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二戰國產老電影戰爭片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二戰國產老電影戰爭片

發布時間: 2022-04-24 03:50:09

⑴ 100部經典的二戰電影有哪些

1、伊萬的童年

《伊萬的童年》是由莫斯科電影製片廠於1962年出品的戰爭類劇情影片,該片由安德列·塔科夫斯基執導,由尼古拉·布爾雅耶夫、瓦倫丁·祖布科夫、尼古萊·格陵柯等主演。

該片講述了一個名叫伊萬的少年,他的父母在二戰期間被德國納粹殺害,伊萬懷著對納粹的仇恨,投身革命為國效力的故事。

⑵ 關於二戰題材的電影

1、《珍珠港》

是試金石公司2001年出品的一部劇情電影。由邁克爾·貝執導,本·阿弗萊克、凱特·貝金賽爾和喬什·哈奈特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01年5月25日在北美地區上映。

2、《拯救大兵瑞恩》

是夢工廠1998年出品的一部戰爭電影,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湯姆·漢克斯、湯姆·塞茲摩爾和馬特·達蒙等聯袂出演。

3、《兵臨城下》

是由讓·雅克·阿諾導演執導,裘德·洛、艾德·哈里斯主演的電影,2001年在中國大陸上映。影片改編自作家威廉·克雷格1973年創作的同名紀實小說。

4、《風語者》

這是一部以二戰中的太平洋戰爭為背景題材的影片。風中的語言,在戰爭中,指的是傳遞著無數秘密的電波。每個風語者都背負著高級軍事機密。

5、《太極旗飄揚》

是由姜帝圭執導,張東健、元斌聯袂主演的戰爭電影。影片以1950年爆發的朝鮮半島戰爭為時代背景,講述了一對被迫被推上戰場的親兄弟的悲情命運。該片於2004年2月5日在韓國上映。

6、《硫磺島家書》

由夢工廠出品的歷史戰爭片。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渡邊謙、二宮和也、伊原剛志等人主演。該片講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尾聲,栗林忠道中將指揮日軍堅守在硫磺島與美軍進行一場沒有勝算的戰役。

(2)二戰國產老電影戰爭片擴展閱讀:

一、《珍珠港》劇情簡介:

雷夫(本·阿弗萊克飾)與丹尼(喬什·哈奈特飾)是從小一起長大的死黨,兩人對於飛行從小就十分有興趣。長大之後,時間正值二次大戰時空,兩人一同加入美軍飛行的隊伍。受訓期間雷夫結識了軍中護士伊夫林(凱特·貝金賽爾飾),兩人迅速墜入愛河。

此時美軍決定派出精英部隊前往歐洲大陸,協助歐洲各國抵抗納粹德國的侵略,雷夫自告奮勇前往參戰。於是將伊夫林託付給丹尼照顧,不久之後歐洲傳來噩耗,雷夫的座機在空戰中不幸遭德軍擊落,生死未卜。伊弗琳與丹尼得知噩耗後,只能互相勉勵對方,但是愛情的幼苗卻悄悄地萌芽。

但在1941年12月7日,雷夫突然出現在伊夫林與丹尼駐扎的珍珠港。正當三人不知如何面對這個難題時,日軍也悄悄地准備偷襲珍珠港。雷夫與丹尼這對好朋友又是情敵,還得一起並肩作戰,隨著太平洋戰爭的開打,兩人只能將兒女私情暫時拋在一旁,共同為自由、正義而戰 。

二、《拯救大兵瑞恩》基本信息

影片《拯救大兵瑞恩》是夢工廠1998年出品的一部戰爭電影,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湯姆·漢克斯、湯姆·塞茲摩爾和馬特·達蒙等聯袂出演。影片於1998年7月24日在美國上映。

電影描述諾曼底登陸後,瑞恩家4名於前線參戰的兒子中,除了隸屬101空降師的小兒子二等兵詹姆斯·瑞恩仍下落不明外,其他3個兒子皆已於兩周內陸續在各地戰死。

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上將得知此事後出於人道考量,特令前線組織一支8人小隊,在人海茫茫、槍林彈雨中找出生死未卜的二等兵詹姆斯·瑞恩,並將其平安送回後方 。

2014年12月17日,影片入選2014年美國「國寶影片」名單。

⑶ 十部必看二戰電影

1、《決戰中途島》

《決戰中途島》是由羅蘭·艾默里奇執導,艾德·斯克林、盧克·伊萬斯、帕特里克·威爾森、豐川悅司等主演的劇情片。該片於2019年11月8日在北美、中國內地同步上映。

該片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重要轉折點——中途島海戰中,參戰士兵和飛行員等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

而伊夫林得知噩耗悲痛萬分。丹尼和伊夫林慢慢接近,互生愛慕,最後發生一夜情。

但在1941年12月7日,雷夫突然出現在伊夫林與丹尼駐扎的珍珠港。正當三人不知如何面對這個難題時,日軍也悄悄地准備偷襲珍珠港。

雷夫與丹尼這對好朋友又是情敵,還得一起並肩作戰,隨著太平洋戰爭的開打,兩人只能將兒女私情暫時拋在一旁,共同為自由、正義而戰。

⑷ 二戰中國電影

如果樓主指的是二戰時期拍的抗戰片,還是指任何一個時代都行?

