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電影史上經典好萊塢時期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電影史上經典好萊塢時期

發布時間: 2023-01-30 22:18:51

① 好萊塢最主要的三個歷史時期是

好萊塢電影自誕生後不久就在國際上占據了重要的地位,時至今日已成為世界電影工業的霸主,活躍於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縱觀好萊塢發展史,好萊塢電影美學風格在上世紀的六、七十年代有一次較大的變化,在此之前可以稱為經典好萊塢時期,而之後則可成為新好萊塢時期。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十年中間,對於美國電影而言,乃是一個征服全世界的興盛時期。外國影片在美國兩萬家電影院的上映節目中已經完全消滅。在世界各國,美國影片占著上映節目60~90%的優勢,每年約有兩億美元被用來生產800多部影片。電影方面的投資超過15億美元,這樣大的資金使電影事業在美國成了一種大規模的工業,在資本上可以與製造汽車、罐頭、鋼鐵、石油、紙煙這些美國最大的工業相比擬。派拉蒙、勞烏、福斯、米高梅、環球這些大製片公司,支配著影片的生產以及全世界影片的上映和發行。它們和華爾街的金融巨頭如柯恩·洛埃伯銀行、通用汽車公司、杜邦·德·奈莫爾、摩根、洛克菲勒等密切地結合在一起。 自從格里菲斯失勢之後,金融資本家所重視的已不是導演,而是電影明星。後者成了製片公司的一種工具或者商標。從這時起,影片的真正主人是製片人,也就是那些被華爾街的銀行家所賞識與選定的企業家。電影導演和照明技師、攝影師、布景設計師一樣,只不過是每周領取一定報酬的受雇者而已。製片人利用解除合同這種暗中威脅的辦法,把導演過去所掌握的大部分實權,如對主題、明星和技師的選擇、劇本和蒙太奇的仔細推敲、布景和服裝的監督等等,全部奪取過去。 這樣一來,製片人便成了決定藝術成敗的一切因素的主人。他最關切的乃是怎樣多賺錢,他的董事會也只根據影片的利潤率來估量他的價值。因此攝制影片完全以票房收入為指導原則。他們對獨立的影評家的評論,滿不放在眼中,而事實上,這種影評在美國當時可說幾乎全未存在。 但製片人自己只在幕後指揮一切。在好萊塢露面的乃是電影明星,而「明星制度」也成為好萊塢征服世界的基礎。觀眾對電影明星的崇拜是用幾百萬張簽名的照片來維持的,廣告和宣傳在這些偶像周圍創造一種傳奇的氣氛。明星的戀愛、離婚以及他們所使用的化妝品、住宅、他們喜愛的動物,在某些國家成了一般人關心和津津樂道的題材。「明星制度」甚至使魯道夫·范倫鐵諾、瑪麗·璧克馥、道格拉斯·范朋克、格洛麗亞·史璜遜、華萊士·雷德、約翰·基爾伯特、梅·茂萊、瑙爾瑪·塔爾麥琦等人變成了真正被崇拜的偶像。 一些有名的宗教團體對這種競爭深感不安。清教徒對好萊塢展開了一起起攻擊,這些攻擊又因一些明星醜事的傳播(如:華萊士·雷德因吸毒和酗酒而身死,某一舞女在有胖明星亞布克爾參加的一次宴會上遭到了謀殺,以及某些明星曾犯謀殺或因戀愛犯罪等等),而變得更加猛烈。 此時資本家成立了一個名叫「美國製片人與發行人協會」的機構,這個機構是由一個虔誠的清教徒、共和黨領袖威廉·海斯負責組織起來的。按照海斯的說法,電影變成了旅行商人,「商品跟在影片後面,凡是美國影片深入的地方,我們一定能夠銷售更多的美國貨物」。 當好萊塢了解到這種國際使命時,美國某些明星扮演的人物也發生了變化。道格拉斯·范朋克在「三角影片公司」時曾幽默地扮演一個強壯、天真、樂觀、為女人所喜愛的美國英雄,但到後來卻在墨西哥的《佐羅的標記》、法國的《三個火槍手》、英國的《羅賓漢》、東方的《巴格達竊賊》及《黑海盜》中變成一個不可戰勝的大力士,一個無所畏懼和無可指責的騎士和保衛正義而且總是獲得勝利的人。隨著年歲的增長,范朋克日益喜好巨大的布景、極端的豪華和神秘的力量。 拒絕把自己附屬於明星的導演為數可說極少。隨著好萊塢的建立,電影先驅人物不是日趨沒落就是銷聲匿跡。托馬斯·英斯已經故世;麥克·塞納特雖然還在繼續攝制一些優良的作品,但他的聲譽卻並未因此增長;至於格里菲斯此時則正在逐漸走下坡路。標志格里菲斯登峰造極的作品,在美國乃是他的《一個國家的誕生》,在歐洲乃是他的《被摧殘的花朵》,在電影藝術方面則是《黨同伐異》。但是,商業上的失敗終於註定了格里菲斯的悲慘命運。這位被列入製片廠黑名單的偉大藝術家,在他以後殘余的二十幾年生命中,再也沒有機會導演一部影片了。好萊塢的拜金主義把它的創始人都毀滅了。 格里菲斯的沒落,正好和西席·地密爾的興隆形成鮮明的對照。後者的庸俗的商人氣息和浮誇的作風,成了好萊塢影片四十年以來的特徵。他拍了各種樣式的影片,從浮華喜劇《男性和女性》和其他由格洛麗亞·史璜遜主演的影片,一直到場面豪華的反蘇宣傳片《伏爾加的船夫》和反對無神論的鬧劇片《不信上帝的少女》(片中有對兒童監獄的傑出描寫),凡是能夠賺錢的影片,他都加以攝制。地密爾最成功的作品是一些帶有濃厚游藝場氣氛的大型片,在這些大型片中,地密爾除了取材於聖經上的故事以外,還加進了一些色情的描寫。好萊塢給他一筆格里菲斯所得不到的資金來攝制場面浩大的影片《十誡》和《萬王之王》。地密爾由於承襲了義大利電影的老傳統,結果成了最能賣座的商業性影片的導演之一。弗萊德·尼勃羅模仿他的例子,替高德溫和梅育拍了一部叫做《賓虛傳》的巨片,這部影片花去了600萬美元的攝制費,雖然風行一時,可是收入卻不過400萬美元。 好萊塢這個驟然之間交了紅運的城市,具有暴發戶們的那種低級趣味,他們建造的豪華的別墅,硬把羅馬的露天劇場和洛可可式的堡壘,天主教的大教堂和摩天大樓結合在一起。這種建築上東拼西湊的誇張趣味連同那種說教式的象徵趣味,在根據勃拉斯哥·伊巴涅茲的原作改編的影片《啟示錄四騎士》里表現得最為突出。這部由雷克斯·英格蘭姆導演、使范倫鐵諾因此成為明星的超級影片在上映收入上打破了紀錄。英格蘭姆在其他影片中——例如在無聲電影末期他將結束電影生涯時在尼斯攝制的那些影片中——也顯示出這種講究形式的作法。 好萊塢在成為國際上的強大勢力以後,它攝制的題材也變成國際化了。在它最賣座的無聲片中,以美國為背景的為數很少。在這些影片中,只有詹姆斯·克魯茲導演的那部極著名的《篷車》直接取材於美國歷史,是一部歌頌開拓西部地區者的史詩。 西部片由於托馬斯·英斯和W.S.哈特的功勞,曾提高到藝術的水平,但此時的西部片,除了象約翰·福特的《鐵騎》這樣極例外的影片以外,又變成了一種廉價影片的同義語,由一些專門迎合平民觀眾的導演和無名的演員粗製濫造地攝制出來。美國電影這種「失去本國特性」的傾向成了極其普遍的趨勢。亨利·金雖然還能按照托馬斯·英斯和格里菲斯的傳統,導演了一部完美的、描寫美國地方生活的影片《孝子大衛》,可是人們不但不鼓勵他沿著這一方向前進,反而導使他去攝制一些流行的言情小說(如《史泰拉恨史》),或者象他以後在羅馬攝制的那些影片那樣,向著義大利那種場面巨大的影片方向去發展(如《羅莫拉》、《白修女》等)。 