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奚美娟年輕時候演的拿著面口袋是什麼電影
奚美娟年輕時候演的拿著面口袋的電影是叫《第一誘惑》,其主要劇情為:女主人公葉琳是華坤鋼鐵聯合企業的副總工程師。四年前丈夫與她離異赴新加坡經商。這天,兒子小浩又賭氣離家出走。就在同時,華鋼又遭到了意想不到的災難……影片通過描寫葉琳等一批高級知識分子在這場風暴中作出的無私的奉獻,為這個飛速前進的時代和屬於這個時代的精英們譜寫了一曲頌歌。
Ⅱ 演技精湛的「老戲骨」奚美娟,出道至今她都獲得過哪些大獎
奚美娟曾獲得過: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 、中國電視劇飛天獎優秀女演員獎 、金鷹節“觀眾喜愛的電視劇女演員”獎 、中國戲劇梅花獎、建國70周年全國十佳電視劇女演員 、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主角獎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表彰優秀電影藝術家、文化部全國德藝雙馨電視藝術工作者、第7屆中國電影華表獎。
雖然奚美娟是最近是因為江奶奶這個角色被大眾所知曉,但在我心中印象深刻的角色是電視劇《保姆》中的楊阿姨,在該劇中她飾演的是一位坐上輪椅上的老人,而這個形象卻在我的腦海中停留了十幾年。因為一直坐在輪椅上出演,要把人物形象演的生動只能靠她的臉部神情,這得需要多麼深厚的演繹功底。她的一生都在為演藝工作而努力,真的是一位當之無愧的優秀演員藝術家。
Ⅲ 魏萬忠主演電影
魏宗萬參演的電影比較多,如《三毛從軍記》、《投名狀》等,但主演的很少,1991年,魏宗萬在《我很醜,可是我很溫柔》中飾演主人公傘匠,這是一個善良、朴實的人物,雖然很醜,卻很溫柔。魏宗萬在片中發揮了自己憨厚、沉穩的一面。
Ⅳ 老戲骨劉子楓逝世,享年83歲,他曾出演過的作品
老戲骨劉子楓曾出演過《小足球隊》、《銅鼓》、《兩個少女》等優秀作品。
1965年,出演個人首部電影《小足球隊》。1983年,出演犯罪劇《銅鼓》。1984年,主演劇情電影《兩個少女》 ,主演劇情電影《二十年後再相會》。1985年,出演劇情電影《流亡大學》。1986年,主演喜劇電影《黑炮事件》,並且憑借該片獲得第6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同時他還主演科幻電影《錯位》。 1987年,主演劇情電影《女市長的私人生活》。1988年,與張文蓉合作主演兒童劇《三個和一個》。 1990年,主演劇情電影《假女真情》以及家庭電影《別哭,媽媽》。1992年,領銜主演劇情電影《啟明星》 。 1994年,他自導自演電視劇《禮儀小姐出租公司》。1998年,主演電視劇《夫妻冤家》,參演懸疑電影《紅色小提琴》。 1999年,參演電視劇《上海滄桑》,並主演青春劇《青春正點》。
2012年,參演古裝劇《楚漢傳奇》。2013年,主演傳記電影《毛澤東與齊白石》。2018年,參演話劇《生命行歌》。
參考文獻:[1].網路。
Ⅳ 求中國的老電影,不要戰爭片!50,60,70,80,90年代都要!
http://so.tudou.com/isearch.do?kw=%B9%FA%B2%FA%C0%CF%B5%E7%D3%B0
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2986717/
先給你兩個我存的視頻地址,有幾百個50-90年代的國產老電影大全。
下面是81年-99年20年間金雞獎獲獎影片,找資料很辛苦,別忘記好評加分啊。
第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1981年)《巴山夜雨》、《廬山戀》
第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1982年)《鄰居》、《被愛情遺忘的角落》
第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1983年)《城南舊事》、《孔雀公主》
第4屆中國電影金雞獎:(1984年)《鄉音》、《十六號病房》
第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1985年)《黃山來的姑娘》
第6屆中國電影金雞獎:(1986年)《黑炮事件》、《絕響》
第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1987年)《孫中山》、《山林中頭一個女人》
第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1988年)《紅高粱》、《人鬼情》
第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1989年)《歡樂英雄》、《陰陽界》
第1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1990年):《庭院深深》、《哦,香雪》
第1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1991年):《騎士風雲》、《假女真情》
