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推拉搖移經典鏡頭電影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推拉搖移經典鏡頭電影

發布時間: 2022-12-25 10:31:20

『壹』 電影史上,有哪些精緻復雜的場面調度

《巴里林登》影片拍攝於1974年,沒有電腦特技。全篇任何一個截圖似乎是一幅中世紀油畫,特別借鑒了洛可可主義英國的肖像及風景畫家根茲伯羅(Gainsborough)的作品。影片中選用的服裝都是真實的古代服裝,有些古代服裝的確是服裝設計師Milena Canonero從拍賣會借過來的貨真價實的古董。F0.7鏡頭,傳奇的全自然光燭光,從頭到尾一絲不苟極趨沉悶的中心構圖、調度、剪接、推進,一直到配樂的發揮和標準的兩段結構。片拍攝所採用的幾乎全部是自然光線例如燭光,僅個別鏡頭採用人工照明。蠟燭光照度低,為了尋找適合低照度的鏡頭,攝像師在全球各地奔波了三個月,鏡頭最後採用的是美國太空署用來拍攝月球的50毫米蔡斯鏡頭,因為鏡頭體積過於龐大,庫布里克還專門從美國請來工程師改造了攝影機。

『貳』 有什麼電影片段的推拉搖移鏡頭運用的很好的

諜影重重系列,街道追逐戰的鏡頭超棒。

『叄』 薩蒂亞吉特·雷伊的作品賞析

1952年,他當上了編劇與導演,1954年攝制《道路之歌》,取材於浦山·班納吉的自傳體長篇小說,這部小說被孟加拉人視為與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相同的作品。在20世紀初印度孟加拉的一個小村莊里。生活的艱辛使得村裡窮苦人家充滿了苦悶、憂慮與不和。哈里哈爾寫了一首首詩,一個個劇本,但到處碰壁,無法出版。六年過去了,哈里哈爾家的房子更加破敗不堪,貧窮一步不舍地伴隨著他們。無窮無盡的煩惱,糾纏著他們。富人丟了東西,就賴杜爾加偷走了,盡管妻子薩爾博加婭不願忍受這種侮辱,卻也只能拿孩子撒氣。哈里哈爾希望通過一舉成名來重振早已破落的「門第」,可是,他每月八個盧比的微薄收入,以及沉重的家庭負擔,致使他始終無法實現其各種美好的計劃,就連維持家裡人填飽肚子也做不到。他只好去異地他鄉尋找一條出路,進城去賺了一筆血汗錢,誰料回到家時,等待他的卻是巨大的災難:暴風雨把房子沖塌了,十二歲的女兒杜爾加也病死了,薩爾博加婭痛哭起來。見此凄慘情景,哈里哈爾只好帶領著妻兒離開故鄉,去另謀生路,只有杜爾加長眠在這里。本片以一位不滿十歲的少年的視線界來觀賞人類與大自然生活的共通性,是本片最突出的地方。
《音樂室》拍攝於1958年,是雷伊的第四部電影,雖然在他的作品中並不具有突出的代表性,但是我們一樣可以感受到一種朴實的力度與震撼。影片中人物一舉手一投足一個眼神,都極具吸引力,在和緩之中透出一種幾於凝滯的鈍態美感和厚重氣息。鏡頭的推拉搖移彰顯出一種井然有序的調度,運用順暢且不事張揚,大巧若拙。這種返璞歸真的純凈與特質,將使觀者忘掉情節的推動,把分散的心力收束起來和影片同步的前進,因為這時沒有心理預期的靜態欣賞本身,已經成為一種享受。
在《不可征服的人》中,那個男孩子已經長大成人,同他全家來到聖城貝拿勒斯,以後又遷居加爾各答,進了大學求學。對影片的導演來說,再現1930年前後殖民時代的印度城市似乎還需要更多的物質手段。這部影片在威尼斯獲得大獎,這一點證實一個極偉大的電影藝術家已經誕生,他使印度電影名列前茅,但這部影片又被這個三部曲的最後一部《阿普的世界》所超過,後一影片是當代電影的傑出作品之一。
1963年的《大都會》是一部說教味濃烈的科幻寓言,但是拍攝得細膩精彩,一氣呵成。在這個「大都會」中,階級嚴明,領導者 Johhan Fredersen 住在「新巴別塔」,他的子嗣 Freder Fredersen 則跟其它領導階級的子嗣一起在「人子之塔」;真正維持城市運作的勞工則居住在地底深處的「工人都市」,過著苦無天日的生活。這部片子的視覺風格相當強烈,你可以看到各種驚人壯麗的都市景觀,甚至連字幕都格外用心:訴說階級對立的文字被排列成金字塔狀,呼應著這樣的階級象徵。 M 機器的工人們,彷佛也是機器一般,做著全然機械化的勞力工作;爆炸後的 M 機器幻化成煉獄,無止盡地把人拉扯進去,這一景可以說是預先埋下了伏筆,跟之後的場景呼應。同樣在序章里,你還可以見到機器人 Futura 的位置上方,正是象徵惡魔的倒五角星,這跟中場在修道院的七宗罪雕像、後段手持金杯騎乘七頭十角獸的舞女互相呼應,象徵著這機器人的邪惡命運。事實上你可以注意到,在 Rotwang 屋內的每一扇房門、以及新巴別塔的頂部,也都有著這樣的倒五角星,揭示著這些機器、創作、發明、成就的邪惡本質。
1971年的《不負責任的伴侶》是雷伊的「中產階級三部曲」之一(前兩部為《森林中的日日夜夜》、《仇敵》)。影片劇情並不曲折,卻拍得精緻而有味道。故事大要為任英資電扇公司出口部主任的男主人公年輕英俊,並有良好的交際手腕。原本幸福的他卻因太太的小妹前來暫住而產生了強烈的人生悸動,他的感情竟然深深地凝聚在這個美麗的小姨子身上,二人產生了無可名狀的戀情。而此時,他的公司也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危機,為了公司和個人的前途,他不惜損害工人的利益,和人事部主任串通製造了工人罷工事件。雖然解救了出口電器退貨危機,但小姨子卻從中看穿了他的為人,含怨離去。雖然因製作費用和環境所限,部分場面處理得有點避重就輕,然而導演的敘事和寫情手法均為一流,為本片增添了不少色彩。

