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紅星照耀中國精彩片段
1、歷史的接力棒傳入我們新一代人手中,歷史給了我們足夠的選擇,過平平坦坦的生活。我們應把這交付於我們手中的祖國帶向更昌盛富強的時代,讓我們用生命,來創造歷史的另一個輝煌!
2、每個人的信仰是不同的。但是,信仰一個政黨,加入一個先進的組織,這是人生最高尚的追求。中國共產黨之所以值得信仰是因為她有光輝的歷史,是中華民族的希望所在,也是我們炎黃子孫的驕傲。
3、幾許艱辛,幾多跋涉,多少黨員拋頭顱灑熱血,多少黨員沐風櫛雨,無怨無悔。在黨的領導下,我們的國家不斷強大,我們的企業蒸蒸日上,企業員工應努力踐行嬌子品牌文化,為川渝中煙品牌發展出謀劃策。
4、朋友,我為我們所生活的這個時代而驕傲,無論是迎著朝陽走進教室,還是披著晚霞離開校園,每當仰望那鮮紅的太陽,我心潮激盪,我們沐浴著太陽的光輝,讓我們放聲幸福的歌唱;讀後感·我們憧憬美好的未來,讓我們放飛火紅的希望。
(1)電影紅星照耀中國經典情節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紅星照耀中國》原名《西行漫記》,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筆優美的紀實性很強的報道性作品。作者真實記錄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以延安為中心的陝甘寧邊區)進行實地采訪的所見所聞,向全世界真實報道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以及許多紅軍領袖、紅軍將領的情況。毛澤東、周恩來和朱德是斯諾筆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不僅在政治意義上取得了極大的成功,而且在報告文學創作的藝術手法上也成為同類作品的典範。人物刻畫、環境描寫以及敘事的角度幾近出神入化的程度。《紅星照耀中國》中譯本出版後,在中國同樣產生巨大的反響,成千上萬個中國青年因為讀了《紅星照耀中國》,紛紛走上革命道路。
斯諾探求了中國革命發生的背景、發展的原因。他判斷由於中國共產黨的宣傳和具體行動,使窮人和受壓迫者對國家、社會和個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須行動起來的新的信念。由於有了這一種思想武裝,使得一批青年,能夠對國民黨的統治進行群眾性的斗爭長達十年之久。
他對長征表達了欽佩之情,斷言長征實際上是一場戰略撤退,稱贊長征是一部英雄史詩,是現代史上的無與倫比的一次遠征。斯諾用毋庸置疑的事實向世界宣告: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革命事業猶如一顆閃亮的紅星,不僅照耀著中國的西北,而且必將照耀全中國,照耀全世界。
2. 《紅星照耀中國》的經典段落和賞析
紅星照耀中國》好段摘抄
機構版權 2019-06-26 3頁 用App查看
弘利教育文秘軒旗艦店
關注
《紅星照耀中國》好段摘抄
01、在「紅星」向世界傳播的70多年時間里,斯諾帶給世界的不僅是一個真實的「紅色中國」,還包括大量的新聞照片、毛**的長征律詩、《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歌詞等。