由於金融資本的國際聯合、審查制度的嚴格、流行小說被有系統地搬上銀幕、明星制度、專為賣座的打算和製片人的拜金主義這些原因,使得美國電影藝術日趨貧乏,這種貧乏和物質的豐富相形之下,顯得更為突出。但美國電影中至少還存在著一個作品豐富的喜劇學派和幾部例外的作品,這些影片幾乎都是由外國籍的導演攝制出來的。萊昂斯·彼雷給美國人培植了對浮華喜劇的愛好,加斯尼埃則是系列影片的創造者之一。除這兩人以外,還可以舉出肖塔爾、阿爾倍·卡普拉尼,以及協助卓別林導演《巴黎一婦人》的阿巴迪·達拉斯特。 1920年以後,好萊塢為了打倒它的競爭者,大量吸收外國籍的優秀導演和演員前往美國。 莫里茨·斯蒂勒帶著葛麗泰·嘉寶來到美國。但他專門為從德國來的演員波拉·尼格麗和強寧斯導演影片。他導演的《帝國旅館》和《罪惡之街》這兩部影片,無論在藝術上或商業上來說,都不是很成功的作品。與斯蒂勒相反,嘉寶在美國卻大走紅運。這位著名的女悲劇演員,確實是好萊塢一棵搖錢樹,同時也給好萊塢的攝影棚帶來了藝術。廣告宣傳使嘉寶成了傳奇式的人物。她所主演的影片片名本身就具有一種宣傳性質,如:《誘惑的女人》、《肉與魔》、《仙女下凡》、《神秘夫人》、《野蘭花》、《接吻》等等。她在傳奇式的故事中表現了歷史上最著名的多情女子。 除了嘉寶以外,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移民,對好萊塢幾乎沒有帶來什麼貢獻。但從德國來的移民,特別是斯特勞亨、劉別謙、馮·斯登堡,卻對美國電影有很大的貢獻。歐洲電影的示範作用,使幾個美國導演傾向於攝制一些藝術性超過商業性的影片。他們之中有幾個確實達到了藝術的水平。有聲電影興起的前夕,美國出現了一批有才能的新電影導演,這些導演在某種程度上開始接替了先驅者的地位。 好萊塢在它歷史上最繁榮時期,它的電影先驅者和歐洲最偉大的電影藝術家,與其說是加以利用,毋寧說是加以排斥。隨著好萊塢的世界霸權的建立,它大部分生產就陷於毫無意義和追求豪華場面的停滯局面。 1927年10月23日,阿蘭·克勞斯蘭德攝制的有聲響、對白和歌唱的《爵士歌王》的第一次上映,標志著電影已進入了它的歷史的一個新時代。有聲技術的運用使電影中復雜的敘事與流暢的對話成為可能,這一切促成了經典好萊塢電影濃重的戲劇化風格。同時這種風格也符合當時的製片廠制度。由好萊塢巨鱷麥克•塞納特創造的製片廠制度客觀上要求電影必須以迎合最廣大觀眾的審美需求為目標,而傳統的被大眾所熟悉的戲劇化美學觀顯然是最好的選擇。類型電影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這些被克拉考爾稱為迎合觀眾「深層集體心理」的影片,通過程式化的情節、類型化的人物,迅速占據了觀眾的視野,科幻、歌舞、犯罪等形式的類型片得以在世界影院中大行其道。 西部片作為最「美國化」的類型片在經典好萊塢時期佔有重要的地位。西部片頌揚、推崇那種粗獷的個人主義和適者生存的精神,體現著善必勝惡的道德理想,因而在美國影壇上長盛不衰。弗雷德•金尼曼拍攝於1952年的《正午》就在很多方面體現了西部片的特徵,或者說是體現了經典好萊塢時期影片的特徵。 然而,《正午》雖然在很多方面有著經典好萊塢的影子,但它決不算是一部地道的經典好萊塢電影。事實上這部拍攝於1952年的影片在好萊塢發展史中扮演著新舊兩時期轉折點的角色。《正午》中最明顯異於傳統好萊塢影片的莫過於對凱恩這個形象的塑造。傳統西部片中的英雄形象往往代表著絕對的正義與公理,而凱恩在影片中卻處在一個尷尬的境地。由於小鎮居民不肯幫助這個曾經保衛他們的警長,使得凱恩的對立方不僅是惡棍,甚至還包括了小鎮居民。影片對凱恩作了大量的心理描寫,他開始思考自己的立場與行為,思考自己的何去何從。《正午》中塑造人物避免了過於類型化,對以往的警長形象也有了一定地顛覆,影片還放棄了西部片一貫的大團圓結局,選擇了凱恩扔掉警徽離開小鎮作為結束,增強了故事的客觀性。 《正午》拍攝於1952年,而這恰是好萊塢黃金時期剛剛結束的時間,好萊塢隨之進入了一段困頓的低潮期。直至上世紀的六、七十年代,隨著西方社會後工業化、後社會化的愈演愈烈,新的社會藝術思潮泛濫。這些新思潮激盪著人們的思想,改變了人們對於藝術的欣賞取向和接受程度。電影的觀眾群體也發生了變化,經典好萊塢時期電影的風格已不能滿足他們的觀影需要了。四十年代的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運動和五十年代的法國電影新浪潮沖擊和影響了當時的美國影壇,加速了好萊塢電影的變化。於是以亞瑟•佩恩的《邦尼與克萊德》為代表的一批「新式」的影片應運而生,也拉開了新好萊塢時期的序幕。 新好萊塢時期描寫人物的典型手法是,影片中的主人公不再是善惡分明的類型化人物,而是具有更加復雜的內心世界。新好萊塢注重人物的立體化與心理化,增加了影片的層次與深度。新好萊塢電影的敘事特點,即在繼承好萊塢善於講故事傳統的基礎上,將影片的故事納入到廣闊的社會背景中,為影片融入真實性與社會性,使好萊塢電影較之以前更加具有社會意義與深度。 新好萊塢電影還受到歐洲電影的深刻影響。商業電影藝術化、藝術電影商業化成為這一時期電影發展的一個趨勢,許多歐洲藝術電影的處理方法被用於好萊塢電影中。 從經典時期到新時期,電影在好萊塢這塊土地上經歷了半個世紀的演變,無論是故事結構還是人物形象或是觀念意識,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經典好萊塢時期的一套手法在當代已不能滿足觀眾的需要,而更善於適應社會時代需要的新好萊塢電影卻悄然占據了觀眾的視線。 從70年代到80年代的過渡時期,新好萊塢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近10年的時間,美國每年生產200部左右的影片,電影與電視爭奪觀眾的競爭已達到平衡。電影保持著10到12億的觀眾,並且有了自己的越來越廣闊的海外市場。據1993年的統計證實,美國電影國內票房收入達52億,發行收入26億。視聽產品的貿易順差僅次於飛機製造出口業,為美國第二大行業。在全年世界銀幕上上座率最高的10O部影片中美國影片佔88部。 好萊塢電影通過自身的調整完成了向後工業時代的過渡,至今仍雄踞世界電影工業金字塔的頂端,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通過對好萊塢的全面考察,有助於我們對日常生活中電影的思考,有助於我們對自己的民族電影的判斷。對一般觀眾來說,可以作為娛樂方式看待好萊塢電影;對電影創作者來說,可以學習好萊塢式商業電影獨特的藝術形式的規則;對於製片人來說,可以從好萊塢式的商業規則中,學習好萊塢的電影理念和運作方式;而對理論家來說,可以通過對好萊塢特性的認識反思的歷史和問題。考察好萊塢的電影史對於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不可不說是有所裨益。

