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的視角和角度分別是什麼,還有視點,之間有什麼區別
1、無所不知的觀點:
它是小說創作中常見的一種敘事形式。一般用第三人稱。敘述者沒有固定的視角,像一個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上帝,看到了一切。簡而言之,敘述者知道的比作品中的人物知道的要多。
2、有限的角度來看:
有限視角分為內部視角和外部視角。內在視角意味著敘述者和角色知道的一樣多。敘述者只運用人物的感官和意識,從視覺、聽覺和感覺的角度來傳達一切。
外部視角意味著敘述者不僅沒有完全意識到他所講述的一切,甚至還不如所有的人物。他像是一個對內部消息一無所知的人。
他只是從人物的背後敘述人物的行為和語言,而不能解釋和解釋人物身上所有隱藏的和不隱藏的東西。
(1)電影經典角度擴展閱讀:
至於無所不知的觀點,韋勒克和沃倫在《文學原理》中說:「他可以用第三人稱寫作,是一個『無所不知』的作家。這無疑是傳統的、「自然的」敘事模式。
作者出現在他的作品旁邊,就像演講者帶著幻燈片或紀錄片一樣。」這種「解釋」可以超越一切,他知道任何地方發生的一切,甚至是同時發生的幾件事。在這種情況下,讀者只是被動地接受故事並講述它。
Ⅱ 怎樣鑒賞電影從哪些角度
很多方面拉。。
1.劇本。 一個好劇本是載體,這個不好那就算不上好電影了
2.製作。包括前期拍攝和後期合成剪輯,很多片子的拍攝角度很華麗的說,比如顫栗空間,很多長鏡頭,還有後期一些製作,比如變形金剛這種主要靠後期的。
3.音樂。現在回想起來禁閉島其實不那麼恐怖,但是他的配樂從頭到尾給人感覺好壓抑。
4.成本與效果比。我想沒有比異次元殺陣更節省成本的電影了。但是做出來卻抓住人心,這種電影就值得看了,同類的比如《死路》《終極考試》。
個人意見 ,哈哈
Ⅲ 電影中角度的概念
是從第一人稱的角度 比方說 fight club那類的 主角在想事情 然後作為旁白說出來
然後是完全以一個旁觀者來看 絕大多數
還有 上帝視角 就是說旁白完全和劇情獨立 只是敘述而已
恩恩 這是我的理解
要是想要學術性的概念的話
可以從維基那種很權威的看看
希望對你有幫助~
Ⅳ 電影中常用什麼視點和什麼角度
15種拍攝電影常用的鏡頭
按景別分:
特寫(包括超特寫):為了使觀眾注意到人物面部表情或者其他特徵。
中景:一般為半身像,為了體現人物正在進行的動作,比如使用某個物品,或人物肢體語言很重要。
遠景(包括超遠景):為了表現所有環境或表現人物的渺小,烘托氛圍等等。
視點鏡頭(POV):拍攝畫面為角色的視角,為了使觀眾身臨其境感同身受。類似於第一視角的FPS游戲畫面。
按人物數量分:
單人鏡頭(solo)
雙人鏡頭
三人鏡頭
依此類推
按鏡頭角度分:
平視鏡頭(eye level):拍攝畫面保持水平,一般不影響畫面中的人物關系
仰角鏡頭:畫面仰視,為了表現角色形象高大或佔主導地位。這里的仰角鏡頭不一定指的是鏡頭是向上拍的,有時候也指的是畫面中各個人物在空間位置上的關系。例如一個向下俯拍的鏡頭,但是畫面中主體的空間位置要高於次要人物的空間位置,那麼這個鏡頭也可以算是用來表現主角的高大。
俯視鏡頭(頂視鏡頭/鳥瞰/航拍):為了表現角色的弱小或展示所有環境。
斜角鏡頭:拍攝畫面傾斜,為了使觀眾注意到畫面的不平衡,表現某種意義的失調。具體情況需要具體分析。
過肩鏡頭:拍攝畫面在角色肩膀水平之上,一般表現拍攝鏡頭是處於一個旁觀者的視角。最常見的就是兩個人面對面對話,這種時候經常採用過肩鏡頭。
跟隨鏡頭:平移,鏡頭向左或向右移動。跟隨主體移動。
搖臂鏡頭:鏡頭向上或者向下移動。
滑軌鏡頭:鏡頭向前或者向後移動。
變焦鏡頭:畫面空間不變,只是畫面拉近或拉遠。
無規則運動鏡頭:鏡頭圍繞一個主體不定向運動,一般可以增強畫面的運動感,使畫面更有張力,缺點是畫面看起來有些混亂。例如《諜影重重》系列裡面的動作戲就是無規則的運動鏡頭。
360°環拍:展示角色的同時,也全方位展示了環境。
Ⅳ 電影精彩片段應該從哪些角度選
你應該慶幸!這部電影上譯好像沒有參與配音,只有台譯的一個版本,所以沒有什麼可比性!
首先你要能在5分鍾內,讓觀眾知道你表演的這個節目的事情是什麼?他的起因是什麼?
然後你還要在這5分鍾內,找到能夠引起觀眾共鳴的爆發點和沖突點。
最後就是你的情緒控制能力表現了!
相信自己吧!
