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老電影為什麼經典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老電影為什麼經典

發布時間: 2022-05-11 01:16:20

㈠ 為什麼老電影經久不衰

收藏老電影史料正當其時老電影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從1905年中國第一部電影誕生開始,以電影為題材的各種相關藝術品就陸續問世,與之相關的電影資料也異彩紛呈。像電影史料書刊、報紙剪貼、演員照片與書信、名角的劇照、海報及有關電影史料的劇本等都是熱捧的門類。收藏這些含有電影故事的藝術品,不僅可以了解電影劇情,欣賞電影演技,還能挖掘出電影主創人員趣聞趣事,尋找名角的演藝生涯。

縱觀老電影史料,它不但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美好的回憶,讓人重溫舊夢,再飽眼福。同時,電影發展史源流還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學術價值。電影史料收藏愛好者不但喜歡看電影,而且留心老電影中的禮儀習俗、交際方式、宗教信仰和人文精神,早期影片中包含著的特定時代文化風貌,我們不是可以通過老電影史料感受到那個時期的人群生活狀態嗎?一種久遠的氣息,一種特有的文化氛圍,從老電影的表演形式、情節內容、演員陣容、名角行蹤、流派沿革、影班人事關系、片場社會背景、舞台裝置、化妝技術、攝影技法等透露出來,老電影史料為研究電影的發展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中國電影從一開始就較注重它的文藝位置,而且一開始就由文藝界人才來掌舵。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老電影人物的性格裝扮和銀幕藝術化的心靈顯示,盡管人物不同,角色有別,與之相適應的人文、語境、音樂、演技也就多姿多彩。而約定俗成的經典化的審美樣式,正是我國百年電影藝術家按照美的法則和規律而共同精心創造的藝術結果,鮮活而深刻,至今令人難以忘懷。

收藏、投資老電影史料目前時機正好。這首先是因為隨著國際市場投資取向繼續往電影娛樂業傾斜,影迷群體具有國際氛圍。二是世界電影百年慶典為市場提供了示範效應,喚起了人們對老影片的追憶,也為明年中國電影百年掀開了序曲。當然最重要的是新的收藏群體急需一組文化含量高、觀賞性強、概念豐富、價位低,同時又品種多的載體,寄以「四兩撥千斤」的想像空間。在投資品種上,雖首選為國際慣例的電影海報類,但由於我國在印刷海報、招貼方面盜版猖獗,「文革」及改革開放初期的電影海報仿品充斥市場,此類藏品應著重精選上世紀50年代的為主。我個人特別看重民國電影老期刊,從1921年2月上海誕生中國第一本電影刊物《影戲叢報》之後,同年上海的《影戲雜志》到以後的《電影月報》、《明星半月刊》、《新華畫報》、《聯華畫報》、《青青電影》等,1949年前出版的僅有四十幾個品種。目前它們的價格除創刊號外,百元以內的機會還有。

自1927年有聲電影在美國問世後,在不足4年時間內,我國也製作出精良的有聲片———中國第一部有聲影片《歌女紅牡丹》,片中主角扮演者胡蝶的技藝曾獲得一致好評,她後來成為著名電影藝術家。這之後,中國電影相繼誕生《漁光曲》、《馬路天使》、《天涯歌女》、《一江春水向東流》等經典作品,上海電影界被譽為東方「好萊塢」。這一部部泛黃的老影片是一本真實、直觀的無字歷史書。它清晰地記錄著東方都市的一個個真實的歷史鏡頭:無一不蘊藏著歲月的痕跡。老電影是人類追喚記憶瞬間的依據空間,承載著歷史真實的一瞬。老影片以歲月滌盪的面孔、歷史的沉思,記錄、搜集、涵蓋了時空精髓。每一部老影片都會讓人驚異與震動,拂去歲月的塵埃,愛好者正是在這些斑駁濃郁的老電影中,對當時社會人文、生存方式、思維理念與環境中尋找更為形象還原的直覺認識。一介平凡的身影,一幕悲壯的畫面,老電影上一閃而過,復又在茫茫人海里消失得無影無蹤,復又在歷史長河中稍縱即逝。
收藏電影插曲老唱片當然機會也多,而收藏早期電影文學劇本就需要相應的專業背景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老電影中的經典作品,像《小兵張嘎》、《地雷戰》、《地道戰》、《早春二月》、《英雄兒女》等至今還會喚起人們童年的回憶。當然,研究「魯迅與電影」、「毛澤東與電影」、「周恩來與電影」更是經久不衰的學術話題。戲曲電影是中國獨有的特色,王文鵑、新鳳霞、趙麗蓉、嚴鳳英等正是通過電影把傳統戲劇普及到千家萬戶。外國電影喜愛的人群就更多了,那些海外明星的風采依然歷歷在目。珍藏它們,保有它們,將回憶記錄在「歷史永恆」的銀幕里。

