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電影經典拍攝角度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電影經典拍攝角度

發布時間: 2022-12-23 18:07:50

『壹』 怎樣選擇拍攝的角度

拍攝角度又稱攝像角度、畫面角度、鏡頭角度。拍攝角度指攝像機和被攝對象之間形成的方向關系、高度關系和遠近關系。我們把這種關系稱作幾何角度。除此之外,角度還有主觀角度、客觀角度和主客觀角度之分,這是從心理上區分的,所以也叫做心理角度。拍攝角度,按方向關系可分為正面角度、側面角度、前側角度、後側角度和背面角度等幾種。

按高度關系分為平角度、稍俯、稍仰、大俯、大仰等幾種,其中平角度和稍俯稍仰是常用角度。大俯大仰則屬於兩個特殊角度。選擇確定拍攝角度,是攝像師在拍攝現場必須作的一項重要工作。角度的不同直接影響對畫面主體的表現。(1)角度決定畫面構圖——角度變構圖變,角度新構圖新。(2)角度直接影響人物造型效果,角度的變化影響畫面的光線效果和感情色彩。同一對象用不同角度拍攝可得到不同的造型效果,從而產生不同的畫面表現力。(3)角度不僅是有力的造型元素,它還是攝像造型的表情元素。

拍攝角度用得恰當可以產生褒貶含義。研究拍攝角度的造型功能及藝術表現作用是攝像造型的重要課題。在影視作品的拍攝現場,導演、攝像師、美術師等主創人員總是反復觀察、琢磨,認真選擇能正確表達戲劇內容、場面調度的合適角度。對於拍攝角度的重要性,匈牙利電影理論家貝拉·巴拉茲這樣寫道:「方位和角度足以改變影片中畫面的性質:振奮人心或富於魅力,或冷漠無情或充滿幻想與浪漫主義色彩。角度和方位的處理對導演、攝影師的意義,猶如風格對於小說家,因為這正是創造性的藝術家最直接地反映他的個性的地方。」

『貳』 電影拍攝手法

1、麥格芬手法是一種電影的表現形式,它表示某人或物並不存在,但它卻是故事發展的重要線索,是希區柯克最常用的一種電影表現手法。比如《房客》中的復仇者、《蝴蝶夢》中的麗貝卡、《迷魂記》中的瑪德琳。有時又利用虛化的事件,比如《後窗》中的推銷員謀殺案。

2、蒙太奇(法語:Montage)是音譯的外來語,原為建築學術語,意為構成、裝配。經常用於三種藝術領域,可解釋為有意涵的時空人為地拼貼剪輯手法。最早被延伸到電影藝術中,後來逐漸在視覺藝術等衍生領域被廣為運用,包括室內設計和藝術塗料領域。

3、長鏡頭是一種拍攝手法,它相對於蒙太奇拍攝方法。 這里的「長鏡頭」,指的不是實體鏡頭外觀的長短或是焦距,也不是攝影鏡頭距離拍攝物的遠近,而是拍攝之開機點與關機點的時間距,也就是影片的片段的長短。

長鏡頭並沒有絕對的標准,是相對而言較長的單一鏡頭。通常用來表達導演的特定構想和審美情趣,例如文場戲的演員內心描寫、武打場面的真功夫等。

(2)電影經典拍攝角度擴展閱讀:

立體電影拍攝技術特指用兩台攝影機同時以一定間距和夾角來記錄影像的方式。

立體特效可採用正投、背投,平面、環幕,主動、被動等多種實現方式。

目前大多數立體電影製作還停留在電腦三維的虛擬繪制狀態,實拍因為兩台攝影機雲台的同步對焦,同步變焦,同步角度調整需要幾個人同時同步作業,非常難以協調,這也是觀眾最終在電影熒幕上看立體效果時間長會導致雙眼疲勞和難受的原因.此問題目前已有得到有效解決,甚至在後期剪輯時也可以校正。

『叄』 電影中常用什麼視點和什麼角度

15種拍攝電影常用的鏡頭

  • 按景別分:

    • 特寫(包括超特寫):為了使觀眾注意到人物面部表情或者其他特徵。

    • 中景:一般為半身像,為了體現人物正在進行的動作,比如使用某個物品,或人物肢體語言很重要。

    • 遠景(包括超遠景):為了表現所有環境或表現人物的渺小,烘托氛圍等等。

    • 視點鏡頭(POV):拍攝畫面為角色的視角,為了使觀眾身臨其境感同身受。類似於第一視角的FPS游戲畫面。

  • 按人物數量分:

