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凡爾登老電影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凡爾登老電影

發布時間: 2022-12-26 09:19:36

『壹』 斯大林格勒戰役

斯大林格勒戰役,又稱斯大林格勒會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轉折點,也是人類歷史上最為血腥和規模最大的陸軍戰役之一。參戰主要軍隊為蘇聯和納粹德國。這場戰役以參戰雙方傷亡慘重及對平民犧牲的漠視而成為人類戰爭史上的著名戰役。

一般認為,該次戰役包括下述幾部分:德軍對蘇聯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現稱「伏爾加格勒」)的大規模轟炸行動;德軍攻入市區;市區的巷戰;蘇聯紅軍合圍;最終全殲德軍及軸心國盟軍。戰爭中總傷亡人數估計超過200萬人。由於蘇聯政府害怕過高的傷亡統計會影響民眾,因此在當時拒絕提供詳細的傷亡數據。這場戰役是二戰歐洲戰場的重要戰略轉折點:軸心國一方在這場戰役中損失了其在東線戰場的四分之一的兵力,並從此一蹶不振,直至最終潰敗。對蘇聯一方而言,這場戰役的勝利標志著收復淪陷領土的開始,並最終迎來了1945年5月對納粹德國的最後勝利
紅軍反攻

蘇軍形成的「鐵鉗攻勢」在圍城期間,協助防衛B軍群側翼的德國、匈牙利、羅馬尼亞等部隊都要求其指揮部增加援助。例如匈牙利第2軍團(裝備和訓練都很落後)負責防護斯大林格勒北部200公里長的地帶。這使得其戰線拉得非常狹長,甚至在有些地段,只有一個野戰排來防守整整1-2公里的防線。而蘇軍在伏爾加河南岸保留了幾個攻擊點,這對B集團軍構成了潛在的威脅。然而,希特勒過於關注攻城本身,拒絕了側翼部隊提出的增援要求。為此,德國陸軍參謀總長弗朗茲·哈爾德表示了憂慮和異議,結果,希特勒便在9月底將其撤職,任命庫爾特·蔡茨勒(Kurt Zeitzler)為新一任參謀總長。

到了秋天,負責斯大林格勒地區總體戰略的紅軍統帥朱可夫開始在城外的南北兩側大規模集結兵力。德軍的北側顯得尤為虛弱,因為那是由裝備落後並且鬥志不強的匈牙利和羅馬尼亞軍隊組成的。朱可夫的策略是將德軍繼續牽制在城內,然後通過打擊德軍虛弱的外側來將德軍包圍在斯大林格勒市區。這次戰略的暗號是天皇星行動,這與針對德軍中央軍群的火星行動相呼應。

1942年11月19日,蘇聯紅軍開始實施天王星行動。由尼古拉·費多羅維奇·瓦圖京大將(Nikolai Vatutin)指揮的主攻部隊包括整整3個軍團(第1近衛軍團,第5坦克軍團和第21軍團),一共由18個步兵師,8個坦克旅,2個摩托旅,6個騎兵師和1個反坦克旅組成。在進攻的前夕,羅馬尼亞部隊似乎已有所察覺,不斷向總部要求增援,但是遭到德軍總部拒絕。負責防衛德軍第6軍團側翼的羅馬尼亞第3軍團,由於在數量上處於絕對劣勢並且缺乏精良裝備,僅僅在戰斗發起一天之內便被蘇軍粉碎。

11月20日,蘇軍在斯大林格勒南部發動第二輪攻勢。負責防衛該地區的羅馬尼亞第4軍團便首當其沖遭到了攻擊。主要由騎兵隊組成的羅馬尼亞人迅速被殲滅。此後蘇軍迅速向西推進,並於2日後在卡拉赫城區會合,完成了對斯大林格勒的包圍。約25萬德國、羅馬尼亞和義大利的部隊以及部分克羅埃西亞軍隊和雇傭兵陷入了這個包圍圈中,同時也包括城中尚在戰斗的數萬蘇軍士兵。被包圍的只是德軍第6軍團的一部分:約5萬人的部隊被分割在包圍圈之外,另有名將赫爾曼·霍特領導的納粹精銳,火炮威力強大的武裝親衛隊機械化摩托軍約五萬人,離斯大林格勒僅廿五公里即無法再推近救援。蘇軍取得的成功的原因之一為所開發的新式武器:喀秋莎火箭炮(綽號「斯大林的管風琴」,外觀是集束多炮管彷彿管風琴,發射時會嗡嗡作響彷彿教堂管風琴為敵軍演奏葬儀哀樂),這種武器在摧毀敵軍的坦克方面有著近乎完美的表現。卡秋莎火箭炮可以在一部機動車輛上同時發射多達48枚的火箭彈,這些火箭彈的落點之間只相差1米左右,因此極少有目標可以逃脫這種武器的攻擊范圍,德軍友軍巴爾干半島集團軍近30萬大軍幾乎全無活口。

