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邵氏老電影鬼叫春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邵氏老電影鬼叫春

發布時間: 2023-01-11 02:21:25

❶ 邵氏經典恐怖片

《魔胎

《蠱》
《魔》
《種鬼

《降頭》
《屍妖》
《油鬼子

《蛇殺手》
《靈魔》
《凶榜》
《千年魔界》
《胎妖》
以上是比較血腥的,帶色彩的,一下是不太血腥的,帶色彩的。
《勾魂降頭》
《金尼姑》
《鬼叫春

《鬼眼》
《邪完再邪》
《邪斗邪》
《邪》
《魔界》
《邪咒》
《銷魂玉》
《鬼太監》
《狐鬼嬉春》
《鬼叫春》
《鬼新娘》
《牛鬼蛇神》
《風雷魔鏡》
《倩女幽魂》
《劍女幽魂》
《畫皮》
《屍妖》
《七金屍》
《鬼屋麗人》
望採納,謝謝!

❷ 邵氏經典恐怖片

邪斗邪
邪完再邪
鬼叫春
鬼眼
種鬼
魔胎
蠱(1981)
魔(1983)
毒女
蛇殺手
鬼域(1981)
古之色狼
降頭(1975)
勾魂降頭
油鬼子
人蛇鼠
飛屍
屍妖
魔界(1982)
人皮燈籠
鬼畫符
銷魂玉
邪咒
攝青鬼
水晶人
連體
風流冤鬼
妖魂
子曰:食色性也
以上都是我看過的邵氏經典恐怖片了,可能還是不全,望諒解!

❸ 邵氏蠱片 鬼片 恐怖好看的電影麻煩大家推薦推薦吧

你好!
邵氏《心魔》《鬼畫符》《飛屍》《魔》《追鬼七雄》《千人斬》《養鬼仔》《穿弗扁煌壯號憋銅鉑擴艷鬼發狂》《邪》《凶榜》《地獄無門》《奸人鬼》《攝青鬼》
我的回答你還滿意嗎~~

❹ 早期的邵氏電影經典的介紹幾部吧

大醉俠(1966)

十三太保(1970)*

星際鈍胎(1983)

流星蝴蝶劍(1976)*

香江花月夜(1966)

江山美人(1959)*

成記茶樓(1974)

傾城之戀(1984)

大軍閥(1972)*

愛情的代價(1970)

七十二家房客(1973)

花心大少(1983)

花田錯(1960)

花月良宵(1967)

藍與黑(1966)

無名英雄(1971)*

傾國傾城(1975)*

天涯明月刀(1976)*

何日君再來(1966)

天 網(1974)*

楚留香(1976)*

❺ 《畫皮》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有哪些看點

《畫皮》的故事源自蒲松齡的《聊齋志異》。
明朝末年,太原有個叫王生的書生,偶然在路上遇見一無家可歸的姑娘,這女子生得年輕漂亮,王生見色起意,便把女子帶回家藏進密室每日雲雨。豈料這女子是一個專門吃人心的惡鬼所變,實際上「面翠色,齒巉巉如鋸,鋪人皮於榻上,執彩筆而繪。已而擲筆,舉皮如振衣狀,披於身,遂化為女子。」後來,這妖精被一道士識破,但道士好心腸,覺得「此物亦良苦,甫能覓代者,予亦不忍傷其生。」就讓王生在家門口掛個拂塵,想把她嚇跑就得了。不料這妖精比較好面子,惱羞成怒之下挖了王生的心臟後逃走。道士大怒,「我固憐之,鬼子乃敢爾!」於是運用法術輕而易舉地將其幹掉。最終王生也在他妻子陳氏的努力下死而復生。

《畫皮》的原文不到兩千字,之所以流傳這么廣,首先是故事裡的色情元素,漂亮女妖精的故事在中國民間向來都很有市場,雖然原文里對此沒做過多描述,但字里行間留給讀者很大的想像空間;其次,故事裡有一個著墨不多但卻很出彩的人物,既王生的妻子陳氏,她明知丈夫看上了別的女人,還一邊好言相勸一邊幫著保守秘密,後來為了救老公性命,不惜忍受百般凌辱,甚至吃下乞丐的濃痰,堪稱一位感天動地的模範妻子;最後《畫皮》有一個深刻的寓意,原文結尾處就這樣一處頗為「憤青」的慷慨陳詞,「愚哉世人!明明妖也而以為美。迷哉愚人!明明忠也而以為妄。然愛人之色而漁之,妻亦將食人之唾而甘之矣。」從王生的角度進行推理,前半句其實說不通,因為他開始並不知道那美女是妖精,而且他得知真相後立即尋求自命方法,並不是個要色不要命的傢伙。不過後半句堪稱經久不衰的警世恆言,在當今年代,我們讀這個故事的時候很容易就會把那妖精比作某些雙眼放綠光的二奶,把陳氏比作那些結發多年的糟糠之妻,雖然在道德和實情上有著諸多復雜的具體情況,但這種泛泛的比較還是能讓《畫皮》的故事在新時代具備一定的普世價值。
《畫皮》曾被多次搬上過大銀幕,比較著名的有1966年鮑方導演的《聊齋志異》,朱虹、高遠分別飾演女鬼梅娘和書生王崇文,陳娟娟飾演王崇文之妻陳氏;1979年李翰祥導演的《鬼叫春》,邵氏一代小生岳華在片中一人同時飾演王將軍和書生王生兩個角色,艷星胡錦飾演女鬼花氏,焦姣飾書生之妻陳氏;1992年謝鐵驪導演的《古墓荒齋》,該片該片綜合了連鎖、嬌娜、聶小倩三個故事,畫皮是發生在別小倩這段中的一個小插曲,以及1993年胡金銓導演的《畫皮之陰陽法王》,鄭少秋、王祖賢分別飾演王順生和女鬼尤楓兩個角色。這四部作品除了李翰祥《鬼叫春》口碑不錯,其餘三部都沒能給後人留下深刻印象。

