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可可西里電影經典影評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可可西里電影經典影評

發布時間: 2022-05-07 15:48:48

⑴ 可可西里的影評

長鏡頭是針對畫面而言的,但是長鏡頭所包含的信息價值則是由兩方面構成的:畫面元素和聲音元素。對於電視媒介尤其是紀錄片來說,畫面語言是第一位的,但聲音也常常會搶奪受眾的注意力,所以應當充分認識和利用好聲音對長鏡頭信息價值所起的作用。
場景一:遠處,河岸旁,一群不知身份的人,極有可能是盜獵者。
場景二:巡山隊員全體沖入河水中,追捕可能是盜獵者的人群。
通過長鏡頭保留了時空的完整性,真實地再現了緊張激烈的追逐場面,給人以一種純粹的視覺體驗。
場景三+場景四:數以百計的藏羚羊骨陳於荒漠戈壁之上+數以百計的藏羚羊皮陳於荒漠戈壁之上。
這兩個長鏡頭的運用相當出色,可以相信任何看過這種場景的人都無不為這種喪盡天良的捕殺行為觸目驚心進而難以平靜。也正是需要這種大氣的場景才能喚起人們已經麻木的情感。這兩個長鏡頭以毫無保留毫不矯飾的朴實表現了盜獵者那種極致的趕盡殺絕的囂張氣焰。讓人瞬間充溢一種極致的憤恨。也只有這個鏡頭才能如此恰如其分的表現。鏡頭背後的我們看到是同時充溢在日泰心裡的那種誓死抓住盜獵者的決心。觀眾產生了共鳴,無疑是長鏡頭渲染情緒的作用。
場景五:日泰率領的巡山隊員乘坐的吉普賓士在廣漠的荒原之上。導演運用了十分簡單的跟拍手法,雖然看似簡單,但是卻極其有分量的反映出了日泰心中的那種和可可西里的自然風光一樣的威懾的那種執著的堅定。鏡頭所呈現的可可西里的自然風光,吉普拉著那無人邊疆的黃沙,拉出兩道沉重的黃色的飛沙軌跡。讓人感受到任務的艱巨、沉重。當我看到車子在疾馳的場景,自然的想起了另一部偉大電影,由斯坦利.庫布里克導演的《閃靈》。在《閃靈》中,庫布里克在開篇時運用的大量的長鏡頭來渲染整個影片的恐怖基調。一輛家用轎車在陡峭的山崖公路上行駛,周圍是壯闊的大峽谷風光。所不同的是庫布里克用的是俯拍的拍攝手法。但大致內容是相似的:車子在廣漠壯麗的自然景觀下疾馳,潛移默化中奠定了這必將是一場亡命之旅開始的悲情基調。但是諷刺的是同樣在彷彿夢幻的美景之下,一群走向深淵的人的路途的長鏡頭紀實。
場景六:劉棟望著遙遠的城鎮,有人煙的城鎮。
無疑,這在整個影片中可以算作是比較柔和的鏡頭了。因為那不是在可可西里這個無人區的取景。這里有人跡,又作息的人們,有對白超過8個字的人們,還有娛樂場所什麼的。正是從反面說明搜山隊員的那種如同可可西里一樣風光的廣袤的情懷――殘酷的生存環境,沒有任何借口的選擇,沒有任何遲疑的決心。沒有任何的矯飾的對白。一切運用的很好,殘酷的沒有一點餘地。

