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30年代老電影古塔奇案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30年代老電影古塔奇案

發布時間: 2022-05-11 03:52:06

㈠ 秋水伊人 故事片古塔奇案的寫作內容,與情感分析

,纏纏繞繞,脈脈迴流著。可惜,也許是一輩子太長,又或許是塵、
還是我們趕路的腳步太匆匆了,走著走著就一不小心,就把彼此給弄丟了,丟在茫茫塵海里,再也找不到

㈡ 賀綠汀的主要貢獻

從20世紀30年代起,中國的電影事業進入了有聲電影時期,當時的電影音樂基本上是以歌曲形式出現的,如聶耳、冼星海、任光、呂驥等作曲家都曾為進步電影創作過優秀的歌曲。
在1934年一1937年間,賀綠汀以滿腔熱情投身於抗日救亡的革命洪流中,積極從事進步電影的配樂工作,與當時的左翼電影導演密切合作,先後為《鄉愁》、《十字街頭》、《馬路天使》、《古塔奇案》、《都市風光》、《船家女》、《勝利進行曲》、《青年中國》、《春到人間》、《荒村夜笛》、《夜曲》等20餘部電影創作了歌曲。其中在當時產生較大影響的有《四季歌》、《天涯歌女》、《西湖春曉》、《春天裡》、《秋水伊人》、《神女》、《新中國》、《為祖國戰爭》等。《四季歌》和《天涯歌女》是左翼導演袁穆之的電影《馬路天使》的兩首插曲。賀綠汀採用兩首蘇州民歌《哭七七》和《知心客》作為音樂素材,進行改編和配器。《天涯歌女》的曲調採用了流行在蘇南城鎮的民間音樂「剪靛花調」,旋律清新、細致,潤腔細巧,音高裝飾較多,極富江南風格特點。這兩首插曲由當時被譽為「金嗓子」的明星周璇來演唱,在風格上樸素、自然,不矯揉造作,影片一經上映,即刻在社會上得到肯定並迅速流傳開來,至今為人們傳唱不已。《西湖春曉》是沈西苓編導的左翼電影《船家女》的插曲。賀綠汀寫於1934年,影片描寫了舊中國杭州西湖一位搖船女受黑暗勢力凌辱的悲劇故事。全曲以6/8拍搖晃的節奏型貫穿,借用威尼斯船歌體點明影片所處的典型環境。第一段採用了女高音獨唱的形式,這種單線條的聲線描繪了西湖「淡淡青煙漫山腰」的典雅風姿;第二段作者採用了四部混聲合唱的形式,和聲上運用了開放性大三級處理等手法,著意體現柳浪聞鶯聲、西湖蘇醒的生動氣韻;第三段是全曲的對比段,旋律時而下行迂迴展開,時而又上行大跳,合唱織體改換對位化和聲進行,以交錯的多聲韻律美,來渲染「青山綠水」的畫意;第四、第五段音調倒裝再現第一、二段,構思上微妙地將鋼琴替代人聲、補充「船在畫里搖」的美學情趣。全曲意境深邃,章法嚴謹,技法洗煉,音樂抒情而又具有婉約、沉鬱的氣質。在30年代的進步電影中,電影歌曲除了創作者,還有根據電影藝術表現需要而從現有歌曲中選配者。這種選歌以配合畫面、故事的形式,成為電影歌曲的一種獨特的創作。它的著眼點不在音樂的新創造,而在於音樂與電影的關繫上。選配作為一種電影歌曲重要的創作方式,造就了不少適於電影的好歌。其中賀綠汀創作《游擊隊歌》就被選為電影《青年中國》的插曲。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賀綠汀隨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劇隊到群眾中宣傳抗戰,《游擊隊歌》是1937年底他隨演劇隊到達山西臨汾後創作的。全曲貫穿著富有彈性和活力的小軍鼓節奏型,通過活潑而雄壯的曲調,表現了游擊戰士樂觀的情緒和必勝的信念,塑造了在艱苦鬥爭環境中充滿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游擊隊員的形象。賀綠汀採用群眾化的語言和通俗化的形式,大膽吸收外國革命歌曲的表現因素(如弱起的小軍鼓節奏,大調式七聲音階旋律,離調的手法等),譜成了一首結構短小、形象生動的作品,它既有廣泛的群眾性,又有高度的藝術性。這首歌曲被選作為電影歌曲,也使電影的藝術表現力更豐富多彩,同時它也藉電影這一傳播媒介更加廣泛地流傳開來。賀綠汀在短短幾年間的電影音樂創作,成功地運用了幾乎所有的歌曲形式。音樂風格既有抒情委婉者,也有昂揚、激越者;既有中國民間音樂風格,也有吸收外國歌曲,尤其是外國革命歌曲風格者。為適應電影廣闊的題材、多樣的人物,賀綠汀創造了許多為人民所喜聞樂見的音樂作品。對抗日救亡歌詠的大規模發展、對社會音樂生活都產生了至為重要的影響。從上世紀30年代起,電影歌曲在音樂家的努力和大眾的關切之下,憑借電影這一有力的大眾傳播媒介及其自身的藝術特點和魅力,成為近代一個新的、重要的聲樂類別。它的出現和迅速發展,同樣是近代中國新音樂文化走向成熟的顯著標志。賀綠汀電影歌曲大量地被廣為傳唱,成為近代深受歡迎的電影音樂珍品。他是近代有較多電影歌曲流傳的作曲家之一,是中國電影音樂文化中的寶貴財富。 l939年深秋的一個星期天。北碚朝陽鎮碼頭停靠著一隻木船。隨著船老闆聲聲叮囑,木船像離弦之箭,駛向江心。人民音樂家賀綠汀走出船艙,佇立船頭,好像在沉思什麼。這時,有一位學生激動地連聲喊道:「賀老師,賀老師!聽說你最近又寫了一首新歌《嘉陵江上》,賀老師請唱給我們聽聽,好嗎?」
