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李保田都演過哪些電視劇
李保田,1946年11月28日出生於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國家一級演員,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評論學會電視部藝術指導,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影視名人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電影電視藝術家辭典》榮譽主編。
李保田先於1996年第14屆《宰相劉羅鍋》獲得最佳男主角獎,再於2000年第18屆《村主任李四平》、2001年第19屆《警察李酒瓶》、2003年第21屆《神醫喜來樂》三度獲得觀眾喜愛的電視劇男演員獎,並於2020年獲得中國文聯終身成就電視藝術家獎。
李保田的演藝經歷
1978年李保田考入中央戲劇學院導演幹部進修班。
1983年主演電影《闖江湖》正式開始演藝生涯。
1987年憑借電影《人鬼情》獲得第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配角獎。
1991年憑借影片《葛老爺子》獲第8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最佳男主角獎。
1993年在影片《鳳凰琴》中飾演余校長一角,獲得政府獎、百花獎、金雞獎三個獎項的最佳男主角獎。
1995年領銜主演歷史題材古裝劇《宰相劉羅鍋》,憑借該劇獲得第14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男主角。
2003年憑借主演的電視劇《神醫喜來樂》獲得第23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優秀男演員獎,第21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表演藝術男演員獎、最具人氣男演員獎、觀眾最喜愛的男演員獎。
2010年主演都市親情倫理劇《丑角爸爸》。
2013年主演中法合拍家庭喜劇電影《夜鶯》,憑借該片獲得電影頻道傳媒大獎最佳男主角,首屆中澳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等多個獎項。
2014年獲得國劇盛典終身成就獎。
2020年獲得第30屆中國電視金鷹獎終身成就電視藝術家獎。
⑵ 尋漢計這部電影的口碑如何
《尋漢計》這部電影的口碑還是不錯的,一部愛情喜劇片。
2016年伊始,大齡女青年王招(任素汐 飾)離婚後發現自己懷了前夫的孩子,然而此時非婚生子女尚不能登記戶口,千方百計想留下這個孩子的她,在姥爺(李保田 飾)的熱心「幫助」下,開啟了一段陰差陽錯的「尋漢」之旅……
《尋漢計》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pDwQ-YK5jlkiN2n7Y27JuQ
提取碼:1234
⑶ 李保田個人資料 李保田有哪些作品
1、李保田,1946年11月28日出生於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國家一級演員,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評論學會電視部藝術指導,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影視名人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電影電視藝術家辭典》榮譽主編。
2、1978年李保田考入中央戲劇學院導演幹部進修班。1983年主演電影《闖江湖》正式開始演藝生涯。1987年憑借電影《人鬼情》獲得第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配角獎。1991年憑借影片《葛老爺子》獲第8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最佳男主角獎。1993年在影片《鳳凰琴》中飾演余校長一角,獲得政府獎、百花獎、金雞獎三個獎項的最佳男主角獎。1995年領銜主演歷史題材古裝劇《宰相劉羅鍋》,憑借該劇獲得第14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男主角。
3、2003年李保田憑借主演的電視劇《神醫喜來樂》獲得第23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優秀男演員獎,第21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表演藝術男演員獎、最具人氣男演員獎、觀眾最喜愛的男演員獎。2010年主演都市親情倫理劇《丑角爸爸》。2013年主演中法合拍家庭喜劇電影《夜鶯》,憑借該片獲得電影頻道傳媒大獎最佳男主角,首屆中澳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等多個獎項。2014年獲得國劇盛典終身成就獎。2020年獲得第30屆中國電視金鷹獎終身成就電視藝術家獎。
⑷ 李保田主演的電影有哪些
電影作品
1983《闖江湖》
1985《流浪漢與天鵝》
1987《人鬼情》
1990《菊豆》
1992《過年》
1993《葛老爺子》
1993《中國人》
1994《鳳凰琴》
1994《火船》
1996《搖啊搖搖到外婆橋》
1997《離婚了,就別來找我》
1997《有話好好說》 合作演員:姜文
2004《王保長新傳》
2006《馬背上的法庭》合作演員:呂玉來 楊亞寧
⑸ 李保田電影有一部電影是李保田演一個極度缺水的城市的市長,最後找到水的事,不知電影名
影片叫《中國人》
導演: 穆德遠
主演: 李保田 / 劉釗 / 牛士軍
語言: 普通話/國語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上映時間: 1992
劇情:斷水,告急,百年不遇的大旱從天而降,一座海濱港口城市面臨水源枯竭的危險。市民生活受到嚴重影響,廠礦企業等被迫停產。為將120公里外的白龍河水引入該市,鍾強臨危受命,接替老市長。他立下軍令狀,帶領全市人民,在180天內將水引來。在此過程中,他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重重困難。告狀的,鬧事的,阻止工程進行的紛至沓來,鍾強誠心實意地對待群眾,以現實的策略應付著一切。工程終於如期完成,鍾強充滿感情地發表陳詞:我們勝利了!
