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山東梆子老電影牆頭記全集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山東梆子老電影牆頭記全集

發布時間: 2023-05-23 18:35:51

⑴ 山東梆子八大名旦介紹,漲姿勢了!

就像是京劇中的前四大名旦和後四大名旦一樣,在山東梆子戲中,也有著非常出名的梆子八大名旦。那麼每個名旦從學習梆子戲到最後的一生,都會是怎樣的一種過程,讓我們一起往下看看,我介紹的梆子八大名旦。

可能感興趣》》川劇變臉絕活

1、劉桂榮:(1930年11月~1998年)山東梆子著名表演藝術家,山東菏澤人,原山東省梆子劇團演員。幼年學藝,工青衣、花旦。她扮相俊美、做工細膩、韻味醇厚且唱念俱佳。在幾十年的藝術生涯中,曾主演過各類劇目百餘出,也曾隨團多次進京為黨和國家領導人演出,其代表劇目有《牆頭記》(飾李氏)、《黃牛分家》(飾大嫂)、《打金枝》(飾公主)、《玉虎墜》(飾王娟娟)、《哭劍》(飾蘇妲己)、《五鳳嶺》(飾吳鳳英)、《雙槍緣》(飾黃金嬋)、《日月圖》(飾胡鳳蓮)、《破局派洪州》(飾穆桂英)、《春秋配》(飾姜秋蓮)、《燕王征北》(飾燕月娘)及《鴛鴦衫》、《萬家香》等,她主演的《哭劍》《黃牛分家》《栓娃娃》等劇目,20世紀50年代曾參加山東省第一屆、第二屆戲曲觀摩演出大會和華東地區戲曲會演,分別榮獲演員一等獎和二等獎。曾擔任山東省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山東分會理事。

2、姚月芝:(1923年~2006年),山東梆子著名表演藝術家,山東巨野人。幼學河北梆子,後改唱山東梆子,1964年拜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尚小雲為師。工青衣、花旦和刀馬旦,亦擅演老旦,戲路寬廣,可塑性強。其嗓滾行音寬亮,吐字清晰,唱腔委婉動聽,她獨特的顫音獨樹一幟。她博採眾長,善於融合,其山東梆子唱腔融入了京劇、評劇、豫劇、河北梆子等兄弟劇種的優秀元素。其代表劇目有《對花槍》《樊梨花》《麻瘋女》以及現代戲《紅珊瑚》《橋隆飆》等。1956年參加山東省第二屆戲曲會演,她桐備賀飾演《對花槍》中的薑桂枝,榮獲演員二等獎。曾任山東省嘉祥縣山東梆子劇團業務團長、濟寧市人大代表、嘉祥縣領導等職。

3、劉桂松:(1940年~),山東梆子著名表演藝術家,山東鄆城人,現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山東梆子傳承人之一。出身於梨園世家,受家庭熏陶,自幼酷愛戲曲藝術。1953年參加巨野縣山東梆子劇團,開始了藝術生涯。工青衣、花旦。18歲即挑大樑演出,曾擔任該團團長。《老羊山》是她的代表作,她所塑造的樊梨花,切合人物實際,形象生動逼真。特別是其中的大段唱腔,吐字清晰,行腔自如,音色柔美,並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大膽採用了斷音、顫音、滑音等演唱技巧,使唱腔更加清新優美,常常贏得觀眾的熱烈掌聲。除《老羊山》之外,她的代表劇目還有《天賜祿》、《賀後罵殿》、《反西唐》、《三省庄》等。曾擔任巨野縣領導。

⑵ 李二嫂改嫁 萊蕪梆子:三定樁 黃梅戲女駙馬 山東梆子:對花槍、牆頭記、七品芝麻官 以上戲劇MP3全集

李二乎段嫂改嫁 萊蕪梆子:三定樁 黃梅戲女駙歲念譽馬 山東梆子:對花槍、牆頭記、七品芝麻官 以上戲劇MP3全集我是在 惠天黃梅高坦戲戲曲網 下載的

⑶ 求呂劇《牆頭記》唱詞

山東梆子《牆頭記》 大怪的一段唱詞:敏敏

「老二買肉又殺雞,
不是孝順為的銀子,
銀子讓橋櫻枝他得了去,
我養爹二年屈不屈!
到那時狗啃骨頭乾咽沫,
貓咬尿泡空歡喜。
您夫妻縱有千條計,
我來個趴牆偷聽對付你。」