⑵ 電影 《可可西里》觀後感……

如今,在安靜祥和而聖潔的西藏,藏羚羊已成為一種符號。然而他們的生存史給我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烙印,與之共生的還有無私無畏可親可敬的可可西里巡山隊。我們無法忘記那個黑色年代留下的印記,誠所謂「前事不忘,後世之師」讓我們一起走進那段充滿殺戮但留下永恆印記的時光:
20世紀60年代人們對藏羚羊的消費劇增,帶來的直接後果是藏羚羊的滅頂之災——在短短的幾年之間他們的數量由一百萬只銳減至不足一萬只。然而當時的政府的保護意識極其的薄弱,在藏羚羊瀕危告急之時虔誠的藏族人民完全自發的組成了可可西里巡山隊,然而它的誕生源與民間,他們沒有編制,然而他們卻都有一個共同的信念:我們的羊不能滅,我們的符號不能丟。就為了這個信念,他們與狩獵者展開了一常曠日持久而又艱苦異常的斗爭,他們在浩瀚無邊的可可西里第一次留下了人類文明的腳印,但也許也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個腳印。在那個不毛之地他們面對的環境是異常的惡劣,到處是風沙亂石,可他們的後面是正在遭受屠戮的瀕危的藏羚羊啊!他們只有一條路可走;堅持到底。為此他們不斷的奮斗著,付出著,甚至是不知何時何地的犧牲,但他們也有親人也有家啊。然而他們把藏羚羊當成是更親的親人,把可可西里當成是更大的家,因此無論在多麼艱苦多麼寂寞的巡山途中他門的信念從未泯滅,他們的意志依舊堅定,他們的目標依然鮮明。
他們守護的不僅是羚羊,在他們眼中它們是和我們一樣的生靈啊。可是他們缺錢,缺人,缺裝備他們的步槍在面對沖鋒槍的掃射時是何等的力不從心,但他們沒辦法啊,他們只有用自己的犧牲來換取藏羚羊更少的犧牲,這是多麼一種難耐的無奈啊,他們的局面和當時我們英勇的八路軍打天下時的小米加步槍對抗日軍有著同樣的意義,因此他們同樣是最可愛的人 ,也是最可敬的人,因為在他們身上同樣體現著中華民族不斷進取的原動力,在他們身上折射出的是從生命上升至生靈意義上的熱愛生命,尊重生命的光輝,他們同樣也體現了我們黨的第十七次代表大會精神:共建和諧社會,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可他們是在那個黑色的年代啊,他們的處境是那樣的無法言語,他們中有一人在漫無邊際的荒野孤身生活了三年,那可是幾乎與世隔絕的三年啊!當他們面對流沙侵蝕時他們身旁卻空無一人,當他們面對肆虐的狂風暴雪的境遇急待救援時,他們的救援物資卻因他們的同伴因遇流沙犧牲而擱淺,當他們經過常人難以承受的艱苦跋涉趕上狩獵者時,他們卻只有被包圍的份,他們死不瞑目啊,因為他們的身後是自己的年邁的父母,可愛的孩子,溫暖的家庭和正在一隻只正在不斷倒下的藏羚羊啊!
最後當我們看到可惡的劊子手遭到懲罰,看到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成立時,我們落淚了,我們哭了,我們失聲的哭了,因為我們可以仰天長嘯:偉大的巡山隊員們安息吧,你們的願望實現了,我們的藏羚羊有家了!在電影落下帷幕之時我想起一首詩:
當夕陽離去的時候總是表現出悲壯/當河水遠去的時候總是表現出嚮往/在最危機的時候總有最優秀的中華兒女/挺起胸膛/像熊熊的篝火把寒夜照亮/在最困難的時候總有最優秀的中華兒女/聳起脊樑/用生命和熱血把祖國的命運承當/昆侖峰相連著黃河涌大浪/中華民族五千年氣概何等輝煌!
向偉大的可可西里巡山隊致敬!

⑶ 可可西里(電影)觀後感

可可西里讓人心驚的是殘酷的盜獵份子、殘酷而美麗的自然風景,它是以紀實的風格講述了一個驚心動魄的感人故事。是按照一個記者的見聞為線索講述的。他的開端、過程都在暗示一個殘酷似乎詭異的故事及故事發生的背景,開端是一個殘忍的畫面盜獵份子獵殺藏羚羊並殘酷殺害尋山隊員,接著低沉的嗓音給觀者一個故事梗概,接著隨著故事的發展展開一個在殘酷環境下發生的一個悲劇。這個悲劇本身足夠慘烈這是這個電影選材的成功之處,這部電影與現在其他電影的不同之處還在於他的紀實風格,紀實風格將觀者置於一個更加真實的意義或氛圍之中,電影還將情感、意氣糅合在這險惡的故事當中,加上獨有的紀實音響構成了一部經典之作。

《可可西里》講述的是一群志願尋山隊員為保護珍稀動物發生的一個悲劇故事。故事發生的自然背景是在氣候極其惡劣的可可西里。開端的一個組鏡頭:「一個尋山隊員睡在車里,被盜獵份子抓獲並被害」讓人聯想到尋山隊員是在多麼惡劣的環境下展開工作的――厚的大衣、臟臟臉、倦的眼神。這組鏡頭為接下來的口述提供了作為畫面演繹出來的起因。有一個鏡頭是:「對非法打魚人罰款時蓋章的動作」由於天氣過分寒冷貼身帶的印都凍結了;必須依靠熱氣把它化開在蓋章。這也是對天氣寒冷 的一個說明。電影畫面不僅僅告訴我們天氣的寒冷,它還告訴觀者這里是高海拔區,其中有一個鏡頭:尋山隊員追趕逃跑的「俘虜「時缺氧,並用血稀釋注射液再注射。凜冽的寒風的聲音及漫天的飛沙鏡頭、怕的食人沙都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惡劣的環境、驚人的畫面。