⑹ 李保田演過的電視劇電影
電影作品
1983年《闖江湖》 1985年《流浪漢與天鵝》 1985年《老君寨奇聞》 李保田
1987年《人鬼情》 1987年《貞女》 1987年《別叫我疤痢》 1988年《荒原殺手》 1990年《菊豆》 1992年《過年》 1993年《葛老爺子》 1993年《中國人》 1994年《鳳凰琴》 1994年《火船》 1996年《有話好好說》 合作演員:姜文 1996年《搖啊搖搖到外婆橋》 1997年《離婚了,就別來找我》 2006年《馬背上的法庭》合作演員:呂玉來楊亞寧
電視作品
1986年《葛掌櫃》 1988年《師魂》 1989年《好男好女》 1991年《大路朝天》 1992年《山不轉水轉》 1995年《宰相劉羅鍋》飾:劉墉 合作演員:張國立、王剛 1997年《鴉片戰爭演義》(又名《鴉片戰爭風雲》) 合作演員:許還山、黃宗洛、陳煒 1998年《煙壺》 又名《御前雙雄》 1999年《萬家軼事》 1999年《村主任李四平》 1999年《生死兩周半》 1999年《大清葯王》 2000年《警察李酒瓶》飾:李久平 2000年《石瀑布》飾:林連長 2001年《神醫喜來樂》飾:喜來樂 合作演員:沈傲君、吳軍、梁麗 2002年《躍龍門》 2003年《王保長新篇》飾:王保長 合作演員:劉亞津、李朝友、王大安 李保田
2004年《御前雙雄》飾:九王爺 合作演員:馮遠征 2005年《巡城御史鬼難纏》合作演員:李明臣 2005年《欽差大臣》 2005年《廚子當官》合作演員:舒暢、田海蓉、李明啟 2007年《王保長新篇Ⅱ死去生來》飾:王保長 合作演員:李朝友、王大安、劉亞津 2008年《南北大狀》 2009年《永不回頭》合作演員:姜武、閆妮、林繼東 2010年《丑角爸爸》 2011年《楊乃武與小白菜冤案》飾:劉錫彤 李保田
2011年《小洋樓》 2011年《喜來樂傳奇
⑺ 老戲骨李保田:敢懟導演、罵編劇,一生不接廣告,吃安定才能入睡
他是老戲骨,國家一級演員,他演的角色幾乎都能得獎。他是李保田,一個敢懟導演、罵編劇的實力派演員。
提起李保田,想必大家馬上就能聯想到《宰相劉羅鍋》和《神醫喜來樂》這兩部電視劇。
無論是劉羅鍋還是喜來樂,都讓人覺得李保田是個開朗活潑的人, 然而現實生活中的李保田卻一點都不開朗,也不活潑。
而是一個嚴肅、強勢、倔強的人,是一個對別人非常嚴格,也對自己要求非常高的人。
01
1946年11月28日,江蘇徐州。
隨著一陣嬰兒的啼哭聲傳來,李氏夫婦迎來了他們的第一個孩子,是一名男孩,取名李保田。父母都是黨員幹部,父親是解放戰爭接收徐州的五大老幹部之一。
家世顯赫,但李保田卻不是一個紈絝子弟,也不調皮。只是從小不愛學習,上課的時候總是心不在焉的。 不愛讀書卻喜歡啃書,長方形的書經常被他啃成橢圓形 。
李保田上小學五年級時,有一天外面飄著雪花,李保田被老師罰站。老師五點半就下班走了,李保田穿著單褲一直站到快六點,直到媽媽來學校找他。
看著孩子被老師體罰,父母一氣之下寫了封信給教育局投訴這名老師。 從此李保田成了學校的「異類」,徹底被老師孤立。
這讓李保田產生了厭學的情緒,他決定逃學。從小喜歡戲劇的李保田下定決心要出去學唱戲,並且在他的日記本里寫下一句話: 「希望將來老李同志(父親)能接成名的小李保田回家。」
父親一看,氣得當場就把這筆記本給撕了,甚至揚言要和李保田斷絕父子關系。雖然只是一句氣話,但在年少的李保田心裡卻當真了。於是帶著三十幾斤糧食離家出走了。
02
離開家的李保田來到了徐州地區梆子劇團,學習演丑角。此時是1960年,正是全國上下鬧飢荒的年代, 13歲的李保田做夢也沒想到等著他的將是四年常人無法想像的艱苦生活。
劇團里沒有吃的,更沒有工資,李保田每天必須忍著飢餓練習表演。 經常餓得他前胸貼後背,躺在草地上做挺屍的動作。
還有兩次差點餓死,我們知道人在長期飢餓的情況下,身體會浮腫。團里的幹部見李保田浮腫到不能忍受的地步了,就給了他2斤豆子,是這2斤豆子救了李保田的命。
1964年,李保田覺得自己該出人頭地了,於是拚命練功,別人六點起來,他就五點半起來,別人五點半起來,他就五點起來, 永遠比別人早起半小時練功 。
吃不飽,營養跟不上,還要高強度的體力活動,這讓李保田的身體扛不住了。持續很久40度高燒不退,晚上一宿一宿地打擺子,李保田卻不知道自己得了傷寒,還在堅持每天練功。
有一天去外面演出,李保田病得很厲害,好在有一個中央下放的幹部發現李保田得了傷寒病,於是派他的秘書把李保田送回劇團。
高燒不退的李保田在劇團辦公室的走廊里暈過去了,等他醒來時發現自己躺在醫院病床上,睜開眼睛看見的第一個人竟然是他的媽媽。
原來在李保田昏過去的時候,劇團和李保田的媽媽取得了聯系。就這樣,時隔4年,李保田終於再一次見到了媽媽。
然而,此時李保田並不知道他的爸爸也生病了,就住在裡面的高幹病房裡。後來媽媽告訴他以後他也沒有去看望爸爸,同樣爸爸也沒有來看兒子。