    • 單人鏡頭(solo)

    • 雙人鏡頭

    • 三人鏡頭

    • 依此類推

  • 按鏡頭角度分:

    • 平視鏡頭(eye level):拍攝畫面保持水平,一般不影響畫面中的人物關系

    • 仰角鏡頭:畫面仰視,為了表現角色形象高大或佔主導地位。這里的仰角鏡頭不一定指的是鏡頭是向上拍的,有時候也指的是畫面中各個人物在空間位置上的關系。例如一個向下俯拍的鏡頭,但是畫面中主體的空間位置要高於次要人物的空間位置,那麼這個鏡頭也可以算是用來表現主角的高大。

    • 俯視鏡頭(頂視鏡頭/鳥瞰/航拍):為了表現角色的弱小或展示所有環境。

    • 斜角鏡頭:拍攝畫面傾斜,為了使觀眾注意到畫面的不平衡,表現某種意義的失調。具體情況需要具體分析。

    • 過肩鏡頭:拍攝畫面在角色肩膀水平之上,一般表現拍攝鏡頭是處於一個旁觀者的視角。最常見的就是兩個人面對面對話,這種時候經常採用過肩鏡頭。

  • 跟隨鏡頭:平移,鏡頭向左或向右移動。跟隨主體移動。

  • 搖臂鏡頭:鏡頭向上或者向下移動。

  • 滑軌鏡頭:鏡頭向前或者向後移動。

  • 變焦鏡頭:畫面空間不變,只是畫面拉近或拉遠。

  • 無規則運動鏡頭:鏡頭圍繞一個主體不定向運動,一般可以增強畫面的運動感,使畫面更有張力,缺點是畫面看起來有些混亂。例如《諜影重重》系列裡面的動作戲就是無規則的運動鏡頭。

  • 360°環拍:展示角色的同時,也全方位展示了環境。

『肆』 電影拍攝的角度一般有 種

電影拍攝的角度一般有(3)種。平視、俯視、仰視。

『伍』 攝影選取什麼角度才會拍出最好的效果

那得看樓主需要拍什麼內容了。
在影視攝影創作中,角度設置不應是隨意的,應體現一種造型風格。
1.平攝
攝影(象)機與被攝對象處於同一水平線的一種拍攝角度。平攝一般可以分為正面、側面、斜面三種。
正面拍攝,鏡頭光軸與對象視平線(或中心點)一致,構成正面拍攝。正面拍攝的鏡頭優點是:畫面顯得端莊,構圖具有對稱美。用來拍攝氣勢宏偉的建築物,給人以正面全貌的印象;拍攝人物,能比較真實地反映人物的正面形象。其缺點是:立體感差,因此常常藉助場面調度,增加畫面的縱深感。
側面拍攝,從與對象視平線成直角的方向拍攝,叫側面拍攝。側拍分為左側和右側。側拍的特點有利於勾勒對象的側面輪廓。
斜面拍攝,介於正面、側面之間的拍攝角度為斜面拍攝。斜拍能夠在一個畫面內同時表現對象的兩個側面,給人以鮮明的立體感。斜拍是影視教材中最常見的拍攝角度。
2.仰攝
攝影(象)機從低處向上拍攝。仰攝適於拍攝高處的景物,能夠使景物顯得更加高大雄偉。用它代表影視人物的視線,有時可以表示對象之間的高低位置。由於透視關系,仰攝使畫面中水平線降低,前景和後景中的物體在高度上的對比因之發生變化,使處於前景的物體被突出、被誇大,從而獲得特殊的藝術效果。影視教材中常用仰攝鏡頭,表示人們對英雄人物的歌頌,或對某種對象的敬畏。
仰攝的角度近似垂直,叫做大仰。一般表示人物的視點,以表現其暈眩、昏厥等精神狀態。
3.俯攝
與仰攝相反,攝影(象)機由高處向下拍攝,給人以低頭俯視的感覺。俯攝鏡頭視野開闊,用來表現浩大的場景,有其獨到之處。
從高角度拍攝,畫面中的水平線升高,周圍環境得到較充分的表現,而處於前景的物體投影在背景上,人感到它被壓近地面,變得矮小而壓抑。用俯攝鏡頭表現反面人物的可憎渺小或展示人物的卑劣行徑,在影視片中是極為常見的。
4.頂攝
攝影(象)機拍攝方向與地面垂直。用頂角拍攝某些雜技節目或歌舞演出,有獨到之處。它可以從通常人們根本無法達到的角度,把一些富有表現力的造型,拍成構圖精巧的畫面。頂攝的作用還在於它改變了被攝對象的正常狀態,把人與環境的空間位置,變成線條清晰的平面圖案,從而使畫面具有某種情趣和美感。
頂攝角度在電影電視中並不多見。
5.倒攝
電影攝影機內膠片經過片門時,以反方向運轉進行拍攝的方法。用這種方法攝取的物體運動過程,以正方向運轉放映,可以獲得與實際運動方向相反的效果。倒攝常用以拍攝驚險場面。在電視攝像中,也常用倒攝方法。
6.側反拍攝
從被攝物的側後方拍攝,叫側反拍攝。這種攝法,人物幾乎成為背影,面部呈現較少,可以產生奇妙的感覺。

