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經典電影1分鍾解讀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經典電影1分鍾解讀

發布時間: 2023-01-07 20:27:19

Ⅰ 解讀經典電影《通緝令》之韋斯利的第一次轉變

我一直覺得所謂好電影大概可以分成兩種:一種能讓動心,動容的,感覺很爽的,讓你感受到無限的慰藉和放鬆,而另一種則是在裡面找到與你的生活或者身邊人、事、物能夠契合的點,你看完之後能夠思考一些有關生活,生命的問題;我自己認為的好電影不是大家都說好或者評價高分的電影,能對你的生活有啟示的電影就是好電影。

本次給你分享解讀的是經典電影《通緝令》,經典影片《通緝令》是2008年環球影業出品的一部動作電影,改編於美國同名漫畫,由俄羅斯導演提莫·貝克曼貝托夫執導,詹姆斯·麥卡沃伊、摩根·弗里曼、特倫斯·斯坦普、托馬斯·克萊舒曼、Common、安吉麗娜·朱莉、克里斯·帕拉特、大衛·歐哈拉、馬克·沃倫等聯袂出演。

《通緝令》描述了一個生活中極其自卑,失意落魄的青年韋斯利在一個叫福克斯的女殺手的指引下一步步發現自己的身世真相,脫胎成為一個出色的殺手,最終揭露並戰勝隱藏更深的黑幕,實現自我救贖和成長的故事。

這部電影就象是一部視覺轟炸機,充斥了暴力,血腥,殺戮,殘忍,冷酷,除了情節上有些荒謬,比如選擇古老的紡織機弄出來的密碼作為殺人的指令,那是為了營造神秘感和敬畏感,快速癒合刀傷、槍傷的神奇康復池,那是為了能夠短期練習殺手格鬥技能的奇跡而設置。片中激烈槍戰讓人眼花繚亂,疾速飆車,精準的弧線槍法,快速凌厲的打鬥,閃電般的反應能力,這部電影的特效讓人觀看起來感覺很爽。

電影除了讓人感覺很過癮以外,我覺得這部電影另外折射的主題就是關於尋找自我的過程,影片一開始和結尾的鏡頭都是主角韋斯利在谷歌搜索引擎上搜索自己的名字,後來又有織布機上的破譯密碼拼出的名字,這兩方面其實都在暗示一個主題「我是誰」,影片主角韋斯利從搜索自己是誰開始,從被折磨被逼問自己是誰到到知道自己生身父親的真相,從粉碎過去的假象開始到真正主導和掌控自己的生活,都是關於尋找自我的歷程 。

我們從影片最後射入互助會首領頭顱的那發子彈開始,從被子彈打穿爆裂的頭顱開始倒退,退回到子彈穿越樓群的上空,退回到一扇窗戶,退回到搶膛,退回到韋斯利完成蛻變後的淡定: 他此刻完全控制了自己的生活,不再是過去那個對生活不滿意的自己,不再是跟隨頂級殺手父親腳印的自己,不再是想著拯救世界的自己,而是掌控著在互助會隻手遮天的首領的生死,掌控著曾經一度痛恨的營業報表和人類工程學鍵盤,掌控著有外遇的女友和一直喝著垃圾飲料的最好的朋友,這才是韋斯利真正找到了自我,掌控著自己的生活。

然後我們再倒退到六星期前,他是一個25歲的,文文弱弱的小個子,滿臉雀斑,懦弱無為的平凡男人,嚴重的自卑導致了隱忍的性格,每天都要忍受肆意責罵他的苛刻的女老闆,難以滿足而且頻頻給他戴綠帽子的女友,除了侵佔他的女人還要在經濟上占他便宜的好朋友,這一切他只能忍受並在精神上折磨自己,不得不靠大量葯物來控制他脆弱的神經。

每天拖著沉重的步伐回到坐落在鐵道旁的凌亂狹小的出租屋裡,聽著女友喋喋不休的抱怨,取款機也在取笑他破產了!衛斯理是完全對自己的生活失去了控制。這樣一成不變的生活他已經受夠了,但沒有別的選擇和出路,他只能一忍再忍。

直到在超市裡遇到一個神秘的女人,他的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在經歷自我意象的改變和短期內行動的加強,痛楚的極限體驗,短短的六星期讓這個默默無聞的韋斯利發生三次轉變:

第一次轉變是來自於錢的力量,當韋斯利理看到銀行帳戶上多出來的巨額存款後凸顯的巨大勇氣。有錢讓韋斯利感覺不同,感覺整個人都變了,讓他變得有底氣。上司的辱罵,女友的背叛,朋友的欺騙和自以為是,他一直在拚命忍受著這一切,終於無須再忍,當著全體員工的面酣暢淋漓的發泄了積累多日的怒氣,把一直欺壓自己的女老闆譏諷的啞口無言,灑脫的用鍵盤狂毆自己所謂最好的朋友。

此刻他所做的這一切行為根本沒有考慮後果如何,也和他後來才知道的身世無關,他腦子里的念頭無非就是那句「TMD!老子有錢了,老子不用再受你們的窩囊氣」。這宣洩直接而帶勁,對這一切進行反擊那一刻,心裡一定爽快之極!

這就是金錢帶給他的力量,盡管那個銀行卡上的巨額數字他還沒有來得及動用一分錢。 但這只是表面上的那種勇氣,還不是他真正控制生活的開始,因為此刻如果沒有卡上的巨額金錢做後盾給他撐腰,他還是那個自卑懦弱的人,他仍然不知道自己是誰,他還不是真正掌控自己的男人。

他討厭並煩透了重復做一些無意義的,自己不喜歡的事情,現在面前有一個殺手的新身份,讓他期待,讓他神往,但並不是象他想像的那樣充滿神奇色彩,而是地獄般的洗禮。 

下次跟你分享後續的經典電影《通緝令》中韋斯利發生轉變的解讀,感謝你的閱讀。

無戒學堂更文第26天

Ⅱ 介紹一本書或一部電影1分鍾演講稿

電影《雛菊》故事發生在風景如畫的阿姆斯特丹。
鄉村的小路,美麗的田野,大片大片盛開的雛菊。
三個人的故事。就在那個秋天。慧英,鄭宇,朴義。
影片的編排極有新意。首先,慧英的自序,純潔美麗。然後是鄭宇,原來是如此的巧合。最後,是朴義。原來,如此的悲劇……
命運竟如此愛開玩笑,但此刻,我終於認識了你……
慧英有著獨特的氣質。那是雛菊的芳香。雛菊對慧英也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因為正是雛菊讓慧英有了成為畫家的夢想
畫家慧英正在為她的個人畫展忙碌著,她每天都會去廣場上給人畫肖像畫。每天的同一時間,都會有人給慧英送來一盆雛菊。他到底是誰呢?慧英很好奇,卻一直沒有機會看到他的樣子。這讓慧英心中生出一種異樣的感覺。
鄭宇是一名國際刑警,為追捕一個販毒集團來到了這個城市。本來他是利用慧英觀察罪犯,但他卻漸漸愛上了純真善良的慧英,慧英也誤以為他就是那個給她送雛菊的人。有白鴿飛過的廣場上,慧英一筆一筆,勾勒著愛的輪廓……
然而還有一個人,一直躲在暗處,痛苦地看著慧英和鄭宇的幸福。
朴義是一個殺手。他一直隱瞞自己的身份,守護在慧英身邊。他也來到廣場上,讓慧英幫他畫畫,然而慧英畫到一半卻無法繼續。絕望的朴義發現,她畫的竟是另一個男人的臉。然而這份悲傷的愛情,卻不是那麼容易就放棄的。故事的結尾,盛開著雛菊的畫上,濺滿了鮮血。

Ⅲ 電影《讓子彈飛》:打鼓1分鍾的戲花了幾百萬,你怎麼看

姜文導演的《讓子彈飛》豆瓣得分8.8,堪稱經典。良好的劇情和高的製作成本為戲劇的成功奠定了基礎。就像電影里的一個小橋段。費用達數百萬美元。正是因為劇組邀請了日本的鬼鼓樂隊。用一個真正的鼓手來解讀影片的片段,讓故事更真實,得到這樣的高度評價並不是徒勞,這是名副其實的。

對於電影《讓子彈飛》,網上眾說紛紜。其中豆瓣的8.8分。但也有觀眾認為這是一部糟糕的電影,讓人困惑、不解。不知道大家對這部電影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談論哦!

