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秀明:憑《春苗》成名,當紅時隱退經商,活出同樣精彩
你覺得女人的美貌和智慧,是可以並存的嗎? 毫無疑問,答案是可以的。
上世紀八十年代是一個百花齊放的年代,無論是商界,還是影視界都涌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但是能在影視界獨樹一幟,而後轉到商界也能做的風生水起的還真是少見。
李秀明,就是這樣一個傳奇的女性。
作為「北影三朵花」之一,
李秀明長得漂亮自是不用說,尤其是那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清澈又明亮,一閃一閃的總是能牽動人心;更重要的是她還很會演,
從《春苗》《甜蜜的事業》到《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短短幾年時間,李秀明就憑實力成為當時最紅的電影明星之一,
更是憑借《許茂和他的女兒們》中的四姑娘「許秀雲」一舉奪得「金雞」、「百花」的雙料影後。
在她演藝事業正如火如荼之時,她沒有驕傲自滿,而是居安思危,將眼光投向了商海;
在感情上,李秀明也乾脆利落,不拖泥帶水,她曾有過一次失敗的婚姻。
但是她並未對此糾纏不清,而是與過去告別,重新開始,抒寫了自己一生的傳奇。
今天我們就一起回顧這位傳奇女性,
從事業到婚姻,她是如何精進自己、不斷提升自己,讓自己保持魅力的,或許從她身上我們也能學到一二。
1954年,天津市的一戶書香世家,出生了一個小女孩。
父母為她起名,李秀明。
少女時期,憑借家學淵源,李秀明飽讀詩書,如果按照大家閨秀這樣的思路走下去,將來她應該會找一個門當戶對的才子,結成一對,相夫教子,然後優雅老去……
但是李秀明不想,她對表演藝術感興趣,她想當一名演員。
當然,18歲的李秀明,也有成為女演員的條件。 用陳強導演的話說就是:
偏偏李秀明也是喜歡主動出擊的人,為了完成自己的夢想,她願意為此付出努力。
1972年,李秀明考入天津人民藝術劇院學院學員班學習,畢業後如願留在劇院成了一名演員。
對於自己未來的道路,李秀明從未想過一步登天,她知道萬事要腳踏實地,方可常青。
可是像李秀明這樣獨特氣質的人,就算是站在那裡不說話,那一雙深邃傳神的大眼睛也能讓人過目不忘。
更何況「腹有詩書氣自華」,從小飽讀詩書的她,氣質更是純凈,讓人挪不開眼。
不過千里馬再好,也需要伯樂。
李秀明很幸運,在她還在劇院擔任報幕員時,便被獨具慧眼的導演陳強看中。
陳強是老一輩著名藝術家,在當時有很高的人氣和 社會 地位,他看準了李秀明身上具備的良好藝術氣質。
於是,剛踏上舞台的李秀明獲得了轉向熒幕的機會。
1975年,謝晉導演在籌拍電影《春苗》,他一直未找尋到合適的女主角,陳強向他推薦了李秀明。
原本謝晉導演對這個初出茅廬的小演員並不看好,但還是賣了老朋友一個人情。
可令他沒想到的是,李秀明就像為「春苗」而生。
試戲當即,他就定下了李秀明當女主角,在劇中 飾演江南某大隊婦女隊長田春苗 。
《春苗》作為自己主演的首部電影,
李秀明格外看重,她不期待能一炮而紅,但求不辜負自己對藝術的熱愛,對導演的器重。
令她意外的是該片上映後收到觀眾和圈內人的好評,次年她就被調入了北京電影製片廠。
這一年,李秀明才21歲,前途無量。
之後李秀明出演了 《 年青的一代 》《 巨瀾 》《甜蜜的事業》《 今夜星光燦爛 》等經典影片。
短短十年,李秀明不僅完成了演員的夢想,還成為了當時家喻戶曉的影星之一。
八十年代初,李秀明的演藝事業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憑借一部《許茂和他的女兒們》,
李秀明一舉奪得 中國電影「金雞獎」、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主角獎。
接著,李秀明又與唐國強主演了神話愛情電影《孔雀公主》。以前,大眾在熒幕上見到的李秀明的形象多是自然、淳樸的。
這一次她扮演的公主清麗可人,是別具一格的美。
該片上映後,仍然好評不斷,大家都說李秀明是演啥像啥,以前未想過她扮古裝的樣子,沒想到這一扮也格外讓人驚艷。
因此「孔雀公主」,也成了她的代名詞。
李秀明自己對表演藝術的認識很深刻,她深知要想不斷創造出經典的角色,也必須要有相應的輸入,她時刻提醒自己不能驕傲。
大紅之後,李秀明並沒有乘勝追擊,而是放慢腳步,精進自己。
「孔雀公主」後,她又演了《秋瑾》《山林中頭一個女人》《你的微笑》和電影《紅樓夢》等片,