第1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1992年):《心香》、《過年》
第1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1993年):《三毛從軍記》、《楊貴妃》
第14屆中國電影金雞獎(1994年):《無人喝彩》、《都市情話》
第1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1995年):《征服者》
第16屆中國電影金雞獎(1996年):《人約黃昏》
第1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1997年):《宋氏三姐妹》、《離開雷鋒的日子》
第1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1998年):《半生緣》、《沒事偷著樂》
第1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1999年):《荊軻刺秦王》
Ⅵ 魏宗萬 的主要電影電視作品有那些
【電影作品】 [編輯本段] 1982年 《一個和八個》、《海灘》 1985年 《蜜月的陰謀》、《雷北利號沉沒在印度洋》 1986年 《誘人的定情物》 1987年 《湘西剿匪記》 1990年 《假女真情》 1991年 《我很醜,可是我很溫柔》、《血戰落魂橋》 1992年 《三毛從軍記》 1993年 《孝子賢孫伺候著》 1994年 《絕境逢生》 1995年 《巧奔妙逃》 1999年 《緊急迫降》、《多一點天真》 2007年 《投名狀》(飾演陳公) 【電視劇作品】 [編輯本段] 《水滸傳》(高俅) 《三國演義》(司馬懿) 《東周列國》(屠岸賈) 《公安局長》 《夢斷紫禁城》(鄂桂) 《一腳定江山》 《天龍八部》(胡版,鍾萬仇) 《格格要出嫁》(五王爺) 《包公生死劫》(吳太師) 《好人燕居謙》(燕居謙) 《江山為重》(陳閣老) 《紅墨坊》(和珅) 《三揭皇榜》
Ⅶ 求知道奚美娟經歷中最感人或者最難忘的經歷和故事
1973年1月,奚美娟中學畢業,像許多人一樣,她來到了郊區插隊
奚美娟
勞動。一個月以後,上海戲劇學院宣布招生。 奚美娟根本沒有想到報考。但當時的招生屬於「政治任務」,選拔演藝人才是不拘一格的「海選」,凡符合報考條件的18-22歲的青年都由所在單位統一報名。奚美娟插隊所在的大隊也把奚美娟的名字報上了。 奚美娟上上海戲劇學院之前沒有看過一次話劇,也沒有接觸過任何別的藝術形式。除了童年的「無聲電影」外,奚美娟只看過幾次露天電影。 奚美娟甚至不知道自己正在報考的是上海戲劇學院。因為當時上海戲曲學校演過《奇襲白虎團》,上海話「戲劇」和「戲曲」是差不多的,奚美娟誤以為她即將報考的學校是學唱京戲的。於是,奚美娟帶著好玩和好奇的心理,參加了一輪又一輪的考試,彷彿做著一項組織安排的工作——實際上確實如此。 經過層層篩選,奚美娟居然都通過了,前期的初選,接著進入了比較正規和嚴格的面試。於是,懵懵懂懂的奚美娟與主考老師有了一次別開生面的對話,這對話就像一台話劇的片段: ——奚美娟,請做一個小品。 ——小品? ——什麼叫小品?知道嗎? ——不知道。 ——生活中發生了一件事情,如實地做出來。 ——哦,這就是小品。 ——現在知道什麼叫小品了 ——知道了,——生活中怎麼樣就怎麼做。 經過了「現場小品知識培訓」之後,奚美娟就開始做了。她覺得自
奚美娟
己的「生活」很少,自然而然就想起了插隊生活:她從生產隊勞動回家,把鋤頭的泥弄掉,靠在門口。看水缸里沒水了,就拎了一個水桶去打水。 這時主考老師突然叫道:「失火啦。」 奚美娟完全懵了,不知道是真的失火了,還是老師在考她。但既然如此,奚美娟只好假戲真做,真戲假做。奚美娟覺得救火一個水桶水不夠,又拿了一個臉盆就跑出去。 這是奚美娟自出生以來的第一個小品。有一個老師,看完小品一直跟奚美娟說話,詢問她的情況,當時奚美娟隱約覺得可能被錄取,但她根本沒把是否錄取放在心上。考完以後,她覺得完成了一項工作,又去插隊的地方幹活了。直到1973年7月,公社通知奚美娟,9月1日去上海戲劇學院報到。 這時奚美娟才知道,她要去的是上海戲劇學院,而不是培養唱京戲的上海戲曲學校。在這以前,他根本不知道有這么一個學校。戲劇學院的校址在上海華東醫院的邊上,奚美娟到了華東醫院還問路人:上海戲劇學院在哪裡? 其實這次報到是最後一次復試。一群人排了幾個戲,演出了一次,台下的觀眾都是上海文藝界的人,通過這次演出篩選,剩下的只有報到人數的一半42個人,分成甲乙兩班,其中奚美娟所在的表演系甲班班上有八位女生。 奚美娟就這么稀里糊塗地過五關斬六將,進入了上海市最高的藝術學府。 奚美娟告訴記者說:「現在想想,冥冥之中有什麼東西把我推進上海戲劇學院去的。我真的很慶幸,我沒有浪費過很多時間。」 就這樣,奚美娟開始了四年的戲劇學院生涯。學老教材,演樣板戲,經常下鄉體驗生活。奚美娟總是兢兢業業、勤勤奮奮。奚美娟快樂、充實地度過了「文革」的最後四年。 奚美娟說:「受教育的過程印象很深的就是下生活,很強調下生活,記得一個老師說過,一個演員在生活中要觀察別人,而不是別人來觀察你。現在有很多演員是反著來的,不去觀察別人,經常希望別人來關注你。」奚美娟一輩子銘記著這句話,多年來,奚美娟過著不張揚,不顯山露水的日子。 四年之後,奚美娟以非常出色的成績畢業了,1976年10月,奚美娟分配到了上海人民藝術劇院,而此時「文革」也剛剛結束了
十五年話劇生涯