可可西里的險惡不僅僅在於自然環境的險惡,它還在於人文環境的險惡,包括:(1)狡猾而殘酷的盜獵份子對尋山隊員的殺害無處不在,司機被冷槍打死、日泰隊長被滿面堆笑的老闆殺害、死後的屍體砍成塊喂鷹(2)尋山隊員沒有物質及精神的基本保障,沒有工資,自己解結經費問題,他們不得不用公款,冒著犯法的危險去賣皮子,他們不得不把千辛萬苦抓回來的「俘虜「重新放掉;當記者問起小孩們日泰隊長時他們慌忙逃散;女友們得知他們要到可可西里就離開他們及他們與女友、妻子好像每次都是生死離別,這些都充分說明尋山隊員們處在物質與精神的邊緣狀態(3)可可西里的窮困導致了一些本來不是犯罪份子的人走上習慣的犯罪道路,他們不知道志願尋山隊員為什麼要左一次又一次的抓他們,他們是愚昧無知的但卻有善良的一面,如馬占林。他們的成份有:醫生、放牧人、司機、學生等。這說明了尋山隊員是在如何一個惡劣的大背景大環境下同盜獵份子戰斗的。

然而,在這樣艱苦、惡劣的環境下尋山隊員有著不滅的戰斗熱情和對藏羚羊的愛惜之情。他們在死去的藏羚羊前面默默無聲、在焚燒藏羚羊時默默祈禱,他們在惡劣的環境下不惜冒著生命的危險堅持追擊盜獵份子。他們之間產生的親入兄弟的情意無不感動著觀者的心。其中還含有愛情的影子:日泰女兒對記者的愛慕卻沒有機會表露。這是影片一個特別的點,這樣不僅使的影片增容還為影片增加一絲浪漫色彩,這點絕對不是可有可無的鏡頭。尋山隊員同妻子的離別、劉棟和女友的愛撫親吻鏡頭都是這部紀實電影的浪漫鏡頭都為電影增色不少。但同時反映了尋山隊員的艱苦的工作。除了這些有生命力的鏡頭之外記者與那個青海師大畢業生的對話也是生命力的暗示:那個大學生他說「干這工作有意思!」

⑷ 可可西里觀後感(要求400—500)

電影《可可西里》觀後感
我在假日里,觀看了電影《可可西里》,深有感觸。
可可西里,位於海拔2600米的格爾木高原上,目前這里是我國藏羚羊的自然保護區。在這個自然保護區建立之前就已經有很多人自發地加入到保護藏羚羊的隊伍中,他們終年奮斗在保護藏羚羊和打擊盜獵者的戰線上,為此,他們付出的不僅僅是家庭的快樂,甚至是生命。
卓乃湖畔到處是藏羚羊的屍骨:年輕的巡山隊員在執行任務中陷入流沙,他拚命的掙扎,但終於沒能掙脫死亡之神的魔掌;老巡山隊隊長幾經周折終於追到盜獵者,地倒在盜獵份子的槍口下。每每想起這些鏡頭,每每回憶起那在生命線上垂死掙扎的小藏羚羊凄慘的叫聲,心中總不能釋懷
今天的可可西里已不是那個任由盜獵者肆意猖狂的可可西里了,為了這所自然保護區有無數人付出了血與淚,我們不是等閑之輩,即使不能親自參與保護藏羚羊的隊伍中,也應該懂得:對於環保,我們還有很多路要走,還要同許多破壞自然和生態環境的不法分子作斗爭。對於那些為此付出心血的人們,我們要心存感激。我們人類是愧對於大自然的,所以我們要善待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
可可西里是許多人嚮往的地方,我想她的美麗不僅在於她的神秘,更重要的是她又重新喚起我們保護大自然的意識。

⑸ 可可西里的影評~

鏡頭一:一隻老鷹飛臨,緊接著一群老鷹,然後是強巴干凈赤裸的背,天葬師揮刀……

鏡頭二:馬占林久久地站在日泰靜默的屍體旁邊,不遠處是正在離開的他的同伴,在遠處是靜默的山巒……

鏡頭三:天,靜靜無邊,劉棟緩慢陷入流沙,恐慌抑或鎮定,一切都無法阻止生命無情的下陷,唯一能做的只能是眼睜睜看著流沙一點一點把自己吞嗜。一個人以及他的七情六慾他的善善惡惡就這樣消失於荒漠,沒有求救,沒有哀號。

以天葬的儀式開場,以天葬的儀式結束,無可辯駁的表明,這是一部關注死亡的作品,也是一部見證死亡的作品。不論是諭示生命的不斷轉世,還是象徵著生死的無盡輪回,它已然將焦點鎖定在人類永恆的死亡主題。這是一部關於信仰的史詩,一個戈壁灘上鐵骨錚錚的男子漢的絕唱。