02、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紅星」為順利出版而化名的中譯本《西行漫記》,以及相關的《二萬五千里長征記》《紅旗下的中國》等都曾被查禁。直至1949年新中國誕生前夕,上海和香港又出現了《長征25000里》等幾個新版本。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多場政治運動中,出自外國人之手的「紅星」一度在中國國內漸受冷落,但在世界各地依然風行暢銷。直至上世紀70年代初,斯諾的再一次訪華,「紅星」得以作為「內部刊物」再度印發。
03、改革開放後,「紅星」重新被「擦亮」,除了早年復社胡愈之團隊的譯本外,又多了董樂山的新譯本。到1984年新華出版社推出《斯諾文集》時,《紅星照耀中國》的名字得以恢復,「西行漫記」轉為副題,這一年僅文集征訂就超過28500冊。
04、「紅星」暢銷世界的歷史,還告訴我們,諾爾曼·白求恩和柯棣華都曾閱讀這本書,它成為促使他們下決心來華工作的主要動因之一;從二戰時期,到上世紀末,美國多任總統承認曾閱讀「紅星」,這本書也成為他們決策對華戰略的一個重要參考;在日本、韓國,學者也把閱讀「紅星」作為了解20世紀中國的「一把鑰匙」。
05、作為「紅星」的主要翻譯者之一,胡愈之在1978年的中譯本序言中寫道,斯諾是「第一個報春的燕子」。這個年輕時曾經當過農民、鐵路工人、印刷學徒、海員的新聞記者,擁有驚人的洞察力和敏銳的分析能力,才使他認識了問題的本質,這是西方的一些所謂「中國通」所不能辦到的。
06、「斯諾對中國的深刻認識源於他對事件本身深度、全方位的參與。他不僅僅准確記錄了歷史,還准確預測了未來的趨勢。」孫華認為。
07、今天,斯諾的部分骨灰就安葬於當年他奮筆疾書「紅星」的北京大學未名湖畔。斯諾墓前仍會定期有人祭掃,但顯然不是每個路人都了解這位傳奇人物的個中往事。
08、譯者們認為,直至今日,重讀《紅星照耀中國》依然不會過時。事實上,在每一個偉大的歷史轉折期,「紅星」仍在照耀中國的現代化進程。
09、在今天看來,斯諾的「紅星」依然是一部寫作精良的長篇通訊,他帶著無數的好奇心向「紅色政權」提問:
10、「中國共產黨人究竟是什麼樣的人?他們同其他地方的共產黨人或社會黨人有哪些地方相像,哪些地方不同?他們是不是留著長鬍子,是不是喝湯的時候發出咕嘟咕嘟的響聲,是不是在皮包里夾帶土質**?」
11、「他們的領導人是誰?他們是不是對於一種理想、一種意識形態、一種學說抱著熱烈信仰的受過教育的人?他們是社會先知,還只不過是為了活命而盲目戰斗的無知農民?」
12、「中國的蘇維埃是怎樣的?農民支持它嗎?」「共產黨怎樣穿衣?怎樣吃飯?怎樣娛樂?怎樣戀愛?怎樣工作?他們的婚姻法是怎樣的?」
13、來自斯諾研究的權威機構——中國國際友人研究會的一篇學術論文顯示,1936年斯諾提交給中國共產黨人的采訪提綱起碼包含了十多個方面的宏觀問題,涉及外交、抵禦外敵入侵、對不平等條約和外國投資的看法,以及反法西斯等。後來毛**與斯諾在陝北窯洞的首次對談,很多內容即始於對提綱的回答,這是**中央集體智慧的結晶,進而向世界呈現了一個與時俱進、公開透明、開誠布公的**形象。
14、後來斯諾在1938年1月上海復社的中譯本前言中寫道:「從字面上講起來,這一本書是我寫的,這是真的。可是從最實際主義的意義來講,這些故事卻是中國革命青年們所創造,所寫下的。這些革命青年們使本書所描寫的故事活著。」
15、在斯諾看來:「毛**、彭德懷等人所作的長篇談話,用春水一般清澈的言辭,解釋中國革命的原因和目的。」
16、斯諾個人認為,盡管英文本第一版有一些錯誤,但「中國在這最緊急的時候,找到了民族最偉大的統一,找到了民族的靈魂,基本的因素在哪裡?原因在哪裡?關於這一點的研究,這一本著作是頗有一些價值的。」
17、而在斯諾開出的「問題單子」中,也有關注延安「紅色文藝」的,他提到「紅色劇團」和娛樂等。魯迅文化基金會的研究者認為,斯諾後來對於中國左翼文化、延安文藝的濃厚興趣,大多來自與魯迅對話的啟迪。斯諾亦是最早向西方翻譯推介魯迅作品的外國記者。
