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農村女孩進城變壞的一部老電影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農村女孩進城變壞的一部老電影

發布時間: 2023-06-11 03:05:19

A. 尋找電影,一部國產電影,講述一個農村女孩進城後的變化的

《跳出去》

B. 電影黃山來的姑娘是什麼時間上映的

黃山來的姑娘 (1984)
導演: 張圓 / 於彥夫
編劇: 畢鑒昌 / 彭銘燕
主演: 李羚 / 丁一 / 張筠英
類型: 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1984-12(中國大陸)
片長: 97分鍾
又名: A Girl from Huangshan Mountains
劇情簡介
1980年代初,黃山農村姑娘龔玲玲(李羚 飾),為替家還債,隻身赴京城當保姆。剛進城的農村人不免被個別城裡人用異樣目光看待,玲玲也不例外。初到齊家,主人一家總對她的行為產生不信任,連買個萊也懷疑她做了手腳。盡管終日埋頭苦幹,始終得不到主人的好評,最終因為一件毛衣的丟失,玲玲不堪侮辱,冒雨離開齊家。轉入趙家照顧產婦柳紅榮(趙雅珉 飾),相同的命運很快使兩人情同姐妹。不久柳遭丈夫拋棄,生活的拮據使她無力承擔玲玲的工資,玲玲無奈離開。後經同鄉介紹,她輾轉來到周家,周家待她視如已出,她不僅學了一手烹飪技術,還練就一手好書法,並在周家的幫助鼓勵下,辦起了知青飯店......

C. 笑梅和萬老闆是什麼電影

《命在誰手》這部電影是講述了一個關於90後農村女孩進城打工的故事。劇中的女主角吳笑梅是一個農村姑娘,長相出眾、但家境貧寒,不得不去做保姆補貼家用。男主人公萬老闆是吳笑梅的僱主,已婚又有情人,得知笑梅的家庭情況後多次幫助笑梅。這部電影最大的特點在於它的敘事方式非常獨特,採用了三段式,即一個故事設有三種結局的編排。揭示了當今社會人們面對金錢享樂、物質誘惑,呈現出的多元性、差異化的價值取向。不同的觀眾也許會對影片產生不同的理解。

D. 為幫哥哥還債,供弟弟讀書,農村姑娘進城當保姆:80年代老電影

《黃山來的姑娘》是一部於1984年上映的老國產電影,第一個鏡頭是一個農村姑娘拎著一塊肉,著急忙慌地從老式樓梯上跑下來,一路趕到賣肉的櫃台,懇切地說稱少了一兩肉,鏡頭一轉,是一臉精明的女主人,用手提稱錙銖必較地驗稱著菜的斤兩。

挺戲劇化的開頭,塑造了一個農村與城市、僱主與保姆的對立,有點臉譜化的老套,以為會是個有時代印記的「階層壓迫」的故事,但是整部電影看下來,卻很驚喜,從黃山去北京做保姆的玲玲, 代表了在初步開放的80年代中,鄉村對城市的試探與融入,在見證城市飛速發展的同時,還有鄉村經濟的蘇醒與崛起。

電影至始至終,都沒有農村的實景部分,導演的設計十分巧妙,以暗寫明的春秋手法,農村的一系列變化,通過保姆玲玲的家信、以及同鄉的攀談中逐層表現。作為電影主語的「黃山」,最終定格在玲玲與城市女孩星星共同歸鄉的展望上: 「到時候農村和城市都一樣了,到處是高樓大廈、電燈電話……」

電影有個鏡頭是一段節奏強烈的音樂傳來,一個穿牛仔褲、燙卷發的「時髦」青年載著女友,騎著摩托車親親熱熱的經過,背景是紅白色的無軌電車以及自行車,玲玲很新奇地駐足觀望,眼中閃著驚訝、新鮮、好笑又難以接受的光芒。

