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一部關於事業單位的高分電影
周四看到人社部《關於支持和鼓勵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中午吃飯的時候,想到看過的一部電影《背靠背,臉對臉》,這部電影位列豆瓣高分電影,自然有可說之處,在事業單位八九年,倒沒有很強烈的代入感,但確實看得很有意思。
《背靠背,臉對臉》是根據劉醒龍《秋風醉了》改編的,比小說生動,牛振華演得特別好,群戲也都不錯,但很多細節沒有小說清楚。
電影圍繞的是縣文化館的副職館長王館長,在當了多年代館長之後,還是兩度與館長位置無緣,就此演繹出來的故事。故事的結局,影片與小說用了不同的處理手法,影片是開放的結局,而在小說里,王經歷的波折更多,最後如願以償當上了館長,故事的基調卻變重了。
王館長的頂頭上司曾對他做過評價,是通過秘書說出來的:高招特別多,讓人防不勝防。這是領導壓制他的原因之一。也就是說他不太聽話。上司的女兒想到文化館工作,明明可以不公開招聘,他一定要走這個程序,雖然經過精心的設計和安排,但仍討不到上司的一個好。他這樣的人當上一把手,是有為下屬願意看到的,既能夠開拓業務,也能夠頂得住上面的壓力,會處理人際關系,最重要的是不忘給員工謀福利,但是這種人卻往往得不到上級的認可,或者說,上級總認為可以有更好的安排。在電影里,上級派來的老馬、小閻犯了低級錯誤,現實生活中,他們不會這么戲劇化地掉進「坑」里,老馬只是一種退休前的友情升級,小閻則是將文化館作為跳板,孰輕孰重,工作上如何求穩且看起來幹得有聲有色,他們應該都清楚得很。現實中的王館長,如果有人壓著,那隻能是懷才不遇自求多福了。
電影里比書里多出一條線,講上級之間的微妙關系,冷局長和徐局長之間,冷局長是一把手,徐局長大概是分管人事。徐局長話少,特別是在重要的宣布時刻,他總是四兩撥千斤,一看就是老機關,做事情經過反復醞釀,反而冷局長顯得不夠沉著。電影里的一些細節也著實非常地「機關」,比如喜歡把工作說成革命,比如對家屬的安置,話語內外的機關味只有沉浸在其中才有深切的感覺。
事業單位的效率、氛圍和價值觀,人們多多少少都知道,早已不是「看透不說透,說透不是好朋友」的局面了,只是這趟車上的人實在太多,不斷地有人下車,也不斷地有人上車。小說里王館長的妻子仿蘭在圖書館工作,可從頭到尾只看到家人把她當作生男機器,她自己也完全泡在「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女性操守當中,如今,一切在進步,提升,改變,我們也還在明亮和暗流當中尋求意義和道路。
2. 姜文演的電影有哪些
1、《邪不壓正》
他帶領一幫弟兄劫了老湯的火車,卻因此搖身一變化名清官「馬邦德」上任鵝城,原本只想撈些實利的他,上任鵝城之後卻雄心百倍,鵝城一霸黃四郎及其鄉黨欺男霸女的所作所為,激起了他從未泯滅的救國救民熱情。
3. 文化館館長什麼級別
文化館館長級別分地區,如果是地級市的館長則屬於副處級領導,地級市的文化館屬於市財政全額撥款的副縣級事業單位。其中收入水平各不一致,也是按照地區進行劃分。
地級市的文化館是市財政全額撥款的副縣級事業單位,個地級市的文化館館長也就是副處級。文化館屬於冷衙門,其收入基本全靠財政撥款,收入一般,完全靠級別職稱發放工資,收入水平根據每個省份的財政收入而定。
一、文化館主要職能是:
1、舉辦各類展覽、講座、培訓等,普及科學文化知識,開展社會教育,提高群眾文化素質,促進當地精神文明建設。
2、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開展流動文化服務;指導群眾業余文藝團隊建設,輔導和培訓群眾文藝骨幹。
