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影《長征》主要講的是什麼故事情節
電影全名《長征之路》,具體內容如下: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撤離長江南北各蘇區,轉戰兩年,到達陝甘蘇區的戰略轉移行動。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主力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斗,攻佔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幹部多達430餘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其間共經過14個省。
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里,紅一方面軍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志著萬里長征的勝利結束。
(1)老電影關於棗園的名稱擴展閱讀:
開機拍攝
2015年12月15日,《長征之路》4D電影在棗園廣場正式開機。延安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馮振東,國家一級作家、陝西省文聯副主席、陝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高建群,《長征之路》電影主創人員及延安文投主要負責人出席了開機儀式。
《長征之路》4D電影特別邀請曾執導過大型紀錄片《復活的軍團》《玄奘》和大型文化史詩電影《圓明園》《大明宮》的著名導演金鐵木擔任影片導演。迪士尼團隊美國ao&a公司為項目提供技術支持,多方力量共同進行影片創作。
影片主創人員將親赴當年紅軍長征途經路線進行實地拍攝,力求通過對當年艱難革命生活的觀照,充分挖掘出延安紅色文化的現代精神和時代價值,著力打造一個集紅色文化體驗、紅色文化創意、紅色文化教育於一體的重要紅色文化傳播平台。
同時,影片以紅軍長征為觀影內容,引進目前全球最頂尖的設備與技術,打造「視覺3D+動感體驗」的「長征之路」4D影像實景秀,讓觀眾彷彿身臨其境,「親歷」戰火洗禮、艱難跋涉,體驗紅軍在絕境中所激發出的超凡勇氣。
該電影將於2016年5月1日在棗園廣場「長征4D體驗館」與觀眾見面,同時也會成為棗園廣場繼「延安1938」文化街區及「文化藝術廣場」之後的又一個亮點。
延安棗園文化廣場 「長征4D體驗館」將在2016年正式開館,以動靜結合的方式真實還原長征這段偉大的征程。其中,靜態展區將陳列出長征路上工農紅軍的歷史資料以及所用物品;動態展區放映《長征》影片。
Ⅱ 延河、棗園、南泥灣、楊家嶺簡介
延安寶塔區全面展示優質的旅遊資源。包括寶塔山、紀念館、南泥灣、楊家嶺、梁家河等。今天的延安,早已經不是那個山溝溝裡面的小城。希望大家對延安有了新的印象!
Ⅲ 棗園的意思是什麼
棗園的意思是一種生長的樹木,枝條上有刺,葉子不大,到是會開花結果,棗的顏色又綠變紅,到了秋天就收獲了,又甜又脆的果實非常好吃,我家種了很多這樣的樹,就成了一片棗園林了,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Ⅳ 延河,棗園,南泥灣,楊家嶺指什麼精神
指:革命精神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
1、延河叮咚的流水:「延河」象徵人們當年在延安度過的革命的日子。
2、棗園梨花的清香:「棗園」象徵人們在延安從事的諸多革命活動。
3、南泥灣開荒的钁頭:「南泥灣」象徵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
4、楊家嶺講話的會場:「楊家嶺」象徵當年的黨中央領導及正確的領導方向。
(4)老電影關於棗園的名稱擴展閱讀
詩的五、六兩節寫追尋延安精神的重要。第五節主要從反面說,即: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會怎麼樣。如果我們喪失了延安精神,就好像沒有了靈魂,當然不可能向美好的未來展翅飛翔。
第六節主要從正面說,即:為什麼要追尋延安精神。開頭一句「延安,我把你追尋」點了題目。接下去的三句,每句都有兩個「追尋」。
後面一個「追尋」是對前面一個「追尋」的進一步說明:「金色的理想」說明「信念」,「明媚的春光」說明「溫暖」,「火紅的太陽」說明「光明」。追尋延安,就是追尋信念、溫暖、光明。這里說的延安當然是指延安精神。
Ⅳ 棗園的名稱由來
棗園以其建國前,有許多棗樹為名,附近村民故稱之為棗園。建國後,棗樹遭砍伐已盡,然而名稱沿襲已久,故而仍稱作棗園。
Ⅵ 冬棗原產地黃驊是有一片古貢棗園嗎,是從明朝一直到清朝都是貢品嗎
河北省黃驊市齊家務鄉聚館村,一片方圓千畝的土地上,保存著迄今為止世界上唯一一處原始冬棗林,林內百年以上古樹1067棵,其中600年以上的古樹達198棵,是目前世界上發現最古老的冬棗樹。
這里裁植冬棗的歷史可上溯至秦漢,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自代開始,冬棗作為貢品,而受到宮廷青睞,因此聚館冬棗雙被稱為「貢棗」。現代無公害冬棗的裁培推廣,始自1988年,從這小小的園林發端,走向了中國,走向了世界,此謂世界冬棗的故鄉。
勤勞朴實的聚館人民歡迎您的到來!
