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反映紅軍長征題材的四部優秀影片是什麼拜託各位大神
其實是一句話:多了!!! 影片《來了》可看作是對於紅軍長征出發七十周年的致敬 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八一電影製片廠推出了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我的長征》 紀念紅軍長征的影片《心動歲月》。 影片的主人公英子是一位為了革命勝利而英勇犧牲的女紅軍 反映長征時期的<<四渡赤水>> \《萬水千山》\《路漫漫》\《黨的女兒》\《紅孩子》 由瀟湘電影製片廠投拍,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70周年數字電影《跟你走到底》於近日在貴州開拍。這部數字電影為瀟湘電影製片廠投拍的一系列關於長征軼事的電影之一。 此劇主演之一影視新星牛夢堯在影片中飾演的是紅軍戰士大全的妻子黎英,電影中講的是丈夫參加工農紅軍長征的妻子們為了尋找丈夫,循著他們走過的長征路,歷經千辛萬難,終於找到丈夫,最後一起並肩作戰的故事。 牛夢堯主演的角色黎英原本是個十分潑辣但膽小、自私且愛臭美的小女人,在逃難的途中反而念念不忘的是自己穿得漂不漂亮。經過一番磨練之後,在找到紅軍後,經過艱難困苦的洗禮,她的性格有了很大的改變,但是結局卻是和丈夫大全雙雙犧牲。 劇中,黎英是唯一具有感情戲的一個角色,從表演上這也給牛夢堯增加了一定的難度,不過牛夢堯坦言,這也是一個挑戰。牛夢堯說:事實上,這還算是一部女人戲,妻子們的戲分在整個影片中對主題的表現很重要。黎英這個角色其實和現實生活中的自己完全是不同的人,自己的個性非常隨和,也不潑辣。所以,為了這個角色,自己事前做了很多准備工作,揣摩角色花了很多時間。為了角色需要,她甚至還狂瘦了15斤 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由南京電影製片廠和河北龍緣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聯合拍攝的電影《中國·1949》日前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新聞廳舉行開機儀式。 《中國·1949》用西方人的眼睛看1949年的中國,講述中國革命戰爭故事。影片通過兩個美國人湯姆和傑克1949年在中國的生活經歷,以及親眼目睹毛澤東帶領的人民軍隊取得勝利的歷程,重溫了1949年共產黨與老百姓的魚水之情,感受到偉人毛澤東的偉大情懷。 據悉,此影片投資1000萬人民幣,主要拍攝場景在西柏坡、南京、北京、橫店等地。該片打破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的拍攝常規,選用了台灣知名導演於記偉,他曾導演《太陽在哭泣》、《禁愛》、《檳榔西施》等多部影片,執演電視《一代佳人》、《楊乃武與小白菜》、《紅與黑》等,並以《弘一法師》與李安的《喜宴》同獲台灣優秀劇本獎。劇中毛澤東的扮演者為同廣學。 ◆八一廠:紅色拍攝緊鑼密鼓 2006年適逢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和建黨85周年,作為軍隊廠的八一電影製片廠,再次擔當起了重大節慶紀念活動獻禮的重任。據八一廠廠長明振江介紹,目前八一廠正在操作的有四部影視作品,將在10月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之際獻映。 第一部是八一廠投資5000萬元的大製作電影《我的長征》。《我的長征》以紅軍戰士王瑞在長征途中的經歷為主要線索展開故事,改變注重重大事件、高層領導和歷史人物的創作觀念,從普通人視點切入,展示長征大背景。 第二部是二十集電視連續劇《雄關漫道》。該劇由八一廠和北京懋伯蘭文化公司投資近2000萬元聯手打造,作為紅色文化魅力主題系列活動影視項目之一,已被中宣部列入慶祝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重點劇目。