Ⅳ 解讀經典電影《通緝令》之韋斯利的最後兩次轉變

本次給你分享解讀的是經典電影《通緝令》,經典影片《通緝令》是2008年環球影業出品的一部動作電影,改編於美國同名漫畫,由俄羅斯導演提莫·貝克曼貝托夫執導,詹姆斯·麥卡沃伊、摩根·弗里曼、特倫斯·斯坦普、托馬斯·克萊舒曼、Common、安吉麗娜·朱莉、克里斯·帕拉特、大衛·歐哈拉、馬克·沃倫等聯袂出演。

《通緝令》描述了一個生活中極其自卑,失意落魄的青年韋斯利在一個叫福克斯的女殺手的指引下一步步發現自己的身世真相,脫胎成為一個出色的殺手,最終揭露並戰勝隱藏更深的黑幕,實現自我救贖和成長的故事。

這部電影就象是一部視覺轟炸機,充斥了暴力,血腥,殺戮,殘忍,冷酷,除了情節上有些荒謬,比如選擇古老的紡織機弄出來的密碼作為殺人的指令,那是為了營造神秘感和敬畏感,快速癒合刀傷、槍傷的神奇康復池,那是為了能夠短期練習殺手格鬥技能的奇跡而設置。片中激烈槍戰讓人眼花繚亂,疾速飆車,精準的弧線槍法,快速凌厲的打鬥,閃電般的反應能力,這部電影的特效讓人觀看起來感覺很爽。

上次次跟你分享後續的經典電影《通緝令》中韋斯利發生第一次轉變的解讀,本次跟你分享的是經典電影《通緝令》中韋斯利發生最後兩次轉變的解讀。

第二次轉變,經過魔鬼般的地獄訓練,成了一個出色的殺手,換句話說也只是一個被人利用的殺人武器。

互助會首領在精神上給他洗腦:「你的內心深處有一頭獅子,渴望被釋放,你一天之內完成了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你過去的症狀並不是恐慌症,你有殺手的血統和天賦,生存不能碌碌無為」, 他的格局,意識狀態提升了。

而互助會的幾個頂級殺手對他進行身體上的觸及底限的訓練,首先讓他經受殘酷的折磨,忍受極度的痛苦,為了證明自己不是一個娘們,在多次暴打下,衛斯理擺脫了過去懦弱無能的小人物身份的身份和意象認知,完成了自我意象的重建。

無論是刀法還是格鬥術,那個飛出弧線的槍法和成為出色的殺手的身份意象,都是讓他在自己的頭腦里預先想像到,在心裡看到,最後他才終於如願以償,通過自我意象和行為的加強,他真的短期強化成為一個頂級殺手,在「殺一人,救千人」的謊言之下,開始了殺手之旅。

但是他的一切行動都是聽從指令,按照所謂命運織布機的指令來行事,最終殺死自己的親生父親,這時候他只是一個很完美的復仇武器,受控於互助會,所有的一切訓練也是需要在外來的壓力下完成,他還不是一個能掌控自己生活的男人。

第三次轉變,當他在墜落的火車上終於殺死自己的殺父仇人時,峰迴路轉,劇情突然產生大逆轉,一切都幻滅,他所知道的真相其實只是個陰謀,是他親手殺死了自己的親生父親。

通過親生父親的子彈專家朋友了解事情真相之後,讓衛斯理痛不欲生,按照父親的願望,是希望他找到另一條路,不要走和他父親相同的殺手之路,能夠擁有他父親不曾擁有的東西。

但此時的衛斯理平生第一次認識到自己,一夜之間,開始長大,明白了自己從前一直對任何事情都無所謂的原因,原來自己一直生活在假象里,一生都在逃避,作為一個完美的武器,他要面對眼前的一切,徹底毀滅這個用謊言支撐著的殺手集團——互助會。

衛斯理用從互助會學到的一切東西,親手摧毀了互助會,但狡猾的首領還是跑掉了,此刻,一切又回到原點,巨款從哪來又回哪去,ATM存款里只剩10多塊錢,財務狀況和六個星期前沒有什麼不同。

雖然銀行卡里仍舊沒有錢,但此時他已經很強大,很富有,他內心的獅子已經被喚醒,不需要金錢來給他底氣,不需要任何人給他勇氣,不需要接受任何指令時,他找到自己真正的使命,不再受控於命運通過織布機。

他自己策劃了一次完美的謀殺,比起他父親還要完美,自己親手殺死了老奸巨猾的互助會首領。這時的衛斯理不再是過去那個對生活不滿意的自己,不再是做重復無意義事情自己,不再是跟隨頂級殺手父親腳印的自己,不再是想著拯救世界的自己,這才是衛斯理真正找到了自我。他才變成為一個真正的男人,能掌控自己生活的男人。

六個星期發生如此巨變,有可能嗎?關於高超技能的形成,六個星期可能少一些,片子是靠那個神奇的康復池來縮短這個時間的,但是要提升一個人的自我意象或者意識格局,那六個星期就足夠了。

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頭獅子,渴望被釋放,那麼你的轉變如何開始呢?

