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秋收起義老電影土豆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秋收起義老電影土豆

發布時間: 2022-03-30 12:10:13

⑴ 秋收起義電影劇情簡介

劇情: 1927年,蔣介石背叛革命,恐怖彌漫在華夏大地上空。中國共產黨於8月7日召開了緊急會議,委派毛澤東前往湖南組織秋收武裝暴動。毛澤東決定成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並將暴動時間定為1927年9月9日。毛澤東和潘心源、陳志安走到張家坊,卻被閻仲甫所設的哨卡攔住。幾個團丁押著三人走在山路上,毛澤東巧施妙計得以脫身,三人來到銅鼓鎮工農革命軍第三團集結地。秋收起義終於打響了。工農革命軍一路攻下多處要害後遭到敵人包圍,因敵強我弱,部隊損失慘重。毛澤東思考局勢,在會上指出敵我雙方實力懸殊,我方應站穩腳跟,保存實力。隨後,毛澤東帶領部隊前往敵人統治力量最為薄弱的羅霄山脈,建立蘇維埃政權。部隊終於沖破敵人的圍剿,毛澤東在戰士的簇擁下明確了拉著隊伍上井岡的部署,堅定地表示必將打倒蔣介石。

⑵ 秋收起義

1927年蔣介石、汪精衛先後叛變革命,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遭到失敗。為了挽救革命,1927年7月中共中央在湖北漢口召開了臨時政治局常委會議,決定在共產黨力量較強、工農運動基礎較好的湖南、湖北、江西、廣東4個省舉行秋收暴動,徹底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糾正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路線,確定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屠殺政策和開展土地革命的總方針。毛澤東在會上提出「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會議決定派毛澤東去湖南改組中共湖南省委和領導秋收起義。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決定在湘鄂贛邊區組織秋收起義。8月12日,由共產黨員盧德銘任團長的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團和平江工農義勇隊到達修水縣城,並與8月下旬抵修城的通城、崇陽農民自衛軍在本縣山口統編成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余灑度、余賁民任正副師長,下設4個團,1、4團駐修水,毛澤東任前敵委員會書記。盧德銘任總指揮,總指揮機關設在縣城,修水地方黨組織積極配合,發展武裝,組織群眾支持起義軍。師部參謀長何長工、副官楊立三,根據前敵委員會指示,在修水設計並製作了「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軍旗和臂章。「秋收時節暮雲沉,霹靂一聲暴動」。9月9日,震撼世界的秋收起義首先在修水爆發,起義部隊在修水縣城舉起義旗,向長沙挺進。途經渣津,與收編的邱國軒第4團匯合,並攻克了敵人盤踞的朱陂廠,在進攻長壽金坪受挫後,返回修水台庄,後接毛澤東指示,揮師瀏陽文家市,與2團和3團會合後,跟隨毛澤東踏上前往井岡山的道路。 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秋收暴動》 陳玉先
八七會議結束後,毛澤東作為中央特派員回到湖南。8月18日,在長沙市郊沈家大屋召開改組後的湖南省委第一次會議,討論制定秋收起義計劃,成立前敵委員會,毛澤東任書記。9月初,毛澤東在江西安源張家灣召開軍事會議,討論秋收起義具體部署。參加起義的主力包括兩個部分:一部分是沒有趕上參加南昌起義的原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團(是葉挺獨立團的新兵組建的),另一部分是湖南平江和瀏陽的農軍、鄂南通城和崇陽的部分農民武裝、安源煤礦的工人武裝等,共約5000人,統一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第一、二、三團。起義前又收編一部分原黔軍武裝為第四團。盧德銘(原警衛團團長、共產黨員)任起義軍總指揮,余灑度(共產黨員,後叛變投敵)任師長。起義的目標是奪取長沙。9月9日,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爆發,工農革命軍分別從修水、安源、銅鼓等地出發,向長沙進擊,先後佔領醴陵、瀏陽縣城和平江的龍門廠、瀏陽的白沙、東門市等地。