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中國老電影自梳女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中國老電影自梳女

發布時間: 2022-05-09 20:41:28

㈠ 自梳女的電影劇情

李愛珍是順德農村絲廠的工人,因飽受工頭調戲欺凌,於是與十二位姊妹組織「自梳會」,以抵抗男性的騷擾,並立誓永不嫁夫,自食其力。此時,珍的父母將珍許配給鄰村的許芝貴,珍見反對無效,遂於結婚前一天,在姊妹的幫忙下逃到姑婆屋。珍恐嚇迷信的父母自梳是不能破解的,她的婚事終得以擱置。後來經濟不景,絲廠倒閉,珍與眾姊妹均失業,被迫各散東西。此後,有人背盟出嫁,有人做女招待或歌女,甚至淪落為娼,而珍則到了一個兇悍刻薄的婦人家當傭工。數年後,珍已是顏枯發白,面容憔悴。後來,珍發現自己的鄰居竟是當年的許芝貴,珍眼見貴的成就及美滿的家庭,對於當年的決定後悔莫及。

㈡ 劉嘉玲演的那部《自梳》的原著作者是誰呀

1、《自梳》的原著作者是 小唐。(准確說應該是編劇)

2、《自梳》這部小說是由編劇寫回自己的電影小說,這一點可以從小說的序中看出。

自梳序

很少編劇會寫回自己的電影小說,因為稿費低得可憐,又沒有版稅,既然無名無利,還是留點精力去寫電影劇本比較劃算。但是,我堅持親自去寫《自梳》的電影小說,為的只是一個理由——推不得。

《自梳》是一部典型的愛情悲劇,但它描述的不限於男女之間的感情,也包含了同性之間的情誼。在片中導演用四個愛情故事來串聯:旺成與意歡、意歡與玉環、玉環與耀宗、家慧與鍾華,當然其中又甜有酸有苦有辣,叫人看得痴痴迷迷。但是這四段感情中,究竟那一段才是真正的愛呢?也許見仁見智,不過在導演眼中,唯有意歡與玉環之間,那種肯為對方付出、犧牲的愛才是真正的愛。

㈢ 電影《自梳》的簡介

劇情簡介
版本一
阿慧是位時代女性,在工作上駕馭自如,然而在內心卻憧憬一份愛情,可惜她卻戀上個性猶豫不決的鍾華。鍾華愛上另一個女子欲與阿慧分手,可是對阿慧又難舍難離的情況下,令阿慧越來越迷失,為了冷卻這段感情,阿慧答應父親陪伴老傭人歡姑回鄉。
歡姑是老一派的獨立女性。她與阿慧無論在人生觀、性觀點都各有不同,但是兩人相處越久越覺默契,在言談之中,阿慧發現歡姑年輕時同樣在愛情路上迷失過,甚至與另一個女人有關。
四十年代的順德,「自梳」是一種時尚。為了逃避買賣的婚姻,意歡(楊采妮飾)選擇了自梳終身不嫁。但命運偏偏令他遇上兩個重要的人。一個是他的初戀情人旺成,他貧窮卻痴情。另一個是出生妓寨,嫁給絲廠老闆的八姨太太玉環(劉嘉玲飾),她敢愛敢恨,對意歡暗生情愫。意歡不肯接受玉環的愛意,反而暗中與旺成交往。最後意歡懷孕,旺成卻怕事撇下意歡不理。當意歡痛苦無助之際,唯有玉環對她呵護備至。玉環那種不求回報,只管去愛的情操,令意歡深深感動,並知道自己一直憧憬的愛情,原來就在身邊。可惜戰爭來臨,兩人在逃難中失散……
五十年後,歡姑仍執意尋找另一半的她,最後竟真的被她找到,阿慧看著意歡與玉環的重逢,才發現她們之間隱藏著一個秘密……,另一方面,阿慧亦重新衡量自己的愛情,面對欲走還留的鍾華,阿慧下了一個決定……
「自梳」的來歷大概是:過去廣州與珠江三角洲的未婚女子都梳著一條長辮子掛在背後,結婚時,由母親或女長輩替其把辮子挽成一團緊貼在腦後勺,稱為髻。自梳女就通過一種特定的儀式,自己將辮子挽成發髻,表示永不嫁人,獨身終老。但一經梳起,終生不得翻悔,父母也不能強其出嫁。日後如有不軌行為,就會被鄉黨所不容,遭受酷刑毒打後,捆入豬籠投河溺死。死後還不準其父母收屍葬殮,得由「姑婆屋」中的自梳女們用草席與門板草草挖坑埋葬了事;如村中無「自梳女」幫助殮埋的,便被拋入涌中隨水流去。 自梳」這個名稱的來歷大概是:過去廣州與珠江三角洲的未婚女子都梳著一條長辮子掛在背後,結婚時,由母親或女長輩替其把辮子挽成一團緊貼在腦後勺,稱為髻。自梳女就通過一種特定的儀式,自己將辮子挽成發髻,表示永不嫁人,獨身終老。但一經梳起,終生不得翻悔,父母也不能強其出嫁。日後如有不軌行為,就會被鄉黨所不容,遭受酷刑毒打後,捆入豬籠投河溺死。死後還不準其父母收屍葬殮,得由「姑婆屋」中的自梳女們用草席與門板草草挖坑埋葬了事;如村中無「自梳女」幫助殮埋的,便被拋入涌中隨水流去。