3、組織並指導群眾文藝創作,開展群眾文化工作理論研究。
4、收集、整理、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查、展示、宣傳活動,指導傳承人開展傳習活動。
5、建成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基層服務點,開展數字文化信息服務。
6、指導下一級文化館 (文化站、社區文化中心)工作,為下一級文化館(文化站、社區文化中心)培訓人員,並向下一級文化館(文化站、社區文化中心,配送文化資源和文化服務。
7、指導本地區老年文化、老年教育、少兒文化
8、開展對外民間文化交流
法律依據
《關於群眾藝術館、文化館管理辦法》
第九條兩館是國家設立的全民所有制文化事業機構。_群眾藝術館是組織、指導群眾文化藝術活動,培訓業余文藝骨幹及研究群眾文化藝術的文化事業單位,也是群眾進行文化藝術活動的場所。文化館是開展社會宣傳教育、普及科學文化知識、組織輔導群眾文化藝術(娛樂)活動的綜合性文化事業單位和活動場所。
第十一條組織開展文藝演出、文化科技知識講座和展覽、影視錄像發行放映、圖書報刊、游藝等群眾性文化藝術(娛樂)活動,使兩館成為吸引並滿足群眾求知、求樂、求美的文化藝術活動中心。_群眾藝術館側重組織具有示範性的活動,引導群眾文化活動逐步走向高層次。_文化館要加強對鄉、鎮、街道、工礦企業、機關、學校等文化站(室)、俱樂部活動的指導。
4. 文化傳播者——記鄠邑區大王鎮國產膠片電影放映機珍藏館長劉公信
文/王寧子
提起劉公信,在西安市鄠邑區大王鎮方圓十幾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高高的個頭,清癯的身軀,爽朗的笑聲,是有名的電影放映員和民間木雕藝人。
六七十年代,劉公信因在部隊是文宣幹事而成了公社的放映員,在那個文化匱乏的年代,能在公社謀一份兒職業既神聖又體面,只要哪個村子能看到他的身影,那個村子會瞬間沸騰,似乎他就是久旱灑甘霖的農人。
認識公信叔的時候,我才五六歲,我媽在村縫紉組上班,公信叔經常去縫紉組補銀幕,一來二去就熟悉了。
記憶中,公信叔一身黃軍裝,騎一輛加重自行車,干凈利落,高大帥氣。那時候見他問的最多的一句話便是,叔,得是今黑我這有電影?每每聽到這話,公信叔便會哈哈大笑著說,等哪一天給咱這放電影,叔第一個告訴你。
那年代,一個村子要是有電影,那場面不亞於過年耍社火,周圍村子的人們沒等到夜幕降臨,便早早吃了飯攜家帶口挾椅拖凳,迤邐而至。
放映員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是個讓人羨慕的職業。在人們的眼裡,不用頂著大太陽下地幹活,有啥新電影,還能先睹為快。但放映是個技術活,不是你掄鋤頭就能乾的,用我們當地一句俗語形容這個職業最恰當不過了——喝不了半缸泔水,就不要攬那個活。
在那個精神世界貧瘠的年代,人們見識和接觸外面的世界,唯有電影。每當看到公信叔干凈利索地擺弄,權威地吆喝秩序,場燈熄滅的一瞬間,一束光柱從放映機里投向銀幕,嘈雜的場面頓時鴉雀無聲。那時候,一部電影有時候兩個村子同一天晚上放映。甲村先放,第一片放完,趕緊交給乙村等待多時的放映員,然後在夜色中快馬加鞭奔向乙村。若是電影機中途出現問題,銀幕下一片抱怨聲,口哨起鬨聲,銀屏上各種搞怪手勢投影,甚至有脾氣暴躁的等不及,還會對著放映員叫罵,公信叔都一聲不吭。不管天氣如何,只要銀幕下有一個觀眾,放映員也會頂風冒雨堅持到最後。
一九七六年唐山大地震,波及關中。
記得那天晚上村戲樓下有一場電影,觀眾正看到興頭,忽然覺得屁股下的板凳在不停晃動,前面的人還以為後面的人在撒怪(開玩笑),猛扭頭,後面的人忙告知前面的人,自己的椅子也在搖動,人群中不知誰炸了一聲,地震咧!