2007年由陳嘉上導演執導的新《畫皮》,陳坤、周迅分別飾演王生和女鬼小唯,趙薇飾演王生的妻子佩蓉,其中還有甄子丹和孫儷飾演的兩個捉妖的,另外加上小唯的追求者蜥蜴。他們上演了一場人妖之間、人倫之間、純情男女之間按、兄弟之間,妖魔之間的錯綜復雜的愛情劇。

看完《畫皮》原文後,我仍有許多迷惑之處,雖然《聊齋志異》是半文言的,一些詞語的理解也可以從上下文語境中得知,但是有些細節還是不夠清楚,具體有以下幾點:

首先,當王生將拂掛在妖的門前,女妖「取拂碎之,壞寢門而入,徑登生床,裂生腹,掬生心而去。」,她破門而入,徑直走向王生,殺了他。為什麼殺的是王生,而不是他的妻子呢?這點,我認為,在《聊齋志異》中,作者最初並沒有給狐媚妖怪賦予人性或是感情,她們只是想過人一樣的生活,王生比較熟悉,就先下手為妙,且她略帶有報復的色彩,因為王生背叛她,聽信道士所言。

其次,當女妖「人皮劃然而脫,化為厲鬼,卧嗥如豬。」時,道士為什麼「道士以木劍梟其首」呢?用木劍砍下女妖的頭,這種做法,或許是一種民間傳說,卓妖怪時,首先割下它的頭,然後再進行其他處理。從這里也可以看出,蒲松齡搜集故事的艱難性和徹底性。

再次,王夫人吞下痰唾時,覺得「硬如團絮,格格而下,停結胸間」,這痰唾象徵著王生的心嗎?這樣艱難地獲得是否是一報還一報呢?我認為,王生在先前背叛了女妖,他應該得到一定的懲罰,至少在他能重生的過程中,多一點兒磨難,這樣以示他對女要的彌補吧。

第四,本篇文章結尾處有「異史氏曰」,這是作者對本文進行的主管評論嗎?是否類似司馬遷《史記》中的「太史公曰」呢?自從司馬遷在《史記》中以「太史公曰」的形式在篇末對事件、人物闡述自己的看法、抒發自己的感情以來,這種文學形式一直為後世文學家所效法。《聊齋志異》中的「異史氏曰」就是例子,這類簡短的評語,往往味雋意永,引人深思,是作家本人強烈的自我表現,也會死了解作家的思想及作品主題的第一手資料。

❻ 求邵氏所有影片目錄,以及時間!

