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西裝電影經典剪輯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西裝電影經典剪輯

發布時間: 2022-12-22 06:37:24

1. 剪輯電影片段有哪幾種手法

首先,剪輯就是通過鏡頭的組合,進行場面構建的過程。早在1920年,普多夫金確立了五個剪輯技巧,直到今天,仍是剪輯的基石。

他們是:

1、對比

2、平行

3、象徵

4、交叉剪輯

5、主題

有目的的運用剪輯,可以引導觀眾的情緒反應。所以編劇和剪輯師都應該掌握剪輯技巧,因為他們的首要工作就是成為「觀眾的心理導師」。
1、 對比的手法是在剪輯中經常使用的。

舉一個比較形象的例子,假設我們的片子是要講述一個忍飢挨餓者的悲慘處境,如果我們把一個富人愚蠢的暴食連接起來,那麼這個故事將會變得更加的生動。

對比剪輯就是建立在這樣一個簡單對比關系基礎之上。對比的使用不光如此,我們還可以把單獨的場景甚至場景中的鏡頭,與其他場景或場景中的鏡頭連接起來,這樣,就等於間接強迫觀眾對兩個情節進行比較,使得兩方相互強化。

對比剪輯是最有效的剪輯方法之一,也是最普通最標準的方法之一。

2、 平行剪輯的手法和對比剪輯有些相似,但更加廣泛。

現在,我們虛構一個場景:一個工人,罷工的領導者之一,被判決在早上5點執行死刑。

這個段落就可以這么剪:工廠主,被判死刑工人的老闆,喝的醉醺醺的離開飯店,他看了看手錶,4點鍾。然後是被判死刑的工人——已被帶出囚室。工廠主按響門鈴,問了下時間:4點30分,囚車在重兵押解下前行。開門的傭人——死刑工人的妻子——突如其來的殘忍攻擊,酩酊大醉的工廠主,他腿上的褲腳泛起,手臂下垂,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時間慢慢的指向5點。工人被執行絞刑。

在這個例子中,兩個不想乾的事例,通過執行死刑迫近的手錶時間,平行發展。冷酷廠長手腕上的手錶,將會一直出現在觀眾的意識之中,因為它將工廠主與即將面對悲慘命運的工人聯系在了一起。

平行剪輯無疑是一種很有意思的剪輯手法,具有相當大的發展前景。
3、 象徵剪輯手法。

在影片《罷工》的最後,槍殺工人的鏡頭中,穿插了屠宰場宰牛的鏡頭。成功的說明了,對工人的槍殺就像在屠宰場宰牛一樣。冷血,殘酷。

這種剪輯手法,可在不使用字幕的情況下,給觀眾意識中輸入了抽象的概念。

4、 在美國電影中,交叉剪輯使用十分常見。

最後段落常由同事發生並快速發展的兩個情節構成。其中一個情節的發展,依賴於另一個結果。

這種方法的最終目的是,通過對疑問的持續強化,給觀眾最大的刺激張力。讓觀眾不停的問:「他們還來得及嗎?他們還來得及嗎?」

5、 主題的重復,在想要強調情節的基本主題時特別有用。

例如:在一個意圖揭露沙皇政權御用教會的殘忍和虛偽的反宗教情節中,同樣的鏡頭重復了若干次:教堂的鍾聲悠揚的想起來,同時出現字幕:「教堂的鍾聲給整個世界發出忍耐和博愛的信息」重復出現,強調教會鼓吹的忍耐之愚蠢、博愛之偽善!

2. 小時候看過一個經典電影 一個舞女穿西裝帶禮帽在舞蹈時脫掉衣服 想知道電影什麼名字

脫衣舞娘

http://ke..com/view/598641.htm#sub598641

以前曾做過聯邦調查局秘書的簡.艾倫因沒有穩定的工作及收入而失去了女兒的撫養權。但是,深愛著女兒的她不放心把幼女安琪留給無賴前夫達盧。因此,無奈中,艾倫只能到佛羅里達的一家上空酒吧里去作脫衣舞娘,希望藉此賺到足夠的錢以爭回領養權。國會議員狄.大衛迷戀著艾倫。某夜,一黛咪·摩爾

