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很多老的動作電影、武俠電影人物都會頭細身長是受當時技術限制還是刻意做成這樣子的
對於這個問題,我這種外行人覺得可能就是4:3和16:9的差別了,畢竟我知道的就這么多。不過,我也有自己了解一下這個問題。
這些往往會在香港電影中看到,可能和這些電影進口的方式還有其他有關,比如說盜版這些,但這也更少。這種圖片錯誤的程度很低,但在中國舉辦的國際電影節上,這並非沒有先例。比如在國際電影節即將結束的時候,一位來自經典作品的武術大師,所有人都被壓扁了,觀眾也在靜靜地看這部電影。
不過,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很多液晶電視也是這種比例的,看著看著就習慣了,其實沒那麼奇怪。
Ⅱ 評點那些最經典的武打電影,每一部都令人熱血沸騰,你都知道哪些
《功夫》,《王牌特工2》, 《伸冤人》,《鬥士》,這些電影都是非常好看的,而且都是武打片,可以讓我們看到中國的功夫越來越先進。
Ⅲ 誰可以推薦三部經典的老動作片
國內外經典動作電影有許多部評價比較高的影片,下面有我為大家帶來3部重量級的,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Ⅳ 香港有哪些經典武俠電影值得一看
1.李小龍《精武門》
《新龍門客棧》由徐克監制,李惠民導演,梁家輝、張曼玉、林青霞和甄子丹主演,記憶最深的就是影片中林青霞在周淮安和金鑲玉洞房時流的那滴淚,可以說是美到極致。張曼玉的柔媚,林青霞的英氣,梁家輝的儒雅已經足以這部影片被大家喜愛了。
Ⅳ 國內電影有哪些經典打鬥場景
《太極張三豐》武術指導:袁和平表演者:李連傑
這是一次表演,李連傑准備數年終於在袁和平的幫助下將太極拳搬上了銀幕,雖然片中的太極拳明顯被通俗化了,但太極拳那種「迷霧里的一把鋼針」的境界確實在袁和平的鏡頭下被表現得美侖美奐,本片的太極拳主要取法陳氏太極拳(開頭結尾李連傑領道士們一起操練的即是二十四式太極拳),特別是張三豐在參透太極拳以靜制動以柔克剛原理之後,獨自一人在野外演練太極拳一段,尤其把太極拳那中柔中蘊剛,靜則如長江大河,動則如排山倒海的美感表現得淋漓盡致。只見張三豐以意導氣,以氣運身,圓轉自如,發力連綿不斷,片片黃葉隨力而起,被張三豐揉成一太極球,勁力一吐,落葉飛散,竟於張三豐的周圍形成一圈。要知道李連傑並非練太極拳出身,而他這次的表現,就只能讓人驚嘆於他的天份了。
Ⅵ 這幾部動作猛片,每一部都是經典,精彩的打鬥畫面,你會錯過嗎
一,《所有邪佞之人》
現在我已經一集不落追完了全部三季,每一季的模式雖然都差不多,但整體還是很扣人心弦,戰斗場面也很專業,這可能與演員陣容有很大關系,所有的主要演員,就是劇中的那個海豹隊,在現實中都有過相關的服役經驗,做到軍士長級別的就有好幾個人,即使是真正的海豹突擊隊員,既是軍事顧問,也是自己親自參加過演出的,在隊伍里,給正臉的那幾個人,包括訓犬員都是真正的訓犬員。
情節上也會反映出這些隊員的真實生活和情緒狀態,反映出他們心理上的變化等等,戰斗的場景比較均勻,但是稍微短一點,對於我這種偏愛動作劇的觀眾來說有點不過癮。
Ⅶ 香港電影的黃金時期中有哪些經典的武俠動作片
香港電影的黃金時期中有哪些經典的武俠動作片?在早期電影發展的時候,也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期,在這個時期香港的電影人為大家創造了太多太多令人難忘且非常經典的武俠動作片。
《新龍門客棧》一說大家都肯定知道,漫天的黃沙,陡峭的戈壁,廣闊的大漠,這些情節都還在腦海回盪,可能這就是一部好的影片該有的吧,讓觀眾看了久久不能忘懷,一直記住。