直到1993年參演完《燃燒的雪花》後,李秀明做了一個讓人意外的決定:隱退。
影迷得知她這個決定,紛紛為她感到遺憾,縱使進入九十年代,她的演藝事業也不負八十年代那麼輝煌,但是憑借她的顏值和演技以及名氣,她走的依然是康莊大道。
作為一個有主見,敢於嘗試和追求新鮮事物的女人,李秀明並不想止步於此。
實際上,李秀明一直都不是一個安於現狀的人。
她看似不爭不搶,但是對於自己的人生,她很有主見,即使在八十年代,她的演藝事業的鼎盛時期,她也未曾迷失過自己。
那時候她覺得國產電影陷入了低迷狀態,但這也不是她一個人的力量能改變的。
所以她便調整自己,把精力分一部分到感興趣的音樂上。
當然,做任何事,李秀明都不只是玩玩而已,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就像她當演員,塑造每一個角色,她都用心至極,學音樂也是。
李秀明是一個做了決定就不會輕易改變的人,不過她也並不軸,倘若拼盡全力,還是未達到預期,她也不會死撐。
學音樂,是李秀明的熱愛,同時也是她為自己准備的一條退路。
那是她剛憑借《春苗》成名,但是因為特殊時期,她受到電影牽連,被下放到北京大興區的五七幹校種過一段時間的莊稼。
剛好著名聲樂教授金鐵霖也被下放到這里勞動,於是李秀明抓住這個機會,決定拜師學藝。
原本金教授以為她不過是像其他演員一樣,圖個新鮮,學唱幾首歌應付一下。
沒想到李秀明不但執著且虔誠,這讓金教授很受觸動,同時他也看好她將來能成氣候。
當然,作為演員,李秀明成了氣候。
但是在音樂方面雖未取得很高的成就,但最起碼她沒有辜負自己那幾年的付出。
下放結束後,李秀明回到北影廠,金教授也回到中國音樂學院。
但是每周五李秀明都會去找金教授上課,不管再忙再累,她都回去,這樣,她堅持了六年。
雖然後來並沒有出專輯,但也算是圓了一個自己的歌手夢,1991年,李秀明在北京開了一場個人演唱會。
其實李秀明一直未停止過成長,她認為一名優秀的演員,應該要全方位提升自己,所以演戲之餘,她不僅學過音樂,還學過京劇、現代舞蹈。
不僅如此,李秀明還自學英語,這也為她後來定居國外生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李秀明是一個充滿智慧的女人。
70年代中期,李秀明與一位海軍軍官結婚,兩人育有一個女兒,原本該是一個幸福的三口之家。
但是因為彼此事業的差距和長期的聚少離多,這段婚姻並沒有走到最後,維持了幾年之後便和平離婚了。
女兒跟隨李秀明生活。
尼采說:「不糾纏不是懦弱,而是一種智慧。」
世間諸多事,不是堅持不放就能得到結果,也不是念念不忘就一定有回響,可能只是虛擲時光。
李秀明深知這一點,所以無論是對人還是對事,她都很清醒地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作為一名演員,她是雙料影後,有拿得出手的作品;喜歡音樂,她用心學習,拼盡全力了,也就不後悔了。
作為一個女人,她在合適的年紀做合適的事,相愛的時候全情付出,不愛的時候好好告別,重新出發,才有可能遇見新的幸福。
李秀明的現任丈夫,則是她在「下海」經商時遇見的。
李秀明是一個危機意識很強,同時也是懂得順應潮流發展的人。
當她意識到電影受到沖擊,自己的青春風化也不再時,她又為自己的將來做好了打算。
九十年代初期,經濟大潮席捲,有很多人都「下海」經商,時年三十四歲的李秀明也想去嘗試一番。
可是作為一個演員,她只會演戲,哪裡懂得經商。
她沒有盲目跟風,而是選擇先學習相關知識,充實自己。
於是她便考入北京財貿學院市場營銷專業專修班進行學習深造,與此同時李秀明與朋友合夥開了一家營銷策劃公司,小試牛刀。
李秀明從不打無准備的仗。
在學習期間,她減少拍戲,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並且將學到的知識靈活運用到實踐中去,策劃公司開得還不錯。
畢業之後,李秀明受 「中國火腿之父」高鳳邀請去做了一期采訪,這次專訪很成功,李秀明寫了一篇名為 《春都畫夢錄》的報告在《經濟日報》發表,並且連載14期。
這次經歷,讓李秀明對食品行業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時也為後來她選擇「薯片」行業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對於李秀明來說,這次學習的經歷不僅讓她找到了未來新的方向,她還認識了人生新的伴侶 程久實。
程久實是一個富二代,祖上產業不菲,同時他自己也是一個優秀努力的人,在感情上他也經受過挫折,兩人志同道合,惺惺相惜,很快便確定了戀愛關系,之後走入婚姻。