11月30日,希特勒在一次公開演說中表示決不會從斯大林格勒撤退。德軍指揮部急於讓德軍在包圍圈西部取得突破,然而德軍空軍司令戈林卻聲稱空軍有能力通過「空中橋梁」為第6軍團提供補給。一年前在迭揚斯克包圍圈中的成功空運紀錄使得德軍將領依然幻想通過強大的空軍運輸力量來維持第6軍團的戰鬥力。然而兩次空投的最大區別就在於規模的不同。第6軍團是當時全世界最大的軍隊編成單位,幾乎相當於普通德國軍團的兩倍。另外,同時被包圍的還有第4裝甲軍團的一部分。事實證明德國空軍根本沒有提供如此大規模部隊的供給的運輸能力。在克里特島戰役後,德國空軍的實力一直未能得到恢復,而且其每天300噸的運輸上限也無法滿足兩個軍團每天500噸的需求。但希特勒仍然支持戈林的計劃,並且再次強調被圍困的部隊決不能投降。

空投計劃很快就遭受失敗。嚴酷的天氣條件和蘇軍強大的防空炮火使得德軍的空中橋梁無法得以維系。據統計,德軍只得到10%左右的所需物資,而且這些運輸飛機還要從包圍圈中運送傷病員回到後方。第6軍團漸漸感受到飢餓的威脅。

而在另一面,蘇軍在不斷加強對斯大林格勒的包圍圈,而且開始了積極縮小包圍圈的行動。12月份,德軍部隊組織的企圖從南部解救被圍部隊的冬季風暴行動遭到了蘇軍的成功阻擊。俄羅斯嚴酷的冬季開始展現其恐怖的威力。伏爾加河面的冰層逐漸變厚,因此蘇軍可以更加便利地補給己方部隊。而包圍圈中的德國人卻消耗了所有取暖的燃料和醫療用品,每天都有數千名士兵死於飢餓、嚴寒和營養失調。

1943年1月,蘇聯紅軍發起了又一輪攻勢,代號為土星行動,試圖突破頓河地區的義大利軍防線,並攻取羅斯托夫。如果這次行動成功,德軍南方集團軍的余部將被完全圍困在高加索地區。德軍建立了一種流動性防禦體系,使得少數單位的部隊就可以防禦住各個城鎮。蘇軍始終未能接近羅斯托夫,但是這次行動迫使曼施坦因將A集團軍滯留在高加索地區,並且與斯大林格勒相隔250公里以上。事實上,第6軍團已經完全失去了增援。但是這一消息並沒有透露給城中的士兵。一些軍官試圖說服保盧斯不顧希特勒的命令而迅速突圍。但是保盧斯害怕背上違抗軍令的罪名,因此堅持按兵不動。

[編輯] 蘇聯獲勝
被過濾廣告
德國陸軍元帥保盧斯「第6軍團無線電台即將關閉!俄軍已經攻佔!打垮布爾什維克萬歲,天佑德意志!」1943年2月1日,被包圍的第6軍團,向柏林發出最後感動德國人的著名電報,從此斷訊並投降。

深陷重圍的德軍開始從斯大林格勒郊區向城區收縮防守。Pitomni機場和古姆拉克機場(Gumrak)的陷落意味著德軍的空中運輸和傷員撤退行動的徹底結束。德軍的食物和彈葯都極度匱乏。盡管如此,德軍仍然頑強抵抗,因為他們相信蘇聯人會處死投降的軍人。相反,蘇聯人也被包圍圈中的德軍龐大的數量感到驚訝,因此繼續加強包圍圈的鞏固。在斯大林格勒城中再次爆發了激烈的巷戰,不過這次被逼到絕路的是德國人。

