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老電影漁家女超清版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老電影漁家女超清版

發布時間: 2023-03-17 19:38:17

㈠ 海大魚電影在哪裡看

《海大魚》在騰訊視頻可以看。

《海大魚》由任英健執導,張予曦、韓棟、賈征宇、肖向飛等主演,該片已於2020年10月30日在騰訊視頻上線播出。

講述的是奇魚縣漁女阿狸被選做海神新娘海祭,隨船來到海島。與海神成婚後,阿狸竟漏譽或發現丈夫海神焱是一個半獸人,後來誤入密室,發現了冰棺新娘的秘密。孤苦無依的阿狸終日在海邊與一隻能夠幻化成人形的大魚相伴,天長日久,兩人相愛。阿狸懷孕後被焱囚禁,海大魚卻不知其蹤;侍女海芙蓉主動打開囚室,救走阿狸,不曾想,等待她的,卻是一場密謀已久的陰謀。

(1)老電影漁家女超清版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張予曦飾演阿狸

被巫婆選作海神新娘獻祭海神的漁家女。在大婚當天,她驚恐地發現新郎「焱」竟然是青面獠牙面目猙獰的「半獸人」,語言冷漠,作風霸道。這讓本已依然對青梅竹馬念念不忘的阿狸心存不滿,就與之發生了激烈的沖突。

2、韓棟飾演海大魚

他是能幻化成人形的海大魚,有化淚成雨的神異功能,一直陪伴在阿狸身邊,傾聽她訴說心事,給她帶來慰藉和歡樂。當阿狸跌落山崖虛租時,他又及時出現,將對方送到安全地帶。於是,兩人很返伍快就墜入了愛河。

㈡ 漁家女的介紹

電影《漁家女》由中華電影聯合股份有限公司於1943年出品。該片由卜萬蒼執導,周璇、顧也魯、鄭玉如、韓蘭根、殷秀岑、袁靈雲等領銜主演。該片描寫的是一個看似普通的男女三角戀的愛情故事,但實際上隱含著深厚的歷史和社會背景。

㈢ 四季歌是哪年發行

《四季歌》是1937年發行的。
《四季歌》是1937年老電影《馬路天使》中一首膾炙人口的插曲。由田漢作詞,賀綠汀作曲,周璇原唱,也是國人最為熟悉的《四季歌》。
歌曲信息:
歌名:四季歌
填詞:田漢
所屬專輯:馬路天使 原聲帶
譜曲:賀綠汀
歌曲時長:2分10秒
發行時間:1973年
歌曲原唱:周璇
歌詞:
春季到來綠滿窗,大姑娘窗下綉鴛鴦。
忽然一陣無情棒,打得鴛鴦各一方。
夏季到來柳絲長,大姑娘漂泊到長江。
江南江北風光好,怎及青紗起高粱。
秋季到來荷花香,大姑娘夜夜夢家鄉。
醒來不見爹娘面,只見窗前明月光.
冬季到來雪茫茫,寒衣做好送情郎。
血肉築出長城長,儂願做當年小孟姜。

周璇簡介
周璇,1920年8月1日出生於江蘇常州,中國電影演員、歌唱家。
1931年加入明月歌舞團,因演唱歌曲《民族之光》而受到關注。1932年發行首張唱片《特別快車》 。1934年憑借歌曲《五月的花》成名 ;同年她在上海《大晚報》舉辦的"廣播歌星競選"中名列第二 。1935年進入電影圈。1937年主演的劇情片《馬路天使》成為其表演生涯的代表作,而她演唱的影片插曲《天涯歌女》、《四季歌》亦在華人地區流行 。1938年簽約上海國華影業公司。1941年禪敏《上海日報》舉辦"電影皇後"評選,周璇在當選後婉拒了"電影皇後"的榮譽。
1946年赴香港發展。1947年主演愛情片《長相思》,由她演唱的影片插曲《夜上海》成為華語歌壇的代表作品之一 。1950年從香港返回上海。1951年因突發精神病而被送入醫院治療。1957年9月22日,在上海病逝。1995年獲得中國電影世紀獎女演員獎 。

主要作品
參演電影

1935年 《風雲兒女》 《美人恩》
1936年《花燭之夜》、《化身姑娘》、《喜臨門》、《百寶圖》《狂歡之夜》、
1937年《滿園春色》、《女財神》、《三星伴月》 《馬路天使》
1939年《影城記》《孟姜女》、《李三娘》、《新地獄》、《七重天》、《董小宛》
1940年《三笑》、《孟麗君》、《蘇三艷史》、《西廂記》、《黑天堂》、《天涯歌女》
1941年《夢斷關山》、《梅妃》、《夜深沉》、《解語花》、《惱人春色》
1943年《漁家女》
1944年《鸞鳳和鳴》、《紅樓夢》、《鳳凰於飛》
1946年《長相思》、《各有千秋》
1947年《憶江南》《夜店》《莫負青春》、《歌女之歌》、《花外流鶯》
1948年《清宮秘史》
1949年《彩虹曲》、《花街》
1951年《和平鴿》

電影插曲

《三星伴月》:三星 何日君再來 春遊
《馬路天使》:四季歌 天涯歌女
《孟姜女》:春花如錦 百花歌 相思怨
《李三娘》:夢斷關山 春風秋雨
《新地獄》:五更調 小親親
《七重天》:送君 難民歌天堂歌 歌女淚
《董小宛》:董小旅襲野宛 縹緲歌
《三笑》:點秋香 畫觀音 心願 訴衷情 慶團圓
《蘇三艷史》:心頭恨 燈花開 長相思 蘇三採茶
《西廂記》:拷紅 月圓花好 蝶兒曲 嘲張生團圓(一)(二) 長亭送別 男兒立志
《天涯歌女》:襟上一朵花 街頭月 小夜曲 寂寞的雲 漂泊吟 秋天裡開了春天的花今宵今宵 夢
《梅妃》:梅妃舞 梅花曲
《解語花》:解語花 農人忙 插秧歌 天長地久 勉小學生歌 救濟難民歌
《惱人春色》:鍾山春拆喊 劃船曲 春來了 種花曲
《漁家女》:漁家女 交換 瘋狂世界 婚禮曲
《鸞鳳和鳴》:紅歌女 歌女忙 討厭的早晨 可愛的早晨 真善美 不變的心 呼妹咪瑪
《紅樓夢》:葬花 悲秋
《鳳凰於飛》:鳳凰於飛(一)(二) 慈母心 合家歡 前程萬里 霓裳隊 笑的贊美 嫦娥 尋夢曲 晚宴 感謝詞
《長相思》:夜上海 花樣的年華 黃葉舞秋風 星心相印 燕燕於飛 凱旋歌 童歌
《莫負青春》:莫負青春 小小洞房 三隻斑鳩
《歌女之歌》:歌女之歌 一片痴情 知音何處尋 愛神的箭 晚安曲 陋巷之春
《花外流鶯》:高崗上 春之晨 花外流鶯 月下的祈禱 桃李春風 訴衷情
《憶江南》:憶江南 採茶歌 羅大嫂和王二姐 人人都說西湖好 西湖的兒女
《夜店》:黑夜 大年初一頭一天
《清宮秘史》:御香縹緲歌 冷宮怨
《彩虹曲》:雞牛貓狗 青春之歌 掃地歌 想娃兒 廚房歌 彩虹曲 雙簧 西北風光
《花街》:母女倆 媳婦受折磨 秋江曲 韭菜花開 歌虛榮 逃亡
《和平鴿》:和平鴿主題歌