婚後,夫妻倆人目標一致,共同經營公司,將目光放在了生產薯片上。
為了全身心的發展商業,李秀明做了一個決定:退出影視圈。
這個決定也得到了 程久實的支持,之後兩人一起搞實業,雖然一開始遇見了諸多問題,
但是他們夫妻同心,齊心協力,不怕困難不怕苦累,頂著破產的壓力撐過來了。
1997年底,他們生產的「大家寶」薯片正式上市,因為產品過硬,當時國內超市也如雨後春筍,
「大家寶」薯片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次年便達到4000萬的銷售額,占據了國內相當大的市場。
李秀明轉型成功了,她已經從一名優秀的演員成功轉型為一名商人。
與此同時,她再次升級為人母,與程久實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兒子。
此時的李秀明堪稱人生贏家,左手愛情右手事業,還有一雙漂亮 健康 的兒女和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
可是只有她自己知道,得到這些,她付出了多少,有多麼的努力。
而且作為一名企業家,她知道這只是個開始,要想做強做大,還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智慧。
作為曾經紅極一時的電影明星,她原本可以藉助自己的名氣為自己打廣告,可是她沒有。
李秀明一直低調地堅持干自己的事業,像當初作為演員在熒幕上塑造的形象一樣執著堅韌,追求完美。
這樣的她註定會成功的。
2002年,李秀明創辦的薯片品牌被百事集團看中,想要出高價收購。
李秀明衡量再三,決定售出。
一來是她覺得已48歲的自己精力和體力都不如以前,二是這么多年來打拚事業,疏於對兒女的陪伴,她也想退下來好好陪伴他們。
就這樣,李秀明正式回歸家庭,後來因為女兒要出國留學,李秀明不想一家分離兩地,便舉家遷往加拿大生活了。
如今已經68歲的李秀明,
雖然已經不再活躍在熒幕之上,但是走出注視的她,活出了自己的第二次風采。
回顧李秀明的人生,從優秀的演員到成功的商人,離不開選擇和堅持,更重要的是她一直未停止成長。
即使現在她已年老,人不在演藝圈,也不用在商場打拚,但她還是未停止學習,她說她家裡最多的東西便是書籍,在她的影響下兒女也愛上讀書,成長為了更優秀的人。
李秀明身上還有一點值得人學習,那就是任何時候,她都聽從自己的內心,有主見不忽略自己的感受。
一個人能做到愛自己,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很重要,如此才是真的成功。
就像 卓別林有一首小詩寫的一樣:
文|一一
更多精彩:最美「楊貴妃」林芳兵:當紅時結婚隱退生子,現在人生狀況怎樣了
國家一級演員許娣:與初戀老公恩愛40年生一子,拍戲掙的錢全給他
知名演員張齡心:從不婚不育,到愛夫愛子,她真的是女星的榜樣
2. 電影春苗方醫生的扮演者是誰
電影春苗方醫生的扮演者是 達式常
個人介紹
以上只是達式常部分介紹,具體可以網路-達式常
3. 「春苗」這曲子出自哪個電影
描寫赤腳醫生的電影《春苗》2007-06-19 08:54雖然這是三十年前的電影,但今天看來還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現在國家開始恢復合作醫療,同時也在推廣普及社區醫生,可以看出社區醫生與赤腳醫生立足於農村一樣,不是在醫院上班,而是立足於社區,主要是從事常見病、多發病的治療,解決一些常見的醫療衛生問題,比如簡單外傷的處理,送葯、打針等等,顯然是極大的方便了社區的居民。
關於赤腳醫生的爭論,幾十年前就開始了,作為一種新生事物,受到各種阻力也是客觀規律,你看直到現在還有人對赤腳醫生不懈的醜化和歪曲。
這部電影是通過發生在文革初期的故事描寫了一位赤腳醫生的成長,所以大家看電影的時候,要考慮當時的社會背景。
影片《春苗》通過對春苗藝術形象的塑造,從她"頂著風雨長,挺拔更堅強」的斗爭經歷,展現了赤腳醫生這一社會主義的新生事物是怎樣在階級斗爭、路線斗爭中成長起來的。影片以飽滿的革命激情歌頌了這一新生事物。