1943年1月30日,希特勒授予保盧斯德國陸軍元帥的稱號。鑒於以往從來沒有如此級別的德國將領被生擒,希特勒也希望保盧斯能夠戰斗到底或自殺殉國。但是,當蘇軍攻入德軍設在百貨商場內的司令部時,保盧斯選擇了投降。1943年2月2日,被圍困在斯大林格勒城中的其餘德軍宣布投降。91000名極度飢餓勞累的德軍士兵被俘獲。讓蘇軍大為驚喜並同時讓德軍極為失望的是,戰俘中包括22名將軍。希特勒對這位新陸軍元帥極為失望,並公開說「保盧斯差一步就要跨入光榮的殿堂,但是他還是選擇了退卻。」

投降的91000名戰俘中,只有6000名得以生還,並回到了故土。由於大多數士兵本身已經營養不良,缺乏醫治,加上紅軍將他們發配到蘇聯各地的戰俘營中進行強制勞動,使得大多數人死於過度勞累和營養不良。十幾位高級軍官被帶往莫斯科,用作蘇聯的政治宣傳工具。包括保盧斯在內的軍官們發表了反希特勒宣言,並向德軍部隊大肆宣傳。瓦爾特·馮·塞德利茨·庫爾茨巴赫將軍甚至提出從德軍戰俘中組建一支反希特勒軍隊,但是蘇聯沒有接受這個建議。直到1955年,這些高級戰俘才被遣送回國。

盡管在戰役結束前數星期,德國的官方媒體已經停止報導相關的有利消息,但德國民眾還是直到1943年1月底,才了解到在斯大林格勒發生的悲劇。這並不是德軍遭受的第一次打擊,但是這次失敗無論在規模還是在戰略意義上,都是其他戰役不可比擬的。2月18日,德國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在柏林發表了著名的Sportpalast 演說,鼓動德國國民接受總體戰的理念,即利用全國的一切資源和力量來戰斗到底。

斯大林格勒戰役紀念幣,2000年無論從什麼角度評論,斯大林格勒戰役都是二戰中甚至人類戰爭史上最為慘烈的戰役之一。整個戰役持續199天。由於戰役規模太大,傷亡者人數始終無法得到准確統計。在戰役最後階段,德軍仍然對蘇軍造成了沉重的打擊,同時,蘇軍也幾乎消滅了德軍的精銳之師第6軍團的全部和第4裝甲軍團部分。許多學者估計軸心國軍隊在這場戰役中共傷亡60萬人,其中包括:30萬德國軍隊,15萬羅馬尼亞軍隊,7萬義大利軍隊,5萬匈牙利軍隊和5萬左右的蘇聯投降部隊。德軍傷亡人數中陣亡和俘獲的比例非常之高(96000人左右被俘)。同時,蘇聯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傷亡總數達到約30萬人。在德軍攻入城區的短短1星期內,超過4萬蘇聯市民被殺,而在整個戰役中犧牲的平民人數沒有準確的統計,但可以說遠遠超過這個數字。

為了紀念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這座城市在1945年被命名為「英雄城」。60年代,蘇聯在城外的山丘馬馬耶夫崗,樹起了巨大的「俄羅斯母親」紀念碑。塑像中就包括當時戰斗時被炸毀的廢墟。大穀物倉庫和巴甫洛夫大樓等見證了非常激烈的戰斗的場所,至今仍接待後人的參觀。

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1013509.html

http://mil.news.sina.com.cn/nz/sdlglhz/index.shtml

http://www.militaryhistoryonline.com/wwii/stalingrad/default.aspx

『貳』 明日邊緣劇情結局分析

    明日邊緣劇情結局分析,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您的好友。更多精彩請關注365語錄台詞網。電影《明日邊緣》劇情結局詳細分析如下:

1、感情
本片最溫柔的一段,是在那個農舍里,Cage阻攔著Rita拿鑰匙繼續前進,而想要喝咖啡,休息,跟她共處一段時間。因為他知道,一旦發動直升機,Rita就會死去。他們建立起來的感情就會清零。
這是整個感情線里最有意味的一段,當感情里的記憶不被共同擁有和珍視,那感情是否還有意義?這樣不斷重復,從頭開始的感情,到底是如Cage所說,「I wish I didn't know you」呢,還是像片尾曲,每次都能love you again?
但在利落見長的本片里,這些感情線只是雪泥鴻爪,一帶而過。