這份復雜的情緒表達非常細致真實,從保守的農村走入繁華的城市,局促不安的同時還有一份「本份」的自知,時代更迭,城市和鄉村依舊存在難以融合的落差,放在今天,一個農村姑娘初站在摩天大樓之下,也會有這種未見過世面的無所適從。

不過電影並非在製造這種對立,而是通過玲玲的幫工生活,走入城市最為真實的煙火氣里,呈現出復雜豐富的人性,有自私市儈的小市民,有熱心相助的街坊;有知識分子的認真自律,還有老幹部家庭的平等互愛。在立體的城市影像中,展現出玲玲的自尊自愛以及人與人間流動的溫情。

玲玲一共服務過三個家庭,這三個家庭也是八十年代北京市民階層的一個縮影。 第一家齊家,家庭成員是齊母、在國外出差的齊父、哥哥大力和妹妹小娟。這家人工作於國企,居住的是帶有電梯的高層。

第二家柳家,家庭成員是產婦紅榮、嬰兒以及未曾謀露面的丈夫。這是一個典型的工人家庭,居住的是熱鬧、逼仄的胡同大院;第三家周家,老爺子是退休老幹部,老太太知名書法家,還有個高中畢業醉心考歌舞團的孫女星星,住寬敞的四合院。

三個家庭非常具有代表性,是時代的一個切面。同時玲玲在三個家庭里的境況,亦是一個慢慢融入、感受到關愛的過程。

一、第一任僱主齊家,加深了玲玲對城市的隔閡

齊母與小娟對玲玲的態度,是高高在上傲慢。齊母總是懷疑玲玲手腳不幹凈,更談不上對她人格上的尊重。中午吃飯,大力將一顆雞蛋夾給玲玲,齊母迅速地截下,並把雞蛋送入女兒小娟的碗里,說:「玲玲不愛吃雞蛋,她在鄉下早吃膩了。」體面的外表下,卻對勞動者心存鄙夷,諷刺的是如齊母這樣的人,現在仍舊存在。

小娟對玲玲頤指氣使,在玲玲放過衣服的床上噴香水,要求玲玲幫她按摩,同時還控訴歷任保姆的「劣跡」。玲玲試穿她的馬甲,小娟讓玲玲立刻將馬甲洗了,沒好氣地說: 「農村姑娘就要有農村姑娘的樣子,不要打扮。」

盡管僱主對玲玲百般刁難,但為了掙錢她消化了這份委屈。直到有一回小娟的毛衣「丟了」,齊母一口咬定是玲玲偷的,將她的行李翻了個底朝天。後來發現是落在單位了,齊母叮囑小娟不要告訴玲玲。

純朴又倔強的玲玲花了快一個月工資買了件新毛衣給小娟,說自己洗的丟了她需要負責,但她毅然決定辭職,就在她出門的時候,聽到小娟腹痛難耐痛苦地在床上呻吟,這個善良的姑娘二話不說,背起小娟就往醫院趕去,幸虧送治及時,小娟才脫離了危險。

手術後的小娟滿心愧疚,坦白她的毛衣沒有丟,讓玲玲不要走,玲玲第一次體會到城裡人對她的真誠,還有工作帶給她的被需要感,但之前的誣賴觸碰到她的底線,她答應等小娟康復再走。

作為80年代從農村走入城市務工的保姆,在當時人口流動尚未解凍的背景下,不啻於是第一批出來闖盪的冒險者。城裡人與農村人其實都在相互的想像壁壘中,互相都給對方貼了標簽。

玲玲這樣的人,正是將兩個不相交的對立面相互融合的存在。齊家母女印證了玲玲想像中城市人的不近人情,而她們亦先入為主地給玲玲貼上缺乏教養的標簽, 玲玲與第一個家庭的磨合,其實也是農村與城市的磨合,玲玲與小娟的和解,穿透的是城市第一層堅硬的外殼:偏見。

