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政和縣委書記廖俊濤是什麼電視劇
政和縣倭書記廖俊濤就是電影《政和書記》
電影《政和書記》改編自「全國優秀縣委書記」廖俊波同志的先進事跡。講述了廖俊波同志從政20多年,為官一方、盡心竭力、真心實意為百姓謀福祉,直至因公殉職的一生。
本片的主人公和其他英雄人物不同,要體現一代人的精神世界和人物的真實感,同時了解人物背後的這片文化土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一部文化電影。是在獨特的文化背景下成長的普通人的故事。
電影《政和書記》還聚集了一批優秀的藝術創作人才。除了著名導演寧敬武,還有八一電影製片廠故事片部一級導演韋廉擔任總監制,韋廉導演曾兩次獲金雞獎最佳導演,同時也是華表獎優秀導演,更是請來著名編劇蘆葦老師擔任編劇顧問,其作品曾獲夏衍電影文學劇本獎二等獎、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年度編劇獎等。
『貳』 葉一茜政和哪裡人
姓名:葉一茜
原名:葉茜
性別:女
籍貫:福建省南平市政和縣
出生日期:1984年09月03日
星座:處女
年齡:21
民族:漢
專業:表演
學歷:北京電影學院,學過聲樂。
身高:170
體重:50 kg
血型:A
生 肖:鼠
專業:表演
學歷:就讀於北京電影學院
性格:開朗、文靜
郵件:[email protected]
郵編:100088
愛好:看VCD,上網,逛街
特長:唱歌,表演
欣賞的人:李紋
人生箴言:少說多做
比 賽 經 歷:福建省青年歌手賽前十(因要開學了故沒參賽)
最喜歡的一首歌:第一次愛的人
喜歡的音樂類型:通俗
最喜歡的歌手:很多
最想做的一件事:去拉薩
在無數的「超女」中,葉一茜給人的感覺是成熟和性感,這也是她最大的特色。唱功不錯,綜合素質高。
每場比賽都是惡戰,葉一茜的前景並不樂觀。
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專業高職2003屆3班今年的畢業生名單中,有一位來自福建政和的女孩,名叫葉茜,她就是以一把柯老師調教出來的「芸式唱腔」沖殺至「超女8強」、且被黑老師譽為「內外兼修」的選手葉一茜。對於曾經同學的葉茜,如今在屏幕上的葉一茜,幾位她電影學院的老同學向記者談了他們的印象。
「大高個兒、大姐姐、大氣、大嗓門」
曾在電影學院與葉一茜同窗過兩年的潘小峰一連用了幾個「大」字形容她。
「雖然北京電影學院美女如雲,未必顯得出她來,但她的身高很突出。」潘小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隔壁班石同學雖不熟識葉一茜本人,但對這個高個子女孩也有差不多的印象。來自閩北的葉一茜在同學眼中一直都是「大姐姐」。一是因為她超過1.70米的個子;二是因為葉的年紀本來就比同學們都大,因此大家自然也就把她看做姐姐。至於說她「大氣」,潘小峰解釋說這是因為葉一茜的外形和舉止都很有女人味,絕對不屬於「小可愛」。
中專學聲樂出身的葉一茜是出名的「大嗓門」,而且她還特別喜歡唱歌。除了在班級里是「聲樂課代表」外,每次同學相約去錢櫃「K歌」,她更是當仁不讓的頭號「麥霸」,「只要是外面正流行的,她什麼歌都會唱。」
綽號「有胸無腦」
「大個兒」葉一茜平時給人的印象卻是「傻傻的」,「本身反應不是很快,平時上課又不愛發言,經常不知道『神遊』到哪裡去了。有時老師上課提問到她,她都沒反應,一直保持『發呆』狀———其實我猜想她是自己在想什麼事情吧,但是看上去就是一副愣愣的樣子,眼珠都不轉。」
「但她還算是一個挺有想法的人。」臨近畢業時,班上同學紛紛忙於拍戲、簽約,看著同學們一個個離開,葉一茜從來都不著急。「她還想等更好的機會,對於未來比較冷靜。」
「雙面」佳人
葉一茜可能屬於雙重性格型人。靜的時候「一聲不響」,特愛坐在一邊發呆,要不就是對著鏡子,「她特別愛照鏡子,上課的時候也常常掏面鏡子出來左照照、右照照。」但一旦動起來,她也絕不含糊,是個很能折騰的「瘋姑娘」。她的放肆大笑也算挺有名的了,還有就是一旦得意忘形起來,常常與大家擁抱啊、跳啊、叫啊的。
