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巴西老電影獨立或死亡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巴西老電影獨立或死亡

發布時間: 2023-01-13 00:40:29

『壹』 有哪些推薦的巴西電影

6.魔幻現實主義在水彩動畫中的巧融,《男孩和世界》呈現而出的是以孩子視角所見光怪陸離的世界,那天馬行空的奇想,在純潔簡約畫風中的勾勒是對現實社會中資本主義對人壓迫的深刻縱深,一部簡單的動畫,卻留給了觀眾無限的遐想與沉思。文/夢里詩書

『貳』 推薦幾部巴西電影

喂,樓上的別忽悠了,摩托日記是墨西哥的吧

給你推薦一個巴西導演吧 你自己找找他們的片去
/ 馬里奧·皮索托(Mario Peixoto,1910-1992)- 默片時代的天才

馬里奧·皮索托是巴西默片時代最具天才的電影人,他一生只拍攝了一部影片就是《界限》(1931,無聲),但卻成為巴西影史上所公認的偉大傑作。那是一部藝術性極高帶有實驗性電影語言的超現實主義作品,講述兩男一女在一條救生船上漂流求生的故事,皮索托用精湛的攝影,剪輯和蒙太奇把戲劇化情節和人物內心思想的矛盾和斗爭表現得淋漓盡致,很難想像當時的皮索托只有二十一歲,當時影片完成後,蘇聯電影大師謝爾蓋·愛森斯坦在看過後大為驚嘆,並稱它是「電影純語言」的典範之作。然而正是這樣一部獨樹一幟的電影,卻整整半個世紀被埋藏於地下不為人知,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才被人重新發現並修復,一九八四年它作為柏林電影節的開幕影片震驚了全世界,一九八八年和一九九六年,《界限》被巴西電影協會和影評人協會兩次評為世紀最佳巴西電影,二零零零年,導演沃爾特·塞勒斯在里約熱內盧發現了《界限》劇本的最初手稿,並決定拍攝一部關於皮索托的紀錄片,這就是後來那部由他監制,塞吉奧·馬查多(Sergio Machado)導演的《在世界的盡頭》(2001)。

2/ 溫貝托·莫羅(Humberto Mauro,1897-1983)- 巴西電影之父

把溫貝托·莫羅稱為「巴西電影之父」一點也不過分,因為從 1926年拍攝第一部短片《瓦拉達奧火山》開始,莫羅的影片就展現出與同時代其他導演所完全不同的風格。他的電影講究攝影和構圖,講究用詩意的影像來反映人民的普通生活,有點類似同時期法國詩意現實主義的風格,在他的影片中我們不僅能看到巴西優美的景色和傳統民族風俗,也能感受到劇中人物身上的一種強烈的力量,那是對生活和自然的抗爭。他的《索達德之歌》(1952),《綱伽布魯塔》(1933)等都是巴西影史上影響深遠的重要作品,同時他不僅是一位劇情片導演,一位編劇,攝影師和演員,更是一位出色的紀錄片導演,他一生中一共創作了近兩百部紀錄短片,其中很多都已成為研究巴西各個時期歷史和民俗的重要影像資料而珍藏了下來。

3/ 納爾遜·佩雷拉·多斯·桑托斯(Nelson Pereira dos Santos,1928- )- 新浪潮最早的實踐者

N. P. 多斯桑托斯是對巴西電影貢獻巨大的一位導演,同時他也是新浪潮運動最早的實踐者,早在一九五五年那部新現實主義風格的《里約四十度》就已經成為影響眾多青年電影人的經典了,而後來拍攝於六三年的《貧瘠的土地》更是成為新浪潮的開山之作。多斯桑托斯是一位自學成才的電影導演,在他青年時代曾學習法律並當過記者,熱衷於參加各種政治和文化活動,並喜歡電影和巴西文學,五十年代初進入影界,開始幾年的助理導演生涯為他獲得了不少電影製作的實踐經驗,隨後在一九五五年獨立拍攝了第一部影片《里約四十度》,1963年的《貧瘠的土地》描述一個窮困的巴西家庭與社會和自然的艱苦抗爭,成為影響深遠的里程碑之作,其中的手提攝影風格更是被後來很多新浪潮電影人所效仿。七十年代初他逐漸放棄了早期那種樸素的寫實主義風格,轉向一種更藝術化的寓言體影片的創作,比如他在巴西之外最著名的作品《我小小的法國佬真好吃》(1971),其中結合了超現實主義和神秘的宗教儀式,以一種荒誕的黑色喜劇風格來諷刺歐洲殖民主義對巴西古老文明的侵蝕,被稱為巴西「剝削電影」的第一作。

4/ 約奎姆·佩德羅·德·安德拉德(Joaquim Pedro de Andrade,1932-1988)- 新浪潮的理論之父

多斯桑托斯是巴西新浪潮實踐的第一人,然而最早提出新浪潮概念的並不是他,而是這位長相英俊的安德拉德先生,所以他才是理論意義上的「巴西新浪潮之父」。早在一九六零年拍攝紀錄片的時候,安德拉德就提出青年電影人應該把鏡頭對准普通民眾去展現他們的生活的主張,而後在一九六四年的《牧師與女孩》中實踐了他的這種創作理念,影片獲得了當年柏林電影節最佳影片提名。在新浪潮的最初幾年,他一直默默無聞低調拍片,但卻支持很多自己的好友像格勞貝爾·羅查(Glauber Rocha),大衛·內維斯(David Neves),萊昂·希斯曼(Leon Hirszman)等人的創作和電影宣傳,直到一九六九年,一部結合神秘的宗教文化和怪誕的超現實主義的《Macunaima》使他一舉成名,這部瘋狂的影片改編自安德拉德的父親馬里奧·安德拉德的同名小說,具有高度的原創性和想像力,成為新浪潮時代的又一傑作,並入選《電影作為顛覆性藝術》一書。安德拉德不僅是一位有原創精神的作者電影導演(他的所有電影都是親自寫劇本並擔任製片),也是一位出色的紀錄片導演,他的《新浪潮》(1967)用黑白的膠片記錄下好友格勞貝爾·羅查拍攝《痛苦的大地》時的幕後場景,完全展現出新浪潮電影獨特的拍攝方法,也成為一部紀錄經典。