如果是第一種,請看這里:

二戰時期中國拍過不少電影抗戰電影,不過今天除了《四萬萬人民》(紀錄片),其他的作品別想輕易在網上找到

一、(1932~1937年)

《十字街頭》、《十九路軍抗日戰史》、《共赴國難》、《小玩意》、《聯華交響曲》、《狼山喋血記》、《還我山河》、《上海之戰》、《上海浩劫記》、《戰地歷險記》、《風雲兒女》、《熱血青年》、《春蠶》、《小玩意》、《人之初》、《春閨斷夢》、《瘋人狂想曲》、《小五義》、《惡鄰》、《馬路天使》、《天涯歌》、《同仇》、《新婚的前夜》

二、(1937~1945年)

《血濺寶山城》、《孤島天堂》、《白雲故鄉》、《民族的吼聲》、《四萬萬人民》、《保衛我們的土地》、《還我故鄉》、《好丈夫》、《長空萬里》、《氣壯山河》、《中華兒女》、《八百壯士》、《勝利進行曲》、《青年中國》、《東亞之光》、《孤城喋血》、《塞上風雲》、《火的洗禮》、《血濺櫻花》、《風雪太行山》

如果是第二種,請看這里:

《中國另類抗戰影片20部》

當你厭倦了帶有些大話色彩的經典作品(如《地道戰》和《地雷戰》)、或者高大全的《狼牙山五壯士》、亦或假大空的《太行山上》時,不妨換換口味,嘗試一下去欣賞那些表現戰爭的慘烈和恐怖、或者表現平民百姓情感世界的「非主流」作品。(當然,雖說是「非主流」,但《色戒》這些就還是免了吧……哈哈~)

國產軍事片其實也有比較出色的,甚至有的還在國外引起了轟動,其中《血戰台兒庄》可謂是中國在國際上唯一能夠發揮影響力的抗戰片。

1.《血戰台兒庄》(大陸):無可爭議的華語經典,這部片子是我們中國在國際上唯一一部拿得出檯面的抗戰片,影響力很大,知名度甚至要超過國內。票房收入2.7億,這個記錄直到張藝謀的《英雄》出現才被打破。《血戰》既是一部「政策片」,但更是一部民間片,它的成功與老百姓及解放軍戰士們的努力是分不開。當年為了追求片子的寫實感,劇組不但嚴謹地考證了史料,影片中的那些軍服還是人工一針一線縫出來的,盡管當時已經有了批量生產的技術。經常看軍事影片的朋友們,會發現不少二流的片子中那些軍服太新太粗糙了,而且還有摺痕。《血戰》是大陸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以正面戰場為主題的抗戰片,同時也是第一部大片級的國產軍事片,它給後來的《大決戰》提供了富貴的經驗借鑒。如今20年過去了,卻還沒有一部抗戰片能夠達到《血戰》的水平,原因當然各種各樣,令人感嘆不已……

2.《鬼子來了》(大陸):黑白片,少量彩色;改編自尤鳳偉的小說《生存》以及當地老人的回憶;完整版長達162分鍾。中國不乏禁片,哪怕是抗戰作品,但很少有一部片子像本作這樣引起如此大的爭議。影片里的中國老百姓看到日本軍人來臨後,不再是義正詞嚴、寧死不屈地站出來抗爭,而是笑臉相迎、唯唯諾諾。老百姓既善良、軟弱,又麻木、自私,更可怕的是,這並非姜文在吹牛,如果不是懦弱,為什麼幾十隻羊會被僅僅一兩匹狼追著到處跑呢?抗戰時期,偽軍的人數比日軍還要多,更無論其他出賣祖國的人種了,而當中大多數是平頭百姓,盟軍里,中國的這種情況最為嚴重,這難道不值得反思嗎?這還不是最震撼的,主人公所在的村莊最後遭到了日軍的屠戮,而這場滅絕人性的暴行,發生在日本投降之後……

3.《三毛從軍記》(大陸):《三毛流浪記》的名氣想必不用再多說,這次三毛又跑到了抗戰的前線去了,故事的背景發生在淞滬會戰期間,不過僅僅是故事背景而已,希望以後能有一部真正以淞滬會戰以主題的片子吧。本片繼承了「三毛」系列詼諧幽默又辛辣諷刺的風格,對國民黨高層進行了誇張化的挖苦。雖然是喜劇,但影片對軍服的考證卻很嚴格,高度地尊重史實,相比之下許多國產軍事大片就差多了,即使是《大決戰》和《亮劍》也免不了搞錯軍服或武器,至於《太行山上》則盡是瞎扯。俗話說:「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搞笑的背後是一把血淚史,三毛用一個滿是彈孔的頭盔沖涼,但要知道一個彈孔意味著一個戰士的犧牲……