㈣ 百年中國電影史上的10大女明星的演藝經歷


阮玲玉(1910~1935)是中國第一位得到社會廣泛贊譽的女演員。阮玲玉自1927年主演第一部影片《掛名夫妻》起,在29部影片中飾演角色。她的出現標志著中國的電影表演藝術擺脫文明戲模式化表演桎梏、走向現實主義真實表演道路的開始。阮玲玉在短暫的一生中創造了舊中國各個社會階層的婦女形象,尤其是她在《神女》中飾演的那位被污辱被損害的女性,在表演上最為出色。當《神女》在國外重新展映,仍閃耀著不朽的藝術光彩。玩玲玉在表演藝術上,形成了自己真摯、朴實、自然、清新的獨特風格,她那飽滿的熱情、嫻熟的技巧、獨特的手法,使她達到了默片時代中國電影表演藝術的最高水平。
周璇(1920~1957)委婉、甜潤、動人的「金嗓子」和真摯、自然、感人的銀幕形象一直鐫刻在廣大觀眾的心裡。人們為她的藝術才華所贊嘆和迷戀;又為她凄苦的一生所哀憐和惋惜……她童年被賣為周家養女,1931年參加上海明月歌舞團,因主演歌舞《特別快車》而嶄露頭角。1934年在上海各電台聯合舉辦的歌星比賽中名列前茅,成為十大歌星之一,被譽為「金嗓子」。1935年從影,1937年拍攝的《馬路天使》,使周璇一躍而成為電影明星。給觀眾印象最深的是影片的兩首插曲《四季歌》和《天涯歌女》。
八一三事變後參加大型話劇《保衛盧溝橋》的演出。後隨上海劇藝社赴菲律賓宣傳抗日救亡。1938年任上海國華影業公司演員,主演《孟姜女》、《李三娘》、《董小宛》、《西廂記》等近二十部影片。1943年在中華電影聯合股份有限公司,主演《漁家女》、《紅樓夢》等影片。抗戰勝利後赴香港,相繼主演《長相思》、《各有千秋》、《憶江南》、《清宮秘史》等影片。1950年回上海。周璇短暫的一生是凄慘的,她是舊社會最後一個犧牲品。然而,她所創造的動人的銀幕形象和優美的歌聲,將會長久地留在人們的記憶之中。 上官雲珠(1922~1968)。一個眼神,幾個動作,能使一個小角色的性格在銀幕上熠熠發光,並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上官雲珠就有這樣的藝術功力。她是一位可塑性強、戲路子寬,有表演才華的性格演員。上官的表演「情於中,形於外」,有一種出自內心的魅力。雖然她個子矮小,可是上官善於揚長避短,藏拙顯優
,感情的流露分寸得當,能把角色的神韻細膩地表達出來。她在攝影機前一站,往往使導演感到她「神」了。在她短暫的一生里,她塑造了各種身份、性格、氣質迥異的人物形象,如《天堂春夢》里演漢奸的妻子、《一江春水向東流》中演「接收夫人」、《萬家燈火》中演含辛茹苦的家庭婦女、《舞台姐妹》中演人老珠黃的「戲子」和《早春二月》中演柔弱的寡婦、《南島風雲》中演抗日游擊隊的女護士符若華等,這些角色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秦怡(1922~)天生麗質,兩只大眼睛特別吸引人。著名劇作家吳祖光說:「她的美麗身姿和特別明亮的一雙眼睛把許多人吸引住了。」電影界漂亮的女明星不少,但像秦怡這樣有成就的不多。她從不以天生麗質為滿足、為本錢,她更注重勤奮進取,她的成功靠的是真本事。在抗戰時期,她就與白楊、舒綉文、張瑞芳,一起被稱為抗戰大後方的重慶影劇舞台上的「四大名旦」。1947年,抗戰勝利後秦怡回到上海,作為特約演員,先後在《忠義之家》、《無名氏》、《遙遠的愛》、《母親》、《失去的愛情》等影片中飾演主要角色。
新中國成立後,秦怡任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演員劇團副團長,曾主演《農家樂》、《馬蘭花開》、《兩家春》、《摩雅傣》、《北國江南》、《夢非夢》等影片,並在《女籃5號》、《鐵道游擊隊》、《林則徐》、《青春之歌》、《雷雨》、《海外赤子》等影片中扮演重要角色。1983年由她主演的電視連續劇《上海屋檐下》(兼任藝術顧問),再度向世人展示了她那不同凡響的表演技巧和具有東方女性魅力的風韻。她參演過30幾部影片,無論是大角色、小角色,甚至是「跑龍套」的群眾角色,她都全心全意去演,以真實、自然,毫無矯揉造作的演技征服了幾代影迷。 林青霞(1954~),有著「台灣美人」之稱的她,是港台影壇賦盛名的女星之一,縱橫電影界20餘年,獲得台灣影後頭銜,卻選擇在40歲那年嫁給香港商人邢李源,從此淡出影壇,她戲劇性的生涯轉變,讓人印象深刻。林青霞18歲豆蔻年華之際,以電影《窗外》的女主角江雁容迅速走紅,成為影壇閃亮的一顆新星。1975年,21歲的她在中影《八百壯士》中,飾演泅水渡江為八百壯士贈旗的女童子軍楊惠敏,隔年獲第22屆亞洲影展最佳女主角獎。
早期的她讓影迷印象深刻的,應該是她演《我是一片雲》、《月朦朧鳥朦朧》等瓊瑤小說改編的電影。雖然年紀輕輕就走紅,但林青霞一直很努力轉型,1980年赴美進修表演,1984年又到美國聖地亞哥國際大學進修表演的相關課程。1990年更以《滾滾紅塵》,獲得第27屆金馬獎影後。1991年, 林青霞出演《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 掀起了反串的熱潮, 她的反串形象另人難忘。 林青霞塑造了無數經典形象,例如經典的東方不敗令人印象深刻,至今仍被台灣人奉為走下神壇的美人。 劉曉慶(1955~)曾經是中國最著名的電影明星,先後拿過6次「金雞」和「百花」獎,就是現在,她也還身處影視攝制第一線。她又不僅僅是一個電影演員,和同齡人一樣,她經歷過20世紀下半葉中國所有重要的歷史時段:三年自然災害、「文革」、改革開放,下過鄉,當過農民、工人、解放軍,比多數同齡人幸運的是,由於她的表演天賦、個人努力和機遇,劉曉慶成功地改變了個人命運,由一個普通的只受過中等教育的川妹子,成為眾所矚目的電影明星。作為女演員,她得到的評價是「表演戲路寬廣,善於捕捉形象,運用生活細節刻畫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徵」。
無論你喜歡她,還是厭惡她,認為她有個性也好,自大狂也罷,劉曉慶,這個二十多年來持續引起關注的電影明星,已經成為我們這個時代集體記憶的一部分。
張曼玉(1964~),「對於一個有實力的女演員而言,是不會在乎走在紅地毯上時的裝束的。」成為本屆戛納影後之後,張曼玉用優雅而溫情的方式記下「這一生中難忘的時刻」,美麗的自信卻呼之欲出。
張曼玉最大的優點就在於,能在塑造千面人物的同時又展示出屬於角色的特有魅力,而能做到其中的一點,就足以使一個演員獲得成功了。
也許我們已經不記得張曼玉獲過5次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4次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以及柏林戛納雙料國際影後等其他大大小小的獎項,但《阮玲玉》里她的美麗哀愁、《滾滾紅塵》中她的靈動慧黠、《新龍門客棧》里的她潑辣狐媚、《花樣年華》里她的隱忍孤寂……張曼玉20年的演藝人生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了一句話:「所謂美女,是時光雕刻成的!」一個女人在歲月與鏡頭里不斷地修正著自己,讓我們知道了什麼叫做不會隨時光被遺忘的風骨與美麗。
鞏俐(1965~)稱得上中國影壇的一個奇跡,由於與著名導演張藝謀的成功合作,在短短四五年的時間里,她從戲劇學院的學生成長為一名國際知名影星。她是中國女星的國際代言人。她創造了中國影人闖盪世界影壇的奇跡。她是第一個在威尼斯電影節上獲獎的中國女演員,第一個代言法國化妝品品牌歐萊雅的中國女星,榮獲法國騎士榮譽勛章,被「peoplemagazine」收錄為世界上最美麗的50個人之一,加拿大蒙特利爾世界電影節上的特別獎,第51屆戛納電影節的特邀嘉賓,被奧斯卡委員會接納為會員,還是柏林、威尼斯、東京等國際電影節的評委會主席。當年從紅花轎中走下來的九兒,呼啦一下就把這么多的耀眼光環都攬於懷中。
使鞏俐的表演邁向高峰的是1992年張藝謀執導的《秋菊打官司》,片中演員賦予角色的生活實感深深打動了觀眾,秋菊不僅使鞏俐榮膺「金雞」、「百花」雙料皇後,而且在第4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獲得最佳女演員獎,這是大陸女演員首次榮獲國際大獎。

㈤ 周璇是怎麼死的

病死的
周璇生平:
周璇1920.8.1-1957.9.22)

原名:蘇璞

籍貫:江蘇常州

身份:中國早期電影著名女演員、民國時期著名歌唱家

評價:一代歌後「周璇」的名字可以說是國語流行曲史上一個金字招牌,號稱「金嗓子」,她最大的優勢就是擁有一副名副其實的好歌喉,不僅音色細嫩、音質甜美,而且吐字清晰,經過麥克風傳將出來更是委婉動人。就是不愛聽國語流行曲的人,也會對她那燕語鶯聲一般的歌喉留下了難忘的印象。加上電影明星的身份和曲折凄涼的身世,因此深受大眾的青睞與關注。

生平:

童年被賣為 周家養女。

1931年 參加上海明月歌舞團,因主演歌舞《特別快車》而嶄露頭角。後入配譽粗新華歌舞社。主演1934年 在上海各電台聯合舉辦的歌星比賽中名列第二,成為十大歌星之一,被譽為「 金嗓子」。

1935年 從影,在天一影片公司拍攝的影片《美人恩》中扮演角色。

1936年 入藝華影業公司,主演《喜臨門》虛譽、《滿園春色》等影片,新華影業公司拍攝的影片《狂歡之夜》中扮演角色。

1937年 在明星影片公司拍攝的影片《馬路天使》中扮演女主角小紅,成功地塑造了在舊社會受盡侮辱和損害,但對前途抱有美好理想的歌女形象,為其表演藝術的代表作。八一三事變後參加大型話劇《保衛蘆溝橋》的演出。後隨上海培鎮劇藝社赴菲律賓宣傳抗日救亡。

1938年 任上海國華影業公司演員,主演《孟姜女》、《李三娘》、《董小宛》、《西廂記》等近二十部影片。

1943年 在中華電影聯合股份有限公司,主演《漁家女》、紅樓夢等影片。抗戰勝利後赴香港,相繼主演《長相思》 、《各有千秋》、《憶江南》、《清宮秘史》等影片,並在文華影業公司攝制的影片《夜店》中扮演角色。

1950年 回上海,參加影片《和平鴿》的拍攝,因患病而未竟。

出演影片 :