沒有歌頌,沒有諷刺,沒有批判,沒有鞭笞,充斥全片的只有絕境中的掙扎,與自然抗爭,與盜獵者抗爭,與自己抗爭。李敬澤說陸川的這部電影是中國電影美學的一次革命----審慎的支持,感覺影片最主要的倒不一定是美學意義上的革命,重要的是讓人感覺到了生命和存在的巨大張力。

「砰」,一個生命結束了,死前的最後一個要求:「放下槍,跟我走。」生命的結束可以如此的簡單。

白衣的少女,天葬師的刀,盤旋的神鷹,頌經的喇嘛。一切紀念只是對生命存在的提示,紀念是虛無的,而存在本身偏偏又要籍虛無證明,因為存在總是那麼容易被忽略。

當那些藏羚羊掙扎的身軀、抽搐的四肢殘酷而真實的出現在眼前的時候我的心是痛的,而當那些血紅的骨架、遍野的羊皮以及為了5元錢而剝羊皮的麻木牧民的鏡頭出現時我已經出離憤怒了!然而只是憤怒而已,現實不因為一個旁觀者的憤怒而改變!
悖論?
荒誕?

通過影片我們看到一群悲壯的英雄和他們荒謬的生活現狀;我們看到一群理想主義者的弱小和悲哀,我們欲哭無淚!一群連幾百元工資都不能按拿到的英雄在為了保護藏羚羊而奔波賣命,可他們自身卻沒有得到政府應有的保護和支持;他們或餓死,或被盜獵者打死,或被流沙淹沒,他們並不如一隻藏羚羊活的輕松,可是他們卻背負者崇高的理想沉重的責任艱難的生活!後來他們倖存下來的竟然有8人被政府起訴,判刑,理由是他們私自賣了從盜獵者手中繳獲的藏羚羊皮。

《可可西里》中的誰是真正的理想主義者?是日泰嗎?他是領袖,是父親,是雷厲風行的行動者,他的行為清晰,但給我們帶來的身份認同感卻是--模糊,他的身上混雜了英雄和現實,事實上整個電影都混雜了復雜矛盾的心態。它是一個在荒誕境遇中已經放逐了自我,已經把自我的位置和意義完全抵消、異化掉的人物。他不是警察,只是以西部工委的名義行動的自願巡山隊成員,他對在冰上抓住的捕魚的人罰款,現場開條子並從口袋裡把公章拿出來蓋章;他指示隊員賣皮子;他不顧隊員和自己的性命去追那個老闆;似乎這一切都會讓我們對人物的正義性和純潔性產生懷疑。而後,日泰單身遭遇老闆被打死。似乎日泰的犧牲時對他銀幕形象的升華,或者說是一種保全。這樣,我們看到的是一個非典型化的英雄,甚至非英雄。他是一個在沙漠花自然環境和在艱難、充滿無力感、荒誕感的社會環境中枯萎、坍塌的人物。

片中最渾厚也最豐滿的一個人物叫劉棟,他作為巡山隊員被隊長日泰呼來喚去左右驅使不但毫無怨言,同時他也有自我猛烈的生命本能情性追求,而最驚人的一筆,卻是他毫不臉紅地伸手向三陪女友要錢,然後再轉身用最底層女性的血肉錢,趕去捍衛一群志願者的崇高使命。也就是這寥寥幾個鏡頭的事先鋪墊,所以當劉棟轉身瘋狂返回荒漠腹地搶救戰友,而被流沙一寸一寸埋沒於滅頂之災時,我們才會在可怕的靜默中被人文溫度深深震撼!

可可西里,我們沿用多年簡單明了的好壞評判標准徹底失效。好與壞可以在瞬間轉換,一如生死。

一個隊員在風雪絕境中紮寨三年則象徵了一份堅守:為了我們自己的羊子!而藏羚羊獵殺者的同謀馬占林的嘆息卻也不自覺地擊中了我們的自然生態也包括整個人文處境:「草地變成了沙漠,牛羊都死光了!」因此面對生存無奈卻也覺生命無辜的馬占林一家數口,就只得為國際時尚去層層殘忍刀剝藏羚羊的血肉與毛皮。

追馬占林與他兒子的巡山隊員因肺水腫倒地,救他的卻偏偏是馬占林的兒子。最後,救下尕玉也是那個盜獵者的幫凶。

盜獵者為了生存而盜獵藏羚羊,而巡山隊員為了給隊友治病也賣羚羊皮。

……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善惡,惡人會在某些情況下選擇善,馬占林也會在最後告訴倖存的記者沿著搶手們的腳印走就可以走到公路。