說到動作片當然不能少了李小龍,李小龍是著名的武打演員,李小龍強有力的招式,讓武迷們看了個個稱好,李小龍演的《精武英雄》更是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周星馳的《武功》作為香港電影的的代表之一也是值得觀看的。
Ⅷ 你看過的哪個電影中有哪些經典的打鬥鏡頭
《功夫》這部電影之所以被稱之為經典,是因為有太多登峰造極的可取之處。
片中故事的敘事方法採用了顛倒蒙太奇的鏡頭技巧,即先進行故事的敘述,在之後的劇情中出現男主角幼年時代的鏡頭場景。
影片中有一個扛包的鏡頭,先是運用了全景鏡頭,接著進行腳部特寫,展現了「十二路譚腿」功力的麻利與干練。最後採用近景推進鏡頭,體現了角色感受,表現其功夫氣質。「裁縫」這個角色出場時,採用的是鏡頭俯視拍攝。當後面黑幫勢力來報仇時,則採用了全景和近景鏡頭相結合的拍攝,具體過程中多次使用移動鏡頭,是為了突出了黑幫的兇殘和血腥。最後的打鬥場景中,當男主角最後擊敗火雲邪神之後,完成了最後的絕地反擊。
你最喜歡功夫電影中的哪個片段?
Ⅸ 尋找70年代和80年代所有古裝武打電影。
《保鏢》 (1970) 《鷹王》 (1970) 《游俠兒》 (1970) 《十三太保》 (1970) 《報仇》 (1970) 《小煞星》 (1970) 《無名英雄》 (1971) 《拳擊》 (1971) 《新獨臂刀》(1971) 《雙俠》 (1971) 《大決斗》 (1971) 《年輕人》 (1972) 《群英會》 (1972) 《惡客》 (1972) 《馬永貞》 (1972) 《四騎士》 (1972) 《快活林》 (1972) 《水滸傳》 (1972) 《仇連環》 (1972) 《警察》 (1973) 《叛逆》 (1973) 《刺馬》 (1973) 《大海盜》 (1973) 《大刀王五》 (1973) 《憤怒青年》 (1973) 《盪寇志》(1973) 《方世玉與洪熙官》 (1974) 《朋友》 (1974) 《少林五祖》 (1974) 《哪吒》 (1974) 《少林子弟》 (1974) 《洪拳與詠春》 (1974) 《五虎將》 (1974) 《洪拳小子》 (1975) 《馬哥波羅 》(1975) 《逃亡 》(1975) 《八國聯軍》 (1975) 《紅孩兒》 (1975) 《方世玉與胡惠干》 (1976) 《蔡李佛小子》 (1976) 《少林寺》(1976) 《八道樓子》 (1976) 《唐人街小子》 (1977) 《江湖漢子》 (1977) 《射鵰英雄傳》(1977) 《海軍突擊隊》 (1977) 《射鵰英雄傳續集》 (1978) 《殘缺》 (1978) 《南少林與北少林》 (1978) 《五毒》 (1978) 《雜技亡命隊》 (1979) 《第三類打鬥》 (1979) 《街市英雄》 (1979) 《金臂童》 (1979) 《生死斗》 (1979) 《賣命小子》 (1979) 《廣東十虎與後五虎 》(1979) 《飛狐外傳》 (1980) 《鐵旗門》 (1980) 《大殺四方》 (1980) 《少林與武當》 (1980) 《射鵰英雄傳第三集》 (1981) 《碧血劍》 (1981) 《叉手》 (1981) 《神鵰俠侶》 (1982) 《五遁忍術》 (1982) 《俠客行》 (1982) 《沖宵樓》 (1982) 《神通術與小霸王》 (1983) 《撞鬼》 (1983) 《九子天魔》 (1984) 《上海灘十三太保》 (1984) 《擂台》 (1984) 《霹靂情》 (1985) 《大上海1937》 (1986) 《西安殺戮 》(1987) 《過江》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