『肆』 影視製作的30大鏡頭

影視製作的30大鏡頭

電視媒體已經成為當前最為大眾化,最具影響力的媒體型式。下面是影視製作的30大鏡頭簡介,為大家提供參考。

1、航拍鏡頭

航拍鏡頭(Aerial Shot),是指從空中拍攝地表地貌,獲得俯視圖,最大優勢在於能夠清晰的表現地理形態,因為技術原因是鏡頭中的「貴族」,近年來隨著無人飛機的發展,雖然成本有所下降,但高質量的航拍鏡頭仍然價格不菲,在電影電視中也是最常見的鏡頭手法之一,尤其是多用於開頭部分。

2、弧型運動鏡頭

弧型運動鏡頭(Arc Shot),顧名思義,攝影機以按照某個圓周以弧形運動所拍攝的鏡頭,可以為一個場面提供多變化的視覺層次,在電影電視中屬於被濫用的鏡頭之一,對技巧和手法的要求不高,但精通難度大。《變形金剛》導演邁克爾·貝對弧形運動鏡頭情有獨鍾。

3、銜接鏡頭

銜接鏡頭(Bridging Shot),一般用來表示時間或者空間上的跳躍和其它與劇情不連續的鏡頭,就好像一條在地圖上穿梭的線條。銜接鏡頭對於電影電視的情節推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不過使用的手法因人而異,高明的銜接鏡頭總能讓觀眾感覺順其自然。

4、特寫鏡頭

特寫鏡頭(Close Up),最早由導演格里菲斯等人創造,用來拍攝人像的面部,人體的某一局部,物品的某一細節。它的出現和應用豐富和增強了電影的表現力,也是鏡頭美學最重要的一環,同時,也是觀眾最喜歡也最容易記住的鏡頭手法。

5、七分身鏡頭

七分身鏡頭(Cowboy Shot),又稱牛仔,來源於全盛時期的好萊塢西部片,鏡頭的畫面一般涵蓋從人的頭頂直到膝蓋的位置,也就是七分身,像極了西部片中對牛仔形象刻畫,從頭到配槍的腰身,雖然西部片行將就木,不過七分身鏡頭卻在現在的電影電視中脫胎換骨。

6、中景鏡頭

中景鏡頭(Medium Shoot),畫框下邊卡在膝蓋左右部位或場景局部的畫面稱為中景畫面,中景鏡頭所包容的景物比全景少,比特寫多,環境處於次要地位,重點在於表現人物的上身動作,在影視作品中中景鏡頭的比重較大,因為鏡頭的敘事性較強。