② 什麼是"經典好萊塢時期電影"並舉例說明.

無聲電影變成有聲電影,1930--1960算是好萊塢的黃金時代,1967--1976是新好萊塢時期。
以下轉自 網路知道:
好萊塢電影自誕生後不久就在國際上占據了重要的地位,時至今日已成為世界電影工業的霸主,活躍於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縱觀好萊塢發展史,好萊塢電影美學風格在上世紀的六、七十年代有一次較大的變化,在此之前可以稱為經典好萊塢時期,而之後則可成為新好萊塢時期。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十年中間,對於美國電影而言,乃是一個征服全世界的興盛時期。外國影片在美國兩萬家電影院的上映節目中已經完全消滅。在世界各國,美國影片占著上映節目60~90%的優勢,每年約有兩億美元被用來生產800多部影片。電影方面的投資超過15億美元,這樣大的資金使電影事業在美國成了一種大規模的工業,在資本上可以與製造汽車、罐頭、鋼鐵、石油、紙煙這些美國最大的工業相比擬。派拉蒙、勞烏、福斯、米高梅、環球這些大製片公司,支配著影片的生產以及全世界影片的上映和發行。它們和華爾街的金融巨頭如柯恩·洛埃伯銀行、通用汽車公司、杜邦·德·奈莫爾、摩根、洛克菲勒等密切地結合在一起。

自從格里菲斯失勢之後,金融資本家所重視的已不是導演,而是電影明星。後者成了製片公司的一種工具或者商標。從這時起,影片的真正主人是製片人,也就是那些被華爾街的銀行家所賞識與選定的企業家。電影導演和照明技師、攝影師、布景設計師一樣,只不過是每周領取一定報酬的受雇者而已。製片人利用解除合同這種暗中威脅的辦法,把導演過去所掌握的大部分實權,如對主題、明星和技師的選擇、劇本和蒙太奇的仔細推敲、布景和服裝的監督等等,全部奪取過去。

這樣一來,製片人便成了決定藝術成敗的一切因素的主人。他最關切的乃是怎樣多賺錢,他的董事會也只根據影片的利潤率來估量他的價值。因此攝制影片完全以票房收入為指導原則。他們對獨立的影評家的評論,滿不放在眼中,而事實上,這種影評在美國當時可說幾乎全未存在。

但製片人自己只在幕後指揮一切。在好萊塢露面的乃是電影明星,而「明星制度」也成為好萊塢征服世界的基礎。觀眾對電影明星的崇拜是用幾百萬張簽名的照片來維持的,廣告和宣傳在這些偶像周圍創造一種傳奇的氣氛。明星的戀愛、離婚以及他們所使用的化妝品、住宅、他們喜愛的動物,在某些國家成了一般人關心和津津樂道的題材。「明星制度」甚至使魯道夫·范倫鐵諾、瑪麗·璧克馥、道格拉斯·范朋克、格洛麗亞·史璜遜、華萊士·雷德、約翰·基爾伯特、梅·茂萊、瑙爾瑪·塔爾麥琦等人變成了真正被崇拜的偶像。

一些有名的宗教團體對這種競爭深感不安。清教徒對好萊塢展開了一起起攻擊,這些攻擊又因一些明星醜事的傳播(如:華萊士·雷德因吸毒和酗酒而身死,某一舞女在有胖明星亞布克爾參加的一次宴會上遭到了謀殺,以及某些明星曾犯謀殺或因戀愛犯罪等等),而變得更加猛烈。

此時資本家成立了一個名叫「美國製片人與發行人協會」的機構,這個機構是由一個虔誠的清教徒、共和黨領袖威廉·海斯負責組織起來的。按照海斯的說法,電影變成了旅行商人,「商品跟在影片後面,凡是美國影片深入的地方,我們一定能夠銷售更多的美國貨物」。

當好萊塢了解到這種國際使命時,美國某些明星扮演的人物也發生了變化。道格拉斯·范朋克在「三角影片公司」時曾幽默地扮演一個強壯、天真、樂觀、為女人所喜愛的美國英雄,但到後來卻在墨西哥的《佐羅的標記》、法國的《三個火槍手》、英國的《羅賓漢》、東方的《巴格達竊賊》及《黑海盜》中變成一個不可戰勝的大力士,一個無所畏懼和無可指責的騎士和保衛正義而且總是獲得勝利的人。隨著年歲的增長,范朋克日益喜好巨大的布景、極端的豪華和神秘的力量。

拒絕把自己附屬於明星的導演為數可說極少。隨著好萊塢的建立,電影先驅人物不是日趨沒落就是銷聲匿跡。托馬斯·英斯已經故世;麥克·塞納特雖然還在繼續攝制一些優良的作品,但他的聲譽卻並未因此增長;至於格里菲斯此時則正在逐漸走下坡路。標志格里菲斯登峰造極的作品,在美國乃是他的《一個國家的誕生》,在歐洲乃是他的《被摧殘的花朵》,在電影藝術方面則是《黨同伐異》。但是,商業上的失敗終於註定了格里菲斯的悲慘命運。這位被列入製片廠黑名單的偉大藝術家,在他以後殘余的二十幾年生命中,再也沒有機會導演一部影片了。好萊塢的拜金主義把它的創始人都毀滅了。

格里菲斯的沒落,正好和西席·地密爾的興隆形成鮮明的對照。後者的庸俗的商人氣息和浮誇的作風,成了好萊塢影片四十年以來的特徵。他拍了各種樣式的影片,從浮華喜劇《男性和女性》和其他由格洛麗亞·史璜遜主演的影片,一直到場面豪華的反蘇宣傳片《伏爾加的船夫》和反對無神論的鬧劇片《不信上帝的少女》(片中有對兒童監獄的傑出描寫),凡是能夠賺錢的影片,他都加以攝制。地密爾最成功的作品是一些帶有濃厚游藝場氣氛的大型片,在這些大型片中,地密爾除了取材於聖經上的故事以外,還加進了一些色情的描寫。好萊塢給他一筆格里菲斯所得不到的資金來攝制場面浩大的影片《十誡》和《萬王之王》。地密爾由於承襲了義大利電影的老傳統,結果成了最能賣座的商業性影片的導演之一。弗萊德·尼勃羅模仿他的例子,替高德溫和梅育拍了一部叫做《賓虛傳》的巨片,這部影片花去了600萬美元的攝制費,雖然風行一時,可是收入卻不過400萬美元。

好萊塢這個驟然之間交了紅運的城市,具有暴發戶們的那種低級趣味,他們建造的豪華的別墅,硬把羅馬的露天劇場和洛可可式的堡壘,天主教的大教堂和摩天大樓結合在一起。這種建築上東拼西湊的誇張趣味連同那種說教式的象徵趣味,在根據勃拉斯哥·伊巴涅茲的原作改編的影片《啟示錄四騎士》里表現得最為突出。這部由雷克斯·英格蘭姆導演、使范倫鐵諾因此成為明星的超級影片在上映收入上打破了紀錄。英格蘭姆在其他影片中——例如在無聲電影末期他將結束電影生涯時在尼斯攝制的那些影片中——也顯示出這種講究形式的作法。

好萊塢在成為國際上的強大勢力以後,它攝制的題材也變成國際化了。在它最賣座的無聲片中,以美國為背景的為數很少。在這些影片中,只有詹姆斯·克魯茲導演的那部極著名的《篷車》直接取材於美國歷史,是一部歌頌開拓西部地區者的史詩。 西部片由於托馬斯·英斯和W.S.哈特的功勞,曾提高到藝術的水平,但此時的西部片,除了象約翰·福特的《鐵騎》這樣極例外的影片以外,又變成了一種廉價影片的同義語,由一些專門迎合平民觀眾的導演和無名的演員粗製濫造地攝制出來。美國電影這種「失去本國特性」的傾向成了極其普遍的趨勢。亨利·金雖然還能按照托馬斯·英斯和格里菲斯的傳統,導演了一部完美的、描寫美國地方生活的影片《孝子大衛》,可是人們不但不鼓勵他沿著這一方向前進,反而導使他去攝制一些流行的言情小說(如《史泰拉恨史》),或者象他以後在羅馬攝制的那些影片那樣,向著義大利那種場面巨大的影片方向去發展(如《羅莫拉》、《白修女》等)。

由於金融資本的國際聯合、審查制度的嚴格、流行小說被有系統地搬上銀幕、明星制度、專為賣座的打算和製片人的拜金主義這些原因,使得美國電影藝術日趨貧乏,這種貧乏和物質的豐富相形之下,顯得更為突出。但美國電影中至少還存在著一個作品豐富的喜劇學派和幾部例外的作品,這些影片幾乎都是由外國籍的導演攝制出來的。萊昂斯·彼雷給美國人培植了對浮華喜劇的愛好,加斯尼埃則是系列影片的創造者之一。除這兩人以外,還可以舉出肖塔爾、阿爾倍·卡普拉尼,以及協助卓別林導演《巴黎一婦人》的阿巴迪·達拉斯特。

1920年以後,好萊塢為了打倒它的競爭者,大量吸收外國籍的優秀導演和演員前往美國。 莫里茨·斯蒂勒帶著葛麗泰·嘉寶來到美國。但他專門為從德國來的演員波拉·尼格麗和強寧斯導演影片。他導演的《帝國旅館》和《罪惡之街》這兩部影片,無論在藝術上或商業上來說,都不是很成功的作品。與斯蒂勒相反,嘉寶在美國卻大走紅運。這位著名的女悲劇演員,確實是好萊塢一棵搖錢樹,同時也給好萊塢的攝影棚帶來了藝術。廣告宣傳使嘉寶成了傳奇式的人物。她所主演的影片片名本身就具有一種宣傳性質,如:《誘惑的女人》、《肉與魔》、《仙女下凡》、《神秘夫人》、《野蘭花》、《接吻》等等。她在傳奇式的故事中表現了歷史上最著名的多情女子。