在舊中國,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造成了廣大農村缺醫少葯的深重災難。影片中春苗的父親,就是到臨死時連一口湯葯也沒有喝上。在那些地主老爺們的眼裡,赤腳人"生來就是窮命,死了不如一根草」。解放以後,貧下中農翻身作了主人,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於醫療衛生領域受修正主義衛生路線的乾擾和破壞,舊社會遺留下來的農村缺醫少葯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影片中的朝陽公社衛生院,就被杜文傑這類走資派和錢濟仁這樣的老爺醫生把持著,湖濱大隊就有賈月仙這樣的巫醫騙錢害人。他們的胡作非為,不只是幾個人的問題,而是代表著地主資產階級在醫療衛生領域里專了貧下中農的政。影片通過小妹之死,一開始就尖銳地揭開了矛盾,控訴了修正主義衛生路線的罪惡。錢濟仁見死不救,使春苗義憤填膺,她說:"再也不能這樣下去了!」這強烈的呼聲,表達了億萬貧下中農的心聲。
就在這個時候,傳來了毛主席"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的偉大號召。影片動人地體現了毛主席的光輝思想是多麼符合廣大貧下中農的迫切願望,真使人有雲開曰出之感。廣大貧下中農是多麼盼望有自己的醫生啊!陽光雨露育新苗,春苗這個"一腳牛屎一腳泥」的赤腳人,在毛主席的偉大號召的鼓舞下,由貧下中農推薦出來,到衛生院學醫去了。這表明,赤腳醫生這一新生事物的出現,是人民的需要,是歷史的必然,是毛主席革命衛生路線指引下的產物。
但是,"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長都是要經過艱難曲折的」。你看,在文化大革命之前,春苗要為貧下中農背葯箱,拿針頭,那有多難啊!她不但要破除千百年來舊的傳統觀念,要克服文化方面的困難,而且還要頂住在醫療衛生領域仍然佔有優勢的資產階級及其在黨內的代理人的種種打擊和刁難。赤腳人當醫生,這是自古以來從未有過的大事。這一社會主義的新生事物,新就新在它體現了一個嶄新的方向,赤腳人既拿鋤頭,又拿針頭,亦農亦醫,去佔領廣大農村的醫療衛生陣地。錢濟仁以其反動階級的政治嗅覺,一開始就意識到不能小看這些"泥腿子」,"讓田春苗得了勢,我們腳底下這塊地盤都要讓人家佔去了」。是的,新陳代謝,這是一個斗爭的規律。任何新生事物的誕生,都意味著要推翻和代替舊事物。資產階級是決不會輕易地退出醫療衛生陣地的,他們必然要進行瘋狂的反撲和破壞。但是,錢濟仁之流不會懂得,他們對春苗的打擊越重,春苗學醫的決心也就越堅定。"再難也要學,貧下中農盼著呢。」這樸素的語言,表明了用毛主席光輝思想武裝起來的春苗蘊藏著一股多麼強大的精神力量,表明了赤腳醫生這一新生事物一旦出現,就將沖決一切阻力,奮勇前進!
影片把春苗和杜文傑的斗爭,作為戲劇矛盾的主線,重點。而春苗對這場斗爭的性質和意義的認識,卻有一個逐步深化的過程。小妹之死,春苗最初還以為主要是錢濟仁這樣的醫生不好。但是,錢濟仁從後門把葯送給賈月仙,竟然是杜文傑"批准」的,還說賈月仙這種巫醫有什麼"一技之長」、行醫"符合縣里條文」,這就引起了春苗的深思。這個朴實、單純的貧農女兒,對黨對社會主義有著深後的階級感情,在她心目中,共產黨員、領導乾部,都是可以信賴的。可是,她卻慢慢發現,在杜文傑這個黨員乾部心裡並沒有黨,也沒有貧下中農。毛主席的指示下達了,杜文傑就是不執行。春苗學醫是公社黨委派來的,可就是得不到他的支持。確實,單有錢濟仁、賈月仙這樣的反面教員是不夠的,還必須有杜文傑這樣的對立面,才能使春苗的階級斗爭、路線斗爭覺悟躍上一個新的高度。
錢濟仁不讓春苗拿針頭,咒罵"粗瓷碗雕不出細花來」,杜文傑也跟著說什麼"拿針頭和拿鋤頭畢竟是兩回事」。這種話怎麼能出自一個共產黨員之口?春苗這雙手,也就是貧下中農祖祖輩輩的這雙手,這雙手能推期三座大山,能改天換地,為什麼不能拿好針頭?他們不準拿鋤頭的手去拿針頭,決不只是歧視春苗一個人,而是歧視與春苗骨肉相連、休戚相關的廣大勞動人民!事情就是這樣,有了地主資產階級的地位,就決不會有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地位。反之亦然。這在政治上是如此,在文化衛生領域同樣是如此。春苗開始感覺到,她學醫之所以遇到這么大的阻力,就因為在錢濟仁的後面,還站著杜文傑,他們"根本不想讓我們赤腳人當醫生」。只要衛生院還在他們的手裡,就不可能真正為貧下中農服務,就不是赤腳人學醫的地方。至此,春苗的思想又大大前進了一步。
杜文傑、錢濟仁既然不讓赤腳人學醫,春苗就只好回到生產隊,在大隊黨支部和貧下中農的支持下,在革命知識分子方明的幫助下,自力更生地辦起了衛生室。而杜文傑卻把這看成是在和自己"唱對台戲」,憑著手中的職權,硬要把它砍掉。於是,在大隊衛生室里,春苗和杜文傑展開了一場短兵相接的交鋒。一個堅持要為貧下中農服務,一個是自己不革命,還不準別人革命。一個是襟懷磊落,堅韌不拔,一個是威脅利誘,色厲內茬。任何時候,斜著眼睛看新生事物的人總是有的。但杜文傑走得更遠,在他看來,他們不執行毛主席的指示,卡住貧下中農的脖子,倒是"有理」的;而春苗全心全意為貧下中農治病,竟是"非法行醫」,甚至連黨籍都成了問題!杜文傑宣布春苗"沒有處方權」,奪走了她的葯箱,這意味著奪走了貧下中農在黨的領導下掌握醫療衛生事業的權利。