賀綠汀應大家的要求,懷著激情唱道:「那一天,敵人打到我的村莊,我便失去了田舍。家人和牛羊,如今我徘徊在嘉陵江上,我彷彿聞到了泥土的芳香……」悲壯的歌聲在峽谷中回響……就在此刻,船老闆高聲招呼:「各位,船馬上要過堆金石,也就是飛攬子,是磁器口江段最險的地點。如果船出事,你們不要驚慌,要互相照應……」說時遲,那時快,不知不覺木船已靠近堆金石了。只見茫茫江水,洶涌澎湃,忽然,只聽眾人一陣驚叫,全船人都被拋入江中……就在這萬分危難之時,賀綠汀抓住船上一根木板。他聽到了那位學生在呼救,眼見那位學生被濁浪越沖越遠,他奮力向那位學生游過去,抓住他的肩膀,一步步向江岸靠攏,溺水學生得救了!船上那些客人也被船老闆及鄰近船工一一救起。
在向友人述說遇險和脫險經過時,賀綠汀慶幸的是救了自己同船的學生,遺憾的是他多年心血編寫的教材,被惡浪吞沒了。 2009年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公布了一百首愛國歌曲名單,《游擊隊歌》就是其中之一,詞曲作者是著名音樂家、革命家賀綠汀。
1986年1月23日,在國務院副總理王震將軍親自安排下,83歲的賀綠汀和夫人姜瑞芝來到粵西墾區創作、療養,就住在湖光岩畔的粵西農墾幹部療養院。
春節期間,賀綠汀同志應邀參加了湛江市文藝工作者聯歡會,當賀老夫婦步入會場時,歌聲、掌聲響成一片,與會者高唱起《游擊隊歌》歡迎賀綠汀同志。
我們都是神槍手,每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我們都是飛行軍,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游擊隊歌》激昂、流暢的旋律在會場回盪著。看得出,賀綠汀同志亦十分激動,與大家親切招呼、交談,融入了節日喜慶的氣氛之中。
賀綠汀同志1903年出生於湖南邵陽,20歲就參加了中國共產黨,北伐戰爭後期從事組織宣傳工作,大革命失敗後相繼參加廣州起義和海陸豐起義。七七事變後參加上海救亡演劇隊,1941年到蘇北參加新四軍魯藝工作團,1943年到延安,先後任中央管弦樂團團長、華北文工團團長。建國後,任上海音樂學院院長、中國音協副主席。
作為一位老革命家、老音樂家,賀綠汀同志一生留下很多光輝的作品,包括《游擊隊歌》、《牧童短笛》、《春節序曲》、《墾春坭》、《嘉陵江》……1928年,他創作的《暴動歌》就在海陸豐一帶流傳。後來,賀老為影片《風雲兒女》、《十字街頭》、《馬路天使》等作曲,其中《天涯歌女》、《春天裡》等經過周璇等演唱後,在群眾中廣為流傳,家喻戶曉,成為一代名曲。
1943年,王震將軍率領359旅在陝北開墾窮山禿嶺,把荒草遍地、惡獸成群的南泥灣變成了莊稼遍地、牛羊成群的「塞外江南」。這時,賀綠汀同志獻上了他創作的《南泥灣》,用歌聲贊美了英雄的359旅光輝歷程的同時,也與王震將軍結下了親密的戰斗友誼。
我們從讀小學開始,就會詠唱《游擊隊歌》,可以說是在賀綠汀創作的歌曲聲中成長的,很早以來,賀綠汀就是我們心中崇敬的老前輩之一。
想不到在改革開放以後,能夠在湛江隆重地接待賀綠汀同志,親切地聆聽他的教誨,覺得非常幸福!這時的賀老,經歷了同「四人幫」的頑強斗爭,雖然已是耄耋之年,仍然非常堅強,非常樂觀。在王震將軍親切關懷下,在粵西墾區安詳、愉快地創作和休息。他一次次地來到王震將軍重點扶持的湖光農場,聽取場長王金昌等詳細介紹當年王震將軍指揮繁育熱帶橡膠林,並多次調運北京鴨、荷蘭奶牛、辛地紅種牛、巴克夏和約克種豬等,支持湖光農場建起各項良種基地,對親密戰友王震將軍為此灑下的心血和汗水,表示無比的贊賞和崇敬。他還經常地到周邊的前進農場等處參觀訪問,詳細了解社會主義經濟、文化建設的情況,他不止一次地勉勵廣大農墾幹部、員工說,王震將軍指引的道路和規劃是正確的,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1986年3月,湛江市舉辦職工業余文藝會演,賀老親自到場觀看,不斷提出具體、中肯的意見,並語重心長地勉勵工人同志們用文藝形式,為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奮力拚搏。
賀老在湛江期間,我奉命協助有關單位照顧好他的生活和健康情況,曾多次到他的住地看望這位老一輩的革命家,每次都感到十分親切,十分愉快。
家鄉廣西的同志知道賀綠汀同志來到南方的消息以後,通過我聯系,邀請賀老到南寧、桂林、北海等地作客,1986年5月7日,北海市按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指示,派出有關負責同志到兩廣邊界的山口鎮迎候。
這一天早餐後我們送別賀老夫婦,依依不捨地看著他的專車離去。意想不到的是過了中午,北海市的同志來電話說仍未接到賀老。當時的通訊工具還很落後,無法與他的陪送人員聯繫上,直到下午仍未有消息。
我當時十分焦急,便直接到市公安局找到局長,說明情況,請求協助查清賀老一行的去向。市公安局十分重視,局長立即下令沿線公安部門查找,傍晚才接到市公安局告知,賀老在赴廣西途中應邀參觀了沿線的一些農場,對當地的果林、膠林、蔗林等很感興趣,有些捨不得離開,熱情好客的紅江農場的主人們便把他們留下,准備在那裡過夜,第二天才去廣西。聽到這一訊息以後,緊揪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