Ⅵ 如何以電影角度評價電影
在影片中可評的角度很多。就一部影片而言,可以評主題、評人物、評細節、評場面、評藝術特點、評電影語言的運用等;就多部影片來說,可綜合評論一系列影片,闡明某一時期電影藝術創作的傾向和特點;可綜合某一類影片(如驚險片、探索片等)進行評論;可綜合同一類問題(如古裝片的雷同化等)進行評論;另外,還可以進行電影專評,如評編劇、評導演、評演員、評攝影、評美工、評音樂等。
面對這些可評的內容,初學寫影評的中學生具體應如何處理呢?最好的辦法是「集中優勢兵力殲滅敵人」,抓住影片中給自己留下印象最為深刻、最能激發自己寫作慾望的問題來寫,這樣便於對問題作深入細致的評論,忌面面俱到。
影評寫作可以有長有短,可著眼於一部影片的一個鏡頭,也可以著眼於一種電影現象。對於我們高中生來說,要對一部影片作出全面的評價比較困難,練習寫影評,可從評論一個人物形象、一個情節、一個場面入手,可對演員演技、拍攝技巧、導演意圖、影片風格、色彩、語言、音樂等進行單一的評析。隨著寫影評水平的提高,就可對某一人物形象,如影片中的學生、教師、軍人等銀幕形象發表看法,也可以從縱向談某一階段電影的回顧或某一體裁電影的回顧,分析其得失;或從橫向談某一風格的電影,如西部電影、賀歲片、娛樂片等,或橫縱向結合,談一個導演的風格,如謝晉模式、張藝謀現象等。初涉影評寫作不宜貪大求全,而應從一點一滴寫起,思考挖掘,連綴成篇。
2、如何評
第一,捕捉住感受點。一部電影涉及的方面很廣,需要品評的著筆點很多。這就需要對電影反復回味思考,用心靈再度感受,把握往影片中最能動人的地方,並使之在自己的筆下得到理性的升華。如觀看了《泰坦尼克號》,不能只簡單地敘述這場愛情故事,而要從主人公生與死的考驗中感悟到人性的光芒。
第二,抓住細節,詮釋其深刻涵義。所謂細節,是影片畫面中對表現對象的局部或細微的變化進行精要細致的描繪。細節包括人物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道具的運用,色彩的調度,聲音的變化等。典型的細節對展現人物性格、設置懸念、推動情節發展都起著積極作用。如《大轉折》中先後三次出現蔣介石的背影,每一次出現都預示著國民黨軍隊下一次的失敗,通過三次背影的刻劃,將蔣介石政權日薄西山的局面富於象徵性地體現出來。
第三,立意要新,開掘要深。寫影評要有新意,要有獨到的見解,抓往要點,自感而發。要做到有新意,一是要抓住影片內容,結合台社會現買;二是要准確把握住影片的精神
Ⅶ 電影中很多大尺度鏡頭從藝術的角度看是必須有的嗎您有何高見
真實性
慾望,是每個人的本能,是生活中本來就有的東西,所以在恰當的時候展現慾望,其實更貼近真實,讓讀者或觀眾能感受到人物的體溫,能深入到人物的內心,也更能被帶入到故事中。
很多大尺度場面並不是可有可無,它對於推進劇情、增進人物之間的關系或激發人物之間的矛盾都非常重要,或許通過其他方式也能達到這種目的,但是沒有這種方式直接、徹底、節省鏡頭而且讓觀眾容易理解。
個人看法
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來抓住觀眾的眼球,演員為了藝術獻身。就是為了把藝術和人性完美結合,創作出觀眾想看的影視作品。一部影視劇,有文化內涵,有藝術底蘊。同樣可以抓住觀眾的眼球,收視長虹。隨著社會進步,人的藝術品味逐漸提高,不再滿足於哪些大尺度鏡頭的低俗類影視劇,有文化藝術底蘊的影視作品會更受歡迎。
Ⅷ 什麼是好電影,從哪些方面或角度評判
個人認為好電影都是引人入勝,啟發思考,產生共鳴,表演真實。中國很多電影演員都是注重自己形象怎麼拍好看,很多導演都過多考慮市場上各層級觀眾,而不是電影藝術,或者某種需求,連手撕鬼子都拍得出來,所以很難有世界級的好電影。
Ⅸ 對於電影的歷史描述可以有多種角度
電影,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的影像畫面,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的現代藝術,也是一門可以容納悲喜劇與文學戲劇、攝影、繪畫、音樂、舞蹈、文字、雕塑、建築等多種藝術的現代科技與藝術的綜合體。
但它又具有獨自的特徵,電影在藝術表現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種藝術的特徵,又因可以運用蒙太奇這種藝術性突躍的電影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藝術的表現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復制放映,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電影已深入到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Ⅹ 從十個角度推薦十部電影,並用一句話說明理由。
我從10個角度為樓主僅推薦一部「作品」
1,今年最好的電影,勝過那些什麼變形金剛百倍;
2,有可能成為影史上「最」經典的電影之一;
3,擁有最好的劇情;
4,幽默+感人+新穎獨特+富有寓意+你能想到的任何形容詞;
5,融合科幻、愛情、動作;
6,已經被認為是史上最好的動畫片;
7,口碑是今年最好的(樓主如果覺得誇張可以搜一下這部片子的影評,有人說是一輩子看過的最好的電影);
8,皮克斯和迪斯尼為了這部電影的製作用了竟然7年的時間,是絕無僅有的;
9,為保護地球,保護環境做了最生動的宣傳;
10,洛杉磯影評協會(奧斯卡的風向標)12號已經將此片定為今年的最佳影片,是目前明年「奧斯卡最佳影片」呼聲最高的(注意不是最佳動畫片),很可能成為動畫片歷史性的第一次奧斯卡最佳影片;
影片名:WALL-E
中文被翻譯為:機器人總動員、瓦力
目前大概還沒有在線看的,因為中國明年才引進,我那時也找了很多,最好的因該是風行,國內大概只有風行有它的DVD版的(邊下邊看)速度超快的,建議樓主快去收藏吧呵呵,祝你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