1935(1):美人恩

1936(4):花燭之夜 化身姑娘 喜臨門 百寶圖

1937(4):馬路天使 滿園春色 三星伴月 女財神

1939(5):孟姜女 李三娘 新地獄 七重天 董小宛

1940(6):三笑 孟麗君 蘇三艷史 西廂記 黑天堂 天涯歌女

1941(5):夢斷關山 梅妃 夜深沉 解語花 惱人春色

1943(1):漁家女

1944(2):鸞鳳和鳴 紅樓夢

1945(1):鳳凰於飛

1946(2):長相思 各有千秋

1947(5):莫負青春 歌女之歌 花外流鶯 憶江南 夜店

1948(1):清宮秘史

㈥ 周璇是誰

周璇詳細介紹
簡介:

1930年代至1940年代上海著名影星、歌星。原名蘇璞,後改名周小紅,有「金嗓子」及「歌後」之稱。

個人喜好

星路歷程

童年被賣為周家養女。

1931年 參加上海明月歌舞團,因主演歌舞《特別快車》而嶄露頭角。後入新華歌舞社。主演1934年

在上海各電台聯合舉辦的歌星比賽中名列第二,成為十大歌星之一,被譽為「 金嗓子」。七大歌星之首(另外六位是白光,李香蘭,姚莉,白虹,吳鶯音,龔秋霞)

1935年 從影,在天一影片公司拍攝的影片《美人恩》中扮演角色。

1936年 入藝華影業公司,主演《喜臨門》、《滿園春色》等影片,新華影業公司拍攝的影片《狂歡之夜》中扮演角色。

1937年

在明星影片公司拍攝的影片《馬路天使》中扮演女主角小紅,成功地塑造了在舊社會受盡侮辱和損害,但對前途抱有美好理想的歌女形象,為其表演藝術的代表作。八一三事變後參加大型話劇《保衛蘆溝橋》的演出。後隨上海劇藝社赴菲律賓宣傳抗日救亡。

1938年 任上海國華影業公司演員,主演《孟姜女》、《李三娘》、《董小宛》、《西廂記》等近二十部影片。

1943年 在中華電影聯合股份有限公司,主演《漁家女》、《紅樓夢》等影片。抗戰勝利後赴香港,相繼主演《長相思》

、《各有千秋》、《憶江南》、《清宮秘史》等影片,並在文華影業公司攝制的影片《夜店》中扮演角色。

1950年 回上海,參加影片《和平鴿》的拍攝,因患病而未竟。

【出演影片】

1935(1):美人恩

1936(4):花燭之夜 化身姑娘 喜臨門 百寶圖

1937(4):馬路天使 滿園春色 三星伴月 女財神

1939(5):孟姜女 李三娘 新地獄 七重天 董小宛

1940(6):三笑 孟麗君 蘇三艷史 西廂記 黑天堂 天涯歌女

1941(5):夢斷關山 梅妃 夜深沉 解語花 惱人春色

1943(1):漁家女

1944(2):鸞鳳和鳴 紅樓夢

1945(1):鳳凰於飛

1946(2):長相思 各有千秋

1947(5):莫負青春 歌女之歌 花外流鶯 憶江南 夜店

1948(1):清宮秘史

㈦ 誰有這個電影的名字速求!

絕境逢生,張建亞導演,潘長江主演。

片名: 絕境逢生
導演: 張建亞
主演: 潘長江 魏宗萬 葉芳 孫海虹
類型: 電影
上映:
地區: 大陸影片
語言: 國語對白
片長: 1小時42分鍾1秒
劇情簡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某海域。一艘日本軍艦在黑暗的洋面上悄然行駛,所有的聲納兵都緊張地搜索一艘美國潛艇的行蹤。艦長三木少校親自督陣。美國潛艇蟄伏的礁石叢中,士兵們汗水淋淋,只有披著美軍外衣的日裔女子春子悠然地喝著咖啡。狡猾的三木命艦上關車撤退,作好戰斗准備。美國潛艇中計,暴露行蹤,被日軍深水炸彈炸沉。
漁家女蓮妹子和鐵匠陳正在海面打魚。突然,一個黑人從水中冒出,抓住船幫上了小船,接著又有幾名美軍出現在船的四周。雙方語言不通,美軍艦長泰德努力解釋,鐵匠陳才明白他們是打日本人的,於是,他和蓮妹子將這群落難者悄悄運回村。漁村裡,漁民老萬領著一支漁民抗日敢死隊攻打日本據點,沒有成功,老萬率人馬急忙撤退。幾名美國兵被日軍俘虜,但神秘的日本女子春子卻逃脫了。據點里的日軍聯隊長西原接到東京急電,在附近搜查春子。原來春子是密碼專家,掌握高度機密。潛艇的任務就是護送春子去太平洋美軍基地。春子單獨外出,士兵托姆在後跟蹤,都被老萬抓到了山洞裡。鐵匠陳趕去解釋,又請來懂洋文的李先生,才弄明白他們身負重任,必須趕快離開漁村。老萬的漁民游擊隊決定幫助他們。
小鎮的日軍已發現美軍躲藏在漁村,派出飛機在漁村上空偵察。春子突然失蹤,大家正四下尋找。此時日軍也向漁村大舉掃盪。隱藏在山中的美軍和老萬按捺不住怒火,沖進村子,將日軍打退。美軍在夜間中了日軍埋伏,全體被俘。春子和鐵匠陳老萬逃到機場附近。老萬掉隊,春子讓鐵匠陳去炸機場油庫,引開日軍注意,自己起動了飛機。老萬回村率領敢死隊直奔關押美軍和蓮妹子的據點,與日軍展開激烈戰斗。春子駕飛機向著日軍掃射,西原被擊斃,日軍被消滅。春子駕飛機遠去,美軍基地的救援人員趕到,一艘潛艇從海面升起,勝利的人們激動地擁抱在一起。

㈧ 卜萬蒼簡介及詳細資料

個人簡介

安徽天長人。揚州第五師范肄業。1921年入中國影戲製造公司,從美國籍攝影師哥爾金學習攝影,並拍攝短片《飯桶》。1924年後任大中華、明星影片公司攝影師,拍攝默片《人心》 、《新人的家庭》等。1926年任民新 影片公司劇務主任兼導演。執導的第 一部影片為《玉潔冰清》。1931年任 聯華影業公司導演,因執導《戀愛與義務》而知名。後相繼導演《三個摩登女性》、《母性之光》,在藝華影業公司導演《黃金時代》、《凱歌》 等影片,均獲好評。上海淪為"孤島 "後在新華、華成等影片公司導演古裝影片《木蘭從軍》、《西施》等。 1942年入中華聯合製片股份有限公司 ,參與執導《萬世流芳》、《博愛》等影片。1948年任香港永華影業公司 導演,執導影片《國魂》。1950年創 辦泰山影片公司。他在香港各影片公 司導演的較有影響的影片尚有《長巷》、《一夜風流》、《苦兒流浪記》 等。60年代為台灣製片廠導演的《吳鳳》,為台灣第一部彩色寬銀幕故事片;《梁紅玉》為台灣第一部彩色京劇戲曲片。1964年在台灣導演《趙五娘》後退出影壇。

詳細履歷

卜萬蒼(1903~1974),天長縣渝興鄉(現天長市金集鎮)井亭村卜家營人,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 年)生,在揚州長大,由江蘇第五師范肄業。父親死後,與母親回到渝興。

民國10 年(1921 年)母去世後依大哥生活,後變賣田產到上海謀生。先在電影行學徒,後從中國電影製造股份有限公司攝影師、美國僑民哥爾金學習攝影,並一同拍攝滑稽短片《飯桶》。民國13 年1 月,加入中華影片公司擔任攝影師,為公司攝制了第一部影片《人心》;後又轉入盼星影片公司,製成《新人的家庭》。

民國15 年,黎民偉等創辦的民新影片公司由廣州遷往上海,卜萬蒼應邀為其導演了《玉潔冰清》,這是他導演的第一部作品。影片的成功,使主角張織雲一舉獲得了"電影皇後"的桂冠,他自己也結束了攝影師的生涯。不久,卜萬蒼應張石川力請,受聘為明星公司導演,在一年多的時間里,先後完成了《未婚妻》、《良心復活》、《掛名的夫妻》、《湖邊春夢》、《美人關》等6 部影片。為拍好《掛名的夫妻》,卜萬蒼力主公開招考女主角,並獨具慧眼大膽啟用新人阮玲玉,使其後來成為光照影壇10 余年的天才演員。

民國17 年後,卜萬蒼先後為新人、漢倫、慧沖等小公司拍攝了《小偵探》、《矮親家》、《兩矮爭風》、《父子英雄》、《歌女恨》等數部影片。他還與歐陽予倩共同創辦星光影片公司,於次年拍成《同心劫》。

民國19 年8 月,聯華影片製片有限公司正式組成,提出"提倡藝術、宣傳文化、啟發民眾挽救影業"的製片口號。卜萬蒼加入其中,拍攝了《戀愛與義務》、《桃花泣血記》、《一剪梅》、《人道》等影片。這些影片雖然不乏進步因素,受到觀眾的歡迎,但由於中國早期電影風氣所染,大都帶有明顯的"歐化"傾向,特別是民國21 年上映的《人道》,一度受到左翼電影評論工作者的批評。