㈢ 《秋水伊人》這首歌是哪部電影的主題曲

秋水伊人
1936年影片「古塔奇案」插曲
望穿秋水,不見伊人的背影
更殘漏盡 孤雁兩三聲
往日的溫情 只換得眼前的凄清
夢魂無所寄 空有淚滿襟
幾時歸來呦 伊人呦
幾時你會穿過那邊的叢林
那婷婷的塔影 點點的鴉陣
依舊是當年的情景
只有你的女兒呦
已長得活潑天真
只有你留下的女兒呦
來安慰我這破碎的心
望斷雲山 不見媽媽的慈顏
漏盡更殘 難耐錦衾寒
往日的歡樂 只映出眼前的孤單
夢魂無所依 空有淚闌干
幾時歸來呦 媽媽呦
幾時你會回到故鄉的家園
這籬邊的雛菊 空階的落葉
依舊是當年的庭院
只有留下你的女兒呦
已墮入絕望的深淵
只有你被棄的女兒呦
在忍受無盡的摧殘

是這個么?

㈣ 秋水伊人是什麼歌

《秋水伊人》,一首30年代老電影《古塔奇案》插曲,這首老歌是那樣迷人,那樣清純,那樣有意境,歌詞之美,感情描寫之細膩,是一首經典的凄楚美歌。記得在上世紀70年代「文化大革命」中,這些老通通都叫反動歌曲,屬於禁歌。

㈤ 舊上海十大紅顏沉香

上海紅顏十大沉香之黃鶯鶯

上榜理由:歌聲絲絲縷縷,香氣縷縷絲絲,一段用歌聲凝成的沉香飄到現在

香溢指數:★★★

在上海紅顏沉香里,龔秋霞獨以「梅花」驚艷上海灘。她十四歲加入「梅花歌舞團」,與張仙琳等因歌喉動人舞姿優美而被喻為「梅花五虎將」。舊上海的輿論界曾這樣贊揚過她:龔秋霞的歌則最宜於清晨聽,因為她的歌充滿著青春朝氣,抑揚頓挫,甜潤婉轉……。此絕妙之喻讓現在的歌迷身有同感。

龔秋霞於一九三七年主演的電影《古塔奇案》中的插曲《秋水伊人》是首膾炙人口的不朽老歌。在影片中,由龔秋霞扮演的鳳珍,每晚臨睡前望著女兒小珍,百感交集,以她那高亢哀傷的優柔嗓音唱著那曲凄婉哀怨的《秋水伊人》,讓人動情。「望穿秋水,不見伊人的倩影,更殘漏盡,孤雁兩三聲……」此曲教人回味不已!

上海十大紅顏沉香之秦怡

上榜理由:以母親的名義,凝練母性的醇香

香溢指數:★★★

被譽為「東方維納斯」的秦怡,正如評劇表演藝術家新鳳霞所說:「因為她的性格和品質的美,她才能塑造那麼多美麗的人物,包括偉大的母親。」正是基於這種內心深處的美,秦怡成為上海紅顏沉香裡面最厚重、最醇香的一抹。

如果說舊上海給了大多活躍於此的女星無限風情以外,還有些許風月的遺憾,那麼秦怡則是個另類,出身上海大封建家庭的秦怡,延續了舊上海諸多紅顏的知性、風情和靈性,但對風塵和風月則全把地拋棄,這或許就是秦怡進步所在。進步的秦怡早在抗戰時期,與白楊,舒綉文,張瑞芳,一起被稱為抗戰大後方的重慶影劇舞台上的「四大名旦」。建國後,秦怡曾在多部影片中扮演重要角色。如《女籃五號》、《青春之歌》等。1983年由她主演的電視連續劇《上海屋檐下》,再度向世人展示了她那不同凡響的表演技巧。

醇香的秦怡有著美麗質朴的內心支撐,但這亦無法阻擋其命運的多舛:在經歷了初次的婚姻失敗後,1947年,秦怡在25歲時與20世紀三十年代著名的「影帝」金焰結為夫婦,並成為備受人們關注的「銀壇雙翼」。但好景不長,夫妻間漸漸發生了情感錯位。金焰去世後,秦怡幾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顧自己的兒子,嘗盡生活艱辛。但在經過命運的歷練後,秦怡,這位「東方的維納斯」卻日益凝聚成一段讓人景仰的沉香,並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上海十大紅顏沉香之秦怡

上榜理由:以母親的名義,凝練母性的醇香

香溢指數:★★★

被譽為「東方維納斯」的秦怡,正如評劇表演藝術家新鳳霞所說:「因為她的性格和品質的美,她才能塑造那麼多美麗的人物,包括偉大的母親。」正是基於這種內心深處的美,秦怡成為上海紅顏沉香裡面最厚重、最醇香的一抹。

如果說舊上海給了大多活躍於此的女星無限風情以外,還有些許風月的遺憾,那麼秦怡則是個另類,出身上海大封建家庭的秦怡,延續了舊上海諸多紅顏的知性、風情和靈性,但對風塵和風月則全把地拋棄,這或許就是秦怡進步所在。進步的秦怡早在抗戰時期,與白楊,舒綉文,張瑞芳,一起被稱為抗戰大後方的重慶影劇舞台上的「四大名旦」。建國後,秦怡曾在多部影片中扮演重要角色。如《女籃五號》、《青春之歌》等。1983年由她主演的電視連續劇《上海屋檐下》,再度向世人展示了她那不同凡響的表演技巧。