這是一場看不見刀光劍影,聽不到槍聲炮聲的戰斗,但沖突之激烈,同樣使人感到驚心動魄。當杜文傑奪走春苗的葯箱以後,影片中有一組很動人的鏡頭:它圍繞著春苗和杜文傑的沖突這一情節發展的主線,生動地表明,赤腳醫生這一社會主義的新生事物,如果不經斗爭,就會被扼殺在搖籃里。
革命的暴風雨終於來了!春苗勇敢地站到了斗爭的第一線,團結廣大革命群眾,和杜文傑、錢濟仁展開了一場決戰。影片在這里並沒有簡單地描寫春苗的旗開得勝,而是按照革命發展的規律,通過在這場激烈斗爭中的幾番曲折,進一步展現了她敢於斗爭、善於斗爭的革命精神。當杜文傑不擇手段地壓制群眾運動,利用水昌伯的病情"擴大事態」,給春苗、方明扣上"反黨」帽子的時候,春苗又遇到了新的嚴峻考驗。在杜文傑看來,誰要是反對他,誰就是"反黨」,但春苗駁得好:"你們這樣做能代表黨嗎?」正是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線的指引下,春苗才能夠迅速成長起來。"開始懂得了象杜文傑名義上是共產黨員,實際入已經成了錢濟仁他們在黨內的代理人了,他們從上到下代表著一條修正主義的黑線」。斗爭還使春苗進一步懂得,杜文傑他們在文化大革命剛起來的時候之所以還能發通告,搞經濟主義,鎮壓革命派,就因為他們手裡還有權。不把他們手裡的權奪過來,無產階級專政就不能鞏固,衛生戰線的文化大革命就難以進行到底。這一認識,標志著春苗在政治思想上有一個飛躍,已經在戰斗中成長為一個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自覺戰士。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過程是十分尖銳、復雜、曲折的。但斗爭的考驗越是嚴峻,春苗得到的鍛煉也就越大,受到的教育也就越深。在斗爭的關鍵時刻,老貧農水昌伯從精神上給了春苗極大的鼓勵和支持,他說得多好啊:"落潮總有漲潮時,你們要頂住!」這是多麼樸素而又發人深思的革命哲理啊!革命斗爭總是高一陣、低一陣,波浪式前進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出現暫時的"落潮」時,要看到接著就會來到的"漲潮」,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而在"漲潮」時,又要看到道路的曲折性和斗爭的長期性,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旺盛的鬥志。影片正是抓住潮漲潮落形成的起伏跌宏,把春苗的斗爭性格和她所代表的新生事物在成長過程中的艱難曲折揭示出來了。它有力地表明:只有經過文化大革命的斗爭,春苗的這雙手才能夠拿好針頭,才能夠確實爭到為貧下中農學醫行醫的權利。影片最後以一組洋溢著革命激情的鏡頭,讓春苗端著那碗得來不易的湯葯,穿過人群,走上樓梯,送到水昌伯的跟前說:"是毛主席的革命路線把你這碗葯奪回來的,喝吧」這感人至深的情景表明,只有毛主席的革命路線才能送走瘟神,才是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線。
4. 你還記得李秀明嗎她主演的電影你還記得嗎
當然記得!李秀明生於1954年,原籍河北大城,生於天津。1972年初中畢業後入天津人民藝術劇院學員班。李秀明銀幕處女作是1975年拍攝的彩色故事片《春苗》,據說是陳強老師先發現並推薦了她。當時電影少,李秀明也演得比較有激情,一下子就風靡全國。1976年她又在重拍的故事片《年輕一代》中飾演林嵐,一個與她年齡相仿的有志女青年。李秀明形象清秀,眼神明亮靈活,形體控制恰當自然,與老版中曹雷老師飾演的林嵐不相上下,較好地將人物的天真熱情執著嬌嗔表現出來。李秀明就此成為萬眾注目的電影新秀,進入新時期,片約不斷……直至1982年因扮演《許茂和他的女兒們》中的四姑娘而獲中國電影第二屆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和第五屆電影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至此,她的電影演藝事業也達到了高峰,成為與劉曉慶、張金玲並列的北影『』三朵花『』之一。