版本二
《自梳》所說的是一段兩位女性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照顧的感人故事。在三、四十年代的中國﹐女性為了種種原因而梳起不嫁﹐成為「自梳女」 是很普遍的事情。意歡(楊采妮)為了逃避被逼嫁給自己不愛的人﹐所以選擇了「自梳女」。可是卻被人阻止﹐幸好一位坐船經過的人仗義幫助﹐她才可以逃避逼婚而成為「自梳女」。意歡對這位恩人的唯一印象就是她所哼的一段小調。
當意歡在一間絲廠工作時﹐她再次聽到了那段熟悉的小調。原來那位恩人是絲廠少東(董瑋)的新歡----玉環(劉嘉玲)﹐而她們的相見改變了兩人的一生。由意歡為玉環擋了大少奶奶的一巴掌﹐到悉心為玉環剪頭發都令玉環感到意歡對她的關心。所以她對意歡說:「這對耳環是我賣身前我娘送給我的﹐我答應過自己﹐要把它送給第一個對我好的人……」然後輕輕的為意歡戴上耳環。
當玉環以為自己可以從良時﹐事實卻是殘酷的:就在她和意歡在房中翩翩起舞非常開心時﹐絲廠少東已經在房外為了自己的財富而把她出賣了!而當她離開司令部時卻發現意歡三天都一直在風雨中等候她﹐她們深深感受到對方所受的痛苦﹐意歡的真誠和關心都令玉環十分感動。晚上﹐意歡細心地為玉環的傷口擦葯。她深深的感覺到玉環心身所受到的痛苦並為此心中悲傷﹐流下了真情的眼淚。這是一份多麼真摯的友誼啊。
意歡為另一位'自梳女'----煥姐(楊雪儀)做陪嫁時﹐發現新郎是旺成(錢嘉樂)﹐她青梅竹馬的意中人!在當晚﹐她情不自禁地違背禮教誓言﹐和旺成發生了關系。第二天﹐意歡拒絕了玉環對她的愛。而意歡聽完了玉環所說的一句:「我以為只有男人才會使我失望……」後﹐她不禁為自己傷了相知的姐妹的心而悲從中來。當意歡正想把自己有孕的喜信告訴旺成﹐和他分享那份快樂時﹐他竟然因為怕事﹐把懷孕的意歡拋棄。而意歡所能做的只有用鉤子令自己的骨肉免受人間之苦﹐而她卻因此而差點送命。
玉環知道後用盡全力﹐終於把意歡從死門關前拉了回來。而她的一句:「我花了我所有的家當來救你﹐你卻為了一個不愛你的男人去死﹐你可會想想我……」終於意歡明白到誰人真正對她。這是一份保護對方免受傷害﹐全心安慰、照顧和愛對方﹐而永不背叛的真情。二女不求回報﹐只管愛護對方的情操﹐漸漸升華成了一份溫存的感覺。原來人們一直憧憬的愛情﹐就在身邊。
因為第二次大戰日本侵華的關系﹐絲廠少東再次邀玉環離開中國﹐並給了她一張去美國的船票﹐她被逼在意歡和生命安全中作出選擇。而她輕輕的一句:「意歡﹐沒有你我是不會走的!」便瀟灑地作出了決定。就算一閂鐵閘分隔二人﹐她們的心仍然靠在一起﹔就算是防空警報不斷的響﹐她們也無恐懼分毫。可惜﹐一個日軍空投炸彈卻令她們失散……
九十年代﹐獨立硬朗的女建築師慧(李綺紅)因為愛上了三心兩意的華(趙文瑄)﹐在愛情路上迷失了方向﹐進退失據。她應父親的要求陪老傭工歡姑(歸亞蕾)回鄉養老﹐原來歡姑就是四十多年來一直訪尋失散多年姐妹的玉環。經過多番的幻得幻失﹐玉環終於在車站等到了意歡。這一刻﹐她們雖有千言萬語卻不知從何說起﹐結果千言萬語盡在她們相望一笑中。
她們雖然都已六十多歲了﹐可是她們安慰、照顧和愛對方心卻仍然和二十年前一樣﹐永遠不變。