幾位同學都表示班裡的同學大部分都從事表演相關的職業,少有選擇唱歌的,但是如今葉一茜很紅,對此他們也覺得挺高興,原來葉一茜所在班級的班長稱:「好多人要求我把班級合影中有葉一茜的照片貼到網上。」
『叄』 政和電影院今天放什麼電影6月9日
移動迷宮2
看點: 未知
類型:動作 驚悚 科幻
語言:未知
地區:美國
時長:126分鍾
導演: 韋斯·鮑爾
演員: 迪倫·奧布萊恩
『肆』 有誰知道南平政和歷史文化
政和縣文化歷史悠久。1986年9月省文管會、省博物館普查組在政和普查結果,全縣有商周遺址36處,並發掘出土不少珍貴文物:有商周時期的石錛,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劍和印紋陶豆、罐、瓮、鼎等。從唐朝開始,佛教在政和流傳十分廣泛,民間盛行佛俗火葬,直到清道光年間火葬才漸被土葬代替。全縣有佛教寺廟200多座,其中建廟較多的朝代為:唐代33座、宋代33座,元代29座、明代24座,清代40座。古代政和民間文化活動有燈會、廟會和節慶等形式多樣,戲劇活動是其中的重要活動之一。雖然沒有地方劇種,但京劇、越劇、贛劇,以及茶燈戲、木偶戲等,都在政和流行過。四平戲在明末清初流入政和後保留至今,楊源鄉現在還有四平戲業余劇團。民國時期話劇和電影傳入。新中國建立後,全縣文化事業逐步發展。1990年,全縣有文化館、圖書館、書店各一個,鄉鎮文化中心和文化站8個,農村俱樂部65個,文化專業戶34戶。全縣有電影院9座,總座位8620個,農村及廠礦電影放映隊34個,個體放映戶25戶。全縣有廣播電台、電視台各1個,廣播專線1280桿公里,電視差轉台28座,衛星地面接收站10座,發射機44台,電視機1.2萬台,廣播喇叭1.3萬只。
政和縣古代教育興盛於宋朝。宣和年間,縣尉朱松首創星溪書院和雲根書院;其子大理學家朱熹利用到政和掃墓之機,常住雲根書院講學,因而有「先賢過化之鄉」的美稱。全縣書室、社學、書院、學宮等教育體系完善,歷代共有進士17人,舉人52人。清光緒末,書院先後改辦為小學堂。民國7年(1918),全縣城鄉有小學堂25所,建東師范學校在縣城開辦。民國10年(1921),政和初級中學創辦。民國17年(1928)培淑女子小學創辦。其後,教育經費不足,學校停停辦辦,到1949年,全縣僅有中、小學11所,教職員工30人,學生263人。新中國建立後,黨和人民政府重視發展教育事業,到1978年,全縣中、小學448所,教職員工1767人,學生33799人。1990年,全縣有幼兒園45所,129班,入園幼兒2256人,入園率36.04%,教職工183人;完全小學128所,初級小學232所,小學生23621人,教職工1490人;完全中學2所,初級中學7所,中學生7324人,教職工516人;職業中學1所,學生148人,教職工7人。全縣每萬人擁有在校學生375人,入學率99.21%,脫盲率96%,教育普及率98.58%。1977年至1990年全縣輸送大專院校新生843人,中專新生1582人。1982年,大中專函授廣播電視大學、自學考試、中專和成人中專先後開辦。1990年,電大在校生人數139人,自學考試人數301人,縣城實施9年義務教育。
政和縣古代流傳中草醫葯,醫術葯方世代相傳。清代有一些中醫集資在縣城開辦中葯鋪,光緒年間有三家。民國時期全縣中葯鋪有30多家。民國15年(1926),西醫西葯始進入政和。民國27年,縣衛生院開設西醫門診,直到解放前夕,政和西醫西葯都非常少。1949年,全縣只有一所衛生院,全院職工5名,僅有西醫師1名。新中國建立後,全縣於1958年初步形成縣、鄉、村三級醫療網。當年,紅星人民公社草葯研究站收集民間青草葯單驗密方300多個,整理匯編成書,受到中科院的贊揚。1990年,縣有醫院、中醫院、衛生防疫站、婦幼保健所、健康教育所、計劃生育服務中心,鄉有衛生院,村有衛生所。全縣有病床388張,醫務人員487人。醫療設備有高倍顯微鏡、大型X光機、A型B型超聲波、心電圖、胃鏡等。地方病、傳染病防治成效顯著,1951年鼠疫流行終止,1952年天花被消滅,1953年,霍亂斷絕,1977年血絲蟲病被基本消滅。1980年後,白喉、麻瘋、痢疾等傳染病基本上得到控制。