7、遠景鏡頭

遠景鏡頭(Long Shoot),具有廣闊的視野,常用來展示事件發生的時間、環境、規模和氣氛,比如表現開闊的自然風景、群眾場面、戰爭場面等等,重在渲染氣氛,抒發情感。在遠景畫面中,不注重人物的細微動作,但卻可以通過承上啟下的組接含蓄地表達人物的內心情緒。

8、深焦鏡頭

深焦鏡頭(Deep Focus),利用焦距將前景,中景,近景等全部景深融入到鏡頭到中,在電影構圖中,往往尋求最大景深,把所有細節都在鏡頭里畢露無遺。影史上最早也是最著名的深焦鏡頭攝影大師當屬格雷格·托蘭德,他和大導演奧遜·威爾斯是深焦鏡頭的鼻祖。

9、滑動變焦

滑動變焦(Dolly Zoom),是一種非常有名的鏡頭拍攝手法,相機一方面向前推進一方面同步使用變焦攝影,對移動目標對象產生縮放的視覺效果,從而有效地突出畫面中的目標對象,將主體作為場景中位移大小位置不變化的構成。

10、定場鏡頭

定場鏡頭(Establishing Shot),影片一開始或一場戲的開頭,用來明確交待地點的鏡頭,通常是一種視野寬闊的遠景。定場鏡頭通常會和航拍鏡頭結合在一起,在航拍鏡頭後出現。

11、仰拍鏡頭

仰拍鏡頭(Low Angle Shot),攝影機從垂直位置上低於多數被攝對象位置拍攝的鏡頭,往往可以使得畫面中主體人物顯得更加高大,當然,仰拍鏡頭的應用不止於此,關鍵在於這種低角度的拍攝和電影畫面的具體情節相結合,比如拍攝小孩等等。

12、俯拍鏡頭

俯拍鏡頭(High Angle Shot),相對於仰拍鏡頭而言,任何攝影機從一個垂直位置上高於多數被拍攝對象的位置來拍攝畫面的鏡頭,俯拍鏡頭也是換了角度來觀察世界,將觀眾從一般的平行視角中解放出來。

13、鎖畫鏡頭

鎖畫鏡頭(Locked-Down Shot),指的是鏡頭畫面被固定在某一范圍內,但是角色的動作狀態在畫面之外,常常用來表達「此處不適宜觀看」或者認為掩飾比起給觀眾直觀展現更有戲劇效果,在電影電視中常用,但在同一部作品中使用的次數有限制,一般不會多於3次。

14、手持攝影鏡頭

手持攝影鏡頭(Handheld Shot),攝影師用手持的方式操縱攝影機來拍攝畫面的手法,代表著一種隨心所欲充滿自由的風格,通常會用來記錄一個連貫的動作,在紀錄片和劇情片中被大量應用,鏡頭的紀實感異常強烈。

15、荷蘭式上下直搖

荷蘭式上下直搖(Dutch Tilt),雖然叫荷蘭式,其實這個鏡頭手法跟荷蘭一點關系都沒有,而是來自德語中的Deutsch Angles,指的是劇烈晃動的縱搖移動鏡頭,這種鏡頭手法通常用來表示迷失、迷惑的氛圍,注意,畫面的角度一般都是傾斜的。

16、圖書館鏡頭

圖書館鏡頭(Library Shot),又可稱為老鏡頭,顧名思義,指的是那種在圖書館和電影博物館里早就存在的老電影的鏡頭,在影視劇中經常會被引用,用作懷舊或其它用途,比較熟知的`老鏡頭電影當推馬丁·西科塞斯的《雨果的秘密》,以一個孩童的視角回顧電影誕生初期的大導演喬治·梅里埃。

17、遮攝鏡頭

遮攝鏡頭(Matte Shot),是一種合成攝影的方法,指的是將兩個不同的鏡頭拍在同一張底片上,過去由於技術落後的原因一般會在前進動作的後面放上一塊用玻璃畫好的背景物,現在隨著科技的發展,遮攝的方法主要通過電腦實現,這也使得電影的鏡頭變現內容和形式更加豐富。

18、金錢鏡頭

金錢鏡頭(Money Shot),只有更貴,沒有最貴,金錢鏡頭專門指的是那種花費了極其高昂的價格拍攝出來的鏡頭,尤其是在現在CG特效高速發展和使用的好萊塢大片中,不管是各種絢爛的爆炸場面,還是恐龍的萬獸狂奔,這些讓影迷大飽眼福的鏡頭背後是巨大的人力物力花費。