㈣ 晚清時期的「自梳女」,是怎樣的存在一旦反悔,為何結局會很凄慘

現在婚姻自由,女人不想嫁人可以選擇獨身,但是在古代就不容易了,那時婦女沒有經濟能力,也沒有自主能力,依附丈夫而生存,所以必須嫁人。不過到了晚清時期,少女不想嫁人可以有辦法,就是當自梳女。

我國道姑、尼姑出家後是可以還俗的,但是自梳女就不能有回頭機會,自梳女一旦自梳就不得反悔,日後如有出軌行為,就會被毒打,被裝入豬籠投河溺死。

自梳女作為中國近代一種很特殊的情況存在,現在已經絕跡,也很少有人知道。現在的女人,只要經濟獨立、人格獨立,經得起世俗的嘲笑,就可以獨身一輩子,不必嫁人,也不用當自梳女。

㈤ 自梳女是什麼

"自梳女"說法的由來

自梳女產生於清朝後期,是珠江三角洲地區獨有的特殊群體。

據《順德縣志》記載:當時,順德蠶絲業發達,許多女工收入可觀,經濟獨立。她們看到一些姐妹出嫁後,在婆家受氣,地位低微,因此不甘受此束縛,情願終身不嫁,於是產生了自梳女。珠江三角洲其它地區的自梳女情況與順德相仿。

然而到了上個世紀3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區蠶絲業衰落,這一帶的年輕女性聽說到南洋打工收入豐厚,遂結伴前往,許多女性在南洋打工多年,沒有談婚論嫁,五六十歲時,買來供品拜祭天地,也就成為了自梳女。而她們就是中國最後一批自梳女。

過去「自梳」具有特定的儀式,先由村中族人選擇吉日吉時,良辰吉日一到,便請村裡德高望重的嬸母、伯娘主持祭祖,然後舉行「梳髻」儀式,自梳女將自己的辮子挽成發髻,表示永不嫁人。儀式當日,還要擺上幾桌酒席,請親朋聚會,以示公眾。

自梳女一旦辮子梳起就不得反悔,日後如有不軌行為,就會為鄉黨所不容,會遭到酷刑毒打,被裝入豬籠投河溺死。死後,其父母不得收屍葬殮,由自梳女們用草席包裹,挖坑埋葬;倘村中無自梳女,便被拋入河中隨水流去。自梳女自梳後,便自立於社會,可以走出深閨,出外耕作、經商或打工。

按照俗例,自梳女不能死在娘家或其他親戚家裡,只能抬到村外,因而一些自梳女被迫「守墓清」。

「守墓清」是守節之意,又叫「買門口」。「買門口」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自梳女找一個未婚男性出嫁,出嫁前,男女雙方擬定協議。一般是男方同樣給女方送聘金,而女方出嫁3日回娘家探望親人後,就再不回婆家,但自梳女必須按照協議的規定,長期給婆家提供費用,所提供費用的數目一般不少於男方當初給的聘金。另外一種是找一個男性死者出嫁,做死者名義上的妻子,自梳女同樣要付給婆家一筆錢。

有人認為,自梳女用如此極端的方式來反抗命運,可以想見封建社會的女性地位是怎樣的卑微,她們中大多數人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有歌謠曰:「雞公仔,尾彎彎,做人媳婦甚艱難,早早起身都話晏(晚),眼淚未乾入下間(廚房)。」這從側面反映出封建社會婦女的命運。
位於順德均安鎮的冰玉堂,被稱為珠三角地區自梳女歷史的重要見證,記錄著自梳女這一獨特群體的歷史和文化。據悉,目前中國最後一批自梳女,已進入七八十歲的高齡。日前,記者走進冰玉堂,聽最後的自梳女講述她們的心路歷程。冰玉堂封閉50年