『陸』 拍攝角度的選擇,決定著影片的成功與否

在影視創作過程中,拍攝角度的選擇就是確定拍攝的位置。角度的變化可以影響到畫面造型效果的差異。不同的角度,往往具有不同的側重點和表現力。確定畫面的拍攝角度是畫面內容、各種構圖因素綜合物化的決定性過程,這個過程涉及的物質手段主要包括影視動畫的拍攝方向、拍攝高度等內容。

拍攝角度的運用,不是純技術手段,其使用控制是以拍攝內容的總體要求為依據的。

正面角度,是指攝像機處於被攝體的正面方向的角度。正面角度最能夠體現被攝對象的主要外部特徵,把被攝對象的正面的全貌呈現在觀眾面前。生活經驗告訴我們,如果要清楚地觀察一個物體,最好的辦法就是與之進行面對面的「視覺接觸」,正面角度正是要起到這種一覽無余的畫面效果。

()

正面角度拍攝的畫面可以充分展示被攝對象的橫向線條,產生對稱、均衡、平穩、莊重的效果。比如在電視連續劇《雍正王朝》中,雍正皇帝上早朝時,就使用了正面角度來表現金殿的肅穆和皇權的威嚴。運用正面角度拍攝人物,有利於展示人物的面部表情、神態,有利於展示人物身體正面的動作和體態,如果加上平角度和近景景別的配合,則可以表現畫面內人物與觀眾面對面的交流,使觀眾產生一種參與感和親切感。運用正面角度拍攝物體如建築時,可以產生平靜和諧的視覺效果,可以突出建築物的宏偉氣勢。

正面角度還可以展現一些有一定聯系或差別的並列形象,形成對比和聯想,引導觀眾進一步思索,從而表達畫面以外的引申義,豐富畫面的內涵。

正面角度拍攝的不足之處是,由於它突出橫向線條,而這些線條與畫幅邊緣平行,使得畫面缺少縱向的透視變化,沒有構圖的動勢方向,因而顯不出更多的空間和體積,顯得呆板。而且,正面拍攝的物體透視感比較差,立體效果不甚明顯,如果畫面布局不合理的話,就有可能使被攝對象顯得主次不分,平淡而無生氣。

側面角度,是指攝像機處於被攝體的正側方向,與被攝體正側面成90°拍攝。這個角度主要用來表現被攝對象側面特徵,勾畫被攝對象側面輪廓形狀。側面角度具有很強的表現力,這從我國的民間藝術皮影戲的藝術造型中就可見一斑。皮影戲主要是通過側面角度的造型來表現豐富的戲劇情節的。

()

側面角度可以比較清楚地交代被攝對象的方向、方位。這是因為,運用側面角度拍攝,被攝對象的視線方向位於畫面的一側或在畫面之外,從而使其具有明確的方向性。側面角度可以表現人物的輪廓,如果配合逆光,就會清晰地看到人物側面的剪影。從審美效果而言,側面的拍攝角度,蘊涵著一種潛在的動勢,不僅可以表現其富有特徵的側面線條,而且可以表現其運動的美感和氣勢。