除了嘉寶以外,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移民,對好萊塢幾乎沒有帶來什麼貢獻。但從德國來的移民,特別是斯特勞亨、劉別謙、馮·斯登堡,卻對美國電影有很大的貢獻。歐洲電影的示範作用,使幾個美國導演傾向於攝制一些藝術性超過商業性的影片。他們之中有幾個確實達到了藝術的水平。有聲電影興起的前夕,美國出現了一批有才能的新電影導演,這些導演在某種程度上開始接替了先驅者的地位。

好萊塢在它歷史上最繁榮時期,它的電影先驅者和歐洲最偉大的電影藝術家,與其說是加以利用,毋寧說是加以排斥。隨著好萊塢的世界霸權的建立,它大部分生產就陷於毫無意義和追求豪華場面的停滯局面。

1927年10月23日,阿蘭·克勞斯蘭德攝制的有聲響、對白和歌唱的《爵士歌王》的第一次上映,標志著電影已進入了它的歷史的一個新時代。有聲技術的運用使電影中復雜的敘事與流暢的對話成為可能,這一切促成了經典好萊塢電影濃重的戲劇化風格。同時這種風格也符合當時的製片廠制度。由好萊塢巨鱷麥克•塞納特創造的製片廠制度客觀上要求電影必須以迎合最廣大觀眾的審美需求為目標,而傳統的被大眾所熟悉的戲劇化美學觀顯然是最好的選擇。類型電影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這些被克拉考爾稱為迎合觀眾「深層集體心理」的影片,通過程式化的情節、類型化的人物,迅速占據了觀眾的視野,科幻、歌舞、犯罪等形式的類型片得以在世界影院中大行其道。

西部片作為最「美國化」的類型片在經典好萊塢時期佔有重要的地位。西部片頌揚、推崇那種粗獷的個人主義和適者生存的精神,體現著善必勝惡的道德理想,因而在美國影壇上長盛不衰。弗雷德•金尼曼拍攝於1952年的《正午》就在很多方面體現了西部片的特徵,或者說是體現了經典好萊塢時期影片的特徵。 然而,《正午》雖然在很多方面有著經典好萊塢的影子,但它決不算是一部地道的經典好萊塢電影。事實上這部拍攝於1952年的影片在好萊塢發展史中扮演著新舊兩時期轉折點的角色。《正午》中最明顯異於傳統好萊塢影片的莫過於對凱恩這個形象的塑造。傳統西部片中的英雄形象往往代表著絕對的正義與公理,而凱恩在影片中卻處在一個尷尬的境地。由於小鎮居民不肯幫助這個曾經保衛他們的警長,使得凱恩的對立方不僅是惡棍,甚至還包括了小鎮居民。影片對凱恩作了大量的心理描寫,他開始思考自己的立場與行為,思考自己的何去何從。《正午》中塑造人物避免了過於類型化,對以往的警長形象也有了一定地顛覆,影片還放棄了西部片一貫的大團圓結局,選擇了凱恩扔掉警徽離開小鎮作為結束,增強了故事的客觀性。

《正午》拍攝於1952年,而這恰是好萊塢黃金時期剛剛結束的時間,好萊塢隨之進入了一段困頓的低潮期。直至上世紀的六、七十年代,隨著西方社會後工業化、後社會化的愈演愈烈,新的社會藝術思潮泛濫。這些新思潮激盪著人們的思想,改變了人們對於藝術的欣賞取向和接受程度。電影的觀眾群體也發生了變化,經典好萊塢時期電影的風格已不能滿足他們的觀影需要了。四十年代的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運動和五十年代的法國電影新浪潮沖擊和影響了當時的美國影壇,加速了好萊塢電影的變化。於是以亞瑟•佩恩的《邦尼與克萊德》為代表的一批「新式」的影片應運而生,也拉開了新好萊塢時期的序幕。

新好萊塢時期描寫人物的典型手法是,影片中的主人公不再是善惡分明的類型化人物,而是具有更加復雜的內心世界。新好萊塢注重人物的立體化與心理化,增加了影片的層次與深度。新好萊塢電影的敘事特點,即在繼承好萊塢善於講故事傳統的基礎上,將影片的故事納入到廣闊的社會背景中,為影片融入真實性與社會性,使好萊塢電影較之以前更加具有社會意義與深度。

新好萊塢電影還受到歐洲電影的深刻影響。商業電影藝術化、藝術電影商業化成為這一時期電影發展的一個趨勢,許多歐洲藝術電影的處理方法被用於好萊塢電影中。

從經典時期到新時期,電影在好萊塢這塊土地上經歷了半個世紀的演變,無論是故事結構還是人物形象或是觀念意識,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經典好萊塢時期的一套手法在當代已不能滿足觀眾的需要,而更善於適應社會時代需要的新好萊塢電影卻悄然占據了觀眾的視線。

從70年代到80年代的過渡時期,新好萊塢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近10年的時間,美國每年生產200部左右的影片,電影與電視爭奪觀眾的競爭已達到平衡。電影保持著10到12億的觀眾,並且有了自己的越來越廣闊的海外市場。據1993年的統計證實,美國電影國內票房收入達52億,發行收入26億。視聽產品的貿易順差僅次於飛機製造出口業,為美國第二大行業。在全年世界銀幕上上座率最高的10O部影片中美國影片佔88部。

好萊塢電影通過自身的調整完成了向後工業時代的過渡,至今仍雄踞世界電影工業金字塔的頂端,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通過對好萊塢的全面考察,有助於我們對日常生活中電影的思考,有助於我們對自己的民族電影的判斷。對一般觀眾來說,可以作為娛樂方式看待好萊塢電影;對電影創作者來說,可以學習好萊塢式商業電影獨特的藝術形式的規則;對於製片人來說,可以從好萊塢式的商業規則中,學習好萊塢的電影理念和運作方式;而對理論家來說,可以通過對好萊塢特性的認識反思的歷史和問題。考察好萊塢的電影史對於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不可不說是有所裨益。

③ 好萊塢經典電影 好萊塢經典電影推薦

1、《教父》

《教父》對電影史、黑幫類型片、流行文化的影響至深至遠,它是很多導演心中的影史最佳電影,馬龍·白蘭度、阿爾·帕西諾、羅伯特·德尼羅等演員的出色演繹,加上故事本身的史詩性,使得這部好萊塢電影成為一部傑作。幾乎到至今該片依舊令人回味無窮,意猶未盡。

2、《亂世佳人》

她的誕生,標志著好萊塢電影進入「恢弘巨制」時代。其恢弘的氣勢,亮麗的色彩,豪華的場景,以及宏大逼真的戰爭場面,細膩的心理刻畫和男女主人公天衣無縫的完美組合,給人以視覺上又一次《飄》的極大享受。在熱映後不僅是好評如潮,更是一度成為了美國電影史上一部經典作品。

3、《辛德勒的名單》

黑白的影片中,卻出乎意料地讓觀眾看到一絲色彩,一個身穿淡淡紅衣猶太小女孩在遠遠的背景中奔跑,彷彿逃離了納粹的魔掌。但在將近結尾處一輛裝滿了屍體的車上,我又看到了那個小小的紅色的身影,那個鏡頭依然是遠遠掠過,卻喚起人心中無盡的悲傷。

4、《阿拉伯的勞倫斯》

《阿拉伯的勞倫斯》做到了事實和藝術的巧妙結合。該片既忠於真實又超出真實,它虛構出各種形象和情緒,而這種情緒比勞倫斯本人所體驗到的更為強烈和富於刺激性。影片的導演手法及攝影極為出色,既展現了戰斗場面,又剖析了歷史人物的內心世界,從而成功地塑造了勞倫斯高深莫測、膽略過人、又受虛榮和情慾支配的冒險狂形象。是好萊塢經典中的經典。

④ 好萊塢歷史上口碑最好的20部電影

20世紀世界經典電影!!!絕對經典!不信你去網上搜索
1、 《教父》The Godfather 1972年
科波拉黑幫經典《教父》的首部,派拉蒙公司最成功的影片之一,坐穩IMDB頭把交椅應屬眾望所歸。雖然評論界一致對《教父》系列的第2集推崇有佳,但大多數影迷似乎還是對《教父》情有獨鍾,這可能與馬龍·白蘭度極具個人魅力的表演有關,直到今天他那種含糊沙啞的聲音與神秘莫測的表情都依然叫人著迷。

2、 《肖申克的救贖》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1994年
這部被稱為《刺激1995》的影片在中國影迷間也有極好的口碑,可見電影超越國界的神奇之處。