李秀明是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最紅的女明星之一,大氣陽光 健康 開朗的扮相以及她演繹的那些角色無不深入人心,當時她的火爆穩穩的超越今天的趙麗穎楊冪范冰冰,是當時最炙手可熱的女演員之一,李秀明那種純真眼神和清澈笑容讓人溫暖而寧靜,而堅忍內秀的氣質永遠刻在了那一代人的記憶里。
李秀明1976年主演個人首部電影《春苗》讓人們看到了一雙水靈靈的清澈透明大眼睛嶄露頭角,於1996年被文化部評為優秀故事片之首。1980年李秀明與當時的奶油小生唐國強出演電影《孔雀公主》她扮演的孔雀公主善良可愛清麗動人轟動一時令她一夜成名。1981年在電影《許茂和他的女兒們》中的四姑娘許秀雲一角,是李秀明演藝生涯的里程碑,她以出色的演出獲得第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第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主角獎,達到了她藝術人生的巔峰。 除此以外給我們深刻印象的還有電影《甜蜜的事業》、《今夜星光燦爛 》、《秋瑾》等
李秀明在當時美女明星輩出的80年代外表雖然不算最驚艷的,但她氣質純凈出眾,一雙傳神美麗的大眼睛令人難忘,在銀幕上塑造了一批美麗、賢淑、溫柔、善良的女性形象,和劉曉慶、張金玲一起被稱為「北影三朵花」,是那個年代最值得追捧的青春偶像,雖然李秀明現在已經不再拍戲了,但她的風采永遠刻在影迷的心中,那些不可復制的經典形象依然是影迷最美好的追憶。
《孔雀公主》、《許茂和他的女兒們》、《今夜星光燦爛》、《山林中頭一個女人》、還有《秋瑾》。
四姑娘是她表演的巔峰。其實如果當年評獎的話,春苗一定能評上。
5. 1976年《紅旗》:評電影《春苗》上映
評《春苗》(內容有刪減)
初 瀾
《紅旗》1976年1期
江南水鄉,晨曦曚曨,旭日正從波光閃爍的湖面升起。通宵搶救病人的田春苗,這時又拎著一籃新採的草葯走來,赤著的雙腳還沾著泥巴和水珠。「千家萬戶留腳印,葯香拌著泥土香」,歌聲唱出了貧下中農對自己的醫生的無限深情。影片《春苗》通過對春苗藝術形象的塑造,從她「頂著風雨長,挺拔更堅強」的斗爭經歷,展現了赤腳醫生這一 社會 主義的新生事物是怎樣在階級斗爭、路線斗爭中成長起來的。
在舊中國,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造成了廣大農村缺醫少葯的深重災難。影片中春苗的父親,就是到臨死時連一口湯葯也沒有喝上。在那些地主老爺們的眼裡,赤腳人「生來就是窮命,死了不如一根草」。解放以後,貧下中農翻身作了主人,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舊 社會 遺留下來的農村缺醫少葯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影片中的朝陽公社衛生院,就被杜文傑這類走資派和錢濟仁這樣的老爺醫生把持著,湖濱大隊就有賈月仙這樣的巫醫騙錢害人。
就在這個時候,傳來了毛主席「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的偉大號召。影片動人地體現了毛主席的光輝思想是多麼符合廣大貧下中農的迫切願望,真使人有雲開日出之感。廣大貧下中農是多麼盼望有自己的醫生啊!陽光雨露育新苗,春苗這個「一腳牛屎一腳泥」的赤腳人,在毛主席的偉大號召的鼓舞下,由貧下中農推薦出來,到衛生院學醫去了。這表明,赤腳醫生這一新生事物的出現,是人民的需要,是 歷史 的必然。
但是,「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長都是要經過艱難曲折的」。春苗要為貧下中農背葯箱,拿針頭,那有多難啊!她不但要破除千百年來舊的傳統觀念,而且還要頂住在醫療衛生領域仍然佔有優勢的資產階級的種種打擊和刁難。赤腳人當醫生,這是自古以來從未有過的大事。這一 社會 主義的新生事物,新就新在它體現了一個嶄新的方向,赤腳人既拿鋤頭,又拿針頭,亦農亦醫,去佔領廣大農村的醫療衛生陣地。錢濟仁以其反動階級的政治嗅覺,一開始就意識到不能小看這些「泥腿子」,「讓田春苗得了勢,我們腳底下這塊地盤都要讓人家佔去了」。是的,新陳代謝,這是一個斗爭的規律。任何新生事物的誕生,都意味著要推翻和代替舊事物。