由於當時革命形勢已處於低潮,敵強我弱,加上群眾缺乏作戰經驗,起義軍某些指揮員指揮失當,新收編的第四團在戰斗中又臨陣叛變,致使起義軍受到嚴重挫折。9月14日,毛澤東在瀏陽東鄉上坪召開緊急會議,決定改變攻打長沙的計劃,命令第一、三團與第二團余部迅速到瀏陽文家市集中。19日晚,在文家市召開了前敵委員會會議,決定起義軍撤離湘東地區,進入江西,沿羅霄山脈南移,以保存革命力量。起義軍在向南進軍途中,處境十分困難,在江西省萍鄉縣蘆溪又遭到敵人的伏擊,總指揮盧德銘犧牲。9月29日部隊到達江西省永新縣的三灣村時進行了改編(即三灣改編):由原來的一個師縮編為一個團;將黨的支部建立在連上;成立各級士兵委員會,實行民主管理制度,在政治上官兵平等。10月部隊到達羅霄山脈中段即井岡山地區,得到當地武裝袁文才和王佐的幫助,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秋收起義與南昌起義比較,最明顯的特點在於: 1、它不僅是軍隊的行動,而且有數量眾多的工農武裝參加。 2、它第一次公開打出了工農革命軍的旗號。 3、這次起義雖然在開始時也是以攻佔大城市為目標,但在起義遭到嚴重挫折後,及時從進攻大城市轉到向農村進軍,這是人民革命史中具有決定意義的新起點。起義部隊在農村中從小到大地開展游擊戰爭,為後來各地工農紅軍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大規模發展奠定了基礎。秋收起義和井岡山道路,是毛澤東的農村包圍城市思想的起點。 4、三灣改編,把黨的支部建在連上,鑄就了人民軍隊的靈魂——永遠聽從黨的指揮。 第一面軍旗 1927年9月9日,在毛澤東領導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師部和一、四團在修水舉行了著名的秋收起義,打出了工農革命軍第一面軍旗。 1927年8月,我黨領導的原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第二方面軍警衛團奉黨中央之命參加南昌起義,途中得知起義軍已退出南昌,便來到湘、鄂、贛三省交界的修水駐扎待命。 與此同時,根據中央「八七」會議精神,黨中央積極准備湘、鄂、贛 秋收起義部分成員合影
、粵四省秋收暴動,8月底9月初,駐修(水)銅(鼓)警衛團、平(江)瀏(陽)工農義勇隊根據中央軍事部「積極准備等待時機參加暴動」的指示,決定組建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 9月初的一天夜晚,修水商會東廂房燈火通明,在師部參謀處一張寬大的八仙桌上,師部參謀何長工、副官楊立三、參謀處長陳樹華三人在製作軍旗,他們反復比較、推敲,修改著,爭論著,最後確定,旗底為紅色,象徵革命,旗中央的五星代表中國共產黨,五星內的鐮刀斧頭代表工農,旗左邊白色套管上是「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字樣,整體含義是: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武裝。 「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匡廬 (泛指江西)一帶不停留,便向瀟湘(泛指湖南)直進。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秋收時節暮雲愁,霹靂一聲暴動」。1927年9月9日,在毛澤東親自領導下,秋收起義爆發了,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師部和第一、四團在修水吹響了革命的號角,工農革命軍的第一面軍旗在古城修水高高飄揚。第二團、第三團在安源、銅鼓亦打響了暴動的槍聲。從此,武裝斗爭的熊熊烈火迅速燃遍了湘東贛西的遼闊土地,湘贛邊界掀起了威震敵膽的金秋狂飈。

⑶ 秋收起義電影的主要內容一定要簡潔

電影《秋收起義》根據秋收起義的史實創作,成功地刻畫了革命初期的毛澤東形象,再現了他在決定中國歷史命運的危急關頭,沒有執行中央關於攻打長沙的命令,毅然帶著隊伍歷盡艱險奔上井岡山,建立起革命根據地,開創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之路的偉大歷史過程,充分表現出毛澤東所特有的雄才大略、偉人風采,及他在這一歷史進程中的思想發展。
電影《秋收起義》獲1993年度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第二屆湖南省文學藝術節優秀成果特別獎等獎項。