4.《紫日》(大陸):受爭議的一部作品,有人說影片的內容是「錯誤的歷史觀」,也有人認為這是一部很好的反戰片,筆者的看法則不同於這兩者,雖然導演的觀念不一定恰當,但至少還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本片雖然是所謂的國產「主旋律」,但卻很特別,故事的主人公不再是一臉正氣的高大英雄,也不是萬能的游擊隊或者地下工作者,主人公們是由一個失去家人的中國農民+一個失去朋友的日本女孩+一個失去戰友的俄國女兵所組成的弱勢群體,他們孤立無援,只有依靠彼此的互助才能走出困境,在殘酷的戰火中散發著人性的光輝……主人公秋葉子的扮演者前田知惠後來積極參與了不少抗戰題材的文藝作品的演出,如《秋雨》等等。

5.《七七事變》(大陸):這部片子的政治色彩和意識形態非常的濃,比起《血戰台兒庄》而言退步得很明顯,這類題材應該起到讓人反思的作用,而不應該如此的簡單片面。影片一方面強調了何基灃等人的事跡,卻淡化了吉星文在盧溝橋戰役中的作用,這並不客觀。有些劇情拍得很做作,例如趙登禹犧牲的情節,居然還要搞旋轉二圈+慢鏡頭,顯得不倫不類。當然本片還是比較嚴謹的,主要人物包括在盧溝橋上第一個以身殉國的排長,都有確切可查的事跡,現在中國的片子很少拍得如此認真。

6.《一個和八個》(大陸):影片一改過去抗日戰爭電影把罪犯土匪與漢殲偽軍掛鉤的慣例,第一次正確反映了在浩大的全國抗戰中,包括土匪和罪犯也加入保家衛國戰爭的動人故事,在80年代初難能可貴。影片取材於郭小川的長詩,講述在嚴酷的戰爭環境中,一位八路軍指導員因叛徒誣陷蒙受冤屈,與八個罪犯關在一起,隨時可能被處死。但他不考慮個人生死,繼續宣傳抗日救國,使大多數罪犯轉變,最後投身於抗日洪流之中。編導的獨特性首先表現在題材處理上,他將八名罪犯從陪襯地位推到主角地位,著力進行群象刻畫。戰爭在影片中是一種背景,突出的是戰爭環境中的人,他們的心靈的撞擊和關系的演變。在拍攝上,有意造成畫面不平衡,從而構成一種內在的緊張感,常用大反差的光線和黑白對比的版畫式色彩,以表現人物雕塑般的力度與沉重感。該片贏得多項國際國內大獎。

7.《梅花》(台北):台北地區的經典作品,與其他三部台北的抗戰大片《八百壯士》、《英烈千秋》、《筧橋英烈傳》不同的是,本片把中心放在普通老百姓身上,講述八年抗戰期間百姓們的生活,帶有些詩情畫意,更難得的地方在於片子中對愛國人士的刻畫有著更深的層次,就連敗家子也有愛國的一面,可惜的是本片的日軍沒有使用日語,稍顯遺憾。

8.《八百壯士》(台北):林青霞的成名作,柯俊雄和孫元良的兒子秦漢也參與了演出,台北的四大抗戰片之一。雖然因為局限性無法展現更大的場面,但整體上已經達到了台北那邊能夠達到的水平。雖然這部片子也有一定的意識形態,但至少沒有《英烈千秋》那麼濃重,引進大陸也許還有一線希望吧。讓筆者感到不滿的地方是有些劇情拍得十分做作,配音太糟糕。

9.《筧橋英烈傳》(台北):空戰故事,請了日本特技攝影專家負責空戰場面,場面比較寫實,講述了空軍傳奇名將高志航等人在「814」、「815」和「周家口」等空戰中擊毀日艦出雲號和日機後壯烈犧牲的事跡,很悲壯,據說當年台北人民看到片尾處高志航的戰機無法起飛時,他們情不自禁地為之加油。本片與《八百壯士》、《英烈千秋》、《梅花》並稱台北的四大抗戰片。

10.《英烈千秋》(台北):張自忠將軍的個人傳記,拍得挺不錯,音樂方面我很不喜歡,至於演技和配音,和《八百壯士》一樣的做作,幾乎就剩下柯俊雄一個人在獨木支撐而已。《英烈千秋》「借」日軍之口說我黨在抗戰中「游而不擊」,《太行山上》亦「借」日軍之口說什麼「太行山是中國的脊樑」、「得太行者得天下」,不禁令人感到,影視作品其實並非是為人民服務的……