3、 《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 1993年
斯皮爾伯格在《大白鯊》、《奪寶奇兵》、《外星人》、《紫色》四次與奧斯卡失之交臂後,終於在辛德勒和無數猶太難民的幫助下捧得金像。

4、 《公民凱恩》Citizen Kane 1941年
無需多言的電影里程碑,神童奧遜·威爾斯可一不可再的驚世之作。

5、 《卡薩布蘭卡》Casablanca 1942年
永遠的《北非諜影》,永遠的英格麗·褒曼。

6、 《教父續集》The Godfather Part II 1974年
《教父續集》中科里昂尼家族興起的歷史與麥克血腥的奮斗形成了完美的對仗,這種平行蒙太奇的運用深得評論界的賞識,此片的成功也鞏固了艾爾·帕西諾和羅伯特·德尼羅兩位意裔影帝的地位。

7、 《七武士》Shichinin no samurai 1954年
這可能不是大師黑澤明最出色的作品,但確實是他最好看的作品,它對世界電影的影響早已不是一個簡單的東方武俠故事。

8、 《星球大戰》Star Wars 1977年
對每個出生於50到70年代的美國人而言,他們幾乎都喜歡被人被稱作「Star Wars Generation」(《星球大戰》的一代),星戰系列應該是擁有影迷人數最多的系列電影了,還記得99年推出《星戰前傳》時掀起的狂潮么?

9、 《美國美人》American Beauty 1999年
這部電影能入選到TOP10有點叫人驚訝,美國特有的中產階級影片。

10、 《飛躍瘋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1975年
米洛斯·福爾曼和傑克·尼克爾森兩人共同的顛峰,一堂影視表演的必修課。

11、 《奇愛博士》Dr. Strangelove 1964年
庫布里克諷刺冷戰的黑色幽默經典,「未來三部曲」的首部,對一個沒有那段歷史經歷的中國觀眾而言,此片未必會得到這樣的高分。

12、 《卧虎藏龍》Crouching Tiger,Hidden Dragon 2000年
李安真的拍了部了不起的電影。

13、 《後窗》Rear Window 1954年
希區柯克的經典,詹姆斯·斯圖爾特和格蕾絲·凱莉的搭配就如同現今布拉德·彼特和朱麗婭·羅伯茨合作一樣搶眼。

14、 《奪寶奇兵》Raiders of the Lost Ark 1981年
在英國《完全電影》(Total Film)雜志評選的最偉大的50個銀幕英雄(又是個TOP一族)中,哈里森·福特飾演的印第安納·瓊斯雄居榜首,斯皮爾伯格還是拍這樣的東西比較劃算。

15、 《非常嫌疑犯》The Usual Suspects 1995年
到最後才叫觀眾恍然大悟的影片總是那麼迷人,更有意思的是它還隱藏著兩位日後的奧斯卡影帝凱文·斯派西與貝尼裘·狄托洛。

16、 《精神病患者》Psycho 1960年
觀眾至今還為兇手的屠刀而恐懼,這可能就是希區柯克最大的魅力。
17、 《星球大戰之帝國反擊戰》The Empire Strikes Back 1980年
Star Wars fans的第二《聖經》。

18、 《低級小說》Pulp Fiction 1994年
可能是我自己看次數最多的影片,兩年裡看了12遍,昆汀塔倫蒂諾的鬼才短暫卻叫人刻骨銘心。

19、 《記憶碎片》Memento 2000年
今年熱門的懸念片,現在還在排行榜上停留。

20、 《西北偏北》North by Northwest 1959年
又一部希區柯克影片,加里·格蘭特被小飛機追殺逃入玉米地的的鏡頭堪稱電影史上的經典,在南斯拉夫浪子庫斯圖里卡、搞笑白頭翁拉塞爾·尼爾森等人的不同影片中都得到了致敬性的再現。

再發一個有趣點的

史上耗資最大的電影排行榜
1.《埃及艷後》(1963年) 2.864億美元
2.《泰坦尼克號》(1997年) 2.47億美
3.《未來水世界》(1995年) 2.29億美元
4.《終結者3》(2003年) 2.16億美元
5.《蜘蛛俠2》(2004年) 2.1億美元
6.《金剛》(2005年) 2.07億美元
7.《飆風戰警》(1999年) 2.038億美元
8.《生死時速2》(1997年) 1.988億美元

由此可見,經典電影不是靠砸錢就能砸出來的。

⑤ 好萊塢黃金時代的時間與人物都是什麼

好萊塢黃金時代,指的是20世紀20年代末(默片電影的末期)至20世紀50年代這段時間,開始的標志是1927年由華納兄弟公司拍攝並上映的第一部有聲電影《爵士歌手》。

雖然它只有幾句台詞和幾段歌詞,卻受到了觀眾們的熱情追捧,讓當時瀕於破產的華納兄弟公司起死回生,並大大促進了美國有聲電影的發展,美國的電影觀眾也從1927年的6000萬,猛增到1929年的1000萬。

位於美國西海岸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郊外的好萊塢,因長時間的日照環境和依山傍水的優美環境,吸引了許多獨立製片商和電影製作公司,逐漸形成了一個電影中心。

而沿襲至今的「明星制度」也是那個時候發明的。環球公司的老闆卡爾·萊默爾發現一位名叫范蘭·梯的演員去世後有很多人前去送葬,由此發現了所謂的「明星效應」。此後,萊默爾便以高薪聘請演員,電影製作也開始圍繞著明星轉。

費雯·麗、奧黛麗·赫本、瑪琳·黛德麗、英格麗·褒曼、馬龍·白蘭度等都是好萊塢黃金時期紅透半邊天的大明星,他們的熒幕形象影響了一代人的審美,所拍攝的電影也成為好萊塢電影史上的豐碑。

在整個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大部分時間里,米高梅牢牢占據著美國電影市場「老大哥」的位置,並擁有大量好萊塢超級明星。當時,米高梅旗下的明星包括「好萊塢之王」克拉克·蓋博、萊昂內爾·巴里莫爾、珍·哈露、諾瑪·舒利亞、葛麗泰·嘉寶、斯賓塞·屈賽、朱迪·加蘭以及金·凱利。

由米高梅1939年出品的電影《亂世佳人》,盡管在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依舊成為了史上最成功的電影。它由美國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創作的長篇小說《飄》改編而來,描繪了內戰前後美國南方人的生活。經典台詞「Tomorrow is another day」和費雯·麗在亞特蘭大的戰火中奔走的背影,都成為影迷心中無可復制的獨家記憶。

⑥ 好萊塢電影三個最主要的歷史時期是

三四十年代的影片往往具有濃厚的話劇味,平均每場戲都較長,欣賞者的心理節奏若不能從當代動作片的快切快剪中跳脫出來,就會覺得那些影片太悶。

一旦適應了那種風格,那稍嫌誇張的表演(按現代標准)、層層鋪展的台詞、古典話劇的結構,標志著舞台劇走向銀幕的重要一步。

但若你討厭話劇,《北非諜影》、《亂世佳人》未必能成為你心目中的經典。

五六十年代,好萊塢受到電視的沖擊,開始向大場面豪華製作發展。

美侖美奐的歌舞片、千軍萬馬的史詩片,給現代觀眾帶來正反兩方面的效應。

一方面,這些影片的文化和社會積淀較少,40年後的中國觀眾欣賞起來毫不費力;另一方面,歌舞片的黃金歲月已逝去,演變成舞蹈化了的打鬥片,只有一部《音樂之聲》仍擁有全球性觀眾基礎。

像《 *** 的勞倫斯》那樣的70毫米史詩片,在家庭大屏幕彩電上看,跟影院里的效果完全不同;在家裡你會嫌它冗長,在影院里你則會嘖嘖稱奇。

70年代末,好萊塢重新開始做夢,盧卡斯的《星球大戰》便是成年人的童話,斯皮爾伯格更是喚醒了眾多人潛在的兒童心理,你如果抱著挖掘社會內涵的心態去看《印第安納·瓊斯》三部曲或《外星人》,一定會大失所望。

正如一個人有童年、少年、青年和成年,一個社會或國家也有這不同的階段,每個階段有其最適合的影片風格,比如童年愛幻想,成年比較理智,等等。

當然,這都不是絕對的,50年代好萊塢也出產過現實主義佳作,如《碼頭風雲》,70年代初也有《火燒摩天樓》那樣的優秀娛樂片。

至於80年代以來,好萊塢的電影類型越來越雜,頭一年還陶醉於纏綿悱惻的《泰坦尼克號》或《英國病人》,第二年卻迷上了冷眼看世界的《美國麗人》。

大致來說,如今幾大電影廠忙著出產以特技或槍炮為號召的商業大片,滿足青少年這個最關鍵的觀眾群,而獨立製作公司生產有深度、有藝術性的作品,卻沒有錢推銷,也找不到願意放映的商業院線。

