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世界經典電影剪輯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世界經典電影剪輯

發布時間: 2022-04-29 15:17:18

① 有哪些剪輯很酷炫的電影

《爆裂鼓手》的節奏能將你融入其中,隨著鼓點敲擊著你的視覺聽覺,進而占據你的思想,控制你的呼吸。剪輯明快流暢,行於其所行,止於其所止。《爆裂鼓手》這匹「黑馬」是2015年奧斯卡和英國學院獎(BAFTA)雙料「最佳剪輯獎」獲得者。幸運來得如此之快,讓主創團隊措手不及。湯姆·克羅斯是電視剪輯出身,曾經是艾美獎最佳電視劇集《死木》(Deadwood)的剪輯師,另外也參與了《萬惡俱樂部》、《瘋狂的心》、《播種愛情》的剪輯工作。當然,最廣為人知的作品,還是作為新晉剪輯師完成的《爆裂鼓手》。電影故事是來自導演達米恩·查澤雷的親身故事,年輕時他曾經的理想是成為一個鼓手,也在高中遇到了一個極其嚴厲的音樂老師,這段在音樂世界中掙扎的故事就脫胎於此。不過,他後來考上了哈佛大學(看,少年得志不是沒有來由的),且最終卻憑借著這個極其個人化的故事進軍電影界,並且斬獲了各種大獎。

② 從1990年來,歷屆奧斯卡最佳剪輯獎的影片都有什麼

第六十二屆奧斯卡獲獎名單(1990)技術獎:皮埃爾.昂熱尼厄 第六十三屆奧斯卡獲獎名單(1991)最佳電影編輯:尼爾.特拉維斯《與狼共舞》 第六十四屆奧斯卡獲獎名單(1992)最佳剪輯:喬.赫特興和皮特羅.斯卡利亞《約翰.肯尼迪》 第六十五屆奧斯卡獲獎名單(1993)最佳電影剪輯:喬樂.考克斯《不可饒恕》 第六十六屆奧斯卡獲獎名單(1994)最佳電影剪輯:邁克爾.卡恩《辛德勒名單》 第六十七屆奧斯卡獲獎名單(1995)最佳影片剪輯:阿瑟·施米特《阿甘正傳》 第六十九屆奧斯卡獲獎名單(1997)最佳剪接:《英國病人》 第70屆奧斯卡金像獎獲獎名單(1997-1998年度) 最佳剪輯:《泰坦尼克號》 第71屆奧斯卡金像獎獲獎名單(1998-1999年度)
最佳電影剪輯:《拯救大兵雷恩》 第72屆奧斯卡金像獎獲獎名單(1999-2000年度) 最佳剪輯:《黑客帝國》《The Matrix》 第73屆奧斯卡金像獎獲獎名單(2000-2001年度) 最佳剪輯 《毒品網路》 第74屆奧斯卡金像獎獲獎名單(2001-2002年度)
最佳剪輯 《黑鷹降臨》 第75屆奧斯卡金像獎獲獎電影(2002-2003年度) 最佳剪輯(FILM EDITING)-馬丁·沃爾什Martin Walsh《芝加哥》 第76屆奧斯卡金像獎獲獎電影(2003-2004年度) 最佳剪輯(Film editing):《指環王3:王者無敵》
第77屆奧斯卡獲獎名單(2004-2005年度) 最佳剪輯(FILM EDITING): 《飛行者》(THE AVIATOR)
第78屆奧斯卡金像獎獲獎名單(2005-2006年度) 最佳剪輯 《撞車》 第79屆奧斯卡金像獎獲獎名單(2006-2007年度) 最佳剪輯 《無間道風雲》 第80屆奧斯卡金像獎獲獎名單(2007-2008年度)最佳剪輯 《諜影重重3》The Bourne Ultimatum 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獲獎名單(2008-2009年度)最佳剪輯 克里斯-迪肯斯 Chris Dickens《貧民富翁》 Slumdog Millionaire