就這樣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有一天李保田打著點滴睡著了,朦朧中感覺有人摸了他一下,睜眼一看,是自己的父親。 至此,父子之間那段隔閡煙消雲散。
雖然李保田有很多話想對父親說,也想證明自己當年的選擇是對的,更想早一點盡自己的孝道。但子欲養而親不待,沒過多久李保田的父親就病逝了。
這讓李保田愧疚了一輩子,悔恨當年不該離家出走。
03
1966年,李保田轉入徐州地區文工團。這一干就是十幾年,期間擔任過劇團的業務團長,李保田用人有一個標准,就是 不管你找什麼關系,沒有能力就是不用。
李保田真正做到了鐵面無私,因此他常常「得罪人」,招人排擠,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有人管他叫「戲霸」。
李保田在劇團的這十幾年中也曾遇到過兩個貴人,這兩人都是從中央下放到劇團的幹部。其中一人在李保田要被開除出劇團的時候出面挽救了他。
另外一個是上面提到的發現李保田得了傷寒派秘書將他送到醫院的幹部。也是他介紹李保田看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書,成為了李保田的啟蒙老師。
十年文化大革命後,中央戲劇學院面向全國招收學生。李保田隱約感覺到他翻身的機會來了。於是,他向團里提出自己想要報考中戲的想法。
得到了全團上下一致否定, 原因是他的文化水平太低了,小學沒畢業。
可是李保田哪裡是這么容易服輸的人?他覺得在徐州,他就是一隻井底之蛙,只有到了北京進入中戲,他才算跳到了井沿上,才能看到更廣闊的的天空。
為了考中戲,李保田惡補文化課,一有空就去圖書館「偷書看」。後來幾乎圖書館的所有書都被他看遍了(大概圖書館也不大)。
04
1978年,李保田帶著破釜沉舟的決心踏進了中戲的考場。考試結果很快出來了, 李保田被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進修班錄取。
因為李保田惡補文化課,打下了扎實的文化基礎,李保田的文學功底和藝術眼光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校期間成績優異,畢業後留校任教了。
但是,很長時間李保田一直是「待調」的身份,所謂待調就是名義上是老師,沒有正式文件的任命,和學生差不多。只有參加演出才能有工資。
李保田不僅要養孩子,還要借錢寄給徐州的老母親。連續兩年, 他每天只能吃1毛錢的方便麵,吃得他長期便秘。
雪中送炭的機會終於來了。1983年,天津電影製片廠需要拍攝一部電影叫《闖江湖》。劇組找到了李保田,要他演影片中的男主角張樂天,一個正好可以發揮李保田丑角功底的角色。
參演《闖江湖》不僅解決了李保田一年的溫飽問題,也開啟了他的影視道路。
05
1985年,李保田主演了電影《流浪漢與天鵝》,在劇中飾演一個流浪漢。他和美術老師一塊去街上選衣服,看誰選的衣服破舊。
最後李保田選了一件爛得跟漁網一樣的背心, 為了演得更像流浪漢,還往背心上放了虱子和跳蚤。
劇中有一個情節是需要男主角劃船的,李保田不會劃船,他就花了20天時間每天在湖區學習劃船。 皮膚曬得爆皮兩次,三度燒傷。
20天過後皮膚徹底的黑了,穿上道具衣服,看起來就是一個真正的農村流浪漢。
雖然很辛苦,但李保田心裡卻是開心的,他覺得這是多年來最開心的一次。因為他的付出得到了劇組的肯定,他在影片裡面是有所建樹的。《流浪漢與天鵝》也是李保田第一個滿意的影片。
然而,就在李保田最開心的時候,家裡突然有了變故。李保田家裡最小的弟弟大學畢業了,那年他才28歲,是一個非常有才能的畫家。他要去新疆寫生,為了省錢搭了別人的便車,結果司機開車的時候睡著了,發生了車禍。
這讓事業上剛開始有點起色的李保田再次跌落到了谷底。好在母親比想像中的要堅強得多。因為弟弟的事, 李保田決定要在畫畫上有所成就,來彌補弟弟的遺憾。
李保田做到了,他不拍戲的時候就一頭扎進畫室。很多專業畫家看了他的畫都說有很高的專業水準。如今《李保田作品》這本畫冊中收錄了他近300幅繪畫。
06
1995年,李保田領銜主演的 歷史 題材古裝劇《宰相劉羅鍋》在全國取得空前反響,該劇在台灣同樣也引起巨大轟動。
在劇中,李保田飾演了一個不畏強權、剛正不阿、幽默機智的劉墉。他在朝廷、民間,對公事、私事跟和珅發生的一系列鬥智斗勇的故事。一經播出,深受觀眾喜愛。
憑借該劇, 李保田獲得第14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男主角獎,他也因此名聲大振。
《宰相劉羅鍋》取得不錯的反響以後,很多導演都來邀請他出演下一部劉羅鍋的戲,但都被李保田拒絕了。他認為劉羅鍋就這點事,拍不出什麼新鮮玩意兒來。