19、過肩鏡頭

過肩鏡頭(Over-The-Shoulder Shot),隔著一個或數個人物的肩膀,朝另一個或數個人物拍取的鏡頭。過肩鏡頭的作用在於給觀眾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同時又通過肩膀和畫面主體在鏡頭畫框內的具體空間關系,分清楚主次。過肩鏡頭也是電影電視中最常見的鏡頭之一,簡約而不簡單。

20、橫搖鏡頭

橫搖鏡頭(Pan Shot),作為鏡頭四大經典手法推拉搖移中搖鏡頭的一種,橫搖鏡頭側重的是鏡頭的水平移動,從左到右,或者從右到左,就好像這個鏡頭的英文名字中出現的「平底鍋(PAN)」,鏡頭移動方式就好像是沿著平底鍋的鍋延。橫搖鏡頭通常用來拍攝移動中的汽車鏡頭,比如《速度與激情》系列電影。

21、主觀視角鏡頭

主觀視角鏡頭(Point-of-View Shot),指的是攝影機通過角色的主觀意識來展示角色所看到的事物,讓觀眾看到或聽到的事物和角色本身所看到或聽到的保持一致,讓觀眾進入角色的內心世界,主觀視角鏡頭嚴格意義上來說不輸於常用的鏡頭手法,但在心理片和恐怖片上中所佔比重較大。

22、序列長鏡頭

序列長鏡頭(The Sequence Shot),是長鏡頭拍攝手法的一種,強調地是在不剪輯的前提下連續不斷地將一個完整的鏡頭片段記錄下來,再現了事件發展的真實過程和真實的現場氛圍,由於沒有剪輯的支持,序列長鏡頭對於攝影的技巧要求非常高,因為全部鏡頭片段的記錄全靠攝影師對攝影機的靈活調度和操作。

23、斯坦尼康鏡頭

斯坦尼康鏡頭(Steadicam Shot),其中,斯坦尼康指的是攝影機穩定器,指的是通過斯坦尼康代替滑軌使得攝影機可以自由流暢地移動,在上個世紀70年代由奇才加里特·布朗發明,一經問世就給整個電影界帶來攝影革命,在最近的幾十年裡,斯坦尼康鏡頭肩負起了拍攝大部分大場面長鏡頭的使命。

24、縱搖鏡頭

縱搖鏡頭(Tilt Shot),指的是攝影機在垂直方向上移動所拍攝的鏡頭,和橫搖鏡頭相對應,又稱俯仰拍攝,最好的縱搖鏡頭例子莫過於跟蹤向上升起的物體,比如氣球,當鏡頭要記錄氣球從地面向天空飛行的過程,鏡頭可以從指向地面開始,以指向天空的仰角度結束來追蹤氣球運動的軌跡。

25、頂攝鏡頭

頂攝鏡頭(Top Shot),和俯拍鏡頭的區別在於它不是從某個人的角度出發去拍攝,而是從鳥瞰的高度直接拍攝,因而通常從人們根本無法達到的角度,把一些富有表現力的造型和場面拍成構圖精巧的畫面,把人與環境的空間位置,變成線條清晰的平面圖案,從而使畫面具有特殊的情趣和美感。

26、推軌鏡頭

推軌鏡頭(Tracking Shot),將攝影機架在小推車上前後移動或者在被攝對象的側面移動,鏡頭的運動軌跡是線型,這是它和橫搖鏡頭的差別,推軌鏡頭往往強調鏡頭畫面的整個過程,因而在推動電影電視的敘事性方面,突出了角色或者畫面逐漸變化的過程,有層次感和立體感。

27、雙人鏡頭

雙人鏡頭(Two-Shot),只要鏡頭畫面中的有兩個主體人物就可以被看做是雙人鏡頭,電影電視中常見的鏡頭之一,尤其見於一些以情侶、兄弟為主題的類型影片中。雙人鏡頭入門不難,但是想要精通就得考慮兩個主體在鏡頭中的畫幅構造,以及電影電視故事情節的敘事要求。

28、急搖鏡頭

急搖鏡頭(Whip Pan),橫搖鏡頭的一種,只是由於鏡頭搖擺的幅度太劇烈,使得鏡頭畫面看起來因為劇烈的晃動而難以辨識。急搖鏡頭在鏡頭語言和電影電視的敘事性上有著特殊而鮮明的寓意,比如突發自然災害在內的意外情況對角色所在位置的沖擊,以及角色本身的心理活動的掙扎和迷惘。