5/ 格勞貝爾·羅查(Glauber Rocha,1939-1981)- 永不凋謝的新浪潮奇葩

格勞貝爾·羅查無疑是巴西新浪潮運動的領軍人物,也是我個人最喜歡的巴西導演之一,很多懂行的人一談起巴西新浪潮首先就會想到羅查。他的影片結合巴西古老的民間傳說,寓言,宗教儀式和政治元素於一身,同時在電影語言上大膽而創新,無疑是新浪潮中最獨特的奇葩。而與前輩多斯桑托斯一樣,格勞貝爾·羅查也沒有專門學過電影,早年他曾經做過律師,後來很快便棄法從影加入了一個小的團體做電影評論家同時開始獨立拍片,一九六四年巴西軍事政變之後,他曾短暫離開過祖國,但幾個月又回來幫助巴西重建民主政治制度並拍攝影片。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太陽帝國里的上帝與魔鬼》(1964),《痛苦的大地》(1967)和《無法饒恕的安東尼奧》(1969),這三部影片被後人看成是羅查的電影三部曲,其中結合神秘主義,民間神話和激進政治主張的風格使得它們在國際影壇上倍受稱贊。一九八一年,格勞貝爾·羅查因為重症肺炎不治在里約熱內盧一家小醫院里去世,年僅四十二歲。

6/ 阿納爾多·加伯(Arnaldo Jabor,1940- )- 最受歡迎的新浪潮電影導演

阿納爾多·加伯同樣是新浪潮運動的主要人物,他一九六七年的黑白紀錄片《公共觀點》是新浪潮中最優秀的紀錄電影之一。同時,一九七三年的《一絲不掛要受罰》成為後新浪潮時期的一部重要作品,影片獲得了當年柏林電影節的金熊獎,之後的《婚姻》(1976)《我愛你》(1981)《永遠愛我或永不愛我》(1986)等都在國際上屢獲大獎。與羅查和安德拉德等人所不同的是,加伯的作品中對政治和宗教等方面並不著力,他善於描寫男女主人公糾纏善變的情感游戲和從中反映出來的復雜人性,以悲喜劇的形式表現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微妙,這使得在巴西國內他的電影比其他新浪潮導演的電影要受歡迎得多,《一絲不掛要受罰》至今依然是觀看人次最多的巴西本土電影之一,被譽為最能反映出巴西人獨特性格的電影之一。同時在電影之外,阿納爾多·加伯還是一位倍受尊敬的新聞記者。

7/ 魯伊·古雷拉(Ruy Guerra,1931- )- 學院派出身的新浪潮實踐者

巴西導演魯伊·古雷拉是新浪潮的另一位早期實踐者,他出生於當時還屬於葡萄牙殖民地的莫三比克,後加入巴西國籍。古雷拉從小就對電影感興趣,青年時曾經發表過不少劇本,散文和電影評論,並使用八毫米膠片拍攝短片,十九歲時加入左翼激進組織,參加過反種族主義和獨立運動。一九五一年古雷拉離開莫三比克前往巴黎學習電影,並在那做了幾年助理攝影師,他也是巴西新浪潮中少見的學院派出身的導演。一九六二年在巴西拍攝了《不道德的人》,這部影片成為當時少有的憑借獨立製作而獲得主流商業成功的電影之一,然而卻因為其中不少圖解式的暴力畫面而在巴西國內爭議不斷,一九六四年的《步槍》成為新浪潮的又一重要作品,這部震撼人心的描寫家庭成員由於貧困和食物缺乏而自相殘殺的影片不僅獲得了當年柏林電影節的最佳導演銀熊獎,而且被很多人認為是六十年代巴西最好的電影之一。八十年代,古雷拉轉變風格開始嘗試創作結合超現實和神秘主義元素的作品,兩部改編自魔幻現實主義作家馬爾克斯的電影《愛倫蒂娜》(1983)和《美麗養鴿人的寓言》(1988)就是此類風格的代表。魯伊·古雷拉同時也是一位出色的剪輯師,攝影師,製片人甚至演員,他曾在德國導演荷索的名作《阿奎爾,上帝的憤怒》(1972)中有出色表演。七十年代末當莫三比克擺脫殖民統治獨立後,他曾經短暫回到祖國幫助建立電影協會,並在那完成了紀錄片《莫達,記憶與大屠殺》(1980),它莫三比克歷史上的第一部電影