18、在斯諾的筆下,陝北的「紅色戰士」愛打乒乓球,還學識字、辦牆報,「外界傳說『紅軍縱酒宴樂、大肆搶劫』等,都是胡說八道」。海倫·斯諾認為,「紅星」吹奏出了雄壯而激昂的號音,讓西方積累起來的對中國共產黨人的謠言和猜疑倒塌了。
3. 《紅星照耀中國》的內容簡介是什麼
《紅星照耀中國》的內容簡介是:
1936年,為尋找「東方魅力」的美國青年記者埃德加·斯諾,懷著強烈的好奇心和使命感,沖破國民黨的重重封鎖,冒險深入到紅色中國臨時首都陝北小鎮保安,采訪了毛澤東,以及周恩來、彭德懷、徐海東等一批中國共產黨領導人、紅軍戰士和蘇區百姓。
親眼見證了中國共產黨以及中國工農紅軍的風采,不僅領略到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戰士堅韌不拔、英勇卓絕的偉大信仰,還對中國的認識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第一次把紅色中國推介給全世界,並發出了紅星照耀中國的歷史性預言。
紅星照耀中國的賞析:
《紅星照耀中國》風格獨特,既具有豐富性,也具有統一性。影片以紀實為主調,雜糅了戲劇化段落、寫意化風格,產生了獨特的藝術效果。
從整個敘事框架到幾乎每一個重要的段落、重要的場景都尊重歷史,努力做到有據可查、有史可依。都既高度尊重歷史,又鮮明樹立了人物形象,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
影片不像傳統戲劇式的結構,但是整部影片包括流動的這些視點,產生強大的戲劇張力,吸引觀眾。明麗的地域元素,為影片奠定了一種溫暖的底色,這溫暖寓意著歷史和未來。這種靈動的電影鏡頭和詩意的電影語言,是影片獨到的藝術特色。
4. 紅星照耀中國每章概括情節
1、第一章 探尋紅色中國
講述作者對紅色世界的好奇,開始深入蘇維埃紅區的冒險,去探究蘇維埃共和國、紅軍、共產黨的秘密。並且講述了張學良和楊虎成與共產黨達成一致搞日協議的原因和經過。
2、第二章 去紅都的道路
講述在進入紅區的路途上被白匪追逐的經歷,並講述了國民黨通過「民團」這一組織對地方的統治和鎮壓政策。介紹了周恩來及賀龍的人生經歷以及他們獨特的個人魅力。介紹了許多年輕的紅軍戰士們因為被剝削被壓迫的命運而參加紅軍、熱愛紅軍的故事。
3、第三章 在保安
講述了共產黨領導人毛澤東給作者的初步印象:健康、質朴純真,有幽默感、精明、精力過人,是一個頗有天賦的軍事和政治戰略家。談到了共產黨的基本政策是反帝反封。紅軍大學開展的各項課程以及紅軍劇社開展的宣傳工作。
4、第四章 一個共產黨員的由來
本章講述了共產黨領導人毛澤東的人生經歷、思想變改以及成長為紅軍領導人的過程。
5、第五章 長征
講述了紅軍長征的艱難過程。著重記敘了第五次大圍剿,以及長征中強渡大渡河、過大草原等艱難英勇的事跡。
6、第六章 紅星在西北
講述了劉志丹開創西北蘇區的歷程,西北大災荒和苛捐雜稅給人民帶來的苦難。蘇維埃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貨幣各方而政策。
7、第七章 去前線的路上
講述了普通農民對紅軍的擁護,對蘇區工業的繁榮以及蘇區工人身上具有的樂觀活潑的社會主義工業精神
8、第八章 同紅軍在一起
講述了作者深入到真正的紅軍內部,了解他們年輕、精神飽滿、訓練嚴格、紀律嚴明、裝備出色、政治覺悟高,才使得他們成為鐵打的軍隊。並且講述了促使司令員彭德懷走上革命道路的悲慘童年經歷,以及他獨特的個人魅力。紅軍採用游擊戰術的原因和策略。紅軍戰士健康豐富的生活。
9、第九章 同紅軍在一起(續)
共產黨軍事領導人徐海東的人生歷程以及中國殘酷的階級戰爭給老百姓帶來的殺戮和苦難。講述共產黨團結回族人民抵抗壓迫者的策略。
10、第十章 戰爭與和平
講述紅色中國的少年們耐心、勤勞、聰明、努力學習,代表著中國的希望,講述共產黨為建立統一戰線所做的努力以及革命領導人朱德極其傑出的領導才能和個人魅力。