該劇是一種歷史補白性作品,描寫了賀龍領導的紅二方面軍的長征歷程, 第三部是動漫版電影《閃閃的紅星》。該片由八一廠與深圳方塊動漫畫公司共同投資1000餘萬元製作,即保留了原作中的精華,又大量採用電腦製作技術,以動漫的形式進行了大膽演繹。據明振江介紹,動漫版《閃閃的紅星》將採用國際化的運作方法,在國內外同時發行,並連鎖開發相關的後電影衍生產品 第四部是大型專題片《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計劃今年10月推出。此外,據八一電影製片廠生產部主任劉金柱介紹,反映紅軍長征的紀錄影片《不能忘卻的長征》、電視劇《龍吟虎嘯》、《明天的戰爭》、《士兵的突擊》等也已經在積極的籌措中。 ◆中央台:紅色活動方興未艾 圍繞紀念長征勝利70周年,央視文藝節目中心主任朱彤介紹,中央電視台將在天安門廣場舉辦長征組歌大型演出,安排五次「心連心」赴全國各地慰問演出活動,並播出《當兵就要當紅軍》等新創作電視劇,以及《那時花開》、《井岡山》兩部反映這一題材的央視年度大製作電視劇。目前他們已經和八一廠的《雄關漫道》等劇達成了初步的購買意向。汪國輝說,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這個重大時刻,讓一大批以此為主題的優秀影視作品獻禮熒屏,他們責無旁貸。 ◆解放軍電視宣傳中心:紅色紀錄傾情奉獻 由解放軍總政治部批准,全景式展現紅軍歷史的文獻紀錄片《中國工農紅軍》,3月29日開始已在中國工農紅軍的誕生地江西開機拍攝。該紀錄片共12集,對中國工農紅軍為民族解放浴血奮戰的悲壯歷史進行全面、多視點展現。
B. 紅軍長征電影有哪些
還是有很多的,畢竟那個時代是紅軍歷史上重要的轉型時期。為了紀念那一段歷史,國內拍攝了不少的電影來作為紀念。
《長征》
在渡過了赤水河之後,接下來要面臨的就是金沙江這個天險了。而大渡河又是最為緊要的一環。在這條河上有一座鐵索橋,橋的另一邊就是重機槍把守的要塞。說是橋,不過是十幾根鐵鏈相連接而已,而用於走路的木板早已被清除一空。正是因為有了這樣險要的地勢,才有了後面紅軍飛奪瀘定橋的威名。
C. 關於革命的電影有哪些
關於革命的電影有:
1、《地道戰》是1965年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電影,由任旭東執導、朱龍廣主演,於1966年元旦在全國上映。該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為了粉碎敵人的「掃盪」,河北省冀中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創新地利用地道戰的斗爭方式打擊日本侵略者的故事。截至2012年,已創造出共30億人次觀看的紀錄。
D. 課本《豐碑》中紅軍長征過雪山凍死的軍需處長的感人故事,哪部電影作了反映
1935年4月初的一個晚上,女紅軍們剛拖著疲倦的身體趕到貴州盤縣附近的五里排,意想不到的情況出現了:一群敵機嗡嗡地叫著突然從山後飛過來,其中一架快速俯沖下來,一陣激烈的機槍子彈迎頭掃射,三枚炸彈投向休息營地。戰士們迅速趴在路坎下、田溝里、坡地上,高高低低的地勢把一些人遮蔽起來,但要命的是一些紅軍傷員躺在擔架上根本動不了。
賀子珍本來是隱蔽在路邊一道土坎下的,但她不顧個人安危爬出去疏散擔架,這時,一枚炸彈投了下來,在她身邊頓時騰起一股煙塵……
敵機飛走了,槍聲、爆炸聲停止了,硝煙和塵土漸漸消散開去。賀子珍的身體里嵌滿了彈片,鮮血把軍衣浸染得殷紅。
一場緊張的搶救開始了。警衛員騎馬去總衛生部請來李芝醫生,為賀子珍救治。李芝先為賀子珍打了一支止血針,然後做了全身檢查,發現在她的頭部、上身、四肢共有17塊大小不一、深淺不同的彈片,在沒有實施任何麻醉的情況下,手術開始了。賀子珍疼得渾身大汗淋漓,眼裡噙滿淚花,卻堅持一聲不吭。身體淺層的彈片終於被一塊塊取出,而深入體內的彈片卻難以取出,成為戰爭留給她的一份永久紀念。
一袋干糧
有個小紅軍叫小蘭。小蘭才13歲。她的爸爸、媽媽都被地主逼死了,她也被地主拉去幹活,受盡了地主剝削和打罵。(我們現在真是幸福,有爸爸,有媽媽,還在那幺好的條件下讀書。)後來,紅軍來了,小蘭跑到部隊,說什幺也不離開紅軍啦。
紅軍長征的時候,小蘭跟著部隊走進了草地。(跟著紅軍可是要能吃苦耐勞的,你真的考慮清楚了嗎,小蘭?)