醇香的秦怡有著美麗質朴的內心支撐,但這亦無法阻擋其命運的多舛:在經歷了初次的婚姻失敗後,1947年,秦怡在25歲時與20世紀三十年代著名的「影帝」金焰結為夫婦,並成為備受人們關注的「銀壇雙翼」。但好景不長,夫妻間漸漸發生了情感錯位。金焰去世後,秦怡幾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顧自己的兒子,嘗盡生活艱辛。但在經過命運的歷練後,秦怡,這位「東方的維納斯」卻日益凝聚成一段讓人景仰的沉香,並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上海十大紅顏沉香之黎莉莉

上榜理由: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

香溢指數:★★★半

20世紀20年代以後,有名氣的美女大都在上海,這也使上海成了二十到四十年代中國最風情、最芬香的城市。這這團沉香交融的空氣中,黎明暉算是上海乃至中國最早的流行歌手了。黎明暉是中國早期流行歌曲搖籃明月歌舞團主持人黎錦暉的女兒,12歲就登台唱歌,她演唱的《毛毛雨》、《人面桃花》等歌曲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風行一時。

黎氏家族是中國流行音樂歷史上不得不提的一群人。中國第一首真正意義上的流行歌曲即是由黎錦暉創作的《毛毛雨》。黎錦輝創作的歌曲總是先讓女兒來唱,這樣便成就了黎明暉,使她成為中國歌壇的第一位流行歌星。

1925年黎明暉初涉影壇,首演電影《不堪回首》,以後相繼主演了《戰功》、《小廠主》、《花好月圓》、《柳暗花明》等影片,1938年主演《鳳求凰》後退出影壇。

黎明暉於2003年去世,她以自己的歌聲為中國的現代流行音樂拉開了帷幕,她與她的歌聲一起成為了永不磨滅的經典記憶,而她成就的那段沉香,也成為了中國流行音樂最早的滋味。

上海十大紅顏沉香之上官雲珠

上榜理由:她是一朵帶刺的玫瑰,離香氣越近,離危險越近

香溢指數:★★★半

出生於江蘇的上官雲珠到了19歲才開始了她真正意義上的人生,這一年,她幾經輾轉來到上海,在蒲石路(今長樂路)慶福里236弄18號擁擠的弄堂房子里,上官雲珠開始了她上海灘十里洋場的美麗人生。

四十年代初,上官雲珠拍攝了她的電影處女作《玫瑰飄零》,開始在影壇上嶄露頭角。20世紀40年代後期。她在「左翼」文化運動領導的昆侖影業公司里所拍攝的許多進步影片,如《一江春水向東流》、《麗人行》、《早春二月》、《萬家燈火》、《烏鴉與麻雀》等,後來都成為中國著名經典名片,上官雲珠,這個舊上海十里洋場洇染下走出來的女子,終於脫胎換骨,凝成一段冰清玉潔的沉香。

上官雲珠的女人香別有情趣,她眉眼俏麗,還有合乎江南人審美的精巧的小嘴,一幅典型的上海美女精明世故模樣,在那裡面帶著一點風塵氣的冶艷和江南小家碧玉的本分,所以她常被導演選中演上海的交際花,商人家庭的少奶奶,暴發戶張狂的妻子,在細細的畫眉下,她的眼睛,會表現出鋒利的刮鬍刀一樣的刻薄。

但上官雲珠的潔身自愛並沒有讓她逃脫歷史的捉弄,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上官雲珠受到殘酷迫害,於1968年11月22日去世。
海十大紅顏沉香之王人美

上榜理由:野性的美,飛舞的香

香溢指數:★★★半

有關上海的諸多往事中,總少不了那些紅顏的影子。她們躲在歲月紅塵的深處,眼波流轉,巧笑倩兮,與許多年前舊上海鮮活的景象毫無二致。

在舊上海繁華奢靡的浮光掠影中,一個模糊的形象漸漸清晰,她就是王人美,一個在當時以「野貓」之名而享譽影壇的明星。她主演的電影《漁光曲》堪稱百年中國電影的經典;她演唱的歌曲《鐵蹄下的歌女》七十多年傳唱不息;她和舊上海紅極一時的影帝金焰的婚戀至今撲逆迷離。而在晚年她總結自己一生的時候,卻把成名看成是一生的不幸。王人美,一個知性紅顏的傳奇人生。

在電影《漁光曲》中,「小貓」王人美在波光萬頃的海面上撒網捕魚的情景已成為百年中國電影的經典鏡頭,那片明亮的香雲,伴隨著她在影片中演唱的主題歌,持續飄香了七十餘年而不衰。《漁光曲》的問世,在當時的中國電影界引起了巨大的反響,《漁光曲》首次在銀幕上展示了那個年代中國底層勞動人民的悲苦人生。紅顏王人美,她由此遺留下來的沉香離民間最近,離我們心情最近。

屬於上個世紀的那段美麗肯定是不能延續到現在,多年之後,世界沒有輪回,只是遠遠地還能看見那麼一點熟悉的影子,嗅到一些熟悉的味道罷了。而屬於老上海的王人美,就是一那一朵花,雖有盛開的燦爛,也有凋落的凄涼。但無論如何,每走一步,都帶起風,隨風起舞。
上海十大紅顏沉香之潘玉良

上榜理由:在她的油彩里,「香」是永恆的靈魂

香溢指數:★★★★

潘玉良,可以說是舊上海最為傳奇的紅顏女子,她撲朔迷離的身世以及迷樣的際遇,都讓她的名字在她親手繪制的舊上海畫面上定格為一抹亮麗的色彩。

如果說黃鶯鶯的女人香是從歌聲中流淌出來的,那麼潘玉良的女人香就是從油彩中飄散出來的。從妓女到小妾到畫家,她非同尋常的人生際遇,就像一幅充滿了謎語的油畫,彷彿帶著蒙娜麗莎般的蠱惑魅力讓人魂牽夢繞,回味無窮。而從油彩中散發出來的凝香,竟然讓一座城市、一個年代沉湎其中,久久不肯夢醒。