③ 電影史上有哪些剪輯驚為天人的電影

戈達爾《筋疲力盡》,這部片子出來以後電影界震驚了,原來電影還可以這么剪!因為戈達爾創造了跳切,這個以往在流暢剪輯中被認為是錯誤的剪輯手法。

④ 電影常用的剪輯手法有哪些

1.離切剪輯


離切剪輯就是指把畫面先插入鏡頭中,然後順應劇情的一步步發展,再把畫面剪輯回來。好比說一對男女正在看月亮,男的說:你想要月亮嗎?然後畫面一轉切到了月亮上,然後畫面再一轉,回到男女的身上,繼續對話,這就是離切剪輯經常用的。在很多電影中,這都是最基本的一種剪輯手法。


2.跳切剪輯


跳切剪輯手法經常用來表達時間的流逝,往往是同一鏡頭場景不變,但是主體會發生變化。我們舉個例子,一家店鋪,先是一個年輕人坐在裡面,然後畫面一轉,整個場景沒有發生變化,但是少年卻變成了老年。


3.淡入淡出


在很多經典好萊塢電影中都普遍使用了這種剪輯手法,當一個鏡頭結束時,畫面會逐漸的變黑,一直到整個屏幕變黑,然後下一個鏡頭再從黑暗中慢慢的淡出。


4.跳躍剪輯


跳躍剪輯經常用來表達主體前後的截然不同,就好比說做個噩夢,上一個鏡頭中主角還在安靜的睡覺,但是畫面突然一轉,畫風就變得非常激烈,可能是打鬥也可能是兇殺,或者是更為激烈的鏡頭。


5.隱藏剪輯


隱藏剪輯就是運用遮擋物的出現來完成鏡頭的轉折,遮擋物會成為鏡頭的轉折點。

⑤ 有哪些電影剪輯的非常精彩的求推薦~

說到剪輯我立刻就想到了《諜影重重》系列,現在有四部,第五部 2015.8.14 上映;用一句話來形容這個電影系列:" 你可能再也找不到比這還好的動作系列電影了 "
前三部是 馬特·達蒙 主演的,第四部是 傑瑞米·雷納 主演的
值得一提的是,《諜影重重》3 還獲得了第8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剪輯 和 第8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音效剪輯 ,這個系列的電影剪輯用一個詞形容:出神入化
另 外給你說幾個剪輯特別不錯的電影,丹澤爾華盛頓主演的《怒火救援》;凱文科斯特納主演的《刺殺肯尼迪》(老片了),連姆尼森主演的《颶風營救》 ——————————————————————————-——————————都是我看過的剪輯很不錯的電影,全手打,望採納

⑥ 世界著名的電影剪輯大師是誰代表作是什麼

沃爾特 · 默奇與電影剪輯藝術

一、沃爾特 · 默奇(Walter Murch )其人

當今世界最偉大的導演恐怕能舉出一打,但最偉大的電影剪輯師只有一個,那就是沃爾特 · 默奇。

默奇的名字不為大眾所知,這是由其工作­ 的性質決定的:剪輯。一部上佳影片能讓觀眾沉浸在故事、人物情感和命運之中,而完全看不見剪輯的痕跡,這是剪輯師的至上功夫,而剪輯,正是電影區別於攝影、戲劇、表演、文學,最終宣告自己作為獨立的藝術形式存在的標志。作為剪輯大師,沃爾特 · 默奇在黑暗的剪輯室內創造了一個個奇跡,在好萊塢被尊為「 教父」 ,當然不光因為他為科波拉締造了《教父》三部曲的傳奇,更因為他為電影藝術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在剪輯師作為「 看不見的藝術家」 普遍不為外人知的情況下,沃爾特 · 默奇是全世界唯一頻頻出現在人們文化視野中的剪輯大師。