一說草地,大家准會想到公園里那長著綠茵茵小草的草坪,又平坦又好看。紅軍叔叔過的草地可不是那樣的,那裡荒涼極啦。地上除了野草就是爛泥坑,走幾十天也走不完。(哇,那這怎幺能叫草地呢,應該叫水泥地。)一路上看不見一間房子,找不到一個老百姓。(當然了,老百姓都遷走了,這樣的地方誰也生活不下去。)
這天,走著走著,前邊出現了一個小村子。紅軍叔叔和小蘭一看,又高興又樂得蹦蹦跳跳。有了村子就能找到糧食了。
部隊進了村,小蘭把傷病員安置好,就拿著米袋找糧食去了。可村裡一個老百姓也沒有。
小蘭在村裡走著走著,看見一個打麥場。場上堆著一堆,上面還有沒有打幹凈的麥粒。她把麥秸捶下來,東一粒,西一粒地撿起來。總共不到一小碗。這點東西能吃幾頓呢?(草地上的糧食很難找,一粒米也沒有,野菜倒是有一大堆,小蘭撿的還不夠吃一頓呢。)不行,還得找!小蘭正好碰見一個大個子紅軍,扛著一袋沉甸甸的東西走過來。(是糧食嗎?貢獻一點給小蘭這個可憐的小紅軍吧。)
小蘭一看,忙問:
「哎,你在哪兒搞來這幺多的糧食呀?」
大個子紅軍放下口袋說:「嘿,是小蘭呀,我這糧食是在地主院子里挖出來的。你找到多少糧食了?」(小蘭不知道在地主院子里挖嗎?)
小蘭把口袋一伸說:「都在這兒呢!」
大個子紅軍接過米袋掂了掂,笑著說:「小蘭,聽說還要走20多天的草地,這點麥子還不夠塞牙縫的呢!」
「明天再找嘛!」
「來,把我的給你一點吧!」
說著,他捧著麥子就要往小蘭的米袋裡放。小蘭搖搖手說:
「不要,你們人多,自己還不夠吃呢。」(小蘭,你收下吧,你不吃會餓死的。如果你餓死了,紅軍就少一個人力,沒有人照顧他們了。)
大個子紅軍胳膊長,奪過米袋,一邊往裡倒,一邊親切地說:
「我們每人少吃一口,就省出來了。」
小蘭又在別處找到了一些麥子,炒熟了,碾成了麥粉,放在了米袋裡。心想:這些麥粉我一頓吃一把,再揀點野草,能吃它20來天,走出草地沒問題。(好可憐,這些找到的干糧還要和野菜混在一起吃,吃壞人的!注意身子,小蘭。)還要省出一點給傷病員吃。
第二天早上,部隊出發了。
小蘭扶著傷員,緊跟著部隊。走著走著,前邊出現了一條小河,他們用樹干搭起一座橋,河水「嘩嘩」地流著。
小蘭把肩膀上的米袋背好,緊緊扶著傷員說:「同志,該過橋了,慢慢走!」
誰知道,走到橋中間,那個傷員忽然咳嗽起來了,身子一歪,小蘭連忙扶住了他。可小蘭那袋麥粉卻掉到了河裡,沖走了。(怎幺搞的,傷員早不咳晚不咳,現在來咳,害苦了小蘭,她吃什幺呀?)
小蘭愣住啦,她小聲地叫了一聲:
「哎呀,這可怎幺辦呀?」
傷員看她望著河水直發愣,就問:
「小蘭,什幺東西掉到河裡了?」(算傷員還挺關心人,可人家米袋掉了,你要善於觀察呀。)
小蘭連忙搖搖頭:「沒有,什幺東西都沒掉。咱們走吧!」
這時候,看護長從後面走過來了。小蘭告訴她傷員咳嗽得很厲害。看護長雙手扶住傷員說:
「好,到前面找醫生看一看。」
她見小蘭好象有點什幺事兒的樣子,又問:
「小蘭,怎幺啦?是身體不舒服嗎?」
「沒有……」
小蘭把剛到嘴邊的話又收了回去。她想:不能把丟米袋的事兒說出來。要是同志們知道了,准會把自己的糧食捧出來給我吃。大家的糧食都很少,我怎幺能吃他們的呢?(小蘭是個顧全大局的人,為了大家吃的多,自己卻堅持下去,沒准兒明天就餓的反胃!)