《牆頭記》視頻,不妨自頌芹己記下唱詞:
http://xiq.ik8.com/

⑷ 山東梆子的傳統劇目

山東梆子傳統劇目極為豐富。劇目的內容以歷史題材為主,多為成本大戲。其中描寫反抗強暴、大忠大奸、殺富濟貧、鋤暴安良的劇目,佔有相當大的比重,反映了魯西南人民敢於斗爭,爭取自由的剽悍個性。
據老藝人講,汶上縣大曹班經常上演的戲就有600出之多。謝小品先生歷年抄錄、掌握的山東梆子傳統劇目以朝代計述為:殷代故事戲25出,周代故事戲40出,秦代故事戲6出,漢代故事戲34出,三國故事戲65出,兩晉及南北朝故事戲12出,隋唐故事戲120出,五代故事戲19出,宋代故事戲125出,元代故事戲9出,明代故事戲76出,清代故事戲49出,朝代不明及民間故事戲102出,總計682出。
建國後,山東省戲曲研究室挖掘記錄的共437出,其中藝人通稱的「老十八本」為:《春秋配》、《梅降雪》、《千里駒》、《全忠孝》、《江東》、《戰船》、《宇宙鋒》、《玉虎墜》、《百花詠》、《老邊庭》、《金台將》、《富貴圖》、《龍門陣》、《佛手橘》、《雙玉鐲》、《虎丘山》、《天賜祿》、《馬龍記》。
「十七山」即《老羊山》、《虎丘山》、《鐵籠山》《山海關》、《岐山角》、《天台山》、《兩狼山》、《長壽山》、《司馬懿探山》、《滾鼓山》,《二龍山》、《豹頭山》、《翠屏山》、《紅羅山》、《蘭花山》、《大佛山》。
「十二關」是:《反昭關》、《過五關》 、《反潼關》、《亂潼關》、《晉陽關》、《攆地關》、《三上關》、《打三關》、《南陽關》、《陽平關》、《高平關》,《天水關》。
「五陣」即:《五雷陣》、《青龍陣》、《陰門陣》、《黃河陣》、《梅龍鎮》。
「六州」是:《反徐州》、早賀桐《安樂州陸坦》、《平霍州》、《頭冀州》、《二冀州》。
這些戲在群眾中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故而民間編出一些很流行的順口溜來,有「頭冀州、二冀州,姚剛征南,對抓鉤」,「打金枝,罵金殿,曹庄殺妻、牧羊圈」等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編創的現代戲有《白毛女》、《父子婚姻》、《小女婿》、《老王賣瓜》、《萬紫千紅》、《萬家香》、《前沿人家》等。整理改編的傳統劇目有《牆頭記》、《程咬金招親》等。其中《牆頭記》於1982年由中央新聞紀錄片場攝製成彩色影片。 有「四大征」,即《穆桂英征東》、《秦英征西》(《對松關》)、《銚剛征南》(《雙槍緣》)、《雷鎮海征北》(《刀劈三關》、《北城頭》)。
其實,「征東」還有《薛禮征東》(《龍門陣》、《西城頭》)、《劉連征東》、《馬三保征東》。
「征西」還有《木蘭女征西》(《小番國》)、《雷鎮海征西》、《樊梨花征西》(《反西唐》、《三上關》)、《盧明徵西》(《困雪山》)、《狄青征西》(《烈火旗》)、《火神爺征西》。
「征南」還有《雷鎮海征南》(《征黃龍》)、《李炳征南》。
「征北」還有《蘇雲妝征北》(《青石嶺》)、《羅通掃北》、《燕王征北》(《開國圖》)等。 山東梆子除用梆子聲腔演唱的劇目外,還保存了一部分笛戲和羅戲(大笛羅羅)。笛戲有《六國封相》、《酒樓封官》(《訪趙普》)、《天台山》、《連升三級》、《犯相》(《花子犯相》)、《借麥子》(《麥里藏金》)、《黃桂香推磨》(《侯七推磨》)、《佛手橘》、《假金牌拍轎》(《絞岳飛》)、《戳姐夫》、《掰扣鼻》(《報喜》)等。此外,《宇宙鋒》、《萬花船》等劇中,均插有部分笛戲。羅戲有《打麵缸》、《鋸大缸》(《百草山》)、《拐妗子》(《沙州遷民》)、《胡小放羊》、《打灶王》(夾有「跑娃娃」調)等。另有個別崑腔劇目,如《賜福長春》、《九江口》、《斬姚期》等,均已失傳。