二、第二任僱主柳家,是玲玲對城市多面的認知

紅榮條件並不寬裕,住在胡同大院一個小間里,丈夫工作未歸,她咬牙請了玲玲來照顧月子。紅榮和丈夫都是工人,平時都喜歡文學,因志趣相投而結合。丈夫的文章被一家雜志社青睞,聘請他去工作。從車間工人到雜志編輯,紅榮很為丈夫自豪,和玲玲說起「柳大哥」,一臉幸福溢於言表。

為了省錢,整個月子里,紅榮就吃了一隻雞,還捨不得地說「等柳大哥回來一起吃」,玲玲實在看不下,將雞燉了「強硬」地讓她喝湯。

轉眼孩子滿月,丈夫仍未歸,還斷了生活費,捉襟見肘的紅榮已付不起玲玲的保姆費,心事重重地去找丈夫。深夜歸來,紅榮看玲玲和衣等睡著,替玲玲脫了鞋蓋上被子。她將細心珍藏的定情手帕燒了,伏在書桌上低聲啜泣。

玲玲明白了紅榮的處境,介紹她來工作的同鄉大媽給她另找了戶人家,正好玲玲家裡催促要錢,那戶人家出錢比紅榮高了近一倍,但善良的玲玲不願離開拮據困難的紅榮,情願在休息日再去做一份工賺錢。

紅榮知道了玲玲家裡缺錢,讓玲玲另找工作,她將自己的毛衣送給玲玲,感激她這段時間的照顧,兩個互相心疼的女人相擁而泣。 繁華摩登的北京城,有許多像紅榮一樣艱難生存的底層群體,城市並非遙不可及的盛氣凌人,它有落定到地面的煙火氣,有悲歡離合、有人生疾苦。

最令人感動的,是紅榮背著孩子上班後,本就缺錢的玲玲買下一隻雞燉好在爐子上才離去。紅榮下班看著那鍋雞湯,溫暖到淚流滿面。 紅榮的溫柔隱忍,玲玲的情深意重,有著那個年代的人特有的「傻氣」,胡同里街坊鄰居們的互助互愛,也讓人看到冰冷的城市表象下,沉澱在市井生活里的「中國式的溫情」。

三、第三任僱主周家,帶給玲玲精神層面的升華

周爺爺是離休老幹部,曾為祖國浴血奮戰過的那一代人。他與周奶奶都有著知識份子經歲月積淀的溫和內斂。對玲玲也像待晚輩一般疼愛。孫女星星是一個典型的追逐夢想的城市青年,對愛情、事業都有自己清晰的規劃與追求,與第一個家庭物質虛榮的小娟形成鮮明對比。

在周家,玲玲感受到家人般的平等關愛,周奶奶每日教玲玲寫毛筆字,對她嚴格要求。周爺爺從黃山 旅遊 回來,特地給玲玲帶來家鄉的零食。星星藝考前,一直要求爺爺利用關系幫她打通門路,可能一個電話就能改變孫女的命運,但這個有原則性的老人,反對一切走後門行為,教育星星要通過自己的能力贏取未來。

但因為別人走了關系,星星最終未能如願。家庭教育的熏陶養成了星星積極的心態,她很快調整情緒,答應居委會的聘請,成為國營飯店的經理,將生意經營的風生水起。 星星身上有80年代青年特有的朝氣與熱忱,有理想有情懷有拼勁。

玲玲在周家耳濡目染,不僅在文化素養上有所進步,精進了廚藝,更開拓了思維與眼界,隨著哥哥戒賭經營養殖場盈利後,她在北京的工作不再成為家庭經濟的主要供給時,玲玲也開始思量自己的人生規劃……

