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汀泗橋戰役老電影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汀泗橋戰役老電影

發布時間: 2022-04-28 10:31:37

1. 汀泗橋戰役的戰役意義

北伐戰爭是在國共合作條件下舉行的一場反帝反封建的正義的革命戰爭,在這場戰爭中,北伐軍廣大官兵表現了高度的愛國主義和為革命勇於獻身的精神,共產黨人更是起了先鋒模範作用。由共產黨直接領導的,以共產黨員為骨乾的葉挺獨立團發揚了不怕犧牲、英勇善戰的風格,更是一支特別能戰斗的隊伍,他們為那場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出色的貢獻。汀泗橋戰役是北伐戰爭3個主要戰役的第1個戰役和關鍵戰役,為賀勝橋戰役、武昌戰役的勝利打下了基礎。它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重要成果之一,加速了中國革命進程,為在武漢建立國民政府打下了基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北伐戰爭中,尤其是汀泗橋戰役中,全國人民,特別是咸寧人民的大力支持,也是贏得那場戰爭的重要原因。咸寧人民長期處於反動軍閥的統治之下,軍閥吳佩孚的軍隊和地方反動政權對咸寧人民長期橫征暴斂,咸寧人民早已對他們恨之入骨。

2. 汀泗橋戰役讀後感

汀泗橋鎮是當時粵漢鐵路線上的一個小鎮,當年的汀泗橋鎮以汀泗河為界,河西屬蒲圻縣,河東屬咸寧縣,解放後為了便於市政建設和管理統一劃歸咸寧縣管理。汀泗橋鎮是咸寧的南大門,也是通往武漢的必經要隘,鎮東有一片比較陡峭和起伏連綿的山崗,其中最高的一座山名叫塔腦山,敵軍的陣地就設在這片山崗之上。汀泗河蜿轉曲折自西南向北斜穿汀泗橋鎮,沿山崗西腳流過,時逢大水,全鎮三面均被洪水包圍,水深港闊,甚至街道部分路面亦被洪水淹沒,人要通過尚需涉水而行,這樣就為敵軍陣地西面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這里可以通向敵軍陣地的僅有自西向東北之粵漢鐵路的一座鐵橋,但又被敵人的火力嚴密封鎖,難以逾越。在敵人陣地,汀泗河流經這里,當時因漲洪水,也是一片汪洋,這一形勢又成為敵軍陣地北面之屏障。但在敵人陣地之東南兩面,地勢較高,並未淹水,盡管敵軍有居高臨下之便,北伐軍需要冒仰攻之險,但畢竟無隔水之難,北伐軍還是可以在此布陣向敵人發起進攻。所以說就敵軍的陣地而言並非三面環水,以往的一些史書均把汀泗橋鎮的三面環水與敵軍陣地也是否三面環水混為一談實屬誤解。不過,敵軍陣地雖然不是三面環水,但是其陣地地形險要,易守難攻,堪稱天險,這是不容置疑的。

3. 汀泗橋之戰遺址紀念館可以讓我們了解那一期的歷史

1926年,國民革命軍分三路大軍攻打北洋軍閥,第一路進攻張作霖;第二路大軍進攻孫傳芳;第三路大軍攻打吳佩孚,吳佩孚為了阻止北伐軍北上,就重點扼守汀泗橋。汀泗橋地勢險要,三面環水,一面環山,易守難攻,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當年攻打吳佩孚的是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七軍和第八軍,攻打汀泗橋的正面部隊是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先頭部隊是十師和十二師。1926年8月26日第四軍軍部下達了攻打汀泗橋的進攻命令,主攻汀泗橋是三十五團團長黃麒翔,經雙方激戰,進攻屢攻不下,戰斗非常艱苦,敵援軍正在向汀泗橋增援,情況非常危急,共產黨員獨立團團長葉挺得到了這些情況後,就請當地農民王永福帶路,繞道聶家、賽豐,經古塘角從敵人背後猛攻,頓時敵人不知所措,通過前後夾攻,經過死拚硬打,徹底消滅了頑敵。俘虜了敵軍軍官157人,士兵2963人,一大批武器和彈葯,徹底消滅了汀泗橋頑敵,汀泗橋戰役取得了偉大勝利,名揚中外,為了紀念在此次戰役中犧牲的北伐軍將士,1929年10月18日,國民革命軍在此修建了烈士墓、紀念碑、紀念亭,國民黨元老胡漢民為紀念碑題字。1988年,國務院公布汀泗橋戰役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被湖北省軍區命名為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09年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7年地方政府投資新建了一座仿古明清風格的北伐汀泗橋戰役紀念館,現在長期免費對外開放。
北伐汀泗橋戰役遺址紀念館,整座紀念館佔地6畝,建築面積1800平方米,於2008年10月竣工。展廳面積1200平方米,分三個展廳,第一展廳為《北伐戰爭與汀泗橋戰役》;第二展廳為《中國革命與咸安名人廳》;第三展廳為《咸安館藏文物精粹》廳。北伐汀泗橋戰役遺址紀念館於2009年11月正式免費對外開放。