第一劇場播出的電視劇《畫魂》濃墨重彩地截取了潘玉良一生中最絢麗、最動人的十幾年,傳說中的才情女人潘玉良就這樣在幾十年後通過光影與我們再次親近,這或許就是我們觀賞上海灘風情時最渴望的一抹異香吧。

電視劇《畫魂》講述了潘玉良的那段傳奇人生:青樓出身的潘玉良十八歲後在兩位男人的幫助下走上了藝術之路,並在藝術之都巴黎登峰造極,成為享譽中西的大畫家,這絕對是一個異數,更准確地說是一段傳奇。與此同時,她終其一生也都掙扎在這兩位男人和另一位女人的情感漩渦中,無意依靠卻又難以割捨,最後一個人孤獨地離世。

這就是上世紀名噪一時的旅法女畫家潘玉良,從十里洋場發軔,到藝術之都巴黎,她帶給我們的是一段攙雜了舊上海和異國風情的不老沉香。
上海十大紅顏沉香之周璇

上榜理由:天涯歌女,香飄天涯

香溢指數:★★★★

如果說蝴蝶是舊上海膠片里的精靈,那麼周璇就是舊上海老唱片的最華美的音符。說到舊上海的紅顏沉香,周璇是一塊彌久真的香玉,就象她的名字子里有個寓意為玉石的「璇」一樣,她的一生,華麗而又沉重。

周璇兒時不幸,被幾經送養,七八歲時,被送進一個歌舞班,處次涉及文藝。1934年,上海《大晚報》舉辦「播音歌星競選」,周璇結果名列第二,電台稱譽她的嗓子「如金笛沁入人心」,獲得了「金嗓子」的稱號,從此唱紅上海灘。1937,周璇演唱的《何日君再來》,一時成為家喻戶曉的流行歌曲;1941年,周璇還在影片《馬路天使》中演唱了《四季歌》和《天涯歌女》,這兩首歌流傳至今,成為不朽的經典名曲。

「金嗓子」周璇不僅唱歌出眾,還在光影中呈現了她的風采,其中《馬路天使》是周璇的代表作品。據說抗戰勝利後,趙丹與周璇在上海相遇,問周璇這些年拍了些什麼片子?周璇不無傷感地說:「不要提了,沒有一部是我喜歡的戲,我這一生中只有一部《馬路天使》……」

周璇的情感生活坎坷,三次婚戀都以失敗而告終,正像她在歌曲里所唱的:天地蒼蒼,人海茫茫,知音的人兒在何方?叫人費思量…… 不瘋魔,不成活,在演藝圈無限風光的周璇卻被診斷有精神疾病, 1957年,她突發性腦炎被送進醫院,一代紅顏,就此離開了人世。但她的聲音,仍在今天生長不息。
上海十大紅顏沉香之蝴蝶

上榜理由:她振翅一飛,讓百花失色

香溢指數:★★★★

在一個小資如此盛行的年代,舊上海無疑是很多人的夢想家園。十里洋場上的那些燈紅酒綠、風花雪月,被壓縮進一張張發黃的膠片,把往昔的浮華和榮耀一直閃爍到今天,胡蝶就是那些膠片里最華麗的影象。

雖然在如今的上海輔慶里,這個長大後改名為「胡蝶」的女孩,已漸漸陌生,但循著那股深刻入骨的味道,我們可以在70多年前風雨飄搖的舊上海找到那抹沉香。那時候她的名字是這個城市的驕傲,也是這座城市的味道。舊上海傳奇女星蝴蝶先後主演了百餘部影片,成功地飾演了中國不同階層的各類女性形象,成為中國電影拓荒期和成長期的同步人和見證人。

胡蝶加冕影後,不僅受到影迷們的追捧,也為廣告商所青睞,做的廣告自然最多,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商品也是不少,就連喜歡啟用國際巨星做宣傳的力士香皂,也請了胡蝶來做廣告。在當時看來,胡蝶的形象非常符合中國民間傳統的美女標准。她除了臉若銀盤、明眸皓齒、膚如凝脂之外,雙頰上的一對酒窩更是她的招牌。這個以「梨渦美人」揚名影壇的明星是那個時代中國男性的「夢中情人」。

1975年,胡蝶赴加拿大定居,化名為潘寶娟。1989年4月23日,翩舞人間近百年的胡蝶在溫哥華因病與世長辭。她臨終前的最後一句話是:「胡蝶要飛走了!」胡蝶最終蝶化而去,她那美麗的身影卻長留人間,一同留下的還有那剪不斷理還亂的前塵往事,胡蝶就這樣飛走了,在另一個世界裡繼續翩翩起舞,最終化成了花兒的靈魂,只留下那縷余香,仍執拗地鑽入我們的靈魂深處。
上海十大紅顏沉香之張愛玲

上榜理由:越蒼涼的沉香,越能滄桑

香溢指數:★★★★半

在舊上海的班駁沉香中,張愛玲永遠是那第一爐香,當我們在揭開舊上海那本如花相冊時,第一眼總是留給了張愛玲。泛黃的紙張,模糊的黑白印刷,一代奇女子卻身著一襲華麗的旗袍,倨傲的仰著頭……相信所有的人都會在那一刻迷戀上這個女子的傳奇、高貴以及驕傲。

初讀張愛玲,大多都在那個似懂非懂的年齡,是看不出什麼的。只是那種朦朦朧朧的舊上海的小資,象那杯咖啡,蔓延開來,充滿整個心情;再讀張愛玲,感慨於那句名言:出名要趁早啊……原來在她的洞察世故的冷目之後,也有此感慨! 三讀張愛玲,心情來自她的情感世界,在看似堅強、高傲的張愛玲背後,一個的情路坎坷,再多的高傲也只能化為無奈。於是,張愛玲精心點燃的那爐香,總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熏濕了若干年後你我的眼睛,那刻的紅顏沉香,竟是如此的深重。