他還認為一個演員總是演同一個角色,觀眾會不喜歡。 塑造一個成功的角色並不容易,但破壞卻很容易。
李保田主演的另外一部深入人心的電視劇叫《神醫喜來樂》。劇中李保田飾演了醫術高明、為人耿直善良,但卻很怕老婆的神醫喜來樂。
李保田將喜來樂這個角色演得淋漓盡致,這部劇將李保田徹底推上了事業的高潮。
對於怕老婆這件事,李保田認為怕老婆那是愛老婆,是對老婆的寵愛。現實中李保田也確實是很愛老婆的人。
07
出名後的李保田自然吸引了不少商家的青眼。但是,我們從未見過李保田代言的廣告。
他不喝酒,不知道酒好不好,所以不能拍酒的廣告;他沒有吃過的葯不知道有沒有效果,所以不能拍葯的廣告;他沒用過的產品不知道有沒有用,所以不能拍產品的廣告……
再一個,他認為拍廣告會影響劇中角色的形象。 所以,李保田一生不接廣告。
我們知道很多明星成名以後拍了很多廣告,相比拍一部電影或電視劇,拍廣告時間短,收入高,付出還少,收入卻十分可觀。
李保田不接廣告必然損失數以千萬的經濟收入。然而,他自己卻說 「做人要有所取,有所不取,我現在已經很好了,讓我足夠自由就行了 」。
由此可見,電影在李保田心中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 他認為好的電影是人類靈魂的影像,好的電影是可以一遍一遍重復看的。 例如《教父》,李保田每年都要看一遍。
因此,李保田對拍電影這件事要求非常嚴格。有些演員可以同一段時間拍好幾部戲,這叫跨戲。李保田從不跨戲,他覺得跨戲很難把一個角色演好。
演一個角色,他就一心一意把這個角色演好。導演找他演一個十幾個鏡頭的角色,他得看完全部劇本。首先他要看劇本值不值得他演, 如果他認為劇本不好,給多少錢他都不演。
其次,如果他發現劇本有問題的,他要修改劇本。最後拍攝完剪輯的時候他也要插一手。
當然,李保田做這些並不是瞎胡鬧。而是基於他豐富的人生閱歷和多年來拍電影的經驗提出的見解。一般情況下,大部分導演是樂意聽取他的意見的。
但也有例外,2006年李保田受聘某影視公司,拍攝《欽差大臣》,雙方合同約定,該劇為30集,如超過30集要得到李保田的書面認可。
投資方為了獲取更大利益,私自把劇集擴充到33集。李保田知道後以「私下違約『注水』」為由將該影視公司告上法庭。最終法院判李保田勝訴,影視公司賠償李保田人民幣190萬元。
吃了敗訴的影視公司自然不會服氣,於是聯合十家電視劇製作公司聲討李保田,抵制「戲霸」,稱他們以後不會再請李保田來拍戲。
從此以後,我們確實很少見到李保田登上熒幕。 但他自己卻表示並不後悔,即使以後不再拍戲也無所謂。
08
性格倔強的李保田在教 育兒 子方面也很強勢嗎?
其實李保田很少干涉兒子李彧的生活。李彧很小的時候,李保田希望他能成為一個畫家,但後來因為種種原因李彧放棄了畫畫。李保田便不再強求。
他說只要兒子不惹是生非,心理 健康 ,能自食其力過上正常人的生活,別的就不管了。 可見性格倔強的李保田在管教兒子方面卻是十分放任自由的。
這大概是他自己小時候就不喜歡受父親管束的原因吧。
1994年,李彧報考了中央戲劇學院,三試時被刷了下來。當時父親李保田正在中戲任教,但 他卻堅決不給兒子找關系走後門。 直到6年後,李彧通過自己的刻苦努力才考入中戲。
這其實還不算啥,頂多算你大公無私,清正廉明。最讓旁人難以理解的是兒子結婚李保田也沒有參加,原因是正在拍戲,不能請假。從這一點來說,李保田還真是個「怪老頭」啊。
難怪李彧被戲稱為「最慘星二代」。
其實,李保田並不是不關心自己的兒子。李彧小時候生病了,父親李保田永遠是第一個知道的,摸一摸頭就知道兒子有沒有生病。
後來兒子當了導演,父親李保田也出演了他劇中的角色,幫助兒子成就事業。
他只是在一些無關大是大非的事情面前,在不影響大局的前提下,做了他自己認為對的事情。
09
性格過於強勢、倔強的人,心態往往不好控制,心態控制不好,情緒就容易波動。李保田也不例外,由於他總是將目標設得太大,對自己要求又高,導致他的情緒經常發生波動。
長時間的情緒波動最終導致李保田長期失眠。 十八九歲就開始吃安定,直到五十多歲,吃了三十多年。
最嚴重的時候喝一種葯,喝完以後倒數十位數就睡著了,兩三個小時以後醒來劇烈頭痛。
有過失眠經歷的朋友應該知道,失眠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更何況長期的失眠,簡直就是夜夜煎熬。
後來李保田接觸了古典音樂,他發現聽音樂可以治療失眠,聽著聽著慢慢的心就靜了。
索性他就在客廳、卧室、畫室都裝上了組合音響,貝多芬、莫扎特、柴可夫斯基等音樂家的音樂輪番播放。
他看電視都是戴著耳機一邊聽音樂一邊看字幕。
如今李保田已是七旬老人了, 閑來無事時他喜歡寫字、繪畫、雕刻、聽古典音樂。李保田的家裡擺滿了各種字、畫、古董文玩、雕塑等作品。
走進他家彷彿置身於文化氣息濃厚的私人博物館。