民國21 年"一二·八"事變後,中國電影界神俠武打、賣弄大腿的面貌為之大變。在中國 *** 和左翼電影工作者熱情幫助和引導下,卜萬蒼走上宣傳進步革命運動的行列。特別是田漢,自卜萬蒼幫助他成功地完成了第一部影片《湖邊春夢》後,兩人成為藝術創作上的摯友,他對卜萬蒼的影響很大。民國22 年2 月,中國電影文化協會成立,卜萬蒼被選為執行委員。這期間,思想和創作面貌發生了重大變化,他與田漢合作,相繼推出《續故都春夢》、《三個摩登的女性》、《母性之光》等進步作品。其中《三個摩登的女性》被認為是左翼電影運動者首批優秀影片之一,與《狂流》等一起被譽為"具有偉大未來的萌芽,是對民眾投擲了幾顆強烈的炸彈。"《母性之光》則因其進步傾向,一度在廣州等地被禁映。同年11 月,所謂"上海電影界鏟共同志會"搗毀藝華公司,"警告"上海各影院不準放映田漢、沈瑞先、卜萬蒼等導演、編劇、主演的電影,"否則必以暴力手段對付。"卜萬蒼沒有怯退,堅持為藝華公司拍攝了《黃金時代》、《凱歌》以及《新人道》等進步影片,鼓舞了民眾團結抗戰的志氣。民國25 年1 月,他還參與發起成立了上海電影界救國會。

民國26 年"八·一三"的炮火,燒遍了上海租界以外地區,租界成為"孤島",政治環境更為險惡。卜萬蒼堅持進步,在張善昆的新華(華新、華成)影片公司導演了《乞丐千金》、《貂蟬》、《情天雪淚》、《木蘭從軍》、《西施》、《碧玉簪》、《蘇武牧羊》、《秦良玉》、《瀟湘夜雨》、《寧武關》、《相思寨》、《野薔》、《家》等10 余部影片,其中多數為歷史題材,借古喻今,表現了愛國主義的熱情。尤其是《木蘭從軍》,觀眾盛贊它"透過歷史,給現階段的中國一種巨大的力量,它告訴我們怎樣去奮斗,怎樣去爭取勝利"。該片連映數十日而爆滿不衰,引起極大轟動。

民國30 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上海租界也被日軍佔領,"孤島"淪陷。卜萬蒼隨公司先後加入中華聯合製片股份有限公司和中華電影股份有限公司,攝制了《重見光盼》、《博愛》、《漁家女》及《紅樓夢》等,並在成都、重慶等地導演了不少舞台劇。

民國37 年,卜萬蒼移居香港。作為首席導演,以近兩年的時間、百餘萬巨資,為永華電影公司拍攝了《國魂》,接著又製成了《大涼山恩仇記》。

1951 年,卜萬蒼創辦泰山影片公司,先後拍制了《女人與老虎》、《淑女圖》、《婦人心》、《七姊妹》等片,並發展和培養了石慧、葛蘭、李嬙、鍾情等一大批著名影星。1953年後,他還導演了《碧血黃花》、《長巷》、《苦兒流浪記》等。1963 年卜萬蒼完成了最後一部作品《趙五娘》,時已年屆6 旬。他從影40 余年,前後拍片50 余部。

息影後,卜萬蒼轉為電視台導演。1966 年,香港麗的電視台創辦首次電視音樂藝術訓練班,卜萬蒼作為導演和指導老師,發現並親自培養了後來成為著名歌星的奚秀蘭,使其成為風靡一時的"民歌皇後"。

1974 年,卜萬蒼因病在香港逝世。

執導作品

1926:玉潔冰清、未婚妻、良心的復活

1927:掛名的夫妻、湖邊春夢

1928:美人關、小偵探

1929:矮親家、女伶復仇記、同心劫

1930:父子英雄

1931:歌女恨、一剪梅、戀愛與義務

1932:人道、三個摩登女性、續故都春夢

1933:母性之光

1934:黃金時代

1935:凱歌

1937:新人道

1939:木蘭從軍

1940:西施、秦良玉、瀟湘夜雨

1941:寧武關、野薔薇、蘇武牧羊

1942:家(與徐欣夫、楊小仲等合作 )、 相思債、標准夫人、重見光明、萬世流芳(與馬徐維邦、朱石麟、楊小仲合作)、博愛(與張善琨、楊小仲、馬徐維邦等合作)

1943:兩代女性

1945:萬戶更新 (與楊小仲、方沛霖等合作)、大地回春

1948:國魂

1949:大涼山恩仇記

1950:春滿人間(上下集)

1951:淑女圖、女人與老虎、少女經、時代女兒

1952:化身艷影、戀春曲、毀滅、金龜夢

1953:希望在明朝、滿園春色(與張善琨合作)碧血黃花(與張善琨、馬徐維邦等合作)

1956:長巷

1957:夜來香、三姊妹

1958:一夜風流、豆腐西施、擦鞋童、苦兒流浪記

1960:喜相逢、紅男綠女、偷情記

1961:第二吻

1962:同床異夢、吳鳳

1963:梁紅玉

1964:趙五娘

故事片

1931:桃花泣血記

1938:乞丐千金、貂蟬、情天血淚

1940:碧玉簪

1942:牡丹花下

1943:漁家女

1944:紅樓夢

1945:還鄉記 大地之花

1952:婦人心 最成功的女人

1955:漁歌

1956:唐伯虎與秋香(與李英合作導演)

1959:待嫁春心

1962:母女重逢

其他信息

卜萬蒼與田漢、聶耳

每個中國人可能都知道國歌的詞曲作者是田漢、聶耳,但此歌是兩人合作中的巔峰之作。他們第一次聯手寫歌始於1933年卜萬蒼導演的電影《母性之光》。 1927年,卜萬蒼幫助默默無聞的田漢推出第一部電影《湖邊春夢》後,兩人又成功地合作了《三個摩登女性》。1932年底,兩人開始籌劃合作編導第三部影片《母性之光》,這時的聶耳還是"明月歌劇社"一名普通的小提琴練習生,住在七八個人一間的狹小宿舍里,一首歌曲作品也沒有公開發表過。 c 聶耳是雲南人,過去一直在老家讀書、參加革命音樂活動,後來為了逃避敵人的搜捕,才潛離昆明,轉到上海。初到申城,他舉目無親,託人幫忙在"申庄"采購站找了一份稽查員工作。 經典老電影、經典老歌、老照片、老圖書集懷舊經典與一體是故園懷舊論壇的獨有特色! 但不久,"申庄"在昆明的總部因為偷稅被查封,上海分店遂告關門,聶耳便失業了。不過,天無絕人之路,這時,他無意中從《申報》上看到一則"聯華"公司"明月歌劇社"的招生啟事,說一旦錄取,每月能掙10元津貼,還管吃住。這對當時處於困境中的聶耳來說,吸引力實在是太大了。他自幼愛好音樂,並學會了演奏多種民族樂器,於是便去報了名,想試試運氣。 但在正式考試那天,他因為緊張,水平發揮得很一般,不過,主考官、有"中國流行音樂之父"之稱的黎錦暉還是看出了他潛在的音樂素質,便把他錄取了,並安排他跟"明月"的首席小提琴手和一位外籍音樂老師學習。這是聶耳人生中一次重要的轉折,因為他就是在"聯華"公司的"明月"認識卜萬蒼的。 當時卜萬蒼已成為上海灘演藝界的知名人物,他和蔡楚生、金焰、王人美、周璇、阮玲玉等人經常出入"明月",19歲的聶耳第一次得以近觀這些名人,並第一次明白了什麼是"風光"。起初只為謀生而來的他悄悄地在心裡樹起了一個新的目標。他更加勤奮地練琴,使自己的琴技在短時間內有了長足的進步,同時還自修了和聲學、作曲法等。 1933年春天,聶耳與卜萬蒼相識,卜萬蒼對他在音樂上的才華很欣賞。當時,卜正在籌拍電影《母性之光》,想在片中安排四首插曲,便有意請"東方百代"公司音樂部主任任光和田漢合作寫三首,請聶耳和田漢合作寫一首。任光留過洋,專門學過作曲,大家自然很贊同,但聶耳只是一個拉琴的,從來沒發表過一首歌,請他為影片作曲太沒底了,所以,便遭到了一些人的異議。但卜萬蒼最後還是決定讓他試一試。 r 很快,他將田漢寫的歌詞交到了聶耳手中,聶耳拿到歌詞後非常激動,下決心要把它寫好。為了避免集體宿舍里的干擾,他跑到太湖之濱的黿頭渚旁邊,租了"陳家花園"的一幢小閣樓,開始專心創作。 寫好《開礦歌》後,聶耳便回到上海,懷著忐忑之心把曲子送給了卜萬蒼。卜萬蒼聽後十分滿意,誇他寫得"節奏鏗鏘,音調有新特色",後來又邀請他擔任場記,並客串一個礦工角色,把臉上、身上塗得黑黑的,在片中領唱《開礦歌》,從而為聶耳留下了第一個銀幕形象。 8月,電影《母性之光》拍攝完畢,上映後,片中插曲很快在上海灘傳唱開來,"聶耳"的名字第一次開始被人們所關注。

㈨ 如何評價張愛玲在香港時期的創作

如何評價張愛玲在香港時期的創作?