默奇是美國七〇年代崛起的「 學院一代」 電影人之一,這群人都是各大學電影學院畢業生,包括弗蘭西斯 · 科波拉、喬治 · 盧卡斯、史蒂芬 · 斯皮爾伯格、馬丁 · 斯克西斯等一班復興好萊塢、創造了一大批現代電影經典的大師們,而沃爾特 · 默奇正是他們背後那雙「 看不見的大手」 ,贏得了英國電影學院和美國電影學院的多項嘉獎。他於1960 年代末與科波拉和盧卡斯在舊金山共同創造了北加州的電影工業從而為洛杉磯的好萊塢帶去新的風氣。從1969 年為科波拉的《造雨人》(The Rain People )作音效剪輯開始,默奇先後創造了《美國風情畫》(American Graffiti ,1973) 和《教父》(II 、III) 的音效和《教父I 》的畫面剪輯, 1974 年為科波拉的個人最愛之作《竊聽大陰謀》(The Conversation )做音效設計贏得奧斯卡提名並獲得英國電影學院獎和嘎納電影節金棕櫚獎,並因在科波拉1979 年版《現代啟示錄》中傑出的音效設計而獲得奧斯卡獎。1996 年,因為沃爾特 · 默奇為《英國病人》的畫面和聲音的詩一般的剪輯塑造,而史無前例地一人獨得兩項奧斯卡獎。四十年來,經沃爾特 · 默奇之手而呈現銀幕的著名電影,除了《教父》三部曲和新、舊版《現代啟示錄》,還有《五百年後》(THX 1138), 《朱麗亞》(Julia, 1977 ), 《人鬼情未了》(Ghost, 1990), 《布拉格之戀》(又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1988 ),《天才的雷普里》(The Talented Ripley,1999 )以及最近的《冷山》(Cold Mountain, 2005), 《鍋蓋頭》(Jarhead, 2006 )。經他編劇導演的《回到奧茲國》(《綠野仙蹤》續集,1985 )雖票房不佳但業內人士相當推崇。1998 年,他按照奧森 · 威爾斯遺留的筆記而主持重構/ 復原威爾斯1958 年的經典之作《歷劫佳人》(Touch of Evil ,又譯《狂野生死戀》) 被稱為權威的「 導演版」 ,2002 年更被美國國會圖書館委託修復愛迪生1894 年的第一部有聲電影《迪克森的小提琴》,這是對他作為電影技術- 藝術大師地位的首肯,無疑是一種特殊榮譽。在《現代啟示錄》的剪輯過程中,沃爾特 · 默奇創造了sound design( 音效設計) 這一概念,將電影音響從一種從屬的、配合性的地位提升到了獨具藝術表現力量的高度。

默奇學識淵博,被稱為好萊塢稀有的文藝復興式全才。他學藝術史出身,熟悉音樂,建築,甚至物理學,在電影剪輯的間隙,默奇喜歡翻譯義大利詩歌,並對人的知覺系統、宇宙學、以及科學史的研究深感興趣,1995 年以來他根據「 旅行者號」 空間探測器和哈勃望遠鏡發回的數據重新闡釋古代的行星定律和恆星圖。默奇現居舊金山鄉下,面對一片湖泊,沒有電視,自釀蜂蜜。

二、沃爾特 · 默奇的書

《眨眼之間:透視電影剪輯》由默奇1988 年在澳大利亞國家電影委員會的演講記錄稿修訂而成,部分內容也曾包括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戲劇影視學院1990 年2 月的高級剪輯課程內。它不是一本關於如何剪輯的技術手冊,而是關於剪輯的思考和對電影與人性關系的獨特洞見,其中最容易為人所記住的,莫過於作者將剪輯跟人眨眼的內在心理- 情感機制進行觀察比較所得出的「 一個剪切就是一次眨眼」 的結論。該書自1995 年出版以來,立即成為英美各大學電影專業學生的必讀教科書,更成為一般人文學生從電影內部來認識和了解電影的難得的入門參考。默契以生動而淺易的文字,將電影剪輯的多層面的問題寫得極富啟發性,從最最基本的為什麼剪輯是有效的談起,默奇帶領讀者一口氣把電影剪輯的美學與實際問題都一一檢討,並就連續、非連續、夢與現實的關系,好的剪輯的標准,眨眼的情感意義及其與剪切點的關系,數碼剪輯等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更重要的是,默奇在書中與讀者分享了他在剪輯那些著名的電影時的思考與體會,他用不同的比喻來解說電影剪輯的深意,把古典音樂,夢的解析,攝影,甚至遺傳學、天文學、郵政服務等都跟電影關聯起來無所不談,非常具有啟發性。默奇從《冷山》開始使用蘋果公司被視為低成本、「 業余」 的電影剪輯軟體Final Cut Pro ,不但將該軟體介紹進好萊塢,更直接影響、推動了全世界低成本獨立電影的製作。有趣的是,默奇至今保持使用舊式剪輯機那樣的站立工作姿勢,因為他認為電影剪輯是一種全身的舞蹈,坐著是無法跳舞的。他說。