政和為山區小縣,歷史名人不多,但也值得稱頌。宋太學生陳朝老、明副使陳桓等,頗具憂國憂民之心,甘居貧寒,為國為民上書陳言則當仁不讓。宋國子監祭酒、龍圖閣直學士邵知柔,一生掌教國學,教授東宮,卻能清廉有節,為人們所贊嘆。元農民起義首領黃華、明抗倭二童子等,為民捐軀,視死如歸,實為古代不可多得的英才。共產黨員楊則仕、陳貴芳等革命前輩,為人民群眾翻身解放,出生入死,鞠躬盡瘁,死而後己,更為光彩照人。
政和縣屬自然災害頻繁的貧困地區,民間自古就有社倉、義倉、孤老院、育嬰堂等救助慈善機構。清代較著名的有東平社倉、城西孤貧院、城東育嬰堂等。新中國建立後,縣人民政府撥出大量資金和物資,救災扶貧,建立和健全各種社會保障組織和制度。1990年,全縣有9個鄉鎮社會福利基金會,籌集資金50萬元,用於扶貧扶優、救災濟貧和扶助殘疾人等;全縣有鄉鎮敬老院8所,村敬老院2所,縣辦福利院1所,縣辦福利廠6家。
在政和縣的發展史上,1949年新中國建立至1990年,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最快的41年。全縣人民在縣委、縣人民政府的領導下,把貧窮落後的舊政和建設成為初步繁榮昌盛的新政和。
『伍』 玉皇大帝真名叫什麼名字
玉皇大帝真名叫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別稱有玉皇大天尊,高上玉皇,玉皇赦罪天尊,玄穹高上帝,老天爺。
玉皇大帝猶如人間的皇帝,上掌三十六天,下轄七十二地,掌管神、仙、佛、聖、人間、地府的一切事,權力無邊,有穹蒼聖主,諸天宗王之稱,贊玉帝之尊,權大化,得元始天尊秘授赤字玉文而開天執符。
主承太上無極大道之法旨而含真御歷,金闕四御輔助,北極四聖佐護,神霄九宸大帝拱衛,妙相庄嚴,法身無上,統御諸天,統領萬聖。
玉皇大帝在中國民間的影響極大,祭祀玉皇的儀式往往超越了三清的規格,玉皇即昊天上帝。傳說其誕辰為夏歷正月初九。
(5)老電影政和擴展閱讀
玉皇大帝起源:玉帝源於上古民間的天帝崇拜。古時人們稱最高神為帝,或天帝、上帝,是一位支配天上、地下、幽冥的至高神。古人認為天是宇宙萬物的主宰,也是萬物生長化育的本源,所以不可不敬天畏命,順天行道。因此聯想自然界中有一位最高的神明在支配萬物。
於是天命令君王來人間執政治民,君王必須順應天意,這樣才能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否則君王違反了天道,天就會降下各種不祥之兆與災害懲罰。
君王敬畏天,庶民百官自然而然的也敬畏天,君王既然是奉天之命治理人世,所以君王不得不崇拜天,定期祭天,不但是君王必行的職責,也是國家的大典。早自商周時代,歷朝君王每年例必舉行盛大的郊祀,是敬天思想的最高表徵,但只有君王才有資格祭祀。
『陸』 想找在政和縣東平鎮鳳頭村拍攝的那部電影叫什麼
大家還記得在政和拍的那部電影《騙你上天堂嗎》,現在已經改名叫《我的幸福》,並且已經上映了,網路可以看了
『柒』 葉一茜是政和哪的
https://gss0..com/70cFfyinKgQFm2e88IuM_a/ke/abpic/item/62667cd02426d49ca0ec9c1e.jpg 姓名:葉一茜 原名:葉茜 編號:500472 籍貫:福建省南平市政和縣 出生日期:1984年9月3日 特長:喜歡唱歌 語言:普通話 學歷:大學 畢業院校:北京電影學院 身高:170CM 體重:50KG 生肖:人人過街都說要打的小老鼠(不過我還算是個可愛的小老鼠) 星座:處女座 血型:A型 個性:文靜 人生箴言:少說多做 丈夫:田亮 比賽經歷:福建省青年歌手賽前十(因要開學了故沒參賽) 最喜歡的一首歌:第一次愛的人~ 喜歡的音樂類型:通俗 最喜歡的歌手:李玟 最想做的一件事:去拉薩 NO.6杭州賽區【葉一茜】★★★☆ 簡介 葉一茜,來自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 2005年5月16日16時,獲得2005超級女聲杭州唱區直接通行證,進入50強。 