應該說,張愛玲和香港確實是有緣的。她的生活和創作與這座「孤島」的關聯,恰如她和另一座「孤島」——上海的關聯一樣,是個耐人尋味,並值得細究的問題。張愛玲在1939年先是考上了倫敦大學,後來因為歐戰爆發而改入香港大學。在香港,她獨得了港大文科的兩個獎學金。

搜狐網

晴 / 6°
張愛玲是「紙上談兵」的書生嗎?看她當年在香港的編劇生涯

撈史倌
2019-12-27 · 歷史領域優質創作者
訂閱
1957年國際電影懋業有限公司(即電懋)出品的《情場如戰場》在香港上映,一連數周盛況空前。大明星林黛依然眼波流轉,一笑一嗔皆有神采,而林黛扮演的葉緯芳和她的追求者們的故事依然讓觀眾爆出陣陣鬨笑。人們意外:這么好萊塢、調皮、夢幻的世界,竟然也是張愛玲?!俊男靚女群集的該片據說突破了當年國語片的票房紀錄。這是張愛玲電懋編劇生涯的首部作品。在同年7月給宋淇夫人、好友鄺文美的信中,張愛玲說道:「《情場如戰場》能夠賣座,從各方面著想,我都可以說『幹了一身汗』,因為我也總覺得人家總拿我們這種人當紙上談兵的書生。」那一年,張愛玲37歲,離港赴美已經兩年。

張愛玲終歸不是紙上談兵的書生。從1955年到1963年,她為電懋共寫了十個劇本:《情場如戰場》(原名《情戰》)、《人財兩得》(1958)、《桃花運》(1959)、《六月新娘》(1960)、《南北一家親》(1962)、《小兒女》(1963)、《一曲難忘》 (1964)、《南北喜相逢》(1964)、《紅樓夢》(上、下集)與《魂歸離恨天》。其中,前八個劇本都被拍成了電影。但據香港電影資料館方面介紹,這拍成的八部電影中,《人財兩得》、《桃花運》的影片拷貝已經損毀,是否能修復至放映標准仍是未知之數;而《一曲難忘》,則連拷貝亦已失傳。五部張愛玲電懋時期編劇僅存的碩果一直珍藏於香港電影資料館。

多年前,張愛玲在《借銀燈》一文中寫道:「『借銀燈』無非是借了水銀燈來照一照我們四周的風俗人情罷。水銀燈底下的事,固然也有許多不近人情的,發人深省的也未嘗沒有。」而借著「銀燈」,我們也得以一窺銀燈背後的張愛玲。

【從上海開始「觸電」】

「電影是拍給大眾看的,電影是虛幻的,她對這一點非常了解。」

「香港編劇的這些電影和張愛玲的小說是不能相提並論的,和張愛玲之前編的《不了情》(1947)和《太太萬歲》(1947)也不能相提並論。」《張愛玲全集》主編止庵對「電懋時期」的電影如此評價道。

林奕華也曾經評價:「縱然他們的話語仍帶著『張愛玲式』的機智、俏皮,但論及戲劇力量,《情場如戰場》明顯追不上同是出自她手筆的《太太萬歲》。」

而在香港電影研究學者、曾任香港電影資料館研究主任的黃愛玲看來,要剖析張愛玲電懋時期的電影,不能不談上海時期的《不了情》和《太太萬歲》。香港和上海,這是張愛玲電影事業的雙城記。

張愛玲的編劇生涯始於上海淪陷時期,而「觸電」卻是更早。太平洋戰爭爆發,張愛玲以「影評人」身份開啟職業生涯,1943年開始便在英文月刊《廿世紀》上發表英文影評,談及古裝巨片《萬世流芳》(1943)、《梅娘曲》(1943)、《桃李爭春》(1943)、《浮雲掩月》(1944)、《漁家女》(1943)等。

抗戰勝利後,張愛玲因與胡蘭成的關系不見容於文壇,處境尷尬。1946年文華公司成立,桑弧經過柯靈的介紹認識了張愛玲,隨後便邀請張愛玲為文華公司創作電影劇本。1946年12月26日至1947年1月12日,在短短半個月的時間里張愛玲完成了電影「處女作」《不了情》,之後1947年2月6日由桑弧執導開拍。男女主角分別由當時最紅的男星劉瓊與東山再起的陳燕燕主演。同年4月,《不了情》在上海公映,被譽為「勝利以後國產影片最最適合觀眾理想之巨片」。張愛玲在電影編劇上的才華也在這部文華影片公司「創業巨獻」的《不了情》中得到了充分顯露。

在黃愛玲看來,《不了情》是我們所能看到張愛玲的劇本中最接近張愛玲文學世界的一個劇本。一個女子獨自在大都市謀生,愛上了有婦之夫,還有一個取了姨太太的不爭氣的父親,這多少有點張愛玲她自己的影子。這也是她唯一改編成小說的劇本。

《不了情》後,張愛玲與桑弧再度攜手合作《太太萬歲》,這次娓娓道來的是一出都市生活中里弄主婦的悲喜劇。到了《太太萬歲》,張愛玲已經可以嫻熟地運用劇本形式來表達電影的魅力,那些紙上的「熱鬧」妥帖地轉化成了銀幕上觀眾喜聞樂見的畫面。

「《太太萬歲》是把《不了情》文藝、肅穆的調子調輕巧,張愛玲刻畫的太太是典型的上海人,摩登、賢惠,賢惠裡面帶著世故、聰明,卻又機關算盡。」黃愛玲說,對這樣的「太太」,張愛玲有幾分冷眼旁觀,帶有一種超然甚至是嘲諷的味道,但還是帶有同情。

在《題記》中,張愛玲這樣體己地描繪成千上萬個這樣的太太:「一個半大不小的家庭里周旋著,處處委屈自己,顧全大局的太太的苦心。她家裡上有老,下有小,然而她還得是一個安於寂寞的人。沒有可交談的人,而她也不見得有什麼好朋友。她的顧忌太多了,對人難得有一句真心話。不大出去,但是出去的時候也很像樣;穿上『雨衣肩胛』的春大衣,手挽玻璃皮包,粉白脂紅地笑著,替丈夫吹噓,替娘家撐場面,替不及格的小孩子遮羞……」

黃愛玲認為,張愛玲對夫妻關系中女人的角色看得很通透,她自己當然不願意扮演這樣的角色,後來孤冷悲清的道路雖很不容易,卻也是她自己選擇的道路,「輕喜劇中女人的角色不是喜劇的,《太太萬歲》表面喜劇後面是有一絲絲苦,但是電影是拍給大眾看的,電影是虛幻的,她對這一點非常了解。對男女之間虛幻的關系和電影的虛幻的娛樂的本質,她看得非常通透。」

「樓下公雞啼,我便睡。像陳白露,像鬼———鬼還舒服,白天不用做事。」

在1961年9月12日給鄺文美的信中,張愛玲袒露自己想在當年十月隻身到香港的計劃,「一來因為長途編劇不方便,和Stephen(宋淇)當面講講比較省力,二來有兩支想寫的故事背景在東南亞,沒見過沒法寫,在香港住個一年光景,希望能有機會去看看。」十月,張愛玲赴港,未曾拍攝的《紅樓夢》劇本流產也在此期間發生。

據符立中考證,電懋版《紅樓夢》擬拍成彩色片上下兩集,預先付給張愛玲一萬港幣的高額編劇費,張愛玲在美國時已編了一部分,決定回香港寫完。「當時的航班中途要在台灣停駐,再飛香港,張愛玲想在台灣逗留期間訪問張學良,為(英文)小說《少帥》做准備,但不幸的是訪問被拒。張愛玲在台灣還遇到了白先勇、陳若曦與王楨和,可到花蓮的時候傳來賴雅中風的消息,之後得知賴雅被女兒接去照顧,才想繼續回香港寫完劇本領了稿酬之後回美國。」

11月,電懋宣布明星總動員:尤敏、葛蘭、李湄、葉楓、雷震、張揚全員集合,演出豪華古裝大戲《紅樓夢》。電懋先前已經在全東南亞舉行十萬票選,「玉女」尤敏是眾望所歸的林黛玉,「潑辣旦」李湄是渾然天成的王熙鳳。

而從電懋之前一連開拍《花好月圓》(1962)、《珍珠淚》(1962)、《萍水奇緣》(1962)皆由雷震擔綱來看,他應該是公司屬意的賈寶玉。至於編劇,秦羽是清宮文物藏家、宋淇是紅學專家,但一致禮讓給張愛玲。但未曾預料,編劇《紅樓夢》最後卻演變成張愛玲揮之不去的夢魘。

張愛玲編劇的《紅樓夢》被棄拍的最大原因源自邵氏、電懋競爭的白熱化。符立中告訴南都記者,電懋宣布拍《紅樓夢》之後,邵氏也宣布拍彩色《紅樓夢》。「電懋和邵氏的競爭由來已久,搶拍《紅樓夢》不是第一部,也不是最後一部:之前電懋本來要拍《武則天》,邵氏搶拍了李麗華主演的《武則天》(1963),最有名的一部搶拍片子是《梁山伯與祝英台》(1963)」。

符立中回憶,當時邵氏手中三個大牌是樂蒂、林黛和李麗華,迎戰電懋搶拍《紅樓夢》時邵氏集所有片場之力,全力拍《紅樓夢》。「邵氏有現成的古裝片場,素來也有黃梅調電影,只要往裡填詞就可以。但張愛玲寫《紅樓夢》棄用黃梅調,改用國語,全部台詞是從無到有,我們都知道張愛玲對《紅樓夢》一直以來的敬重,從年少創作《摩登紅樓夢》,到晚年寫出整本考證,你可以想見她態度之慎重。張愛玲當時甚至寫到眼睛充血!」

可就在這時,香港很多電影公司也群起拍《紅樓夢》,潮語片、粵語片,上海也傳來消息要拍王文娟和徐玉蘭主演的越劇《紅樓夢》(1962)。在這種形勢下,電懋決定放棄拍《紅樓夢》,已有的劇本胎死腹中。

回美國之前張愛玲還是趕出了《小兒女》和《南北一家親》兩個劇本,在鄺文美記錄的張愛玲語錄中,有一句描述大致也能反映她當時的狀態:「樓下公雞啼,我便睡。像陳白露,像鬼———鬼還舒服,白天不用做事。」