11、第十一章 回到保安
講述了在敵人封鎖下的保安地區,紅軍豐富多彩的生活。講述了俄國對於紅色中國的影響以及德國顧問李德指揮作戰時出現的失誤及其原因。
12、第十二章 又是白色世界
詳細記述了「西安事變」的具體經過、結果,以及對形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積極影響。並分析了中國社會革命運動的復雜社會背景、面臨挑戰及其終將取得勝利的原因。
(4)電影紅星照耀中國經典情節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作者於1936年6月至10月對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進行了實地考察,根據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記》的寫作,斯諾作為一個西方新聞記者,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作了客觀評價,並向全世界作了公正報道。
斯諾同毛澤東、周恩來等進行了多次長時間的談話,搜集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第一手資料。此外,他還實地考察,深入紅軍戰士和老百姓當中,口問手寫,對蘇區軍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風俗習慣等作了廣泛深入的調查。
四個月的采訪,他密密麻麻寫滿了14個筆記本。當年10月底,斯諾帶著他的采訪資料、膠卷和照片,從陝北回到北平,經過幾個月的埋頭寫作,英文名《Red Star Over China》、中文譯名為《西行漫記》或《紅星照耀中國》的報告文學終於誕生。
由於斯諾在西北紅色區域的冒險中引起的激情和對中國人民的熱愛,他用了後半生的幾乎全部精力,對中國問題作繼續的探索和報道。《西行漫記》先後被譯為二十多種文字,幾乎傳遍了全世界。該書不斷地再版和重印,教育了千百萬讀者和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使它成為享有盛譽,家喻戶曉的文學作品。
1937年10月,英國倫敦維克多·戈蘭茨公司出版斯諾的英文初版《Red Star Over China(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就是斯諾回來後寫的關於紅色中國的新聞報道集,也可以說是報告文學集。以後,此書以近二十種文字翻譯出版,幾十年間幾乎傳遍了世界,成了著名的暢銷書。
1938年2月10日,由胡愈之策劃,林淡秋、梅益等十二人集體承譯,以復社名義出版的《Red Star Over China》第一個中文全譯本在孤島上海問世。考慮到在敵占區和國民黨政府統治區發行的緣故,譯本改名為《西行漫記》。
此書在短短的十個月內就印行了4版,轟動了國內及海外華僑聚集地,在香港及海外華人集中地還出現難以計數的該書重印本和翻印本。國民黨政府不止一次下令查禁斯諾的這些著作,先後查禁的這類著作達十幾種。
5. 《《紅星照耀中國》篇章故事梗概
第一章 探尋紅色中國
講述作者對紅色世界的好奇,開始深入蘇維埃紅區的冒險,去探究蘇維埃共和國、紅軍、共產黨的秘密。並且講述了張學良和楊虎成與共產黨達成一致搞日協議的原因和經過。
第二章 去紅都的道路
講述在進入紅區的路途上被白匪追逐的經歷,並講述了國民黨通過「民團」這一組織對地方的統治和鎮壓政策。介紹了周恩來及賀龍的人生經歷以及他們獨特的個人魅力。介紹了許多年輕的紅軍戰士們因為被剝削被壓迫的命運而參加紅軍、熱愛紅軍的故事。