每年七夕、八月十五和春節,自梳女聚集在此拜祭死去的姐妹,展覽手工藝品;冰玉堂並不拒絕男人進入,只是男人不能在此過夜

天空中飄灑著細密的雨絲,在一片青瓦之上聚集成水珠,然後沿著瓦棱,一滴一滴地落下來,拍打著冰玉堂冷冷的水泥地面,發出清脆的響聲。

這樣的文字記錄了公元二千零二年公歷十一月二十九日和三十日順德的天氣。就在這樣的天氣里,在空寂的冰玉堂里,記者采訪了中國最後的自梳女。

去年11月29日,午飯之後,黃月、黃姑、黃英幾個姑太(記者註:順德地方稱「自梳女」為「姑太」)陸續來到冰玉堂,像大家約好了一樣。

黃月告訴記者,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冰玉堂就無人居住了。不過,住在附近的姑太們仍然每天到這里來坐坐,和姐妹們聊天、打牌。

冰玉堂原本是順德均安鎮沙頭村自梳女的住所,1950年落成,但後來自梳女都回到家人身邊,冰玉堂再無人居住,因此,它就成了自梳女們的會館。每年七夕、八月十五和春節等特別的日子,她們聚集在這里舉行活動,拜祭死去的姐妹們,並展覽自己的手工藝品,供人欣賞。

有人說,冰玉堂常年謝絕外界尤其是男士進入。黃月對這一說法做了訂正。她說,其實冰玉堂並不拒絕男人進入,只是男人不能在此過夜。

從冰玉堂北門進入,左手邊就有一間房,供奉著黃姓祖先的牌位。姑太們說,之所以把祖先的牌位放在此處,就是方便外界人士到此拜祭祖先,因此,不存在男人不能到此的說法。不過,當地男人都知道這是自梳女的住處,因此一般不會到此。自梳女都有牌位

所有自梳女的牌位都放在冰玉堂明顯的位置,死者的名字寫在黑紙上,生者的名字寫在白紙上

50年光陰逝去,冰玉堂終於敞開了緊閉的「心扉」。在自梳女的同意下,當地政府即將逐步開放冰玉堂。

冰玉堂有兩扇門,北門和東門。北門藏在一條窄窄的小巷中間,東門面臨著一條水泥路。如今東門兩邊各有一個建築,一邊是高樓,另一邊有人砌起了1米多高的紅磚牆,圈出一塊地,因此東門也被藏匿了起來。

冰玉堂在四面圍牆的包圍之中,院子里種滿花草。冰玉堂為兩層建築,一樓是姑太們聚會的廳堂和神位,還有廚房,以前的姑太就在這里煮飯煲湯。二樓是姑太們的卧室,姑太們當年睡過的床鋪如今已經拆除了,空盪盪的房子里只剩下木板地面和青磚牆壁,顯得格外冷清。

冰玉堂里供奉了很多神,有觀音、濟公、關帝等等。所有自梳女的牌位都放在明顯的位置,死者的名字寫在黑紙上,生者的名字寫在白紙上。黃月說,現在村子裡只有20多個自梳女,加上留在新加坡的十幾個,總共只有30多個自梳女了。

冰玉堂里掛滿「塔香」,「塔香」的形狀如同蚊香,所不同的是,一支「塔香」的直徑約為1米長,一支香可以燒1個月。當「塔香」吊起來時,就成了寶塔的形狀。在掛起來的「塔香」下方,還掛上進香者的名字。日後產權移交村裡

自梳女們已經集體立下產權移交的遺囑,她們說,重修冰玉堂可以,但有的東西不能動,而且還是由她們來管理

過去自梳女們到南洋打工,並不購置物業。為了年邁之時有一個養老的地方,自梳女們決定共建一個居住的場所。1949年,新加坡的華僑成立同鄉會,順德的自梳女遂共同出錢,通過同鄉會,在順德老家修建起了冰玉堂。1950年秋落成。