隨著物質一天天的豐沛,滿世界充斥著華車鮮服和鶯歌燕語。「轉山的人的手和臉很臟,但他們的心是很乾凈的」。人們習慣用靈魂的高貴來衡量人,然後習慣於笑之罵之。在座的還有幾人能拍著胸脯說自己的心比那個馬占林干凈呢?----「扒一張皮子5元錢!」也許區分真的就在有無「衣冠」這兩個字上。

現實中,「好」與「壞」無法涇渭分明,更多的時候是道德屈從於生存。

導演陸川說:「可可西里,是天堂,是地獄,還是見證生命與信仰的聖地!」
可可西里在蒙古語里的意思是美麗的少女,這大抵又是一個意淫者起的名字,這也是一個不詳的名字。

美麗少女是悲哀的,從古自今多是被財富和權勢佔有,淪為玩物或者花瓶,而財富和權勢的背後又有太多的罪惡,所以美麗的少女從古自今多是和罪惡共存;在道德和法律失去約束力的時候,美麗少女又會被普通如你我的男人凌辱,被老女人醜女人的嫉妒眼神殺死唾沫淹死,這樣的故事在《狗鎮》里被拉斯。馮提爾用放大鏡赤裸裸的展示出來;即便是《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中美麗少婦也一樣難逃厄運。總之美麗的少女的命運多是凄慘的,這也印證了「自古紅顏多薄命」的這句古語。

所以,當一個地域被人用「美麗的少女」命名的時候,這里一定是危險的,是註定要被慾望、罪惡、死亡籠罩的地方!對於可可西里,我寧願把他翻譯成「美麗的藏羚羊」,因為哪裡幾萬年來一直是藏羚羊的天堂樂土;而如今這美麗的藏羚羊的家園被人類肆意踐踏,她們也被人類殘酷蹂躪。

那麼人類為什要蹂躪這篇美麗的土地,為什麼要殘害這些藏羚羊呢?因為有些女人要用羊毛裝扮的更美麗、於是有些人便通過獵殺藏羚羊以滿足金錢慾望、還有一些人只是為了生存!

可可西里,生死,善惡,暴力,血腥。那裡不屬於人類,更不屬於女性。一句「好姑娘多的很」,說得多麼可笑,卻讓我笑不出來。可可西里,他們用最堅定的毅力奮斗在生命的禁區,唯信仰作伴,用我們無法想像的意志生存。面對著槍口,日泰還可以揮出他最後那一拳,然後,隨著「砰」一聲槍響,倒地,抽搐,再一顆子彈,不再抽搐。強巴走了;劉棟走了;連堅強的洛桑也會在雪地里掙扎的哭著說:「我們走不出去了」,隊員一個一個的消失,最後是日泰隊長也躺在那片土地上。

我們思考,然後我們理解,然後我們恍然:這個世界不是只有車水馬龍,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那麼安逸的品著咖啡。精神一天天委頓,一個缺乏信仰的時代,一個四處唯利的世俗社會,我們去何處尋找精神的豐滿。

關於生命,關於信仰,我們知之甚少,而且向來如此。

但現在,我終於可以說一句了:「印在襯衫上格瓦拉頭像過時了!」

一個非洲小難民瀕死前囁嚅著「麵包會有的」,作為聽眾的我們是該唱輓歌,還是祈禱——就現在,你說!
(摘自豆瓣)

⑹ 電影可可西里500字影評

給你從豆瓣摘一個
來自心靈深處的震撼——遙遠的可可西里
Joshuatree 4 2006-07-01 12:34:06
昨天看了記錄片《可可西里》。

因為做過關於藏羚羊的專題了,所以在內容上並沒有覺得陌生。但是在親眼看了畫面之後,卻感到了靈魂的一絲顫動:西藏,高原,可可西里,真的離我們太遙遠了!

這種遙遠不是實際的距離,而是精神上的差異。就算你站在他們身邊,你也走不進他們的心。那是靈魂和信仰的世界,是需要我們敞開靈魂去接近的陌生。

可可西里,藏語的意思是:美麗的青山,美麗的少女。

沒有編制,沒有資金,沒有武器,物質上極端匱乏,隨時面臨著死亡的威脅——每一次分手,都可能是永別!有時候還要偷著賣些羚羊皮來為行動提供經費,而這樣的活動,同樣是他們打擊的對象!你能理解嗎?
可可西里巡邏隊,他們保護的,不是國家的自然保護區,而是自己的家園。你能理解他們的精神世界嗎?