4. 汀泗橋戰役是那年結束的

整個汀泗橋戰役,自1926年二十六日上午十時半三十五團在高豬山與敵軍接火,到1926年二十七日上午九時汀泗橋東南高地戰斗勝利結束,前後僅用二十二個半小時時間。

5. 汀泗橋戰役

汀泗橋戰役是國民革命軍北伐戰爭之一。戰斗的交戰雙方,一方為葉挺率領的國民革命軍,另一方為吳佩孚的北洋軍閥。

6. 簡要敘述一下汀泗橋戰役和賀勝橋戰役

英文: Battle of Heshengqiao北伐戰爭中的著名戰役。1926年8月,國民革命軍第4、第7軍在湖北咸寧境內賀勝橋地區擊潰北洋軍閥吳佩孚軍主力,俘敵3500餘人,獲重大勝利。汀泗橋和賀勝橋戰役是北伐戰爭中的著名戰役。編輯本段汀泗橋戰役汀泗橋是湖北省咸寧市境內的軍事要隘,武漢南面的第一門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1926年8月,北伐軍攻入湖北。直系軍閥吳佩孚急調重兵扼守汀泗橋,企圖阻止北伐軍北上。26日,北伐軍向汀泗橋發起進攻,遇到敵人頑抗,前進受阻;當地農軍帶第四軍(軍長李濟深)第12師(代師長張發奎)第36團(團長黃琪翔)和第10師28團、29團趁夜從小路直插敵陣地前沿,發起夜襲,力克敵軍前沿數處要點。次日凌晨總攻開始,35團從正面吸引敵軍注意力於鐵路橋,30團和葉挺獨立團一營加入攻擊行列,北洋軍全線動搖,開始向咸寧轉移;葉挺獨立團由當地農軍帶路,攀越彭碑的崎嶇山路繞道古塘角,向正在沿鐵路線撤退的北洋軍出其不意地發起猛攻,導致北洋軍全線崩潰,朝咸寧方向倉皇逃竄,北伐軍奪取了汀泗橋。編輯本段賀勝橋戰役為了挽救直系軍閥敗亡的厄運,吳佩孚調重兵退守另一軍事要隘——賀勝橋。8月27日,葉挺獨立團在攻克咸寧後,向賀勝橋乘勝追擊。吳佩孚親自率軍主力趕赴賀勝橋迎戰。8月30日拂曉,葉挺獨立團在楊林塘猛攻突入敵人主陣地,向桃林鋪攻擊前進。戰斗十分激烈,雙方展開了肉搏戰。獨立團很快突破了敵方防線,向縱深推進。吳佩孚部從側翼友軍陣地反擊,企圖對葉挺獨立團實施包圍,獨立團遭到敵軍三面炮火的襲擊,傷亡很大;第10師第28團和第12師第36團適時增援,協力抗敵,突破吳佩孚部桃林鋪防線,向賀勝橋發展進攻。第7軍攻佔王本立後,迅即向賀勝橋東側的南橋攻擊。吳佩孚部正面失利加上側背受敵,全線動搖,吳佩孚的督戰隊連殺數位旅團級軍官,仍不能挽回敗局。最後獨立團從正面攻克了吳佩孚的指揮陣地,吳佩孚乘專列倉皇逃往武昌,手下軍隊紛紛潰退。北伐軍於30日上午攻佔賀勝橋,俘敵3500餘人。在汀泗橋和賀勝橋的戰役中,葉挺獨立團建立了赫赫功勛,成為百戰百勝的先鋒隊,為它所在的第四軍贏得了「鐵軍」稱號。而第七軍也因賀勝橋戰役,贏得了「鋼七軍」的美名。