⑦ 在美國電影史上代表好萊塢電影的主要型別有哪些

在美國電影史上代表好萊塢電影的主要型別有哪些

好萊塢電影自誕生後不久就在國際上占據了重要的地位,時至今日已成為世界電影工業的霸主,活躍於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縱觀好萊塢發展史,好萊塢電影美學風格在上世紀的六、七十年代有一次較大的變化,在此之前可以稱為經典好萊塢時期,而之後則可成為新好萊塢時期。
經典好萊塢電影基本成型於上世紀十年代。當時觀眾的欣賞口味偏向於古典敘事風格,有聲技術的運用也使電影中復雜的敘事與流暢的對話成為可能,這一切促成了經典好萊塢電影濃重的戲劇化風格。同時這種風格也符合當時的製片廠制度。由好萊塢巨鱷麥克•塞納特創造的製片廠制度客觀上要求電影必須以迎合最廣大觀眾的審美需求為目標,而傳統的被大眾所熟悉的戲劇化美學觀顯然是最好的選擇。型別電影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這些被克拉考爾稱為迎合觀眾「深層集體心理」的影片,通過程式化的情節、型別化的人物,迅速占據了觀眾的視野,科幻、歌舞、犯罪等形式的型別片得以在世界影院中大行其道。
西部片作為最「美國化」的型別片在經典好萊塢時期佔有重要的地位。西部片頌揚、推崇那種粗獷的個人主義和適者生存的精神,體現著善必勝惡的道德理想,因而在美國影壇上長盛不衰。弗雷德•金尼曼拍攝於1952年的《正午》就在很多方面體現了西部片的特徵,或者說是體現了經典好萊塢時期影片的特徵。
《正午》講述的是小鎮警長凱恩即將離任,並在當天迎娶未婚妻。就在兩人的婚禮進行當中,凱恩被告知被自己抓捕的惡棍已經出獄,並極有可能在一個多小時後聯合另外兩名槍手回鎮上報仇。面對危險時刻,鎮上人人自保,不肯向凱恩伸出援手。凱恩在心灰意冷中無奈迎戰,並僥幸獲得勝利。最後凱恩將警徽扔在地上,在小鎮居民尷尬的目光中與未婚妻離開了小鎮。影片的敘事極其符合經典好萊塢時期奉行的古典主義敘事,即三一律敘事。影片發生在一個較為封閉的西部小鎮;時間精確地被得到控制(甚至片中時間就等同於片外觀影時間);劇情流程也是標準的開端到結局,且恰到好處。《正午》追求情節性與完整性,使用封閉式的故事結構,建立了一個令人信服的虛構的物化世界,並生動地刻劃出警長凱恩這個有血有肉的硬漢形象,上述的所有元素均是經典好萊塢時期電影風格的標簽。《正午》上映後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獲得次年奧斯卡最佳男演員、最佳剪輯、最佳配樂和最佳歌曲四項大獎。
然而,《正午》雖然在很多方面有著經典好萊塢的影子,但它決不算是一部地道的經典好萊塢電影。事實上這部拍攝於1952年的影片在好萊塢發展史中扮演著新舊兩時期轉折點的角色。《正午》中最明顯異於傳統好萊塢影片的莫過於對凱恩這個形象的塑造。傳統西部片中的英雄形象往往代表著絕對的正義與公理,而凱恩在影片中卻處在一個尷尬的境地。由於小鎮居民不肯幫助這個曾經保衛他們的警長,使得凱恩的對立方不僅是惡棍,甚至還包括了小鎮居民。影片對凱恩作了大量的心理描寫,他開始思考自己的立場與行為,思考自己的何去何從。《正午》中塑造人物避免了過於型別化,對以往的警長形象也有了一定地顛覆,影片還放棄了西部片一貫的大團圓結局,選擇了凱恩扔掉警徽離開小鎮作為結束,增強了故事的客觀性。
《正午》拍攝於1952年,而這恰是好萊塢黃金時期剛剛結束的時間,好萊塢隨之進入了一段困頓的低潮期。直至上世紀的六、七十年代,隨著西方社會後工業化、後社會化的愈演愈烈,新的社會藝術思潮氾濫。這些新思潮激盪著人們的思想,改變了人們對於藝術的欣賞取向和接受程度。電影的觀眾群體也發生了變化,經典好萊塢時期電影的風格已不能滿足他們的觀影需要了。四十年代的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運動和五十年代的法國電影新浪潮沖擊和影響了當時的美國影壇,加速了好萊塢電影的變化。於是以亞瑟•佩恩的《邦尼與克萊德》為代表的一批「新式」的影片應運而生,也拉開了新好萊塢時期的序幕。
1999年薩姆•門德斯的《美國美人》即是一部典型的新好萊塢電影。影片圍繞42歲的美國中產階級萊斯特和他身邊人們的生活展開,其中揭露了美國社會的許多問題,是一部充斥著黑色幽默與辛辣諷刺的影片。影片塑造了萊斯特這個當代美國的邊緣英雄形象。從《正午》中的警長凱恩到《美國美人》中的萊斯特,好萊塢電影中的英雄形象在半個世紀的時間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當然,歸根結底他們都還是英雄,只是經過時間的變遷,英雄已經從捍衛美國傳統價值觀中的正義、善良、勇敢的保護神,變化成在畸形社會重壓下的美國中產階級家庭灰色生活中的另類叛逆者。萊斯特雖然在片中有著許多負面描寫,但是他卻並不是十惡不赦的壞人,影片為萊斯特的行為作了有力的解釋,使人能夠認同他的境遇,而他在社會壓力下的所作所為一定程度上也滿足了觀影者潛在的反叛心理。《美國美人》中這種假貶實褒的處理是新好萊塢時期描寫人物的典型手法。這些影片中的主人公不再是善惡分明的型別化人物,而是具有更加復雜的內心世界。新好萊塢注重人物的立體化與心理化,增加了影片的層次與深度。
《美國美人》淡化了戲劇化敘事,或者說是將戲劇沖突進行了分散。《正午》中一個主要矛盾貫穿始終的敘事方式在《美國美人》中嬗變為幾個矛盾事件並行發展:中年危機,社會壓力,毒品問題,青少年問題……影片從這些美國社會問題入手,以網狀結構代替了傳統的線性結構,推動著這個關於「美國的美」的故事向前發展,直達 *** 。《美國美人》代表著新好萊塢電影的敘事特點,即在繼承好萊塢善於講故事傳統的基礎上,將影片的故事納入到廣闊的社會背景中,為影片融入真實性與社會性,使好萊塢電影較之以前更加具有社會意義與深度。
新好萊塢電影還受到歐洲電影的深刻影響。商業電影藝術化、藝術電影商業化成為這一時期電影發展的一個趨勢,許多歐洲藝術電影的處理方法被用於好萊塢電影中。《美國美人》對於鏡頭、色彩、光線等細節的處理精彩而獨特,頗具作者電影的風采。而影片中傳達出的對於社會的關注也傳承了新現實主義和新浪潮的血液。
從《正午》到《美國美人》,從經典時期到新時期,電影在好萊塢這塊土地上經歷了半個世紀的演變,無論是故事結構還是人物形象或是觀念意識,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經典好萊塢時期的一套手法在當代已不能滿足觀眾的需要,而更善於適應社會時代需要的新好萊塢電影卻悄然占據了觀眾的視線。《美國美人》在72屆奧斯卡頒獎禮上獲得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多項大獎,這說明新好萊塢電影已從當年的邊緣逐漸成為主流。好萊塢電影通過自身的調整完成了向後工業時代的過渡,至今仍雄踞世界電影工業金字塔的頂端,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
從《正午》和《美國美人》看好萊塢電影風格的變化

美國好萊塢電影的營銷模式有哪些?

那些模式太多了,媒體釋出吧, 一般比較多的

好萊塢電影的風格有哪些

我覺得有很多耶..歌舞,科幻,恐怖,驚悚,犯罪,商業性的啦,喜劇啊,愛情浪漫的啦,友情啊,親情啊,戰爭的啊,關於人性美的啦..等

2015年會有哪些美國好萊塢電影上映?