8/ 路易斯·塞爾吉奧·帕爾遜(Luis Sergio Person,1936-1976)- 曇花一現卻影響深遠的電影人

在一百多年的巴西電影史中,路易斯·塞爾吉奧·帕爾遜這個人就像彗星一樣曇花一現,然而他所留下的幾部電影卻遠不會像他本人那樣煙消雲散,而是成為了永遠的經典。帕爾遜是一位橫跨電影和戲劇兩界的全能創作者,他既是導演,製片,又是編劇和演員,他一生只拍攝了五部長片,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一九六五年的《聖保羅S/A》,其中從一個普通人的奇妙遭遇一針見血地展示出六十年代巴西工業化進程與新崛起的中產階級生活觀念之間的碰撞沖突,這部影片除了有深刻的現實意義之外,在攝影上也是極為優秀的,它是巴西攝影史上十部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兩年後的《納維斯兄弟的案件》是針對當時巴西軍事獨裁專政最勇敢的抗議之聲。同時,為了擴大本土的電影市場,帕爾遜先後建立了巴西獨立製片人聯盟(IRP)和聖保羅奧古斯塔劇院,尋求主動合作電影的模式,這些組織日後都成為了聖保羅乃至整個巴西電影創作的中心。一九七六年,帕爾遜不幸死於一場車禍。從實質上來說雖然帕爾遜並不屬於新浪潮,但他卻以短暫的生命為巴西電影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9/ 卡洛斯·迭戈(Carlos Diegues,1940-)- 把藝術與商業結合的巴西導演

卡洛斯·迭戈同樣也是巴西新浪潮中的重要一員,但他的名氣也許還不如羅查等人,因為他最著名的作品《再見巴西》拍攝於七十年代末,而他直到八十年代才在國際上小有名氣,所以很多人把他把歸為後新浪潮時期或者根本不屬於新浪潮,然而其實在《再見巴西》之前,他已經導演了《繼承人》(1970)《當狂歡來臨時》(1972)《茜卡》(1976)《夏日陣雨》(1978)等很多優秀影片,這些作品在巴西國內都很受評論界稱贊,在票房上也非常不錯,只不過沒有在國際上宣傳而已。卡洛斯·迭戈早年也是學法律出身,起初對社會改革和學院政治感興趣,後來開始迷上寫電影評論和詩歌,一九六零開始拍攝短片,四年後一部批判殖民地奴隸買賣暴行的長片處女作《Ganga Zumba》(1964)獲得了小范圍的成功並把他推上了新電影運動的前沿,隨後的幾部影片也大獲成功,在巴西國內獲獎頗豐,一九七九年的《再見巴西》成為他第一部獲得國際聲譽的作品,在當年嘎納電影節上獲獎,被稱為最能表現七十年代巴西民族風情的電影之一,隨後的《Quilombo》(1984,國內已出DVD)為他再次獲得嘎納電影節最佳影片提名,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後來卡洛斯·迭戈又拍攝了像《星光地鐵》(1987)《更美好的生活在前面》(1989)《里約情歌》(1994)《特蕾塔》(1996)等片,在藝術和商業上都獲得了成功,他也是少數能把藝術和商業結合得比較完美的巴西導演之一。

10/ 沃爾特·塞勒斯(Walter Salles,1956- )- 九十年代新巴西電影的奠基者

這位就不用多說了,網路上的介紹太多。沃爾特·塞勒斯是目前巴西電影界最知名的導演之一,他為九十年代新巴西電影的重生作出了很大貢獻。雖然卡穆拉蒂的《巴西公主》打破了巴西電影的沉悶局面,但如果沒有塞勒斯的《中央車站》(1998)的大獲成功,巴西電影不可能在隨後幾年發展得如此順利,也不可能出現後面的《上帝之城》《卡蘭德魯》等片的享譽世界,可以說《中央車站》為新巴西電影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當然也是新電影的代表作了,而且大家還別忘了,塞勒斯還有九六年的《異國他鄉》被譽為巴西影史上最優秀的合拍片,還有二零零四年同樣出色的《摩托日記》等等不少好作品呢。

此外還要附帶提到布魯諾·巴雷托(Bruno Barreto)這個名字,同樣是一個很不錯的導演,他最著名的作品是七六年改編自巴西著名作家阿曼多(Jorge Amado)的《唐娜·弗諾和她的兩個丈夫》,這部獲得金球獎提名的影片雖然屬於喜劇風格,但也頗有點新浪潮的遺風,而論年紀當年只有二十歲出頭的巴雷托顯然不屬於新浪潮的一員,但可以說他的作品脫胎於新浪潮,是其在八十年代的一種繼承和延伸。

當然,在巴西電影的黃金年代裡還有很多優秀的電影人,比如Hector Babenco, Marcel Camus, Alberto Cavalcanti, Leon Hirszman,Anselmo Duarte, Oswaldo Sampaio, Roberto Farias, Eardo Coutinho等等,還有「Cinema Marginal」那一群鬧獨立的傢伙們,但他們有的只是偶爾在巴西拍片,有的精品不算多,有的時間短暫,談不上對巴西電影產生過深遠的影響,就不多寫了。

『叄』 老乞丐救心理學家巴西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售夢人》

售夢人講述一個福布斯富豪榜排名前三的心理學家跳樓,眾多親人警察勸說無果,最後一位老乞丐短短幾句話打動心理學家,他說服心理學家重新熱愛生活,
附上劇情簡介
胡里奧·塞薩爾站在一棟 20 層樓高的建築物的窗檯上,准備跳下時突然加入了一個神秘的、衣冠不整的陌生人,一個「夢想家」,他的使命是說服人們熱愛生活。 接下來是一場哲學對話,陌生人將胡里奧從窗檯上談下來,並邀請他成為夢想家。 起初,胡里奧將這次旅行視為「社會學實驗」,但他很快開始相信。 其他人也加入進來,在夢想家的指導下,這群「格格不入」的人參觀了養老院和葬禮等各種場所,在每個地方都提供了教訓。 夢想家指出了現代社會的瘋狂,並邀請其他人接受他的理想。 隨著他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批評者不斷涌現,但他對每個人都有一個答案,直到企業巨頭和夢想家最喜歡的目標 Megasoft 將他逼入絕境。

『肆』 求上海電影譯製片廠譯制的羅馬尼亞電影《政權·真理》的下載地址或種子或在線觀看地址

回C
我也是剛看完,^_^

非常好的片子。

值得一看

我知道# 五五影視 #這個網站非常 好。

網路搜索 五五電影網 第一個就有看!