緊接著,狂風暴雨驟然而至,銀幕下一片慌亂,娘哭娃喊此起彼伏,人們來不及拎起凳子,風一般地席捲而逃了。諾大的戲樓下,只剩下手忙腳亂的公信叔在風雨中來回飄搖著。
第二天,一臉疲憊的公信叔拿著被風刮破的銀幕來縫紉組,談起那令人心悸一幕,幾位嬸嬸由衷為公信叔豎起大拇指,公信叔嘆口氣苦笑說,那是咱的本分,說啥也不能壞了電影設備,那可是咱鄉親們的寶貝呢。
作為一名鄉村放映員,公信叔幾十年如一日奔波在鄉間,一次又一次丈量著村與村之間的距離,並把最新簡訊和電影傳播開來……
改革開放後,公信叔自籌資金購回一套1000瓦氙燈的電影放映機,讓鄉親們看上了更高級的清晰影片。時隔兩年,他又從西安市解放電影院購回一套重達1.3噸的5505型松花江座機,並固定在汽車貨箱上。「流動放映車」一炮走紅,消息很快傳到全國各地,其創新做法得到相關部門的肯定,並作為典型向全國農村推廣。
時間進入新世紀,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電視機錄像機走近尋常人家,露天電影也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國家一紙文件,全國9萬放映員全部下崗,從此銷聲匿跡。離了職的公信叔沒有氣餒,軍人身上不服輸的精神再次體現出來。他創辦了幼兒園,帶領兒女,用真誠愛心換來了小鎮家長們的信任,在他們的辛勤努力下,幼兒園在大王鎮辦的風生水起。
日子一天天好了,看著家裡閑置多年的幾套電影機,思緒回到那披星戴月的歲月,一種電影從業人的情結油然而起。無數次夢回銀幕,無數次看著塵封的「老朋友」黯然神傷,他惆悵,他迷茫,痛定思痛,他有了大膽的想法——收藏電影放映機。定下念頭,心動不如行動,他跑遍了西安市各大電影院,踏遍了上百家廢品收購站,在家人支持下,歷時十幾年,花費二十多萬,他的國產膠片電影放映機珍藏館誕生了。館內珍藏了60多套電影設備和560多卷珍貴的電影膠片,其中,有一套電影設備在國內僅存一套。2018年,公信叔應邀參加南京江心洲露天電影節,並被授予「公益電影人」的光榮稱號。
雖然珍藏館給他創造不了什麼效益,但至少圓了他一個夢。它是時代的縮影,記錄著露天電影曾經的輝煌,記錄著中國電影放映走過的風雨歷程,也記錄著散落在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九萬個放映員,他們背著電影器材,行走在村村寨寨每一個角落,像一顆顆星星,在一個個漆黑的夜晚,為普天下勞苦大眾送去了光芒。
如今,每年從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電影愛好者,在他電影放映機珍藏館參觀交流,在流光溢彩的回放中尋找曾經的歲月。
雖說同居一鎮,每天兩點一線的生活,與公信叔卻難得一見。對於公信叔記憶,始終停留在兒時。時光荏苒,再次見到公信叔是在鄠邑詩詞楹聯協會的一次聯誼活動上。會後,我被眾人慫恿著上台唱一段秦腔,剛下台時,被前排的一個老人叫住了,你得是康的女子?!
「公信叔!」雖說多年未見,但我還是一眼認出了他。鄉鄰相見,分外親切,閑談中得知,公信叔把幼兒園交給了兒子,現在一心練習書法與雕刻。
在小鎮,像公信叔這把年紀的老人,每天不是打麻將就是抱著茶杯諞閑傳,而他,卻以另一種方式安度晚年。公信叔的眼睛還如年輕時那麼明亮,炯炯有神,精神矍鑠,自身透出一種文化氣息和傳播文化的能力。
在我們小鎮,接城隍的歷史由來已久。公元前二零四年,紀信(傳是戶縣真守村人)滎陽救駕焚身,高祖封其為都府城隍,這一活動是為紀念紀信救駕而形成流傳下來的。由戶縣北部19個古自然村落聯手舉辦,每年正月十二舉行一次,按順序每年有一個村「接城隍」。這一民俗活動在前幾年被評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看到城隍爺城隍婆的雕像在歲月中逐年破敗,公信叔有了雕刻城隍爺城隍婆並無償捐贈的想法。
徵得家人支持,年過花甲的他又走上了四處奔波、潛心雕琢之路。從尋找木材到構圖雕刻,無數個夜晚,夜不成寐,功夫不負有心人,歷時一年,神態自若的城隍爺城隍婆雕像雕刻完成。19年年底,小鎮鑼鼓喧天,熱鬧非凡,城隍爺城隍婆迎接儀式在公信叔創辦的幼兒園前舉行。那天,鑼鼓聲中,驚嘆聲中,人們看到了一位對文化孜孜不倦熱愛和傳播的公信叔。同年,他被西安市群眾藝術館評為「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民間藝術家」、「華夏優秀工藝美術師」。
閑暇之餘,自己的愛好一發不可收拾,在他的精雕細琢下,一幅幅木版畫多次在省內外獲獎。作為一名退伍老軍人,他將自己雕刻的毛主席肖像版畫長卷無償捐贈給延安革命紀念館,作品《永遠跟黨走》被陝西省藝術館收藏。
去年臘月的一天,在公信叔邀請下,我走進了他的工作室,讓我驚奇的是,映入眼簾的是毛澤東不同時期的三幅版畫,栩栩如生,形態逼真,偉人堅定的眼眸,大氣磅礴的《沁園春•雪》,將我的思緒拉回那個崢嶸的年代。
靜靜地瀏覽,我在想,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是什麼信念在支撐著他的夢想?