拍攝賽跑時,在賽程中途,多數時候需要從側面拍攝運動員,這樣不僅可以表現運動員之間因為速度的差異而造成的前後距離上的差距,更可以表現運動員在運動過程中,那種不斷前進的動態與速度感。再比如,用側面角度來拍攝呼嘯而過的火車、汽車等具有非常明顯動勢的對象,可以造成強烈的震撼力。

側面角度的不足,同樣也是不利於展現立體空間的。

背面角度,是指攝像機處於被攝體的背面方向的角度。背面角度使電視畫面所表現的視向與觀眾的視向一致,使觀眾產生與被攝對象同一視線的主觀效果。背面角度是一種較少採用的角度。其實,處理得好的話,這個角度常常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

背面角度將被攝對象和他們所關注的事物放在同一個畫面上加以表現,往往帶給觀眾一種強烈的參與感。因為人物背面面對鏡頭時,觀眾什麼信息也得不到,也就積聚了越來越大的懸念。背面的拍攝角度是恐怖片里的常用手段。影片《閃靈》中,大段的背面、無人稱視點的跟拍,將懸念與恐怖感逐步推進。在紀錄片、新聞采訪中,畫框中采訪者的背面鏡頭則會給觀眾造成一種引導感(麥克·摩爾《科倫拜恩的保齡》)。也有的影片,在交代主要人物出場時,首先給一個背面角度的鏡頭,再切入正面角度,則會起到「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效果,在正面角度還未出現的時刻,給觀眾以強烈的期待。

用背面角度表現人物時,人物正面的面部表情不為觀眾所見,幾乎沒有什麼畫面表現力,而觀眾能看到的是被攝對象的姿態和動作,這成為畫面的主要形象語言。

因此,在拍攝背面角度的畫面時,要注意著重刻畫人物的動作、輪廓,提煉出具有表現力的線條。

平角度是指攝像機鏡頭與被攝對象處在同一水平線上的角度。平角度拍攝的視覺效果與日常生活中一般觀察事物的情況很相似,合乎人們日常的觀察視點和視覺習慣。

它所拍攝的畫面在結構、透視、景物大小、對比度等方面與人眼觀察所得大致相同,使人感到平等、客觀、公正、冷靜、親切,可以用來表現人物與人物之間的交流和內心活動。

日本導演小津安二郎在《東京物語》中表現日本人日常家居生活時,有意識地把攝影機的機位放得更低,因為日本人的家居生活通常都是坐在榻榻米上交談、吃飯、飲茶。小津放低機位,拍攝他的電影中的人物,從而取得了平視的角度。

在小律的電影中,平視的視角成為他個人敘事態度與風格的一個重要方面——更平和、更冷靜。電影《外星人》在開始的地方有很好的水平視點鏡頭:一名男子正在跑步,在他腰上叮當作響的鑰匙鏈正面地被呈現在觀者面前,此鏡頭假設觀者和片中的小男孩是一般的高度。這樣的角度突出了影片的視點,將觀眾放在一個少年的世界觀裡面,同時,所選取的角度說明了這個道具的重要性。

拍攝平角度畫面時,要重視對地平線這個構圖因素的處理。通常情況下,我們要避免畫面中的地平線在畫面中間平均分割畫面,造成整個畫面構圖呆板、單調、四平八穩等效果。一般來說,為了避免地平線分割畫面,我們可以處理好前景,增強畫面的透視效果;也可以利用山巒、樹木、彎曲的小道等高低不平的構圖要素來分散觀眾的注意力。不過,在某些情況下,地平線的這種分割現象運用得當的話,如拍攝各種倒影,則可以收到畫面上下對稱的視覺效果。

俯角度又稱「俯拍」,指攝影機鏡頭視軸偏向視平線下方的拍攝方式。攝影機處於俯視被攝對象的位置,主要用以表現視平線以下的景物。

俯角度的特點是:

(1)畫內地平線明顯升高,甚至落在幅外,有利於交代畫內景物的層次、數量及分布情況,可以展現出完整的畫面布局,顯得寬廣,氣勢宏偉;

(2)畫面中豎向線條有向下透視集中的趨勢,用廣角鏡頭拍攝高大建築物時,建築物頂部與地面景色能夠成遠近景強烈的透視對比,有「配景縮小」的效果。用稍俯的角度拍攝人物時,因線條向下透視的緣故,可以使之略顯清秀一些;