杜文傑、錢濟仁既然不讓赤腳人學醫,春苗就只好回到生產隊,在大隊黨支部支持下,在知識分子方明的幫助下,自力更生地辦起了衛生室。而杜文傑卻把這看成是在和自己「唱對台戲」,憑著手中的職權,硬要把它砍掉。於是,在大隊衛生室里,春苗和杜文傑展開了一場短兵相接的交鋒。
一個是襟懷磊落,堅韌不拔,一個是威脅利誘,色厲內茬。任何時候,斜著眼睛看新生事物的人總是有的。但杜文傑走得更遠,在他看來,他們不執行毛主席的指示,卡住貧下中農的脖子,倒是「有理」的;而春苗全心全意為貧下中農治病,竟是「非法行醫」,甚至連黨籍都成了問題!杜文傑宣布春苗「沒有處方權」,奪走了她的葯箱。
春苗不是考慮什麼個人的得失,而是用毛主席的教導、白求恩的光輝榜樣來鼓舞自己的革命鬥志,這正顯示了她崇高的精神境界。
6. 求春苗(1975)年由李秀明和高寶成聯合主演的影片百度網盤資源在線觀看高清
鏈接:
導演:謝晉/顏碧麗/梁廷鐸
編劇:趙志強/楊時文/曹雷
主演:李秀明/高寶成/達式常
類型: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中國大陸
語言: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1975-10-01(中國大陸)
片長:113分鍾
又名:Spring'sSeedling
故事發生在文革前夕的1965年。婦女隊長春苗(李秀明飾)看不慣醫療衛生大權把持在有資產階級思想意識的人手中,她主動請纓到公社衛生院學習,以期學成回村為貧下中農服務。她不顧院長杜文傑(白穆飾)和醫生錢濟仁(馮奇飾)的刁難排擠,在方明(達式常飾)的幫助下,她刻苦鑽研專業知識,但杜與錢的所做所為還是讓她憤然離開了醫院。春苗回村後,在黨支部的支持下,她在村裡的衛生室做了一名赤腳醫生。
7. 春苗講的是什麼
如果是指WG中的老電影「春苗」,那麼講的是赤腳醫生的故事。
主演李秀明。
8. 電影春苗中李紅扮演何角色
春苗的扮演著是李秀明 。但是演員李紅扮演什麼角色就不清楚了。
9. 李秀明頂替張金玲達式常替換喬榛,電影《春苗》出爐記
很多影迷都知道,李秀明是因為主演電影《春苗》而走紅,一鳴驚人,成為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最閃亮的電影明星的。
但大家可能並不知道的是,《春苗》這部電影最初的版本,女主角定下的,卻不是天津的李秀明,而是武漢的張金玲。
這是怎麼回事呢?
話說在上個世紀70年代初,上影廠終於恢復了故事片的拍攝計劃。可是拍什麼呢?以當時的情況來說,當然是要拍攝與「工農兵」題材相關的電影。於是上影廠提出了「工」、「農」、「兵」各拍一部的想法。「工」呢,就是《鋼鐵洪流》(後來電影片名改為了《火紅的年代》,由於洋主演),「兵」呢,則指定將經典名片《渡江偵察記》重新拍攝成彩色版,而「農」呢,大家一致看好的題材,就是赤腳醫生王桂珍的故事。於是組織了專門的創作組,與王桂珍同吃同住同勞動,經過深入生活,最終創作出了電影劇本《赤腳醫生》。
劇本出來後,上影廠很重視,並指定曾執導過《今天我休息》、《李雙雙》等影片的魯韌擔任導演,來創作完成這部電影。為此魯韌摩拳擦掌,做了充足的准備,並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尋找影片的演員。
而影片中的女主角,自然就是以王桂珍為原型的李紅華了(是的,在當時的劇本里,女主角的名字還不叫田春苗,而是叫李紅華,一個很有時代感的名字)。在魯韌的想像中,這個女主角的扮演者,不僅要長得漂亮,而且身上還要能呈現出一種 健康 向上的狀態來。為了找到這個演員,他跑了許多地方,直到在湖北話劇團,他終於看到了一個不錯的人選。
這個演員,就是張金玲。
是的,沒錯,當初張金玲是作為《赤腳醫生》這部電影的女主角,而被看中的,而不是重拍版的《渡江偵察記》。
當時魯韌導演覺得,這個女演員濃眉大眼,面龐飽滿,長得喜慶,且具有勞動人民的朴實勁兒,很是喜歡。他相信由張金玲來擔任《赤腳醫生》中的女主角,一定能大受歡迎。
但卻沒想到《赤腳醫生》的劇本在審查時沒被通過。於是張金玲扮演赤腳醫生的想法只好被擱淺下來。但是也許張金玲命中註定是要紅起來的,所以盡管《赤腳醫生》的拍攝計劃下馬,但是重拍版的《渡江偵察記》卻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而且劇組也正在為尋找女主角劉四姐的扮演者大費腦筋。於是魯韌便向湯化達和湯曉丹導演推薦了張金玲,兩位導演一看,也同樣喜出望外,很快就拍板定下張金玲扮演劉四姐。
而正如大家所預想的一樣,張金玲因出演重拍版的《渡江偵察記》而一炮而紅,成為那個時代擁有頂級流量的當紅明星。
而李秀明又是如何成為《春苗》中的田春苗的呢?