葉一茜是福建人,在北京電影學院學表演的同時,她還學了聲樂。她告訴記者:「當時,我得知『超級女聲』開設廣州賽區時,就想參加,不過因為很多原因錯過了。」這次杭州賽區開始報名,她就義無反顧地趕來杭州參賽:「一個人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參加比賽,我有些害怕。不過到了比賽現場,我覺得杭州女孩子都特別和善、親切,她們對我很好,還鼓勵我。」 葉一茜對於自己的實力非常有信心,她覺得自己應該可以堅持到最後,「杭州離我的老家福建很近,我希望參加決賽的時候,爸爸媽媽都來看我比賽。」 大事記 2004年福建省青年歌手賽前十 2005年參加超級女聲比賽獲得全國第七名 2006年1月推出首隻單曲《陽台外的天空》 2006年1月15日葉一茜在南京出席話劇《青春萬歲》發布會,演繹第二首單曲《青春萬歲》主題歌《青春》 2006年2月14日發布個人第三首單曲《愛情十二元素》 2006年4月28日首張個人大碟《愛情十二元素》全國正式發行 2006年11月代言「歐度」化妝品 2006年12月初開拍《小城往事》 2007年4月25日《懷念不如相見》單曲發布 2007年7月29日開始主持湖北衛視《綜藝奇兵》節目 2007年11月29日,在西安,葉一茜和田亮舉行婚宴,和田亮同一經紀公司的黃維德、快男王櫟鑫、俞灝明等眾多明星到賀,田亮教練張挺為婚禮做證婚人,葉一茜和田亮完成了自己的人生大事。 2008年5月1日田亮葉一茜喜得千金。
『捌』 要好看的香港警匪片,看過法政先鋒1,2,3和法網狙擊看過了,神槍狙擊沒興趣,要類似法政和法網的還有
《學警狙擊》也不錯,黎耀祥的還有很多,一時半會也說不上名字,你自己到網路去找找黎耀祥的電視劇吧,他演了蠻多的警匪片的。
『玖』 日本戰國時期都有那些有名的女人
日本戰國時期的幾個有名的女性
織田市
出身高貴,擁有絕世美貌不一定能帶來幸福,反之因此招致不幸的例子卻不少,尤其在動亂的歷史年代中,因其貌美不僅使自己而且使所愛的人也陷入不幸的悲劇,這種情況也時有發生。
從室町時代的後半期到安土桃山時代被稱為戰國時代。武將們爭奪霸權,到處有戰火在蔓延。絕代美女阿市(1547~1583年)於戰國時代最激烈的時期出生在尾張(愛知縣)領主織田信秀家裡,長兄為著名的織田信長,阿市比織田信長小13歲。織田信秀另外還有五個女兒。阿市從小就十分可愛、伶俐,其溫順而開朗的性格使很多人都喜歡她。隨年齡的增長,她的美貌越來越光彩耀眼,博得天下第一美女的美稱,成了年輕武將們愛慕的焦點。哥哥織田信長也格外喜歡這個妹妹。
阿市以16歲年華,聽從哥哥的安排,嫁給北近江的豪門、領主淺井長政。長政當時18歲,是一位容姿端麗,剛毅豁達的年輕武將。他真心愛著阿市,沒有納妾,夫妻倆過著令人羨慕的恩愛生活。因為她住在城內小谷館,因此被尊稱為小谷夫人。她的婚姻雖是策略婚姻,卻得到了幸福的生活。
然而這種幸福並未持續多久,便發生了戰國時代常見的事件。信長把征討越前的朝倉氏的計劃提上日程,並著手准備軍事行動。另一方面與信長有婚姻同盟的淺井長政採納了父親久政的意見,決定依負從古代就是同盟的朝倉氏,並准備在信長進攻朝倉氏的時侯從後面截住信長的歸路。沒想到的是,這個消息被妻子市姬告訴了兄長信長。她派人給信長送去了一袋豆子,豆子被一根繩子穿在一起,並把袋口扎緊。信長收到後馬上意識到淺井要與朝倉聯合,夾擊自己,於是迅速撤兵,及時避免了一場危險的災難。 1573年,淺井氏最後一個堡壘小谷城被攻破,長政和他父親剖腹自盡。當時阿市請求殉死,長政不允許。他先將兩個男孩子託人逃出,然後派人將阿市和三個女兒送回織田信長處。信長對於一直信賴,並把自己心愛的妹妹嫁給他的淺井長政的背叛十分氣憤。一年後,信長命部下羽柴秀吉抓住阿市兩個年幼的兒子並處死,然後把阿市和三個女兒送到他弟弟那裡,在那裡阿市度過了10年孤寂的生活。
1582年發生了"本能寺之亂"。織田信長因家臣明智光秀謀反而被迫自殺,這件事又左右了阿市的命運。信長死後,有不少武將要求和阿市結婚以保護她和三個女兒,其中最熱心的是羽柴秀吉和柴田勝家。阿市痛恨殺死了她兩個兒子的秀吉,因而嫁給了秀吉的對立面柴田勝家。那時阿市36歲,已經是成熟的女性,但她的美貌絲毫也不減當年。柴田勝家已經開始老了(61歲),二人年齡相差很大如同父女,勝家得到了夢寐以求的阿市欣喜若狂。而秀吉痛恨奪走阿市的勝家,便舉兵攻打勝家。勝家被秀吉在賤岳擊敗。最後與阿市一起在北之庄自殺。