第三章 在保安
講述了共產黨領導人毛澤東給作者的初步印象:健康、質朴純真,有幽默感、精明、精力過人,是一個頗有天賦的軍事和政治戰略家。談到了共產黨的基本政策是反帝反封。紅軍大學開展的各項課程以及紅軍劇社開展的宣傳工作。
第四章 一個共產黨員的由來
本章講述了共產黨領導人毛澤東的人生經歷、思想變改以及成長為紅軍領導人的過程。
第五章 長征
講述了紅軍長征的艱難過程。著生記敘了第五次大圍剿,以及長征中強渡大渡河、過大草原等艱難英勇的事跡。
(5)電影紅星照耀中國經典情節擴展閱讀
作品影響
《紅星照耀中國》不僅在政治意義上取得了極大的成功,而且在報告文學創作的藝術手法上也成為同類作品的典範。人物刻畫、環境描寫以及敘事的角度幾近出神入化的程度。
《紅星照耀中國》中譯本出版後,在中國同樣產生巨大的反響,成千上萬個中國青年因為讀了《紅星照耀中國》,紛紛走上革命道路。
1937年10 月,《紅星照耀中國》首先在英國出版,一問世便轟動世界,在倫敦出版的頭幾個星期就連續再版七次,銷售10萬冊以上。世界輿論普遍認為這是一個傑作,標志著西方對中國的了解進入一個新時代。
美國歷史學家哈羅德·伊薩克斯的調查說明,作為美國人對中國人印象的主要來源,《紅星照耀中國》僅次於賽珍珠的《大地》。《大地》使美國人第一次真正了解中國老百姓,而《紅星照耀中國》則使西方人了解中國共產黨人的真實生活。
從某種意義上說,一代美國人對中國共產黨人的知識都是從斯諾那裡得來的。
6. 《紅星照耀中國》每章主要內容概括 大概50字左右
《紅星照耀中國》共12章,每章節50字概括如下;
1、探尋紅色中國
當1936年6月斯諾得到一個能夠親身進入紅區、打破持續 9年的新聞封鎖的機會時,為了探明事情的真相,他義無反顧地決定這次冒險。
2、去紅都的道路
姚帶領斯諾到了安塞。在見到安塞赤衛隊隊長後,斯諾才知道原來一群白匪跟隨著斯諾過來,但被赤衛隊的人包圍攻擊,並被俘獲了幾個人。
3、在延安
斯諾終於見到了,介紹了很多他了解到的M的事跡,包括他的傳奇、 他的妻子、他的影響力、平時的生活包括日常的伙食等等,特別說明了他的性格。
4、一個共D員的由來
本篇斯諾主要記述了他采訪M的情況。 通過與M的幾個晚上的談話,他了解到 了M的生平等等,然後介紹了一件影響他一生的事情:長沙人民因為飢荒起來反抗和被鎮壓的故事。
5、長征第五次圍剿
本篇記述的是長征的情況。一開始斯諾簡要交代了長征起因,包括蔣介石如何組織第五次圍剿、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如何失敗、紅軍如何為了保存有生力量而撤出江西根據地等等。
6、紅星在西北
本篇記述劉志丹的早期經歷、如何建立了陝北紅軍以及如何被冤枉的,從中可以看出劉志丹嫉惡如仇的性格和較為激進的路線。
7、去前線的路上
本篇記述了斯諾去甘肅邊境和前線時的所見所聞。
8、同紅軍在一起
本章節直接引用了戰士們的回答,更顯示出了其報道的真實性。本篇記述了斯諾到達紅軍一方面軍總部後了解到的紅軍的各種情況。
9、同紅軍在一起
本篇一開始記述了徐海東的生平, 包括其早年的經歷、他的強烈的階級意識及其產生原因,他如何看到國民黨軍隊對原蘇區犯下的殘忍罪行等等。
10、戰爭與和平
斯諾講述「紅小鬼」向季邦的故事非常幽默風趣,體現了其真實而生動的敘述特點。本篇開始記述了有關紅軍騎兵的一些事情,接下來是一些與紅軍小戰士有關的事跡等等。
11、回到延安
本篇記述了一位基督徒士兵的故事,順帶介紹了一些紅軍的宗教政策,然後寫了一個圍殲民團的故事。
12、又是白色世界(西安事變1936年12月12日)
張學良帶領的東北軍與楊虎城帶領的西北軍不願與紅軍開戰,私底下和紅軍達成休戰協議。張學良發動兵變,逮捕蔣介石和他的僚屬。
(6)電影紅星照耀中國經典情節擴展閱讀:
斯諾在本書的最後對中國的共產主義運動進行了評析,他分析了共D在1927年以後沒能贏得政權的原因,共D在十年內戰中的ZZ經驗以及共D對未來局勢的看法。最後斯諾認為盡管中國社會主義運動可能會遭受挫折,但是它最終會獲得勝利。
國共兩黨合作後,國民黨對日態度趨於強硬,而蘇區也脫離了長期孤立狀態,雙方小小恢復了交通聯系,大批年輕人前往蘇區學習工作。為了建立統一民族戰線,在形式和名稱上作了一些讓步,但始終沒放棄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兩黨關系趨向緩和。
7. 《紅星照耀中國》第一章精彩故事情節是哪一段
第一章概括:講述作者對紅色世界的好奇,開始深入蘇維埃紅區的冒險,去探究蘇維埃共和國、紅軍、共產黨的秘密。並且講述了張學良和楊虎成與共產黨達成一致搞日協議的原因和經過。
在《紅星照耀中國》中,斯諾探求了中國革命發生的背景、發展的原因。他判斷由於中國共產黨的宣傳和具體行動,使窮人和受壓迫者對國家、社會和個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須行動起來的新的信念。
由於有了這一種思想武裝,使得一批青年,能夠對國民黨的統治進行群眾性的斗爭長達十年之久。他對長征表達了欽佩之情,斷言長征實際上是一場戰略撤退,稱贊長征是一部英雄史詩,是現代史上的無與倫比的一次遠征。斯諾用毋庸置疑的事實向世界宣告: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革命事業猶如一顆閃亮的紅星不僅照耀著中國的西北,而且必將照耀全中國,照耀全世界。
(7)電影紅星照耀中國經典情節擴展閱讀:
《紅星照耀中國》的另一魅力,在於描繪了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戰士堅韌不拔、英勇卓絕的偉大斗爭,以及他們的領袖人物的偉大而平凡的精神風貌。他面對面采訪了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賀龍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和紅軍將領,結下了或淺或深的交情。
其中最重要的無疑是毛澤東。斯諾准確地把握到毛澤東同以農民為主體的中國民眾的精神紐帶。沒有人比毛澤東更了解他們,更擅長綜合、表達和了解他們的意願。這將深刻地制約著以後數十年中國現代化的進程,包括其成功和曲折。
歷史學家認為,斯諾與宋慶齡的友誼後來很大程度上成為決定性因素,宋慶齡促成了斯諾前往陝北,並順利采訪了「紅色中國」。「紅星」成書於當年北平城的未名湖畔,而斯諾為何出發去延安,又如何實現了這一次「紅色長征」,與他在上海的經歷有很大關系。
8. 紅星照耀中國的內容概括
紅星照耀中國的內容是:
1936年,為尋找東方魅」的美國青年記者埃德加·斯諾,懷著強烈的好奇心和使命感,沖破國民黨的重重封鎖,冒險深入到紅色中國臨時首都陝北小鎮保安,采訪了毛澤東,以及周恩來、彭德懷、徐海東等一批中國共產黨領導人、紅軍戰士和蘇區百姓。
親眼見證了中國共產黨以及中國工農紅軍的風采,不僅領略到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戰士堅韌不拔、英勇卓絕的偉大信仰,還對中國的認識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第一次把紅色中國推介給全世界,並發出了紅星照耀中國的歷史性預言。
(8)電影紅星照耀中國經典情節擴展閱讀:
《紅星照耀中國》風格獨特,既具有豐富性,也具有統一性。影片以紀實為主調,雜糅了戲劇化段落、寫意化風格,產生了獨特的藝術效果。從整個敘事框架到幾乎每一個重要的段落、重要的場景都尊重歷史,努力做到有據可查、有史可依。