1962年年底,張愛玲終於回到美國,趕劇本使她健康透支。1963年5月開始,張愛玲著手《魂歸離恨天》的編劇,由《呼嘯山莊》改編的這一劇本是她的最後劇本,符立中說,「僅僅只有26場,和《小兒女》、《太太萬歲》的五六十場相比,粗糙自不待言。」

而就在一年之後的6月,第11屆亞洲影展在台灣舉行,陸運濤和邵逸夫應邀出席影展之後的觀光活動,邵逸夫有事沒能成行,而陸運濤及新婚妻子、行政人員等共57人在回程的飛機上全部遇難。這次空難事件對電懋公司是致命的一擊,電懋的黃金時代宣告結束,張愛玲的「銀燈」生涯也就此畫上了一個不圓滿的句號。《魂歸離恨天》最終沒有拍成電影,張愛玲賣給電懋著作版權的《一爐香》最後也未能拍攝。

對寫作懷有抱負的張愛玲究竟如何看待自己的銀幕作品,並沒有文字記述。但宋淇之子宋以朗記得的是,1957年《情場如戰場》公映後,鄺文美以「章麗」為筆名在電懋旗下的《國際電影》撰文《我所認識的張愛玲》,張愛玲很喜歡,甚至在得知母親手術失敗不久人世時,也把這篇文章連同夏志清的《張愛玲的短篇小說》寄去,希望她能為女兒的成就感到寬慰。這或多或少是一個側面的說明。

張愛玲唯一親手改編成電影的作品是《金鎖記》,那本來是與桑弧的另一個合作,卻在時代的大破壞來臨之前被淹沒了。可她留下的那些凄冷孤絕、迥異於銀幕上的文學,多少年來一直是華語電影的富礦,惹得多少最優秀的導演頻頻注目:1984年,《傾城之戀》由許鞍華執導;198年,台灣導演但漢章拍攝了《怨女》;1994年,關錦鵬導演《紅玫瑰與白玫瑰》;1997年,許鞍華再次導演《半生緣》;據說楊德昌也曾經想改編《色·戒》,但最後《色·戒》由李安導演,在2007年公映。常被人們提起的還有一部侯孝賢雖非改編但張味十足的《海上花》。不過所有這些銀幕上的影像,都和張愛玲自己的銀燈世界無關了。

【小兒女們的結婚之旅】

「張愛玲也有好玩、輕松的另一面,這在這些劇本里表現得很充分。」

張愛玲給電懋寫的首部劇本是神經喜劇《情場如戰場》,當中林黛扮演葉家美艷而擅交際的二小姐葉緯芳。緯芳先搶姐姐的心上人陶文炳,再勾引36歲的教授何啟華,只為吸引表哥榕生的注意,而陶何二人卻為緯芳大打出手、笑料迭出。林黛周旋在三個男人之間,嬌媚中帶著任性和淘氣,享受著青春和勝利者的歡愉,張愛玲為林黛量身打造的這一形象深入人心。

《六月新娘》則是張愛玲為待嫁的女星葛蘭編寫。從日本坐郵輪來港結婚的準新娘汪丹林對未來充滿期盼,同時也有點忐忑。菲律賓華僑田青抱著吉他狂熱追求丹林,而美國華僑海員又誤將丹林認作介紹相親的女朋友,誤會重重構成多角關系。丹林不滿父親利用她釣金龜,又以為未婚夫偷腥,於是結婚前夜不辭而別,怎料未婚夫也找來後備……差點斷送女兒的幸福。充闊佬向未來女婿「打秋風」的父親似曾相識,始自《不了情》的自私父親,在張愛玲筆下始終揮之不去。

「南北」系列的《南北一家親》與《南北喜相逢》衍生自宋淇1961年編劇的《南北和》,該片叫好叫座,發展出雞同鴨講的「南北」系列。「南北」系列喜劇很能代表1960年代港人的情結,將南人、北人的文化沖突,演為笑料百出的喜劇。諧星梁醒波扮演的南人,和劉恩甲代表的北人,毗鄰為業,一開廣東茶樓、一營北方館子,生意場上斗個你死我活,甚至大打出手。最後在兒女婚事上由冤家結成親家。

到了《南北喜相逢》,南北的分歧作為引子,戲劇的發展和沖突,主要來自梁醒波易弁而釵的「姑媽」身上。故事橋段脫胎自英國話劇《真假姑母》,劉恩甲反對女兒與廣東人田青交往,被公司指派巴結來港投資地產的華僑女富商,沒想到卻是田青的姑媽。姑媽臨時改期來港,田只好找來友人扮女人頂替,於是反串、誤會、錯摸、博懵(粵語,意為揩油)、謊言……

及至文藝片《小兒女》,則更像早年與桑弧合作的《哀樂中年》(桑弧構思,未掛張愛玲名字)之變奏。妻子早逝的王鴻琛與同事王萊相知相戀,但為了三個兒女,對再婚的事忐忑不安。飾演其中女兒一角的是電懋第一紅星尤敏,尤敏和其母打官司,為了挽回形象,宋淇請張愛玲為其量身打造《小兒女》。

「怎樣把好萊塢電影本地化,張愛玲花了很多心思,」黃愛玲說,有時候只是借用一個大概的框架,差不多需要重寫才能把它變成一個中國人信服的故事。黃愛玲認為,「雖然寫劇本也是商業行為,但選擇什麼樣的劇本,對什麼題材感興趣,也能看出一些蛛絲馬跡。」張愛玲偏愛「女結婚員」的故事,裡面的女孩子沒有事業,她的事業就是結婚。這五部電影中最後都喜結良緣,皆大歡喜。

但在止庵看來,這些劇本在價值觀上跟張愛玲的小說有著巨大的差異。「舉個例子,我們看張愛玲的小說基本上都是悲劇,只有一部夏志清稱之為喜劇,其實這個『喜劇』是非常勉強的,就是《傾城之戀》。在結尾,白流蘇找了范柳原。可是這個小說結尾說什麼呢,說白流蘇在歷史上的地位沒那麼重要。因為不是白流蘇自己通過努力而找了范柳原,而是這個地方發生了一場戰爭,《傾城之戀》不是你這個『戀』傾城,而是傾了城了你這『戀』才成。這個價值觀和她在這些電影里的價值觀正好相反。」

止庵覺得,電影和小說如此截然不同的價值觀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市場,「張愛玲這些劇本完全是商業運作的東西,肯定要受到觀眾口味的限制,不這樣拍觀眾就不看,那麼就得寫這樣的東西」。

但止庵也強調,電影劇本里的同時又是另一面的張愛玲。止庵舉例說,張愛玲在散文曾經寫過這樣一個細節:她看見一個穿綠衣服的郵差,騎車過去了,車的後座上坐著一個小老太太,她說那大概是他的母親吧,她的眼淚一下就掉下來了。「一個郵差拉著他自己的母親騎車過去,為什麼張愛玲感動呢?因為她覺得這個裡面有一個特別樸素基本的人際關系,這個關系張愛玲是能夠接受的。所以她那麼高傲那麼不遷就的一個人為什麼為稻粱謀去給電懋編劇本呢,因為在這里表現了她的另外一面,或者她的世界拓展的一部分。這部分是什麼?就是普通人的喜怒哀樂」。

止庵認為,張愛玲在編電懋這些劇本的時候未必沒有快感,「我們想像中張愛玲好像是一個悲悲戚戚的人,整天愁眉苦臉地想人生如何艱險。但她也有好玩、輕松的另一面,這在這些劇本里表現得很充分。」

「張愛玲其實是非常專業的編劇,並非純粹為了糊口而勉強粗製濫造。」

「可是這是張愛玲嗎?這么好萊塢、這么調皮的、活潑的、夢幻的世界?」黃愛玲說,這是人們看到張愛玲電懋時期編劇的電影時常常會有的一個感受。「張愛玲的文學創作和電影創作是兩回事,我們看她的小說,像《金鎖記》中描寫曹七巧一樣,好像通入沒有光的所在,有一種幽暗的味道。但是我們看她的電影,特別是香港時期的電影,卻是窗明幾凈的,一不小心就會讓人忘了那是張愛玲。」

但現實生活中,那幾年張愛玲的處境卻並非窗明幾凈可以形容。

1955年秋,張愛玲搭乘「克利夫蘭總統號」郵輪離港赴美,在此之前,她已在香港住了三年。

1952年,張愛玲以返回香港大學復學為名義離開了內地,但最終她並沒有完成學業。這年11月,張愛玲又匆匆趕去日本謀職,未成,無奈返回港大,不僅沒有了助學金,還要補繳一學年的學費。

南來香港,張愛玲初期暫居女青年會。時值香港的美國新聞處向社會徵集譯者,張愛玲報名了,也結識了當時就在美新處工作的宋淇、鄺文美夫婦,偶然間成就了他們長達數十年的友誼。

「在香港她干什麼呢?」止庵說,一個是翻譯謀生,張愛玲替美新處翻譯了《老人與海》、《鹿苑長春》、《愛默生文選》等作品,「同時她也在寫小說。先是用英文寫了《秧歌》,後來張愛玲自己把它翻譯成中文。」《秧歌》是張愛玲寫的第一本英文小說。