「生命是一襲華麗的長袍,爬滿了虱子」,塵世有多麼繁華熱鬧,張愛玲隨手輕輕一揭,卻讓我們看見繁華似錦的幕布後哀涼的人生荒漠。在一般的感覺里,蒼涼就應該是灰濛蒙的那種,有些恍惚,有些迷離,而她的蒼涼偏不如此,五光十色的,溫暖的,舒適的,竟是那抹化不開的香。
上海十大紅顏沉香之阮玲玉

上榜理由:人言可畏,索性化身沉香

香溢指數:★★★★★

隔岸凝望,屬於岸那邊的舊上海的浮華雖說已迷人眼,但浮華背後卻是種莫明的痛。那種憂傷的心情味道,我們隔了時光的海寄給了阮玲玉,一個舊上海悲劇女王的戲夢人生。

影片《阮玲玉》為我們呈現了陸離的舊上海風貌,以及阮玲玉的傳奇一生。張曼玉的裊娜和頹廢的華麗真實地把那顆70年前的香魂交到了我們的手上,穿越歲月的沉澱,張曼玉打開了屬於阮玲玉的那爐沉香。

阮玲玉是真正為無聲電影而生的人,雖然她沒有在銀幕上說過一句話,這個「默片時代」的女王,只用肢體和眼神就為我們傳遞了窒息的風情。1926年,迫於生計的阮玲玉出任影片《掛名夫妻》女主角,一舉成名。1929年,阮玲玉主演影片《故都春夢》,扮演妓女燕燕獲得成功,奠定了她在影壇的地位。阮玲玉表演藝術的黃金時期是上世紀三十年代中期,她先後主演了《三個摩登女性》、《小玩意》、《城市之夜》、《神女》、《新女性》等很有影響的影片……阮玲玉演技具有豐富的激情又不失純真、強烈而又細膩熟練、樸素 而自然,絲毫沒有雕鑿的痕跡,於是,中國「葛麗泰·嘉寶」的美譽不脛而走。

然而纖弱、敏感的紅顏終歸薄命,這位站在中國女演員演技巔峰的女星,卻在情感道路上一路坎坷,於是,她在留下「人言可畏」的感慨後,自己結束了她精彩而又無奈的一生,一代紅顏香消玉隕。

㈥ 給我幾部老年人愛看的老電影

1:地道戰
2:地雷戰
3:平原游擊隊
4:鐵道游擊隊
5:奇襲
6:偵察兵
7:渡江偵察記
8:回民支隊
9:大浪淘沙
10:秘密圖紙
11:五十一號兵站
12:四0五謀殺案
13:南昌起義
14:三戰山城
15:閃閃的紅星
16:野火春風斗古城
17:永不消逝的電波
18:雷鋒的故事
19:董存瑞
20:狼牙山五壯士
21:紅孩子
22:智取華山
23:戰上海
24:黨的女兒
25:烈火中永生
26:小兵張嘎
27:從奴隸到將軍
28:海鷹
29:敖雷*一蘭
30:小花
31:春苗
32:決裂
33:青松嶺
34:金光大道
35:創業
36:青春之歌
37:四室同堂
38:英雄虎膽
39:英雄兒女
40:洪湖赤衛隊
41:被愛情遺忘的角落
42:劉胡蘭
43:一江春水向東流
44:八千里路雲和月
45:暴風驟雨
46:冰山上的來客
47:阿詩瑪
48:五朵金花
49:劉三姐
50:黑三角
51:牧馬人
52:保密局的槍聲
53:敵營十八年
54:大李老李和小李
55:今天我休息
56:今夜星光燦爛
57:甜蜜的事業
58:神秘大佛
59:萍蹤俠影
60:大刀王五
61:歸心似箭
62:廬山戀
63:小街
64:吉鴻昌
65:天雲山傳奇
66:駱駝樣子
67:紅日
68:東進序曲
69:紅旗譜
70:芙蓉鎮
71:挺進中原
72:戰火中的青春
73:戰洪圖
74:霓虹燈下的哨兵
75:馬路天使
76:十字街頭
77:桃李劫
78:三毛流浪記
79:革命家庭
80:柳堡的故事
81:七十二家房客
82:林家鋪子
83:古塔奇案
84:沙漠追匪記
85:巴山夜雨
86:神鞭
87:三笑
88:苦惱人的笑
89:許茂和他的女兒們
90:南海風雲
91:雞毛信
92:大渡河
93:金沙江畔
94:上甘嶺
95:漁島怒潮
96:兵臨城下
97:鐵道衛士
98:南征北戰
99:新兒女英雄傳
100:茶館
101:家
102:龍須溝
103:艷陽天
104:生活的顫音
105:夜半歌聲
106:魔術師的奇遇
107:女蘭五號
108:女跳水隊員
109:沙歐
110:護士日記
111:我我們村裡的年輕人
112:咱們的牛百歲
113:少林寺
114:人到中年
115:林海雪原
116:大林和小林
117:鄉村女教師
118:向陽院的故事
119:羊城暗哨
120:李雙雙
121:激戰無名川
122:黃繼光
123:城南舊事
124:漁光曲
125:戴手銬的旅客
126:二泉映月
127:七月流火
128:嘎達梅林
129:奴隸的女兒
130:打擊侵略者
131:怒潮
132:小二黑結婚
133:甲午風雲
134:林則徐
135:奸細
136:一個和八個
137:瞧這一家子
138:趙一曼
139:苦菜花
140:敵後武工隊
141:五更寒
142:西安事變
143:上海的早晨
144:自有後來人
145:紅色娘子軍
146:索侖河谷的槍聲
147.車輪滾滾
148.神女峰的迷霧
149.小字輩
150.斗鯊
151.好事多磨
152.不夜城
153.劉巧兒
154.他倆和她倆
155.霧都
156.紅牡丹
157.楓樹灣
158.鄂爾多斯風暴
159.一盤沒下完的棋
160.長空雄鷹
還有一些影片現在有些記不住名字了.象京漢鐵路罷工的於洋大律師等.
樣板戲和其他戲曲有:
1.紅燈記
2.沙家浜
3.海港
4.白毛女
5.紅色娘子軍
6.智取威虎山
7.杜鵑山
8.龍江頌
9.磐石灣
10.平原槍聲
11.奇襲白虎團
12.園丁之歌
13.朝陽溝
14.於無聲處
15.天仙配
16.花木蘭
17.三打白骨精
18.沂蒙頌
19.十五貫
20.秋江
有些是解禁之後重新演出的.
外國的影片也記得一些
印度:
1.流浪者
2.奴里
3.大堋車
日本:
1.追捕
2.望鄉
阿爾巴尼亞:
1:寧死不屈
2.海岸風雷
3.地下游擊隊
4.勇敢的人們
羅馬尼亞:
1.創傷
2.沸騰的生活
3.第八個是銅像
4.多瑙河之波
5.廣闊地平線
6.火車司機的兒子
7.尼羅河慘案
南斯拉夫:
1.瓦爾特保衛撒拉熱窩
2.橋
越南:
1.阿福
2.胡志明小道
3.琛姑娘的松林
蘇聯:
1.列寧在十月
2.列寧在一九一八
3.解放
4.莫斯科保衛戰
朝鮮:
1.看不見戰線
2.腳印
3.摘蘋果的時候
4.鮮花盛開的村莊
5.南江村的婦女
6.金姬與銀姬的命運
7.三妯娌
8.賣花姑娘
英國:
1.霧都孤兒
2.倫敦上空的鷹
美國:
1.巴頓
2.卓別林的系列電影