上海話劇舞台最後一位守望者 那個階段我覺得是非常幸福的階段,我自己覺得是為藝術而生
奚美娟
的一個人。我為什麼這么說呢,我每演一場戲,演得特別好的時候,我比什麼都開心。我的那種愉悅的感覺,沒有語言可以來表達,我第一次嘗到了什麼叫自由王國。 ——奚美娟 「文革」結束,百廢待興,戲劇開禁。中國的春天到來了,中國文藝的春天到來了,奚美娟的春天也到來了。從1976年到90年代初,奚美娟一直活躍在上海人藝的話劇舞台上。 奚美娟這樣評價她剛進上海人藝的情形:「在舞台上,塑造一個完整的人物的能力的培養,在學校里不能夠完全完成,或者說已經完成得很好了。在學校里,老師只是領你進門,具體怎麼做是要看你畢業以後的實踐。這個階段我演了很多的話劇。我特別慶幸幾乎是在我畢業的那個月」文革」就結束了。從我創作剛剛開始的時候,就遇上了一個很好的時代。『文革』十年,我們劇院沒有進過任何人,我畢業的時候21周歲。像我這個年齡段劇院完全是斷檔的,所以這個年齡段的主角都有機會輪到我來演。」 奚美娟有一個腳趾頭骨折,不得不打了三個月的石膏綳帶。那是奚美娟最痛苦的日子,因為她整整三個月不得不離開心愛的話劇舞台。 奚美娟進人藝的時候演的第一部話劇是《萬水千山》。按照戲劇界的慣例,一個新人進入一個劇團,她的最初的亮相也就是第一個戲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被認為是個好苗子的話,就會有很多好機會。許多好心人都就這點提醒奚美娟抓住這種機會。 但奚美娟天生對這些戲外的東西不太在意,在意的是如何抓住機會學習和創作。該怎麼做,就怎麼做,該怎麼投入藝術創作就怎麼投入。奚美娟從零開始,輕裝上陣,創造出來的東西反而比較自如。當時奚美娟就住在人藝的宿舍里,有時候星期六星期天都不回家。她每天第一個到劇院,在草地上練功、跑步,並且給自己編了一套形體訓練操,練完了就去排練廳練聲。往往奚美娟把所有的「加餐」練習都解決了,大家才陸續踩著點上班了。 在藝術上奚美娟總是精益求精,捨得下苦工。有一次要演一個農村的小戲,有一個挑擔子的動作。奚美娟覺得這個動作做得不太熟練。她每天提早半小時到劇院,就在那裡挑來挑去,挑來挑去,尋找著一種最准確的感覺。 在許多前輩的熏陶和指點下,在自己的刻苦努力下,奚美娟感悟到表演可以有很多形式,但是覺得最准確的只有一種,這種不行再來一種,想達到的也就是不斷地尋找一種最准確的東西 1978年,奚美娟進入劇團兩年以後,上海市舉行了「文革」以後第一次全市青年演員匯演,因為奚美娟在《枯木逢春》中的出色表現,她榮獲優秀表演獎。這個獎項在奚美娟所有的獎項中級別和知名度都不算高,至今不為更多人所知,但奚美娟感到彌足珍貴:「這是我從學校走到工作崗位得到的第一個獎,得獎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但是增加信心,是對自我的肯定,尤其我從戲劇學院畢業
奚美娟
剛剛兩年,有很多東西還在模稜兩可當中,還在探索當中,有這么一個肯定,現在回想起來對一個青年演員來說是很重要的一步。起碼我自己可以認可,起碼自己努力探索的方向沒有錯。」 接著,奚美娟先後主演了話劇《於無聲處》、《救救她》,部部出彩,技驚四座。1979年,奚美娟在《救救她》中主演一個問題青年。當時上海人藝院長黃佐臨先生看完《救救她》以後,就在上海《文匯報》上親自寫了《她受到了觀眾的注意——介紹上海人藝青年演員奚美娟》一文,對奚美娟進行了充分的肯定和推薦,最後希望奚美娟「加強文學修養,這對演技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當時的老演員比奚美娟還激動,紛紛對奚美娟說:「哎呀,你要珍惜,黃佐臨先生從來沒有專門為一個演員寫過文章,他寫的都是評論戲劇的文章,從來沒有如此提攜一個演員。」 在當時,奚美娟並沒太深地感覺到一位老藝術家對後輩的提攜和幫助是多麼難能可貴。現在回想起來,她在上海人藝遇到了一批藝德雙馨的老演員,他們不希望新人像自己經歷過「文革」一樣把青春耗費掉,因此奚美娟進入劇院以後,這些老演員對奚美娟言傳身教,呵護備至。許多事情至今讓奚美娟歷歷在目,每當談起這些人和事,奚美娟的感激、慶幸和敬佩之情不禁溢於言表: ——記得演《救救她》的時候,下場以後要取一件道具再上場,但放道具的地方比較遠,跑過去取比較容易分心,老演員章非就告訴我「我幫你拿道具」,我以為他說著玩的,沒想到我從台上下來他正拿著道具候著。我覺得他從為人到演技上都讓我學了很多東西。 ——有個老導演叫胡思慶,我進了劇院大概幾個月的時間,他經常安排我演一些獨幕劇之類的小戲,很能鍛煉人的。記得演完《萬水千山》之後,他就讓我演小戲,如果一台演出有三個小戲,他會讓我演兩個。我不演戲的時候,他就會帶著我繞到觀眾席的最後一排,看著別人在那裡演,並精心指點。我開始並不知道這是他對我的悉心栽培,我覺得好像很正常,後來我調去演大戲《難忘的1976》時,他就特別遺憾地對我說:「哎呀,我想讓你再演幾個小戲,鍛煉鍛煉,基礎打得好一點。團里用你用得太急了。」因為要把我調去演大戲,他才說這句話,之前從來沒說過。我現在想想挺慶幸的,他們特別想把所有經驗和感受無私地教給你。 ——現在回想起來,那個階段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讓我受益匪淺。當時人藝話劇團分一團二團(我在二團),無論哪個團綵排的時候,全劇院的人都會去看。我記得有兩位非常優秀的老演員,生活中有矛盾,其中一位在台上演戲,另外一位跟他有矛盾的人坐在我邊上看,他突然對我說,有突破了,有進步了。