邵氏電影目錄1970-2003

女校春色 1970/02/18 國 井上梅次音樂:王福齡
插翅虎 1970/02/18 國 申江
荒江女俠 1970/02/27 國 何夢華 武術指導:梁少松/音樂:王福齡
兒女是我們的 1970/03/12 國 岳楓 音樂:王福齡
遺產伍億圓 1970/03/19 國 井上梅次
五虎屠龍 1970/03/26 國 羅維 音樂:王福齡
玉女親情 1970/04/11 國 吳家驤 音樂:王福齡
金衣大俠 1970/04/17 國 岳楓
女俠賣人頭 1970/05/06 國 鄭昌和
報仇 1970/05/14 國 張徹 "獲第十六屆亞洲影展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姜戴維)/武術指導:唐佳、袁祥仁/音樂:王福齡"
青春戀 1970/05/29 國 井上梅次 音樂:王福齡
鬼門關 1970/06/05 國 "穆時傑(村山三男)"
春火 1970/06/25 國 羅臻 音樂:王福齡
十二金牌 1970/07/01 國 程剛獲第九屆台灣金馬獎優等劇情片獎/武術指導:徐二牛/音樂:王福齡
新不了情 1970/07/18 國 潘壘 "獲第十六屆亞洲影展最佳彩色片攝
影(董紹詠)/第八屆台灣金馬獎優等劇情片、優秀演特別獎(胡燕妮)"
江湖三女俠 1970/08/05 國 申江
十三太保 1970/08/14 國 張徹武術指導:唐佳、劉家良、劉家榮/音樂:王福齡
海外情歌 1970/08/29 國 "史馬山(島耕二)/桂治洪" 原名《南海情歌》
毒龍潭 1970/09/05 國 羅維
噴火美人魚 1970/09/11 國 吳家驤
武林風雲 1970/09/16 國 岳楓 "拍攝期間曾先後名為《紫電劍》、《紫光劍》"
胡姬花 1970/09/24 國 史馬山
餓狼谷 1970/10/06 國 鄭昌和
那個不多情 1970/10/16 國 桂治洪
大羅劍俠 1970/10/24 國 徐增宏
人頭馬 1970/11/04 國 穆時傑
愛情的代價 1970/11/06 國 吳家驤 音樂:王福齡
鐵羅漢 1970/11/13 國 嚴俊
女子公寓 1970/11/20 國 井上梅次
龍虎鬥 1970/11/27 國 王羽
虎膽 1970/12/17 羅維
小煞星 1970/12/22 國 張徹 動作指導:劉家良、唐佳
鷹王 1971/01/01 國 張徹武術指導:唐佳、袁祥仁/音樂:王福齡/作詞:張徹
關外雙雄 1971/01/09 國 申相玉
鍾馗娘子 1971/01/22 國 何夢華
新獨臂刀 1971/02/07 國 張徹 "獲第九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剪輯(郭廷鴻)/武術指導:劉家良、唐佳"
鑽石艷盜 1971/02/25 國 井上梅次
劍女幽魂 1971/03/05 國 郭南宏
"怕老婆是大丈夫" 1971/03/19 國 高立
六刺客 1971/03/25 國 鄭昌和
啞巴與新娘 1971/04/02 國 岳楓 "獲第九屆台灣金馬獎優秀演技特別獎(金峰)"
玉面俠 1971/04/09 國 嚴俊
五枝紅杏 1971/04/16 國 井上梅次
大決斗 1971/04/21 國 張徹 武術指導:唐佳/音樂:王福齡
鬼太監 1971/05/12 國 葉榮祖
千年狐 1971/05/22 國 申相玉
芳華虛度 1971/05/28 國 吳家驤
報恩刀 1971/06/04 國 潘壘
齊人樂 1971/06/11 國 井上梅次
金印仇 1971/06/23 國 田豐
女殺手 1971/07/01 國 "麥志和(松尾昭典)/桂治洪"
紅鬍子 1971/07/09 國 張曾澤 動作指導:何維雄
血符門 1971/07/16 國 黃楓
無名英雄 1971/07/24 國 張徹武術指導:唐佳、劉家良/音樂:陳永煜(陳勛奇)
影子神鞭 1971/08/06 國 羅維
我愛金龜婿 1971/08/18 國 井上梅次
來如風 1971/08/25 國 鄭昌和
夜合花 1971/09/04 國 羅臻
隱身女俠 1971/09/10 國 辛奇
血灑天牢 1971/09/24 國 申江
拳擊 1971/10/01 國 張徹 武術指導:唐佳、劉家良
鳳飛飛 1971/10/15 國 高寶樹
蕭十一郎 1971/10/22 國 徐增宏 武術指導:巫敏雄
冰天俠女 1971/10/29 國 羅維
火並 1971/11/06 國 楚原 楚原為邵氏執導的首部電影
夕陽戀人 1971/11/19 國 井上梅次
狐鬼嬉春 1971/11/27 國 薛羣
萬箭穿心 1971/12/10 國 鮑學禮
雙俠 1971/12/22 國 張徹武術指導:唐佳、劉家良/音樂:陳永煜(陳勛奇)
俠士行 1971/12/31 國 何夢華
大殺手 1972/01/08 國 楚原 原名《喋血江湖》
玉女嬉春 1972/01/15 國 井上梅次
大地龍蛇 1972/01/21 國 李嘉
黑靈官 1972/01/28 國 何夢華
馬永貞 1972/02/11 國 張徹、鮑學禮武術指導:唐佳、劉家良、劉家榮、陳全/音樂:陳永煜(陳勛奇)
惡客 1972/02/29 國 張徹 張徹客串演出/武術指導:唐佳、劉家良
仙女下凡 1972/03/10 國 何夢華
水滸傳 1972/03/17 國 張徹/執導:鮑學禮、午馬 "獲第十屆台灣金馬獎優等劇情片獎/武術指導:唐佳、劉家良、劉家榮、陳全/樂:陳永煜(陳勛奇)"
鬼新娘 1972/03/24 國 周旭江
吉祥賭坊 1972/03/30 國 張曾澤
太陰指 1972/04/14 國 鮑學禮
小毒龍 1972/04/20 國 岳楓
天下第一拳 1972/04/28 國 鄭昌和 "原名《鐵拳》;美國發行用譯名The FiveFingersofDeath"
羣英會 1972/05/11 國 岳楓/程剛/張徹 "三位導演分別執導:〈鐵弓緣〉、〈胭脂虎〉、〈白水灘〉/昔樂:陳永煜(陳勛奇)"
多謝老闆娘 1972/05/26 國 高立
林沖夜奔 1972/06/01 國 程剛 "武術指導:梁少松、梁小龍/音樂:陳永煜(陳勛奇)"
娃娃夫人 1972/06/08 國 金洙容
風雷魔鏡 1972/06/15 國 孫仲
我們要洞房 1972/06/24 國 高立