(3)拍攝環境與人的關系時,可以造成孤單、渺小、茫然、壓抑的心理效應。

俯拍角度在處理群眾場面時可產生壯觀宏偉的氣勢,但在拍攝人物近景時需掌握分寸,在較近的距離上過俯的角度,易造成透視變形。

影片《辛德勒的名單》中,當納粹對猶太人展開慘絕人簧的大屠殺時,導演安排辛德勒夫婦騎馬登上山坡,親眼目睹了這場屠殺。辛德勒夫婦騎馬登上山坡,看似偶然的行為,但正是因為高度的配合,使辛德勒獲得了一種上帝一般的俯視眾生的視角。影片中,辛德勒以滿懷憂郁的、悲憫的目光,見證了猶太民族的苦難,而這構成了該片劇作結構的重要一環——因為辛德勒親眼見證了納粹的殘忍和猶太民族的苦難,才促使他由一個只求自保、唯利是圖的商人,轉變為不顧個人利益、拯救猶太人的「聖人」。

仰角度又稱「仰拍」,是攝影機鏡頭視軸偏向視平線上方的拍攝方式。攝影機處於仰視被攝對象的位置,既可用以拍攝空中景物,也可用於拍攝地上景物。

由於鏡頭低於被攝對象,產生從下往上、從低到高的視覺效果。仰角度拍攝時,攝像機在被攝對象的水平線以下,低於被攝對象向上拍攝,畫內地平線明顯下降,甚至落在畫幅之外,從而可以突出畫面中的主體,將次要的物體、背景降於畫面的下部,使畫面顯得潔凈,富於寫情意味。

拍攝人物時,產生崇高偉岸之感,還可使近景人物顯得略為豐滿;

拍攝建築物則可產生巍蛾、雄偉的氣勢。用仰角度拍攝,畫面中豎線條有向上方透視集中的趨勢,產生上升感覺,用中、近景拍攝,若角度過仰,容易產生變形。在運用仰角度的時候,一定要根據具體的內容掌握好分寸。

仰角鏡頭又常被用於暗示崇高、庄嚴、偉大等意義,從負面意義上來講,又可以表現暗示個體的權勢與威力。仰角度拍攝還可以形成上下景物的對比、聯系,可以深化主題,豐富畫面內涵。

1.敘事作用

選擇一種什麼樣的角度,首先要考慮的是能不能更完美地刻畫人物、敘述情節,能不能把場面表現好。如果需要展現運動中的人物,可以選擇側面。

《戰艦波將金號》中,拍攝被槍殺的人民從台階自上而下潰逃,使用後側面的角度,對角線構圖,表現人物的動勢、場面的凌亂。

《這個殺手不太冷》的開始,拍攝「胖子」的出場,呂克·貝松選擇的是俯視的角度,這樣的角度含蓄地表達了他已經成為萊昂瞄準的「獵物」。同時,這一角度,與前一場中,鏡頭里出現的「胖子」的照片角度相一致,構成視覺上自然的銜接。總之,隨著敘事的展開,選擇最佳的角度,並且不斷調整角度,對於完成敘事至關重要。

2.抒發某種情感、表達特定的視角與內涵

香港導演杜琪峰的影片《黑社會2》中,表現古天樂與尤勇的兩個鏡頭,在拍攝角度上形成了微妙的對比。結合二人在劇中的身份、地位,仰視與俯視的拍攝角度的不同,正隱喻了雙方的權力、力量的強弱對比。

3.有著自己獨特風格的導演,往往傾向於選擇某一類型的角度不同的角度,可以表達不同的敘事態度和背後深刻的文化內涵。

奧遜·威爾斯在《公民凱恩》中,使用從地面向天花板仰拍的角度,營造了在那被天花板籠罩的空間中的壓抑的氛圍。同時,這樣的角度,也是坐在戲劇舞台前排的觀眾觀看舞台上的演員的視角。由於奧遜·威爾斯從戲劇和廣播界進入電影界,舞台經驗必然也會在視覺觀念上影響到他的電影創作,而《公民凱恩》無論在攝影風格還是場面調度上,無不留下舞台藝術的痕跡。

『柒』 電影有哪些鏡頭手法

1、斜角鏡頭

斜角拍攝在電影中又稱「德國式鏡頭」,顧名思義是穩定器傾斜拍攝,目的是讓觀看電影的觀眾注意到失調以及不平衡的畫面。斜角鏡頭可以利用智雲穩定器中的POV或者三維夢境功能輕松實現。

跟隨鏡頭是指手持穩定器跟隨主體移動拍攝的鏡頭,運動軌跡可以是直線跟隨也可以隨著主體的運動幅度有弧度地跟隨拍攝;跟隨鏡頭可以讓觀眾盡可能多的感知畫面中的空間和場景。

『捌』 導演電影拍攝技巧

導演電影拍攝技巧

一位好導演如何拍出好電影?以下是為大家分享的導演電影拍攝技巧,供大家參考借鑒,歡迎瀏覽!