大片唄?
速度與 *** 7
木星上行
我是傳奇2
僵屍世界大戰2
超人大戰蝙蝠俠
終結者:創戰紀
碟中諜5
侏羅紀世界
007新片(還沒有中文譯名)
飢餓游戲3嘲笑鳥下
以上回答滿意不

暑期上映好萊塢電影有哪些?

美國隊長,變形金剛3,綠燈俠,眾神,哈7下,武俠

做個調查,誰是好萊塢電影史上成就最高的電影導演

詹姆斯.卡梅隆
主要作品「泰坦尼克號」
史蒂芬.斯皮爾伯格
主要作品「侏羅紀公園」「拯救大兵瑞恩」
喬治盧卡斯
主要作品「星球大戰」
這三個導演被稱為好萊塢三大巨頭

中國有哪些電影可以與好萊塢電影媲美

好來塢影片拍攝過的中國題材的影片如下:
末代皇帝
大班
龍年
尖峰時刻1
尖峰時刻2
尖峰時刻3
卧虎藏龍
花木蘭
面紗
玉戰士
木乃伊3
功夫熊貓
功夫之王
碟中諜3
中國盒子
喜福會
黃石的孩子
南京大屠殺
上海正午
古墓麗影2
防彈武僧

2016上半年好萊塢電影有哪些

《奇幻森林》
《獵神:冬日之戰》
《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
《X戰警:天啟》
《忍者神龜2:破影而出》
《魔獸》
《獨立日2:卷土重來》
《泰山歸來:人猿大戰》

好萊塢電影有哪些常見的主題

浪漫,搞笑
動作,戰爭
科幻,災難
懸疑,勵志
恐怖,動畫
人物傳記,歷史事件
各種改編,社會話題
我感覺不是常見,應該涵蓋了所有主題

⑧ 好萊塢電影史上TOP10必看經典片,有哪些

提到好萊塢,相信很多人都不會感到陌生,因為這是舉世聞名的電影中心。在這里不僅有著非常優秀的時尚資源,還有非常多的娛樂產業,由此也給電影產業的發展帶來了無限生機。之所以會被稱之為是電影中心,也是由這里的環境所決定的,不僅擁有著宜人的風景,同時許多畫面都適合出現在電影場景之中。慢慢的隨著經濟的發展,好萊塢的電影產業也達到了一定的高度,現如今它似乎已經成為了美國電影的一個標志,或者說是代名詞。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會對電影進行排名,好萊塢的眾多電影,自然也會有一個名次,而以下的這三部電影也是不容錯過的。


三、《速度與激情》


從《速度與激情》這個電影的名字就能夠感受到一種青春熱血的氣息,所講述的故事也是關乎於賽車的。在電影場景當中,不僅有令人熱血沸騰的飆車場面,同時也有感人至深的兄弟情誼。這一個系列的電影一共有8部,每一部所講述的都是不同的故事,但是卻能夠帶給觀眾同樣的震撼。

⑨ 好萊塢電影的發展歷史

1853年,好萊塢只有一棟房子。

1870年,這里已成為一片興旺的農田。

1886年,從房地產生意發財的富商哈維·亨德申·韋爾考克斯在這里買下了0.6平方公里的土地。好萊塢這個名字來自英語的「holly」(冬青)。韋爾考克斯的夫人一次旅行時,聽到她旁邊的一個人說她來自俄亥俄州的一個叫做好萊塢的地方。她很喜歡這個名字,回到加州後就將她丈夫的農庄改稱為好萊塢了。韋爾考克斯計劃在這里建造一座小城。

1887年2月1日他在地區政府正式注冊此名。在他夫人的幫助下他鋪設了今天的好萊塢大街做為城市的主街,在這條大街和其它大街的兩旁種了胡椒樹並開始出售產權。他的夫人募資建了兩座教堂、一座學校和一座圖書館。為了使好萊塢名符其實,他們還進口了一些英國冬青,但這些植物在加州的氣候下沒有存活很久。

1900年,好萊塢已經有一間郵局、一家報社、一座旅館和兩個市場,其居民數為500人。10萬人口的洛杉磯位於市東11公里處。在好萊塢和洛杉磯間有一條單軌的有軌電車,但這輛電車的運行不準時,每程時間為兩小時。

1902年,今日著名的好萊塢酒店的第一部分開業。

1903年,好萊塢成為一個鎮。當年下的兩個命令是:除葯店外其他商店禁酒,以及不準在街上驅趕數量多於200的牛群。

1904年,一條新的被稱為好萊塢大街的有軌電車開業,使好萊塢與洛杉磯間的往返時間大大縮短。

1910年,好萊塢的居民投票決定加入洛杉磯。原因是這樣他們可以通過洛杉磯取得足夠的飲水和獲得排水設施。

1960年,女演員喬安娜·伍德沃德得到了第一顆星的殊榮。

1985年,好萊塢的商業和娛樂區被正式列入美國受保護的歷史性建築名單。

1999年,洛杉磯的地鐵開通到了好萊塢。

2001年,柯達劇院(Kodak Theatre)在Highland大道開業,成為奧斯卡獎頒獎禮新的舉辦場所。

2002年,一些好萊塢居民發動了一個讓好萊塢自主獨立,不再是洛杉磯一部分的運動。好萊塢市政府決定讓所有洛杉磯居民投票表決。獨立運動被以絕大多數否決。

(9)電影史上經典好萊塢時期擴展閱讀:

電影工業——

20世紀初,紐約和新澤西的電影公司開始遷向加州,原因是這里的天氣好,日照時間長。雖然當時已經有電燈了,但當時的電燈還不夠亮,當時最好的光源是陽光。除此之外,加州視野寬廣,有各種不同的自然風景。此外當時托馬斯·愛迪生持有電影的專利,而加州離新澤西非常遠,因此愛迪生很難在這里控制他的專利權。

在美國東岸,獨立的電影公司經常被愛迪生和他的代理人訴訟。在遙遠的加州沒有那麼多愛迪生的部下。即使他派人來加州,他的人往往比其消息來的晚,這樣一來這里的電影製造商就可以及時躲到附近的墨西哥去了。

1911年第一個電影工作室在好萊塢開業,同年已有15個其它的工作室在這里定居,成千上萬的夢幻製造者緊隨而至。

1923年,今天成為好萊塢象徵之一的白色大字「HOLLYWOOD」被樹立在好萊塢後的山坡上,本來這個字後面還有「LAND」四個字母,是一家建築廠商為了推銷新建好的的住宅社區設置的廣告看板。但它們被樹立起來以後就沒有人去管它們,以致漸漸荒廢。

一直到1949年,好萊塢商會將後面的四個字母去掉,並將其它字母修復。這個招牌今天受到商標保護,沒有經過好萊塢商會的同意,無人有權使用它。

1929年5月16日,奧斯卡金像獎第一次頒發,當時的門票是十美元,共有兩百五十人參加。

⑩ 好萊塢十大經典電影有哪些

導語:好萊塢的愛情片一直都以高票房的形態存在,那好萊塢十大經典電影有哪些呢?下面是我帶來的好萊塢十大經典電影有哪些,希望對你有幫助。

1、《泰坦尼克號》 Titanic

放盪不羈的畫家傑克·湯森在一次撲克牌賭博中中獎,獲得了乘坐豪華客輪「泰坦尼克」號旅行的機會。他在船上邂逅出身名門卻痛恨貴族生活的羅絲,兩人演繹了一段催人淚下的愛情故事。

2、《廊橋遺夢》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

卡洛琳和邁克姐弟兩人都面臨著家庭離異的困擾。這時母親弗朗西斯卡去世的消息將他們召回了童年時生活的鄉村。在母親留下的一封長信中他們了解到了母親深埋在心底的一段感情秘密……

3、《理智與情感》

《理智與情感》是一部由世界名著簡·奧斯汀的同名小說改編成的電影,它沿襲了原小說的主題,對生活中理智與情感的矛盾作了探討。影片一經放映,立刻吸引了大批觀眾,雖然影片中講述的是18世紀男男女女的愛情故事,但對於當今社會,仍然具有莫大的警示作用。