看護長走了。小蘭趕緊拔了許多野草,把挎包塞得鼓鼓囊囊的,好象真的糧食一樣。
晚上,部隊休息了。小蘭怕大家看見她盡吃野草,就跑去給傷員換葯,洗綳帶。等大家吃完了東西休息了,她才煮野草吃。(小蘭真傻,身子要緊,這樣的菜一點兒也沒有營養,甚至還有細菌,吃壞你的。)
這樣過了幾天,小蘭的身體就不行了。常常拉肚子,一點勁都沒有,一下暈倒了,看護長把她背起來。(看我是神機妙算諸葛亮,算到了你會拉肚子,可是你的抵抗力還不錯,要是我,吃一口就暈了。)
看護長是40多歲的人了,這些天來和大家一樣,吃野草和麥粉糊糊,身體很虛弱。她背著小蘭,臉上淌著豆大的汗珠,嘴裡喘著粗氣,搖搖晃晃地往前走著。
小蘭醒來說:「看護長,我自己能走,快讓我下來!」
看護長才把她放下來。小蘭咬緊牙,堅持著走到了傍晚。等大家休息以後,她又躲到一邊煮野草吃去了。
這時候,看護長笑眯眯地走了過來:「小蘭,你身體好一點了嗎?哎,怎幺一個人躲在這兒煮東西吃?」
「我煮好東西吃,不讓你看!」(這個好東西要打雙引號,在這個艱難時刻,怎麼會有好東西吃呢?)
「好!我不看。」
看護長趁小蘭不注意,一下把瓷缸搶了過來,一看:「哎呀,小蘭,你怎幺光吃野草,一點麥粉也不摻呀?」
「路還遠呢,留著慢慢吃呀!」
「你的米袋呢?」
小蘭拍拍挎包說:「這不是嗎?」
看護長奇怪地問:「你為什幺放在挎包里呀?」
「米袋破了個洞,怕麥粉漏出去!」
「拿來!我給你縫縫。」
說著,看護長一把奪過小蘭的挎包,打開一看,裡面全是野草。(看護長,現在你才察覺到可憐的小蘭吃的是野草呀,再晚一天,可能小蘭就生病了呢。)
「小蘭,你的麥粉呢?」
小蘭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眼淚「唰唰」地流了下來。過了一會兒,她才把丟糧食的事兒告訴了看護長。
看護長聽了說:「哎呀,小蘭,你為什幺不早點告訴我呢?我們一起參加革命,你沒了糧食,大家應該幫助你呀!」(對呀,參加革命的人都把對方當兄弟姐妹看待,小蘭也想讓大家吃好的,所以也把他們當兄弟姐妹看待,這種可貴的精神一定要學習!)
說著,看護長從自己的米袋裡,抓出一把麥粉,放進小蘭的缸子里。
「你先吃吧,我馬上去報告首長。」
不一會兒,小蘭丟糧食的事兒,像一陣風似地傳開了。(那裡還真是一個不能保守秘密的地方,告訴了別人秘密,他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千傳萬……那可是秘密大暴光呀。)同志們立刻提著米袋走了過來,你一把他一把地直往小蘭的挎包里裝。小蘭忙搖手說:
「不,不,謝謝大家……「
這時候,那個傷員拄著拐杖走過來,拿著一點糧食,激動地說:
「小蘭,你為了救我,把糧食丟了。我這一份你一定要收下。」
同志們都說:「小蘭,你收下吧。不管碰到多大的困難,我們也得把帶出草地。」
小蘭呢,感動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只好收下了大家的糧食。(原來吃野草是笑嘻嘻地樣子,想隱瞞過去,現在有干糧也不說聲謝謝,好矛盾呀。)
這天夜裡,小蘭怎幺也睡不著。回憶參加紅軍以後,得到了首長和同志們多少幫助和教育,懂得了多少革命道理呀!(跟著紅軍走就是有一種從未有過的新生體驗,大家要團結友愛,互相幫助才能勝利!)