7. 汀泗橋戰役的簡介

復制了一下啊,。
北伐戰爭由葉挺獨立團一九二六年五月二十日奉命進入湖南,增援唐生智部而拉開序幕。七月九日國民革命軍正式誓師北伐,當時國民革命軍的軍事力量與吳佩孚、張作霖、孫傳芳三大軍閥相比,顯然是敵強我弱。據此,北伐軍採取了先打吳佩孚,再打孫傳芳的戰略部署。於是,國民革命軍入湘作戰,攻克湖南以後便迅速形成挺進湖北、直逼武漢的態勢。
為了打開通往武漢的道路,肅清湖北境內的軍閥,國民革命軍分幾路軍向武漢進逼,其中以共產黨人葉挺率領的獨立團所在的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從湖南進入湖北後,從蒲圻的中伙鋪、官塘驛一帶一直追敵至咸寧汀泗橋與敵人展開了激戰,史稱汀泗橋戰役。
意義
北伐戰爭是在國共合作條件下舉行的一場反帝反封建的正義的革命戰爭,在這場戰爭中,北伐軍廣大官兵表現了高度的愛國主義和為革命勇於獻身的精神,共產黨人更是起了先鋒模範作用。由共產黨直接領導的,以共產黨員為骨乾的葉挺獨立團發揚了不怕犧牲、英勇善戰的風格,更是一支特別能戰斗的隊伍,他們為那場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出色的貢獻。汀泗橋戰役是北伐戰爭3個主要戰役的第1個戰役和關鍵戰役,為賀勝橋戰役、武昌戰役的勝利打下了基礎。它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重要成果之一,加速了中國革命進程,為在武漢建立國民政府打下了基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北伐戰爭中,尤其是汀泗橋戰役中,全國人民,特別是咸寧人民的大力支持,也是贏得那場戰爭的重要原因。咸寧人民長期處於反動軍閥的統治之下,軍閥吳佩孚的軍隊和地方反動政權對咸寧人民長期橫征暴斂,咸寧人民早已對他們恨之入骨

8. 汀泗橋戰役發生於哪次戰爭

1926年8月25日國民革命軍到達湖北咸寧境內的汀泗橋以南。這座鐵路橋地形險要,易守難攻,是北伐軍必經之路。直系軍閥吳佩孚在這里部署重兵固守。國民革命軍第 4軍以獨立團和第 35團正面強攻,其他各部兩翼配合。26日,北伐軍對汀泗橋發起猛烈攻擊,敵軍據險頑抗。北伐軍連續沖鋒10多次,汀泗橋幾度易手,雙方傷亡慘重。午夜時分,葉挺請一位當地農民作向導,攀山過嶺,迂迴到敵人後方,於27日凌晨突然發起攻擊。直軍亂了陣腳。第4軍正面部隊乘勢沖鋒,奪占鐵橋。北伐軍源源通過,直逼武昌城下。第 4軍贏得了鐵軍稱號,獨立團聲名大振。