在宋淇的《私語張愛玲》一文中,如此描述這一時期的張愛玲:「在寄到美國經理人和為出版商接受中間,有一段令人焦急的等待時期。那情形猶如產婦難產進入產房,在外面的親友焦急萬狀而愛莫能助。我們大家都不敢多提這事,好像一公開談論就會破壞了成功的機會似的。」焦慮中,宋淇夫婦拿出上海帶來的一本牙牌簽書為張愛玲求卦,求來求去,總是一副「中下中平」之簽。

但《秧歌》後來終於在美國獲得了出版,且獲得很大好評。止庵表示,「《秧歌》被認為是反映中國歷史某一階段非常重要的一個作品。張愛玲就動了一個念頭,她本來早就用英文寫作,她想到美國去用英文寫作。於是1955年,她就到美國去了。」

在美國的張愛玲同時在做三件事。第一件是她的主業,寫作,而且是用英文寫作。「寫的是什麼呢,就是《雷峰塔》和《易經》,這兩本書前後用了七八年時間。但是很不幸她寫完之後沒能出版。」

為什麼沒能出版,張愛玲在1965年給《世界作家》寫的一段自述里大致說明了理由:我寫的兩本書送到出版社去,沒有一個人給我出版。人家說,假如1949年以前的中國真的像你寫的這么糟糕的話,那麼1949年中國發生的變化不就是必然的了嗎?「當時美國的主流意識認為中國1949年發生的變化是一個災難,是一個錯誤,1949年以前很好,1949年之後很糟,而張愛玲寫的是1949年以前的事———那你把1949年以前寫的這么暗無天日,這是主流觀念無法接受的。還有另一個原因是,這兩本書的寫法像《紅樓夢》一樣都是細節,這跟美國讀者想看中國一些個稀奇古怪的故事的期待完全不一樣,他們受不了這個。」止庵說。

小說沒法出版,只能通過其他方式求存,止庵說,於是張愛玲另外做兩件事,一個是將台灣作家陳紀瀅的小說《荻村傳》翻譯成英文,再有就是給電懋電影公司寫劇本。

「1955年張愛玲赴美之前其實是預支了一部分的劇本費,《情場如戰場》和《人財兩得》是到美國之後寫完寄回香港的」,對張愛玲這一時期電影創作有過深入研究的台灣學者符立中透露,電懋的老闆陸運濤富於文化理想,當時成立了劇本審查委員會,戲劇大師姚克、哈佛文學博士孫晉三及宋淇、張愛玲都廁身其中。姚克畢業於耶魯,南來香港之前曾在上海復旦、聖約翰都教過戲劇,寫出過赫赫有名的《清宮秘史》;孫晉三是中央大學戲劇系教授;宋淇是戲劇名宿宋春舫之子,曾和同樣出身燕京的好友黃宗江、黃宗英、孫道臨、黃佐臨等成立「同茂劇團」,自己也是燕京大學講師。一時間戲劇翹楚雲集。

宋淇在電懋擔任監制,張愛玲加入劇本審查委員會包括日後編劇也是得自宋淇力薦。「就我所知,張愛玲在電懋拿的應該是編劇中第一等級的報酬」。符立中說。

宋淇的兒子宋以朗回憶當時張愛玲寫劇本的流程,「遇到好的題材會先寫大綱,一頁紙左右,先問電影公司,你要不要?如果要的,就談好價格、給稿的時間,最後完成作品後,就領錢。」宋以朗說,與寫小說不同,小說有時候寫了很久,但如果不符合出版社的出版計劃,最後什麼都得不到。

劇本大多是在美國寫的,宋淇和張愛玲書信往來花相當多的時間討論,巨細靡遺。宋淇會給她建議,張愛玲也可以提出異議。她編的劇本的故事有很多來自西方的舞台劇或小說,當細節上出現文化差異時,也會在信里詢問宋淇,如何將之變成本地觀眾能明白的東西。此外,書信里也透露了張愛玲對票房非常緊張,擔心自己編劇的電影觀眾不喜歡。「從這些點滴之中,可以看出張愛玲其實是非常專業的編劇,並非純粹為了糊口而勉強粗製濫造。」符立中強調。

「如果不是從文學角度,而是從商業劇本的角度來看,張愛玲是蠻成功的劇作家。」黃愛玲如此評價張愛玲的劇作,「寫電影劇本雖然不是她的歸宿,但她並不馬虎了事,可以說張愛玲寫的劇本幫助確立、鞏固了電懋的很中產階級、摩登現代的風格。她對好萊塢電影、英美舞台劇很熟悉,對西方古典、現代流行都很熟悉,類型上從愛情輕喜劇到瘋狂諧趣片到言情文藝,都寫,而且手到擒來。

㈩ 像《馬路天使》一樣好看民國時期的電影嗎

1、《松花江上》金山與張瑞芳正處在熱戀之中的一部「私報於公」的作品,也是兩個人唯一一次的銀幕合作。
2、《漁光曲》第一部獲得國際電影節榮譽大獎的中國早期電影,最為突出的亮點是那首由蔡楚生作詞、任光作曲的哀婉綿長、旋律優美的主題曲。
3、《壯志凌雲》金焰、田方、王人美主演,最動人的是銀幕之外的於藍通過觀看這部電影而悄悄喜愛上銀幕上的田方,而當時享有中國第一位「電影皇帝」之稱的金焰,通過這部電影,與「美牙美人」王人美一見鍾情,喜結秦晉之好。
4、《八千里路雲和月》白楊和陶金的「銀幕搭檔」的開門之作。
5、《家》、《春》著名大文豪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之2,可惜缺少之3的《秋》與之相配套,想當年,大陸的上海和香港都曾經拍攝過這部名聞遐邇的代表作品。
6、《馬路天使》幾乎家喻戶曉的一部由明星組合的佳作,趙丹與周璇個人情感的最佳「激情交叉點」。
7、《南國之春》在影圈有「南國乳燕」之稱的陳燕燕的早期默片。
8、《青年進行曲》大劇作家田漢的憂國憂民的應時之作。
9、《太太萬歲》張愛玲的「小資情調」代表作,賣點不是女主角的「太太」,而是喧賓奪主的大有「觀眾緣」的上官雲珠。

10、《桃李劫》袁牧之和陳波兒的珠聯璧合。
11、《啼笑因緣》「言情大聖」張恨水加上「電影皇後」胡蝶,精心演繹一出民國青年男女的愛情悲喜劇。胡蝶一人飾兩角,對當時的觀眾來說是倍感好奇。
12、《萬眾一心》民族電影加抗戰題材的雙相結合。
13、《西廂記》「銀幕慈母」林楚楚的古裝扮相,中國最早把王實甫的古典名著改編拍成的電影。
14、《塞上風雲》當時話劇界的明星,如陳天國、舒綉文和黎莉莉等聯合主演的一部少數民族題材的應景之作。
15、《夜半歌聲》1937年拍攝、被譽為早期電影名片的號稱「中國第一部恐怖片」。
16、《游擊進行曲》《青年進行曲》的姊妹篇。
17、《大路》一部男性電影,充滿陽剛之氣,金焰的代表作,聶耳的(開路先鋒),陳燕燕、黎莉莉的花枝點綴。
18、《鐵扇公主》中國動畫片鼻祖「萬氏兄弟」的第一部動畫長片。
19、《摩登女性》著名影星歐陽莎菲的個人電影代表作,一部維護女權的新潮電影。
20、《清宮秘史》周璇與舒適主演。當年宏大的電影巨制,後來被毛澤東主席點名批判、並與劉少奇主席「關於愛國主義還是賣國主義?」的千古奇冤相牽連、還由此氣死該片的導演朱石麟。
21、《漁家女》「金嗓子」周璇與「袖珍小生」顧也魯聯合演繹出一出富家少爺愛上可愛清純的漁家姑娘的愛情故事。著名的歌曲(瘋狂的世界)便是源於此片。
22、《脂粉市場》又一部由「電影皇後」胡蝶主演的電影。

23、《不了情》張愛玲的言情故事,劉瓊、陳燕燕的男女情事,當年大上海典型的「小資情調」,劇情纏綿悱測,堪稱文藝類型片的代表作品。後來,還又發展到香港的同類片名和不同內容的一種無限延續。
24、《長相思》周璇和舒適的又一部時裝電影,著名歌曲《夜上海》就出自此片。
25、《船家女》「標准美人」徐來和當年的當紅小生高占非主演。
26、《慈母曲》顧名思義,「銀幕慈母」林楚楚的電影代表作。
27、《惡鄰》一部題材狹小的無聲電影小品。
28、《兒子英雄》沒有任何名氣,但很有廣泛的社會意義。
29、《二百五小傳》田漢編劇,另名《梨園英烈》,把傳統的故事和戲曲演員的悲歡離合結合一起,增強故事的戲劇性。
30、《風雨江南》另名《結親》,用諷刺的手法表現一幕「結親」的鬧劇,後來的《抓壯丁》的風格與之有異曲同工之效。著名小生馮喆一掃「英俊小生」的模樣,扮演了一個迂腐的老地主,令人叫絕。
31、《風雲兒女》該片的出名,主要來自於片中結尾處的《義勇軍進行曲》,也就是後來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令人浩氣回腸的國歌。
32、《腐蝕》從嚴格意義上來講,此片並非列入中國早期影片當中,因為它是在1950年由上海的文華公司拍攝的。電影是根據著名作家茅盾的長篇小說改編,電影較好的體現了小說中主題的精髓。
33、《孤城烈女》陳燕燕的形象一反常態,所以,「四大名旦」的頭銜當之無愧。