11.《鐵血昆侖關》(大陸):《血戰台兒庄》的姐妹篇。與《血戰》不同的是,本作是純民間作品,劇情根據小說《魂歸昆侖關》改編而成,而不像《血戰》那樣大量地參考了歷史資料。因為政治與投資的問題,這部作品最終拍得很失敗,原來設定的多兵種作戰的場面未得到展現。90年代兩岸交惡,不但嚴重影響了《鐵血》的拍攝水準,同時也讓它遭到禁播。盡管這部片子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但在國外卻引起了轟動,在西班牙的電影節上好評如潮,獲得「歷史見證獎」,而且破例連放兩場。面對著外國人士的掌聲,楊光遠導演說自己當時「一股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國家榮譽感湧上心頭」。

12.《黃土地》(大陸):本片容易被歸於抗戰電影之列,事實上影片本身的故事遠離抗戰,是一部講述上世紀三十年代黃土高坡人民生存狀態的電影。是中國為數不多反映戰爭其間的普通人情感電影。1985年獲第五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攝影獎,同年獲法國第七屆南特三大洲電影節攝影獎,瑞士第三十八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銀豹獎,英國第二十九屆倫敦及愛丁堡國際電影節薩特蘭杯導演獎,美國第五屆夏威夷國際電影節東西方文化技術交流中心電影獎和柯達最佳攝影獎。

13.《棲霞寺1937》(大陸):本片的名氣不大,沒有名導,沒有巨星,投資只有400多萬——而是還是傳真法師跑了三年多的路子才籌備完成的,但卻拍得可圈可點,勝過國內許多「大製作」。本片的遺憾的地方在於盡管日軍角色是由日本演員扮演的,但表現太生硬,不像《南京1937》那麼自然,不過總體上來說要比《南京1937》和《黃石的孩子》更值得一看。這部作品從1994年開機,直到2004年才公映,開機時間和公映時間都是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紀念日。

14.《大上海1937》(香港):幫會勢力也抗日。1937年8月,日本侵略者佔領上海,侵略者的暴行激起了中國人民的強烈反抗。在這民族危難的關頭,黑社會頭子,所謂的上海「三大亨」的表現各不相同。他們的弟子也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有的為虎作倀,淪為漢奸特務,也有的為了民族大義,投身於抗日洪流。

15.《南京1937》(大陸、香港、台北):影片集合了大陸、港台、日本、歐美多方的演員,使得這部作品具有國際性,吳宇森、劉若英、以及孫元良之子秦漢等人參與了影片的製作或演出。故事是以一個日本女性的視角來展開,將人道主義上升到超越民族主義的高度,這曾引起爭議,但筆者覺得這樣的設定還是值得嘗試的。筆者看過不少關於南京大屠殺的作品,絕大多數片子除了一味地煽情就沒有什麼實際意義的內容,本片沒有過多地去渲染種族主義,但卻看得筆者咬牙切齒,對日軍恨之入骨。不過本片確實拍得很一般,期待陸川的《南京!南京!》。

16.《我愛夜來香》(香港):這部影片對我們而言已經是熟悉得不用再作介紹了,片中可謂明星雲集,林青霞、林子祥、泰迪羅賓、徐克、秦沛參與演出。影片的意識形態是否恰當並不重要,因為它已經成了一部無數中國人心目中的經典,尤其是那段令人捧腹的暗號:「我是女人!;我也是女人!;女人十八一朵花;男人十八玩泥巴;女人四十好年華;男人四十豆腐渣;阿婆八十頂呱呱;阿公八十軟趴趴……」

17.《東京審判》(大陸):本來我不打算選入這部影片的,但考慮到這是一部導演首次執導、舉債高達500萬、沒有任何官方支持、於北京郊外的菜棚子里拍成的電影,想想也不容易,雖然不如兩部《紐倫堡大審判》,但至少要好過那些惡心的國產政策片。本片的不足之處網路上批評的言論多的是,在這里不作贅述,不過說真的,當中的愛情線俗不可耐。雖然影片不再像過去那樣對反面人物進行簡單的「臉譜化」,但卻將其「雕塑化」,他們表情生硬、個性蒼白,我們沒有必要去站在人渣的立場上去「理解」他們,但卻有必要去思考人渣「形成的過程」。日本拍「招魂片」《自尊》時得到了各界強而有力的支援,而《東京審判》卻差點因資金缺乏而流產,這很令人深思。導演在新浪博客上明確地表示,本片原版長達4個小時(但目前只能看到2小時的刪節版)。梅汝璈在「反右」和「文革」中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最終於1973年去世。

18.《大捷》(大陸):很多人認為《集結號》是第一部表現士兵怯懦一面的國產影片,但其實早在90年代的《大捷》就已經突出了這一點。這部作品一方面批判了國民黨的正規軍及上層官員,同時也表現了前線戰場的堅苦。雖然是個好題材,也具有一定的反思,但其實影片的拍攝水平很一般。