4、《莎翁情史》

1953年的倫敦。年輕潦倒的劇作家威廉.莎士比亞正為新劇本《羅密歐與海盜之女埃塞爾》而煩惱著,一時思路枯竭,無法落筆。

在薇奧拉的感召下,憤懣的威廉開始重新構思劇本,原來的俚俗喜劇被改成愛情悲劇,易名為《羅密歐與朱麗葉》。威廉與薇奧拉這對不渝的戀人仍幻想著他們的愛情能出現轉機……

5、《西雅圖夜未眠》

在美國好萊塢電影森林中,大製作大投入的影片是極賣座的,也因此數量最多。但其中,也不凡一些非常純情溫柔的浪漫愛情片。這種影片更貼近生活,而且很能滿足觀眾心理需求,市場潛力十分巨大,《西雅圖夜未眠》就在當年百部最賣座影片中名列第七。《西雅圖夜未眠》講述的是一個喪妻的男子久久沉浸在痛苦中,在他的小兒子的幫助下通過全國廣播的談心節目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自己的新的伴侶。這個故事十分浪漫,甚至有距離現實的色彩,然而,貫穿影片中的那一股淡淡的哀愁,一絲淺淺的溫柔,那無窮無盡的愛意,卻使觀眾能完全沉浸在影片所營造的氣氛中,為主人公或悲或喜,當影片結尾父子兩人離開帝國大廈而安妮面對著寂靜而 空無一人的頂層, 觀眾無一不被感動,為他們的錯過而傷感,但接著柳暗花明,兒子又帶著父親回來了,兩個有緣人終於見了面,觀眾這才舒了口氣,可謂真是緣份啊。

6、《羅馬假日》

安妮公主帶著皇室的問候到羅馬訪問。淘氣的公主厭倦了上流社會的繁瑣禮節,偷偷溜了出去,邂逅了年輕的報社記者。一段時間的接觸,愛情悄悄在兩人的心中滋長。

《羅馬假日》是文藝片的典範,片中毫無大製作大場面,但清純的公主和年輕的記者之間的愛情,感動了每個人,那種單純的愛時至今日仍被許多人留戀著。

7、《卡薩布蘭卡》(又譯《北非諜影》)(Casablanca)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恐怖的陰影籠罩著卡薩布蘭卡。在當地一條不十分顯眼的街上有家「里克酒店」,老闆叫里克·勃蘭,是人人喜歡去的社交場所。某天晚上,從德國集中營逃了出來的抗擊納粹的進步運動領袖、捷克愛國志士維克多·拉羅斯偕同妻子伊爾莎來酒店避避風頭,伺機前往美國。警察局長雷諾特和納粹少校特拉瑟來到夜總會,立刻命令里克不許幫助拉茲洛逃離卡薩布蘭卡,並逮捕了拉茲洛的接線人尤迦蒂。

8、《亂世佳人》 Gone With The Wind

亂世佳人這部根據瑪格麗特·米切爾的暢銷小說《飄》改編的影片,從籌拍到完成,歷時三年,耗資四百萬美元。製片人大衛·塞爾茲尼克先後動用了十八位編劇,最後由西德尼·霍華德改編成電影劇本。塞爾茲尼克除了參與編寫劇本,並精心選擇了包括導演和演員在內的一批第一流電影藝術家參與攝制。僅女主角郝思嘉就有幾百名候選人,他最後選中費雯麗的經過被渲染成一個傳奇式的故事,成為美國電影史上最成功的宣傳絕招之一。

這部巨片長達三小時四十五分。該片前半部如同一首史詩,在亞特蘭大城交戰、逃難、槍殺、大火等場面規模宏偉,色彩雄渾;後半部則是一出令人悲慟的心理劇,以戲劇性的力量揭示出女主人公在與社會沖突中個性毀滅的過程:越是追求財富,就越是冷酷無情。

作為好萊塢歷史上最重要的.經典影片之一的亂世佳人的原底片被安置在一隻金罐里,成為電影史上的一件珍貴文物。

9、《魂斷藍橋》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陸軍上尉羅依在難得假期中邂逅了芭蕾舞女郎瑪拉,兩人墜入愛河並互訂終身,然而徵召令提前來到,使得這對戰火鴛鴦倍受愛的煎熬;羅依未道別便依趕赴戰場,在報紙上,瑪拉得知愛人戰死沙場的消息,也因此而在羅依的母親面前失態。

幾十年後,羅依已是滿頭銀發,站在滑鐵盧橋頭,他又依稀聽到瑪拉在耳邊說:「我只愛你一個人,現在是這樣,以後也永遠不會變。」

10、《人鬼情未了》(《幽靈》)《Ghost》

《幽靈》一片的成功已不需累述。《人鬼情未了》的歌曲優美動聽,幾乎人人都能哼出它的和諧旋律。這部愛情悲劇在放映的頭四個月就突破了兩億的票房,至今被人們認為是經典之作。

本來,這應該說是一部愛情悲劇,但導演卻活躍氣氛,黑人明星烏比·哥德堡的演出出色絕倫,幽默詼諧,處處讓觀眾發出會心的笑聲,將喜劇成分巧妙地溶入悲劇之中,在嚴肅中透露出幾絲歡樂,既為觀眾所樂見,又對加深影片主題有深刻影響。而黛米·摩爾的忘情表演讓觀眾如醉如痴,深情感動,體現了一流明星的風采。

拓展閱讀

好萊塢感人勵志電影推薦

1.《風雨哈佛路》,一個最貧困的哈佛女孩從不退縮的奮斗,看完讓人滿身溫暖

2.《奔騰年代》,真實故事改編,一個中年喪子富翁,一個不得志的賽馬教練,一個從未獲得成功的騎師以及一匹瘸馬共同創造的奇跡。

3.《鐵拳男人》,拉塞·爾克勞主演,一個過氣拳擊手在拳台上為生存為榮譽而戰。

4.《聽見天堂》,一個熱愛電影的盲童選擇了用耳朵代替眼睛,去記錄他生活的點點滴滴。-

5.《洛奇》,史泰龍的經典勵志片。

6.《卡特教練》,一個籃球教練率領一群看不到出路的孩子們為夢想作戰。

7.《荒島餘生》,湯姆·漢克斯主演,在人生最低谷的時候能給人們巨大的精神力量。

8.《追夢女孩》,碧昂斯主演,3個黑人女孩踏上充滿未知的星途最後獲得成功的故事。

9.《陽光小美女》,充滿親情溫暖的勵志片。

10.《聞香識女人》,阿爾帕·西諾主演,裡面的一曲《一步之遙》探戈舞曲奏響生命的熱情。

11.《放牛班的春天》,即使是被社會遺忘的孩子,也有可能綻放生命的光芒。

12.《當幸福來敲門》,威爾·史密斯難得的非商業電影,和兒子一起出演,很有噱頭,而且很勵志,很好看。

13.《側耳傾聽》,宮崎駿編劇近藤喜文導演的動畫,一個少女初戀和成長的故事。

14.《黑暗中的舞者》拉爾斯·馮·特里厄的歌舞經典作品,一部別出心裁且唯美感性的歌舞片,有一點浪漫,也有一點灰色,但是卻充滿力量。

15.《心靈捕手》,馬特·戴蒙和本·阿弗萊克兩哥們的劇本,羅賓·威廉姆斯出任綠葉,一個天才少年的非典型成長片。

16.《永不妥協》,茱莉亞·羅伯茨藉此片獲得影後,十分真誠的勵志電影。

17.《死亡詩社》,羅賓·威廉姆斯主演的經典勵志電影,還是扮演一個春風化雨的老師,絕對推薦。

18.《百萬寶貝》,奧斯卡最佳影片,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導演,一個女子拳擊手的奮斗里程。

19.《跳出我天地》,一個11歲小男孩破除重重阻礙追求夢想的芭蕾之路。

20.《荒野生存》,一個理想主義者的傳奇,一個流浪的故事,每一步都充滿了艱辛,以堅韌的毅力,實踐著尋找自我的夢想。

21.《阿甘正傳》執著每次想起阿甘在美國東西海岸之間的奔跑,心裡都會止不住的傷感,還有振奮。

22.《美麗心靈》一個80歲時憑自己20歲的理論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人。一個偉大的學者,一個生活的強者,一輩子都在和自己嚴重的幻想症做斗爭。

23.《喜劇之王》小人物的辛酸歷程,周星馳自己的真實的寫照。 "如果人活著沒有理想,那和咸魚有什麼分別?"

24.《一球成名》一個關於奮斗和成長的故事一名毫無背景卻才華橫溢的足球青年,一度因為生活的窘迫而無緣踢球,但他並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

25.《勇敢的心》 勇氣 也許英雄並不是無所不能的神明,但英雄一定是無所畏懼的勇士。-

26.《肖申克的救贖》 信念「有一種鳥兒是永遠也關不住的,因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滿了自由的光輝。」 一個人能夠在15年痛苦的牢獄生活里,不放棄對自由的嚮往,這是一種怎樣的精神力量?所以他成功了,成功奪回了自由。《肖申克的救贖》中有這樣一句話:體制化是這樣一種東西,一開始你排斥它,後來你習慣它,直到最後你離不開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