你的生活也許不會出現一個身懷絕技的美女,來指引你,訓練你,讓你成就一身絕世武功,殺人絕技,那麼我們如何開始自我救贖之旅?

實際上這個指導你蛻變的高手一直在你周圍,也可能是一本好書,也許是一部好電影,或者只是你生活中的一個人,可以讓你的生活發生改變!

不過,你只是要清楚,沒有任何人,書,或電影能夠改變你,只是透過這些書,電影這些媒介,由你來完成自己的救贖和蛻變,是的,也只有你才能改變你自己。

關鍵是當一本好書或者一部好的電影展現在你面前的時候,你都做了些什麼?

影片最後的一句點睛之筆引發你的深思:你最近都在干什麼?

到現在為止,章魚哥關於自我救贖和改變的電影就告一段落,後面推薦的都是關於戰勝自己的缺陷的主題電影,包括戰勝口吃,克服手淫,戒煙,早泄方面的電影。

章魚哥給你推薦的一部經典電影是《叫我第一名》(主人公從六歲開始患有妥瑞症,終生不能治癒),前些日子很多朋友發帖問關於口吃矯正的問題,那麼這部電影你一定要好好看,雖然我沒有口吃,但如果我能早些年看到這部電影,我就不會因為有類似口吃的缺點痛苦而自我掙扎那麼多年。

這部電影里能學到的東西很多,對章魚哥的影響太大了,我現在的工作模式,生活模式都來源於這部電影,我假設你也會從中獲取到神奇的啟示,這部經典電影,我已經解讀過了,感興趣的可以從我的歷史文章的《解讀》目錄下查找到。

溫馨提示:有一部電影和這個電影重名(也叫《叫我第一名》又名《大人物喬》),請你不要混淆。

解讀經典電影《通緝令》之韋斯利的轉變,完。

無戒學堂更文第2天(補更文)

Ⅳ 如何評價張藝謀導演的《一分鍾》這部電影

就我個人而言,先糾正一下錯誤,張藝謀執導的影片不叫《一分鍾》,而叫《一秒鍾》,因為這部影片我看過,我覺得非常的經典,不管是故事題材還是故事情節,這部影片都有著極強的吸引力和代入感,也有著張藝謀老爺子一直以來的電影風格特色。

並沒有為了拍一部電影而拍,而是為了產出一部大眾喜聞樂見都愛看的電影,這是我對張藝謀所執導的《一秒鍾》這部影片的內心真實評價,我想強行把這部安利給大家,這是非常有看點的一部影片。

Ⅵ 張國榮經典的"一分鍾",到底是什麼呢請詳解一下

張國榮,我們把他尊稱為哥哥,是一位在全球華人社會和亞洲地區都有影響力的著名演員,不僅是歌壇的巨星,也是影壇的巨星。在張國榮的那個年代裡,他可以說是是一個神話。很多人不知道,為什麼叫張國榮「哥哥」,其實這個稱號來自他和王祖賢一起出演的《倩女幽魂》,最經典的人鬼戀,張叔平為王祖賢設計的女鬼造型使其成為香港電影中最驚艷的女性形象之一,張國榮、午馬等人的表現共同構成了這一部經典。最經典的作品就是《霸王別姬》,差一秒的程蝶衣,春光乍泄里想要重新來過的何寶榮,可是最後都成了往事。經典的無法超越。



張國榮的家境很好,但是父母不和,父親不著家,母親很抑鬱又由於子女多,無心照顧小國榮,和他關系特別好的是他的保姆,少年去英國留學,後因父親病重輟學回港,之後闖盪香港娛樂界,而我感覺他的滄桑感是那種家庭環境造成的,他對於婚姻的畏懼是來源於父母的感情裂痕給自己帶來的傷害。一代巨星就此隕落。

