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經典電影中景人物鏡頭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經典電影中景人物鏡頭

發布時間: 2022-12-28 09:43:26

A. 電影中遠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寫的區別

pdf不是電影格式,你肯定錯了

B. 電影中什麼叫全景,遠景,中景,近景,特寫,大特寫

(1) 遠景鏡頭
遠景具有廣闊的視野,常用來展示事件發生的時間、環境規模和氣氛。比如表現開闊的自然風景、群眾場面、戰爭場面等等。遠景畫面重在渲染氣氛,抒發情感。在繪畫藝術中講究「遠取其勢,近取其神」,這一點和繪畫是相通的。遠景畫面的處理,一般重在「取勢」,不細琢細節。在遠景畫面中,不注重人物的細微動作,有時人物處於點狀,故不能用於直接刻畫人物。但卻可以表現人物的情緒,因為影視畫面是通過畫面組接表情達意的,通過承上啟下的組接可以含蓄地表達人物的內心情緒。

如影片《一個人的遭遇》當主人公索克洛夫從集中營中逃出後,拚命奔跑,最後躺在麥田地里,這時出現一個近拉遠的鏡頭畫面,含蓄地表現了主人公獲得自由的內心喜悅。

遠景除了表現規模、氣氛、氣勢之外,還可以表現一定的意境。
遠景畫面,包容的景物多,時間要長些。一般不少於10秒。
由於電視畫面畫幅較小,有人主張不用或少用遠景。少用是對的,但不能不用。
(2) 全景
全景用來表現場景的全貌或人物的全身動作,在電視劇中用於表現人物之間、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全景畫面,主要人物全身,活動范圍較大,體型、衣著打扮、身份交代的比較清楚,環境、道具看的明白,通常在拍內景時,作為攝像的總角度的景別。在電視劇、電視專題、電視新聞中全景鏡頭不可缺少,大多數節目的開端、結尾部分都用全景或遠景。遠景、全景又稱交代鏡頭。
(3) 中景
畫框下邊卡在膝蓋左右部位或場景局部的畫面成為中景畫面。
但一般不正好卡在膝蓋部位,因為卡在關節部位是攝像構圖中所忌諱的。比如脖子、腰關節、腿關節、腳關節等。中景和全景相比,包容景物的范圍有所縮小,環境處於次要地位,重點在於表現人物的上身動作。中景畫面為敘事性的景別。因此中景在影視作品中占的比重較大。處理中景畫面要注意避免直線條式的死板構圖、拍攝角度、演員調度,姿勢要講究,避免構圖單一死板。人物中景要注意掌握分寸,不能卡在腿關節部位,但沒有死框框,可根據內容、構圖靈活掌握
(4) 近景
拍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體的局部成為近景。近景的屏幕形象是近距離觀察人物的體現,所以近景能清楚地看清人物細微動作。也是人物之間進行感情交流的景別。近景著重表現人物的面部表情,傳達人物的內心世界。是刻畫人物性格最有力的景別。電視節目中節目主持人與觀眾進行情緒交流也多用近景。這種景別適應於電視屏幕小的特點,在電視攝像中用得較多,因此有人說電視是近景和特寫的藝術。近景產生的接近感,往往給觀眾以較深刻的印象。
由於近景人物面部看的十分清楚,人物面部缺陷在近景中得到突出表現,在造型上要求細致,無論是化裝、服裝、道具都要十分逼真和生活化,不能看出破綻。
近景中的環境退於次要地位,畫面構圖應盡量簡煉,避免雜亂的背景奪視線,因此常用長焦鏡頭拍攝,利用景深小的特點虛化背景。人物近景畫面用人物局部背影或道具做前景可增加畫面的深度、層次和線條結構。近景人物一般只有一人做畫面主體,其他人物往往做為陪體或前景處理。「結婚照」式的雙主體畫面,在電視劇、電影中是很少見的。
(5)特寫鏡頭
畫面的下邊框在成人肩部以上的頭像,或其他被攝對象的局部稱為特寫鏡頭。特寫鏡頭被攝對象充滿畫面,比近景更加接近觀眾。背景處於次要地位,甚至消失,特寫鏡頭能細微地表現人物畫部表情。它具有生活中不常見的特殊的視覺感受。主要用來描繪人物的內心活動。演員通過面部把內心活動傳給觀眾,特寫鏡頭無論是人物或其他對象均能給觀眾以強烈的印象。在故事片、電視劇中,道具的特寫往往蘊含著重要的戲劇因素。在一個蒙太奇段落和句子中,有強調加重的含義。比如拍老師講課的中景,講桌上的一杯水,如拍個特寫,就意味著可能不是普通的水。