希望能幫到您,同時也祝您看得愉快!

如果您覺得有用,請採納。
推薦一篇文章給你,不知道有沒有用.
上海電影譯製片廠七、八十年代譯製片目錄:
1971年

腳印 勇敢的人們 戰斗的早晨 第八個是銅像 天亮的時候 同志,你的道路

1972年

巴黎聖母院 簡愛 冷酷的心

1973年

綠色的群山 烈火行動計劃

1974年

在那些年代裡 沉默的朋友 警察局長的自白

1975年

戰斗的道路

1976年

基度山伯爵 生死戀 阿里巴巴 沉默的人 蛇

1977年

奧斯特里茨戰役 葉塞尼亞 故鄉

1978年

橡樹,十萬火急 汽車行動計劃 尼羅河上的慘案 在陰謀者中間 望鄉 追捕 紮根大地 戰友重逢 未來世界 悲慘世界 孤星血淚 華麗的家族 孩子與小提琴 縮小包圍圈 吟公主

1979年

看不見的要塞 堅強的翅膀 金環蝕 光陰 安重根擊斃伊藤博文 佐羅 大獨裁者 卓別林 諷刺劇 發工資的日子 水晶鞋與玫瑰花 淘金記 薩拉丁 一天的歡樂 城市之光 馬戲團 車隊 政權??真理 巴黎一婦人 凡爾杜先生 苦海餘生 蝙蝠 惡夢

1980年

砂器 大篷車 阿拉伯歷險記 天平之甍 古堡幽靈 卡桑德拉大橋 啊,野麥嶺 復仇 我的兒子 激戰的前夕 征服黑暗的人 走向深淵

1981年

英俊少年 背井離鄉 遠山的呼喚 父子深情 奴里 啞女 老槍 最後一顆子彈 甜蜜的競賽 風雪黃昏 十四個冬春 檢察員的起訴 沼澤地里的陽光 麻瘋女 天鵝湖

1982年

虎口脫險 苔絲 阿奇扎 郡委書記 大使們 女僕 異鄉淚 冰峰搶險隊 我兩歲 陽光下的罪惡 十六個人 火紅的第五樂章 寅次郎的故事??望鄉篇 啊,野麥嶺(續集) 兩個船長 人世間 重歸於好 非凡的艾瑪 三十九級台階 山的兒子 馴馬手莫蘭特 湯姆叔叔的小屋

1983年

海狼 情暖童心 雪地英雄 綠寶石 護身符 海島探寶 愛德華大夫 棄兒 第三個人 不朽的情侶 屠夫 挪威之歌 威爾斯麵包師的兒子 大海的女兒 除霸雪恨 布加勒斯特居民證 月尾島 妙香山上重逢 海峽 獵人 蒲田進行曲 苦命夫妻 國家利益 鐵面人

1984年

非法越境者 游俠傳奇 女偵探 大水 螃蟹 覺醒 維拉 志同道合 白玫瑰在行動 開往克拉列沃的列車 上校胡巴爾 藝人之家 死亡陷井 神秘的黃玫瑰 科佩尼科 上尉 兆治的酒館 只要我活著 勝利大逃亡 王中王 鐵騎兵 一個酋長的勝利 熱帶叢林歷險記 張開幻想的翅膀 創奇者 逃往雅典娜 熊貓的故事

1985年

黑鬱金香 馬戲團員的遭遇 溫柔的憐憫 無聲的行動 馬背上的幽靈 希西公主 槍手哈特 總統軼事 金像奇案 我們的膚色 紅發女郎 難忘的假日 從地獄歸來 第一滴血 冒險的代價 罪行始末 誤解 迪斯科舞星 純潔 不能沒有你 好像不認識你 海誓山盟 紅鍾 日本沉沒 幸福的黃手帕

1986年

野鵝敢死隊 一個啞巴的故事 年輕的皇後 印度之行 無腿先生 一個皇後的關鍵時刻 真假薩盧 大輪號和水手號 三個老兵 機組乘務員 少年擒寇記 第七個目標 霹靂舞 羅特的女兒 倫敦上空的鷹 陷阱 謀殺翌日 報警記 姊妹坡 婉麗 換房單獨行動 第一騎兵軍 神秘的黃玫瑰 珠寶奇案 裸露在狼群 斯巴達克思(上、下集) 無根的樹

1987年

海魔 鐵骨金沙 里約的迷霧 來歷不明的日記 國王的光榮 最後一班地鐵 聖誕老人 螞蟻死神 夏日旅行 異國情 不朽的人 黑狼的嚎叫 幻想的日子 他是誰 黑林中的布穀鳥 古宅之謎 紅色飛行員 超人(第二集) 首都消失 伊豆舞女 片山刑警在海島 亂世冤家 沒有陪嫁的新娘 合法婚姻 男子漢們 警官的諾言 大象音樂會 健兒春色 舐犢情深