小蘭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永遠聽黨的話,永遠跟著共產黨走!(自己身為共產黨的人民,應該處處服從黨的命令,做好共產黨的接班人。)
1934年11月6日傍晚,一支紅軍隊伍翻過巍巍的百丈嶺,浩浩盪盪地開到了文明司,當晚就駐扎在文明司和附近的村莊里。
一些有錢的店老闆,聽到紅軍要來的消息,早就躲到山上去了。那些小店商販知道紅軍是為窮人謀利益的,並不害怕,連忙打開店門,准備迎接。
有個叫羅友成的小商販,聽說紅軍要來,連忙把店裡的貨物整理了一番,把馬燈擦乾凈掛在門口。
天快黑了,老羅這時已接待了好幾位紅軍。一會,一個年紀輕輕的小紅軍走進了店裡,到處看看,最後指著一個玻璃瓶子問:「老闆,這是什麼東西?」
「這是山楂片。」老羅親切地回答。
「好不好吃?」小戰士問。
「好吃。酸酸的,甜甜的,很有味,你嘗一片試試。」老羅一邊說,一邊隨手遞了一片給他。
七八個路過的小紅軍,看到這個小戰士在吃東西,就問:「你買了什麼好吃的東西?」
那個小紅軍回答:「是山楂片,還沒買,只嘗了一片。」
那幾個小紅軍一聽,就嚴肅地批評他:「同志,我們是中國工農紅軍,不要忘了毛主席制定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呀。」小紅軍馬上掏出一個銅板給羅老闆,還連連向他道歉。
老羅做了幾年小生意,來來往往接待過多少顧客,從未碰到過這樣的事情,哪裡肯接錢,只是向那幾個小紅軍解釋:「小兄弟,這一片是我給他嘗嘗的,不要緊的。」
那幾個小紅軍一聽,都爭著向老羅宣傳:「老闆,不要錢的東西我們嘗也不能嘗……不收錢是不行的啊……」
最後,那幾個小紅軍硬是說服了羅老闆,收下了這個銅板。
後來,老羅總是激動的告訴左鄰右舍和來往顧客:「紅軍真好,說話和氣,紀律嚴明。從沒看見過這么好的軍隊!」
聽老紅軍講長征的故事
「年輕人,你難以理解我們這些老人面對浴血奮戰換來的太平盛世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在九死一生的險境里我們始終不動搖,就是因為我們堅信我們的努力能換來今天的安定繁榮!」
7月23日20:00,記者見到了14歲參加紅軍、曾經三過草地、戎馬生涯半個世紀的老紅軍戰士,原濟南軍區副政委任思忠老人。這位83歲的老人的話匣子打開了,談起過去的崢嶸歲月,神情激動起來,雙唇有些顫抖……
15歲少年 率171人加入紅軍
1932年12月,紅四方面軍的主力到達川北,川東地下黨領導的游擊隊開始在達縣一帶活動。當時,因貧困輟學的任老正在家中幫助父親務農。
「黨的隊伍給了我思考的能力,我明白了為什麼窮人辛勞一生後代還要繼續受窮」,紅色政權打土豪分田地,給窮人指出一條活路,這在任老心中掀起了巨瀾。紅軍隊伍為貧苦農民作主,任老明白了,這是一支窮人的隊伍。
紅色家庭對他的影響至關重要。大哥早他加入游擊隊,但不久便在一次戰役中英勇犧牲,父親積極響應革命隊伍的號召,擔任村蘇維埃主席。這位老人在紅軍離開根據地的歲月里,被反動軍隊關進監獄,活活折磨致死,父親死後不久,母親也含恨離去,這一切,更堅定了任老參加革命的決心。
1933年是任老走上革命道路的關鍵年份。6月,任老參加了游擊小組,不久便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任老思想活躍,積極探討革命的道理,很快便成為游擊隊的中堅力量。紅軍主力佔領達縣後,他被選為區少年先鋒隊大隊長,15歲的少年成了171名紅小鬼的「頭領」,在他的帶領下,全隊172人集體加入了紅軍。
打「扇子隊」 少年軍人名聲大振
從游擊隊員變成了名副其實的革命戰士,但四川強橫的反動軍閥勢力還是逼迫部隊流動開展革命工作。
1934年7月,任老時任四川省少先指揮部政教科長兼幹部連指導員。在四川西部丹巴地區開展工作。一天,當任老等人在一座3層小樓上開會時,反動軍閥的武裝突然沖到了樓里,與負責放哨的同志在樓梯上展開了激烈的槍戰。腳步聲密集急促,逐漸近了,留下來肯定是死,任老等三人跳窗逃生,一名同伴當場摔死,任老右臂支撐著地,上臂骨折後戳斷肋骨插進了胸腔,他忍痛與同伴鑽入夜幕迅速轉移。
但沒過多久,綳帶吊起傷臂的任老再次活躍於山間的村莊里。