按照舊俗,自梳女不能死在村子裡,所以冰玉堂必須建在村外,離當時的沙頭村還有很遠的一段路。

冰玉堂籌建之時,成立了一個基金會,會員每人每年交12元新幣的會費,基金會的錢用於冰玉堂平時的開支。基金由產權委託人來管理,冰玉堂產權委託人共有3個。

「如果有一天,自梳女們都沒了,冰玉堂無人管理,那麼它的產權就交給沙頭村福利委員會。」黃月說。2000年12月,自梳女們已經集體立下產權移交的遺囑。

現在當地政府已經迫不及待地想開放冰玉堂,也有意重修冰玉堂。姑太們說,重修可以,但有的東西不能動,比如自梳女們的牌位等等,而且還是由她們來管理,政府不能幹涉。

黃月說,政府已經來找過她們,附近的生態樂園也召集她們開過會,表示了合作之意,意欲將冰玉堂作為一個景點,和生態樂園連成一個整體,向遊人開放,生態樂園支付給她們一定的報酬,但是姑太們沒有同意。姑太們說,沒有什麼好看的。更主要的是,姑太們要自己管理冰玉堂,但是她們沒有時間和精力來天天來看管。如果收了錢,就要負責。但要是把管理權移交給生態樂園,冰玉堂就沒有了自主權。

不過,姑太們還是將一套鑰匙交給了當地政府,允許當地政府帶人來參觀。現在每逢雙休日,就會有人前來。出境付蛇頭180元新幣

當時3分新幣可買豬肉,做女傭每月工資6元新幣,月入30元新幣家裡可請兩個工人

前來參觀的人關注的並不是冰玉堂這座建築,因為它本身並無太多特別之處。人們渴望的是能夠從這個自梳女曾經生活過的地方,尋找自梳女們鮮為人知的故事。

姑太們介紹,早在100多年前,順德就有女子遠渡重洋,赴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打工。由於重男輕女的緣故,出去的都是女性。

當年,黃月的家境並不差,但是那時候當地的風氣是女性更喜歡到南洋打工,都不願意留下來,所以1936年,12歲的黃月和媽媽去了新加坡。

那時,很多人千方百計地找到「水客」幫忙出境,「水客」也就是現在所說的「蛇頭」。當時,黃英有一個表姐在新加坡,因為家中無錢,於是先委託「水客」將黃英帶到新加坡,由表姐代付費用,然後表姐在黃英後來的工資里扣錢。黃姑也是「水客」將其送到新加坡的,黃姑在新加坡的姐姐為此付了180元新幣。

180元新幣是什麼概念呢?黃月回憶說,1936年,她姨媽給一家老闆做女傭,每月工資是6元新幣。那時候3分新幣可以買豬肉,1個人1個月的吃住費用大概是3元新幣。如果一個月能掙30元新幣,家裡就可以請兩個工人。南洋飄零個性封閉

離家時媽媽哭了我沒哭,我以為新加坡很好玩。回鄉再離家時,媽媽沒流淚但我卻哭了,因為我知道一個人在外面的苦

對自梳女們在南洋的生活,黃英有著一段十分心酸的描述。

「12歲那年,我就去了新加坡,在渡口與媽媽分手時,媽媽哭了,捨不得我。但我沒哭,因為我以為新加坡很好玩。30多歲時,我回過一次家,在家裡只住了兩三天,就返回新加坡。媽媽送我時,沒有再流淚,因為她已經習慣了,而且已經抱了孫子。但這次我卻哭了,因為我知道一個人在外面的苦。」

在南洋的自梳女們大多是做女傭(當地人稱為「媽姐」),因此吃住都在老闆家裡。其他的人或者做小販,或者開小店。這部分自梳女一般租住一間很大的房子,房子帶有很多小房間,可以同時居住二三十人。

在24歲之前,黃月一直和其他姐妹住在一起。她說,姐妹們在一起很團結,很熱鬧。但做女傭很辛苦,一個月只有初一和十五兩天休息,只有在那個時候,姐妹們才能團聚。

女傭是不能和老闆平等對話的,長期的獨處形成了自梳女自我封閉的個性。黃荷說:「我在馬來西亞基本上沒有朋友,因為一個人習慣了獨來獨往,不喜歡與別人交流。」

新加坡政府也給予了她們一些待遇,如新加坡國籍和相應的福利。姑太們說,在新加坡,有女無兒的,可以租到很便宜的房子,10元新幣就可以租到1房1廳。無子女的老人,政府給他們免費分房。平時有社團幫助她們做飯,5毛錢新幣就可以吃一餐飯。如果老人生病住院了,醫葯費、床位費都只收正常價位的1/4。

「可惜的是,我們在新加坡沒有親人。而且新加坡有規定,一套房子只能住兩到四個人。所以白天有人陪著聊天、打牌,晚上老人們就很孤獨。」黃冰說,「我們還聽說有的老人死在房子里,無人知曉,所以姑太們都選擇了回國。」