1988年

義大利人在俄羅斯的奇遇 故鄉行 各得其所 山魯佐德的又一夜 特殊警察 神射手 冰與火 復仇的火焰 看得見風景的房間 莫斯科之戀 傷痕累累的勛章 美元迷 佐羅新冒險 我的朋友流浪漢 藍色行動隊 優駿 釣魚迷巧遇記 孤膽警探 片山刑警在山城 金錢與仇恨 昏迷 好事不成雙 碧海情 痴情鴛鴦

1989年

謎中之謎 神秘的黃玫瑰??藍寶石項鏈 八十年代灰姑娘 糊塗警官 鑽石胳膊 鏡子 印度先生 恐怖籠罩著城市 早安巴比倫 晚餐來的客人 水 生死之間 緝私特警 天網恢恢 良宵難度 危樓風波 清白的手 莫斯在廣播 電影悲歡曲 孤身復仇 情海冤魂 魂歸故里 無冕之王 約翰??施特勞斯 雙人舞 隨心所欲 命令027 內線人物 總統失蹤記 地震 二十四隻眼睛 偵探的故事 暴風勇士 有生命力音樂 出水芙蓉

東影-長影譯製片目錄
1970年

453.《森林之火》 (越南)
454.《琛姑娘的松林》 (越南)
455.《達吉亞人》 (羅馬尼亞)
456.《血海》(上下集) (朝鮮)
457.《看不見的戰線》 (朝鮮)

1971年

458.《一個自衛團員的遭遇》 (朝鮮)
459.《戰斗在繼續》 (越南)
460.《在鐵道線上》 (朝鮮)
461.《前方在召喚》 (越南)
462.《鮮花盛開的村莊》 (朝鮮)
463.《摘蘋果的時候》 (朝鮮)

1972年

464.《勇敢的米哈依》(上下集) (羅馬尼亞)
465.《記者》(上下集) (蘇聯)
466.《勞動家庭》(上下集) (朝鮮)
467.《戰爭與和平》(四集) (蘇聯)
468.《賣花姑娘》(寬) (朝鮮)
469.《回故鄉之路》 (越南)

1973年

470.《空中舞台》 (朝鮮)
471.《賣花姑娘》(普) (朝鮮)
472.《禿魯江畔之花》 (朝鮮)
473.《軋鋼工人》(寬) (朝鮮)
474.《原形畢露》 (朝鮮)
475.《氣球上的旅行》 (法國)
476.《永生的戰士》 (朝鮮)
477.《軋鋼工人》(普) (朝鮮)
478.《一個護士的故事》 (朝鮮)

1974年

479.《火》 (越南)
480.《延豐湖》(朝鮮)

1975年

481.《送信人》 (英國)
482.《為了新的一代》(朝鮮)
483.《特羅塔》(聯邦德國)
484.《紐約奇談》(美國)
485.《巴布希卡歷險記》(羅馬尼亞)
486.《金姬和銀姬的命運》(朝鮮)
487.《三妯娌》(朝鮮)
488.《潔白的道路》(阿爾巴尼亞)

1976年

489.《斯特凡大公》(上下集)(羅馬尼亞)
490.《哥白尼》(波蘭)
491.《火車司機的兒子》(朝鮮)
492.《石油贊歌》(阿爾巴尼亞)
493.《多瑙河三角洲》(羅馬尼亞)
494.《初春》(阿爾巴尼亞)
495.《礦山的主人》(朝鮮)
496.《貝尼自己走》(阿爾巴尼亞)
497.《在燦爛的陽光下》(朝鮮)
498.《高山之鷹》(朝鮮)
499.《最後冬天》(阿爾巴尼亞)
500.《斬斷魔爪》(阿爾巴尼亞)

1977年

501.《農民英雄》(朝鮮)
502.《難忘的人》(朝鮮)
503.《一個水兵的故事》(朝鮮)
504.《67天》(《烏日策共和國》)(南斯拉夫)

1978年

505.《音樂家奇普里昂》(上下集)(羅馬尼亞)
506.《偵察英雄》(羅馬尼亞)
507.《高壓線》(朝鮮)
508.《夜襲機場》(南斯拉夫)
509.《黎明前到達》(南斯拉夫)
510.《第26個畫面的佔領》(南斯拉夫)
511.《摩登時代》(美國)

1979年

512.《蘇捷斯卡》(南斯拉夫)
513.《舞台生涯》(美國)
514.《南方鐵路之戰》(南斯拉夫)
515.《田園詩》(美國)
516.《走向生活的道路》(朝鮮)
517.《一個國王在紐約》(美國)
518.《人證》(日本)
519.《尋子遇仙記》(美國)
520.《悠閑階級》(美國)
521.《紳士流浪漢》(美國)
522.《我的老師》(日本)
523.《延期宣判》(羅馬尼亞)
524.《金剛山姑娘》(朝鮮)
525.《柳生家族的陰謀》(日本)
526.《瘋狂的貴族》(法國)
527.《蝴蝶夢》(美國)
528.《歡樂的一天》(美國)

1980年

529.《憤怒的人》(法國、加拿大)
530.《摩羯星一號》(美國)
531.《春香傳》(上下集)(朝鮮)
532.《永恆的愛情》(上下集)(巴基斯坦)
533.《咖啡館》(埃及)
534.《夢幻世界》(瑞典)
535.《雨夜奇案》(羅馬尼亞)

1981年

536.《穿黑袍的新娘》(土耳其)
537.《親骨肉》(上下集)(朝鮮)
538.《媽媽的生日》(日本)
539.《吉卜賽少年》 (英國)
540.《阿西門的街》 (日本)