9. 汀泗橋戰役和賀勝橋戰役的簡介

北伐戰爭中的著名戰役。1926年8月,國民革命軍第4、第7軍在湖北咸寧境內賀勝橋地區擊潰軍閥吳佩孚軍主力,俘敵3500餘人,獲重大勝利。

10. 汀泗橋戰役的戰斗過程

為阻止北伐軍向北挺進,敵軍在汀泗橋一帶集中了兩萬兵力,其中包括從湖南汨羅、岳陽一線潰逃下來的殘部,也有從平江、通城一線潰逃下來的敵軍,亦有從武漢增援過來的敵人。史書稱汀泗橋戰役吳佩孚親自督陣應為不實,大量史料佐證,汀泗橋戰役的過程中,吳佩孚當時在武漢,並未到達汀泗橋。
國民革命軍以第十師為右翼,自古塘角至張興國一線向敵人進攻;以第十二師為左翼自張興國至鐵路一線向敵人攻擊。葉挺獨立團為總預備隊,獨立團在攻打汀泗橋之前,於八月二十五日在蒲圻中伙鋪截擊了向汀泗橋退卻之敵孫建業部之第二團,俘獲自團長以下官兵四百多人,首立戰功。二十六日清晨,北伐軍第十二師以第三十五團為先鋒,獨立團、炮兵營及師部相隨,自中伙鋪出發向汀泗橋攻擊。同時北伐軍第十師以第三十團為先鋒、第二十九團為中路、二十八團炮兵營及後備隊,依次從山峽沖出發,向汀泗橋西南的赤崗亭方向挺進,第三十六團則從石坑渡起程,以其第一營為前鋒向汀泗橋右翼前進。
二十六日上午十時半左右,北伐軍第十二師第三十五團尖兵連進抵敵軍前哨陣地高豬山,雙方交火,汀泗橋戰役正式打響。此時敵軍欲退至鐵路橋以東,第三十五團因受敵人機關槍封鎖,無法越過鐵路,兩軍隔河相峙。正午,第三十六團從上游越過汀泗河,進抵汀泗橋東南邊高地附近梅董一帶,因敵軍居高臨下大力掃射,不易前進,於是疏散隊形,偵察敵人陣地配備情況,待增援部隊到來,再作齊頭並進。當第十師行至駱家灣附近時,聽到汀泗橋方向槍炮聲甚密,知第十二師己與敵軍接戰,部隊迅速前進,並以第二十八團、第二十九團向三十六團右翼延伸,到達絲茅窩一帶,三十團向三十六團左翼布陣。獨立團一營同時在三十六團後方張興國布陣,以便策應各方。北伐軍在形成對敵軍陣地半月形的包圍之後,開始攻擊,炮兵也開始向正面的敵軍進行攻擊,激戰一天,北伐軍無所進展,一時兩軍形成膠著狀態。
當時吳佩孚的增援部隊不日可到,孫傳芳也正調兵進入江西,國民革命軍士氣旺盛,裝備不良;勇於進攻,不長防禦。此時如敵人援軍一到,北伐軍勢必陷入被動,戰斗只能速戰速決。二十六日當晚北伐軍接受三十六團團長黃琪翔的建議;全線夜襲,突破敵人高地,獨立團團長葉挺也建議派部隊繞道古塘角,抄攻敵軍背後,使敵軍腹背受擊。夜十二時,三十六團、二十八團、二十九團乘著黑暗逼近敵人陣地,敵人槍炮聲不斷,而國民革命軍銜枚以進,一槍不發,待接近敵人陣地後,用刺刀沖破敵軍中部陣地,佔領了敵軍陣地數處,為總攻奪得了有利的據點數處。二十七清晨,北伐軍全線發起進攻,三十團及獨立一營亦加入戰斗。這時敵軍數次組織反攻,妄圖奪回失地,終因北伐軍奮勇還擊,未能得逞。經過兩個小時的激戰,塔腦山、石鼓嶺相繼被北伐軍佔領,敵軍陣線破裂,開始向咸寧城關方向撤退,其中一部分敵軍被二十八團截擊繳械。
二十七日晨四時,左翼的北伐軍十二師隔鐵路橋與敵相峙,實施抄攻敵人後背之計劃。獨立團在當地群眾引導下經彭碑、尖山於二十七日上午七點多鍾到達古塘角附近的鐵路時,正值敵軍有秩序地撤退,經獨立團突然攻擊,頓時變為潰逃,一部分敵軍被繳械。應該說葉挺獨立團繞道古塘角抄攻敵後的軍事行動,只是起到了加速敵人由有秩序撤退變為大潰逃的功效。
汀泗橋戰役中北伐軍共俘虜敵軍官佐一百五十七人,士兵二千二百九十六人,繳獲了大量的槍支彈葯。
整個汀泗橋戰役,自二十六日上午十時半三十五團在高豬山與敵軍接火,到二十七日上午九時汀泗橋東南高地戰斗勝利結束,前後僅用二十二個半小時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