19.《烽火佳人》(香港):杜琪峰執導的作品。這是「天若有情」系列的第三部,相信大家應該還記得這個系列,本作由劉德華和吳倩蓮主演,講述一個空軍戰士在抗戰期間與一個農村姑娘的愛情故事,劇情的核心地點也是在這個農村裡頭。個人感覺本作勝過前兩作。

20.《集結號2:烽火》(大陸):老實說這部影片的執導水平很一般,不過影片和《集結號》一樣,當中有不少雖然並不精彩、但值得贊賞的地方,如果這片子能夠得到更多方面的支持的話,也許能夠拍得更好些,正如《集結號》顛覆了傳統的內戰片一樣,本片也顛覆了傳統的抗戰片,是一部很另類的抗戰作品。

*除了以上這20部,還有一部片子也很另類,就是前田知惠主演的《秋雨》,片子反思了戰後中日兩國青年的微妙關系,故事雖然還行,但這類片子顯然由日本人來拍的話更有意義,這種反思也需要建立在雙方都互相理解的基礎上。德國電影《過客》也是屬於這類題材的,對日爾曼人與猶太人的相處進行了反思,但《過客》的視野明顯比《秋雨》更為廣闊一些,而且正因為片子是德國人拍的,顯得更為誠懇。

PS:不算入合拍片和《地道戰》等只在國內倍受青睞的作品,中國大陸在國際上,大概只有《血戰台兒庄》和《鬼子來了》這兩部二戰影片拿得出檯面,其中《鬼子來了》因為禁播導致票房慘淡,所以影響力最大的還是《血戰台兒庄》,這部影片的實際投資其實只有180多萬,主要由民間出資,參與演出的解放軍戰士們不得不睡在很破舊的地方,但他們的認真、執著,使影片最後獲得了成功,贏得了國際影界的稱道(其中在香港地區打入TOP10排行榜前三位),這股堅韌的精神今天又有多少劇組能夠擁有呢?現在拍抗戰片的可以說每隔一段時間偶有一部,然而真正有誠意認真地去拍攝的,幾乎沒有……其實,中國不是沒有能力拍出軍事大片,而是把大量的資金花在拍言情劇、偶像劇、宮廷劇、以及那些做作的「政策片」上去,與其是說沒有「能力」,不如說是沒有「誠意」,中國現代軍事片不如歐美的地方,絕不是在畫面、投資這些表面原因上,而是意識形態的問題,因而有人諷刺道:「情場糾葛+婚外戀+三角關系+分手+一點點的已經運用幾十年的軍營生活的老段子+刻意修飾的場面+嬌柔造作=中國當代軍事題材影視劇」。沒有解決好意識形態這一問題,花再多資金也只能拍出外表華麗、但嬌柔做作的爛片而已,這無非就是在一塊發臭的麵包上塗著一層美麗的奶油,卻還恬不知恥地稱它為「蛋糕」。1986年,美國著名導演、共產主義者伊文思曾來到中國講課。有個中國學生向他推薦了自己的一部作品,影片中有個戰士在哭的畫面,伊文思問這名學生戰士哭了多久,學生回答「十幾分鍾」,伊文思又再問這個情節拍了多久,學生回答「十幾秒」,伊文思聽後十分生氣,批評道:「為什麼不能把你看到的、讓你感動的東西原原本本地交給觀眾呢?你們都叫我老師,可我在這里沒有一個學生!」

⑸ 經典國產電影抗日戰爭舊片有哪些

《狼牙山五壯士》:抗日戰爭時期的1941年秋,為了阻止日軍對晉察冀邊區進行大掃盪,八路軍某部班長馬寶玉(李長華)和戰士葛振林(高保成)、宋學義(李力)、胡福才(霍德集)、胡德林(張懷志)五人接受任務登上狼牙山棋盤陀主峰。 日軍以三千兵力猛攻狼牙山,五位戰士不畏勢單力薄,憑借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形,與擁有飛機、大炮的日軍展開頑強的戰斗:日軍連續發起三次猛烈的沖鋒,均被他們擊退,勝利地完成了牽制日軍的任務。彈盡糧絕之時,五位戰士也沒放棄與日軍進行搏殺,戰斗到最後一刻。

還有《黃河三部曲 》《絕境逢生》《巧奔妙逃》 《上饒集中營》《鬼子來了》《南京 南京》《夜襲》《打擊侵略者》《地雷戰 》等等。

拓展資料

抗日戰爭(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Second Sino-Japanese War)、日本侵華戰爭(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製造事端、挑起戰爭,國民政府則採取妥協政策避免沖突擴大。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12月9日重慶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中國戰場是二戰的主戰場之一。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二戰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衛國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⑹ 二戰戰爭片 二戰經典電影有哪些

這個記起來真難,看過的太多了。我只說我看過的,能找到資源的。
描寫游擊隊的:這個還是中國多。橋(前南)、游擊飛行中隊(前南)、地雷/道戰、鐵道游擊隊、小兵張嘎、烈火金剛、國際大營救等。