與世無爭,無特殊的才能,更無任何罪過的平凡女人,只是因為上天賦予的高貴出身和超乎尋常的美貌,竟導致了自己和家人的不幸和毀滅。阿市的悲劇在許多小說、戲劇及電影里被反復描繪,深深打動人心。阿市的肖像被傳留下來,她典雅的容貌流傳至今。
長女茶茶
淀君(1567----1615)生於戰國時代。受坎坷命運的捉弄,最終成為最高統治者豐臣秀吉的側室。秀吉死後她推出自己的兒子豐臣秀賴繼承豐臣秀吉的事業,隨心所欲地玩弄權術。當時已是德川的天下。但淀君出於對兒子秀賴盲目的母愛和虛榮,看不清時代的變革,在爭奪天下的決戰「關原之戰」(1600)中失敗,死守大阪城,拖延戰爭,從冬到夏,最後兵臨城下,母子二人登上城樓熊熊燃燒的天守閣,自殺身亡。這一對母子的死標志德川幕府的正式開始。
受歷史的捉弄而生,逆歷史的潮流而亡,淀君也是悲劇性的女性之一。但歷史對她的評價卻是無情的。給予她任性,傲慢,極端自私和虛榮,溺愛自己的孩子,權勢欲的化身等否定評價,把她列為壞女人。惡婦之類。
淀君小名叫「茶茶」。母親是戰國第一美女阿市,父親是近江的小谷城城主淺井長政。雙親育有二男三女,茶茶是三姐妹中的長女。淺井長政因被迫反叛阿市的哥哥織田信長而被殺害。當時淀君才6歲。織田信長保護了阿市的三姐妹,卻授意木下藤吉郎(豐臣秀吉)慘殺了兩個男孩。命運變化莫測,雖說是戰國時代常見的現象,但做殺害了父母和幼小弟弟們的男人的妻子,並為他生孩子,這不僅是茶茶,也是任何人都未能預料的。
小谷城失守後10年之後,阿市母女迎來的轉機。1582年阿市帶著三姐妹,改嫁到越前北庄城城主柴田勝家。這時茶茶16歲。但平穩的日子不長久,次年,柴田勝家被豐臣秀吉所殺,阿市讓三姐妹從熊熊燃燒的宮殿中逃出,自己則和丈夫柴田勝家一起自盡。
三姐妹在秀吉的保護下成長。過去曾熱戀過阿市的秀吉看到身上保留著阿市的風采和美麗的茶茶時,便強行把她納為側室。秀吉除了正室阿奈奈以外還有很多側室。但由於茶茶的嬌艷和光彩照人的青春魅力,加上茶茶身上有他過去主公織田信長的血緣,秀吉格外寵愛她,對她的任性百般遷就。後來又發生了更助長她氣焰的事-----懷了秀吉的孩子。當時秀吉已50歲了。對於一直沒有過孩子的秀吉來說,真如晴天的驚雷,高興得要上天了。這位天下霸主對茶茶更為放縱,他簡直成了糊塗爹。茶茶也更是為所欲為,她讓秀吉為她和孩子在淀(現京都市伏見區附近)建一所宮殿,茶茶因此而被稱為淀君
第一個孩子出生後不久就死去。但不久她有懷了第二個孩子,也就是豐臣秀賴。秀吉對秀賴的溺愛異乎尋常。秀吉在臨死前,意識里只有秀賴,他對來到身邊的重臣只是重復「關照秀賴」這句話而死去。
秀賴的誕生和秀吉的死亡使茶茶變為強悍的母親。秀賴當了大阪城的城主後,她在政治開始插嘴。但她這樣做並不為自己的權勢欲,而是為了秀賴,因為愛秀賴才會這樣做。同時她為了把秀賴培養成為天下第一君主而拚命教育他。實際上,秀賴和他父親毫無相似之處,是個呆頭呆腦的人。但是她被對秀賴的鍾愛蒙住了眼睛,對秀賴缺乏冷靜的觀察和清醒的認識。她對兒子過度的期待和培養天下第一君主的幻想,使許多人捲入與德川之間毫無意義的戰爭,造成戰亂延長,讓許多人作出無謂的流血犧牲,最終她和兒子走上烈火燃燒的天守閣自盡,結束了她們母子的一生。
她的生與死是戰國時代本身的體現。對於淀君,不論評價好與壞,她都是為戰國那個動盪年代的最後時期增添光彩的一大朵名花………
二女兒阿初,本名為淺井初,是日本戰國時期的一位貴婦人。她父親是戰國大名淺井長政,母親是織田信長之妹織田市。其姊為豐臣秀吉側室淀殿(茶茶),其妹為德川秀忠正室崇源院(阿江)。
她出生於近江國小谷城,父親長政與舅父信長互相爭戰多年,最後小谷城在1573年被攻落,她與母親及妹妹一同逃出,被送回織田家。1582年,母親改嫁給柴田勝家,母女四人一同前往越前國北庄城。1583年,羽柴秀吉攻下北庄,勝家與阿市自盡身亡,三個女兒便接受秀吉的照顧。1587年,與自己的表兄京極高次結婚,兩人之間沒有生育。1600年發生關原之戰時,原本京極高次站在石田三成這邊,卻因為所屬的大津城遭到包圍,最後投靠東軍,戰後轉封到若狹國小濱城。