正因為特寫鏡頭具有強烈的視覺感受,因此特寫鏡頭不能濫用,要用的恰到好處,用得精,才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濫用會使人厭煩,反而會削弱它的表現力。尤其是臉部大特寫(只含五官)應該慎用。電視新聞攝像沒有刻劃人物的任務,一般不用人物的大特寫。在電視新聞中有的攝像經常從臉部特寫拉出,或者是從一枚獎章、一朵鮮花、一盞燈具拉出,用得精可起強調作用,用的太多也會導致觀眾的視覺錯亂。如果形成一個「套子」就更不高明了

C. 電影中遠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寫的區別

全景,遠景,中景,近景,特寫,所說的這些統稱為景別,是指由於攝影機與被攝體的距離不同,而造成被攝體在電影畫面中所呈現出的范圍大小的區別。

景別的劃分,一般可分為五種,

  1. 特寫是指拍攝的部分為人體肩部以上,主要拍攝人的面部細節,從遠到近拍攝

  2. 近景所指的是拍攝的是人的胸部以上的畫面,主要是拍攝人面部的表情

  3. 中景是指拍攝的人體膝部以上的畫面,著重展示人的姿勢與生態。

  4. 全景指的是拍攝的人體的全部和周圍背景,能夠表現出人所在的環境。

  5. 遠景指的是被攝體所處環境。

在電影中,導演和攝影師利用復雜多變的場面調度和鏡頭調度,交替地使用各種不同的景別,可以使影片劇情的敘述、人物思想感情的表達、人物關系的處理更具有表現力,從而增強影片的藝術感染力。如果兩者直接組接,會造成視覺上和情緒上大幅度的跳躍,常能收到特有的藝術效果。

(3)經典電影中景人物鏡頭擴展閱讀:

景別就是攝影機在距被攝對象的不同距離或用變焦鏡頭攝成的不同范圍的畫面。電影為了適應人們在觀察某種事物或現象時心理上、視覺上的需要,可以隨時改變鏡頭的不同景別,猶如我們在實際生活中,常常根據當時心理需要或趨身近看,或翹首遠望,或瀏覽整個場面,或凝視事物主體乃至某個局部。

這樣,映現於銀幕的畫面形象,就會發生或大或小的變化。景別的確定是攝影者創作構思的重要組成部分,景別運用是否恰當,取決於作者的主題思想是否明確,思路是否清晰,以及對景物各部分的表現力的理解是否深刻。

比如,拍攝芭蕾舞演員的舞姿,若不遠不近恰恰去掉舞蹈者的足尖;拍精心檢驗產品,而手卻不在畫面之內;需要強調神情又遠得看不清面目;需要強調氣氛的沒有給予舒展的空間等,都是思路不清的毛病。

至於有些人事先不構思好景別的運用,往往先拍下來再說,需要中景、特寫靠放大後再剪裁,這就是不了解拍攝距離對畫面形象的質量和表現力的影響。要保證完美的畫面質量,景別的確定要盡可能在拍攝時一次完成。


D. 電影《神女》經典鏡頭淺析

導讀:《神女》是由吳永剛執導,黎鏗、阮玲玉主演的一部無聲電影。影片講述了上海一位妓女的血淚生活的故事。

一、劇情介紹

一個生活貧苦的女人只有一個小兒子,為了生計也為了撫養兒子成人她不惜出賣自己的身體。她是一個妓女,為了孩子她咬牙忍受著別人對她的侮辱,盡管這樣,這個社會對她們這些人仍然是非常殘酷的。

晚上,警察來了,她到處躲避,沒想到她躲進的是一個惡霸的家裡,她被惡霸強暴了。不幸的是,她的家也被惡霸找到,她的人和她掙來的錢都被惡霸佔有,她幾次想擺脫惡霸都沒有成功。