1、平攝角度

平攝角度指機器的高度位置與被攝對象同等高度,對人物來講攝像機高度位於肩部稱為平攝角度,簡稱平角度。

平角度具有以下造型特點:

①由於機位處於人眼高度,畫面具有平視平穩效果,是一種紀實角度。

②垂直形態的對象能得到正常再現,水平線條則容易重疊。

③透視關系正常不變形(用中焦鏡頭)

④適合拍攝圖案、照片。

⑤平攝,前後景物容易重疊而看不出前後景及背景的景次關系,故不利於空間層次、空間深度的表現。平 角度適合拍攝人物近景特寫不變形。

如果追求構圖平穩,不要大的透視關系,用平角度拍攝最為合適。

2、俯角度(俯攝)的造型效果及其功用:

(1)有利於表現對象的立體感。表現物體的立體感關鍵是表現其多面關系。平面拍攝可以表現物體的正面側 面二個面,俯角拍攝可以表現正、側、頂三個面,從而增強了物體的立體感。

(2)俯角可以增強平面景物的線條透視。俯角度離鏡頭近的景物降底,遠處景物升高,從而展視了視野,增加了空間深度。比如列隊行前進、車隊的賓士、草原的羊群以及展示縱橫線條的場景,大多採用俯角拍攝 ,其目的在於表現多景次的地面景物。俗話說「站得高,看得遠」就是這個道理。

(3)俯角可以渲染情緒。造成壓抑的.氣氛。根據規定情景和人物的情緒,採用俯角處理,能使地面擴大,人 物變小,還可以使人物壓縮變形,產生萎縮、矮低的視覺效果,造成一種情緒上的壓迫感。

(4)俯角度用於拍攝人物,可以美化人物面部特徵,也可以醜化人物的形象。如果標准鏡頭,稍俯的角度,可 使圓臉,高顴骨,胖臉型,得到適當拉長和校正,在肖像攝像中經常用這 種角度稍許改變人物的臉型。

(5)俯角度(俯攝)經常用於交待地理位置。在拍攝戰斗場面第一個鏡頭常常是用大俯角拍攝遠景畫面, 用來確定敵我雙方地理位置及雙方的運動方向。


;

『玖』 電影鏡頭有哪兒種拍攝角度,給觀眾分別會產生什麼不同的觀影效果

電影鏡頭分為仰拍、平視、俯拍三種拍攝角度。平視給觀眾的感覺是一種現實生活中的正常視覺效果;仰拍會使被拍攝的對象在觀眾面前營造一種高大偉岸的視覺效果;俯拍讓觀眾產生降落感並且會覺得被拍攝的對象渺小或者矮小、地位低下。

『拾』 張藝謀《溫暖你》有哪些拍攝角度和拍攝手法

張藝謀導演的電影多數都是文學作品改拍的,在藝術化處理方面非常明顯的,對他印象最深是《紅高粱》作品,可以看出他拍攝電影的風格,他個人對電影的色彩迷戀和追求,尤其是對紅色的偏愛,大紅大綠,色彩鮮明,給人很強的視覺沖突。

拍攝角度有哪幾種
平攝、仰攝、俯攝、頂攝、倒攝、側反拍攝。
平攝:攝影機與被攝對象處於同一水平線的一種拍攝角度。平攝一般可以分為正面、側面、斜面三種。
仰攝:攝影(像)機從低處向上拍攝。
仰攝適於拍攝高處的景物,能夠使景物顯得更加高大雄偉。用它代表影視人物的視線,有時可以表示對象之間的高低位置。

在攝影人我們可以借鑒張藝謀導演在攝影上的大膽創新,不做褪色只是採用了低飽和度的拍攝方式,做到色彩鮮明的視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