⑦ 求二十部剪輯經典的電影

《終結者1》《終結者2》尤其是2絕對是經典中的經典,
《真實的謊言》《深淵》《異形》《第一滴血2》這都是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的經典剪輯經典電影

《絕地戰警1》《絕地戰警2》《勇闖奪命島》《世界末日》這幾部是大導演邁克爾 貝的經典製作,絕對讓你看的過癮,再《逃出克隆島》的慘敗後,她重整旗鼓,一鼓作氣又拍了《變形金剛》。

我好向已經說了11部了,還差9部啊,好難找啊

你可以看一下《驚聲尖笑》系列,4部,也也是剪輯經典之作,雖然是搞笑的,
其他的你就要看香港電影了比如劉鎮偉的《大話西遊》《整鬼專家》
其他給你介紹的就比較散了

《我 機器人》《黑衣人》《蜘蛛俠》系列,這些好像你都應該看過,但真的是剪輯的很好的電影,對不起,還又別的事情,就不多說了。有什麼想問我的,下次留言。

劇情不在乎,好不好看也不在乎,那仁兄你想拍電影是不,早說嗎,你多看看黑澤明,邁克爾 貝,賈樟柯還有劉鎮偉的電影就好了,他們剪輯的水平絕對一流,日本自黑澤明以後就沒什麼好導演了,但幸好還有北野武這樣的好演員,你可以看一下他主演的幾步電影《大逃殺》《菊次郎的夏天》《花火》《壞孩子的天空》這你尤其注意以下《菊次郎的夏天》

再一個1998年以成本極低但票房卻豐收的電影名叫《四月物語》也很好,這不是部很好看的電影,至少我是這么認為的,但我想對你想要的剪輯的效果會有挺大的幫助。

好萊塢的剪輯大師還是詹姆斯卡梅隆了,但他的電影真的很少,大概7部把。只能幫您到這里了。

⑧ 外國的哪部電影剪輯最藝術最震撼

<21克〉
導演就是因為此片天才般的剪輯才火起來的
繼2000年驚天動地處女作《愛情是狗娘》之後,墨西哥鬼才導演亞歷山德羅·岡薩雷斯(Alejandro González)的個人第二部影片已拍攝完成,曾傳聞將在今年9月份的多倫多電影節上跟昆汀·塔倫蒂諾的《幹掉比爾》狹路相逢(大家都知道,岡薩雷斯的敘事風格像極《低俗小說》,可說是墨西哥版昆汀),目前已確定於8月27日開幕的第60屆威尼斯電影節亮相。岡薩雷斯在此前3年間只為寶馬汽車拍過一款8分鍾動作短片《僱傭:火葯桶》Hire: Powder Keg(屬於李安/王家衛等世界名導共同為寶馬汽車拍攝的系列廣告片終結作),並負責拍攝2002年的多人合集紀錄片911(包括肯·洛基,薩米拉·馬克馬巴夫,西恩·潘等)中的墨西哥一段

影片片名為《21克》(21 Grams),暗指人死後靈魂出殼失去的重量。其主題依然是關於死亡,愛情,背叛,救贖,宗教等等,可以肯定又是一則風格壓抑的黑暗殘酷寓言

目前這個剪輯版接近2小時,畫面有很強的顆粒感,還有大量手持搖晃鏡頭。既然是岡薩雷斯的手筆,形式上自然不會讓人失望——同《愛情是狗娘》一樣,本片繼續採用多線程亂序模式,情節錯綜復雜,圍繞三位主人公前後跳躍,據說基本上沒有時間前後銜接的段落,其超眩剪輯讓人眼花繚亂。音樂方面,《愛情是狗娘》已經讓人驚喜萬分,這次岡薩雷斯依然採用Gustavo Santaolalla簡約化的配樂手法,以管風琴和吉他solo帶出憂傷的背景音樂