Ⅶ 關於延安以及延安的棗園、南泥灣、楊家嶺的資料
延安
延安市,簡稱「延」,陝西省地級市,是天下第一陵——中華民族始祖黃帝陵寢黃帝陵所在地 ,是民族聖地、中國革命聖地,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延安位於陝西省北部,地處黃河中游,黃土高原的中南地區,省會西安以北371千米。
北連榆林,南接關中咸陽、銅川、渭南三市,東隔黃河與山西臨汾、呂梁相望,西鄰甘肅慶陽。介於北緯35°21′-37°31′,東經107°41′-110°31′之間,東西寬256千米,南北長236千米,總面積37037平方千米,被譽為「三秦鎖鑰,五路襟喉」。
棗園
棗園曾經是中共中央書記處所在地,位於陝西省延安市城西北8公里處。棗園原是一家地主的庄園,中共中央進駐延安後,為中央社會部駐地,遂改名為「延園」,現舊址大門石柱兩側尚有康生所書「延園」二字。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書記處由楊家嶺遷駐此地。同時還有章丘市棗園街道,鎮平縣棗園鎮以及興化市棗園居。
南泥灣
南泥灣,是延安旅遊名勝景點之一,位於陝西省西安——黃帝陵——延安——南泥灣——黃河壺口瀑布——西安旅遊環線上。
百年前,這里人煙稠密,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生產和經濟都十分繁榮。到了清朝中期,清統治者挑起回漢民族糾紛,互相殘殺,使這里變成野草叢生、荊棘遍野,人跡稀少,野獸出沒的荒涼之地。
楊家嶺
楊家嶺是中共中央領導在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期間的住處。當年這里還曾進行過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整風運動,現在主要有中共中央七大會址、延安文藝座談會會址兩處可供參觀,在會址後面的小山坡上,散落著一排窯洞,這就是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劉少奇等領導同志們當年的住所。
(7)老電影關於棗園的名稱擴展閱讀
延安古稱膚施、延州,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發祥地,人文始祖黃帝曾居住在這一帶。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勝利到達吳起鎮,延安成為中國革命的落腳點和出發點,是全國革命根據地城市中舊址保存規模最大、數量最多、布局最為完整的城市。
黨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里生活戰鬥了十三個春秋,領導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培育了延安精神,是全國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
Ⅷ 詩人為什麼要追尋延河,棗園,南泥灣,楊家嶺
原因:
追尋延河實際上指人們在延安度過的革命歲月;追尋棗園實際上指毛澤東等領導在此從事革命活動;追尋南泥灣實際上指大生產運動中所體現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追尋楊家嶺實際上指當年黨中央和毛澤東對中國革命的正確領導。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延安曾經是黨中央的所在地,物質生活十分艱苦,但是,全國人民把希望寄託在延安,各地進步青年紛紛奔向延安。當時延安的生活很艱苦,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吸引力呢。因為延安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的革命精神。作者追尋延安,追尋的是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是為崇高理想獻身的精神,是革命隊伍中互相關心、互相愛護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艱苦奮斗是我們的傳家寶。即使將來我們經濟發達了,生活富裕了,也還要提倡艱苦奮斗。
(8)老電影關於棗園的名稱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延安,我把你追尋》是我8年前的一首詩作,沒想到被選入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編的第12冊語文課本中。回憶這首詩的寫作過程,心中再次湧起火辣辣的激情和沉甸甸的思索……。1968年,我從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分配到陝西工作。我曾多次到延安參觀采訪。
當時,正是十年動亂時期,延安的面貌變化不大。1974年我到延安采訪,那裡的人民依然比較貧困,我心裡難過極了。歸來後,寫一首《延安,我為你哭泣》的詩,留在我的日記本上。粉碎「四人幫」以後,撥亂反正,改革開放,延安的面貌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延安人民丟掉了老牛破車,通了飛機、火車,窯洞變成了林立的高樓大廈,人民越來越富裕。1991年,我隨中央電視台《黃河》創作組再次不定期到延安采訪,參觀了棗園、楊家嶺、寶塔山、南泥灣等地,浮想聯翩,遐思漫伸……