落葉飛刀 1972/06/29 國 張一湖 "拍攝期間曾先後名為《神拳燕子飛》、《血染銅山》、《落葉刀》"
年輕人 1972/07/07 國 張徹 動作指導:唐佳、劉家良
葫蘆神仙 1972/07/20 國 桂治洪
十四女英豪 1972/07/27 國 程剛 "獲第十九屆亞洲展優異演技獎(何莉莉)/第十一屆台灣金馬獎優等劇情片獎、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盧燕)、最佳錄音/武術指導:程曉冬(程小東)、梁少松/音樂:王福齡"
大軍閥 1972/08/17 國 李翰祥 "獲第十九屆亞洲影展幽默滑稽片導演獎"
愛奴 1972/09/07 國 楚原
快活林 1972/09/20 國 張徹、鮑學禮 武術指導:劉家良、唐佳
雨中花 1972/09/29 國 金洙容
大內高手 1972/10/05 國 林福地
仇連環 1972/10/12 國 張徹、鮑學禮 "武術指導:劉家良、陳全/音樂:陳永煜(陳勛奇)"
香港過客 1972/10/27 國 劉芳剛、桂治洪
壁虎 1972/11/01 國 楚原
少奶奶的絲襪 1972/11/11 國 桂治洪
風月奇譚 1972/11/16 國 李翰祥
亡命徒 1972/12/06 國 張曾澤
黑店 1972/12/16 國 葉榮祖
四騎士 1972/12/22 國 張徹 動作指導:劉家良、唐佳
霹靂拳 1972/12/30 國 張一湖 又名《穿腸腿》
埋伏 1973/01/05 國 何夢華
豪客 1973/01/12 國 諸葛青雲、楊靜塵
盜兵符 1973/01/18 國 申江
戀情三千里 1973/01/27 國 羅臻 "拍攝期間曾先後名為《恨不相逢未嫁時》、《戀情九百里》"
牛鬼蛇神/秀才遇見兵 1973/02/01 國 李翰祥/程剛與《秀才遇見兵》同場放映
憤怒青年 1973/02/15 國 張徹、桂治洪 "又名《罪惡陷阱》(台灣)/動作指導:劉家良、唐佳"
刺馬 1973/02/24 國 張徹獲第十九屆亞洲影展表現突出性格男演員獎(狄龍)/第十一屆台灣金馬獎優秀演技特別獎(狄龍)/武術指導:唐佳、劉家良/音樂:陳永煜(陳勛奇)
土匪 1973/03/09 國 楚原
丹麥嬌娃 1973/03/16 國 呂奇 "首部在北歐拍攝兼由北歐紅星參演的中國電影"
盜皇陵 1973/03/30 國 丁善璽
北地胭脂 1973/04/05 國 李翰祥
叛逆 1973/04/20 國 張徹 "獲第十九屆亞洲影展「最有現代性格男演員」獎(姜戴維)/動作指導:唐佳、劉家良"
江湖行 1973/05/04 國 張曾澤
毒女 1973/05/11 國 何夢華
小雜種 1973/06/02 國 楚原
十段高手 1973/06/09 國 李作楠
虎豹兄弟 1973/06/12 國 侯錚
警察 1973/06/16 國 張徹、蔡揚名武術指導:唐佳、劉家良/音樂:陳永煜(陳勛奇)
失身 1973/06/23 國 余漢祥
龍虎地頭蛇 1973/06/30 國 巫敏雄
血證 1973/07/12 國 桂治洪
張保仔大海盜 1973/07/27 國 "張徹、鮑學禮、午馬" 武術指導:唐佳、劉家良
風流韻事 1973/08/04 國 李翰祥
盪女奇行 1973/08/24 國 呂奇
梅山收七怪 1973/08/31 國 山內鐵也
黃飛鴻 1973/09/12 國 何夢華 原名《過山虎》
七十二家房客 1973/09/22 粵 楚原 音樂:陳永煜(陳勛奇)
一樂也 1973/11/08 國 李翰祥 音樂:陳永煜(陳勛奇)
桃色經紀 1973/11/29 國 孫仲
大刀王五 1973/12/08 國 張徹、鮑學禮 "武術指導:唐佳、劉家良/音樂:陳永煜(陳勛奇)"
女集中營 1973/12/21 國 桂治洪
鬼馬兩金剛 1974/01/03 國 李作楠 台灣攝制/原名《大野兩金剛》
惡虎村 1974/01/12 國 岳楓、汪平
金瓶雙艷 1974/01/17 國 李翰祥
蛇殺手 1974/02/05 國 桂治洪
五虎將 1974/02/15 國 張徹 動作指導:劉家良、唐佳
欲魔 1974/02/28 國 何夢華
太極拳 1974/03/07 國 鮑學禮
艷女還魂 1974/03/14 國 申相玉
早熟 1974/03/19 國 宋存壽
舞衣 1974/03/23 國 楚原
丑聞 1974/04/12 國 李翰祥
香港73 1974/04/24 粵 楚原
多咀街 1974/05/17 粵 王風
黃飛鴻義取丁財地" 1974/05/25 粵 王風 "武術指導:梁少松/洪拳指導:黃漢傑"
阿牛入城記 1974/06/01 粵 羅馬、張揚
面具 1974/06/12 國 張曾澤
洋妓 1974/06/21 國 桂治洪
朋友 1974/06/29 國 張徹 "原名《水仙》/獲第二十屆亞洲影展最有希望的青年男演員獎(傅聲)/動作指導:劉家良、唐佳"
鬼馬小天使 1974/07/06 國 孫仲 "又名《刁蠻小天使》/獲第二十屆亞洲影展最能表現親情的喜劇片獎(傅聲)/演技最動人的女演員獎(李菁)"
七金屍 1974/07/11 國 洛以活柏克 港、英合作
朱門怨 1974/07/19 粵 楚原 "於1980年易名《豪門春夢》再度上映"
聲色犬馬 1974/08/16 國 李翰祥
瘋狂大笨賊 1974/08/30 粵 呂奇
四王一後 1974/09/07 國 "亞拔天尼、桂治洪" 港、意合作
少年與少婦 1974/10/12 國 何夢華
成記茶樓 1974/10/19 粵 桂治洪
女人面面觀 1974/11/01 國 呂奇 影藝公司製作組攝制
鬼眼 1974/11/09 國 桂治洪
五大漢 1974/11/15 國 鮑學禮
天網 1974/11/28 國 程剛動作指導:程小東/音樂:陳永煜(陳勛奇)
捉鼠記 1974/12/19 國 桂治洪
小孩與狗/愛 1974/12/22 國 林國翔/程剛 兩片同場放映
港澳傳奇 1975/01/09 國 李翰祥
大老千 1975/01/23 國 張曾澤
雙星伴月 1975/02/08 粵 羅馬 音樂:顧嘉輝
血滴子 1975/02/18 國 何夢華 音樂:王福齡
嬉.笑.怒.罵 1975/03/04 國 程剛
神女盪婦綽頭王 1975/03/08 粵 呂奇
攝青鬼 1975/03/15 國 申相玉、張一湖