黃月告訴記者,如今80%的自梳女都已經回國。大概還有十幾個沒有回來,那是因為她們在村子裡已沒有親人了。

早年回來的自梳女,按照舊俗還是不能死在村裡,只有住在冰玉堂里。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冰玉堂里住了很多自梳女,最多時有30多個。 隨著時世更替,自梳女不能死在村裡的規矩逐漸消失了,因此,她們能回到親人身旁生活。暮年回鄉形單影只

由於始終抱著落葉歸根的念頭,所以大家都沒有購置物業。黃冰回鄉時,幾乎用兩只手便拎完了所有家當

1992年,黃冰回到故鄉。因為決定不再回去了,所以黃冰幾乎用雙手拎回了她在新加坡的所有家當。她說,還剩下一台電風扇沒拿,太重了。

黃英說,在40歲以前,自己沒有攢過一分錢,所有的錢都寄回家了;40歲之後,才自己攢錢,因為這時候家裡已經不需要她再寄錢了。

黃月說,以前在新加坡買房很容易,但自梳女們始終抱著落葉歸根的念頭,所以都沒有購置物業。

中國的古訓是: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自梳女們為家庭(嚴格地說,是哥哥的家庭或弟弟的家庭)默默奉獻了幾十年,因此,當她們回歸故里時,理所當然地受到家人的尊敬。

如今,黃英和弟弟的孫子同住。黃英說,侄孫子對自己很好。但已經習慣一個人生活的黃英還是自己做飯吃。她說,一個人吃飯很自由,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想什麼時候吃就什麼時候吃。

精明的黃姑早在30年前就為自己鋪了一條後路。黃姑在寄錢給弟弟的同時,囑咐弟弟為她建一座房子,以便日後回鄉居住。黃姑現在就是住在自己的房子里,有一個院子,擺滿了花草,還有獨立的廳、廚房、衛生間和卧室。房子里收拾得乾乾凈凈,如同黃姑整齊的儀表。「結婚是很害羞的事情」

黃姑說,在順德均安女子不結婚十分普遍,不結婚的才是多數,如果你結了婚,其他姐妹就不和你說話

自梳了就意味著不能結婚,年邁時需要別人的子女照顧,自梳女們為什麼要作這樣的選擇呢?

黃月說,當時有人擔心老公不好,會挨打挨罵,所以乾脆不結婚;有人覺得結了婚,還要帶小孩,不自由;也有人認為,不結婚很自由,很獨立,和很多姐妹們在一起很開心,而且她們又有錢,不依靠任何人;還有人因為家裡有弟妹,如果弟妹要結婚,但你還沒有中意的人,你就必須自梳,否則,其他弟妹就不能結婚。

黃姑不結婚的理由非常簡單:在順德均安女子不結婚十分普遍,如果女子買「門口」,男子拒絕,女子就會自殺。因此,父母一般不幹涉女兒的決定。過去結婚的只是少數,不結婚的才是多數,如果你結了婚,其他姐妹就不和你說話了。「這里姓黃的女子都不結婚,結婚是很害羞的事情。」

黃荷說,她22歲離家,58歲才自梳。她父母早逝,家裡有2個弟弟,1個姐姐,父母去世前叮囑她,要好好照顧弟弟。因此,為了一心一意照顧好弟弟,她和姐姐都沒有結婚。

而黃荷所說的自由,就是可以隨便買什麼吃的、穿的,想看電影就看電影。但實際上,姑太們的生活十分簡單。

黃英說,姑太們在年輕的時候,都有人追求過,但是她們已經自梳了,所以就不吭聲,不理會他們,日子久了,追求的男人就不來了。「但是她們對男人並不憎恨。」黃英說。自梳了也有人結婚

以前自梳女結婚,親姐妹也會不再與其來往。現在年紀大了,姐妹們又正常來往了。但姑太們還是明顯地忌諱談這些

冰玉堂東面的花園里,有一棵樹外形奇特,樹高數十米,筆直的樹干直刺蒼穹,到樹冠才有一簇枝葉。黃英說,這種樹叫「桄榔樹」,以前有兩棵,是自梳女親手種的,表示「一心一意不嫁人」。但現在一棵樹已經倒了,原因不明。黃英說,也許是因為姐妹們當中有人「變節」的緣故吧。