我看到當年南泥灣開荒的钁頭,在大生產運動中開墾出陝北的錦綉江南;我望著延河清澈的流水,這河水曾哺育了無數中華民族最優秀、最有覺悟的先鋒戰士;我聞著棗園梨花的清香,當年毛主席在這里寫下了彪炳史冊的革命雄文。
我走進楊家嶺「魯藝」的禮堂,毛澤東那篇《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又回響在我的再邊。追尋當年革命前輩的足跡,我更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所培育的延安精神是革命的傳家寶,是中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
如今,時代發展了,生活富裕了,但艱苦奮斗、開拓進取的延安精神不能丟。延安精神既體現了共產黨人的高尚品質和崇高理想,又凝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英雄氣概。
在我們建設現代化社會主義強國的進程中,延安精神更要發揚光大,在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情況下,更要提高精神生活的質量。 基於這種認識,我開始構思,創作了《延安,我把你追尋》這首詩。
Ⅸ 延河,延安的棗園,南泥灣,楊家嶺分別表示革命的什麼精神呢
延河,延安的棗園,南泥灣,楊家嶺等都是延安精神的組成部分。
「延安精神」正是以毛澤東同志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思想體系與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風范結合的產物,是中國共產黨在長期革命斗爭中所形成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的結晶,是「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的繼承和發展,是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無產階級革命精神。它的內容豐富,源遠流長。
1、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延安時期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局部地區建立人民政權,並不斷擴大執政區域的重要時期。中國共產黨歷來把為中國最廣大人民謀利益作為自己的根本宗旨,在延安時期就響亮地提出了「為人民服務」的口號,並在全黨認真實踐。
那時的陝甘寧邊區政府,被譽為「民主的政府,廉潔的政府」。當年駐延安的美軍觀察組成員說:「這里不存在鋪張粉飾和禮節俗套,沒有乞丐,也沒有令人絕望的貧困現象,人們的衣著和生活都很儉朴,人民之間的關系是坦誠、直率和友好的。
這里也沒有貼身保鏢、憲兵和重慶官僚階層的嘩眾取寵的誇誇其談。」中國共產黨就是以對人民的無限忠誠,贏得了人民的擁護和支持。
2、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
「延安精神」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當時的延安交通閉塞,經濟落後。面對國民黨的封鎖,毛澤東同志號召根據地軍民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開展了大生產運動。部隊戰時作戰,閑時種地。多年下來,紅米飯,南瓜湯不但沒有將根據地軍民餓垮,反而鑄就了延安軍民的錚錚鐵骨和艱苦奮斗的精神。
3、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的精神
「延安精神」是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的精神。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是當時的最高領導人,卻住的是普通的窯洞,用的是部隊配發的木椅、木床,而正是在那張木桌上,毛澤東寫出了《論持久戰》等大量有遠見卓識的政論著作,給中國革命指明了正確的道路。也是在這延安窯洞里,誕生了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偉大的毛澤東思想。
4、默默無聞、勇挑重擔的「駱駝精神」
「延安精神」是默默無聞、勇挑重擔的「駱駝精神」。「駱駝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對任弼時同志道德品質和光輝人格的形象比喻。任弼時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代表,他體現著延安時期人民特有的品質和美德,是延安革命根據地得以鞏固和發展的根本所在。
如果說淮海戰役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那麼延安路則是「駱駝」踩出來的。這些「駱駝」同人民一道,共同背負著民族解放的重擔,艱難地前行。