我看到了鋪滿一地的藏羚羊皮,我看到了剝完皮後的累累白骨,那是讓我們咬牙切齒的殘忍。可是當我看到了盜獵者無助的眼神,我卻無法簡單地譴責他們的犯罪。
他們的罪惡,難道不是我們的罪惡?他們的苦難,難道不是我們自己的苦難?

被稱為草原上第一剝皮手的馬佔山,原來是個牧民,放過馬,放過羊,也放過駱駝。可是後來,草原變成了沙漠,牲畜沒有吃的了,人也沒有吃的了,只好去干播剝皮的活——剝一隻藏羚羊皮掙五塊錢!是誰破壞了他們的牧場?是誰把他們逼上了盜獵藏羚羊的不歸路?

藏羚羊的命運,是可可西里的悲劇,是慾望的魔鬼對人類精神的一次摧殘,

我記住了隊員們在夜晚唱起的那首歌:
似流水似流水似流水...
阿媽,不管我走到天涯海角
我都會回來,我都會回來,我都會回來
天上晶晶的白雲啊,請捎去一封信
我思念您思念您
我在心裡為您祈禱...

這是吟唱在一個民族靈魂深處的聲音啊,它也許已經流傳了幾千年,它還能繼續流傳下去嗎?現代化的盛世福音,淹沒了遙遠的神靈世界,也污染了人們的精神空間。我們能想像那個純粹精神的世界嗎?
「你看過磕長頭的人嗎?他們的臉和手特別臟,但他們的心特別干凈。」
是的,他們的心特別干凈,象青藏高原永遠清澈蔚蘭的天空。

從雅克貝漢的《希瑪拉雅》到陸川的《可可西里》,我們再次看到了一個跟我們完全不同的世界。荒涼而遼闊的生命禁區,那是信仰者的真境花園。如果我們無法真正的理解,就讓我們保留一分寬容——讓那片土地永遠遠離喧囂的滾滾紅塵,讓精神靜靜地棲息,為了他們,也為了我們。

發表於2004-10-16

⑺ 《可可西里》影評800字

這樣的一部片子,看上去似乎很粗糙,沒有一般電影里常用的那些峰迴路轉、曲折的情感,也沒有常見的一些蒙太奇的手法,和唯美的拍攝技巧。但是,你會覺得自己在親身經歷,帶著自己的眼睛,跟這些英雄一起經歷。喝白開水一樣自然的電影。
最難忘的是這么幾個鏡頭:
1、隊員病倒之後,沒有錢治病了,隊長下命令拿他們用生命換來的皮子去賣錢,拿到的僅僅是那麼一小點錢。用生命去保護藏羚羊,保護他們的皮不被別人剝走,收繳販子的皮子,禁止交易,最後卻自己要把繳來的皮子拿去換錢。生命的意義,他們存在的意義,對與隊長,作出決定時,需要怎樣的勇氣和頂住多大的壓力?
2、同樣是生病這里,其中一個隊員熬了幾天夜後送隊友到醫院,錢不夠,他跑去歌廳找他女朋友,他女朋友的第一句話是:你沒錢了才會來找我。他的回答,是憨厚的笑容。他倆在一起最後的鏡頭是他在車上熟睡,那個看上去很俗的姑娘把一疊錢放在他的座位上,壓好,含淚離開。他們之間的愛情,究竟怎麼維持?一個為了沒有收入的事業,另一個為了收入而事業,而收入又全都給了另一方,這樣朴實的奉獻,沒有人明說,但是我們看到了,感動的直想落淚。
3、護山隊員集體進山守護,離別前,隊長的女兒哭得不行,因為:每次進山不知道能不能回來。
4、記者到達護山隊第一天,大家第一次見面,在一起聚會吃飯,他拿刀子割羊肉還是什麼,從里向外割,刀口向外。隊長馬上指出他這樣不禮貌,因為藏族同胞從來都是由外向里割,刀口向內。把危險留給自己。或許,這種藏族人的朴實誠懇的天性,這個伏筆,就是為了最後全員的犧牲做了鋪墊。

……
還有很多,非常值得細看的電影。值得你放棄很多東西去看,值得你去思索。

⑻ 如何評價陸川電影《可可西里》它講了什麼故事

影評:人性的善惡,生命的反思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尕玉本來是個警察,為了調查藏羚羊獵殺狀況,他假扮記者身份,隨考察團來到可可西里——那裡氣候寒冷、空氣稀薄,含氧量極低。就在這個人類生存的“禁區”,尕玉目睹了一幕幕人性的貪婪以及人類與環境的狂暴沖突。首先是藏羚羊保護站的巡山隊員被盜獵人槍殺,接下來他們見到了悲慘的一幕:盜獵者逃走,只留下眾多隻剩嶙峋白骨的藏羚羊。巡山隊員在惡劣的環境中追捕兇手,最終只奪回了一部分的藏羚羊皮毛。一方面要與惡劣的自然環境抗爭、另一方面還要與兇殘的盜獵者周旋,巡山隊員和尕玉面臨著生死考驗。