當時李秀明還只是天津人藝的一名小演員,剛剛從學員班畢業,同期學員班裡,還有陳道明、張玉玉等同學。當時北影廠正在籌拍電影《海霞》,演員劇團團長陳強也是負責四處選演員,有一次看天津人藝的演出,就發現了一臉稚氣但頗具星相的李秀明,便將她帶入北影廠,作為電影《海霞》的女演員進行培養。
話說在上影廠,《赤腳醫生》的劇本被打回來之後,編創人員也在不斷地修改,後來大家建議將其改編成話劇,邊演出邊根據效果進行改動。就這樣,《赤腳醫生》的故事與最初有了較大不同,而女主角的名字,也由李紅華改為了更具有泥土氣息的田春苗,因為「春苗」代表著新生事物,而當時,到處都在講「新生事物」,於是話劇的名字,也改成了《春苗》。
為了演好《春苗》,上影廠演員劇團組織了強大的表演陣容——由曾在《年青的一代》中扮演林嵐的曹雷扮演女主角田春苗,由剛剛從上海戲劇學院畢業的喬榛扮演男主角方明,而其中天真活潑的女配角蓮蓮,則由主演過《馬蘭花》的王蓓扮演。另外程之、吳雲芳、富恆智等演員都加入其中。
結果這台話劇上演後,受到觀眾的一致好評。因此上影廠又計劃將其搬上銀幕。而導演,也由魯韌換成了謝晉。女主角田春苗的扮演者,原本擬定的是張金玲,但因為她正在緊鑼密鼓地拍攝《渡江偵察記》,所以無法分身。再考慮在話劇版中扮演春苗的曹雷,其實也是個不錯的人選,但謝晉認為她年齡稍微大了一點,缺少了一點青春朝氣。這時,謝晉把目光投到了另一位女演員身上。
這個女演員,就是李秀明。
而原本要參演《海霞》的李秀明,又是怎樣進入謝晉視線的呢?
原來,《海霞》劇組最終選擇當時還在福建京劇團唱京劇的吳海燕,在電影中扮演女主角海霞,而李秀明原本定下的角色是海霞的好姐妹玉秀,可是這個角色後來又安排給了年齡更小的洪學敏,於是李秀明就空了出來。然而也正是因為她空了出來,所以又被另一個攝制組給看中了,這個攝制組,就是上影廠重拍版的《年青的一代》。他們都非常看好李秀明,認為她是影片中林嵐的最佳人選,於是就將她帶到上海,並安排她住進了在原版中扮演過林嵐的曹雷的家中。
這事兒說來也巧了,當時謝晉正在籌拍《春苗》,其實有想過讓曹雷來扮演女主角的,只可惜年齡稍微大了一點,所以他想,如果有哪個女演員,形象氣質都不輸曹雷,而年紀更年輕一些,那就最好不過了。正在此時,傳來李秀明將代替曹雷扮演新林嵐的消息,謝晉就很好奇,這個女演員,又是個什麼的人物呢?
結果一眼就相中了朝氣蓬勃的李秀明,認為她是田春苗的不二人選。就這樣,李秀明走進了《春苗》劇組。
所以有人說「李秀明頂替張金玲演春苗」的說法,並不是完全准確的。
女主角選好後,謝晉對於《春苗》這部電影也就更有底了。不過在整部電影的演員配置上,他還是頗費了些腦筋,最終他選定由在《年青的一代》中扮演林育生的達式常替換喬榛,扮演方明。
另外,劉子農扮演李阿強,李玲君扮演阿芳嫂,八一廠的高保成扮演水昌伯,白穆扮演杜文傑,高淬扮演賈月仙,馮奇扮演錢濟仁。而王蓓當時已人到中年,顯然已經無法再扮演小姑娘,所以蓮蓮這個角色,由剛進廠沒多久的張瑜扮演。這個演員陣容,也算是相當強大了。
1975年,電影《春苗》終於出爐,與觀眾見面了。而大家,也正是通過這部電影,認識了一個叫李秀明的女演員,她因此成為那個年代擁有頂級流量的另一位當紅女明星,和因出演重拍版《渡江偵察記》而走紅的張金玲一起,成為了當時的「影壇雙星」。
後來,她們雙雙被招入到北影廠麾下,然後和劉曉慶一起,組成了著名的「北影三花」。
孫道臨幫她,她幫遲志強,這位80年代女明星,為何拍戲不多卻難忘
13歲頂替李羚演《邊城》成明星 卻當紅時息影 如今50歲成真正美人
10. 求老電影片名
呵呵,這是部非常老的電影了,我在小學時學校組織看的.你所說的那個場景是幾個小學生欺負一個女同學,這名女同學結巴,他們拿了些坑臟的東西包著給她吃,騙她說吃了這個結巴就會好.這部電影叫做《春苗》,是反映70年代小學老師和小學生的一部電影,真的是很古老的電影了,呵呵。不過我相信許多跟我年紀差不多的人都應該有印象。
電影的基本資料如下:
片 名:春苗
年 代: 1975
地 區: 中國
片 長:
導 演: Bili Yan / 謝晉 (Jin Xie) / 梁廷鐸 (Tingo Liang)
編 劇:
類 型: 劇情
別 名: 春苗(中)
主要演員:
李秀明 高保成 白穆
張瑜 馮奇
出品公司: 其他
色 彩: 彩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