影片通過戲劇性情節、情緒氣氛的劇烈震動以及人物間的糾纏關系把三個本不相關的人連綴在一起。敘述的時空結構也相當復雜,利用閃前、閃回與現在進行時相混合巧妙暗示最終結局。對於觀眾來說,去尋找把這三個人聯系起來的線索和原因也成為解謎般的游戲。剪輯和攝影風格與這種精細結構十分和諧,富有韻律感和節奏感,像爵士音樂一般。

⑨ 13種剪輯手法及技巧是什麼

1、動作順接(CUTTING ON ACTIONG):

鏡頭在角色運動時切換,剪切點不一定要在拳腳之際,甚至可以簡單到就在人物轉身的時候。

2、離切(CUT AWAY):

就是畫面先切到 插入鏡頭,接著切回主鏡頭。插入鏡頭 可以是和人物處在同一空間離切也可以讓你表現角色的內心。

3、交叉剪輯(CROSS CUT):

就是在兩個場景中來回切換,多數電話通話場景都會用到交叉剪輯,用得好的話會增重緊張感和懸疑感。這個手法也能體現角色的內心景象。

4、跳切(JUMP CUT):

就是對同一鏡頭進行剪接,通常都用來表現時間的流逝。跳切也加重鏡頭的急迫感。

5、匹配剪輯(MATCH CUT):

匹配剪輯總是被錯當成跳切,但兩者是不一樣的,匹配剪輯連接的兩個鏡頭通常動作一致,或者構圖一致。匹配剪輯通常用在場景切換上,因為畫面總是從一處跳到另一處,所以才會造成誤解。匹配剪輯不一定要落在視覺上,也有以對白為基礎的匹配剪輯。

轉場

6、淡入淡出(FADE IN / FADE OUT)

這個手法我們看過無數遍,就是鏡頭模糊進入全黑畫面中,或者從其中淡出。

7、疊化(DISSOLVE)

就是把一個鏡頭疊加到另一個上,這個手法在蒙太奇中也經常用到,同樣也可以表現時間流逝,你可以對同一鏡頭進行疊化。

8、跳躍剪輯(SMASH CUT)

是一種效果很突然的轉場方式,一般用在角色從噩夢中驚醒這類場景里。或者從大動作的畫面轉至緩和的畫面,反之亦然。

9、圓形劃像(IRIS)

最早的時候,這其實是相機自帶的效果,那個時候相機可以手動開關光控,今天單純只是一個風格化的手法,在很多電影場景中都能看到。

10、劃像(WIPE)

劃像是把畫面劃入劃出

11、隱藏轉場(INVISIBLE CUT)

利用陰影隱藏剪接,造成同一鏡頭的假象,剪接被藏在鏡頭的快速搖動里。如今這種手法也很流行,將剪接轉場隱藏在鏡頭運動中,也可以利用穿過畫面的物體隱藏剪接,也可以利用離開畫面的物體。

12、聲音滯後(L-CUT)

基於音效剪輯的轉場方式,上一鏡頭的音效一直延續到下一鏡頭,留意聲音滯後不一定用在有預見性的片段里,它很常用,即使是角色間簡單對話也會用到。

13、聲音先入(J-CUT)

則是下一鏡頭的聲效在畫面出現前響起,未見其人先聞其聲,這些手法很不起眼觀眾可能根本不會發現,但這正是要點。聲音滯後和先入就是為了保證不打斷節奏,營造一個完美的過度,承上啟下,讓音效去引導觀眾。聲音先入也很適合用於給畫面引入新的元素。

(9)世界經典電影剪輯擴展閱讀:

剪輯(Film editing),即將影片製作中所拍攝的大量素材,經過選擇、取捨、分解與組接,最終完成一個連貫流暢、含義明確、主題鮮明並有藝術感染力的作品。從美國導演格里菲斯開始,採用了分鏡頭拍攝的方法,然後再把這些鏡頭組接起來,因而產生了剪輯藝術。

剪輯既是影片製作工藝過程中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也是影片藝術創作過程中所進行的最後一次再創作。法國新浪潮電影導演戈達爾:剪輯才是電影創作的正式開始。

資料來源:網路-剪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