⑷ 電影秋收起義過後接著是那部電影

電影秋收起義過後接著是電影《井岡山》
井岡山的劇情簡介 :
1927年秋收起義失敗後,毛澤東率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向南轉移,經過浴血奮戰,毛澤東與朱德的部隊終於1928年4月28日在井岡山勝利會師。

⑸ 《秋收起義》出自哪個年代

【秋 收 起 義】(1927年9月9日 毛 澤 東、盧 德 銘 領導的武裝起義)

與南昌起義、廣州起義並稱為三大起義。經過三灣改編後開始向井岡山進軍,開創了我 黨 領導下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纔此外還有:
《秋 收 起 義》(1957年 黎冰鴻 創作的油畫)
《秋 收 起 義》(1993年 王霙 主演的電影)
《秋 收 起 義》(1973年 何孔德、高泉、冀小秋、陳玉先 創作的油畫)

⑹ 《秋收起義》電影,誰是主要人物

我都是在這里看的,地址在附件中,只是連~接,從~來~不~發有毒

⑺ 一部反映秋收起義史實的經典影片

1.《怒潮》1963版
導 演:史文熾
編 劇:吳自立 未央 鄭洪
主 演:張平 周鳳山 關淑貞 劉秉章 翟春華
出 品:八一電影製片廠
故事梗概:
1927年湖南某縣。繼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叛變革命之後,湖南於5月21日也爆發了馬日事變」,大批的共產黨員、工農群眾和愛國志士被殺害,革命由高潮轉入低潮。邱金是南鄉農民協會主席,起初誤認敵為友,不幸被捕,在屠殺時僥幸逃脫。復仇的怒火在胸中燃燒,他手執一把柴刀,要和敵人拼個死活,但因寡不敵眾,身負重傷;幸被縣特派員羅大成救出。羅大成在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過,他遵照毛澤東同志的教導,重新發動農民,組織農民,和敵人展開了針鋒相對的斗爭,節節的勝利,鼓舞了群眾。右傾機會主義者王懷志(中央特派員),大喊農民運動過火了,撤了羅大成的職,還要解散工農武裝。羅大成後來壯烈犧牲,王懷志也遭到了敵人的毒手。值此革命的緊急關頭,黨中央召開了「八七會議」,堅決糾正和結束了陳獨秀的投降主義,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屠殺政策的總方針,號召黨和人民群眾繼續革命的斗爭。以毛澤東同志為首的前敵委員會在湖南成立,領導了舉世聞名的秋收暴動。在復雜的階級斗爭中,在黨的幫助下,邱金從一個復仇主義者,成長為一個紅色的指揮員,他響應毛委員的號召,領導工農自衛隊,舉行了暴動,最後,他帶著暴動的部隊,跟隨毛澤東同志進入了井岡山地區。
這是一部較早運用電影藝術表現和反思黨內不同思想和路線斗爭的影片。它以1927年湖南農民革命運動為背景,描寫了在血與火斗爭中站立起來並匯人革命洪流的農民武裝的成長過程。
對於右傾機會主義者的投降主義路線及其給中國革命帶來的重大損失,影片以形象的力量予以批判和總結。它還以宏偉斗爭場面的表現和細膩的心理刻劃,從不同的側面,多角度地表現了幾位在復雜的斗爭中經受洗禮的農民革命者的形象。該片音樂在烘托主題、創造氣氛表現主人公內心情感等方面起到了突出作用,其中的插曲頗具特色。

2.《怒潮》2004版
導 演:史文幟
主 演:周鳳山
出 品:北京北影錄音錄像出版社
故事梗概:1926年,國共第一次合作期間,中國共產黨聯合國民黨左派,組織國民革命舉行北伐,向統冶和分割中國的軍伐發動進攻。在工農武裝的支持下,北伐節節取勝。但是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右派,卻叛變革命,無數革命戰士慘遭殺害。事實教育了黃維國。激於正義,他自願投向共產黨,參加了邱金率領的隊伍。邱金高舉戰刀帶領 農民隊伍沖向國民黨團部。

