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經典老電影塔山阻擊戰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經典老電影塔山阻擊戰

發布時間: 2022-03-02 04:49:19

1. 塔山阻擊戰的歷史背景

人民軍隊經典戰役--陸戰經典之遼沈戰役---- 塔山阻擊戰
東北人民解放軍經過艱苦的轉戰,到1948年夏秋,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東北戰局。東北97%的土地面積和86%的人口已獲解放,東北解放區工農業生產發展。東北人民解放軍總兵力已發展到100餘萬人,裝備改善,士氣高漲。而東北國民黨軍由於連連受挫,損兵折將,55萬餘人被分割在長春、沈陽、錦州三個互不相連的地區。長春、沈陽的陸上補給線全被截斷。軍心動搖,士氣低落。力量對比,東北人民解放軍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超過了國民黨軍,已經有實力爭取一戰而消滅全部敵軍,解放全東北。
面對東北非常不利的形勢,蔣介石很焦慮。為了保存力量,曾考慮放棄長春、沈陽、打通鐵路交通線,把沈陽主力轉移到錦州,伺機轉用於華北、華東戰場;但是又顧慮放棄東北,將會在政治上、軍事上產生嚴重後果,因而,是撤是守舉棋不定。在蔣介石對東北抉擇猶豫不決的時候,毛澤東從有利於全國戰局的發展,有利於東北早日解放著眼,做出了東北野戰軍主力南下北寧路,把作戰重心放在錦州,而置長春、沈陽兩地於不顧,並准備在打錦州時,殲滅由沈陽來援之敵的戰略決策。並號召東北人民解放軍,要樹立打前所未有的大殲滅戰的決心,即在沈陽敵軍全軍來援時敢於同他作戰,將其就地殲滅。

2. 電視劇塔山阻擊戰主題歌為什麼沒有字幕

摘要 字幕組的問題

3. 紅色電影黑山阻擊戰讀後感200字

《黑山阻擊戰》讀後感

昨夜星辰,遙憶當年勇,看《黑山阻擊戰》,重溫血戰。1948年,解放前夕,敵人在東北做垂死掙扎,以期扭轉敗局。雙方的戰斗十分激烈。而我方指戰員為了盡早解放全中國,對戰略重點--黑山城進行了頑強的保衛。
其中一個場景讓我印象深刻:在頑強抵抗兩天後,師長前來司令部請求補給。除了彈葯裝備外,還要求增加兩個營的兵力。司令員為難地向他講述了實情,彈葯補給滿足,但兵員卻是愛莫能助了。最後,司令員開玩笑地說,要不把他的部隊換下來?師長一聽,立即說:「那不行!那不行!」任務再重,也絕不退縮推諉!這正是我四十七集團軍的精神之一:任務越重士氣越旺,突擊力特別強。不畏生死,只為完成任務,只為奪取勝利,只為曙光早一日灑滿神州大地。困難越多,辦法就越多。
作為當代革命軍人,世界局勢瞬息萬變,國防和軍隊建設面臨重要轉型期。面臨這些新形勢,我們要發揚革命前輩敢打敢拼的猛進精神,啃得下硬「配件」,拿得下硬「任務」。
只為黨一聲號令,我們說打就打,說干就干。

4. 當董存瑞舉著炸葯包炸碉堡那一剎那 他當時心裡是怎麼樣的

1954年電影《董存瑞》的導演郭維在2006年7月出版的《大眾電影》第8期發表了題為《〈董存瑞〉:「真實」創造的經典》的訪問記,84歲的郭維在文章中強調:「沒有人親眼看見董存瑞托起炸葯包的情景。」幾天後,8月19日,在央視電視專題片《電影傳奇——董存瑞》中,接受訪問的郭維證明「董存瑞的英勇獻身」是事後推測出來的:「以後怎麼知道、確定他(董存瑞)是托著炸葯包炸的呢?最後有人建議挖這個橋底下。結果最後挖到一定深度的時候,挖出一個襪底來,就是董存瑞媳婦給董存瑞縫的。班裡的同志都知道,這是董存瑞的襪底。這么確定這是董存瑞……」

郭維的爆料引起「董存瑞生前戰友」和親屬的強烈不滿,並且提出訴訟。並根據當年董存瑞所在部隊司令的回憶錄等幾本著作證實炸碉堡的真實性。

有人認為冀察熱遼軍區司令員兼政委程子華是因「發現董存瑞有功」而不斷晉升,但官方記錄程子華的升遷來自於指揮了塔山阻擊戰,勝利地保證了東北野戰軍主力攻克錦州的作戰,以及參與了和平解放北平。他於1978年任民政部部長後,為了照顧烈士的親屬,將董存瑞的妹妹董存梅也調到了民政部。所以導致有人認為,所謂董存瑞生前戰友、部隊和相關單位(如隆化董存瑞烈士陵園、隆化中學等),皆因害怕董存瑞英雄事跡有假降低紀念規格而失去既得利益。

5. 電影塔山阻擊戰為什麼看不到在哪裡能看到不要電視劇和新拍的

有過電影,拍的非常好,戰斗異常慘烈,真實。只是為什麼網上找不到?之前中央六套放過

6. 重溫電影《大決戰》,劇情唯遼沈,場面看淮海,文戲選平津,還有什麼

電視劇版《大決戰》已經向我們走來,圍繞著電視劇《大決戰》的選角網友們也是各抒己見,還有一部分網友認為電視劇版《大決戰》完全沒必要拍,因為電影版《大決戰》已經足夠經典,拍攝電視劇沒有太大意義。

當然也有一部分網友認為電影《大決戰》在拍攝時是有所缺憾的,拍攝劇版也有發揮空間。此外,還有一部分年輕的網友壓根沒看過電影版。

該部在戰爭場面上也有一個經典長鏡頭,那就是攻佔天津金湯橋的航拍,配上《大決戰》特有的背景音樂,這段畫面至今看來仍讓人為之激動。這段鏡頭據說是在天津實地拍攝,確實難得。

在人物塑造上,《平津戰役》將重心放在了傅作義上,演員李定保有兩個影視形象比較深入人心,一個是《雍正王朝》里的鄔先生,另一個就是《平津戰役》里的傅作義。該片將傅作義在整個和平談判中的掙扎、無奈和忍辱負重刻畫得很到位,沒有刻意拔高也沒有刻意黑化。

總結起來就是,看《大決戰》一定不能只抱著看戰爭場面的想法,其實嚴格說來,《大決戰》應該首先歸屬於歷史題材而不是軍事題材,該片是融合了歷史、軍事和人物等各方面的史詩巨作,稱之為「國片」當之無愧。

7. 塔山的塔山阻擊戰

1948年10月,為保障我軍主力攻克錦州,阻止國民黨東進兵團援助。我軍東北野戰軍第4、第11縱隊等部在遼寧省錦州西南塔山地區對增援錦州的國民黨軍所進行的一次長達六天六夜的防禦作戰。這就是人民軍隊經典戰役——陸戰經典之遼沈戰役之塔山阻擊戰。由此,塔山聞名於世。

8. 塔山阻擊戰的觀後感

林總的話,我不要傷亡數字,我只要塔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