我當時印象非常深,怕兩個生活中有矛盾合不來的人,看到對方有一些超越的時候,也會很坦誠地承認和喝彩,這對我教育很深,但我當時可能沒有特別意識到這些東西。 奚美娟告訴記者:「即使你不採訪我的時候,我也會在反省的時候,回憶、思考這些問題,在我的演劇觀和做人上都看到了很多很好的東西,我自己一直認為,不管哪方面,我的路子走得很正,我的基礎打得很好。」 1979年,奚美娟獲得至今依然很少為人所知的第二個獎項:上海市首屆文學藝術中青年優秀演員獎。當時沒有獎金,沒有獎杯,只有一個印了字的瓷花瓶。奚美娟至今珍藏著,因為這是她取得突破的象徵。奚美娟說:"我覺得我的初級階段很快過去,得到了社會的認可,被認為是好苗子,我自己的心情也很好,我自己也很用功。我在上海人藝的第一個階段也就是前五年,一批老藝術家對我有著非常正確的指導和推薦,使我打下了一個很好的基礎。」 上海人藝第一個五年是奚美娟話劇生涯的第一個階段,這是一個剛出
奚美娟
校門的學生認真學藝、苦打基礎的階段。 奚美娟話劇生涯的第二個階段是在人藝的接下來的十年,就是從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初期。這是一個繁忙的創作期。奚美娟有時候一年要演四台話劇,一台戲演四五個月甚至半年。這個時期也是奚美娟藝術趨向成熟的收獲期。 1988年,中國藝術節在北京舉行,上海人藝參演的劇目是《中國夢》,這是八場大戲,卻只有兩個演員,女主角就是奚美娟。這台《中國夢》,當時受到了各方面的誤會和擔心。因為當時上海歌劇院也有一台大戲選上了,對方就專門與上海人藝商量,能不能人藝和歌劇院合用一個舞美,這樣可以節約人員的開支。上海人藝有關領導告訴他們:「我們是一台大戲,不是一個小片段。」對方一直納悶,兩個人的戲怎麼能夠演八場?沒想到到了北京之後,主辦方也擔心兩個人一台戲沒人看。平時一台參演劇演三場,給《中國夢》只安排了兩場,而且每場戲只賣樓下的票,擔心沒有觀眾。結果,《中國夢》在二七劇場開演後,觀眾雲集,出奇的火爆,紛紛要求加演。當時文化部領導英若誠在接受中央電視台記者采訪時也盛贊《中國夢》。就憑著這台被許多人誤以為的「小戲」的出色表演,奚美娟和另外一位男主角榮獲了大獎——中國戲劇「梅花獎」。 奚美娟更重要的收獲是這期間她的藝術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時任上海人藝的院長沙葉新,提出了外向型的建院思想。他經常讓大家觀摩國外的經典戲劇和現代戲,請了很多外國導演來給人藝排戲。上海人藝還經常出國去演出,當時奚美娟也主演許多莎士比亞的作品,如《羅密歐和朱麗葉》中的朱麗葉,《馴悍記》的悍婦。人藝經常讓奚美娟出演反差特別大的角色,力爭把奚美娟培養成藝術的多面手 奚美娟演這些古今中外的名著的時候,一定會去圖書館做很長時間的准備,看很多的資料和書,把整個戲的背景了解得清清楚楚,然後開始進入創作。因而每次演劇的時候心裡特別踏實,特別有底。 1987年奚美娟隨團去了英國,看了整整一個月的戲,這大大開闊了奚美娟的視野。回來之後,奚美娟感到在藝術上有一個飛躍。她在英國的所見所聞每每讓她嘆為觀止: 當地觀眾非常尊重藝術,劇場效果出奇的好。每次在1500人左右的劇場看戲,安靜的時候連演員在台上輕聲嘆氣的聲音都能夠聽到。這個感覺出國看戲之前,奚美娟是感覺不到的。「除了可能劇場建造的音響效果比較好外,從幕布拉開的一瞬間就開始,整個真的是肅靜。」當時奚美娟覺得如果有一部攝像機的話,把它全部拍下來就是很好的電影和電視。 當地觀眾熱愛話劇,達到了如醉如痴,廢寢忘食的程度。他們在英國走了5個城市,一次他們坐火車從一個城市到老維克劇團所在的城市,一下火車就直接去了劇場,去觀摩話劇《理查三世》。該劇從上午11點演到晚上11點,吃晚飯的時候,奚美娟一行到外面中餐館匆匆吃了一點飯
奚美娟
再回劇場發現,大部分的觀眾根本沒有離開,都在吃自帶的麵包,這種場面對於奚美娟來說是非常難忘的。 隨意化、生活化的表演大有餘地。奚美娟感覺到,英國本地劇團演莎士比亞戲劇,比上海人藝演莎劇隨意得多。上海人藝演莎劇的時候,一直在找資料,一定要很確切,道具方面盡量惟妙惟肖,如帶著長頭發的假頭套。裝也得化藍眼皮,企圖莎士比亞化,英國戲化。他們看英國本地劇團演莎劇,卻非常的隨意,不拘泥一招一式,「每一出戲,一開始是我們理解當中的服裝,那種時代的戲,演著演著就變了,演著演著他們穿著西裝上來了。演《溫莎的風流娘們》時,甚至把汽車都開到台上來了。其中有一個情節,兩個女人在不同的場合收到同一封情書,我記得國內的劇團是站在古色古香的陽台上閱讀她們的情書。但在英國當地劇團的演出中,她們被安排在美容店裡,一人帶著一個燙頭發的頭罩,她們坐下後就各自拿出一封信,開始看。我就覺得他們的餘地太大了,想像力非常非常豐富。」
十二年影視生涯
從「好女人專業戶」到「壞女人專業戶」 影視特別容易鎖定一個演員的型號,不像舞台是熟悉你的導演在幫你排戲,是熟悉你的同事幫你配戲,我不想固定在一個類型的角色中,想做一些多方面的嘗試,但我絕對不是為了改變就去改變。 ——奚美娟 那麼,為什麼奚美娟又會「觸電」呢? 在這以前幾乎所有的電影製片廠都來找過奚美娟,請她主演影視作品,但奚美娟本著對話劇的熱愛基本沒有答應,偶爾心動去試鏡頭,對方每次都會說:「不太上鏡頭,總歸有一種比較遺憾的感覺。」後來奚美娟乾脆拒絕試鏡,「我認為導演如果有信心,看準了一個人就不用試來試去,更主要的在那時我對這東西從心裡不在意,無所謂。」 1990年,上海電影製片廠的女導演武珍年請奚美娟在電影《假女真情》出演女主角。奚美娟跟她開了個玩笑:「演電影,你敢找我演,你不怕我不上鏡嗎?」武珍年說:「如果女主角拍得不好看,是攝影的問題,不是你的問題。」 武珍年對奚美娟的絕對信任使她向影視界跨出了第一步,沒想到