Ⅶ 解讀《感謝你抽煙》這部經典電影,這部電影能讓你戒煙

本次給你分享的是解讀《感謝你抽煙》這部經典電影,《感謝你抽煙》是由賈森·雷特曼執導,艾倫·艾克哈特,瑪麗亞·貝羅,大衛·科恩查內,凱蒂·霍爾姆斯主演的喜劇電影。該片講述了煙草行業首席代言人尼克·內勒憑借著自己能言善辯的本領,與政府及公眾針對抽煙問題展開了一場激烈辯論的故事 。

《感謝你抽煙》這部電影是說三個頂級職業代言人每周聚會一次,他們分別是美國煙草、酒精、軍火行業的首席代言人。他們稱自己為MOD小組,即死亡商品小組。

他們每周聚會都在餐館里一邊吃著垃圾食品,一邊交流著工作中的奇聞趣事,同時也相互出謀劃策、共同商量該如何應對科研工作者、醫生和媒體記者的圍追堵截。有時也PK誰代言的產品最能殺人,結果,尼克代言的香煙以每年殺死四十七萬五千條人命,每天導致美國1200人死亡而勝出。

片中男主角尼克是大煙草人,是煙草研究學院的院長,代表駱駝,萬寶路,555的三家主要煙草公司。他並不製造任何東西,他不會生產任何社會財富,他吃飯傢伙就是一張嘴。把黑的說成白的,把死的說成活的,他的兒子很崇拜他,也稱他為「扭曲事實之王」。

尼克的工作內容就是不停地去說服別人吸煙,就像他所說的,「如果每次成功說服一個人吸煙,那他機票錢就賺回來了,而且是來回的。」

作為煙草研究協會的代言人,尼克要替煙草研究學院的真正贊助者——煙草業大亨們說話,去說服那些反對吸煙、試圖阻斷煙草業利潤的各種公益團體、健康團體、政府的組織和個人,幫助煙草巨頭賺取更大的利潤,他所要表達的觀點和堅持的立場就是:「我們要把各種利弊因素擺在人們面前,但最後覺得是否有害和是否吸煙應該是個人的選擇,其他人不應干預……

抽煙一直都是很奇怪的一種社會現象:

一方面,政府鄭重其事地在各類香煙盒上註明:吸煙有害健康,另一方面,政府又從煙草業上獲得大量的稅收,一方面大肆宣揚公共場所禁煙、戒煙,另一方面卻在社會城市的每一個角落都在販賣香煙,一方面家長千方百計的阻止自己孩子抽煙,另一方面自己卻在孩子面前吞雲吐霧,吸煙有害健康,白痴都知道,可是為什麼還有人去生產它,有人去吸它呢?

世界各國的政府,都在推行警告人們不要抽煙的健康意識的廣泛宣傳,卻沒有什麼效果。國外一些叫人戒煙的公共宣傳會讓你可以看到很多恐怖畫面:如一個健康美麗的小姐,看著鏡子,忽然間變得老態龍鍾;或者拍攝一些因患喉癌而喉嚨聲帶被切割的人,以吸煙導致爛腳而截肢,因為抽煙是能夠致癌殺人的;有些還拍攝出血淋淋、被抽煙所破壞的肺等等。

這些關於吸煙危害的宣傳,只會提醒本來就不抽煙的人,繼續相信不抽煙的理念。

已經抽煙成習的煙民若不斷的遇到這種宣傳,身邊的朋友又不斷的跟他講抽煙的壞處,他就會開始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這就叫煙民的選擇性忽略或者叫選擇性過濾。

這些鐵桿煙民認為抽煙的『壞處』不一定完全是真的。就算是真的也未必發生在自己身上,他們會說:「你看毛澤東,鄧小平,丘吉爾那些偉人都抽煙,而且還一天到晚不斷的抽,但也都活到七八十歲才死,比那些吃素又不抽煙的和尚更長命。」

你若再灌輸多一點這一類『恐嚇式』的資訊,這個煙民以後將會對這一類的資訊產生更大的免疫力。會把吸煙的理由更加合理化:「我們又不是聖人,做男人的都會有吃、喝、嫖、賭、抽的嗜好,我不嫖不賭,不坑不拐,已經是很不錯了!如果甚麼癖好都沒有的話,活著又有甚麼意義?」

這叫選擇性扭曲,就像影片中的尼克一樣是扭曲事實之王。

到了更高境界的大煙鬼甚至為了香煙以命相許,但就算是達到以命相許的地步的老煙槍,就真的永遠戒不掉香煙嗎?也不是的!