老電影藝術史料已不再僅是傳統學術研究的對象,它同時又在當代審美文化語境中獲得了一種既是傳統的,又是現代空間的懷舊意義。珍藏、觀賞和研究電影史料同時具備了文物文獻性、藝術性和鑒賞價值。

㈡ 為什麼經典老電影普遍評價特別高

老電影拍攝的使觀眾真實可信,不容置疑。從選作場景,道具到人物的服裝,化妝等等,幾乎很少看出造假穿幫的。主要演員和配角演員表演非常到位,符合情理。特別是一些老演員,雖然角色轉換了,但看上去他早己熔進角色,不作作,表演自如,觀眾看上去也特別信服。

㈢ 為什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拍攝的電影幾乎都那麼經典

當時拍攝的電影之所以經典,那是因為以前的編劇,導演,演員都是專業的,用心的,現在你再看看這些演員,能排出一部經典的影視劇,就算我輸,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㈣ 為什麼現在評分很高的電影年份都很老

所有的影視作品都是經過時間沉澱慢慢積累下來的, 能活到現在,肯定其電影由他重要的意義, 而且老一輩的演員是真的敬業, 酬勞不高但是演技確實在線的 , 總能把觀眾帶入進去。

㈤ 影院重新開啟,為何人們更樂意去看老電影

就我個人而言,其實現在觀影的人群分兩種口味,一種是喜歡看老電影,一種是喜歡看新電影,老電影和新電影其實都占據一定的比率的,看老電影的出於一種向經典致敬,也是一種懷舊,而且老電影一般都是非常經典的,很多老電影現在其實很難翻拍出來的,而看新電影的人則出於一種好奇感,很多院線只要一上映新的電影,其實就會有很多人去影院觀看的。

所以,拋開影院來看待這個問題的話,那麼如今人們看老電影會多一些,如果是去影院觀影來看的話,去看新電影的人會多一些,總之,老電影新電影其實都有很大一批人群喜愛,一切都是因人而異。

㈥ 豆瓣評分在9以上的電影,為什麼很多都是老劇

演員的演技很精湛。尤其是一些老演員,人家的演技真的是爐火純青啊。例如《阿甘正傳》,裡面的湯姆·漢克斯演技是不是很了得?在整個事件發生的歷程中,他扮演的只是一個親歷者,但是,這個演技是很多人無法模仿的,也是湯姆·漢克斯的厲害之處,當然,這個影片可以達到9.4,不僅僅是他,還有很多其他人的共同努力才實現的。

很多優秀的電影,是導演、演員、編劇、主創人員和幕後人員共同努力的結果,你認為還有什麼原因使得這些電影有高評分?

㈦ 為什麼很多人喜歡回味老電影

因為老電影里有太多的情懷,我們看的不是電影,回憶的是青春。

㈧ 經典影片為什麼經典,如今的技術和藝術真的無法超越嗎

1、先入為主的概念,這是人們的通病,凡事第一眼看到的總比後來接觸的要好。
2、返璞歸真,表演最真實的境界就是不表演。往往最簡單的鏡頭卻能表達出最理想的效果,老一代的電影沒有絢爛的特效,宏偉的場景,卻能以最逼真的表演打動觀眾的心。
3、藝術造詣,如果一件藝術,脫離了本身的內含,只留下華麗的外表,那他最多算是一件工藝品,不能叫做藝術。如今的影視作品,用華麗的外表取代了作品本身的內含,完全表達不出導演和作品想要表達的東西。不可否認,老一代藝術家的演技是現在很多演員不能相比的,那時候的藝術也是最純粹的。
4、時勢造英雄,那是不是說現在的演員都沒有實力派了?當然不是,其實中國演員有很多實力派,但他們身不逢時,成長在一個商業化過於濃重的時代。為了票房,製作方可以犧牲有演技沒相貌的,為了收視率,投資方甚至可以不要演技,重用外表光鮮卻沒有一點演繹經歷的演員。最典型的莫過於廖凡,但皇天不負有心人,他好歹混了個影帝。
所以,經典永遠是經典,不可復制,無法超越。

㈨ 為什麼人們對過去的老片子印象深刻

主要是那個年代的娛樂節目比較少,人們的生活相對單調。出現一部不錯的片子,立馬就會成為街頭巷議的對象。

而如今則不一樣,手機電視網路,普及的不能在普及。人們不會再去追某一部片子了。

還有一個因素就是人們的懷舊心理

㈩ 為什麼以前拍出來的電影,電視劇~都比現在拍的經典呢

呵呵,我認為以前的電影電視劇如果和歷史現實有關的都以追求原著為主,在此基礎上追求更大的利益,贏得觀眾的喜愛,都是真實准確的反映歷史事實;現在都以追求最大利益為主,都是應和當代的需求,以視覺享受為主,丟失了原有的味道,顯得極其表面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