奚美娟
奚美娟出手不凡,一鳴驚人,她因主演電影處女作《假女真情》獲得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1991年,奚美娟來到北京21世紀飯店領獎。她是和北京的一個女朋友一起去領獎的,盡管當時戲劇界沒有人不認識奚美娟的,但此時開獎之前影視媒體誰也不認識她。當記者們追著圍著他們熟悉的名演員時,都「漏訪」了奚美娟,奚美娟經常與他們擦肩而過,卻沒有引起注意,都沒有把事先公布的獲獎者與眼前這個不事張揚不刻意打扮的人聯系在一起。直至頒獎結束,記者們才如夢方醒,很快,奚美娟的房間被記者們全部「佔領」了。 奚美娟順利地完成了從話劇舞台到影視天地的轉換,並且有了一個很高的起點。這一年,奚美娟36歲。 奚美娟一出手就獲獎,是偶然的嗎?是運氣嗎?不是。 後來奚美娟乾脆拒絕試鏡,「我認為導演如果有信心,看準了一個人就不用試來試去,更主要的在那時我對這東西從心裡不在意,無所謂。」 奚美娟盡管相當一段時間守望在話劇舞台上,但關注的不全是舞台。她還關注電影,是一個非常愛看電影的人。80年代的時候經常有一些過路片、參考片之類,只要有放映,她就想方設法去看。奚美娟看這些電影的時候,並沒有把自己純粹作為一個普通的觀眾,看到一個特別棒的一個電影,她就會琢磨,如果我去演,會怎麼樣?她經常把自己放進去。所以那個時候,突然間有了一個機會的時候,奚美娟把自己對電影表演多年琢磨的積累,放到了她的電影處女作中。 《假女真情》的成功,吹響了奚美娟進軍影視界的號角。對此良好的開端,奚美娟感到非常慶幸:「戲劇和影視,雖然是姐妹藝術,還是有所不同的,畢竟是兩個行當。所以這個轉型的過程並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有好多舞台演員轉到影視的時候就無法發揮他的特長,或者沒有在舞台上發揮得好。我覺得真的還是比較慶幸。獲得金雞獎,從某種意義上說讓我走到了一個很高的台階,使我從戲劇轉到電影的時候,有一個很高的起點和要求。」 接下來奚美娟片約不斷,由於在電影《蔣築英》中成功地塑造了蔣築英的妻子,奚美娟獲得了中國電影華表獎最佳女主角獎。奚美娟由此被媒體譽為中國知識女性形象的代言人。 十年來,奚美娟主演了《假女真情》、《蔣築英》、《兒女情長》、《一棵樹》、《紅色康乃馨》、《黑金》等多部影視作品,成功塑造了各種類型的角色。 奚美娟一度被稱作「好人專業戶」。奚美娟所演的好人有不少都是有真人真事的,有生活原型的。如《一棵樹》、《一個醫生的故事》、《院長的故事》、《第一誘惑》、《小蘿卜頭》、《蔣築英》等。而且,這些原型都是優秀共產黨員。不久前,奚美娟主演了建黨重點獻禮影片《法官媽媽》,就是根據優秀共產黨員、優秀法官尚秀雲真人真事改編的。處理各種類型的好人角色,奚美娟都先和生活原型交流,並且總是要親身體驗生活。這樣,她不但把握了人物的節奏,更經歷了一次次情感的升華。 奚美娟說:「『好女人』的范疇應該很大,農村婦女、城市市民、幹部、白領、企業家、華僑當中都有『好女人』。如果我們的劇本能提供如此豐富多彩的形象,我就願意一輩子演『好女人』。」 奚美娟能夠如此成功地塑造眾多的好女人形象,甚至沒有一次失誤,除了底氣十足,才華橫溢,除了勤奮敬業外,還有一個秘訣,就是賦予主演的好女人文化的信息。奚美娟告訴記者:「我一直認為,有知識和有文化是兩碼事,一個大學生可以是沒文化的人,一個文盲可以是一個有文化的人。也許這種東西經常滲透在我所演的角色中。有知識和有文化是兩個概念,我主演《一棵樹》的牛玉琴,她是一個農村婦女,在沙漠里種了20年的樹,他們家在沙漠里種了40000棵樹,她雖然是一個農村婦
奚美娟
女,但我一直想把文化狀態放在她身上,把文化感放在她身上。」她說:「我經常希望我演的普通婦女身上有這種東西。我希望把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放到我所塑造的角色中。這是一種很抽象的東西,如果說我的表演有特點,這就是我的特點。我覺得這是我內心的一種狀態,那種信息量是抓不住的,是無形的,但她的眼神,她的狀態出來的時候還是有形的。所以我一直認為,一個演員的魅力是無形的,魅力不是演出來的,就是這個演員站在那裡不說話,身上散發出讓人欣賞的信息,這就是魅力。有時候別人說我跟一般演員不一樣,我覺得這種東西完全是個人化的,不是老師可以教的,不是學校里可以教的。」 令奚美娟自己也意想不到的是,這個「好人專業戶」,似乎要往「壞人專業戶」發展。她主演了電視劇《紅色康乃馨》,當時並沒有覺得女主角藍思紅是個反角,而是一個性格復雜的女人,創作餘地非常大。結果成功地塑造了一個性格復雜亦正亦邪的「壞女人」,並且獲得今年的中國電視飛天獎。 說來有趣,當年成功主演電影《假女真情》,奚美娟就被鎖定在賢妻良母型的好女人角色當中;而現在成功主演電視劇《紅色康乃馨》,結果請她演壞女人的片約不斷。最近她在電視劇《黑金》中出演一個女企業家,是個不折不扣的壞女人,奚美娟似乎又要被鎖定在壞女人的角色中。對此奚美娟多多少少有點擔心:「影視特別容易鎖定一個演員的型號,不像舞台是熟悉你的導演在幫你排戲,是熟悉你的同事幫你配戲,特別像你從戲劇舞台上出來的,影視導演看了你的戲,他覺得你這個角色演得比較好,就讓你演這類角色。有的甚至根本不認識你,很多方面都是不了解的。我不想固定在一個類型的角色中,想做一些多方面的嘗試,但我絕對不是為了改變就去改變。」