例如,如果有一天老煙槍咳嗽咳出了黑血,然後醫生告訴他他得了肺癌,他會立刻扔掉手中的香煙。因為他一直選擇性忽略的事情終於發生在自己身上了,這是他一直迴避和不願意承認的事情。

盡管後悔已晚矣,但他還是毅然決然的拋棄跟隨他幾十年的香煙,此時的老煙槍才真正發自內心認識香煙的危害,這時候他們說的話大都是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的感慨,沒有一個人能像當初一樣的豪言壯語。

這就叫做在自己的當初的選擇面前低頭。

實際上你選擇抽煙並不都是你的錯,因為整個社會都是這樣一種風氣,並且煙草公司經常花費大筆資金,匯集一大堆專家和策劃者在吞雲吐霧的會議室里研究消費者心理,在基於人性研究的基礎上進行概念營銷,誘惑營銷,恐嚇營銷,偶像營銷。

這對成人來講都是很難招架的,對於青少年來說更是難逃香煙的誘惑,有父母做榜樣示範,有電影偶像在銀屏上吞雲吐霧,比如影片中看到導演給煙草公司設計的好萊塢當紅巨星吸煙的鏡頭:布拉德·皮特、凱瑟琳·澤塔·瓊斯,他們剛完成第一次,陶醉在對方的身體中,他們裸躺著,在太中懸浮著,皮特點燃了香煙,他開始向周圍吹煙圈,(吐這個煙圈就要付費兩千五百萬美金)。

這樣的偶像例子不勝枚舉,包括周潤發在《上海灘》中吸煙的「酷」的形象現在還是滿天飛,盡管萬寶路的狂野牛仔已經都患癌症陸續離世,但他們「酷」的男人味,男人形象已經在青少年心目中深深紮根,如果這些青少年的父母抽煙,又或者周圍的朋友抽煙,那麼這個少年日後抽煙的可能性就幾乎成定局了。

但他們抽煙的前提是並不知道吸煙的巨大危害,知道一點也只是一些皮毛,因為全社會都間接的提倡吸煙的風氣,所以那些關於吸煙的危害基本就可以忽略不計了。

就像影片最後尼克在最高法院講述的,先生們:有一種東西叫做教育這不是來自一個香煙盒子上的警告,而是來自我們的老師,更重要的是父母,教育是各位作父母的工作,警告孩子們這個世界上所有有危險的東西,包括香煙。這樣直到有一天他們長大成人的時候,他們會為自己做出選擇。

這也反映了一種應該提倡的價值觀念: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危險和陷阱、你必須自己明白你的選擇的後果、政府不可能包辦你的一切、所以如果你落入了陷阱只能怪你自己。

尊重知情權是走向自由選擇的第一步,一味地攻擊煙草公司並不是最有效的方式(盡管看起來最有效),真正的解決方法是每個父母都負責任地教育自己的孩子清楚的知道吸煙的危害。

煙草公司並不希望肺癌患者死去,因為這樣他們等於失去了一個消費者,他們都希望這些癮君子能夠活著並繼續吸煙;煙草公司當然希望人們健康,這樣它才能盈利。因此尼克代表煙草公司不惜重金去賄賂曾經為萬寶路香煙做廣告的牛仔,昔日風光無限,充滿野性的男人味的牛仔如今因吸煙已經肺癌晚期,挺身而出大聲呼籲煙草的毒害,這是煙草公司不希望看到的。

尼克選擇做這份「謀財害命」的工作,一方面是因為他擅長辯論,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和其他被困於工作的人一樣,都有「貸款」要還,每天從事或協助販賣死亡的工作,並不是這些人的本意。

但最後尼克拒絕了在煙草公司繼續任職,尼克放棄這個煙草業更高職位目的是在教育自己的兒子,凡是無絕對,你要有自己的選擇,不要做別人替你選擇的奴隸。

「如果你的孩子到了18歲,你會給他煙抽嗎?」州議員問。

尼克回答說:「如果他真的想抽煙,我會給他買第一包煙」。

但前提是這個孩子真正的享有知情權,剩下的就是他自己的選擇權。當然尼克的目的是希望兒子18歲之後選擇「不抽煙」。

煙草,槍支,酒精,性的誘惑無處不在;我們能全部將之趕盡殺絕么。假如一架飛機因為駕駛員失誤而墜毀了,你能怪到波音公司頭上嗎?如果某個人酒後開車把人給撞了,你會跑去找汽車製造商算賬嗎?