都既高度尊重歷史,又鮮明樹立了人物形象,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影片不像傳統戲劇式的結構,但是整部影片包括流動的這些視點,產生強大的戲劇張力,吸引觀眾。
明麗的地域元素,為影片奠定了一種溫暖的底色,這溫暖寓意著歷史和未來。這種靈動的電影鏡頭和詩意的電影語言,是影片獨到的藝術特色。
9. 《紅星照耀中國》每一章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紅星照耀中國》每章節主要內容:
第一章 探尋紅色中國 講述作者對紅色世界的好奇,開始深入蘇維埃紅區的冒險,去探究蘇維埃共和國、紅軍、共產黨的秘密。並且講述了張學良和楊虎成與共產黨達成一致搞日協議的原因和經過。
第二章 去紅都的道路 講述在進入紅區的路途上被白匪追逐的經歷,並講述了國民黨通過「民團」這一組織對地方的統治和鎮壓政策。介紹了周恩來及賀龍的人生經歷以及他們獨特的個人魅力。介紹了許多年輕的紅軍戰士們因為被剝削被壓迫的命運而參加紅軍、熱愛紅軍的故事。
第三章 在保安 講述了共產黨領導人毛澤東給作者的初步印象:健康、質朴純真,有幽默感、精明、精力過人,是一個頗有天賦的軍事和政治戰略家。談到了共產黨的基本政策是反帝反封。紅軍大學開展的各項課程以及紅軍劇社開展的宣傳工作。
第四章 一個共產黨員的由來 本章講述了共產黨領導人毛澤東的人生經歷、思想變改以及成長為紅軍領導人的過程。
第五章 長征 講述了紅軍長征的艱難過程。著重記敘了第五次大圍剿,以及長征中強渡大渡河、過大草原等艱難英勇的事跡。
第六章 紅星在西北 講述了劉志丹開創西北蘇區的歷程,西北大災荒和苛捐雜稅給人民帶來的苦難。蘇維埃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貨幣各方而政策。
第七章 去前線的路上 講述了普通農民對紅軍的擁護,對蘇區工業的繁榮以及蘇區工人身上具有的樂觀活潑的社會主義工業精神
第八章 同紅軍在一起 講述了作者深入到真正的紅軍內部,了解他們年輕、精神飽滿、訓練嚴格、紀律嚴明、裝備出色、政治覺悟高,才使得他們成為鐵打的軍隊。並且講述了促使司令員彭德懷走上革命道路的悲慘童年經歷,以及他獨特的個人魅力。紅軍採用游擊戰術的原因和策略。紅軍戰士健康豐富的生活。
第九章 同紅軍在一起(續) 共產黨軍事領導人徐海東的人生歷程以及中國殘酷的階級戰爭給老百姓帶來的殺戮和苦難。講述共產黨團結回族人民抵抗壓迫者的策略。
第十章 戰爭與和平 講述紅色中國的少年們耐心、勤勞、聰明、努力學習,代表著中國的希望,講述共產黨為建立統一戰線所做的努力以及革命領導人朱德極其傑出的領導才能和個人魅力。
第十一章 回到保安 講述了在敵人封鎖下的保安地區,紅軍豐富多彩的生活。講述了俄國對於紅色中國的影響以及德國顧問李德指揮作戰時出現的失誤及其原因。
第十二章 又是白色世界 詳細記述了「西安事變」的具體經過、結果,以及對形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積極影響。並分析了中國社會革命運動的復雜社會背景、面臨挑戰及其終將取得勝利的原因
(9)電影紅星照耀中國經典情節擴展閱讀:
《紅星照耀中國》影響
1、《紅星照耀中國》不僅在政治意義上取得了極大的成功,而且在報告文學創作的藝術手法上也成為同類作品的典範。人物刻畫、環境描寫以及敘事的角度幾近出神入化的程度。《紅星照耀中國》中譯本出版後,在中國同樣產生巨大的反響,成千上萬個中國青年因為讀了《紅星照耀中國》,紛紛走上革命道路。
1937年10 月,《紅星照耀中國》首先在英國出版,一問世便轟動世界,在倫敦出版的頭幾個星期就連續再版七次,銷售10萬冊以上。世界輿論普遍認為這是一個傑作,標志著西方對中國的了解進入一個新時代。