未來藝術之路
還可以走得更遠 得獎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如何每一個階段提高,如何上一個台階。如果你是職業演員,不是玩票的話,我覺得藝術是無限的東西。 ——奚美娟 到現在為止,奚美娟在話劇舞台默默守望了15年,又在影視界摸爬
奚美娟
滾打12年,那麼她到底是熱愛話劇還是影視呢? 奚美娟告訴記者:「我覺得現在來說這個話,又不是很好說了。90年代到現在,我是以影視為主的,話劇演的就比較少,當我真正投入到影視的時候,我覺得有很多缺陷。從影視來說,我畢竟不是電影學院畢業的,我學的不是電影,所以影視對我來說,我是一個業余者而不是一個專業者,我就會用很多的工夫和很多的精力來學習。我特別怕因為我專業知識的欠缺而影響我在這個領域里的發展。我覺得這12年用的功比較多,但我也越來越不滿足自己了,覺得自己這個不懂,那個不懂。現在要我回答,我說我愛話劇也很愛電影。因為我愛藝術,在專業上是很寬泛的人,我覺得我這12年從事影視以來,在藝術的寬容度上我接受得更多。所以其實我自己覺得我又走向了另一個境界,這個境界是在不知不覺中達到的。" 20多年來,奚美娟在話劇、電影、電視領域里都卓有成就,並且有「獲獎專業戶」之稱。對此,奚美娟認為:「年輕的時候希望得到獎項,這是非常正常的。我覺得不能去嘲諷這種想法,我覺得這是一個階段,年輕演員需要這種認可來幫助他增加信心。我也是這么過來的。然後我覺得當你真的在演藝上成熟以後,得獎比較多了之後,我自己覺得這個東西並不是完全能夠確認真正水準的時候,得獎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如何每一個階段提高,如何上一個台階。如果你是職業演員,不是玩票的話,我覺得藝術是無限的東西。」 奚美娟告訴記者,「我是一個職業演員,我對藝術追求與表達還有更廣闊的天地。」
Ⅷ 我媽媽50歲了,以前農村的.我想給她找幾部老電影看看
很有孝心,讓我也想為我老媽找幾部老電影看看,你就順便吧!
1. 由於50年代國內的電影一般都比較正規化革命化的:五朵金花 白毛女 紅旗歌 太平春 大地重光 衛國保家 鋼鐵戰士 光榮人家 思想問題 呂梁英雄 高歌猛進 兒女親事 我這一輩子 人們的巨掌 人民的戰士 保衛勝利果實 在前進的道路上 民主青年進行曲 內蒙人民的勝利
2. 比較現代的就很多啦比如:新龍門客棧 A計劃系列 白發魔女傳 東邪西毒 刀劍笑 六指琴魔
個人覺得以前林青霞參演的片子很多都很經典...還有黃飛鴻系列都不錯
還有很多著名武俠的電影版...比如 笑傲江湖 倚天屠龍記那些...
如果你喜歡成龍的...老版的 警察故事 A計劃 我是誰 重案組這些,都很出色
3. 最後!給你兩個我存的視頻地址,有幾百個50-90年代的國產老電影大全。
下面是81年-99年20年間金雞獎獲獎影片,找資料很辛苦的,呵呵
http://so.tudou.com/isearch.do?kw=%B9%FA%B2%FA%C0%CF%B5%E7%D3%B0
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2986717/ (記得保存哦!)
第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1981年)《巴山夜雨》、《廬山戀》
第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1982年)《鄰居》、《被愛情遺忘的角落》
第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1983年)《城南舊事》、《孔雀公主》
第4屆中國電影金雞獎:(1984年)《鄉音》、《十六號病房》
第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1985年)《黃山來的姑娘》
第6屆中國電影金雞獎:(1986年)《黑炮事件》、《絕響》
第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1987年)《孫中山》、《山林中頭一個女人》
第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1988年)《紅高粱》、《人鬼情》
第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1989年)《歡樂英雄》、《陰陽界》
第10屆中國電影金雞獎(1990年):《庭院深深》、《哦,香雪》
第1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1991年):《騎士風雲》、《假女真情》
第1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1992年):《心香》、《過年》
第1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1993年):《三毛從軍記》、《楊貴妃》
第14屆中國電影金雞獎(1994年):《無人喝彩》、《都市情話》