公信叔說,沒有毛主席,就沒有新中國。是啊,他們那代人在父輩的耳濡目染下,對毛主席的情懷很深,也有從艱苦歲月到溫暖時代的切身感受,這是植在靈魂深入骨髓的種子。毛主席是人民的救星,是他的偶像,在這種精神的感召下,年過花甲的他把自己畢生精力,傾注到一鑿一斧的精雕細刻上,杜鵑吐血。
我彷彿看到了一位老人為了這份信念,冒著酷暑嚴寒,翻山越嶺在秦嶺中找尋木料,餓了啃鍋盔,渴了喝泉水那種誇父追日的執著,不禁對這種精神肅然起敬,並由心產生一種莫名的感動。
從年過五旬到古稀之年,他用十幾年時間,用一雙滿是疤痕的雙手,用一把雕刻刀,雋刻著對藝術的熱愛。從他平靜的笑容里,我看到了一個平凡的民間藝人那種骨子裡的堅毅,在他的身上,我更看到了一種信念的力量。
如果說這種愛好最初是源於過去歲月被動生計的話,現在已嬗變成了一種信念的自覺,夕陽無限好,風景正當時。
5. 王質和秀芝是什麼電視劇
王質和秀芝是電視劇《棋山傳奇》。
《棋山傳奇》根據當代作家田茂泉編寫的民間故事《棋山傳說》,由鋼城文化館長喬化軍改編的電影,由山東東方科技專修學院影視中心拍攝。該片劇本經國家有關專家及權威人士反復論證,認為該片教育性強,既有神奇色彩,具有較強的欣賞和藝術價值。
《棋山傳奇》拍攝背景:
根據當代作家田茂泉編寫的民間故事《棋山傳說》編寫的電影《棋山傳奇》將於2006年3月份在萊蕪開機拍攝,該片由鋼城區文化館館長喬化軍同志編劇,由知名編劇牟善剛修改而成。
該片是以《棋山柯爛》為主題,以宣傳萊蕪為主要內容的並帶有神奇色彩的大型故事片,該片突出萊蕪歷史文化的新靚點,也是將萊蕪文化走向全國的一個新開端,該片的拍攝是萊蕪20多年來,由萊蕪人自己編劇並在萊蕪拍攝的首部電影。
6. 誰能告訴我老電影《渴望》的大概內容是什麼啊!!!
主 演:李雪健 張凱麗 黃梅瑩 孫松
地 區:中國大陸
語 言:國語
顏 色:彩色
時 長:50集
類 型:家庭片
故事梗概:
一部轟動全國感動千萬人的電視劇,被稱為中國電視劇發展的歷史性轉折的里程碑,它創下的巔峰效應成為一個時代的神化……
本片通過揭露文革那個社會動盪,是非顛倒的年代,講述了兩對年青人復雜
的愛情經歷,揭示了人們對愛情、親情、友情以及美好生活的渴望。該劇將人生
的、人性的一切有機地溶入到社會大時代的背景中,加上演員的出色表演,具有
較高的社會審美的價值。
20世紀60年代末到80年代末期是中國歷史上一段極為特殊的,充滿戲劇性變
化的時期,它經過混亂、動盪、又由亂而治。
7. 記得有部國產電影,關於一個文化館的,主要是文化館副館長,有才能,但幾經周折,怎麼也轉正不了。電影名
名為《臉對臉,背靠背》。
8. 怎樣評價《背靠背臉靠臉》這部電影
影片改編自劉醒龍的小說《秋風醉了》,講述的是某文化館王副館長王雙立工作能力較強,盡忠職守多年,偶爾當幾回「代長」,但始終不得轉正。
普通老百姓都時不時來點權謀之術,王雙立的老婆聽到冷局長電話故意演戲還只是初出茅廬,王雙立父親(一個修鞋匠)跑到醫院賣血上演苦肉計以至於讓小閆停職才是真正的爐火純青。
劇中對每個人物、細節的處理都非常飽滿、真實。靠關系進單位的冷冰冰與憑金錢進單位的肖樂樂兩人都有背景,就好比金錢與權力最後還是得一較高下,兩人也是互相不服氣。而兩人的名字也十分有意思——權力冷冰冰、金錢肖樂樂。還有見風使舵的李會計,冷局長退休前後的反差,建築商給王雙立送錢聲稱是改革開放的新生事物以及老鞋匠渴望孫子的心理等都體現了電影細節處理的精緻。
9. 電影《芙蓉鎮》故事梗概
《芙蓉鎮》:
胡玉音和丈夫黎桂桂在芙蓉鎮以賣米豆腐為生,她美麗大方,生意興隆,有"豆腐西施"的美譽。使得國營飲食店經理李國香非常嫉妒。 "四清"運動中以李國香為首的工作組把胡玉音打成新富農,沒收新屋,黎桂桂被逼自殺。
自幼與胡玉音青梅竹馬的鎮黨支書黎滿庚,早年為服從組織而與胡玉音分手,這時也因階級界線不清而降職。糧站主任退伍老幹部谷燕山也被撤職,只因他賣給胡玉音碎米。
鎮上二流子王秋赦被李國香利用而成了運動骨幹,又在"文革"中表現積極當上鎮黨支書,芙蓉鎮籠罩在恐怖中。 胡玉音每日早起掃街勞動與一起勞動的右派分子地區歌舞隊原編導,外號"秦癲子"的秦書田逐漸相愛,相互照顧生活在一起...