革命者的工作激起了惡勢力的瘋狂反撲,在新塘壩地區,有一支500人左右的地主武裝,他們瘋狂襲擊革命者的工作隊,屠殺革命群眾,打仗時人人拿著一把扇子,妄稱是刀槍不入的神兵,當地群眾稱之為「扇子隊」。一天深夜,任老帶領幹部連在地方赤衛隊的配合下夜襲「扇子隊」。戰斗中,他被敵人刺刀捅傷,仍堅持參加戰斗。是役,扇子隊被全殲,少年軍為川陝根據地人民除了害,一戰成名。
一過草地 竹簽穿透他的腳掌
「年輕人,用語言表達不出長征真實場景,你根本不可能想像出當時有多麼艱苦」。任老對記者說。任老前段時間堅持每天收看電視連續劇《長征》,他看得比家裡每個人都專注,他為這部電視連續劇感動,但仍然對家人說,「有些苦他們拍不下來」。
任老頭上的三塊傷疤和腳弓部位所受的一次穿透傷都是在長征時留下的。說起長征開始後的第一次受傷,任老脫下鞋子,右腳背中央部位赫然有一塊大約三厘米見方的凹陷。
「紅四方面軍的長征路最長,三過草地,第一次過草地時,我的右腳便被反動軍隊布下的竹簽陣穿透了」。
那是一次夜間急行軍,前有堵截,後有追兵,任老帶著一支十幾人的隊伍迅速向阿壩前行。任老走在最前面,他小心地穿過反動軍隊布下的鐵絲網,突然腳心一陣劇痛,落在地上再也邁不動步子。戰友提來馬燈一看,一根近0.1米長的竹簽穿過了他的右腳腳掌,腳背上還露出長長一截。
受傷只是一瞬間,此後幾個月任老被傷腳折騰苦了。隊伍連續行軍,根本沒有機會停下來養傷。傷口化膿了,戰友便將紗布裁成窄長的細條,蘸了水穿過傷洞,來回扯動,清除裡面的膿血和息肉。每拉扯一下,都伴隨了鑽心的疼痛,但有什麼辦法,那是缺醫少葯環境中遏制進一步感染的惟一辦法。
「和平年代現在的年輕人誰還能忍受這樣的痛苦呢?」講到這里,任老喃喃地說。
二過草地 鬼門關口揀回性命
第二次過草地更險,任老一隻腳邁進了鬼門關。
1935年下半年,任老時任紅四方面軍總部教導團一連指導員。大軍從阿壩向綏靖方向進發。來到黑水河時,便橋已被毀掉,南岸則被土匪佔領。為保證主力部隊過河,任老和另外30名幹部戰士趁黑夜泅水渡河。時值隆冬,水流湍急,冰冷刺骨,成功游到對岸的只有8名。接下來就是一次令南岸敵軍魂飛魄散的突襲,大部分敵軍在睡夢中被擊斃,8人很快便佔領了橋頭堡,大部隊順利地搭起了便橋。
任老卻因此染上了重傷寒,紅軍缺醫少葯,食物的供應已經斷絕,他的病一步步惡化,常常昏迷不醒,戰友們便抬著他行軍。20天後,部隊走出草地,來到綏靖。此時任老長時間休克,戰友們都誤以為他已經死了,便把他放在了綏靖灘石崖下的山洞裡。不知過了多長時間,他蘇醒過來,掙扎著爬向河邊喝水,十幾米的距離,任老竟爬了兩三個小時。當地居民郝老漢發現後將他救回了家。
郝老漢對待他就像親生兒子一樣,每天熬小米粥一口一口喂他。老漢膝下只有一個女兒,便想收他為兒子。但任老卻一心想要回到隊伍上,他每天搬小板凳坐在大門口,希望看到隊伍上的同志。兩個月後,任老的病基本痊癒了,他揮淚告別了郝老漢老兩口,找到了在該地區活動的金川省委,重回革命隊伍。
經歷這一次起死回生時,任老還不滿18歲。
1936年7月,任老的病全好了,就在此時,隊伍又從綏靖出師北上。任老帶著七八名比他還年輕的戰士在草原上行軍。一天夜裡,一位小戰士問任老,「科長,將來會是什麼樣子的?」「人人都生活得很幸福,不缺衣少食。」「那能實現嗎?」「肯定能」。
說起榮譽 老人沒有太多言語
任老在和平年代練起了書法,每當朋友求字時他總忘不了蓋上一個章,或者是「長征戰士」,或者是「倖存者」。這是老人晚年給自己的定位。
戰爭年代,任老是一名英勇善戰的驍將,他重視思想工作,善用攻心戰術,常能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抗日戰爭勝利之初,任老率領隊伍在喀喇沁旗平叛,妥善運用了和平平叛的政策,打通了300公里承赤公路。此後,在攻打天津、廣西剿匪、援朝金城反擊戰等眾多戰役中,任老立下了赫赫戰功。1955年老人被授予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88年獲一級紅星榮譽章。但說起榮譽,老人沒有太多言語。
「戰爭年代,我們身邊倒下了太多的好戰友,比起他們,我是一名倖存者,更是一個幸運者」,「我能夠親眼看到自己為之努力的目標實現就是最大的幸運,真正的榮譽歸於那些光榮獻身的烈士們。」
任老的家人介紹,任老每每想起自己身邊倒下的戰友,便非常難過。當年任老帶171人參加紅軍,但經歷歷次事件,解放後任老再沒能見到其中的任何一位。他忘不了1953年自己回鄉的那次經歷。當時,戰友的親人聽說他要回來了,站在路兩旁等待詢問親人的下落,任老騎馬走了30多公里山路,當久候鄉親們紛紛上前詢問時,老人的眼淚奪眶而出。