10
回顧李保田飾演過的角色,從流浪漢到宰相,從知識分子到hei 社會 老大,從生產隊長到市長,從江湖郎中到大清葯王,從鄉村教師到城市教師,從警察到丑角爸爸,可謂演什麼是什麼,演一個像一個,演得深入人心,演得別的演員不敢去演了。
作為演員,他敬職敬業,敢怒敢言。作為藝術家,他對藝術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作為父親,他堅信兒孫自有兒孫福,子女的生活不必過多干涉。作為老師,他為人師表,極力做到公平公正。
他做任何一件事情都用激情來對待,所以他所做之事,皆有建樹。 這些年我們很少見到李保田老師的影視作品了,原因是沒有他喜歡的角色。
一旦他看上某個角色了,又會付出百分百的激情去演好這個角色。祝願李保田先生 健康 開心度過每一天。
⑻ 李保田演過的全部電影
電影作品
1983《闖江湖》
1985《流浪漢與天鵝》
1985《老君寨奇聞》
李保田1987《人鬼情》
1987《貞女》
1987《別叫我疤痢》
1988《荒原殺手》
1990《菊豆》
1992《過年》
1993《葛老爺子》
1993《中國人》
1994《鳳凰琴》
1994《火船》
1996《有話好好說》 合作演員:姜文
1996《搖啊搖搖到外婆橋》
1997《離婚了,就別來找我》
2006《馬背上的法庭》合作演員:呂玉來楊亞寧
電視作品
1986《葛掌櫃》
1988《師魂》
1989《好男好女》
1991《大路朝天》
1992《山不轉水轉》
1995《宰相劉羅鍋》飾:劉墉 合作演員:張國立、王剛
1997《鴉片戰爭演義》(又名《鴉片戰爭風雲》) 合作演員:許還山、黃宗洛、陳煒
1998《煙壺》 又名《御前雙雄》
1999《萬家軼事》
1999《村主任李四平》
1999《生死兩周半》
1999《大清葯王》
2000《警察李酒瓶》飾:李久平
2000《石瀑布》飾:林連長
2001《神醫喜來樂》飾:喜來樂 合作演員:沈傲君、吳軍、梁麗
2002《躍龍門》
2003《王保長新篇》飾:王保長 合作演員:劉亞津、李朝友、王大安
李保田2004《御前雙雄》飾:九王爺 合作演員:馮遠征
2005《巡城御史鬼難纏》合作演員:李明臣
2005《欽差大臣》
2005《廚子當官》合作演員:舒暢、田海蓉、李明啟
2007《王保長新篇Ⅱ死去生來》飾:王保長 合作演員:李朝友、王大安、劉亞津
2008《南北大狀》
2009《永不回頭》合作演員:姜武、閆妮、林繼東
2010《丑角爸爸》
2011《楊乃武與小白菜冤案》飾:劉錫彤
李保田2011年《小洋樓》
2011年《喜來樂傳奇》
⑼ 李保田電影全集(李保田十大經典影視劇)
李保田,1946年生於江蘇徐州,國家一級演員。1978年考入中央戲劇學院導演幹部進修班。1983年主演新鳳霞參演的電影《闖江湖》正式開始演藝生涯。
1988年,憑借《人鬼情》獲得電影金雞獎最佳男配角獎 。1992年,憑借《葛老爺子》獲得電視劇飛天獎最佳男主角獎。1993年,憑借影片《鳳凰琴》獲得華表獎、百花獎、金雞獎三個獎項的最佳男主角獎。1996年,憑借《宰相劉羅鍋》獲得金鷹獎最佳男主角獎。1998年,憑借《有話好好說》獲得百花獎最佳男配角獎。2000、2002003三年獲得電視金鷹獎觀眾喜愛的男演員獎。2003年,憑借《神醫喜來樂》獲得飛天獎、金鷹獎最佳男演員獎。2014年,憑借影片《夜鶯》獲得第21屆「落葉時節」明斯克國際電影節兒童電影最佳成人演員獎 。
李保田喜歡嘗試不同類型的人物形象,他的表演功力深厚,自然真實,純朴灑脫,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這與他平常博覽群書,通曉多種藝術有著必然的聯系 。
提到現今演藝界的明星,李保田是個另類,確切點說,應該把他歸到藝術家一類去。「戲好人清高」,是許多人對李保田的印象,也正因為這個原因,李保田接演的影視劇並不多,但只要是有他參演的劇目,他塑造的人物總是最有看頭 。
1.《宰相劉羅鍋》(1996)
《宰相劉羅鍋》由李保田、張國立、王剛、鄧婕等主演,講述乾隆年間劉墉與和紳在朝廷、在民間,對公事、對私事發生的一系列鬥智斗勇的民間傳說故事。
本劇戲說歷史,卻不胡說歷史,劉羅鍋戲君上,斗貪官,揚正義,反應了老百姓心中的清官夢。貪官、清官、皇上的君臣鐵三角,張國立自此成了皇帝專業戶,王剛則把和珅一角私有化了。唯有李保田,還是走著多樣化表演的路子。
佩服劉墉剛直不阿,為官清廉,不畏強權,為民請命。厭惡何珅,因為他玩弄權術,貪污腐敗。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正是因為李保田、王剛等演員的高超演技,才使這些形象如此鮮明,如此深入人心。
天地之間有桿秤,那秤砣是老百姓。李保田真是演技派,還有那個荔浦芋頭是不是真的很好吃?