(9)老電影文化館長擴展閱讀:
《芙蓉鎮》是上海電影製片廠1986年攝制的劇情片,由謝晉執導,劉曉慶、姜文主演,於1987年3月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公映。
1、胡玉音
演員 劉曉慶
芙蓉鎮上賣米豆腐的小攤販。美麗質朴,勤勞儉朴,心靈手巧,熱情直爽,與人為善。她靠公平交易致富,卻無端成為罪過引來滅頂之災。她一開始把一切歸結為命運,甚至認為是右派秦書田在她婚禮上唱喜歌帶來了厄運。
後來,在與秦共患難之中,她從單純走向成熟,成長為反抗命運壓迫的堅強女性。
2、秦書田
演員 姜文
原縣文化館館長,是鎮上最有文化的人,卻被打成右派。他感情細膩真誠,思維敏捷機靈,用扭曲的形式來反抗。雖然被打成右派,但對生活的熱愛,對美好的追求沒有泯滅。
在人不如狗的年代,他敢於幫助胡玉音,敢於去愛,敢於享受生命應有的權利,心中充滿光明和希望,堅信黑暗終究會過去。
3、李國香
演員 徐松子
小鎮上國營飲食店的經理,後來當了「四清」工作組組長、公社主任、縣委常委,文革後又高升。作為極左路線的積極推行者,她隨意踐踏傷害無力抗爭的小人物。
同時,極左路線又成為她心靈的桎梏,使她心理和生理上發生變態。她嫉妒胡玉音的美麗,不能忍受那麼多男人被胡玉音吸引,而她不敢愛,也得不到真正的愛,只能褻瀆愛。
4、谷燕山
演員 鄭在石
南下老幹部,鎮上的糧站站長,為新中國的誕生付出過沉重代價。他文化不高,但充滿人情味兒,工作實事求是,卻沒能逃過政治漩渦的襲擊。他對李國香代表的極「左」路線始終是懷疑的,也用自己的方式進行了抗爭。在最關鍵的時刻,是他出手救了胡玉音母子。
5、王秋赦
演員 祝士彬
鎮上的二流子,流氓無產者,好吃懶做,好逸惡勞,在是非顛倒的年代,他不但因為自己的貧困而理直氣壯,趾高氣揚,並且還憑借自己的貧困而躋身權力結構之中,橫暴鄉里,欺壓百姓。
6、黎滿庚
演員 張光北
退伍軍人,胡玉音的乾哥,本來與她兩情相悅,但服從組織安排,沒有娶出身不好的胡玉音,因此後悔了一輩子。在「運動」中,為了自保,他出賣了胡玉音,保住黨籍公職,降為秘書,跟在王秋赦身後跑腿,其實內心充滿了巨大的矛盾和痛苦。
10. 豆瓣9.4《背靠背臉靠臉》,為何堪稱教科書式電影
第一次看完後不禁拍案叫絕,我們竟然還有這么生動深刻的影片!就一直惦記著要寫一篇關於它的影評。《背靠背,臉對臉》講述了某地文化館副館長王雙立遲遲不得轉正,其間兩次空降新館長,由此而展開的官場爭斗。
1994年,是國內外電影史上毫無爭議的巔峰。回憶起這一年的時候,希望更多的人知道大陸還有這樣一部純朴的影片:《背靠背,臉對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