29、變焦鏡頭

變焦鏡頭(Zoom Shot),變焦鏡頭是在一定范圍內可以變換焦距、從而得到不同寬窄的視場角,不同大小的影象和不同景物范圍的鏡頭。變焦鏡頭在不改變拍攝距離的情況下,可以通過變動焦距來改變拍攝范圍,因此非常有利於畫面構圖。變焦鏡頭是屬於高難度的電影電視拍攝技巧,是拍攝技術中區別平庸和大師水準的分水嶺之一。

30、升降鏡頭

升降鏡頭(The Crane Shot),攝影機被放置在升降機或者起重機機械臂上所拍攝的鏡頭,攝影機和攝影師可以在這種升降裝置上自由移動,從而從多個試點來表現場景,利用表現從高處所展現的各個局部,展示事件或場面的規模的宏達氣勢,通過升降速度和節奏的運用,還可以表現不同的場面情調。

;

『伍』 有沒有幾部電影特別多推拉鏡頭的,或者是變焦鏡頭,我需要典型的那種!

韋斯安德森的電影會用很多推拉鏡頭,在《布達佩斯大飯店》中尤其典型。

『陸』 請教王家衛在重慶森林中的拍攝手法

影視鏡頭的拍攝手法多種多樣,一部影片里也不止一種手法,要具體的鏡頭分析才行啊!推拉搖移,以及攝影機機位的移動,還有內部鏡頭的變化都很多種的。
王家衛最顯著的拍攝手法就是超廣角鏡頭的運用了,超廣角鏡頭在《墮落天使》中最明顯,其次,慢鏡頭也是他喜歡的,空鏡頭用的也很多。
一直晃動的那個是「搖攝」,搖鏡頭;主角慢動作和景物快速移動涉及到快鏡頭和慢鏡頭。

快慢鏡頭是通過改變鏡頭在拍攝時的運轉速度來實現的,這個涉及到畫格,鏡頭以高畫格拍攝以正常速度(一般是24畫格)放映會形成慢鏡頭,以低畫格拍攝以正常速度放映會形成快鏡頭。
快慢鏡頭同時出現在同一個畫面里,那是通過鏡頭的組接實現的,這部分在後期製作的時候通過軟體實現。

『柒』 「一鏡到底」的電影真的不需要後期剪輯嗎

開宗明義,「一鏡到底」通常指代看上去幾乎不用剪輯,完全打破了蒙太奇的規則,沒有切換,沒有正反打,一個鏡頭從頭到尾,完整記錄了整個事件的發生過程。注意,僅僅是「看上去」不經過後期剪輯,其實很多所謂「一鏡到底」的影片是長鏡頭和蒙太奇的結合。但它們往往運用各種後期技術使剪輯點不易察覺,形成一種天衣無縫的觀賞效果。簡單地說,名副其實的「一鏡到底」=整部電影是一個不經過後期剪輯的單一長鏡頭;偽「一鏡到底」=多個長鏡頭+後期剪輯/特效。

此外,後期還要將化妝間鏡子里的工作人員一個個「挖掉」,最具代表性的是娜奧米·沃茨和安德麗亞·瑞斯波羅在劇院後台充滿百合色彩的互相安慰橋段,所有工作人員都暴露在鏡中。視覺特效師Ivy Agregan在接受采訪時說:「要把工作人員挖出來,接著用攝影測量法(photogrammetry)把元素擺回去。這需要做很多的動態素描,而且工作量很繁重。」可見,我們看到行雲流水的「一鏡到底」實際上是繁復考究的「特效大片」,對拍攝模式與電影語言的積極探索需要強大的電影工業的支撐。

『捌』 哪些電影可以作為場面調度的教科書

場面調度來自舞台上的話劇,應該包括人物調度和鏡頭調度兩個方面。一個好的場面調度應該做到流暢和准確,並可以在如下三個方面得到著重體現,在長鏡頭中最能展現人物調度的功力,比如《敦刻爾克大撤退》里的5分鍾長鏡頭,比如《十二怒漢》裡面的開場,在場面宏大角色繁多的場景里如戰爭場面,《七武士》是一個很好的範例,多個短鏡頭的連續組接,《碟中諜》《諜影重重》等這些好萊塢動作電影裡面都有很多團隊配合傳遞情報或者是跟蹤的戲份,這些都是很好的例子,當然還包括《地道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