延安是歷史的教科書,有關中國革命運動的問題在這里都有它的章節,有著極為詳盡的闡釋和說明。革命選擇了延安,延安孕育了革命,哺育了偉大的「延安精神」。
(9)老電影關於棗園的名稱擴展閱讀
延安精神沒有過時,也就是說它在現時代仍然有著偉大的現實意義。
1、廉政建設效應
其一,延安精神的廉政建設效應。延安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的黨魂,它所形成的一套優良傳統和作風是革命事業勝利的根本保證。在延安時期,陝甘寧邊區政府被稱為「民主的政府、廉潔的政府」。它真正是人民自己的政府。
美國記者斯蒂爾訪問延安後,深有感觸地說:「我覺得在延安訪問中,有三件事使我感動而且深刻起來。第一件是我體味到共產黨常常說的 『為人民服務』,在延安所親見的各種具體事實,我認為是貨真價實的」。
「不到延安實在不能深觸到中國問題的內臟,到了延安使我對中國問題的認識深化了。」「真的,我要在延安住上十天,那我一定也將變成一個共產主義者!」
南洋華僑陳嘉庚先生訪問延安後說:「縣長概是民選,官吏如貪污五十元者革職,五百元的槍斃,余者定罪科罰,嚴令實行,犯者無情面可袒護優容。」
2、經濟建設效應
其二,延安精神的經濟建設效應。早在《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毛澤東就指出:「要使全體幹部和全體人民經常想到中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大國,但又是一個經濟落後的窮國,這是一個很大的矛盾。要使中國富強起來,需要幾十年艱苦奮斗的時間,其中包括執行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這樣一個勤儉建國的方針。」
鄧小平同志也曾指出:「中國搞四個現代化,要經過老老實實地艱苦創業,我們窮,底子薄,教育,科學、文化都落後,這就決定了我們還要有一個艱苦奮斗的過程。中國這樣的社會主義大國,不可能走『捷徑』……。
我們利用外國的資金和技術,也要大力發展對外貿易,但是必然要以自力更生為主。我們的黨員、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一定要努力恢復延安的光榮傳統,努力學習周恩來等同志的榜樣,在艱苦創業方面起模範作用」。
江澤民總書記在1989年9月視察延安時說:「把經濟搞上去,靠什麼方針?還得靠發揚延安精神,歸根到底要艱苦奮斗,自力更生,勤儉持家,勤儉建國。」
3、精神文明建設效應
其三,延安精神的精神文明建設效應。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社會主義的重要特徵,是社會主義優越性的重要表現。
發揚延安精神首先就是要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對全體人民進行共產主義理想教育,進行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的教育,從而解決人們的「信仰危機」、「信心不足」的問題。
其次,發揚延安精神,就要重視道德建設,用以集體主義為核心的共產主義道德教育人,提倡「毫不利己,專門利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道德風尚,克服和抵制「專已打算」、「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人人為自己,上帝為大家」的資產階級自私自利的腐朽道德。
最後,對全民族進行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教育,反對鋪張浪費、肆意揮霍、大手大腳的敗家子作風。樹立社會主義主人翁和「過緊日子」的思想。
總結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而延安精神正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抓緊在延安建設幹部教育培訓基地,一個根本著眼點就是引導和促進黨的幹部繼承黨的優良傳統,大力弘揚延安精神。
全黨同志,一定要結合新的實際,大力弘揚延安精神,使延安精神成為中國共產黨在新世紀團結和帶領人民不斷開創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強大精神動力,使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延安精神引導和哺育無產階級革命者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而前仆後繼,英勇奮斗。
延安精神引導和哺育無產階級革命者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使革命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延安精神把共產黨人和革命者融入到廣大人民群眾之中,官兵一致,軍民一致,水乳交融,使中國共產黨獲得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這是中國共產黨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最大政治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