動了一大批地下樂隊的走紅。當然影片本身也比較吸引人,輕喜劇的風格使影片可看性很強。

9.《北京雜種》,(中國,1992年,導演:張元;主演:崔健。)這是唯一一部入選的中國片,有些扶持民族產業的意思。張元是大陸第六代導演的領軍人物,這部很有誠意的作品以記錄片的風格忠實記載了90年代初北京人特別是北京一些藝術家的生活,記錄了當時中國人的一種生存狀態,由此獲得當年瑞士洛加諾電影節大獎。影片由中國搖滾第一人崔健擔任主演(扮演他自己),另外臧天朔、竇唯、何勇在片中也有出演,當然也少不了他們的精彩音樂。本來在崔健專集《紅旗下的蛋》中不甚出彩的歌曲《北京故事》用在片中作為主題歌竟是相當的貼切——當然本片也有不足之處,那就是對於搖滾樂的內涵揭示的還不夠,因為張元並不太懂搖滾樂。

10.《不日成名(Almost Famous)》(導演:卡梅侖.克勞;主演:凱特.哈德森,)又是卡梅侖.克勞!他似乎特別善於把握這類搖滾樂題材的作品,因為他在十五歲那年(還是在七十年代)就成為著名的音樂雜志《滾石》的特約記者,跟隨過LED ZEPPLIN樂隊巡演采訪。後來又成為職業樂評人。在作為一名導演大獲成功後,他有意把他少年時代的經歷搬上銀幕,這個願望終於在2000年變成了現實,卡梅侖.克勞在這部影片中虛構了一個STILL WATER樂隊(靜水),描寫了一個想成為樂評人的少年跟隨樂隊巡演途中的奇遇。影片拍攝得如詩如畫,為我們再現了70年代那個搖滾樂的黃金時代的面貌,充滿了濃濃的懷舊氣息。也引用了大量七十年代的搖滾金曲,如:LED ZEPPLIN、RODSTEWART等人的歌。喜歡那個時代搖滾樂的人可以大過其癮,影片中還有幾首虛構的STILL WATER樂隊的歌曲——由卡梅侖.克勞的妻子南希.威爾遜擔綱作曲和製作(南希是著名搖滾樂隊HEART的主唱),這些歌和眾多名家的作品放在一起毫不遜色。這部影片是卡梅侖.克勞從影以來的最佳作品,也是2000年好萊塢的最佳作品(當年的奧斯卡得獎片《角鬥士》的藝術成就明顯不如《不日成名》)。總之,這部片很吸引我——除了以上這些原因外,還有主演凱特.哈德森的迷人微笑。

Ⅶ 歐美搖滾題材的電影

《搖滾校園》School of Rock

[劇情簡介]
搖滾樂主唱和吉他手杜威·費恩(傑克·布萊克飾)已經年過30,除了一大疊和各種樂隊的不成功合作記錄和一個搖滾巨星的夢想外一無所有。一天,杜威又被一支重金屬樂隊踢出門外,而回到公寓,室友和老友內德·斯尼勃利(麥克·懷特飾)的女友帕蒂(莎拉·席維曼飾)又對他下了最後通牒:要麼付清房租,要麼立刻走人。一籌莫展的杜威在四處閑逛時聽見收音機中說本地要舉行一場盛大的「樂隊大戰」比賽,優勝者將獲得一筆豐厚的獎金。然後他又湊巧聽見了一所私立學校孩子們的管弦樂演出,其中一個叫YUKI的吉他神童的表現深深震動了他……
於是杜威在學校給內德打電話請他來代課時(內德是前搖滾樂手和現代課老師)冒充了朋友的身份,從而成為了那所極端保守學校的五年級代課老師。這里的孩子們個個敏感早熟,整天考慮的是將來要上常青藤的哪所盟校,是當醫生還是律師。孩子們看著這個舉止詭異的老師眼神中充滿了嘲笑和迷惑,他本該給他們上地理和數學,現在卻在黑板前面大講特講重金屬樂隊齊柏林飛船和吉他聖人傑米·亨得里斯。
不知不覺間,杜威開始沉迷於做老師的感覺,這個一直以來的失敗者忽然發現在他的生命中充滿魔法。而他的自由散漫的生活態度,他的熱情和音樂天分也很快對那些小大人們產生了影響,他們開始變得生氣勃勃,同時開始審視自己,他們開始認真探究自己不被學校鼓勵的另外一面,並且考慮一些盛大灼熱的夢想。終於,杜威開始對孩子們進行初步搖滾樂訓練,盡可能的發揮每個人的才能把他們組成一支小型的搖滾樂隊,並准備帶他們去參加「樂隊大戰」的比賽。
隨著比賽日期的臨近,杜威也面對著越來越多的問題,他真的能夠說服保守的女校長和那些完全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們碰搖滾樂的家長們么?他真的能帶領樂隊獲得比賽的優勝,從而解決自己的經濟困境,並重新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搖滾樂手么?

Ⅷ 求一部上世紀的和搖滾樂有關的歐美電影片名

Don』t Cry -------槍炮與玫瑰

November Rain--------槍炮與玫瑰

sweet child of mine-------槍炮與玫瑰

you could be mine--------槍炮與玫瑰

my michelle---------槍炮與玫瑰

rocket queen--------槍炮與玫瑰

knockin' on heaven's door------槍炮與玫瑰

Welcome To The Jungle------槍炮與玫瑰

Civil War------槍炮與玫瑰

Yesterdays------槍炮與玫瑰

Ain』t It Fun------槍炮與玫瑰
LZ找找看有沒有

Ⅸ 有什麼關於搖滾音樂的電影

搖滾學校 命運撥片 都是小胖子傑克布萊克演的輕松喜劇
九首歌 嘿嘿。。。。
北京樂與路 咱中國地, 我覺得挺好
大門 主演不像莫里森
愛情這東西the thing called love 我超愛的,是river phoenix演的,迷死我了
南希和西德 怒火青春呀
莫欺少年窮 beyond
a hard day's night 是披頭士演的哦
搖滾巨星 詹尼佛安妮斯頓和馬克沃伯格演的
有個紀錄片好多期的叫 搖滾樂的歷史 history of rock 』n roll 不要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