幾年以後,兒子長大了些,她希望兒子能上學,不願因沒錢而失去受教育的機會,便繼續賣身賺錢供孩子上學。她所得錢極其有限,但仍瞞著流氓積攢下一點錢,藏在牆壁秘密的地方。

在學校里上學的兒子的身世被一些學生家長知道了,他們向校方提出不能讓一個妓女的孩子在學校里和其他孩子在一起念書,這樣會破壞學風,校長只得去孩子家中查問此事。

女人駁斥了校長和那些家長的意見,校長見此十分同情母子兩人,讓孩子繼續留在學校念書。但學校的董事會極其反對讓孩子留在學校。正直的校長用自己微薄的力量無論怎樣努力也無濟於事,孩子終於被開除了。

女人為使孩子能繼續念書,便想離開這里,投奔別處。但當她去拿自己積蓄的那點錢時,發現流氓將它偷去賭博輸光了。她氣憤不已,拿起一隻瓶子向流氓砸去,流氓被打死了。而她也因殺人被判處了十二年徒刑,關進了監獄。

二、《神女》經典鏡頭解讀

1從趣味中心:畫面中的趣味中心,也是吸引觀眾目光之處。鏡頭中女主人公冷傲的臉和後面惡霸嬉笑的臉形成對比度最強的區域,吸引觀眾注意,且男女主人公動作不一,一個站著一個坐著,但站著的男人雙臂交替放在胸前一臉輕松,坐著的女主翹起腿一手臂手上拿著煙支撐在在腿前,眉頭緊鎖又有些面無表情,整個人看起來僵硬冷酷。

2從燈光風格和色彩風格:首先燈光,是低調,陰影布局,陰影採用透射式,用高反差的風格。燈在惡霸頭頂亮著,女主人公在惡霸注視下微微低頭看向別處,身後一片黑暗。再次,關於色彩,黑白冷色調代表平靜,疏遠,低調的燈光和暗色調表現出壓抑懸疑和一種宿命感,泛白和黑灰的色調,象徵著女主人公地獄般生活的開始。

3從鏡頭距離和鏡頭種類:畫面採用中景,囊括兩個人的鏡頭,淺焦鏡頭,虛化雜亂的背景,突出漂亮的女主人公,給簡單的劇情寓意化的效果。好人讓我們投入同情;壞人讓我們由衷的討厭。

4從鏡頭角度和人物所處位置:採用水平角度,等同於我們身臨其境人眼觀察的世界,顯示一種歷歷在目的情境。演員在畫面中的位置表現著人物之間的關系。一般來說,景框的上方,代表著權威和控制,因為從心理學上說,同樣的東西,放在景框的上方和下方,上方總是顯得重一點,有一種重壓感。被擠壓在景框邊緣的人或者事物,都會失去畫面的主控性,顯得被動和無力。惡霸就站在畫面的左上方,而右下方的女主人公所處位置表示脆弱服從和無力。

5從景框:緊的取鏡使人物充滿了整個畫面,顯得非常擁擠,暗示著一種囚牢性的存在。也象徵暗示著女主人公更加悲劇的人生命運轉折。

三、影片評價

對於這部電影,我們只能套用教科書的原話:無聲片的巔峰之作,阮玲玉表演藝術的巔峰之作。

「影片的巨大成功首先是深刻的現實揭露與批判性。通過一個身處下層,受盡屈辱的女子寧願忍氣吞聲,承受身心舉手摧殘企圖撫養孩子成人,卻還無法立足生存的故事,對社會的不公、道義的喪失和黑暗壓迫的無處不在做血淚的控訴。」

神女,片名是這樣一個聖潔的詞彙。是遙遠的聖母,是颯爽的女英雄,又或是……沒有人會想到導演將這樣一個頭銜封給了一位流落風塵的可憐女子。然而,當我們看完整部影片後,沒有人會不認可將這個稱呼贈與這位偉大的女性。是的,在影片中妓女只是她卑微的職業,而她真正的身份是一位母親,一位將生命所有愛與心血傾注於孩子的母親。

母愛,這個溫暖的詞彙占據著綿延的時間和無際的空間。我們從阮玲玉扮演的母親身上看到了這種亘古不變的情感。我們熟悉這樣的情感,我們依戀這樣的情感,即便沒有聲音也可以引起共鳴。劇中母親的母性之光令人折服,我們忽略了她的卑微,甚至可以說她的卑微身份更映射出母愛的永恆性。