34、《關不住的春光》趙丹、徐韜、王為一作為「新疆難友」加多年知己好友,在銀幕前後唯一一次的友情合作。女主角是與金焰離婚之後的王人美。
35、《秋海棠》秦瘦鷗的小說,馬徐維邦的導演,李麗華的主演,一出舊中國戲曲演員催人淚下的愛情絕唱。
36、《紅樓夢》曹雪芹的傳世名著,在百年來的影壇上不知演繹了多少回。此番由當年的「四大名旦」之一的袁美雲反串「公子哥」賈寶玉,周璇扮演林黛玉,王丹鳳扮演薛寶釵,清一色的漂亮女明星,令人眼花繚亂,美不勝收。

37、《聯華交響曲》由幾部短片共同組成,貼近現實的寫實作品。
38、《還鄉日記》張駿祥與白楊短暫戀情的銀幕合作,另一部是張駿祥導演、白楊與金焰主演的《乘龍快婿》。
39、《混江龍李俊》早期的武打功夫片,取材於「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水滸傳》章節。
40、《浪淘沙》吳永剛的「另類」導演作品,是中國影壇最早的探索影片,全片僅有2個人物,金焰和章志直把「逃犯」和「警長」這兩個劇中人的鮮明性格,表演得很有層次。
41、《戀愛之道》馮喆和舒綉文繼《裙帶風》的再次銀幕合作。此片在香港上映時引起廣泛影響。
42、《明末遺恨》著名小生梅熹和「四大名旦」之一顧蘭君的古裝演出,該電影是在當時話劇演出轟動後開拍此片。
43、《母與子》盧碧雲與張伐的主演,家庭生活和夫妻、母子親情表露得真切感人。
44、《女兒經》女兒家的私事、煩惱事,這類題材在今後多年常演不衰。
45、《前台與後台》著名電影大師費穆的「實驗性」電影作品。
46、《青春之歌》與1959年北影廠的建國十周年的獻禮片同名但內容卻與之截然不同。前者是又名《青春頌》的充滿「小資情調」的文藝生活片,而後者則是革命題材的典範傑作。
47、《人民的巨掌》「左翼」昆侖公司在解放之時的順應新形勢的過眼雲煙之作。
48、《桃花泣血記》「電影皇帝」金焰與一代「無冕影後」阮玲玉的美麗與哀愁。
49、《天倫》傳統的故事,傳統的情節,傳統的題材。
50、《體育皇後》黎莉莉的健美與風韻,早期明星的造星聲勢。

51、《天明》不錯的題材,陌生的電影,深邃的立意,卻距離太遙遠。
52、《天堂春夢》路明、石羽、藍馬、上官雲珠,四大影星,他/她們都是當時紅透半邊天的影星,該片也在中國影壇上享有一定的聲譽。
53、《武則天》同類題材在不同年代反復上演,百演不厭,這是當年「四大名旦」之一的「顧蘭君版」的大型宮庭巨制。
54、《希望在人間》上官雲珠和藍馬繼《天堂春夢》、《萬家燈火》後再度聯手,由銀幕上的「夫妻」演變成真實生活中短暫的「情人」。
55、《相思債》一部模仿好萊塢的充滿懸念的文藝類型片,在同時期不多見,很好看,戲中的插曲也很有味道。
56、《如此繁華》如此酸甜苦辣,如此悲喜交加。
57、《都市風光》看盡大人物和小人物的前前後後,里里外外。
58、《少奶奶的扇子》根據外國作家王爾德的著名小說改編,此劇曾多次被中國影人搬上銀幕,這部影片是由「四大名旦」之一的袁美雲和英俊小生梅熹主演。
59、《生死恨》著名京劇表演大師梅蘭芳主演的中國第一部人工上彩的京劇戲曲藝術片。
60、《新舊上海》狹義上的「新」與「舊」之間的老上海之比。舒綉文主演。
61、《新女性》一代影星艾霞自殺後復活於銀幕,阮玲玉精心傾情的電影代表作。

62、《野玫瑰》王人美的美麗與粗野,金焰的率真與純情,兩個鼎盛時期的紅粉佳人和英俊小生的「最佳銀幕伴侶」與「最佳生活愛人」的影壇結晶。
63、《雪中孤雛》一部煽情的悲情故事。
64、《壓歲錢》並非兒童題材,而是成人的事情。
65、《遙遠的愛》秦怡和趙丹扮演的一對志不同、道不合的掛名夫妻,明星效應是這部影片的突出光彩。
66、《夜店》該片來自於俄國大作家高爾基的小說《在底層》,眾明星捧場。
67、《一串珍珠》觀看默片時期的無聲形體,好似恍然隔世之感。
68、《銀漢雙星》又一部張恨水的「才子佳人」、「鴛鴦蝴蝶」,金焰是演出此片的「情場高手」。
69、《表》類似《三毛流浪記》,舊社會兒童的悲慘遭遇。
70、《姊妹花》「電影皇後」胡蝶聞名海內外的佳作,她一人扮演大寶、小寶兩個貧富懸殊的姊妹,面貌相同性格各異,只可惜該片的姊妹片《再生花》現在不復存在。
71、《小城之春》1948年開拍,距離50年之後神奇地被世界權威電影機構評為中國唯一一部的世界十大經典名片。影片給人最大的感受是那濃濃的揮抹不去的鄉思情愁。
72、《萬家燈火》上官雲珠和藍馬繼《天堂春夢》、《希望在人間》後再度銀幕結緣。
73、《一江春水向東流》距今為止,上座率最高、放映周期最長、觀眾觀看人數最多的一部不可多得的經典電影佳作。
74、《十字街頭》含淚的喜劇,帶笑的悲楚,冷酷的現實,還有白楊和趙丹的風華正茂。
75、《三毛流浪記》雅俗共賞、老少皆益的兒童經典形象和兒童經典故事,同類題材時隔多年至今無可與之比肩。
76、《烏鴉與麻雀》看完此片,你才會懂得什麼叫做「中國早期電影的典範」。
77、《神女》全片僅有三個人物出場,兩段連貫的情節發展,一個形象鮮明的偉大女性—那就是阮玲玉。
77、《麗人行》上官雲珠的轉型,黃宗英的成熟演技,還有曾經風靡影壇「沙莉年」的沙莉,三個女性一台好戲。
78、《春蠶》大文豪茅盾早期的小說搬上同樣是早期的中國銀幕。
79 《孤島天堂》電影大師蔡楚生的代表作,黎莉莉的風情萬種,在銀幕上盡現。
80、《勞工之愛情》又名《擲果緣》,最早銀幕上的工人階級、勞動人民的談情說愛,只可惜是默默無聞的默片。
81、《情海重吻》比《勞工之愛情》進一步,但美中不足的仍是難聽明白。
82、《方珍珠》老舍的原著,陶金的「破風箏」,戲曲演員的一出愛與悲。
83、《狼山喋血記》電影大師費穆的「實驗作品」,比這出寓言故事更為稱奇的是銀幕之外的驚天秘密。
84、《寧武關》戲曲的原汁原味,與中國第一部電影的問世之作《定軍山》一脈相承。
85、《憶江南》田漢的名劇,周璇和馮喆的主演,其中,馮喆的英俊瀟灑,周璇的一人分飾兩角,都顯示出大明星的風采和無法抵擋的超人魅力。
86、《三個摩登女性》阮玲玉、陳燕燕、黎灼灼和金焰,三女一男組合成一幅三十年代青年男女的「浮世繪」。
87、《蝴蝶夫人》模仿外國名劇,迎合流行潮流,不是正宗,但很有味道。
88、《春殘夢斷》大明星劉瓊和李麗華的文藝片典範。
89、《母親》范雪朋、顧蘭君等明星都演過同名的「母親」,此次由秦怡主演的母親,別有一番感覺,因為當時才二十幾歲在影片中要將母親從24歲一直演到74歲,是錘煉一個傑出演員最佳的良機。
90、《青青河邊草》大明星王丹鳳和嚴俊再次演繹中國版的《魂斷藍橋》,故事情節感人至深,結局把原片的悲劇收場,改為更符合中國百姓容易接受的「大團圓」。

91、《夜來風雨聲》王丹鳳與另一小生的愛情悲情,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不知讓多少觀眾留下同情的淚水。
92、《新漁光曲》著名的《漁光曲》之後,再並非「狗尾續貂」的成功演繹。
93、《西廂記》這回是周璇的紅娘,慕容婉兒飾崔鶯鶯,白雲演張生,片中的《花好月圓》由周璇演唱,好聽又流行。
94、《失去的愛情》秦怡與金焰結合後唯一一次的銀幕合作,電影中兩人演的是悲劇,而現實生活中兩人卻是新婚的喜劇開篇。
95、《幸福狂想曲》趙丹與黃宗英銀幕上的首演伴侶,而銀幕下的兩人也由此片喜結良緣。
96、《假鳳虛凰》石揮與李麗華的諷刺喜劇,由此還引發出當年上海界理發行業的集體大罷工。
97、《裙帶風》馮喆與舒綉文的時事諷刺劇,話劇先紅,電影後續。
98、《龍鳳花燭》英俊小生馮喆一人扮演兩兄弟,與小鳥依人的陳燕燕兩情相依。
99、《鸞鳳怨》青年男女的恩怨情天,愛恨情愁。王丹鳳與馮喆一對「金童玉女」的最佳銀幕搭檔,到了16年之後又在銀幕上聯合演出了另一出「才子佳人」的《桃花扇》。
100、《共赴國難》第一部以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為內容的故事片,它讓電影吶喊出民族革命的呼聲,點燃起大眾抗日救亡的火焰,當時的觀眾贊譽它為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