描寫地面部隊作戰的:血戰台兒庄、奇襲、劉老莊八十二烈士、狼牙山五壯士、拯救大兵瑞恩(美)、奇襲、鋼鋸嶺(美)、帝國的毀滅(美)、斯大林格勒(蘇、俄)、硫磺島家書(日)、莫斯科保衛戰(蘇)、南京南京、屠城血證、血戰沖繩(日)、這里的黎明靜悄悄(蘇)。
描寫狙擊手的:女狙擊手(俄)、兵臨城下(美)
海空戰/轟炸機:633轟炸大隊(英)、不列顛空戰(英)、珍珠港(美)、燃燒的零戰(日)、太平洋之嵐(日)、太平洋之翼(日)、天空的武士(日)、非洲的明星(德)、紅色尾翼(美)、山本五十六(日)、中途島戰役(美)、虎虎虎(日美合拍),獵殺U571(美)、卑斯麥殲滅戰(英)
描寫坦克戰:
坦克大決戰(蘇)、狂怒(美)
手抽筋了

⑺ 二戰題材的經典電影有哪些能不能介紹幾部

戰爭題材的電影總是黑暗殘酷的,二戰作為世界上爆發規模最大的戰爭,其歷經時間之久、損傷情況慘重,給整個世界留下悲痛的記憶,下面是小編推薦三部反應二戰題材的影片:

一、《敦刻爾克》

根據二戰歷史事件「敦刻爾克大撤退」改編的電影。講述了在二戰初期,全員營救被困於敦刻爾克海灘上四十萬英法聯盟軍的故事。

這雖然是一部反應歷史事實的電影,但是導演諾蘭的拍攝手法將整部電影不僅僅局限於反應歷史事實,還具有藝術效果。電影故事從海陸空三個角度展開,以同一故事線並行前進,讓觀眾在同一時段看到了不同的力量以不同的方式對聯盟軍展開的大營救。

瑞恩是戰爭時期的一名士兵,他的三個兄弟都在戰爭中死亡,母親一人在老家孤苦無依,於是美國作戰總指揮派一個小分隊前往救援。救援之路危險重重,槍林彈雨中,經歷了重傷和死亡,他們最終找到了瑞恩,但是瑞恩卻選擇留在戰場。