另一次,任老在革命烈士紀念碑上找到了戰友的名字。
那是在援朝戰爭結束後,任老一家人路過南京,在南京雨花台烈士紀念碑前,老人找到了自己在延安時期老搭檔的名字:高波……就義前他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中國革命必勝。「見到」了老戰友,老人潸然淚下,與家人在紀念碑前長久靜默
E. 百團大戰講了什麼有沒有詳細的百團大戰電影簡介
百團大戰是抗戰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動出擊日軍的一次最大規模的戰役,它打出了敵後抗日軍民的聲威,振奮了全國人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在戰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國民黨正面戰場。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中我軍參加兵力最多、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戰果最豐富的一次戰役。百團大戰的勝利,沉重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抗戰鬥志,在我國抗日戰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在國際上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也為後來我們的抗日戰爭起到了模範作用。
有關百團大戰的電影簡介:
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世界反法西斯戰場進入最艱難時期。歐洲戰場,納粹軍隊閃擊波蘭後,連下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挪威。1940年6月14日,號稱世界列強之一的法國投降,希特勒在凱旋門前閱兵,叫囂將實施「海獅行動」,進攻英國。一直支持中國的蘇聯,為避免兩面受敵,只能和日本簽署滿蒙邊界停火協議。而在中國,正面戰場上的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為了抵抗日軍的進攻,中國共產黨人便組織發動了百團大戰。此次戰爭又朱德和彭德懷指揮,最後也取得了令人驕傲的成績。
所以,我們要緬懷歷史,緬懷革命前輩,感謝他們給我們帶來今日這幸福的生活,不忘使命,珍惜今日這來之不易的和平。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偉大的中國夢的實現而努力奮斗。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F. 關於革命戰爭的電影有哪些
革命時代,不論時間,不論地域,都充滿動盪,但其壯烈性都無一不可歌可泣。我們沒能經歷那些時代,是我們的幸運,也是我們的遺憾。
《辛亥革命》
雖然是法國大革命二百周年獻禮片,但歷史還原度極高,整部電影立場較為客觀中立。「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讓人振奮,同時也反映了革命的混亂和殘暴,「欲得其文明,就必先經歷文明的痛苦,那就是革命。」革命結尾充滿血與淚,也是對革命的反思。革命是為了什麼?革命不為流血,革命是為了謀幸福,謀光明。
G. 介紹一些抗日老電影
1、《趙一曼》
1933年,哈爾濱被日寇佔領,女共產黨員趙一曼和她的愛人老曹領導了工人罷工, 罷工勝利後,老曹卻被逮捕。趙一曼到農村組織農會,支援抗聯。這年秋天,趙一曼與抗聯部隊會合,任抗聯政委。
冬季,抗聯被圍困,缺衣少糧,在這危難時刻,又傳來老曹獄中被害的消息。趙一曼化悲痛為力量,繼續同敵人作戰。
1935年冬,抗聯在舉行慶祝紅軍長征勝利的晚會時,營地被敵特發現。危急關頭,趙一曼命王團長帶人突圍,自己留下掩護,她勝利完成了任務,但自己身負重傷,被捕人獄。威逼利誘、嚴刑拷打換不來她的口供,敵人怕她死去,便將她送到醫院醫治。