第1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1995年):《征服者》
第16屆中國電影金雞獎(1996年):《人約黃昏》
第1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1997年):《宋氏三姐妹》、《離開雷鋒的日子》
第1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1998年):《半生緣》、《沒事偷著樂》
第1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1999年):《荊軻刺秦王》
Ⅸ 悲傷的奚美娟,前夫出軌後,她的犧牲遠比你想得更大
近期 娛樂 圈各種瓜不斷,流量明星的業務和人品不斷被質疑,
很多老戲骨成為青年演員學習的榜樣。
圈裡有一位媽媽專業戶奚美娟,
額頭上有一顆痣讓她格外有記憶點,
她便是一位德藝雙馨的老演員。
她科班畢業,話劇出身,35歲才出演第一部電影,
39歲高齡產子後離婚,作為單親媽媽反而一步步走上事業巔峰。
1955年,奚美娟出生在上海近郊,也算地道上海人,
家裡還有四個兄弟姐妹,生活不太富裕。
從小奚美娟就是一個性格溫和的孩子,
說話輕聲細語,懂事乖巧,從不讓父母操心。
小時候的奚美娟長得並不算太出眾,在流行圓臉的年代,
她的臉略顯長,眼睛也不算大,額頭上的一顆痣格外醒目,
並不是那個年代美人的標准,她也從未想過自己會成為演員。
奚美娟的父親是個技術工人,曾經被借調到電影製片廠研製放映機,
後來父親便借工作之便把小的播放器帶回家裡放電影,
但只有圖像沒有聲音,將電影畫面投在牆面上。
雖然沒有聲音,圖像也不清晰,但依舊吸引了很多鄰居來觀看,
大家擠在一起,盯著牆上的畫面,看來一遍又一遍。
這便是奚美娟小時候唯一和文藝相關的回憶,
自小開始電影就給她留下了神聖的印象,
覺得演員是被很多人喜歡的。
18歲的時候,高中畢業的奚美娟被安排到下鄉插隊勞動,
剛剛一個月就趕上上海戲劇學院前來招生。
那時候奚美娟根本不知道是表演學院招生,
因為在上海話里戲劇和戲曲的發音差不多,
她以為是戲曲學院招生,以後登台唱戲便試著去報名了,
如果她知道是考表演,或許就不敢了。
結果就這樣奚美娟誤打誤撞進了表演學院的考場,
而且憑借淳樸自然的表現被錄取了,成為了上戲的學生。
奚美娟的確是非常幸運的,那是一個特殊的時代,
高考還沒有完全恢復,很多高校剛剛開始招生,
招生也沒有高考成績作為依據,只能靠工農兵推薦。
奚美娟出身工人家庭,而且剛到鄉下插隊,這才獲得上大學的資格。
上戲73級共招收了49名工農兵子弟,
分成了甲乙兩個班,奚美娟分在甲班,
乙班則有另一位知名影後,潘虹。
當年潘虹也是因為在崇明島插隊才獲得讀大學的資格。
剛剛進入上戲的奚美娟很自卑,
覺得自己的形象不好,而且也沒有唱歌、跳舞方面的特長,
經常鬱郁寡歡,上課時也放不開自己。
後來老師發現了奚美娟的問題,主動開導她,
並且教她沉浸在人物中,享受表演。
在老師的幫助下,奚美娟才慢慢打開自己,
並且認真鑽研表演技巧,聲台行表都很下功夫,
後來成為班裡成績最優秀的學生。
畢業後奚美娟考入上海人藝,成為一名話劇演員,
不僅開始面對觀眾演出,還有機會和很多優秀演員合作。
當奚美娟第一次跟團里的老演員合作,
對方飾演自己的長輩時,真實感撲面而來,
她才意識到自己和同學在學校里演小品,
飾演父輩或祖輩簡直如同過家家一樣,在表演上還有很大的空間。
同時那個年代的話劇環境非常好,
全國各大劇團都在努力創作,
一旦有好的作品,各地的同行都會過來學習交流。
而且那時候影視行業還沒有今天這樣發達,
很多觀眾都願意到劇場看話劇,台上的演員非常幸福。
那時候也有一些優秀的影視劇作品到上戲挑演員,
但奚美娟總是落選,導演覺得她的臉太長不上鏡,
那時候更加流行劉曉慶那樣的圓臉,潘虹那樣的方臉,
以至於奚美娟在畢業後的十年裡都沒有演過一部影視劇,
但她卻憑借過硬的演技成為了話劇舞台上的女主角。
也是在上海人藝,奚美娟遇到的了自己未來的丈夫周野芒。
和奚美娟的一路順風順水,誤打誤撞成為演員不同,
周野芒從小就喜歡表演,夢想成為一名演員,
而他的父親偏偏讓他成為了更加穩妥的工人。
成為工人的周野芒生活穩定,但並不開心,最終他決定勇敢地追逐夢想,
瞞著家人偷偷報名了上海戲劇學院,成為奚美娟的師弟。
1982年,周野芒同樣被分配到上海人藝,和奚美娟成為同事。
這時的奚美娟已經是工作五年的前輩,
她性格溫和,口碑姣好,而且業務扎實是台上閃閃發光的女主角。
周野芒進入人藝後就被奚美娟深深吸引了,他隨即展開熱烈的追求。
奚美娟比周野芒大一歲,兩人同樣熱愛表演,
家庭背景也類似,加上同事們的撮合,
兩人很快便走到了一起,並踏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後兩人的事業雙雙迎來轉機,
周野芒通過出演謝晉導演的《辛十四娘》順利出道,
之後一邊演話劇一邊演影視劇,片約不斷。
而奚美娟則是一直專注話劇舞台,
1988年奚美娟擔任話劇《中國夢》的女主角,
這部話劇獲得梅花獎,是話劇界最高獎項,
奚美娟在業內名聲大噪,演技獲得同行的認可。
不久後有一部電影找到她,邀請她擔任女主角,
當時奚美娟還不自信,她對導演說自己不太上鏡,
拍出來可能不好看,讓導演再考慮一下。
而導演給她的答復是,演員拍得好不好看是攝像的事情,
只要把角色詮釋好就是好演員。