這部電影展現了在殘酷的戰爭下軍人英勇頑強、不畏犧牲的精神,瑞恩只是一個縮影,他反應了戰爭中所有的戰士。

⑻ 尋經典二戰影片、老電影

《拯救大兵瑞恩》
讓觀眾在暢快淋漓地欣賞那極其逼真的宏大的戰爭場面時,不禁也被那曲折感人的情節所感動: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百萬大軍登陸諾曼底時,米勒中尉率領一支8人的小分隊深入敵後,去尋找空降部隊的一名士兵詹姆斯·瑞恩。因為他是家中四兄弟中的老小,他的三個哥哥都已相繼陣亡。馬歇爾將軍怕這棵獨苗再出意外,使傷心的母親絕望,於是作出不惜一切代價將這唯一的兒子送還母親身邊的決定……
此片不但獲得包括第71屆奧斯卡最佳導演等五項大獎;第56屆金球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多項大獎,還被國際上普遍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好的戰爭片。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這部被稱為義大利情色片的電影從另一角度記錄了二戰的身影。年僅13歲的雷納多對瑪蓮娜狂熱愛戀,他騎著單車穿梭在小鎮的各個角落搜尋瑪蓮娜的誘人身影。
因為無能為力,雷納多隻能看著瑪蓮娜屈從於軍官、律師以至於後來淪為妓女。當德軍戰敗後,瑪蓮娜遭到眾多女人的毆打,無數人把長期積累的嫉妒和仇恨用拳頭發泄,那一幕令人震撼。
影片記錄了二戰期間平凡人的生活境況,情節中折射出的消極、落魄、仇恨……將生活在戰爭陰影下的人們的生活面貌真實展現。影片雖然增加了情色的色彩,但赤裸裸的性愛卻讓人更加體會到戰爭給人們帶來的凄慘和悲痛。
《辛德勒的名單》
《辛德勒的名單》深刻揭露了德國納粹***猶太人恐怖罪行的電影,被號稱為最震撼的二戰電影,曾讓全世界感到震驚。影片講述了德國投機商人辛德勒在目睹納粹對猶太人的殘酷迫害後,由一個好女色、會享受的剝削資本家,變成了一個不惜代價去盡可能保護更多猶太人的勇士。影片基調悲壯宏大,其紀錄片的表現手法讓影片頗具真實性。
此片曾獲得第66屆獲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等六項大獎,導演斯皮爾伯格通過嫻熟而出色的電影表現手法把它打造成了美國電影史上的一個里程碑。1994年3月1日在德國法蘭克福首映時,德國總統還親自出席了影片的首映式。
《天堂電影院》
朱塞佩 托爾納托雷導演這部彩色影片《天堂電影院》時候 ,他才只有三十二歲。這部視聽格外溫情的義大利新貴影片《天堂電影院》 ,一舉收獲了1989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1989年戛納電影節評委會特別大獎。1988年歐洲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等等。
影片《天堂電影院》的全部重頭故事情節 ,主要發生在義大利南部西西里一個小島上的「天堂電影院」里里外外 。再直觀一點說,是發生在「天堂電影院」里里外外的親情故事 ,故事主要環繞影片中兩位一老一少男主人公艾弗特和沙維圖迪維多 ,小名多多展開電影線索。片子調式人文並且多情 ,鄉稠而又昧濃 。
我們跟隨《天堂電影院》走了一程又一程 ,畢竟我們伴著銀幕上天堂影院的日日月月,生活過來的呵 。是小島上操勞了一輩子的老放映員艾弗特說的這一句話 :每人都是一顆星星 。艾弗特講這話時候 ,巳經為了他的電影 ,成為了一個雙目失明的花甲老人 。
《最後一班地鐵》
導演特呂弗在《法國銀幕》他的創作《最後一班地鐵》體會里 ,曾經講過這樣的話 :《最後一班地鐵》是一個孩子眼晴中的戲劇藝術和敵人佔領時的法國 。
電影《最後一班地鐵》的愛國細節是相當顯著與直接的 。而這種直接和顯著,又是藝術化了的。比如影片開鏡不久,傍晚街頭走著一對母子,媽媽問小孩 :那個巡邏大兵對你做了什麼 ?
孩子天真回答 :沒什麼,他只是摸了摸我的頭。
媽媽嚴厲講道 :那好吧 ,我們現在快點回家洗頭。
這便是母親的態度。這便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德寇侵軍佔領下的法國人民的心境。人民的反戰心是來自正直魂靈的自覺情緒。與此同時,百姓熱愛自已的祖國,也成為了影片《最後一班地鐵》的又一支主題。只不過,這一主題是在暗中,秘密行進的 。這比較符合藝術作品本身的規律 。
《最後一班地鐵》的愛國主義情結還貫穿在電影的生活細節當中。比如蒙瑪特劇院的女演員們下了舞台,進入日常普通生活以後,是那麼地珍惜自已的美好歲月,因為窮困 ,也因為抵制德寇,女演員們穿裙子時候 ,描畫了腿上的肉絲襪 。電影裡面這個細節是美的 。也是文明的 。
文明總是相對蠻野 。戰爭中的人們渴望和平,這是影片《最後一班地鐵》的主律之一 。
《珍珠港》
《珍珠港》的經典,不在於它的愛情故事情節,而是其史無前例的高成本與空前的大排場所創造出的讓人為之「驚奇」的畫面。影片講述了一個老套的戰爭下的愛情故事。
大投資大製作的電影《珍珠港》還進駐瓦胡島美軍事基地內的珍珠港實地取景,並真槍實彈、有板有眼地拍攝了片中大部分爆炸、空襲、海戰鏡頭和場景,其場面堪稱與《泰坦尼克號》媲美。
《莫斯科保衛戰》
莫斯科保衛戰發生在1941年6月,法西斯德國集中了190個師的兵力,以閃電戰術入侵蘇聯,蘇聯因准備不足,在戰爭初期節節敗退,德軍直趨莫斯科城下,雙方在莫斯科展開了殊死決戰,最後使德軍遭受了二戰以來的第一次慘重的失敗。
《莫斯科保衛戰》作為前蘇聯幾部經典戰爭片之一,史詩般地記錄了戰爭場面,展現了眾多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是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經典巨作之一。
《卡薩布蘭卡》
影片講述的是1941年的摩洛哥城市卡薩布蘭卡。在納粹的鐵蹄之下,這里成為了從歐洲逃往美國的必經之路。想擺脫納粹血腥統治而到別處尋求自由的人紛紛擁進這個城市,在這座氣氛緊張的城市裡,卻上演了一部經典的愛情故事。
《卡薩布蘭卡》拍攝於1942年,正值二次世界大戰白熱化階段。影片以描寫二戰中的愛情為主題,立即引起了轟動,以致多年後還有許多人來到這座城市尋找影片中的浪漫和愛情。60年後,《卡薩布蘭卡》的電影修復版出品,在目睹了二戰中悲痛殘酷的戰爭場景後,觀眾們還能從這部影片中找尋到愛情的安慰,感觸良多。
《紅櫻桃》
影片講述的是蘇德戰爭期間兩個中國紅色孤兒在蘇聯遭遇的苦難故事。1940年冬,羅小蠻和楚楚被送進了莫斯科伊凡諾夫國際兒童院。隨後兒童院被德軍佔領,羅小蠻和楚楚在戰亂中分開後,當上了專門送發陣亡通知書的「黑色信使」。楚楚和兒童院的另一部分孩子遭受了德軍的種種迫害。一位酷愛文身藝術的德國將軍在楚楚身上文下了一隻法西斯像徽。
《紅櫻桃》是少數記錄二戰歐洲戰場中以中國人為主人公的影片,使得中國身影堂堂出現在二戰的世界版圖上。到年幼的楚楚當看後背上留下的「法西斯印跡」,她所受到的一切苦難便一一浮現。影片結尾的寓意非常深遠。
《音樂之聲》
《音樂之聲》取材於1938年發生在奧地利的一個真實故事,整個劇情設置在二站背景下,講述了性格開朗、熱愛歌舞的見習修女瑪利亞與前奧地利帝國海軍退役軍官馮·特拉普上校及7個孩子的故事。
作為描寫二戰題材的影片,《音樂之聲》並沒有戰場上的炮火和槍聲,但導演將音樂的力量展示無疑,成為電影史上最經典的音樂片之一。在影片中,觀眾不僅能感受到人世間最淳樸、最簡單的友愛和摯愛之情,也能體會奧地利人民面對戰爭的堅強和樂觀面貌。
《雁南飛》
在戰爭的包裹下,漂亮的維洛妮卡和英俊的鮑里斯彼此相愛卻因戰爭分開,姑娘在等待中委身於他人,經受了生活的磨難,家庭被毀,父母雙亡,被迫嫁人,而最終等來的卻是戀人已逝的絕望。影片通過記錄一對戀人的愛情遭遇,探索戰爭中普通人的情感世界,以及戰爭對人類的傷害。《雁南飛》是一部經典的蘇聯二戰影片,曾獲得蘇聯電影節特別獎和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