2.《神醫喜來樂》(2003)
《神醫喜來樂》由黃力加等導演,周振天編劇,李保田、梁麗、杜雨露、沈傲君等主演。該劇以懸壺濟世的民間郎中喜來樂的跌宕人生為主線,以戊戌變法的歷史、紅顏知己的戀情和同行冤家的相煎為支脈,描繪了在清末社會大背景下的小人物命運。
這是一部很逗趣搞笑又帶著生活智慧的電視劇。那時的沈傲君真的好漂亮。
喜歡裡面的李保田和吳軍還有杜雨露的表演,整個戲靠幾個人的表演給大家帶來了無限的樂趣。另外,這部劇的台詞功底很強,裡面的俏皮話和歇後語很多,看這個戲每次都有學習的感覺。還有,裡面的劇情設計感覺也很好,起碼劇情就可以打八分,環環相扣。
命里有時終須有,有緣始終有緣,哪怕在殘破不堪的凋零歲月後,那份封存在心底的情感還是那麼真切那麼默契那麼心有靈犀,不需言語,只要一個眼神就足以找回那熟悉的渴望的卻又失去的一切。在望盡天涯路,在為伊消得人憔悴後,當那段糾結的情感從滄州到京城再回到滄州時,當人生軌跡也經歷起伏從低到高再回歸當初的模樣時,悵然若失間,驀然回首,眼前的紅蓋頭恍若一夢。抑或正是因為這樣坎坷的道路才得以返璞歸真,才比未經生死契闊的信手拈來來得更真加實。
黃泉路上,忘川河中,三生石旁,奈何橋上,相思弦,塵緣戀,輪回換,宿命牽,只怪那,只怪前世多看了你一眼。
3.《警察李酒瓶》(2001)
《警察李酒瓶》是由安戰軍導演,李保田、黃宗洛、孫松、李彧等主演,是一部帶有濃厚生活色彩,講述老百姓故事的電視劇。他們匯集在一起,構成一幅九十年代末的中國市民的風俗畫。
該劇信息量巨大,情節感人,耐人尋味。不論是普通市民,還是專業民警都能體會出劇中故事的意味。藝術的塑造人物,准確的把握時代脈搏,使該劇成為當時中國的優秀電視劇之一。
李保田就是精品的保證。教科書式的教我們做一個好父親 、兒子和警察 。結尾,親人全都離去的李酒瓶,真的哭了。
非常棒的片子,扎心到輕易不敢看第二遍。
4.《永不回頭》(2010)
《永不回頭》由張輝執導,姜武、閆妮、李保田、林繼東等主演的國內首部反映刑釋人員回歸社會的現實題材電視劇。
這部劇看了很感人,直面現實、直面人心,並承載著一定的社會關懷。李保田,姜武,林繼東三位主演把劇中人物刻畫的淋漓盡致,不愧是實力派演員。
李保田不愧是國寶級演員 ,嬉笑怒罵煽情落淚,尤其是故事結尾處,將人生至苦至恨至情至暖推向高潮。一部暖心劇,只這幾個人足矣。
5.《丑角爸爸》(2012)
《丑角爸爸》是王碩執導的都市親情劇,由李保田、王曉晨、王全有、李彧、湯加麗等人出演。
該劇以河北某京劇團改革開放後近20年的風雨歷程為背景,講述了一代「名丑」趙青山的家庭情感糾葛以及他對戲曲藝術的執著和堅持的故事。
李保田撐起一部戲,愛憎分明,真情實感。看完這部劇,深深體會到父愛如山。編劇用很多非常生活化的細節塑造出了趙青山這個接地氣的父親形象,李保田老師精湛的演技讓這個虛構的角色就像身邊的存在的活生生的人,你會被他的喜怒哀樂所感染。
6.《鳳凰琴》(1993)
《鳳凰琴》是何群執導的一部關於民辦教師的電影,由李保田、王學圻等人主演。根據劉醒龍同名小說《鳳凰琴》改編。
良心電影。影片著重寫了幾個民辦教師的外貌、語言、行為、精神境界、生存狀態,他們沒有淵博的學識,也沒有什麼崇高的理想,成天忙忙碌碌就為了幾件事:央求村裡兌現拖欠的菲薄薪水、爭取「民轉公」的指標、動員村民送孩子上學(因入學率與薪水是掛鉤的)、設法通過鄉里的評估達標、籌錢修繕破漏不堪的校舍。為了這幾件事,他們甚至勾心鬥角、弄虛作假、請客送禮。裡面的人物沒有崇高之美,但觀眾卻被深深打動了。每天簡朴的升國旗儀式十分嚴肅莊重地例行著、教室里的讀書聲也未曾消失,還有那張象徵著青春、愛情、美的追求和生存信念的鳳凰琴。影片拍攝得很真實,可以在瑣碎和混濁的視聽情境中體驗到影片純凈的精神氣質。
李保田、王學圻演得真好。懷念那時的良心國產主旋律電影——每個角色都是鮮活有血有肉的,有性格缺點和為一己私利的無奈,也有為了孩子學校不是做樣子的大愛。「爛泥壘個灶,只能用個十年八年,你教孩子認個字,可以受用世世代代。」如此教師,讓人淚目。