父母負責完成最基本教育,而不是那些華而不實的煙盒上的香煙警告,未成年人選擇吸煙第一支香煙和已經抽煙的成年人選擇放棄最後一支香煙,這是自由選擇的體現,凡是無絕對,只要知道自己選擇及其後果並能為此後果負責任,那麼這種選擇就是值得尊重的。

章魚哥整理戒煙語錄 :

「戒是不能解決成癮問題的」。「戒煙與意志力無關,與年齡無關,打破這個神話」。「吸煙與戒煙的思想內耗是自己左手和右手的戰爭,就像是和自己在掰手腕一樣,是註定沒有輸贏的戰爭」。

「跟尼古丁斗,你有這個實力嗎?是註定要失敗的戰爭,因為你不只是和尼古丁斗,還有文化,習俗,廣告,環境作戰,你的力量太渺小了」。

「你每天體內細胞與煙草中幾百種致癌物的斗爭不亞於好萊塢大片,但是煙草中致癌物的攻擊點太廣泛,你體內的健康細胞每天都在疲於應戰,終有一天會精疲力盡的」。「為了大腦尼古丁癮的滿足,對身體其他部位的摧殘,早晚要遭到那些器官的報復」。

「和自己身體賭吸煙是否會得病是一個不公平的賭局,你擲出的骰子,六面中只有一面代表健康,其餘五面都是疾病和癌症」。

「在和平年代,沒有戰爭的環境來證明自己在嚴刑拷打和誘惑面前是否叛變,但戒煙可以算是向別人證明自己不是叛徒的一個途徑之一」。「如果一個男人可以戒煙成功,那麼他幾乎做什麼都可以成功」。「戒煙無需意志力,只要注意力」。

「常有癮君子瀟灑的說自己不想活的太長久,但到了病危一刻,無一例外比任何時候都惜命,為多活些時日不惜傾其所有」。「對癮君子而言,尼古丁是老大,你是奴隸,幹掉老大你就是老大」。「販賣香煙者,就是和販賣槍支的人一樣,每一盒煙都是二十發子彈」。

「煙草生產商就是大規模殺傷武器的製造者,並且還有政府支持」。「煙草公司的配套服務應提供類似於抽油煙機的產品,用來給肺壁抽出焦油和顆粒」。「給自己所愛的人買煙就是分期付款僱傭買兇殺死他,只是永遠沒有人為此負刑事責任」。

「如果一劑慢性毒葯,三十年後才能致人死亡,那麼幾乎就不會有人因謀殺而被判罪,香煙就是合法的慢性殺人毒葯」。「香煙是當今世界唯一合法的自殺或謀殺武器」。「香煙是軟刀殺人,還要讓人臨終前體驗很長一段生不如死的時期」。

「漂浮在空氣中的煙味在非吸煙者看來和臭屁味一樣唯恐避之不及」。「與吸煙者接吻就如親吻一個煙灰缸」。「吸煙超過二十年,香煙和偉哥會成為一對黃金搭檔」。「表面上是你在吸煙實際上是尼古丁在吸你,會像你體內的蛔蟲一樣吸干你的生命養分」。「尼古丁癮槍打不死,水淹不死,火燒不死,只能餓死它」。

「吸煙習慣的養成和運動習慣的養成是一樣的,都要經歷一開始的難受,適應後然後開始成癮,但後果卻天壤之別」。「吸煙如果真的是很享受的事情,應該賣到100元一支煙,那樣每吸一支煙時你才真的會好好享受它」。「只要一個人重病時能不吸煙,睡覺時能不吸煙,就證明吸煙只是一個心癮」。

「吸煙,你傷的是你最親的人」。「吸煙者是現身說法,以身試法,潛移默化示範自己孩子模仿自己的最佳教育方式」。「吸煙是隱藏在你生活中的巨額債務」。「有人煙癮大到甚至以命相許的程度,但是連死都不怕的人,還怕戒煙嗎」。「少年壯志不言愁,少年壯志不抽煙」。

「無煙一身輕,何樂而不為」。「恨他就讓他吸煙,但愛他就不能強迫他戒煙,難言之癮,不用戒的」。「無論煙癮多大的老煙槍,香煙是今生早晚要戒的,你可以選擇是現在還是將來躺在病床上時戒掉」。「沒有人在臨死前說:要是我早幾年學會吸煙,多享受一些香煙該多好」。「吸毒都是先從吸煙開始的,五個吸毒者中有四個是吸煙者」。

「吸煙是給自己的身體各器官製造了一個監獄,除了大腦之外所有的器官都企圖越獄,其中你的肺是越獄的領頭羊」。

本次的分享的是解讀《感謝你抽煙》這部經典電影已經全部結束,感謝你的閱讀!