傾國傾城 1975/03/21 國 李翰祥 "獲第十二屆台灣金馬獎優等劇情片、最佳女主角(盧燕)、最佳彩色片美術設計(陳景森)/音樂:陳永煜(陳勛奇)"
龍虎走天涯 1975/04/03 國/ 英 安東尼達遜又名:鐵漢嬌娃/港、意、西合制
新啼笑姻緣 1975/04/10 粵 楚原 原名《新故都春夢》
惡霸 1975/04/19 國 張曾澤 "拍攝期間曾先後名為《黑幫》、《賭王》、《反黑道》"
"扭計祖宗陳夢吉" 1975/04/23 粵 王風 原名《陳夢吉三戲荒康鏡》
危險的十七歲 1975/05/03 國 羅馬 原名《浪子與處女》
盪寇志 1975/05/10 國 張徹
同居 1975/05/23 國 孫仲
阿牛出獄記 1975/05/30 粵 "羅馬、梁卓、張揚" 策劃:羅馬/音樂:顧嘉輝
女捕快 1975/06/07 國 申江
色中餓鬼 1975/06/19 國 潘壘 又名《牡丹燈》(台灣)
吃人井 1975/06/25 國 丁善璽
神化外母古惑妻 1975/07/11 粵 吳回 "又名《太太是神仙》/拍攝期間曾先後名為《俏冤家》、《淘氣冤家》"
大哥成 1975/07/16 粵 桂治洪
中國超人 1975/08/01 國 華山
三超人與女霸王 1975/08/06 國 歐柏尼 "拍攝期間曾先後名為《三超人大戰惡美女》、《女霸王》/港、意合制/羅馬實地拍攝"
七面人 1975/08/09 國 鮑學禮
的士大佬 1975/08/28 粵 鮑學禮 原名《的士》
墮落經 1975/09/04 粵 呂奇
古之色狼 1975/09/13 國 桂治洪 又名《鬼話連篇》(台灣)
大劫案 1975/09/19 國 楚原
搭錯線 1975/09/25 國 何夢華 原名《偷龍轉鳳兩福星》
降頭 1975/10/02 國 何夢華
賊公計小偷才 1975/10/10 粵 羅馬
陳夢吉計破脂粉陣 1975/10/17 粵 王風
逃亡 1975/10/25 國 張徹、孫仲 原名《山寒》
巴黎艷遇 1975/10/30 粵 呂奇
女金剛斗狂龍女 1975/11/07 國/ 英 柴克貝爾與美國華納兄弟合作出品
捉姦趣事 1975/11/14 國 李翰祥
神打 1975/11/28 國 劉家良
長發姑娘 1975/12/11 國 何藩
金毛獅王 1975/12/21 國 何夢華
妙妙女郎 1975/12/24 國 潘壘
春滿芭提雅 1976/01/08 國 吳家驤
香港奇案 1976/01/16 國 "程剛/華山/何夢華" "由三個故事組成,其中一個為《灶底藏屍》"
丁一山 1976/01/27 國 鮑學禮
阿牛發達記 1976/02/07 粵 羅馬
毒後秘史 1976/02/12 國 孫仲
瀛台泣血 1976/02/21 國 李翰祥 音樂:陳永煜(陳勛奇)
索命 1976/03/13 國 桂治洪
"流星.蝴蝶.劍" 1976/03/20 國 楚原武術指導:唐佳、袁祥仁/音樂:陳永煜(陳勛奇)
洞房艷史 1976/04/03 國 李翰祥
飛龍斬 1976/04/24 國 何夢華
色香味 1976/04/29 國 羅臻
陸阿采與黃飛鴻 1976/05/07 國 劉家良
狐天狐地 1976/05/20 國 吳回
死囚 1976/05/27 國 姜戴維 原名《囚犯》
乾隆皇奇遇記 1976/06/02 粵 王風
拈花惹草 1976/06/26 國 李翰祥
"天涯.明月.刀" 1976/07/10 國 楚原武術指導:黃培基、唐佳/音樂:陳永煜(陳勛奇)
江湖子弟 1976/07/20 粵 華山
蛇王子 1976/07/31 國 羅臻
鬼才倫文敘 1976/08/05 粵 王風
兇殺 1976/08/14 粵 桂治洪/孫仲/華山 "《香港奇案》第二集/〈鬼頭仔〉導演:桂治洪/〈紙盒藏屍〉導演:孫仲/〈臨村兇殺案〉導演:桂治洪/〈大家姐〉導演:華山"
無法無天飛車黨 1976/08/26 國 桂治洪
騙財騙色 1976/09/11 國 李翰祥
油鬼子 1976/09/18 國 何夢華
男妓女娼 1976/09/23 粵 呂奇
老夫子 1976/10/02 粵 桂治洪
沙膽英 1976/10/07 粵 孫仲
伴遊小姐 1976/10/16 國 陳浩
五毒天羅 1976/10/28 國 楚原
酒簾 1976/11/05 國 羅馬
賭王大騙局 1976/11/24 國/ 粵 程剛於1980年易名《賭王之王》再度上映
辭郎洲 1976/12/04 潮 楚原
勾魂降頭 1976/12/09 國 何夢華
阿牛奇遇記 1976/12/17 粵 羅馬 原名《阿牛下南洋》
風花雪月 1977/01/01 國 李翰祥
搵食三十六計 1977/01/13 粵 潘壘
阿Sir.毒後.老虎槍 1977/01/20 國 孫仲拍攝期間曾先後名為《紅粉煞星》、《以毒供毒》
扭計三星 1977/01/29 粵 王風
老爺車縱火謀殺案 1977/02/04 粵 桂治洪/華山《香港奇案》第三集,由《法網難逃》和《老爺車縱火案》兩個故事組成
洪熙官 1977/02/16 國 劉家良拍攝期間曾先後名為《洪熙官與洪文定》、《洪熙官父子報血仇》
楚留香 1977/03/05 國 楚原 "武術指導:劉家良、唐佳/音樂:陳永煜(陳勛奇)"
變態女殺手 1977/03/19 粵 呂奇
俏探女嬌娃 1977/03/31 國 鮑學禮 原名《女神探》
海軍突擊隊 1977/04/07 國 "張徹(執導:午馬、劉維斌、鮑學禮)" 發行:邵氏
風流伯虎盪秋香 1977/04/15 國 陳浩
盪婦冤魂 1977/04/30 國 羅臻 原名《萬惡淫為首》
白玉老虎 1977/05/07 國 楚原 武術指導:唐佳
處女.紳士.拆白黨 1977/05/19 國 陳浩
乾隆下江南 1977/06/03 粵 李翰祥獲第十四屆台灣金馬獎優等劇情片獎、最佳彩色片美術設計(陳景森)
廟街皇後 1977/06/19 粵 孫仲/桂治洪《香港奇案》第四集,由《廟街皇後》和《摧花狂人》兩個故事組成
人蛇鼠 1977/07/01 國 孫仲
三少爺的劍 1977/07/07 國 楚原原名《劍神浪子》/武術指導:黃培基、唐佳
絕不低頭 1977/07/23 國 華山
射鵰英雄傳 1977/07/30 國 張徹 又名《大地群英》(台灣)
猩猩王 1977/08/11 國 何夢華
決殺令 1977/08/20 國 孫仲 原名《武林風暴》
天龍八部 1977/09/09 國 鮑學禮