1982年

541.《橫沖直撞》 (斯里蘭卡)
542.《臨時工》 (南斯拉夫)
543.《生活之路》 (巴西)
544.《婚事風波》 (朝鮮)
545.《婆媳之間》 (朝鮮)
546.《泥之河》 (日本)
547.《兩個孤女》 (法國、義大利)
548.《獨立與死亡》 (巴西)
549.《神秘的黃玫瑰》 (羅馬尼亞)
550.《特殊的戰爭》 (英國)

1983年

551.《典子》 (日本)
552.《翠彩》 (泰國)
553.《四年三班的旗幟》 (日本)
554.《只有愛情是不夠的》 (埃及)
555.《飛蛾》 (菲律賓)
556.《失蹤的女人》 (英國)
557.《愛情的故事》 (波蘭)
558.《沸流江的新傳說》 (朝鮮)
559.《不能受勛的英雄》 (朝鮮)
560.《誘拐報導》 (日本)
561.《我和我的爸爸》 (日本)
562.《殺人狂》 (摩洛哥)
563.《金牌》 (菲律賓)

1984年

564.《硃砂情》 (尼泊爾)
565.《擊鼓少年》 (西班牙、墨西哥)
566.《隨軍記者的手記》 (朝鮮)
567.《最後的情感》 (義大利)
568.《十字小溪》 (英國)
569.《閃光的時刻》 (日本)
570.《哈里之戰》 (美國)
571.《浪花之戀》 (日本)
572.《警告》 (保加利亞)
573.《沒有回來的密使》 (朝鮮)
574.《決不後退》 (朝鮮)
575.《導盲犬——哈斯蒂》 (日本)

1985年

576.《勇士的心願》 (美國)
577.《我的好朋友》 (聯邦德國)
578.《弗蘭西絲》 (美國)
579.《生死決斗》 (匈牙利)
580.《謀殺沒有證據》 (民主德國)
581.《海盜女王》 (義大利)
582.《部長轎車的風波》 (民主德國)
583.《復雜的感情》 (波蘭)
584.《吹口哨的寅次郎》 (日本)
585.《失蹤者之迷》 (西班牙)

1986年

586.《戰地浪漫曲》 (蘇聯)
587.《獅心》 (英國)
588.《妻子》 (民主德國)
589.《你好,計程車》 (南斯拉夫)
590.《w的悲劇》 (日本)
591.《轉校生》 (日本)
592.《兩個人的車站》(上下集) (蘇聯)
593.《波托馬克河上悲劇》 (美國)
594.《火紅的山脊》 (朝鮮)
595.《穿警服的匪幫》 (波蘭)
596.《淚灑佛羅倫薩》 (聯邦德國)

1987年

597.《酒神的秘密》 (羅馬尼亞)
598:《羅馬的假日》 (美國)
599.《沙漠情》 (西班牙)
600.《光洲的召喚》 (朝鮮)
601.《夏姆士的反擊》 (埃及)
602.《決斗場上的遺囑》 (匈牙利)
603.《緊急出路》 (波蘭)
604.《被絞死的人》 (墨西哥)
605.《電影天地》 (日本)
606.《一片花》 (日本)
607.《劫後良緣》 (美國)
608.《懷戀的冬夜》 (蘇聯)
609.《父母雙全的孤女》 (美國)
6l0.《稻草人》 (蘇聯)
611.《黑林城堡》 (聯邦德國)

1988年

612.《冰雪消融》 (朝鮮)
613.《英雄的苦惱》 (蘇聯)
614.《可愛的小村莊》 (捷克斯洛伐克)
615.《相見時難》 (美國)
616.《一個警官的控訴》 (羅馬尼亞)
617.《鐵石心腸》 (巴基斯坦)
618.《神笛少俠洪吉童》 (朝鮮)
619.《星期天的爸爸》 (蘇聯)
620.《快槍手》 (日本)
621.《少女的征途》 (日本)
622.《海盜喋血記》 (西班牙)
623.《智擒群魔》 (義大利)
624.《閣樓案件》 (匈牙利)

1989年

625、《洗血樂園》 (美國)
626、《少年船長斗匪記》 (蘇聯)
627、《孤女艷史》 (巴基斯坦)
628、《銀河相會》 (蘇聯)
629、《難兄難弟》 (法國)
630、《尋母奇遇》 (日本)
631、《推上斷頭台》 (日本)
632、《傘中情》 (法國)
633、《美酒的惡運》 (民主德國)
634、《一夜富翁》 (羅馬尼亞)
635、《緝毒誓官》 (印度)
636、《無罪的罪行》 (民主德國)
637、《幕府風雲》 (日本)
638、《天空之城—一拉普他》(日本)

由於影片數量眾多,建議還是去找一些參考資料看,例如:
《上海電影志》;
《上海年鑒》(1997-2006);
《上海電影譯製片廠譯制的經典影片》《新電影20年》、80年代《大眾電影》、《北京電影學院報》、《外國電影叢譯》等。

『伍』 老譯製片里有哪些如今已經看不到的電影

七十年代的譯製片扎堆,來自多個國家,其中比較經典的有:前蘇聯影片《列寧在十月》,《列寧在一九一八》朝鮮影片《賣花姑娘》《看不見的戰線》,《摘蘋果的時候》《鮮花盛開的村莊》印度電影《流浪者》一首「拉茲之歌「風麾中國大地,還有《大蓬車》,日本影片《追捕》男主高倉健騎著馬帶著女主賓士,讓中國影迷首次見識了電影慢動作,男主的高大帥氣以及那雙大長腿迷倒了許多中國少女。還有《人證》說的是一個日本女人戰後和一黑人美國士兵有染並生下一子,後來其子來日尋找生母,但生母巳成有名律師,母為自己的名聲而親手殺死了自己的私生子。《望鄉》說的是日本妓女阿崎婆悲慘的一生。南斯拉夫影片《橋》《瓦爾特保衛薩拉勒窩》羅馬尼亞影片《多瑙河之波》《平凡的人》阿爾巴尼亞影片《伏擊戰》《第8個是銅像》等等。