2、美國歷史學家哈羅德·伊薩克斯的調查說明,作為美國人對中國人印象的主要來源,《紅星照耀中國》僅次於賽珍珠的《大地》。《大地》使美國人第一次真正了解中國老百姓,而《紅星照耀中國》則使西方人了解中國共產黨人的真實生活。從某種意義上說,一代美國人對中國共產黨人的知識都是從斯諾那裡得來的。
3、在《紅星照耀中國》中,斯諾探求了中國革命發生的背景、發展的原因。他判斷由於中國共產黨的宣傳和具體行動,使窮人和受壓迫者對國家、社會和個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須行動起來的新的信念。由於有了這一種思想武裝,使得一批青年,能夠對國民黨的統治進行群眾性的斗爭長達十年之久。
他對長征表達了欽佩之情,斷言長征實際上是一場戰略撤退,稱贊長征是一部英雄史詩,是現代史上的無與倫比的一次遠征。斯諾用毋庸置疑的事實向世界宣告: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革命事業猶如一顆閃亮的紅星不僅照耀著中國的西北,而且必將照耀全中國,照耀全世界。
4、《紅星照耀中國》的另一魅力,在於描繪了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戰士堅韌不拔、英勇卓絕的偉大斗爭,以及他們的領袖人物的偉大而平凡的精神風貌。他面對面采訪了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賀龍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和紅軍將領,結下了或淺或深的交情。
其中最重要的無疑是毛澤東。斯諾准確地把握到毛澤東同以農民為主體的中國民眾的精神紐帶。沒有人比毛澤東更了解他們,更擅長綜合、表達和了解他們的意願。這將深刻地制約著以後數十年中國現代化的進程,包括其成功和曲折。
5、這樣,斯諾對中國的認識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他發現了一個「活的中國」,對普通中國百姓尤其是農民即將在歷史創造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作出了正確的預言,他發現了隱藏在億萬勞動人民身上的力量,並斷言中國的未來就掌握在他們手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紅星照耀中國》
10. 影片《紅星照耀中國》中,講述了哪些故事
《紅星照耀中國》是由王冀邢執導歷史革命題材片。影片採用了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第一人稱的敘事角度。講述了埃德加·斯諾突破重重封鎖前往西北革命根據地實地采訪,見證了毛主席等中國共產黨領導人的迷人風采,並向全世界第一次揭示“紅色中國”秘密的一段真實歷史。 1936年,為尋找東方魅”的美國青年記者埃德加·斯諾,懷著強烈的好奇心和使命感,沖破國民黨的重重封鎖,冒險深入到紅色中國臨時首都陝北小鎮保安,采訪了毛主席,以及周總理、彭老總、徐海東等一批中國共產黨領導人、紅軍戰士和蘇區百姓,親眼見證了中國共產黨以及中國工農紅軍的風采,不僅領略到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戰士堅韌不拔、英勇卓絕的偉大信仰,還對中國的認識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第一次把紅色中國推介給全世界,並發出了紅星照耀中國的歷史性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