沒有任何語言。母親的無奈悲傷,痛苦彷徨,開心喜悅,驚恐無錯依然在她的舉手投足間展現得淋漓。她是一個悲劇性十足的人物,游盪在社會的最底層,做著最卑賤的「工作」,還要靠一個女子的力量為孩子撐起一片天。然而這痛苦的事實她都能選擇承擔和忍受,因著她唯一的信念——讓孩子過得更好。艱難的生活中依然有她燦爛的笑容:當孩子一本正經地教她做操時,她笑了;當她在路邊為孩子選中一個可愛的玩具時,她笑了;當她看到孩子在聯誼會上唱起歌曲的時候,她也笑了……她的笑臉燦爛而溫暖,似乎看不到生活的陰影,這是因為她的堅強,更是源於她的信念,作為一個幾乎一無所有的母親,她的笑臉只為心愛的孩子綻放。

「老大」的出現是母親悲劇結局的導火索。他占據了母親,霸佔她的身體,霸佔她出買身體得來的金錢。她曾選擇容忍,但頂不住「老大」的咄咄逼人;她曾選擇逃離,但她卻逃不出「老大」的手掌心。我想,如果沒有孩子,作為一個風塵女子的她也許會一直忍受下去,畢竟她太過渺小的身份不允許她為自己的命運做出什麼反抗。然而,作為一個母親的她可以不為自己的命運抗爭,卻不能不為孩子的命運抗爭。她擁有進步的思想,她要讓孩子上學,讓他擁有光明的未來,縱然自己身陷黑暗。其實母親的悲劇命運是註定的,「老大」的出現看似偶然,其實也是一種必然。在那個國家動盪,民不聊生的時代,這樣一個柔弱女子的命運何去何從,擁有決定權的絕不是她自己。她是一株野草,縱然是一株倔強的野草,也無力逃脫無情烈火的燃燒,終將化為灰燼,被那個吃人的時代湮沒。

在影片的結尾,母親在鐵窗中聲淚俱下。她要孩子以為她已經離開人世,她要孩子沒有負累,過上正常孩子的生活。在她朦朧的眼中,我分明看到了希望,在絕望的生命中。

由於電影拍攝於1933年,當時的電影技術還不是很發達,所以自始至終都是以無聲和黑白色調示人,但是還是沒有能夠抹殺掉這部電影的藝術價值。當夕陽西下引來了萬家燈火,一扇簡陋的窗子透出了慘白的燈光,鏡頭將觀眾帶入了屋內,這一戶人家屋內擺設極為簡單,只有一些生活的必需品,與這間簡陋的屋子極不協調的是兩件時髦的旗袍,在拍攝旗袍的時候,導演採用了慢鏡頭,似乎是故意將觀眾的視線引向此處,像是在向觀眾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麼如此簡陋的家庭會有如此時髦的旗袍?」但是導演並沒有再做停留,鏡頭轉向了一對母子,母親正在哄著年幼的孩子入睡,母親看了看鍾表,輕輕地放下了孩子,躡手躡腳地走到了鏡子前,靜靜地化妝、靜靜地換衣服,小小的動作是滿滿的母愛。當她拿著手提袋風情萬種地站在街上時,一切都已經明了,她只不過是一個在夜之街頭站街的低賤的神女,夜上海的繁華不屬於她,罪惡的夜將她推向了道德的對立面,為了生活他不得不如此。但也正是這個身份成為了她不幸的源頭,為了躲避警察,逃到了一個地痞章老大的家裡,開始了被糾纏的命運,好不容易攢下錢給兒子上學,卻因為學校知道自己的身份使孩子失去了上學的機會,萬般無奈迫使她離開這個罪惡之地,偷藏的錢被那個男人賭了個精光,終於她爆發了,結束了那個男人的生命的同時也將自己送進了監獄。