⑼ 二戰經典戰爭電影

TOP1.《拯救大兵瑞恩》

在戰爭電影歷史上的地位是里程碑式的,這主要是指它的技術方面,之後的戰爭電影很少有不受這部影片影響的。《拯救大兵瑞恩》的戰爭場面追求真實,質感,每個細節都經得起苛刻的研究,而同時又驚心動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還是開頭的諾曼底登陸,相比於經典《最長的一天》的諾曼底登陸戰的盪氣回腸,《拯救大兵瑞恩》的表現更接近紀錄片式的殘酷,使用了很多手提攝影機的拍攝,另外《拯救大兵瑞恩》還注意到了大部分電影中諾曼底登陸戰中忽視的細節:當天是在下雨的。

TOP2.《兵臨城下》

這個片子保持的黑白片花錢紀錄直到辛德勒的名單才被打破,何況這是1961年的美元……考慮到通脹的話還是很嚇人的。第一牛逼之處在於大部分是實景拍攝,到四大叔拍《拯救大兵瑞恩》的時候據說都不能用實景了,何況《兄弟連》。第二牛逼之處在於,航拍鏡頭和全景真是多啊,雖然美國人40年之後長相也沒啥變化,好萊塢發展了40年大約就是多了點特寫和手提攝影機,其他該拍的40年前都被拍過了。

⑽ 求經典的二戰時期的戰爭片,越多越好。

電影不在多少,關鍵是經典好看,看電影應該舍糙求精。

二戰電影好看一點的基本上我都看過,就各人來說比較偏好「戰場寫實」和「劇情反思」兩類。

戰斗場面較多,且還原寫實度好的幾部:

《拯救大兵瑞恩》主劇情類型是:敵後營救。整部電影匯集了:搶灘登陸,陣地攻堅,敵後穿插,城市狙擊,野戰攻堅,反坦克戰,城市巷戰。戰斗場景刻畫的還算比較好,炸點和焰火特效不失真,劇情整體鮮明,最後的寓意做了升華。二戰電影經典中的經典。

犧牲六個人拯救一個人,是值得的,因為那六個人代表為戰爭抗爭而犧牲的先烈,而那一個人」瑞恩「就代表活著的人,代表無數戰後的人,」不要辜負「就是告訴我們,和平來之不易,活著的我們要活出精彩,對得起他們的犧牲。

至於《硫磺島家書》日美合拍,主要是以日本守軍視角。還不錯~

《父輩的旗幟》倒敘插敘多,美軍視角。

《太平洋的奇跡》、《登陸之日》、《血戰沖繩島》!都還不錯

這幾部算是比較好的二戰戰場寫實電影。

還有一些如:《從海底出擊》潛艇戰,《偷襲珍珠港(虎虎虎)》空戰轟炸,《斯大林格勒》陣地防禦戰,反坦克戰,《最長的一天》登陸戰。這些都還不錯。

其它的還有很多,但是精彩程度就不是那麼好。

還有一類是戰爭題材類的電影,但是沒什麼戰斗場景刻畫的,這一類屬於二戰戰爭劇情電影。如《辛德勒的名單》、《美麗人生》、《地雷區》、《鬼子來了》。。。這一類的劇情雖然不錯,但是個人不喜歡這一類,劇情太無聊。

其它《西線無戰事》、《野戰排》、《我們曾經是戰士》、《黑鷹墜落》、《這里的黎明靜悄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