財子.名花.星媽 1977/09/16 粵 呂奇 原名《名花.財主.星媽》
應召名冊 1977/09/30 粵 程剛
"多情劍客無情劍" 1977/10/14 國 楚原 "獲第十五屆台灣金馬獎攝制技術優良特別獎/武指導:黃培基、唐佳"
金玉良緣紅樓夢 1977/10/26 國 李翰祥 "獲第十五屆台灣金馬獎最佳美術設計(陳景森)/第廿四屆亞洲影展最佳服裝、最佳美設計/作曲:王福齡"
奸魔 1977/11/11 粵 桂治洪/牟敦芾《香港奇案》第五集,由《奸魔》和《槍》兩個故事組成
紅樓春夢 1977/11/18 粵 邵氏編導組
唐人街小子 1977/12/02 國 張徹 "音樂:陳永煜(陳勛奇)/作曲、作詞:黃沾"
"初哥.初女.初夜情" 1977/12/15 粵 何藩 原名《青春豆》
"明月刀雪夜殲仇" 1977/12/22 國 楚原原名《快刀.浪子.亡命客》
佛跳牆 1977/12/31 粵 李翰祥
四二八 1978/01/05 粵 華山 動作指導:鄭麒膺
殘酷大刺殺 1978/01/19 國 程剛、華山 又名《清宮大刺殺》
少林卅六房 1978/02/02 國 劉家良 "獲第廿四屆亞洲影展最佳動作片獎/執行製片:黃家禧/攝影:黃岳泰/武術指導:劉家良/音樂:陳永煜(陳勛奇)"
陸小鳳傳奇之綉花大盜 1978/02/19 國 楚原
血芙蓉 1978/03/11 國 何夢華
烏龍濟公 1978/03/23 粵 王風 原名《濟公三斗呂洞賓》
笑傲江湖 1978/03/30 國 孫仲
色慾殺人王 1978/04/08 粵 何夢華 原名《神秘摧花手》
殺絕 1978/04/21 國 華山 原名《劍魂》
非男飛女 1978/05/03 粵 呂奇 原名《女人》
射鵰英雄傳續集 1978/05/13 國 張徹又名《大地群英第二集》(台灣)
十字鎖喉手 1978/06/10 國 何夢華
螳螂 1978/06/28 國 劉家良
楚留香之二蝙蝠傳奇 1978/07/08 粵 楚原
師父教落 1978/07/13 粵 黃華麒 動作指導:游崇英
倫文敘與沙三少 1978/07/30 粵 王風
五毒 1978/08/12 粵 張徹 "武術指導:梁挺、戴其賢、儲陸峰(鹿峰)/音樂:陳永煜(陳勛奇)"
子曰:食色性也 1978/08/25 國 李翰祥 原名《吃.喝.嫖.賭》
淫獸 1978/09/01 粵 何藩 原名《桃花劫》
哈啰床上夜歸人 1978/09/07 粵何藩、朱牧、孫仲、華山、王風、夏祖輝、李翰祥
冷血十三鷹 1978/09/13 粵 孫仲 "獲第廿五屆亞洲影展演技最突出男
主角獎(狄龍)/第十六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剪輯(姜興隆)"
扮豬食老虎 1978/09/29 粵 桂治洪
乾隆下楊州 1978/10/06 粵 李翰祥獲第十六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
倚天屠龍記 1978/10/19 粵 楚原
倚天屠龍記大結局 1978/10/27 粵 楚原
獅子頭玻璃肚 1978/11/02 粵 鍾國仁 原名《四三二》
蕭十一郎 1978/11/08 國 楚原
老夫子奇趣錄 1978/11/18 粵 王風
"南少林與北少林" 1978/11/19 粵 張徹 "武術指導:梁挺、儲陸峰(鹿峰)、戴其賢"
撈過界 1978/12/13 粵 牟敦芾 又名《大好彩》
殘缺 1978/12/21 國 張徹
中華丈夫 1978/12/30 國 劉家良獲第廿五屆亞洲影展最佳國際功夫動作片獎
夠格女郎 1979/01/11 粵 呂奇
倫文敘智斗柳先開 1979/01/18 粵 王風
圓月彎刀 1979/01/25 國 楚原 作曲:顧嘉輝
軍閥趣史 1979/02/09 國 李翰祥
茅山僵屍拳 1979/02/15 粵 劉家良 原名《神打小子》
生死門 1979/02/22 國 張徹武術指導:儲陸峰(鹿峰)、梁挺/音樂:陳永煜(陳勛奇)
鬼叫春 1979/03/03 國 李翰祥 又名《津津有味》(台灣)
色慾與純情 1979/03/13 國 林美年 又名《純愛》(台灣)
奇門怪招爛頭蟀 1979/03/16 粵 桂治洪 原名《爛頭蟀》
街市英雄 1979/03/24 粵 張徹 "獲第廿五屆亞洲影展動作片最突出男配角獎(鹿峰)/武術指導:江生、鹿峰、戴賢/音樂:陳永煜(陳勛"
梁天來 1979/04/05 粵 王風 音樂:陳永煜(陳勛奇)
風流斷劍小小刀 1979/04/12 國 孫仲 原名《風流小刀》
差人.大佬.搏命仔 1979/04/27 國 華山 原名《兄弟》
出籠馬騮 1979/05/05 粵 羅馬 原名《猿步通臂拳》
大命撈家 1979/05/12 粵 華山又名《大名小子》(台灣)/音樂:陳永煜(陳勛奇)
殘酷奸殺案 1979/05/17 粵 華一泓(華山)
風水奇譚 1979/05/25 粵 王風
孔雀王朝 1979/05/30 國 楚原 "獲第廿五屆亞洲影展動作片最佳導演/動作指導:唐佳/音樂:陳永煜(陳勛奇)"
教頭 1979/06/16 國 孫仲
雜技亡命隊 1979/06/29 粵 張徹 又名《亡命功夫》(台灣)
少林英雄榜 1979/07/11 國 何夢華 原名《少林至善禪師》
絕代雙驕 1979/07/19 國 楚原 武術指導:唐佳
爛頭何 1979/08/04 粵 劉家良又名《鬥智鬥力斗功夫》/武術指導:劉家良
"名流.浪女.夠羗妹" 1979/08/16 粵 呂奇 又名《香港79》
鬼咁過癮 1979/08/24 粵 李沛權 發行:繽繽
唐山五虎 1979/09/01 粵 羅馬 原名《醉猿》/動作指導:徐蝦、張有
奇招 1979/09/06 粵 華一泓(華山) 武術指導:元奎、袁振威、袁信義、錢月笙
麻瘋怪拳 1979/09/15 粵 羅棋 動作指導:黃蝦、陳狄克
賣命小子 1979/09/20 國 張徹
瘋猴 1979/10/05 粵 劉家良 動作指導:劉家良
豬仔血淚 1979/10/25 國 華一泓(華山)
金臂童 1979/11/02 國 張徹 武術指導:江生、鹿峰、戴其賢
八萬罪人 1979/11/09 粵 程剛
七煞 1979/11/23 國 孫仲 動作指導:唐佳
小樓殘夢 1979/11/29 國 楚原
銷魂玉 1979/12/22 國 李翰祥