⑼ 誰有《可可西里》的影評

可可西里》影評
可可西里的救贖

可可西里有什麼?有藏羚羊,有草原,有雪山,有風暴,有混亂的吉普車匆忙碾過,有一群固執而不知所謂的男人,當然,最重要的,還有死亡。

藏羚羊死在瘋狂的掃射中,雪山和草原死在時間的靜靜關注中,吉普車死在一團暴烈的火焰中,而男人們,死在自己的信念中。最後,活著的人回到燈紅酒綠的大都市,我相信他一輩子都將生活在雪山腳下的噩夢中,他會被鮮血和夢想包裹,交織,用一生的時間來回憶。可能從此他將不再流淚,因為他見到最卑微的,最偉大的,最無畏的,最純真的,這一切,都耗盡了他的熱情。他最終堅硬如鐵。重要的是,我相信他永遠記得日桑隊長的那句話:

「你見過磕長頭的人嗎?他們的臉和手很臟,但他們的心卻是干凈的。」

可可西里是干凈的,所以容不下一絲的血腥來污染。巡山隊員們的鮮血與藏羚羊的鮮血交織,滲透,洗滌著茫茫蒼穹下的罪惡。有人說這是一部關於男人的電影,一群男人追逐著另一群男人,然後迎接死亡。情節簡單,線條明朗,經常是廣闊單調而又干凈的畫面中,一個個小黑點由遠而近。那是吉普車,或者人。
在可可西里的自然胸膛中,任何外來的事物都只能是一個個小黑點,玷污著這塊聖土的潔凈。時而朗朗星空,時而飛砂走石,時而漫天暴雪。電影的主角是可可西里,那塊最終的神聖土地。而電影中的人,善的,惡的,接踵出場,不過都是配角,為的是演出這一場悲壯的救贖。

有人在做惡,當然就有人在除惡。日桑隊長到了最後幾乎清醒得喪失了理智,不顧一切地追逐他的敵人。最後,追上了,單槍匹馬,面對人多勢眾的盜獵分子,他平靜地對盜獵頭目說,交出你的槍,跟我回去。當然,最後,日桑隊長跟他日夜守護的藏羚羊一樣,倒在可可西里堅硬而冰冷的土地上。
我知道他是絕望的。他知道他沒有辦法讓這些盜獵分子受到應有的懲罰。僅僅他一個人的力量太薄弱了。但我也知道他應該是是愉悅的,因為他追上了他們,歷經幾年的風雨,他終於見到了他一直想見到的敵人。是的,敵人。他們殺了他的羊子,那是他的羊子。他要為羊子而戰,也要為自己而戰。
所以,他平靜地說話,然後不顧一切地發起進攻,沒有槍,就用最原始的武器,肉體。最後,槍響。他砰然倒地。乾脆,而又坦然。看不到血跡,依舊是一片干凈。

在這個影片里,我最終看到的,是雪山下一種聖潔的情懷。不顧一切,武力,違法,骯臟,勞累,都無法低檔這種情懷的膨脹與爆發。這種情懷可以是三年孤獨守護的寂寞,也可以是被流沙吞噬前的最後一絲掙扎與吶喊。
聖潔的情懷只能靠死亡來抵達,靠死亡來證明。劉棟知道沒有辦法爬出流沙,拚命努力之後,只能是靜靜等待,等待自己的死亡。電影的鏡頭平靜而又殘酷,慢慢地,慢慢地,一個雄偉的男子就這么在流沙中消失了,然後鏡頭拉大,出現爆胎的吉普車,地上孤單的行李,然後是一地的寂靜。沒有人知道前幾秒中這里發生的生死掙扎,沒有人知道。只有可可西里知道,這塊悲痛的土地見證了這一切的血與淚。但它卻始終沉默。它無法言說,只能注視。

我寧願,這是一種救贖。人性對人性的救贖。
人性中的貪婪讓藏羚羊為人類而死,然後人性中的悲憫讓人類為藏羚羊而死。巡山隊員與盜獵分子相互廝殺,但他們又統統被可可西里廝殺。可可西里猶如帶淚的佛母,從上往下,主宰這一切的生殺奪予。它哭泣著,讓一切闖入它領地的善與惡在瞬間灰飛煙滅。
影片的開頭和結束都是死亡。死亡之後是天葬。禿鷲漫天飛舞,這些心靈干凈的人們都會從此生活在雲端,用另外的方式繼續守護著他們想要守護的東西。
他們的救贖完成了。而我們的救贖也許才剛剛開始。