7.《人鬼情》(1987)
《人·鬼·情》由黃蜀芹執導,李保田、徐守莉、姬麒麟主演,河北梆子演員裴艷玲特邀演出。這部影片是以裴艷玲的真實經歷為藍本創作,並由本人出演,塑造了秋芸這樣一個藝術上的成功女性,也揭示出現代女性所面臨的艱難困境。
《人·鬼·情》是中國最具女性意識的一部電影,一個女人藉助戲劇舞台,藉助男兒身,獲得身份的認同、性別的補充。更深刻的是,這是現代女性歷史命運的一個隱喻。一個拒絕並試圖逃脫女性命運的女人,一個成功的女人——因扮演男人而成功,卻終作為一個女人而未能獲救。這既是女性意識的覺醒:不再匍匐於男權主義之下,也是女性主體身份地位的缺失:在屢次得不到男人的保護之下,自己創造一個鍾馗,自己保護自己,彌補現實世界中的缺失。
李保田在劇中扮演女藝人秋芸的父親,這是一個性格復雜的人物,長期精神壓抑而形成倔強,固執但又爭強好勝的性格特色。雖然是配角,李保田卻演得絲絲入扣,非常精彩。
8.《菊豆》(1990)
《菊豆》是第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中國電影。改編自劉恆小說《伏羲伏羲》,由張藝謀、楊鳳良導演,鞏俐、李保田主演。講述的是故事發生在20世紀20年代,中國某小鎮上的染坊主楊金山續弦娶了年輕姑娘菊豆為妻為傳宗接代但其性無能,後侄子楊天青與菊豆愛慕生子天白。楊金山死後,漸已成人的天白後怒殺與母「通姦」的生父楊天青。菊豆萬念俱灰,縱火燒掉楊家世代相傳的祖業「楊家染坊」。
李保田在片中飾演一個飽受壓抑與嬸子偷情的男人楊天青。楊天青與菊豆之間的愛情,像是禁止自由戀愛的傳統封建思想的一道破曉,充滿了曙光,帶給人們對愛情的無限憧憬。可惜雖然他們相愛,卻仍舊不敢突破封建禮教對人的禁錮,這片可怕的青灰色的霧氣又籠罩著人心。天青對楊金山的收養充滿了感激之情,即使內心痛恨著他,也不忍心對其下手。報答楊金山成了他的信仰和心靈的枷鎖,亦使得悲劇不斷延續。這樣復雜的角色,李保田也表演得十分出色。
9.《搖啊搖,搖到外婆橋》(1995)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由張藝謀執導,鞏俐、李保田、孫淳、李雪健等主演。該片改編自李曉的小說《門規》,講述了20世紀30年代的上海灘,鄉村少年水生來到上海灘投奔六叔,被安排伺候歌舞皇後小金寶所引出的黑幫悲情故事。
李保田在劇中飾演三十年代上海灘黑社會頭目唐老大一角,這是李保田從事電影表演以來第一次飾演反面角色。老戲骨真的是老戲骨,李雪健,李保田,鞏俐,演得太好了。
這是水生從未見過的世界,沒吃過的冰激凌,沒睡過的女人。熏人的暖風里,一個少年看得見白花花的大腿,也看得見跫跫留門的夜。聽得見靡靡的花好月圓,也聽得見搖到外婆橋的鄉謠。日後或許會夢到披著村婦衣裳的小金寶,在牌桌前笑啊笑,笑著笑著滑下了淚。七天一覺噩夢,聽那鼙鼓遍地擂來,驚潰了少年。
10.《夜鶯》(2014)
《夜鶯》是由費利普·彌勒執導,李保田,秦昊,李小冉,楊心儀等主演的一部中法合拍家庭電影。
影片講述的是一位老人和孩子的故事。這位老人為了兌現多年前的承諾,准備帶著他的鳥結伴遠行,從北京趕赴老家廣西,因為兒子和兒媳忙於工作無暇兼顧,使得他不得不帶上年僅8歲的孫女一同出行。伴隨一隻鳥,一位老人和一個都市的小女孩,就這樣開始了一場註定不平靜的心靈之旅。
熱鬧喧囂中得一份安靜,實屬難得體驗。沒看過蝴蝶,甚至看完之前也不知道電影名,古風電影的魅力,唯有靜靜的感動。
廣西的美景不錯。國外的導演比較看中中國的傳統以及民俗的東西,顯得過於刻意了。但是能拍成這樣不容易。
有些地方很生硬,但是很喜歡李保田老師的表演,小姑娘演得也很自然可愛,看完還是感覺蠻溫暖的,喜歡電影里的廣西美景。
⑽ 1991年的電影《過年》
前兩天看了一部老片,1991年的電影《過年》內容大概如下:
一年一度的農歷春節來臨,生活在東北農村的程家老兩口(李保田 & 趙麗蓉 飾)滿心歡喜地等待兒女回家過年。去年的團圓飯不歡而散,因此母親更加盼望這次能過個愉快的團圓年。
不久,子女們陸續回來:長子(六小齡童 飾)木訥老實,大媳婦(丁嘉麗 飾)潑辣刁蠻;幹部大姐夫(葛優 飾)不走正道,在外拈花惹草,還強逼妻子墮胎;小兒子(梁天 飾)不務正業,貪圖享樂,只知道伸手要錢;父親最疼愛的二女兒當初忤逆父命嫁給架子工(申軍誼 飾),如今自食其力干出事業的小兩口也再次歸來。
看似喜慶祥和的兄弟妯娌們卻各有各的小九九,不知今年的年夜飯該如何收場……
趙麗蓉籍此片獲1990年第4屆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委最佳女主角大獎。
一個鏡頭還原了一整個中國的家庭,電影寫的就是我們身邊每一個家庭,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每個小家都有自己的故事,沒有聖人,大家都是懷小心思的普通市民。按照他們回家的順序說吧:
李保田和趙麗蓉扮演的老頭子夫妻倆是上一輩的中國人,媳婦持家勤勞能幹,節省著過日子,一年為丈夫存下十瓶人參酒,生活雖苦卻很滿足;老頭子辛苦大半年攢了800塊錢,也就想著回家把錢給媳婦。他有家長的威嚴,也有家長的架子,面對家裡的大事,皺眉抽煙甚至微微故作姿態的神情,和我爺爺一模一樣。年三十孩子們都沒有回家,只留老夫妻倆孤獨放煙花的背影。
大年初一孩子們陸續到家了,二兒子是那個年代的研究生,年輕帥氣,找了高乾女朋友,想找老爸要1000塊作社會調查的食宿費,放在現在大概就是「鳳凰男和城市女」的故事了,那個年代這還不是什麼凸出矛盾,可是放到現在……
六小齡童演的大兒子是迂腐懦弱的中學教師,似乎沉浸在書里的世界,在這個復雜的世俗社會並不吃香;大媳婦是某一種典型中國女人的縮影,潑辣要強斤斤計較貪財好利,加上有個恨鐵不成鋼的丈夫,使她愈加想證明自己過的不比別人差;甚至連他們家兒子都演的很好,是那種被大人略驕縱的小男孩,正處在七八歲有點討人嫌的年齡,但不失可愛善良。
大女兒的性格如同大兒子,隱忍卑怯,葛優扮演的丈夫在外拈花惹草她也順著,丈夫要她墮胎她也順著,反抗唯一的結果是被丈夫打了;葛優的角色讓我想用「油膩」這個詞來形容,不僅是圓滑了,是發膩,是惡心,在廠里當個小幹部順手調戲小女生,和別的女人糾纏不清,嫉妒二女婿掙錢多在老頭子面前說壞話,為了顯擺借朋友的外國車回家過年……
小兒子是有點小聰明卻不踏實的小青年,追隨各種流行的元素還要享安逸,女友和他是一類人,兩人准備結婚卻沒有工作,年夜飯上想出「募捐」的歪主意讓大家出錢幫他們結婚,那時候還沒有「裸婚」這個詞呢。
最幸福的大概是二女兒了,嫁了誠懇踏實的丈夫,努力掙錢現在生活富足。但是,幾年前二女兒是偷了戶口本自己跑去領證,大概那時候大川還是個沒文化也沒錢的傻小子,即便是在現在傳出去也是不是什麼風光事,何況是20多年前的東北農村,閑言碎語定是少不了。老頭子一直耿耿於懷不準夫妻倆進家門,但是看到夫妻倆現在幸福,父母也就原諒了當年那個不懂事二丫頭。
一家人的矛盾終於在大年初一的飯桌上爆發,留下一屋子殘破,和趙麗蓉那句「別掃,別把財氣掃走了」。影片的最後,年過完了,老夫妻兩最終離開了這座老房子,家也就沒了。
簡單,寫實。寫實到我能在他們身上看到自己親友的身影。中國式的親友關系非常微妙,或親或疏,生活的智慧處處皆是,調和好一大家子並不簡單。現在的團圓飯桌上,大家和和氣氣熱熱鬧鬧,貌合神離的並不少。上一輩寬厚的性情在似乎很少被下一輩繼承,因為一個「錢」字就能翻臉,在老人們看來不可理喻的表現如今是常態了。我不是要發「世風日下道德淪喪」的感嘆,而是想說,這就是現在的鄉土中國,我們身處其中,不用改變也無力改變,但我們平靜接納它的的同時,不要忘了上一輩人生活的姿態。再過20年,這部電影也許老了,但它寫出來的人和人性是不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