❼ 邵氏風月電影(邵氏風月片里的東方風情)

1982年,根據同名連載專欄改編的《三十年細說從頭》上映,導演李翰祥在片中大膽戲說自己從影30載的秘聞趣事。

李翰祥說:「人生如戲,誰的戲都有掌聲起落的時候,誰的戲都有落幕的時候。」

作為李翰祥在邵氏拍的「落幕」作品,電影重現了邵氏的黃金時代——雖然獵奇感遠甚歷史感。

80年代,伴隨著李翰祥的辭別,邵氏時代也在走向謝幕。作為香港電影行業的黃埔軍校,巔峰時期邵氏發掘的眾多導演演員,後來也成了邵氏走向衰落的引子。

胡金銓出走台灣,鄒文懷何冠昌成立嘉禾電影,培養出風光一時的李小龍、成龍、張曼玉、洪金寶、陳可辛等頂級巨星和名導,邵氏的光輝日漸暗淡。

70年代邵氏「風月片」的興起,未嘗不是邵氏開始由巔峰走向落寞的轉折點。

但如今回看,大概也只有邵氏時代的禁片能稱得上「艷情而不色情,風流而不下流」,配得上「風月」二字。

「風月」潮起

香港的電影分級制度,一直要到1988年才得以確立。從那之後,才有了如今人們常識的,囊括色情血腥暴力在內所謂「三級片」的概念。

在那之前,作為港產香艷三級片前身,邵氏風月片其實已經興盛了好十幾年。

邵氏風月片潮流的起點,是1972年上映的風月喜劇《大軍閥》。這場合作起始於70年代初李翰祥和邵氏兩方的經濟困局。

1963年,李翰祥出走台灣成立國聯影業。正欲大展宏圖,卻遭遇金主爸爸陸運濤(國際電影懋業有限公司老闆)坐飛機在台中豐原神岡失事。

失去靠山的李翰祥後來在票房上接連失利。1971年,創業失敗的李翰祥再度返港,開始拍騙術題材小成本電影掙錢。

當時邵氏的日子也不好過。因為吝嗇分成,鄒文懷何冠昌帶著一群邵氏同僚出走,另起爐灶成立嘉禾。之後邵逸夫又走眼錯失李小龍。

很快,在嘉禾王牌——李小龍功夫片的重創之下,邵氏開始遭遇嚴重的生存危機。為拯救危機中的邵氏,邵逸夫主動請回了曾經的搖錢樹,開創過一代黃梅調電影熱潮的李翰祥。

而李翰祥試水的風月喜劇片《大軍閥》,就是回歸邵氏後的第一部作品。取材北洋政府時期諸多逸聞趣史,李翰祥打造了經典的軍閥大帥龐大虎形象,也捧紅了之後20年裡香港最重要的喜劇演員——許冠文。

作為當年三大賣座華語電影之一,《大軍閥》的成功,開啟了邵氏和香港電影的風月片浪潮,也讓邵氏堅定了風月片這條全新的生財之路。

邵氏風月時代

跟執著於電影藝術水準的名導胡金銓相比,同為「文化型」導演出身的李翰祥,卻將文化內涵和市場需求的平衡點拿捏得恰到好處。

大約是經歷過了創業的失敗和市場的毒打,李翰祥後來對電影的商品性質毫不避諱:「電影本身是商品,不是畫,不是曲。畫和曲可以是非賣品,電影卻一定要有市場,要大家來看,要在商業中求藝術,藝術中講商業,最好雙叫——叫好叫座。」

《大軍閥》的成功,讓邵氏開始打定主意開拍更純粹的風月片撈錢。在藝術和市場,掙錢與成本之間,李翰祥和邵逸夫也達成了統一意見:「邵先生對我其實不錯,我拍了幾部風月片賺了錢,他就讓我拍大成本《傾國傾城》。」

當年邵氏風月題材多取材於民間曲藝、歷史宮廷、《金瓶梅》等傳統中國古典文學題材。基於老輩藝術家天生在國學上的存留的底蘊,他們的作品裡總會滿溢出濃厚的傳統風情。

在他的作品裡,不管是陽春白雪的歷史片如《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還是下里巴人的黃梅調電影《梁山伯與祝影壇》,甚至之後艷情吸睛的風月片《金瓶雙艷》、《風月奇譚》,都帶有濃郁的東方古典審美。

在邵氏的風月巔峰時代,為貼近東方古典風情的韻味,李翰祥將中國傳統民俗、舊時風物、市井風韻和背後的倫理精神都靈活融入了電影作品之中。

譬如,在《金瓶雙艷》里,整個布景道具人物服飾,都與小說原著的元明代背景契合。而《鬼叫春》中花家驛的水車茅屋,《風流韻事》中雕欄畫棟的西門大宅,都洋溢著如同國畫般的古典美。