這里介紹的影片可能現再大部份都難找到了。

從小看譯製片長大,非常懷念心中的《佐羅》童自榮老師,《魂斷藍橋》里的瑪拉劉廣寧老師,他們一代人用聲音為我們詮釋了經典,記得小時候看這些譯製片的時候單純的認為外國人也和我們說一樣的語言,只是語氣怪怪的,現在看來真的是老一輩配音藝術家給我們留下的經典,很多很多的譯製片都是在十歲之前看過但現在還是記憶猶新《茜茜公主》《羅馬假日》《尼羅河慘案》《東方快車謀殺案》《巴黎聖母院》這些,印象最深的是《虎口脫線》里的澡堂鴛鴦查那段還有最後德國二貨高射機槍手是個斗雞眼,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之前把自己國家的戰斗機打下來的鏡頭。

譯製片里的經典是那些逝去且不可復制的作品,逝去的是那些不可超越的演員像英格麗褒曼,奧黛麗赫本,葛麗泰嘉寶等等,在那種全憑演技的黑白年代,他們塑造了一個又一個深入人心角色,不可復制的是當年的場景,設備,導演,我們很難回到當年哪種氛圍中,回到那種落後的設備器材中,回到那個時代的導演演員的思維中,這些經典代表了一個時代,永遠的閃著光輝,為後來者照亮前路,成為階梯讓經典不斷。

這些老譯製片應該還是能看到的有DVD珍藏套裝《奧斯卡經典一百部》

前蘇聯的電影是世界上藝術水平最高的,一個平凡簡單的情節,經過藝術加工就成了深邃唯美的電影佳作。比如《忠實的朋友》《山中防哨》《鄉村女教師》(又譯《桃李滿天下》),幾百部總會有的,就是現在放映也是正能量影片。可惜,人們都忘了。最遺憾的是,中國電影最早城市之一的哈爾濱,現在有一座最老的電影院「奧連特」就空閑在那裡,若搶救性修繕就可以使用,還有志願者願意提供數字片源,挺好的一件事,誰來出錢,誰來牽頭呢?「電影公司」?黃了吧?「文化局」?有錢嗎?所以說,不要懷舊,不要瞎操心,還是把 歷史 忘掉的好。

很多老譯製片都能找到片源,比如虎口脫險佐羅遠山的呼喚等等。還有很多現在根本找不到了,即便找到片子也沒有以前的經典配音。隨便說幾個,義大利電影《馬可波羅》,義大利電影《父子情深》,法國電影《痛苦的抉擇》,法國電影《死亡陷阱》,蘇聯電影《莫斯科不相信眼淚》(北影央視版),巴西電影《生活之路》,德國?電影《熱帶叢林歷險記》,美國電影《危險的關系》(未公映上譯內部資料片),還有一下想不起來了。

這些都是經典配音,就沖著配音珍藏了

6V電影網有很多資源,以前都是從優酷下載,但優酷大部分版本都不清楚,10月份在6V電影網下載了不少,大家可以上網下載,《虎口脫險》《橋》《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尼羅河上的慘案》《東方快車謀殺案》《茜茜公主》《佐羅》《辦公室的故事》《基督山伯爵》《機組乘務員》,高清版的。

老譯製片當中,我最喜歡的幾部中,外影片己經看不到了,它們是英國片:倫敦上空的鷹,野鵝敢死隊,海狼,尼羅河上的慘案,美國片:虎!虎!虎!,拯救大兵瑞恩,風語者,南斯拉夫片:67天,蘇捷斯卡戰役,中國片:少林寺,黃河大俠!

有一部電影好像是叫《真實的謊言》,描述的是蘇聯間諜經法國在美國政治避難,結果測謊儀都認定他是可靠的,他交代的許多事和人物都收到了嚴格審查,導致了包括關鍵的幾位部長等離奇死亡,故事很經典,也很棒,只是對名字的記憶有些模糊,想不起來了,還有一部是英國的《海狼》,一幫老兵架著一搜破舊商船,奇襲了德國的戰艦!也是拎不清名字了,很想找回他們來!

《橋》《第八個是銅像》《列寧在1918》《列寧在十月》《賣花姑娘》《流浪者》《血疑》《追捕》《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大篷車》《葉塞尼婭》《逃往雅典娜》……

『陸』 不知道哪裡可觀看和下載巴西故事片《獨立或死亡》

你看的是什麼故事片?一般我看電影或電視都是在網路或搜狗上搜,你試試看,如果是新片,要等過段時間了,老片,如果有人發布出來應該容易搜得到,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柒』 一部西班牙語電影,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去巴西旅行的老太太,在路上遇到一個小男孩並帶他尋父的故事,求影名

這是一部巴西電影,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市中央車站是十幾條地鐵和幾十條公共汽車的交匯點。在車站候車大廳門口,朵拉為不識字的人寫信為生。這一天安娜帶著她九歲的兒子約書亞給他素未謀面的父親,但一出車站就發生車禍身亡。本來為人現實的朵拉在母性驅使下,答應帶約書亞到東北部去找爸爸。沿途的風景越來越陌生,兩人卻變得越來越親近。約書亞終於如願找到了父親朵拉也找到了自己。
中文名: 中央車站
外文名: Central Station
其它譯名: Central do Brasil
製片地區: 法國 巴西
導演: 沃爾特·塞勒斯
編劇: 喬·伊曼紐爾·卡耐偌
主演: 菲爾南達·蒙坦納葛羅,瑪瑞莉亞·貝拉,文尼西斯·狄·奧利維拉
類型: 劇情
片長: 113 min
上映時間: 1998年
主要獎項: 48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

