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音樂之聲電影的經典片段的細節描寫
音樂之聲》說了一個這樣的故事:女主角瑪利亞生性活潑率真,走出修道院投身世俗生活,大膽追求真愛,以童心,愛心去照料七個過早失去母親的孩子.故事中人際的寬容與親情的和諧,馮·特里普上校一家不畏納粹爪牙高壓的正氣,寧可流亡不做亡國奴的愛國情愫,首先,當然是它裡面的天簌之聲。這是一部音樂劇,所以影片的開始便是由朱莉演唱的主題曲「音樂之聲」,它充分地表達了瑪利亞對大自然的熱愛。影片中,瑪利亞教給孩子們的「哆來咪」無疑是一堂灰諧生動的音樂課,7個調皮苦悶的孩子愛上了音樂和瑪利亞,他們一起唱出了怡人的「孤獨的牧羊人」、激昂的「我最愛的東西」、睿智的「十六以後是十七」等,都給們的生活增添了無盡的享受。再也沒有孩子們說「再見」比托普家的孩子們在其父親的晚宴客人們面前說「晚安,再見」更令人感到樂趣橫生了。接著就是影片中的故事場景阿爾卑斯山麓的湖光山色,藍藍的天空,嫩綠的草原,清澈的湖水……。最後就從影片的所表達的深刻內涵上說說吧。第一感覺是瑪利亞的教育理念非常的好,她會順著孩子的發展規律去教孩子,孩子就是孩子,孩子就要活得像孩子,要孩子學到東西必先是孩子願意去學,然後才是用孩子能接受的方法去教。但這是我們現代教育都忽視了的方面,但恰恰這是最重要的方面。其次,我是被裡面所表現出來的愛所感動著,瑪利亞對大自然的愛,瑪利亞對孩子們的愛,孩子們對上校和瑪利亞的愛,瑪利亞和上校的愛,他們一家對祖國的愛……最後他們遠走高飛了。
② 電影里最讓你動情的唱歌片段是
電影或電視劇里,如果在適當的劇情里配上適宜的插曲,那種煽情力度,就像直接扔上一枚催淚彈,讓我在很長時間內都會念念不忘。就好像我最愛的日劇《東京愛情故事》。我把這部日劇看了不下四遍,仍覺不過癮,後來買了劇集錄影帶收藏。
至今已經20餘年過去,但是,只要這首歌的前奏響起,依然會心潮澎湃。2011年的東京巨蛋演唱會上,當《突如其來的愛情》前奏響起,64歲的小田和正像個年輕人一樣跑上舞台。他一開腔,底下的觀眾紛紛起立揮舞雙手,許多張已經不再年輕的臉龐上熱淚奔流。
這樣的懷舊老歌,唱的已經不再是歌,而是那些永遠不再回來的青春,和永遠不會再有的愛情。
③ 哪些電影中有令人難以忘記的唱歌的片段
一部好的電影,除了畫面精美、內容動人以外,它裡面的某個片段也必然能夠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那麼,哪些電影中有令人難以忘記的唱歌的片段呢?看到這個問題,我腦海當中第一浮現出的就是在《金枝玉葉》當中張國榮坐在鋼琴面前彈唱主題曲《追》的片段。
最後,我想說得是在看完《金玉滿堂》很久以後,袁詠儀唱的《卡門》仍舊在我的腦海里盤旋,真是魔性十足。這兩部電影的唱歌片段就是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但僅僅是個人意見。
④ 抒情男高音和羅西尼男高音的區別
抒情男高音和羅西尼男高音的區別為:音域不同、音色不同、唱調不同。
一、音域不同
1、抒情男高音:抒情男高音的音域一般是C3-C5。
2、羅西尼男高音:羅西尼男高音的音域一般為B2~C5。
二、音色不同
1、抒情男高音:抒情男高音強調音色的明亮,聲音優美柔和,氣息的流暢,富於歌唱性。
2、羅西尼男高音:羅西尼男高音音色清潤、明亮,擅於演唱輕巧靈活、富於裝飾性的旋律。
三、唱調不同
1、抒情男高音:抒情男高音詠嘆調旋律有寬廣的八度跳躍,氣息悠長,具有清晰的線條感。
2、羅西尼男高音:羅西尼男高音在主旋律上演唱的連續裝飾音。為了實現這種效果,歌唱者首先演唱主旋律,而後圍繞主旋律演唱裝飾音以此創造出各種音樂和戲劇效果。。
⑤ 電影《斯大林格勒》中女主角過生日時男高音唱的詠嘆調是什麼
是歌劇托斯卡里的今夜星光燦爛的曲調。但歌詞好像是改寫的
⑥ 電影《羅馬浴場》中 主角在穿越的時候那個在海邊唱歌的男高音唱的是什麼 出自哪裡
這是2001年世界歌劇大賞會上的La Mia Rival指導這首歌的是著名的
Riccardo Muti合唱這首歌的都有(居塞比 威爾第/普拉西多 卡巴耶/里卡爾多 穆蒂/新愛樂樂團)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望採納,謝謝!