她的不幸是一連串的,這些重壓卻沒有使她倒下,因為兒子是她活下去的勇氣,是她繼續生活的支柱。從一開始孩子的父親始終都是缺席的,我們不知道這跟男人是誰,是如何將孩子的母親拋棄,是如何將她陷入這不幸的境地。但是即便生活是怎樣的不幸,這位母親都沒有放棄的想法,她所想的只有如何將孩子撫養長大,在孩子的面前她總是能露出會心的笑,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像別的孩子一樣快樂的成長、接受教育,但是她的職業終究是為社會所不容的,孩子因為她被迫退學,她甚至可以說多希望自己的孩子沒有像她這樣的母親,現實使她絕望,只有逃離才是出路,章老大卻將她的後路也切斷,一時沖動,她殺死了章老大,也因此獲刑12年,她木然走進了監獄,很明顯她還沒有從殺人的恐懼中清醒過來,當監獄的大門關閉的那一剎那,她想起了兒子,絕望地撼動著大門,可是無濟於事。當老校長告訴她他會替她教育孩子,使她終於可以松一口氣,最後那一句「不過等他長大了之後,請你告訴他,他的母親已經死了,使他不知道有這樣一個母親。」阮玲玉很好地表現了這位母親此時的心情——絕望又充滿了希望。絕望的是自己看不到孩子的成長,希望的是孩子可以健康地長大。

資料參考:《神女》網路,相關文章

E. 電影中常用什麼視點和什麼角度

15種拍攝電影常用的鏡頭

  • 按景別分:

    • 特寫(包括超特寫):為了使觀眾注意到人物面部表情或者其他特徵。

    • 中景:一般為半身像,為了體現人物正在進行的動作,比如使用某個物品,或人物肢體語言很重要。

    • 遠景(包括超遠景):為了表現所有環境或表現人物的渺小,烘托氛圍等等。

    • 視點鏡頭(POV):拍攝畫面為角色的視角,為了使觀眾身臨其境感同身受。類似於第一視角的FPS游戲畫面。

  • 按人物數量分:

    • 單人鏡頭(solo)

    • 雙人鏡頭

    • 三人鏡頭

    • 依此類推

  • 按鏡頭角度分:

    • 平視鏡頭(eye level):拍攝畫面保持水平,一般不影響畫面中的人物關系

    • 仰角鏡頭:畫面仰視,為了表現角色形象高大或佔主導地位。這里的仰角鏡頭不一定指的是鏡頭是向上拍的,有時候也指的是畫面中各個人物在空間位置上的關系。例如一個向下俯拍的鏡頭,但是畫面中主體的空間位置要高於次要人物的空間位置,那麼這個鏡頭也可以算是用來表現主角的高大。

    • 俯視鏡頭(頂視鏡頭/鳥瞰/航拍):為了表現角色的弱小或展示所有環境。

    • 斜角鏡頭:拍攝畫面傾斜,為了使觀眾注意到畫面的不平衡,表現某種意義的失調。具體情況需要具體分析。

    • 過肩鏡頭:拍攝畫面在角色肩膀水平之上,一般表現拍攝鏡頭是處於一個旁觀者的視角。最常見的就是兩個人面對面對話,這種時候經常採用過肩鏡頭。

  • 跟隨鏡頭:平移,鏡頭向左或向右移動。跟隨主體移動。

  • 搖臂鏡頭:鏡頭向上或者向下移動。

  • 滑軌鏡頭:鏡頭向前或者向後移動。

  • 變焦鏡頭:畫面空間不變,只是畫面拉近或拉遠。

  • 無規則運動鏡頭:鏡頭圍繞一個主體不定向運動,一般可以增強畫面的運動感,使畫面更有張力,缺點是畫面看起來有些混亂。例如《諜影重重》系列裡面的動作戲就是無規則的運動鏡頭。

  • 360°環拍:展示角色的同時,也全方位展示了環境。

F. 電影有哪些鏡頭手法

1、斜角鏡頭

斜角拍攝在電影中又稱「德國式鏡頭」,顧名思義是穩定器傾斜拍攝,目的是讓觀看電影的觀眾注意到失調以及不平衡的畫面。斜角鏡頭可以利用智雲穩定器中的POV或者三維夢境功能輕松實現。

跟隨鏡頭是指手持穩定器跟隨主體移動拍攝的鏡頭,運動軌跡可以是直線跟隨也可以隨著主體的運動幅度有弧度地跟隨拍攝;跟隨鏡頭可以讓觀眾盡可能多的感知畫面中的空間和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