資料來源 http://ke..com/view/239699.htm

『捌』 巴西的「電影復興」是否值得中國電影借鑒

巴西的電影復興及對中國文化產業的借鑒意義同中國電影一樣,巴西電影也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在這期間,巴西電影經歷了 誕生、發展、成熟到完善等幾個階段,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民族電影業。對於許 多熱愛電影的人來說,巴西或許並不意味著里約熱內盧銀色的海灘與狂野喧鬧 的嘉年華會;它也不是聖保羅林立的高樓大廈,不是巴西利亞滿懷未來主義色 彩的城市風景。它似乎是一種淡淡的惆悵,一張純凈得不染污漬的年少面孔, 一部名為《中央車站》的巴西電影。 巴西電影的興起和衰敗 早在上世紀 60 年代,巴西電影人就曾掀起過一場轟轟烈烈的「巴西新電影」 運動。所謂「新電影」,就是揭露和表現本民族及拉丁美洲的現實,它「從巴 西文化源泉中吸取養分,創建大眾化的民族電影」。這一電影運動帶有鮮明的 左翼政治訴求和文化批判色彩,曾在拉美及至全世界影壇上光芒閃耀。 隨著巴西軍事獨裁者在1969 年奪權當政,眾多「新電影運動」成員被迫流 亡海外,或蟄伏邊地。整個70-80 年代,巴西電影長期處於暗火悶燒、佳作偶 得的反思與聚合階段。90 年代初期,正當軍事獨裁政體瓦解、民主制度重建, 失敗的經濟政策迫使80 多萬青年人背井離鄉。1990 年至1994 年,長達五年的 時間里,巴西未能出品一部電影故事片。那段冰封雪凍的黑色歲月如同一個分 隔符,將巴西電影鮮明地切分於歷史的 兩岸。1994 年巴西電影再度復興,一部歷史喜劇片《巴西公主》打破了死寂多 年的電影僵局,成為開啟一個新時代的電影先行者。 巴西「電影復興」對中國文化產業的借鑒意義 很多從事拉美研究的有識之士都已令人信服地指出,巴西作為同中國有著 一定的國情相似性的第三世界大國,其在政治、經濟、文化等諸方面的經驗教 訓均對中國的相關領域有著相當寶貴的借鑒意義。在中國政府目前正大力推動 文化創意產業的情況下,有必要投入更多的精力關注近年來巴西在文化產業領 域積累的經驗。「電影復興」把在20 世紀90 年代初期幾乎被徹底摧毀的巴西 電影產業成功地從死谷帶入正軌,並逐步引領其走向繁榮。 大力推進民族電影產業是中國目前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戰略中的一個重要 組成部分,鑒於中國同巴西有著相似的電影市場環境,我們理應關注巴西「電 影復興」的由來與現狀、經驗與成就。
1.國家應從政策上提高對文化產業的保護力度 巴西民族電影的發展與政府和巴西人民對於電影業的支持是分不開的,在 第三世界國家中,地處南美洲的巴西是公開提出保護民族電影事業發展的電影 大國。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巴西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文化政策,以保證巴 西的民族文化與藝術的健康發展。1998 年以來,巴西新政府堅持同拉丁美洲的 鄰國結成反美的聯盟,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陣線來抵制美國的霸權主義 的影響與控制。巴西人清楚地認識到,在當今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巴西要保持 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以及對付來勢兇猛的「全球化」對於巴西民族文化 的沖擊,關鍵在於提高巴西人的整體素質。為此巴西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 進行素質文化教育。
2.適當的經濟支持必不可少 除了法律保護之外,經濟上的支持也是相當重要的。1996 年,巴西政府修 訂和完善了《國家支持文化發展綱領》,1998 年又頒布了巴西國家《視聽法》 等,都以法律形式從經濟上支撐巴西民族文化藝術的發展。《國家支持文化發 展綱領》基本內容是:為了鼓勵巴西民族文化的發展,聯邦政府將立法允許利 用聯邦所得稅的部分收入直接贊助自然人和法人申辦服務公眾的有益於巴西社 會文化財富的開發、生產、利用和發行等文化項目。
3.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水平,降低觀影花費 提高全民族的電影文化水準,是巴西新政府近年來不斷努力實行的措施。 巴西政府對於巴西全國電影和管理,首先是分級。在巴西,大都市裡面既有高 級的豪華型電影劇院,也有普通簡易的大眾影院。同中國相比較,巴西人到電 影院看電影的次數要超過我國觀眾很多,而巴西的電影票價錢要比中國便宜很 多。正如巴西電影導演巴本科所說:「電影本身就是一個最為通俗的大眾藝術, 她的根基就扎在人民之中,而只有人民大眾才能夠賦予她以活力!」 綜上,巴西「電影復興」現象是電影人的努力、官方的政策支持、電影市 場觀影需求的變化等因素的「合力」作用。面對這樣一個至今仍在釋放其活力 的文化現象,中國的電影研究和文化研究的學者應把學術聚焦點調整到「電影 復興」上,中國有必要投入精力分析這一成功案例,並學習其成功的模式, 借鑒其經驗,學習其教訓。

『玖』 2004年巴西電影什麼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2004年巴西電影《上帝之城》榮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