2、劇情

簡單梳理,《土撥鼠之日》版的星河戰隊:外星生物入侵,以擬態存在,佔領整個歐洲。人類開發機甲抵抗,在凡爾登打了勝仗,准備畢其功於一役登陸作戰。Cage身為吉祥物,被聯合防衛軍(UDF)司令要求上前線,拒絕後被當做逃兵扔到希斯羅,以普通大兵身份參戰。 登陸時陷入苦戰,Cage殺了一個特殊形態的擬態(Alpha),因為Alpha的血液融入,重啟回到前一天的希斯羅。然後試圖提醒旁人未果,每次死在戰場上後重啟回到前一天。這是phase 1.

    Phase 2, 他找到了戰場上遇到的戰斗英雄Rita,恰好她有相同的經歷,可惜在凡爾登時受傷,輸血後能力消失。博士解釋來龍去脈,濺血的特殊擬態叫Alpha,比例只佔618萬分之一,外星人大Boss叫Omega,有控制時間的能力,每次有Alpha死,Omega就重啟進入前一天。Rita說慢慢會有vision,能感覺到Omega所在之處。然後展開對Cage的訓練,第一天練,第二天死,死了再練,練了再死。Cage越來越強,跟Rita越來越有感情。然後有一次感覺到Omega在德國一個水壩。於是跟Rita無數次讀檔沖登陸這關(Bug1),終於搞定。但是Rita在農舍這里怎麼都會死,於是下次讀檔時Cage孤身前往,成功到達水壩,發現是個陷阱:Omega感受到了他的存在,想把他的血弄走。最後時刻Cage成功自殺。

Phase 3,Cage得知有呼叫器存在,可以感受到Omega的呼喚,但設備在UDF司令手裡。於是跟Rita刷UDF總部這個關卡,終於成功,得知Omega真實位置在盧浮宮。可惜出車禍,暈倒後被輸血,喪失能力。(Bug2)最後聯合Rita和所在小隊戰友,飛往盧浮宮,一通打殺,紛紛掛掉,最後Cage跟大Boss同歸於盡,但又濺到Alpha(Omega?)的血,於是最後一次重啟,回到第一次見將軍之前,而所有擬態已經被消滅。Cage找到Rita,響起「love me again」的歌,結束。
兩處我覺得的bug,第一,既然後來可以搞一架飛機直接去巴黎,一開始為啥不直接去德國水壩,一定要刷登陸這個高難度關卡?為了刷經驗升級?第二,既然死不是問題,可以重新讀檔,那最大的風險就是被輸血,失去能力。所以應該有個隨時能死的機制才對,能在昏迷之前確保死掉。身為老玩家,一直沒針對這個問題做好准備,把無限讀檔流玩成了只剩一條命,有點失水準。簡單看了下原著小說的劇情,其實不管是外星人以擬態侵略地球的方式,還是機甲的概念,都是相當日系的。而且小說中重啟的原因和機制,比電影要復雜得多。所以電影的改編做得很好,把原本復雜的概念變得簡單,不重要的一筆帶過。劇情對於大多數觀眾來說,都是清晰的。
作為科幻商業片而言,一個看似高深,但清楚明白的科幻概念是最重要的,而且執行上要撐得住這個概念,否則就成了《源代碼》這樣的空有逼格。《明日邊緣》雖然在劇情邏輯上不能說毫無漏洞,但沒有大的紕漏,有一種第一次看《星河戰隊》的牛逼感,而且科幻元素用得基本挑不出毛病,實屬難得。
3.節奏
劇情上是在龐雜的概念中捋出了一條清晰明白的線,這是便於觀眾理解的優點,但也在某種程度上喪失了所謂的哲學深度。但作為娛樂片,能把一個簡單的故事講得扣人心弦已是難得,而這恰恰是曾執導過《諜影重重》系列導演的優勢。
看完電影後最大的感受就是流暢、利落。不斷地重啟讀檔過程中,每次的剪輯點把握的非常好,既不會讓人摸不著頭腦,又不會太過啰嗦。在一天的時空當中,重復的場景有讓觀眾厭倦的可能,但一方面有阿湯哥「擦,又要死了」式的喜劇感抓人,另一方面,導演在相當精到地一點點釋放和解決懸念。
比如一開始幾次重啟,大家都不知道怎麼回事,自然會在節奏舒緩時大腦不停,做種種猜想。電影並沒有急於告訴我們答案,而是在找到Rita之後才解釋清楚。
之後不管是農舍讀檔點,還是兩次陷阱的被發現,都會讓觀眾有恍然大悟的感覺,而且絲毫不費力氣。
其實大家都懂的,這是一個不斷讀檔沖關卡的過程。只不過讀檔點只有一個,如果是游戲,這么長的讀檔空隙會在重復中讓玩家厭煩的。但主創只提取了每次讀檔的精華,和轉到不同故事線的轉折點,在利落的節奏中,觀眾時時刻刻都有新鮮感。(365語錄台詞網為您編輯發布,喜歡我請持續關注www.365j.com)