安徽是八九十年代出了名的保姆之鄉,尤其是無為盛產保姆,這也和 歷史 原因不可分割。當時有很多如玲玲一樣的農村女孩融入城市,不乏有被僱主關照,重新獲得教育機會,徹底改寫人生的人。不過電影旨在表達玲玲的回歸,並非是消極層面的城鄉二元對立,而是通過新時代風貌的洗禮,重塑獨立人格,為建設鄉村經濟添磚加瓦,在理想與拼搏之下,城市與鄉村都是平等的。

相較電影的敘事脈絡,個人覺得更為珍貴的是富含時代特性的影像 ,將時間定格,讓我們得以看到三十多年前的北京所特有的城市和人文風貌。 老北京流動的街景,各個階層居住的建築特色,帶有時代印記的生活氣息,故宮、北海、長城,地鐵車站、公車立交、鍾樓大院……沒有經歷過八十年代的觀眾,也可以具像感受到那跨過時間縱度的熱氣騰騰、朝氣蓬勃。

個人對於八十年代的了解來自於文學作品,感覺那是個美好又理想的時代。方興未艾、百家爭鳴,是中國現代化進程中承前啟後的一個關鍵過渡。近現代比較有影響力的作家,大多崛起於八十年代,詩歌與文學甚至是屬於大眾的,而不是現在的曲高和寡。比如劇中紅榮的丈夫,就是一個因為熱愛文學而被雜志社發掘的工人, 感嘆80年代雖然物質並不豐富,但理想是有滾燙的去處和回應的。

電影純凈舒緩的節奏,鏡頭平實,並沒有什麼炫技的拍攝手法,但卻有打動人心的力量。身為保姆的玲玲,並不恥於自己的職業性質,而是自尊自愛,不卑不亢地對待工作。大媽對同鄉玲玲事無巨細的幫助與照顧,玲玲哥哥創業缺錢,同做保姆的小姐妹雖沒什麼錢卻慷慨解囊。

像大力、星星這樣的有志青年,有堅定的精神追求,律己律人,那種積極向上是心中有火、眼裡有光。胡同大院里的人共賞一盆菊花,紅榮熱心的鄰居們,主動幫她照顧孩子。老幹部周爺爺清廉守正,周奶奶這樣的老藝術家謙順平和。 知識備受尊重、人情高於利益,精神比物質充足,難怪這樣的80年代會被幾代經歷過的人集體懷念。

影片的結尾有些刻意的理想化,玲玲哥哥從沉迷賭博到踏實創業,也是從側面反映自改革開放後,農村青年在精神方面從混沌到覺醒的過程,亦是傳統農村 社會 結構與經濟結構奮進中的嬗變。鄉村經濟的發展,讓玲玲這樣走出去的農村人又走回來,鎮上開了第一家飯店,「見過世面」的玲玲被邀請回去做廚師。星星陪玲玲踏上歸鄉的火車,她將目光瞄準鄉村更便宜、綠色的菜蔬肉禽,准備與玲玲合作貨源。

星星與玲玲這兩個分別來自城市與農村的女孩,代表了年輕的女性群體,她們亦在時代的紅利中受益,自強自立,擁有屬於自己的人生追尋與價值實現。衡量一個 社會 的文明進步,就是自女性從經濟至精神上的完全獨立。從這一點來看,《黃山來的姑娘》是對時代的一曲誠摯謳歌。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對於未來的展望與想像,現在基本都實現了。星星提到以後農村人富裕了會到城裡 旅遊 ,甚至走出國門,中國最早的出境游是1983年,不過短短三十多載,理想早已照進現實。1984年,上海才有私人電話安裝,1988年第一條高速「滬嘉高速」始建成通行……

我們現在輕易擁有的一切,都歷經過過於宏大的驚心動魄,時代所經歷的,遠比我們所想像的更多。

突然想到狄更斯在《雙城記》里所寫的一句:「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當我們突然開始懷念逝去的年代時,就意味著我們已經在失去一些珍貴的東西,比如 《黃山來的姑娘》中,一個小保姆帶給我的質朴與 淳真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