由於阿初自己沒有生育,因此在其妹阿江與生下第四個女兒初姬時,請求收初姬做她的養女,並且讓初姬與高次的嗣子京極忠高結婚。1609年,高次過世,阿初出家為尼,號常高院。後來豐臣家與德川家互有嫌隙,由於一邊是自己姊姊和外甥所在,另一邊則是妹妹的夫家,常高院便在這兩家間奔走,搭起和議的橋梁,企求兩家的和平。但是她的心願終究沒有達成,在1615年大阪夏之陣時,淀夫人與豐臣秀賴雙雙自盡,而秀賴與側室所生之子國松也被處死。秀賴之女在常高院的保護下得以存命,但最後也被幕府方面命令出家。
自從豐臣家滅亡後,常高院就被京極家當做人質送到江戶居住,渡過餘生。1633年過世,年六十五,遵照其遺願歸葬於若狹國常高寺(位在現在的福井縣小濱市)。
三女兒於江,1571年,近江小谷城主淺井長政的次女於江與誕生在領內,幼名阿江,別名達子、德子、小督。其母於市奉兄長織田信長之命,為協調與淺井、朝倉氏的關系出嫁長政,育有長子萬福丸及茶茶(後豊臣秀吉側室淀君)、於初、小督三女。不久之後,信長與淺井、朝倉的關系惡化,數度出兵征討。天正元年小谷城落,淺井三姐妹之父長政切腹,將阿市與尚在襁褓的小督等子女送回信長居城,交由叔父清洲城織田信包撫養。明智光秀發動本能寺之變後,織田家內部爆發信長的繼任者之爭。1582年,阿市與擁立織田信孝的柴田勝家再婚,三姐妹隨母移居北庄城;僅僅半年,居城為擁立三法師秀信的羽柴秀吉攻陷,阿市與丈夫一同自殺,10歲的小督等三姐妹自此受秀吉庇護。
小督16歲那年,由秀吉做主將這位淺井氏遺孤許配給信長之妹阿犬之子,尾張大野郡六萬石的城主佐治與九郎一成;然而在不到1年的時間裏,秀吉沒收了佐治家的領地,小督從此與夫一成離異。
這時候,小督的姐姐茶茶成為秀吉側室,並因懷孕而抱病在身,小督前來探望;不久鶴松誕生,秀吉要求小督與自己的繼子小吉秀勝再婚。秀勝實際上是秀吉姐姐的兒子,其名出自秀吉在長濱城時代側室所生並夭折的石松丸。
秀勝早先是龜山城主,因城池窄小而轉封至甲斐府中(甲府市),後依據秀勝生母的請求,轉封為岐阜城主。與小督婚後不久,秀勝隨軍出征朝鮮,天正二十年(1592)病歿於戰地唐島,得知丈夫死訊的小督,此時已然有孕在身。
豐臣氏嫡子鶴松夭折後,淀殿再度產下次子秀賴。考慮到家族的將來,秀吉決定與當時的實力第一者德川氏結成姻戚關系,1596年,小督與家康的三子秀忠成婚,時秀忠17歲,小督23歲,改稱於江與,意為「給予江戶的」。
婚後生育有千姬、珠姬、勝姬、長丸、初姬、竹千代、國松、和子3男5女。其中長丸在2歲時夭折,長女千姬嫁予秀吉嫡子豐臣秀賴為妻,五女和子成為後水尾天皇的中宮、明正天皇生母,次子竹千代即為後來的三代將軍家光。另外,名為小督時的於江與同秀勝之間育有一女完子,完子寄養在江與的姐姐淀殿處,後來嫁與關白九條兼孝之子中納言忠榮——不久忠榮敘任關白。
於江與嫉妒心深重,一生無法容納其夫秀忠納側室,晚年曾將育有秀忠之子的奧女中阿靜逐出大奧,至於那個無辜的孩子,則被遣出江戶城而成為保科正光的繼子。並且她憎惡嫡子家光,期望次子忠長能夠成為幕府將軍繼承人,因此在三代將軍人選的確立之事上,家光的乳母春日局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於江與給予德川幕府巨大的影響力,也體現在尊稱上。於江與通稱為「大御台」,規格比同是將軍正妻的尊稱「御台所」要高。
寬永三年(1626)九月十五日,大御台於江與於江戶城病歿,享年54歲。葬所在高野山奧之院,法名崇源院昌譽和興仁清大姐。
北條政子(1156——1255)