無戒學堂更文第16天

Ⅷ 世界十大經典電影簡介

1. 9.2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1994) 肖申 克的救贖 (1994) 609,123 2. 9.2 The Godfather (1972) 教父 (1972) 468,25 7 3. 9.0 The Godfather: Part II (1974) 教父2 (1974 ) 286,922 4. 8.9 Il buono, il brutto, il cattivo. (1966) 黃金三 鏢客 (1966) 192,277 5. 8.9 Pulp Fiction (1994) 低俗小說 (1994) 482, 869 6. 8.9 12 Angry Men (1957) 十二怒漢 (1957) 14 5,655 7. 8.9 Schindler's List (1993) 辛德勒的名單 (19 93) 321,031 8. 8.8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1975) 飛越瘋人院 (1975) 251,732 9. 8.8 Inception (2010) 盜夢空間 (2010) 371,21 2 10. 8.8 The Dark Knight (2008) 蝙蝠俠前傳2: 黑暗騎士 (2008) 544,767 以上是根據IMDB評分最高的十部電影。

Ⅸ 微電影給我一分鍾講的什麼

《個人見解》 這是講現在的人,給一分鍾,這里的一分鍾就是泛指,指的是自己給自己的壓力,用時間來形容,一分鍾很短,壓力體現的更大,和後面的成功形成對比,因為這一分鍾紅衣女很緊張,之後鏡子里很從容。這么緊張為的就是後面的小照片上《那照片上紅衣女有包包,這就是泛指上層生活》 的生活,那隻是好生活的一個縮影,如果換成其她人,雖然也可以,我覺得效果就不好了,這一分鍾不成功,將會被社會「殺掉」即淘汰,中間的與黑衣人搏鬥就是奮斗過程中的艱辛,黑衣人泛指重重困難,在你成功道路上始終纏著你,當成功後,包包,高跟鞋,這些泛指美好生活的你將得到,也證明了你把困難擊敗了,這時候,鏡頭給了回放,高跟鞋,乒乓球,這些都是代指,很有意義,而且美妙的音樂也響了,我覺得配的很好,和前面緊張氣氛形成對比。不成功的話,你美好幻想《包包,鞋子》會和那些困難一樣化為塵土,煙消雲散,這也就很好解釋紅衣女招鏡子里的那個紅衣女,應為人在奮斗過程中,即在社會中與人相處都是把自己「隱藏」起來的,不願暴露自己真是一面,應為人都有缺陷,怕別人看到自己不好一面,那前面的一分鍾也證明了這一點,應為你隱藏了自己,自己活的就更累了,當你成功後,就不用隱藏自己什麼了,身份證就是證明自己身份不同一般了,給鏡子里的紅衣女《即隱藏的一面》證明,告訴自己,現在你成功了,可以享受生活了,所以開始打扮自己《這里打扮即指的是開始過上追求到了的生活了》,之後離開,微笑,呵呵,為自己成功開心,為自己過成為上層人微笑 片子里的兩雙高跟鞋不一樣,後面的肯定是好的,不然她怎麼不回去撿回來,而只是換了後一雙,兩雙高跟鞋形成了對比(此處給了特寫及回放) 黑衣人滴水,應為人在克服困難,困難就一點一點減少,最後紅衣女成功了,因為她克服了重重困難,黑一袍下是干土,與滴水行成反差,這也就證明了這一點。黑一袍下有包包和高跟鞋,那肯定不是不是黑一袍人穿的。有的人說是黑一袍追殺紅衣女的,請問,誰追殺人的時候穿高跟鞋,手裡拿著包包去追殺人嗎?《我有點不明白的是,黑衣人上樓梯追紅衣女的時候,跑過頭了,就是超過了他用鑰匙開門的個房間,後來又下來,這兒怎麼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