⑸ 呂劇牆頭記內容簡介

1、善良的張木匠,妻子早亡,將兩個兒子拉扯成人。長子做生意發了財,為人自私、貪婪,很會算計,妻子李氏刁潑狠毒,對張木匠冷酷無情。次子粗通文墨,為人虛偽、狡猾,其妻趙氏從娘家帶來一份厚家產,他們吃喝不盡,對此十分得意,也不願奉養父親。

2、張木匠年老體衰,失去勞動能力,可這兩個兒子都不養他。但又毫無辦法,只好立下字據,以半月為期,輪流養父。由於月份有大小,兄弟為此常發生爭執,逼著老爹騎在老二家的院牆上。

3、張木匠年輕時的好朋友王銀匠,為人機智、詼諧、又富於正義感。王銀匠對張木匠的遭遇十分同情,他施展計謀,利用大乖和二乖愛財如命的本性,敘說當年張木匠在他的爐子上化了許多銀子,暗藏防老。

4、兩個兒子都想得到銀子,爭先供養老爹,但張木匠不久抑鬱而死。兩個兒子找到王銀匠,一定王銀匠要說出老爹藏銀的地方。王銀匠決心再一次戲弄他們,便讓他們去刨牆。他們拚命地刨,結果牆倒被壓在牆下,受到了懲罰。

(5)山東梆子老電影牆頭記全集擴展閱讀:

1、《牆頭記》根據蒲松齡的俚曲改編,敘述的是一個令人心酸的故事,演繹的是子女不孝,老來難,遭百般虐待,被推上牆頭。這出戲對於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培育尊老敬老風氣,構建和諧社會,有著積極意義。

2、呂劇《牆頭記》移植於山東梆子劇團的同名作品。1960年5月2日,山東梆子名家劉桂榮為毛主席演出了《牆頭記》,受到毛主席親切接見,創下了連續演出45天不換劇目的記錄。以後多年收視好評。這出戲被改編有許多劇種,如秦腔、評劇、呂劇、豫劇、曲劇等。

⑹ 牆頭記電影告訴我們什麼

你好,牆頭記電影告訴我們什麼關於說這個電影告訴我們什麼,我在網上幫你搜索,看看能查到你說這個內容,然後再告訴你,可以嗎?

⑺ 牆頭記什麼意思

《牆頭記》最初由山東省魯劇院山東梆子劇團根據蒲松齡的同名俚曲改編。
年近八旬的張木匠因兩兒不孝,兩媳不賢,遭百般虐待,被推上牆頭,引出一段人間悲喜劇。
1960年5月2日,山東梆子名家劉桂榮為毛主席演出了《牆頭記》,受到毛主席親切接見。1978年,山東省梆子劇團在濟南山東劇院上演《牆頭記》創下了連續演出45天不換劇目的記錄。
1982年,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將此劇製作為山東梆子戲曲藝術片。可能受電影的影響,這出戲許多劇種(如秦腔、評劇、呂劇、豫劇、曲劇等)都有移植。

《牆頭記》是出輕喜劇,在歡快的氣氛中,也凝結著張木匠一輩子的苦辣酸甜,同時也鞭撻著不孝兒女的扭曲心靈。從以上劇情介紹還可以看出,這出戲對於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培育尊老敬老風氣,構建和諧社會,仍有著積極意義。