㈦ 賀綠汀創作風格

個人覺得賀綠汀是了不起的音樂家哪~~ 創作的不同風格的歌曲都很優秀這是我以前做關於他的文章時查的資料,也是選自好多地方,當時沒有查網路,
忽忽,希望可以幫到^-^

舉例說明
1.對中國電影音樂的貢獻
賀綠汀的作品藝術結構嚴謹、音樂發展富於邏輯性。
賀綠汀在近代電影音樂創作中有重要的歷史地位。他的電影歌曲體裁多樣、旋律優美、有著鮮明的藝術個性。他對電影歌曲的創造不僅豐富了電影的藝術表現力,而且促進了以電影歌曲為主的電影音樂藝術的發展、促進了歌曲創作。
在賀綠汀的音樂生涯中,在上個世紀30年代為當時的進步電影創作歌曲是其音樂創作中最突出、最有影響力的方面之一。
從20世紀30年代起,我國的電影事業進入了有聲電影時期,當時的電影音樂基本上是以歌曲形式出現的,如聶耳、冼星海、任光、呂驥等作曲家都曾為進步電影創作過優秀的歌曲。在1934年一1937年間,賀綠汀以滿腔熱情投身於抗日救亡的革命洪流中,積極從事進步電影的配樂工作,與當時的左翼電影導演密切合作,先後為《鄉愁》、《十字街頭》、《馬路天使》、《古塔奇案》、《都市風光》、《船家女》、《勝利進行曲》、《青年中國》、《春到人間》、《荒村夜笛》、《夜曲》等20餘部電影創作了歌曲。其中在當時產生較大影響的有《四季歌》、《天涯歌女》、《西湖春曉》、《春天裡》、《秋水伊人》、《神女》、《新中國》、《為祖國戰爭》等。
《四季歌》和《天涯歌女》是左翼導演袁穆之的電影《馬路天使》的兩首插曲。賀綠汀採用兩首蘇州民歌《哭七七》和《知心客》作為音樂素材,進行改編和配器。《天涯歌女》的曲調採用了流行在蘇南城鎮的民間音樂「剪靛花調」,旋律清新、細致,潤腔細巧,音高裝飾較多,極富江南風格特點。這兩首插曲由當時被譽為「金嗓子」的明星周璇來演唱,在風格上樸素、自然,不矯揉造作,影片一經上映,即刻在社會上得到肯定並迅速流傳開來,至今為人們傳唱不已。
《西湖春曉》是沈西苓編導的左翼電影《船家女》的插曲。賀綠汀寫於1934年,影片描寫了舊中國杭州西湖一位搖船女受黑暗勢力凌辱的悲劇故事。全曲以6/8拍搖晃的節奏型貫穿,借用威尼斯船歌體點明影片所處的典型環境。第一段採用了女高音獨唱的形式,這種單線條的聲線描繪了西湖「淡淡青煙漫山腰」的典雅風姿;第二段作者採用了四部混聲合唱的形式,和聲上運用了開放性大三級處理等手法,著意體現柳浪聞鶯聲、西湖蘇醒的生動氣韻;第三段是全曲的對比段,旋律時而下行迂迴展開,時而又上行大跳,合唱織體改換對位化和聲進行,以交錯的多聲韻律美,來渲染「青山綠水」的畫意;第四、第五段音調倒裝再現第一、二段,構思上微妙地將鋼琴替代人聲、補充「船在畫里搖」的美學情趣。全曲意境深邃,章法嚴謹,技法洗煉,音樂抒情而又具有婉約、沉鬱的氣質。
在30年代的進步電影中,電影歌曲除了創作者,還有根據電影藝術表現需要而從現有歌曲中選配者。這種選歌以配合畫面、故事的形式,成為電影歌曲的一種獨特的創作。它的著眼點不在音樂的新創造,而在於音樂與電影的關繫上。選配作為一種電影歌曲重要的創作方式,造就了不少適於電影的好歌。