李翰祥通過對場景細節的追求,烘托氛圍塑造真實感,重現傳統故事裡的古典意境。又將故事中人物個性進行重塑,以更貼近七八十年代觀眾的倫理觀念。

譬如,在《金瓶雙艷》里,李翰祥就著意淡化了女性的負面形象,略去了原著中某些語言粗俗,強化了他們的悲劇命運和對愛情的追求,同時也保留了作品本身的訓誡意識。

邵氏的票房春葯

邵氏風月片繁榮的70年代,也正是西方「性解放」意識興起,香港電影開始從「注重社會教諭」向「追求感官刺激」的轉型階段。

在李小龍、洪金寶、成龍等為代表的新一代功夫片如雨後春筍般興起的七十年代,邵氏風月片的大行其道,拯救了當年風雨飄搖的邵氏電影。

李翰祥和邵氏這場合作延續12年,產出電影30多部,其中20多部都是風月片,包括經典的《風月奇譚》、《北地胭脂》、《風流韻事》、《金瓶雙艷》等等。

除了李翰祥,當年楚原導演的《愛奴》、後期方令正的《唐朝豪放女》,陳安琪的《花姐時代》,都是邵氏風月題材的優質作品。

但隨著邵逸夫開始退出電影管理,邵氏繼任者越發缺乏長遠眼光,注重短期利益。就如同《三十年細說從頭》里拍的,同一個攝影棚同一條街,三部電影同時開拍互相撞車,一條街道恨不得拍20次,如何能不出爛片?

將「風月」和吸睛噱頭當作票房春葯,遲早就會如縱欲過度的西門慶一般掏空根本。

此後,80年代港產三級片開始完全拋棄文化內涵,追求獵奇吸睛和情色噱頭。香艷三級片離「風月」二字越來越遠,越來越注重單刀直入的感官刺激,也越來越金玉其外。

以至於作為「風月片」代表的李翰祥都不得不出來說:

「真正寫性要騷在骨子裡,大家脫光便不性感。性開放的國家如德國、法國、日本都有很多真人表演,大家見怪不怪。反而收得越緊,人就越好奇。所以拍風月片首重含蓄。」

但「風月」題材畢竟在傳統倫理觀中難登大雅之堂,拿「風月片」談文化情感聽起來也有些違和。何況在那個商業社會下燈紅酒綠的香港,非要電影來肩負什麼文化使命也是為難。

有情有性,精緻唯美的邵氏風月片時代,畢竟是要落幕了。

- THE END -

❽ 邵氏經典鬼片有哪些

邵氏鬼片中比較經典的幾部有:

1、《鬼眼》

《鬼眼》講述了一個女人因貪佔小便宜被鬼佔有的故事,起因就是一副隱形眼鏡,鬼通過這副眼鏡就可以控制這個女人。更可怕的是結局,鬼的屍體被找到燒掉之後還是沒有消失,勢必會繼續尋找下一個對象。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告訴人們不要貪佔小便宜,要不然後悔莫及。

2、《邪斗邪》

准確來說《邪斗邪》算是一部喜劇片,裡面的鬼並不嚇人,而是來搞笑的,女鬼和男子(伊雷飾)舉行冥婚之後,玩起了附身的游戲,有時候是美麗空姐、有時候是中年老婦、有時候還會是男人,男子面對不同的老婆十分搞笑。

3、《邪完再邪》

《邪完再邪》延續了《邪斗邪》的搞笑風格。就故事本身,和前面兩部相差比較大,但該片具有諷刺意味,對一些社會上的惡勢力和地產商進行了諷刺。

4、《碟仙》

《碟仙》由兩個獨立故事組成,分別由楚原和牟敦芾執導、牟敦芾執導的《碟仙》充滿cult風格,還帶點情色,第二個《陰靈》由楚原執導,雖說是鬼片但也帶著一些清新的味道。

5、《魔界》

邵氏鬼片導演中不能忽略楊權,曾被譽為邵氏最佳恐怖片大師,從《魔胎》就可以窺探一二。本片其實主要講述了一個前世今生的故事,鬼的前世十分可憐,死無全屍體,死後想要報復,怨念太深。著名演員劉雪華在其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❾ 誰給我列一張邵氏拍的恐怖片的清單

奸人鬼 (1984)
連體 (1984)
風流冤鬼 (1984)
水晶人 (1983)
種鬼 (1983)
妖魂(1983)
邪完再邪 (1982)
鬼畫符 (1982)
邪咒 (1982)
鬼域 (1981)
屍妖 (1981)
飛屍 (1981)
蠱 (1981)
血鸚鵡 (1981)
邪 (1980)
碟仙 (1980)
邪斗邪 (1980)
第三類打鬥 (1980)
七煞 (1979)
茅山僵屍拳 (1979)
鬼叫春 (1979)
生死門 (1979)
風水奇譚 (1979)
銷魂玉 (1979)
血芙蓉 (1978)
撈過界 (1978)
盪婦冤魂 (1977)
奸魔 (1977)
油鬼子 (1976)
飛龍斬 (1976)
死囚 (1976)
勾魂降頭 (1976)
香港奇案 (1976)
索命 (1976)
蛇王子 (1976)
吃人井 (1975)
色中餓鬼 (1975)
七金屍 (1974)
鬼眼 (1974)
艷女還魂 (1974)
毒女 (1973)
劍女幽魂 (1971)
千年狐 (1971)
蛇殺手 (1971)
鍾馗娘子 (1971)
鬼太監 (1971)
狐鬼嬉春 (1971)
小煞星 (1970)
鬼門關 (1970)
千面魔女 (1969)
裸屍痕 (1969)
斷魂谷 (1968)
狐俠 (1968)
奪魂鈴 (1968)
血痕鏡 (1967)
三更冤 (1967)
血手印 (1964)
夜半歌聲續集 (1963)
夜半歌聲下集大結局 (1963)
夜半歌聲 (1962)
一夕驚魂 (1960)
艷屍案 (1959)
僵屍復仇 (1959)
玉女驚魂 (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