在醫院里,護士小韓和董看守被她的抗日精神所感動,與她一起從醫院逃出,不幸被敵人發現,抓回獄中。1936年7月1日清晨,趙一曼英勇就義。
2、《雞毛信》
抗日戰爭期間,華北某抗日民主根據地龍門村的兒童團長海娃,有一天接受民兵任務給八路軍送雞毛信。
半道上遇見了日本鬼子和偽軍,海娃急中生智利用綿羊保住了雞毛信,鬼子被海娃引進山裡,被八路軍全部殲滅;根據雞毛信里報告的情況,八路軍又襲擊了一個日本鬼子的據點,活捉了貓眼司令。
3、《地雷戰》
1942年,膠東抗日根據地邊緣村莊趙家莊等村莊經常遭受日軍的突襲,為了減少損失,區武委會雷主任和趙家莊民兵隊長趙虎集合群眾的智慧,想出應對日軍的策略:他們聯合附近幾個村莊組成民兵聯防壯大武裝力量的同時,用土製地雷組成各式各樣的地雷陣,將日軍沉重打擊。
4、《地道戰》
1942年的中國冀中平原上,高家莊英勇的男女民兵,從四面八方齊集村口,准備戰斗。
為了與日軍展開斗爭,冀中根據地人民展開了群眾性挖地道的高潮,民兵隊長高傳寶被這巧妙的洞口深深吸引。各村民兵利用野外地道圍困敵人,打死民兵敗類湯丙會,活捉日寇山田,勝利的鍾聲響遍冀中平原。
5、《小兵張嘎》
抗日戰爭時期,河北白洋淀調皮莽撞的少年張嘎目睹奶奶為掩護八路軍逃跑被日寇殺害後,隻身來到縣城要找到游擊隊排長羅金寶好讓他為奶奶報仇,哪想真遇見羅金寶時,他將對方當作了漢奸,鬧了笑話。
張嘎可沒將笑話當笑話看,想不通的他約上胖墩又來到縣城,要自個替奶奶報仇。在縣城,張嘎遇到鬼子龜田和胖翻譯,一番鬥智斗勇,兩人沒從張嘎身上撈得什麼好處。一系列事情經歷後,張嘎由魯莽搗蛋的少年成長為真正的八路軍小偵察員。
H. 誰能列出70年代以前的反映革命戰爭的老電影,越全越好。
建國初期 :《橋》、《鋼鐵戰士》、《翠崗紅旗》、《新英雄兒女傳》、《南征北戰》、
《關連長》等。
50年代中期這一階段較好的作品有《董薦瑞》、《柳堡的故事》、《渡江偵察記》、《上甘嶺》、《平原游擊隊》、《不夜城
1959年高潮時期 其中有回民支隊》、《戰火中
的青春》、《紅旗譜》等。
1962年左右的時期《革命家庭》、《紅色娘子軍》、《洪湖赤衛隊》、小兵張嘎
I. 關於紅軍的電影都有哪些
1,《血戰湘江》
《血戰湘江》是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類電影。該片由陳力執導,王霙、保劍鋒、徐箭、董勇等主演,於2017年6月30日在中國上映。該片講述了1934年紅軍34師官兵付出巨大犧牲奮力掩護黨中央渡過湘江、成功突破封鎖的悲壯故事。
2,《絕戰》
《絕戰》是由林小鑫、許江華執導的戰爭題材電影,由廈門藍火焰影視、廈門樂眾文化共同出品,由何育駿、王嵐、高明升、鬍子健、呂文軍等主演。
該片於2016年7月1日在中國大陸上映。該片以「湘江戰役」為背景,講述紅34師為了掩護中央主力紅軍突圍,擔當後衛與敵人浴血奮戰、鳳凰涅槃的故事。
3,《洪湖赤衛隊》
《洪湖赤衛隊》是北京電影製片廠、武漢電影製片廠聯合拍攝的革命戰爭題材歌劇藝術片,由謝添執導,王玉珍主演,於1961年上映。
該片改編自同名歌劇,講述了20世紀30年代,韓英帶領洪湖赤衛隊與敵人展開艱苦鬥爭,保衛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紅色政權的故事。
4,《勇士》
《勇士》是由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斗片,由寧海強執導,於小偉、李東學、聶遠、宋佳倫領銜主演。該片於2016年10月14日在中國上映。《勇士》以紅軍長征強渡大渡河為背景,講述了紅四團二十二名突擊隊員,突破天險穿越槍林彈雨的生死關口,飛奪瀘定橋的故事。
5,《巴山女紅軍》
《巴山女紅軍》是中潤海天傳媒影業出品的一部戰爭題材電影,影片講述中國工農紅軍第紅四方面軍婦女獨立團在川陝革命根據地的那一段輝煌歷程。這支創造了奇跡與功勛、將女性抗爭與解放運動推到巔峰的婦女武裝,最終成為凄婉而悲壯的絕唱。
J. 求關於紅軍長征過雪山的電影
電影好像沒有長征過雪山,電視劇倒是有片名是長征、雄關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