其中賀綠汀創作《游擊隊歌》就被選為電影《青年中國》的插曲。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賀綠汀隨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劇隊到群眾中宣傳抗戰,《游擊隊歌》是1937年底他隨演劇隊到達山西臨汾後創作的。全曲貫穿著富有彈性和活力的小軍鼓節奏型,通過活潑而雄壯的曲調,表現了游擊戰士樂觀的情緒和必勝的信念,塑造了在艱苦鬥爭環境中充滿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的游擊隊員的形象。賀綠汀採用群眾化的語言和通俗化的形式,大膽吸收外國革命歌曲的表現因素(如弱起的小軍鼓節奏,大調式七聲音階旋律,離調的手法等),譜成了一首結構短小、形象生動的作品,它既有廣泛的群眾性,又有高度的藝術性。這首歌曲被選作為電影歌曲,也使電影的藝術表現力更豐富多彩,同時它也藉電影這一傳播媒介更加廣泛地流傳開來。
賀綠汀在短短幾年間的電影音樂創作,成功地運用了幾乎所有的歌曲形式。音樂風格既有抒情委婉者,也有昂揚、激越者;既有中國民間音樂風格,也有吸收外國歌曲,尤其是外國革命歌曲風格者。為適應電影廣闊的題材、多樣的人物,賀綠汀創造了許多為人民所喜聞樂見的音樂作品。
賀綠汀在近代電影音樂創作中有重要的歷史地位。他的電影歌曲體裁多樣、旋律優美、有著鮮明的藝術個性。他對電影歌曲的創造不僅豐富了電影的藝術表現力,而且促進了以電影歌曲為主的電影音樂藝術的發展、促進了歌曲創作。對抗日救亡歌詠的大規模發展、對社會音樂生活都產生了至為重要的影響。從上世紀30年代起,電影歌曲在音樂家的努力和大眾的關切之下,憑借電影這一有力的大眾傳播媒介及其自身的藝術特點和魅力,成為近代一個新的、重要的聲樂類別。它的出現和迅速發展,同樣是近代中國新音樂文化走向成熟的顯著標志。賀綠汀電影歌曲大量地被廣為傳唱,成為近代深受歡迎的電影音樂珍品。他是近代有較多電影歌曲流傳的作曲家之一,是我國電影音樂文化中的寶貴財富。

2.民族化風格.
民族化是音樂創作的靈魂。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思想觀念、生活習慣,都有自己的文化傳統。音樂,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有著自己發展的軌跡和特點。關於音樂民族化的問題,賀綠汀在理論方面曾有不少論述。他曾說過:「作為中國人,不提倡中國的民族音樂是不行的。」[1]「擺在我們面前的嚴重任務是要繼承我們祖先幾千年遺留下來的巨大而復雜的民族音樂遺產,要加以整理發展,創造出無愧於偉大的中國人民的新的中國民族音樂文化。」[2]他還說:「音樂要有民族風格。」「民族色彩愈濃厚的音樂,愈有生氣,愈為全世界其他任何國家民族所歡迎。」「世界上自從有了民族,就存在民族文化互相交流。交流不但不會消滅民族音樂,反而會促進民族音樂的發展。」[3]他進而呼籲:「創造出無愧於偉大 的中國人民的新的中國民族音樂文化。」[4]關於音樂創作如何民族化的問題,他曾專門談到了他創作器樂作品的體會:「我們的器樂作品應當具有強烈的民族特點,特別要表現在曲調寫作上。」他還曾給一位業余作者寫信說:「寫歌曲要向民歌學習,不但學習它的語言、風格,還要學習它的樂曲結構。」

3.在創作實踐中,賀綠汀的「化」,也有幾種類型,也是在不斷發展前進的。據我掌握的有限素材和粗淺分析,賀綠汀運用民族音樂進行創作主要有以下三種類型:1、改編民歌。如《四季歌》、《天涯歌女》、《東方紅》等,雖說是改編,但已對原始素材作了革命性的加工;2、運用特定的民歌進行創作,如合唱《墾春泥》,管弦樂《森吉德馬》等,這些作品與民間音樂素材有著格調上、氣韻上的神似;3、運用民族音樂素材進行「化合」式的創作。這在賀綠汀作品中是數量最大的,尤以鋼琴曲《牧童短笛》、合唱曲《游擊隊歌》、獨唱《嘉陵江上》為典範。確實,他創作的大量作品,雖然看得出來是采擷了民族民間音樂元素,而且借鑒了西洋音樂的形式、技法,但又找不到具體借鑒哪一首民歌、哪一種形式的痕跡。從這一點來說,賀綠汀堪稱一位創造中國風格現代音樂的大師。

忽忽,希望可以幫到^-^

㈧ 求三四十年代經典電影音樂...

很不好意思
我沒看清楚您的要求 以為只是經典電影的經典歌曲了 呵呵

那我重新給您推薦吧:

《The Way You Look Tonight》
電影《搖曳時光》

《The Continental》
電影:《快樂的離婚了的人》

《Thanks for the Memory》
電影《1938年播音大會》

《The Last Time I Saw Paris》
電影:《端莊淑女》

《White Christmas》(這首強烈推薦 很有味道)
電影:《假日旅店》

《You'll Never Know》(這個你應該聽過吧 呵呵)
電影:《喂!舊金山,喂!》

《Baby, It's Cold Outside》
電影:《海王星女兒》

《On the Atchison, Topeka and Santa Fe》
電影:《哈維女孩》

《Mona Lisa》
電影:《古堡殲仇記》

《Zip-A-Dee-Doo-Dah》
電影:《南方之歌》

《Swinging on a Star》
電影:《與我同行》

差點把這個忘了:
《Over the Rainbow》
電影:《綠野仙蹤》

以上全是三四十年代的經典歌曲和電影 相信您會喜歡。

㈨ 求老電影《古塔奇案》,老人喜歡看,網上找不到呀

片子真的太老了,估計沒人能幫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