⑻ 梆子戲代表作有哪些超級經典的

每一個戲劇都會有自己戲劇的代表作,而這些代表作會從出名一直傳承到很久很久以後,不斷不斷的傳承下去,那麼在中國戲劇曲種那麼多的山東梆子戲中,最經典的代表作有什麼,一起來看看吧。

可能感興趣》》民間小調薄戰士資料

建國後,山東省戲曲研究室挖掘記錄的共437出,其中藝人通稱的「老十八本」為:《春秋配》、《梅降雪》、《千里駒》、《全忠孝》、《江東》、《戰船》、《宇宙鋒》、《玉虎墜》、《百花詠》、《老邊庭》、《金台將》、《富貴圖》、《龍門陣》、《佛手橘》、《雙玉鐲》、《虎丘山》、《天賜祿》、《馬龍記》。

「十七山」即《老羊山》、《虎丘山》、《鐵籠山》《山海關》、《岐山角》、《天台山》、《兩狼山》、《長壽山》、《司馬懿探山》、《滾鼓山》,《二龍山》、《豹頭山》、《翠屏山》、《紅羅山》、《蘭花山》、《大佛山》。

「十二關」是:《反昭關》、《過五關》、《反潼關》、《亂潼關》、《晉陽關》、《攆地關》、《三上關》、《打三關》、《南陽關》、《陽平關》、《高平關》,《天水關》。

「五陣」即:《五雷陣源高》、《青龍陣》、《陰門陣》、《黃河陣》、《梅龍鎮》。

「六州雹檔尺」是:《反徐州》、《安樂州》、《平霍州》、《頭冀州》、《二冀州》。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編創的現代戲有《白毛女》、《父子婚姻》、《小女婿》、《老王賣瓜》、《萬紫千紅》、《萬家香》、《前沿人家》等。整理改編的傳統劇目有《牆頭記》、《程咬金招親》等。其中《牆頭記》於1982年由中央新聞紀錄片場攝製成彩色影片。

四大征

有「四大征」,即《穆桂英征東》、《秦英征西》(《對松關》)、《銚剛征南》(《雙槍緣》)、《雷鎮海征北》(《刀劈三關》、《北城頭》)。

其實,「征東」還有《薛禮征東》(《龍門陣》、《西城頭》)、《劉連征東》、《馬三保征東》。

「征西」還有《木蘭女征西》(《小番國》)、《雷鎮海征蠢此西》、《樊梨花征西》(《反西唐》、《三上關》)、《盧明徵西》(《困雪山》)、《狄青征西》(《烈火旗》)、《火神爺征西》。

「征南」還有《雷鎮海征南》(《征黃龍》)、《李炳征南》。

「征北」還有《蘇雲妝征北》(《青石嶺》)、《羅通掃北》、《燕王征北》(《開國圖》)等。

傳說故事劇

山東梆子的傳統劇目中,保存了許多不畏強暴、敢於反抗的傳說故事。一些劇目往往以「反」、「打」、「罵」來體現劇目的主題思想。以「反」為劇名的有《反五關》、《反潼關》、《反西涼》、《反陽河》、《反徐州》、《薛剛反唐》;以「打」為劇名的有《李剛打朝》、《陳平打朝》、《花打朝》(《國公圖》)、《黑打朝》(《慶功圖》)、《馬天官打朝》(《千秋燈》)、《鞭打楚王屍》、《打城隍》、《打督郵》、《打保府》、《打三關》(《敬德打虎》)、《打金枝》、《二打金枝》、《打鑾駕》、《打狀元》、《打南陽》、《打北京》等;以「罵」為劇名的有《罵龐涓》(《馬陵道》)、《禰衡罵曹》、《徐母罵曹》、《賀後罵殿》、《胡迪罵閻》等。另有演包拯循律斷案、以「鍘」為劇名的有《鍘四國舅》(《下陳州》)、《鍘包勉》(《跪寒鋪》)、《鍘美案》、《鍘趙王》(《胭粉計》)、《鍘郭槐》(《對龍指》)、《鍘郭松》(《天賜祿》)《鍘田二橫》(《白馬告狀》)以及以劉墉為主角的《鍘閣老》、《鍘西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