自梳女中到底有多少人「變節」過呢?姑太們說,不多,以前自梳女結婚,就會遭到其他姐妹的排斥,親姐妹也會不再來往。

但是現在年紀大了,姑太們的心境平和了,那些曾經結了婚的人和其他姐妹們又正常來往了,在一起聊天,一起打麻將。但面對外人,姑太們還是明顯地忌諱談這些東西。

黃月在24歲的時候,嫁給新加坡當地的一個華裔,後來生下一個女兒,現在她的外孫已經上大學了。黃月自稱沒有自梳,但是在冰玉堂自梳女的牌位上,我們還是看到了黃月的名字。我們從側面了解到,黃月在11歲時就已經自梳了。因為黃月自己隱瞞了實情,所以,我們無法了解她自梳的原因、如何戀愛和自梳後嫁人的心情。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新聞背景悲歡離合自梳女
http://www.21wing.com/sehui/show.asp?id=12537
自梳女- -

????? 自梳女產生於清朝後期,是珠江三角洲地區獨有的特殊群體。

????? 位於順德均安鎮的冰玉堂,被稱為珠三角地區自梳女歷史的重要見證,記錄著自梳女這一獨特群體的歷史和文化。據悉,目前中國最後一批自梳女,已進入七八十歲的高齡。

據《順德縣志》記載:當時,順德蠶絲業發達,許多女工收入可觀,經濟獨立。她們看到一些姐妹出嫁後,在婆家受氣,地位低微,因此不甘受此束縛,情願終身不嫁,於是產生了自梳女。珠江三角洲其它地區的自梳女情況與順德相仿。

然而到了上個世紀3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區蠶絲業衰落,這一帶的年輕女性聽說到南洋打工收入豐厚,遂結伴前往,許多女性在南洋打工多年,沒有談婚論嫁,五六十歲時,買來供品拜祭天地,也就成為了自梳女。而她們就是中國最後一批自梳女。

過去"自梳"具有特定的儀式,先由村中族人選擇吉日吉時,良辰吉日一到,便請村裡德高望重的嬸母、伯娘主持祭祖,然後舉行"梳髻"儀式,自梳女將自己的辮子挽成發髻,表示永不嫁人。儀式當日,還要擺上幾桌酒席,請親朋聚會,以示公眾。

自梳女一旦辮子梳起就不得反悔,日後如有不軌行為,就會為鄉黨所不容,會遭到酷刑毒打,被裝入豬籠投河溺死。死後,其父母不得收屍葬殮,由自梳女們用草席包裹,挖坑埋葬;倘村中無自梳女,便被拋入河中隨水流去。自梳女自梳後,便自立於社會,可以走出深閨,出外耕作、經商或打工。

按照俗例,自梳女不能死在娘家或其他親戚家裡,只能抬到村外,因而一些自梳女被迫"守墓清"。

"守墓清"是守節之意,又叫"買門口"。"買門口"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自梳女找一個未婚男性出嫁,出嫁前,男女雙方擬定協議。一般是男方同樣給女方送聘金,而女方出嫁3日回娘家探望親人後,就再不回婆家,但自梳女必須按照協議的規定,長期給婆家提供費用,所提供費用的數目一般不少於男方當初給的聘金。另外一種是找一個男性死者出嫁,做死者名義上的妻子,自梳女同樣要付給婆家一筆錢。

有人認為,自梳女用如此極端的方式來反抗命運,可以想見封建社會的女性地位是怎樣的卑微,她們中大多數人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有歌謠曰:"雞公仔,尾彎彎,做人媳婦甚艱難,早早起身都話晏(晚),眼淚未乾入下間(廚房)。"這從側面反映出封建社會婦女的命運。
http://culturefarmer.blogchina.com/culturefarmer/230985.html

自梳女的「守墓清」俗

--------------------------------------------------------------------------------

自梳女的晚年十分凄慘,如果沒有拚命積點血汗錢與其他姐妹共同買一間房子作姑婆屋,真是臨死時連停屍的地方都沒有。按俗例,自梳女不能死在娘家或其他親戚家,只能抬到村外,死後也只有自梳姐妹前往弔祭掃墓,因而一些自梳女被迫「守墓清」。