『叄』 索姆河戰役電影百度雲索姆河戰役在哪能看到完整版的

凡爾登戰役,最終德國的進攻並沒有突破法軍的防線,作戰目的沒有達到,可是說是失敗了,獲勝的是法國

索姆河戰役,英法聯軍進攻德軍陣地,損失慘重,但仍未突破其防禦,進攻失敗,可以說最終德軍勝利,英法聯軍失敗

『肆』 凡爾登戰役觀後感

凡爾登戰役,索姆河戰役。壕溝陣地戰最終變成人肉絞肉機,殘酷的戰爭最終催使更多家庭的毀滅,戰爭導致了武器的越來越殘酷,坦克毒氣飛機都開始登上戰爭的舞台。
戰場開始不斷擴大到各帝國主義的殖民地.
德國想破使英國投降,發動了無限潛艇戰,最終促使美國的加入,一戰真正演化成世界大戰,戰場遍及亞非拉,中東。
戰爭的殘酷最終也激化了各個國家的內部矛盾,德國暗中支持列林最終使俄國革命,俄國第一個退出戰爭並且敗給德國。割讓大片土地。

『伍』 明日邊緣這部電影沒看懂,講的什麼

在電影的結局,奧米加死了,但主角還沒死,將死之時無意之間碰到了奧米加的血液,再次獲得了重生的能力,然後自己當了將軍(說明在凡爾登戰役中立了大功,很可能主角自己就在凡爾登之前就滅了奧米加),出現中俄橫掃歐洲的新聞,在新聞當中有個很重要的信息,就是巴黎莫名出現能量波,使敵人完全喪失戰斗能力,說明奧米加已經死了,然後主角在找到了女主,得到了圓滿大結局(擬態失敗,人類大反勝,J小隊全員存活,女主和主角過上了幸福生活)

『陸』 有沒有關於凡爾登戰役的電影

《凡爾登戰役》,
英文片名:Vern - Descent into Hell

『柒』 求一部講述凡爾登戰役的電影。其他一戰二戰著名戰役的也可以

拯救大兵瑞恩 斯皮爾伯格拍的,湯姆漢克斯主演,諾曼底戰役

『捌』 有什麼經典的具有深意的電影

經典的具有深意,這讓最近對電影史特別感興趣的我食指大動。和朋友扯淡的時候,覺得電影和文學的發展軌跡幾乎是相反的。文學是從經典的模式慢慢走向了讓普通人有些陌生和茫然的架構方式,而電影幾乎在一開始就讓我們眼花繚亂了。譬如說讓我匍匐跪地的幾部電影:

我一直聽聞《大都會》的英名,但是我從未對它的拍攝年代產生敏感。但是一旦這樣想起來,1927年,就是四一二政變、南昌起義的那一年。遙遠的德國,德國UFA電影製片廠啟用名導弗里茨•朗歷,在經歷了18個月的拍攝,完成了這部默片時代獨一無二的鴻篇巨制。全片耗資500萬帝國馬克,發動37000名群眾演員,耗費200萬英尺膠卷。是的,這片子是經典中的經典。它描述了當時的100年後,2026年,社會分化成了地上地下兩個世界,地上的人們窮奢極欲,地下的人們從事著地獄般的勞作。真正的2026年,離我們很近很近,我想到那一年,我會重新拿出這部片子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