是日本最早的武士政權鐮倉幕府的創始人源賴朝的正室,也是第二代將軍源賴家和第三代將軍源實朝的主母。1192年,源賴朝奉命當了征夷大將軍,開設了鐮倉幕府。七年後即1199年滅亡,享年53歲。他的死因不明,有人說是起馬摔死的,也有飲水中毒和受死者詛咒而死的說法,總之是個謎。源賴朝死後政權轉移到政子的娘家北條氏手上。1199年,源賴朝和政子的長子源賴家當上第二代將軍。不滿於北條氏的專橫的與其妻子的娘家比企氏聯手,合謀要除掉北條氏。但是計劃失敗,源賴家和北條政子的父親,即她的外祖父北條時政趕下整夷大將軍的寶座,幽禁於伊豆修繕寺內,次年被殺。1203年,源賴家的弟弟源實朝北北條時政和北條政子安排到政夷大將軍的位置。源實朝當北條氏的傀儡過了數年的平穩日子。1219年鐮倉八幡宮祭日,源實朝在參拜祭上的路上,被其哥哥源賴家的遺孤別當公曉襲擊身亡。別當公曉在他父親源賴家死後,在祖母北條政子的細心周到的庇護下成長,但是他堅信父親的死是由於源是朝的陰謀照成的,於是伺機報仇。
始創鐮倉八幡宮的源氏政權,就這樣以短短17年的時間而告終。在此以後北條氏政權公開躍上歷史舞台。 別當公曉被捕處死
盡管北條政子體驗了丈夫被意外事件奪取生命,心愛的兒子還有孫子死於非命的悲劇,是一個不幸的女人,但是從古至今幾乎聽不到對她的同情,既是有也極少
過去對她的歷史評價是:嫉妒心強,性格倔強,為滿足自己的權利慾,不用說政敵就連自己的兒子,孫子都殺害,後來竟將自己的父親流放,是少有的懷女人。
她真是壞女人嗎?嫉妒心人皆有之,不僅女人,男人也有。問題在其表現的原因。在當時的,社會里人們由於出身,身份,社會地位,教養,面子等的約束只好委曲求全,不敢表露自己。政子則不同,身在這些人當中毫不掩飾自己,如實的表現和對待自己
政子和源賴朝結婚是在她20歲,源賴朝30歲的時候。源賴朝是「源平合戰」是的敗方源氏的長子,是個被流放的罪人。政子的父親堅決反對兩人的婚事。政子毅然離家出走,投奔到賴朝身邊。政子和源賴朝同甘共苦,歷盡了艱難,直到鐮倉幕府創立。好容易迎來了源氏當權的時候。結果丈夫背著政子與其他女人私通。就憑為賴朝犧牲自己一切這點,政子對於這種事決不會原諒。另外,源賴朝趁政子分娩不再家之際,把一個叫「龜之前」的女人從伊豆帶到鐮倉尋歡作樂。這件事傳到政子耳朵里,令她勃然大怒。她派武士突然襲擊了「龜之前」的秘密住所,搗毀房屋使其狼狽不堪,「龜之前」差點被打死。另外,她把賴朝的情人「大進局」7歲的兒子感到京都出家做和尚。這些事情傳到世間,政子變成了日本嫉妒典型的第一人。
倘若從對丈夫的粗暴任性忍氣吞聲為妻子的美德的觀點看,政子的行為自然不會得到什麼好的評價。然而如此大膽坦率的表現自我無疑是一種壯舉。政滋生在關東長在關東,她的出身並不是貴族,沒有接受過京都式的教育和教養。她實在農村比較自由奔放的環境里成長起來的女子。特如此強烈的自我表現,並不能完全用嫉妒來解釋。而是和她的出身,生長環境有關。
至於其兒子源賴家,源實朝,孫子別當公曉之死也不能歸罪於政子一人。在她全家的悲劇的背後,她娘家北條家族的野心所起的作用遠遠超過她的存在。政子在源賴朝死後曾削發為尼,人們稱她為尼將軍。它之所以還站在前台指揮,這當然不能排除個人的意志,但除此之外可以說是北條家族為了迴避政敵的對抗而採取的巧妙戰術。
又過如此遭遇的北條政子並不是哭泣落淚度日,而是高居武家政權的統治地位。她是日本歷史上罕見的堅強母親。
靜御前(鐮倉初期)
不僅以悲劇式的武將源義經的愛妾和美貌的舞女而留名於日本歷史書上,而且她還是自古以來為日本人所喜愛的歷史人物之一。
她出現在歷史舞台上的時間是平家滅亡到向鐮倉幕府過渡的短短數年裡。那個時候,在都城裡有一群叫「白拍子」的舞女。「白拍子」就是穿上平安王朝時期年輕貴族的白色禮服,戴上金色的立烏帽跳舞。舞女們甩動白色的袖子翩翩起舞,十分優雅而颯爽,博得人們的喜歡。她們最初好像是神殿里獻舞的巫女,但是這些美麗的女扮男裝的舞女們可能迎合了時尚,逐漸被邀請到貴族或武士家去舞蹈。平家時代有名的「白拍子」有被平清盛所鍾愛的祗王,祗女,佛御前等。
靜御前的出身並不高貴。靜御前的母親是叫磯禪師的白拍子,靜御前從小跟母親學舞。她天資聰慧,不僅舞姿優美,而且舞技超群。14歲左右,她在神泉苑為祈雨而舞。也許是她的完美舞姿感動了上天,大雨傾盆而降。從此,她以絕世舞女而聞名。
15歲時她與在壇之浦消滅了平家凱旋而歸的源賴朝的弟弟源義經偶然相遇。就在她成為源義經的愛妾後不久,源義經因謀反嫌疑而受到哥哥源賴朝追捕。她也跟隨義經逃亡來到吉野山,吉野山是禁止女人出入的,她和義經揮淚分手後,被賴朝的兵抓獲。