這句話給奚美娟巨大的信心,她成為了電影《假女真情》的女主角,
這部電影上映後獲得一致好評,她也憑藉此片獲得金雞獎最佳女主角,
而這部電影只是她的熒幕處女作。
奚美娟和周野芒的事業越來越好,
兩人也一直想要一個孩子。
曾經在兩人剛結婚後不久,奚美娟就懷孕了,
然而這個孩子沒多久就流產了,這對新婚夫妻傷心不已。
後來奚美娟一邊工作,一邊調養身體,
將更多注意力放在家庭上,
即便拿到金雞獎之後也沒有趁著當紅接拍大量影視劇,
仍舊專注話劇舞台,反倒周野芒常常外出拍戲,
看起來好像是男主外女主內。
而周野芒的事業轉機則是因為96年的《水滸傳》,
在108好漢中他飾演豹子頭林沖。
當年的《水滸傳》堪稱萬人空巷,
由老及幼幾乎人人都在追這部劇,各家衛視都在重播,
同時也帶火了一眾演員,周野芒就是其中一個。
電視劇播出後,主要演員經常登上各個采訪,
從演員變成了明星,武功超群的林沖也是被追捧的對象。
同年,周野芒還出演了陳凱歌的電影《風月》,
在裡面飾演大煙抽到面黃肌瘦的大少爺。
雖然周野芒在這部電影中戲份不多,
但這部集結了張國榮、鞏俐的電影備受矚目,
所有的角色都經過精挑細選,全都堪稱經典。
這時周野芒的事業終於迎來巔峰,
39歲那年,奚美娟誕下一子,但兩人並沒有感受到雙喜臨門,
丈夫早已變心,孩子還沒滿月,二人就離婚了。
這個孩子也留不住這個岌岌可危的婚姻。
兒子跟隨母親,隨母姓,十年的婚姻就此終結。
這時,奚美娟也做好了獨立撫養孩子的准備,
為了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她選擇復出拍戲。
只不過這時的她已經錯過了最好的事業階段,
如今能接到的角色大多都是母親。
而周野芒則火速娶了比自己小七歲的女演員王之夏,開始新的幸福生活。
王之夏曾是瓊瑤女郎,一雙大眼睛格外靈動,
在《青青河邊草》《新月格格》中均有演出,
只可惜一直沒有大紅大紫。
奚美娟和周野芒分開後各自在演藝事業上打拚,
但兩人的分手也成為了事業的分水嶺,
《水滸傳》成為周野芒的代表作,之後再也沒有被記住的作品,
而且他並沒有趁著熱度成為男主角,始終都不溫不火。
而復出熒屏的奚美娟接到的劇本一直都很優質,
1998年她出演電視劇《紅處方》飾演周迅的母親,
而且是第一女主角,不遺餘力得挽救吸毒的女兒。
奚美娟的表演非常真摯動人,無數觀眾被這個母親感動,
這部劇獲得飛天獎、金鷹獎,還有五個一工程獎,
同時讓奚美娟溫暖善良的形象深入人心。
另一部令人印象深刻且反差極大的電視劇是《紅色康乃馨》,
奚美娟在裡面飾演一位高層貪官,
在被發現之前她是一個做事嚴謹有原則,為人稱頌的好領導,
之後才發現她才是樁樁案件背後的真凶,
好比最近熱映的電視劇《掃黑風暴》中的賀芸。
奚美娟反差式的演技再次得到觀眾的認可,
一個含辛茹苦的母親,一個利慾熏心的貪官,
兩個角色讓年過四十的她成為實力派中生代演員。
而且隨著審美的變化,現在更加流行瘦削的瓜子臉,
曾經不上鏡的奚美娟也變得上鏡了,更加符合當代審美。
精湛的演技,不錯的觀眾緣讓奚美娟成為「國民母親」
她飾演過周冬雨、海清等多位明星的媽媽,
而在生活中她也是一個溫柔的母親。
由於工作原因,奚美娟經常在外拍戲,
但她每天都會和兒子通話、視頻,讓兒子感覺媽媽時刻在身邊。
每年六一的時候,奚美娟都會跟兒子拍一張合影,
如今,兒子已經27歲了,每年的合影都會擺出來,這個習慣一直保持著,
客廳放滿了母子二人的親密合照,十分溫馨。
奚美娟的兒子很有繪畫天賦,她一直鼓勵兒子發展自己的興趣,
而且還帶他參加比賽,兒子的畫作也都被精心保留下來。
兒子長大後,奚美娟送他出國留學,
並不像其他單親媽媽那樣對兒子過於依戀,
相反她顯得格外瀟灑,觀念也很年輕。
曾經在參加真人秀《花樣姐姐》時,她作為年齡最大的姐姐,
絲毫沒有架子,和年輕的弟弟妹妹完全沒有距離。
面對比自己兒子大不了幾歲的馬天宇,
鼓勵他打開自己,從自己的內向的世界走出來,顯得格外暖心。
自從離婚後,奚美娟沒有活成一個抱怨的單親媽媽,
反而一步步走向了自己事業的巔峰,而且事業生活雙豐收。
去年在女性獨白劇《她說》中,奚美娟成為唯一一位高齡女演員,
和楊紫、楊冪、白百何等當紅的青年演員一並成為主演。
奚美娟和李少紅導演合作,一頭短發演繹了一個生而為女,
卻只能做男兒的重男輕女的故事,
十分鍾的短片卻呈現出電影的高級質感。
而去年還有大爆劇《安家》也有奚美娟的加盟,
她在劇中演繹了一位想要賣房的老師,
和老伴相守一生,互相體諒,互相尊重,十分感人,
尤其是奚美娟優雅溫和的氣質穿上一襲旗袍很有氣質。
而且在這部劇中還有周野芒的加盟,
他飾演的角色戲份並不多,而且和奚美娟沒有對手戲,
但兩人能夠出現在同一部劇里估計也將往事放下。
二十年前的離婚,讓兩人的事業已經雲泥之別,
如今沒有人記得周野芒的名字,早就忘了豹子頭林沖,
而奚美娟卻憑借一個個經典角色深入人心,成為備受尊敬的前輩。
前不久 娛樂 圈藝德問題成為討論的焦點,
人民日報還點名表揚的奚美娟,並引用了她說的話,
演員要熱愛心中的藝術,不要熱愛藝術中的自己。
這句話恰巧說明當紅流量被資本、粉絲追捧的根源,
將作品和明星本末倒置,才讓歪風邪氣愈演愈烈。
如今,奚美娟已經66歲了,離婚後一直未婚。
像奚美娟這樣的演員絕對稱得上德藝雙馨,
將表演當做畢生的事業,生活的起伏從未呈現在臉上,
希望這樣的演員越來越多,也希望她能夠帶來更多的優質作品。
文|Na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