「守墓清」又叫「買門口」,即自梳女找一死人出嫁,做死者名義上的妻子,以便將來可以老死夫家。自梳女要付給婆家一筆錢來「買門口」。「守墓清」是守節之意,有「墓白清」和「當屍首」兩種形式。「墓白清」又稱嫁神主牌,即某家有早已夭折的男性,不論是童子或是成年,只要死者家長同意,自梳女就可出錢買作那一家當媳婦,買成後,要舉行「拍門」,「入門」儀式。所謂「拍門」,就是當自梳女來婆家認作媳婦時,婆家先把門關上,自梳女要「拍門」,阿婆在屋內提出種種難堪的問話,如「我家清苦,你能守嗎?」,「以後不反悔嗎?」等等,自梳女必須回答得阿婆稱心後才開門,自梳女入了門就算被接納為這家的媳婦,以後,必須經常在經濟上貢納給婆家,翁姑死時,要前往執喪。另一種形式叫「當屍首」。即當男子死而未葬時,自梳女嫁去作死者之「妻」,要披麻帶孝,守靈送葬,以後,如翁姑稍有不滿,可趕出家門不在認作媳婦。

自梳女「守墓清」買了門口,便可算作男家族中人。可憐自梳女受盡精神和勞累身體的折磨,才換得個死的「門口」。

㈥ 跪求~~關於梳頭女的電影

自梳?
劉嘉玲和楊采妮演的。

疑似還看過一個關於自梳女的片子,或者你說的是這一個。你可以用「自梳女」作為關鍵詞搜搜看。

㈦ 介紹一部袁立很早的電影

《女人花》
故事梗概
二十世紀初的廣東珠江三角洲一帶,流傳著「自梳女」的習俗,那些不願嫁人的女子, 通過特殊的儀式將少女時的長辮改梳成發髻,從此不能再與男人勾搭,否則會受到"自梳會"沉江處死的懲罰。大家閨秀尚美菊,被情人拋棄,誓死不嫁,做了"自梳女"的首領,還收養"妹花",以圖向男人報復。"自梳女"阿娣被她從小訂婚的丈夫阿福搶親搶去,尚美菊同意他們"假婚",而阿娣卻漸漸愛上阿福。阿琴與阿強是情侶,但家庭為阿強包辦成親,阿琴當了"自梳女",倆人商定,阿琴與阿強病死的哥哥"假婚",二人便可常相會,阿琴懷了孕,壞了規矩,被逼自殺。阿娣與阿福幽會,被尚美菊發現,領人要將阿娣沉江,阿福勇敢地將阿娣搶走。一位「老爺」要買身價二萬元銀洋的"妹花"胭脂,胭脂認清自己的命運,在尚美菊面前自殺,尚美菊見到那位"老爺"是她當年的情人。"妹花"秀靈結婚了,歡天喜地的結婚隊伍遠去,荒野上只剩下已經瘋顛了的尚美菊。
在其中袁立飾演胭脂,是配角,應該說是一位悲劇人物。

㈧ 什麼是自梳女

自梳女:“是指女性把頭發像已婚婦一樣自行盤起,以示終生不嫁、獨身終老,死後稱凈女,是古代中國女性文化的一種。”

在古老落後的中國封建時期,女性被當為是男人的附屬品,地位可想而知,發展到清朝時期尤為明顯。為了限制女子外出,將女子的行動范圍限制在家中,而發明了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的裹腳,讓成群上萬的封建女性忍受畸形的痛苦。然而生在那個時代,男尊女卑的社會地位下,女人們也無可奈何,無力反抗,只能在家相夫教子,以丈夫作為生命的全部。

什麼是“自梳女”?淺談中國古代女性對地位的抗爭與妥協

她們看似堅強勇敢,實則衰老以後卻孤獨寂寞,所以說生活在那個年代的自梳女真的非常不容易。她們是一代女性的榜樣,她們突破了人們對傳統女性的看法,非常值得我們尊敬與敬仰。隨著時光的飛逝,中國最後一代自梳女也漸漸衰老,漸漸退出中國的歷史舞台,而這段抗爭的歷史是絕對不能被忘記的,因而有必要讓大家對這段歷史進行一定的了解。

㈨ 求《自梳》電影下載

鏈接:

提取碼:s8ce復制這段內容後打開網路網盤手機App,操作更方便哦

《自梳》是由北京橙天嘉禾影視製作公司於1997年10月24日發行的劇情類影片,該片由張之亮執導,劉嘉玲、楊采妮等主演。該片講述年輕的意歡選擇自梳終身不嫁,卻因意外與玉環相愛,在戰火中被迫分離五十年的故事。

如果資源不正確,或者版本不正確,歡迎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