義經的愛妾靜出現於《源平盛衰記》是壇浦之戰勝利後凱旋迴京都的時候(1185年4月24日),此時義經和靜正過著甜密幸福的戀愛生活。同年11月3日義經逃出京都時靜也在一起。大物浦遇風遭難以後,靜和義經等一起在天王寺過夜。其後京都發布搜索義經的院宣(院政的命令),他們便逃人白雪茫茫的吉野山。後來義經感到帶女人在雪地行走危險,就決定讓她到其母礬禪尼的地方,給了她許多金銀,派僕人護送出山。不料下山途中錢財被僕人搶去,靜只得單身回到北白川的母親身邊。
不久靜被當局(六波羅)傳呼訊問,文治二年(1186)3月1日母女兩人被送到鐮倉。經過多次審問,靜仍然說不知義經的去向,幕府無法獲得線索。賴朝對此大為不滿,但也無可奈何。
靜擅長跳白拍子舞(平安末期至鐮倉時代流行的歌舞,由戴著直簡形高烏館子、佩著白鞘卷刀的女子一面唱「今樣歌」一面跳舞),賴朝之妻北條政子及其長女大姬要她表演。靜再三固辭無效,最後於4月8日在鶴岡八幅宮的若官堂獻舞。
「吉野山嶺踩白雪,行蹤不明夢斷腸……卑賤莖環(麻線團)反復繞,但願昔日變今日……」靜邊唱邊舞。「住嘴!在我面前竟敢跳起戀慕謀反人義經的舞來,而且所謂『但願昔日變今日』就是希望我沒落,義經重新得勢。」賴朝大怒說。全靠政子出來勸解,總算免了一場大禍。
此時靜已懷孕,賴朝命令若生男則弄死。政子和靜都希望生女孩,這一年閏7月29日,靜生了一個男孩,按命令弄死。由於政子的同情,9月16日靜離開鐮倉回京都。
回京都後,靜日夜想念逃亡奧州平泉的義經。有一天她和侍女琴往來到下總田下邊見村(今茨城縣總和町下邊見)的思想橋,聽說愛人義經於文治五年(1189)4月在衣川的邸宅戰敗自殺,萬分悲傷,在橋上徘徊哭泣。不久為悼念義經的亡靈,在當地的高柳寺削發為尼。同年9月15日病死,時年22歲。侍女琴柱將她葬於高柳寺。
齋藤歸蝶(1535年-1612年?)
父親為齋藤道三,母親為正室小見之方。1549年時,嫁給織田信長做正室。由於她從美濃嫁來,後來她被通稱為濃姬,也被稱為鷺山殿。由於母親小見之方本姓明智,因此有說法指出她與明智光秀是表兄妹的關系,但這個說法只是部份學者的推測,並沒有實據。
雖然她是戰國大名織田信長的正室,但是在歷史上卻幾乎不見關於她的相關事跡記載。傳說她出嫁前,道三曾給她一把短刀,表示如果信長真是笨蛋,可以殺了他,但歸蝶卻告訴道三:「或許我這把刀最後會指向父親」,這僅止是一個傳說。另外也有個傳說,是信長使用反間計,向歸蝶散布假消息,指出齋藤家有人會謀反,結果歸蝶把這假消息寫成信送回娘家給父親,使道三將無辜的家臣殺害,當然這也是一個傳說而已。
由於齋藤道三對自己兒子義龍並不滿意,有意將美濃一國送給女婿信長,從此引來殺身之禍,在長良川之戰時戰死。信長後來便以為道三報仇為名,屢屢與齋藤家戰爭,終於在1567年時得到美濃。但是從此以後,濃姬的消息在歷史上可以說是完全消失。有說法是既然信長已得到美濃,濃姬的存在已無價值,所以將她殺害(一說流放);也有說法是早在這個時候以前,濃姬已經病故。由於她並沒有為信長生下一兒半女,而史書往往對沒有生育的妻妾記載也並不多,尤其她完全沒有被記載,以致於後半生全是謎團。
有小說家寫說在本能寺之變時,濃姬與信長共生死,但這並不是事實,因為據記載,當時在本能寺遇害的女性是一位叫阿能局的侍女,恰好「能」與「濃」的發音相同,就被拿來作文章了。而在本能寺逃出來的女眷們,後來都被送回安土城;再後來,蒲生賢秀與蒲生氏鄉父子則從安土城將信長的妻妾都迎到日野城去。在這些妻妾中,有一位叫「安土殿」的,後來受到織田信雄的照顧;而這個安土殿後來在1612年過世,法名「養華院殿要津妙法大姊」,葬在京都的大德寺總見院。
由於信雄不可能無原無故照顧一位和自己沒血緣的父親妻妾,因此有些人認為所謂的安土夫人就是信長的正室濃姬。不過信長另外有一位愛妾阿鍋也是在這一年過世,也葬在大德寺總見院,因此也有人不認為這個養華院是濃姬。總之,濃姬的一生,完全是一個謎團,除了她是齋藤道三之女、嫁給信長又無子之外,其他的可以說是令人一無所知。
出雲阿國(生沒年不詳)
傳言原為出雲大社的巫女,是歌舞伎的始祖。原本的京四條河原因為最初由出雲的阿國在此地表演「歌舞伎舞蹈」(傾奇舞)後,聞名全國。結城秀康稱其為「天下第一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