⑻ 跪求《秋收起義1993》百度網盤無刪減完整版在線觀看,王霙主演的

鏈接:

提取碼:quw5
《秋收起義》
導演:周康渝
編劇:周康渝、駱炬、黃德明
主演:王霙、劉法魯、李永田、王茜、姚剛
類型:劇情、歷史、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中國大陸
語言: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1993-05-01(中國大陸)
片長:109分鍾
又名:AutumnHarvestUprising
1927年,蔣介石背叛革命,一片白色恐怖彌漫在華夏大地上空。中國共產黨於8月7日召開了緊急會議,委派毛澤東前往湖南組織秋收武裝暴動。毛澤東決定成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並將暴動時間定為1927年9月9日。毛澤東和潘心源、陳志安走到張家坊,卻被閻仲甫所設的哨卡攔住。幾個團丁押著三人走在山路上,毛澤東巧施妙計得以脫身,三人來到銅鼓鎮工農革命軍第三團集結地。秋收起義終於打響了。工農革命軍一路攻下多處要害後遭到敵人包圍,因敵強我弱,部隊損失慘重。毛澤東仔細思考局勢,在會上指出敵我雙方實力懸殊,我方應先站穩腳跟,保存實力。隨後,毛澤東帶領部隊前往敵人統治力量最為薄弱的羅霄山脈,建立蘇維埃政權。部隊終於沖破敵人的圍剿,毛澤東在幾百名戰士的簇擁下明確了拉著隊伍上井岡的部署,堅定地表示必將打倒蔣介石。

⑼ 秋收起義電影的觀後感

《秋收起義》觀後感
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修銅一帶不停留,便向平瀏直進。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秋收時節暮雲沉,霹靂一聲暴動。
------《西江月.秋收暴動》
秋收時節,一聲暴動。 1927年9月9日,工農革命軍的大旗飄揚在湘贛邊界的上空。一場秋收起義,拉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帷幕,翻起了一個新篇章。
如果說1927年,蔣介石、汪精衛的相繼叛變革命,使中國革命道路,一度走入絕境。而,八七會議,正確的抉擇,又把中國領上了路,是革命的轉折點,那麼,秋收起義就是轉折後的第一步,第一道彎,雖然這道彎拐的有些曲折,但畢竟是拐了,然後,就拐出了一片輝煌!
秋收起義,不是一個勝利,但卻有比勝利還深遠的意義。縱觀當時中華大地的形勢,再明顯不過,國共相差懸殊,無論是軍事革命地。城市中的國軍是完全足以一舉殲滅微弱的共軍的。但,共軍有弱,更有足以致國軍以死地的優勢。那就是,錯了,勇於改正,並敢於走新路子,走別人不敢走但卻會通向曙光的路子。
起義之初,獲得不小的勝利,但實力在那,更何況還有不當的指揮,對革命來無說無異於雪上加霜。瀕危之時,中國共產黨毫不猶豫的發揮了她的優勢。糾正錯誤的指揮,准確認知形勢,轉移路線,保存實力。即使再難再苦還是,義無反顧地奔向了井岡山,奔向了未來革命的搖籃,奔向了唯一有可能重整旗鼓的青山。開始了偉大的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
事實證明,這個決定多麼的准確而重要!在當時的環境和形勢下,任何一個細節或者決定都足以影響中國未來的道路。秋收起義最開始的成功,鼓舞了人們的鬥志,提高了大家的士氣,對革命從死氣沉沉走向光明充滿了希望;半路的失利,則在歷史的關鍵時刻,給中共敲響了警鍾,在城市中,與國軍硬碰硬,只有死路一條;而在千鈞一發之際,中共則發揮了她的巨大優勢,從錯誤中走出來,擦亮眼睛,高瞻遠矚,毅然轉道井岡山。從失利逐漸向曙光前進!
八十多年過去了,秋收起義的號角似乎還盤旋在中華大地的上空。那場轉折,是不容易的,任誰也知道,它又是偉大的。在中國的革命道路乃至中國的發展歷史之路上,都是無可抹殺的偉大的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