⑽ 《可可西里》影評

可可西里的救贖

可可西里有什麼?有藏羚羊,有草原,有雪山,有風暴,有混亂的吉普車匆忙碾過,有一群固執而不知所謂的男人,當然,最重要的,還有死亡。

藏羚羊死在瘋狂的掃射中,雪山和草原死在時間的靜靜關注中,吉普車死在一團暴烈的火焰中,而男人們,死在自己的信念中。最後,活著的人回到燈紅酒綠的大都市,我相信他一輩子都將生活在雪山腳下的噩夢中,他會被鮮血和夢想包裹,交織,用一生的時間來回憶。可能從此他將不再流淚,因為他見到最卑微的,最偉大的,最無畏的,最純真的,這一切,都耗盡了他的熱情。他最終堅硬如鐵。重要的是,我相信他永遠記得日桑隊長的那句話:

「你見過磕長頭的人嗎?他們的臉和手很臟,但他們的心卻是干凈的。」

可可西里是干凈的,所以容不下一絲的血腥來污染。巡山隊員們的鮮血與藏羚羊的鮮血交織,滲透,洗滌著茫茫蒼穹下的罪惡。有人說這是一部關於男人的電影,一群男人追逐著另一群男人,然後迎接死亡。情節簡單,線條明朗,經常是廣闊單調而又干凈的畫面中,一個個小黑點由遠而近。那是吉普車,或者人。
在可可西里的自然胸膛中,任何外來的事物都只能是一個個小黑點,玷污著這塊聖土的潔凈。時而朗朗星空,時而飛砂走石,時而漫天暴雪。電影的主角是可可西里,那塊最終的神聖土地。而電影中的人,善的,惡的,接踵出場,不過都是配角,為的是演出這一場悲壯的救贖。

有人在做惡,當然就有人在除惡。日桑隊長到了最後幾乎清醒得喪失了理智,不顧一切地追逐他的敵人。最後,追上了,單槍匹馬,面對人多勢眾的盜獵分子,他平靜地對盜獵頭目說,交出你的槍,跟我回去。當然,最後,日桑隊長跟他日夜守護的藏羚羊一樣,倒在可可西里堅硬而冰冷的土地上。
我知道他是絕望的。他知道他沒有辦法讓這些盜獵分子受到應有的懲罰。僅僅他一個人的力量太薄弱了。但我也知道他應該是是愉悅的,因為他追上了他們,歷經幾年的風雨,他終於見到了他一直想見到的敵人。是的,敵人。他們殺了他的羊子,那是他的羊子。他要為羊子而戰,也要為自己而戰。
所以,他平靜地說話,然後不顧一切地發起進攻,沒有槍,就用最原始的武器,肉體。最後,槍響。他砰然倒地。乾脆,而又坦然。看不到血跡,依舊是一片干凈。

在這個影片里,我最終看到的,是雪山下一種聖潔的情懷。不顧一切,武力,違法,骯臟,勞累,都無法低檔這種情懷的膨脹與爆發。這種情懷可以是三年孤獨守護的寂寞,也可以是被流沙吞噬前的最後一絲掙扎與吶喊。
聖潔的情懷只能靠死亡來抵達,靠死亡來證明。劉棟知道沒有辦法爬出流沙,拚命努力之後,只能是靜靜等待,等待自己的死亡。電影的鏡頭平靜而又殘酷,慢慢地,慢慢地,一個雄偉的男子就這么在流沙中消失了,然後鏡頭拉大,出現爆胎的吉普車,地上孤單的行李,然後是一地的寂靜。沒有人知道前幾秒中這里發生的生死掙扎,沒有人知道。只有可可西里知道,這塊悲痛的土地見證了這一切的血與淚。但它卻始終沉默。它無法言說,只能注視。

我寧願,這是一種救贖。人性對人性的救贖。
人性中的貪婪讓藏羚羊為人類而死,然後人性中的悲憫讓人類為藏羚羊而死。巡山隊員與盜獵分子相互廝殺,但他們又統統被可可西里廝殺。可可西里猶如帶淚的佛母,從上往下,主宰這一切的生殺奪予。它哭泣著,讓一切闖入它領地的善與惡在瞬間灰飛煙滅。
影片的開頭和結束都是死亡。死亡之後是天葬。禿鷲漫天飛舞,這些心靈干凈的人們都會從此生活在雲端,用另外的方式繼續守護著他們想要守護的東西。
他們的救贖完成了。而我們的救贖也許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