⑦ 抒情男高音的介紹
《抒情男高音》是金相滿執導,金相萬編劇,劉智泰、車藝蓮、伊勢谷友介主演的傳記電影,於2015年9月7日在韓國上映。該片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罹患甲狀腺癌的男高音歌唱家,勇敢克服困難重返舞台的故事1。2015年11月20日,該片獲得第52屆韓國電影大鍾獎原創配樂獎。
⑧ 中國抒情男高音有那些及代表作
1、戴玉強
1963年生於河北文安,中國內地男歌手,美聲唱法,男高音歌唱家。2003年,憑借《你是這樣的人》獲中國金唱片男演員獎。2012年9月,憑借 歌曲《走向復興》 獲得第12屆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⑨ 請推薦十首比較經典的男高音唱的音樂劇歌曲。
1、《我的太陽》
《我的太陽》(O sole mio )是一首創作於1898年的那不勒斯(拿波里)歌曲,這首歌曲流傳之廣,不僅是知名男高音如恩里科·克魯索、魯契亞諾·帕瓦羅帝、安德烈·波伽利等的保留曲目,也被諸如布萊恩·亞當斯等流行搖滾藝人演繹,同時是世界三大男高音歌唱家之一帕瓦羅帝的代表作。
2、《重歸蘇蓮托》
《重歸蘇蓮托》是一首著名的義大利歌曲。它由G·第·庫爾蒂斯作詞,由埃爾內斯托·第·庫爾蒂斯作曲。詞、曲作者是兄弟倆,哥哥作詞,弟弟譜曲。《重歸蘇蓮托》的曲調和歌詞都優美、抒情,在全世界廣為流傳。
3、《伏爾加船夫曲》
《伏爾加船夫曲》是一首由夏里亞賓創作、莫斯科雅闊夫演唱的俄羅斯歌曲。《伏爾加船夫曲》也是揭示了在沙皇統治下的俄國人民群眾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歌曲。
《伏爾加船夫曲》是一首揭示了在沙皇統治下的俄國人民群眾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他們忍辱負重,卻飢寒交迫,他們以堅韌不拔的精神,擔負起歷史所賦予的重任,踏平世界的不平的歌曲。
4、《游移的月亮》
《游移的月亮》(Vaga luna che inargenti)義大利作曲家貝利尼創作的一首曲調動人的抒情歌曲。音樂包含有無限的深情,簡潔透明,旋律清新動人。
表達了對姑娘的深深愛戀、歌曲伴奏旋律猶如月光傾瀉,令人沉醉於月色花影中,心中不免產生幾許感慨。如歌的行板猶如一首清新的小詩,歌曲魅力在於它純真的氣質,讓人置身於寧靜而又祥和的天籟之中。
5、《Time to Say Goodbye》
《Time to Say Goodbye》(告別時刻)(義大利語:Con te partiro)是一首義大利歌劇流行音樂,由弗朗西斯科·薩托利(Francesco Sartori)作曲、盧西奧·庫蘭特圖(Lucio Quarantotto)作詞。
6、《阿瑪麗莉》
《阿瑪麗莉》是義大利藝術歌曲,是卡契尼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由作曲家卡契尼作曲,瓜里尼作詞。是一首帶有濃郁宗教色彩的世俗性歌曲。《阿瑪麗莉》的音域不寬,但其旋律優美動聽,細膩感人。
卡契尼把《新音樂(nuove musiche)》這個名稱放在他於1602和1614年所發行的兩套牧歌作品集中,並很嚴謹地為每一首聲樂作品分別寫好了每一個裝飾音的唱法,禁止歌手自行即興發揮。
7、《我心裡不再感到青春火焰燃燒》
《我心裡不再感到青春火焰燃燒》是由家義大利作曲家喬瓦尼·帕伊謝洛G.Paisiello(1740-1816)作曲,尚家驤編譯。
歌曲選自歌劇《磨坊女》。磨坊的故事,最有關早出現在義大利作曲家喬瓦尼·帕伊西埃洛(1740-1816)1788年創作的歌劇《磨坊女》里。
此後關於磨坊姑娘的歌曲、歌劇開始在德國發展,舒伯特因此歌劇的影響在1826年創作了聲樂套曲《美麗的磨坊女》,是浪漫主義題材聲樂套曲的典範。並先後被貝多芬、帕格尼尼作為變奏曲的主題曲。
8、《讓我痛苦吧》
《讓我痛苦吧》是聲樂專業的義大利文必唱曲目之一。也譯作:《讓我痛哭吧》,又譯作《任我的淚水流淌》,作者:喬治·弗雷德里克·亨德爾。
義大利文曲目名稱: Lascia ch'io pianga。此曲曾被眾多歌唱家或歌手傳唱過。也是很多歌唱家非常喜歡的曲目之一。曾有莎拉布萊曼、巴托麗等歌者演唱過此曲。
9、《圍繞著我崇拜的人兒》
《圍繞著我崇拜的人兒》,義大利藝術歌曲、小詠嘆調,選自歌劇《奧龍泰阿》(Orontea),由義大利作曲家切斯蒂Antonio Cesti(1623-1669)作曲,尚家驤編譯。這首歌曲表現的是一種對愛人的親切而溫柔的感情,旋律優美,自始至終都很抒情。
10、《桑塔·露琪亞》
《桑塔·露琪亞》是一支那不勒斯(Napoli)船歌(barcarolla)民歌。在義大利統一過程中,1849年特奧多羅·科特勞(Teodoro Cottrau)把它從那不勒斯語翻譯成義大利(Italy),當作一首船歌出版。
它是第一首被翻譯為義大利語的那不勒斯歌曲。科特勞本人常被說成是該歌曲的作曲家。他的父親是一名出生於法國的作曲家和歌曲收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