個喝醉的客人糾纏艾倫,被惹怒的大衛遂上前用酒瓶痛打了那醉客。這場景被一個叫祈謝利的人拍去,他也是艾倫的迷戀者。於是,祈謝利拿著那張照片去敲詐即將參加競選的大衛並試圖間接資助艾倫與前夫打官司。不久,祈謝利的屍體被人在一個水塘中發現。警探艾加西著手調查這一案件,他來到了上空酒吧,了解情況並為艾倫的愛女之心所感動。這時老法官死去,因案件積壓,艾倫想要爭回領養權,最早也要在半年之後。於是,愛女心切的艾倫從前夫處偷回了女兒。大衛對艾倫念念不忘,派人留信願出高價要艾倫給他做私人表演。與艾加西商議後,為了賺錢也為了獲取有關情報,艾倫登上了大衛的遊艇……沒幾天後,試圖敲詐大衛的持有那張照片的律師也被人殺死。艾加西再次出動,終於從膽小怕事的酒吧保鏢西特處了解到了那張關系重要的照片的下落。艾倫再次來到大衛的遊艇,不想其前夫試圖報復,竟尾隨而來。同時,艾倫與警探會面的消息也被大衛一夥知道。情急中,機智的艾倫用槍脅迫前夫和議員離開了遊船。在途中,醉酒的前夫同意放棄領養權,而好色的大衛也親口講出了為達到政治目的連續殺了兩個人的實情並被艾倫錄了下來。不久,大衛的幫凶追來,兇相畢露的他們卻都遭到了狼狽的下場,大衛一夥丑態百出。最終,艾倫奪回了領養權,與愛女快樂地生活在了一起。

3. 求二十部剪輯經典的電影

《終結者1》《終結者2》尤其是2絕對是經典中的經典,
《真實的謊言》《深淵》《異形》《第一滴血2》這都是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的經典剪輯經典電影。

《絕地戰警1》《絕地戰警2》《勇闖奪命島》《世界末日》這幾部是大導演邁克爾 貝的經典製作,絕對讓你看的過癮,再《逃出克隆島》的慘敗後,她重整旗鼓,一鼓作氣又拍了《變形金剛》。

我好向已經說了11部了,還差9部啊,好難找啊

你可以看一下《驚聲尖笑》系列,4部,也也是剪輯經典之作,雖然是搞笑的,
其他的你就要看香港電影了比如劉鎮偉的《大話西遊》《整鬼專家》
其他給你介紹的就比較散了

《我 機器人》《黑衣人》《蜘蛛俠》系列,這些好像你都應該看過,但真的是剪輯的很好的電影,對不起,還又別的事情,就不多說了。有什麼想問我的,下次留言。

劇情不在乎,好不好看也不在乎,那仁兄你想拍電影是不,早說嗎,你多看看黑澤明,邁克爾 貝,賈樟柯還有劉鎮偉的電影就好了,他們剪輯的水平絕對一流,日本自黑澤明以後就沒什麼好導演了,但幸好還有北野武這樣的好演員,你可以看一下他主演的幾步電影《大逃殺》《菊次郎的夏天》《花火》《壞孩子的天空》這你尤其注意以下《菊次郎的夏天》

再一個1998年以成本極低但票房卻豐收的電影名叫《四月物語》也很好,這不是部很好看的電影,至少我是這么認為的,但我想對你想要的剪輯的效果會有挺大的幫助。

好萊塢的剪輯大師還是詹姆斯卡梅隆了,但他的電影真的很少,大概7部把。只能幫您到這里了。

4. 經典好萊塢電影編導剪輯手法

經典好萊塢電影編導剪輯手法

80年代以來,在我國電影藝術的發展中,由於長鏡頭風格的引入、寬銀幕的發展(包括遮幅銀幕),以及電視藝術的發展,電影的剪輯受到明顯的沖擊。盡管在創作上剪輯的手段似乎越來越豐富多樣了,但是與此同時,有些概念也變得混亂起來了。那麼經典好萊塢電影編導剪輯手法又有哪些呢?以下僅供參考!

常見的剪輯手段有以下幾種:

1、為了調整時間空間關系,或延伸時間擴大空間,加重戲劇渲染和調整節奏,採用分剪多用、反復插接和移植借用的手法;

2、畫面中間挖格省略法和畫面拼接延長法;

3、聲帶的刪挖、串改移位法;

4、利用動作銜接鏡頭和利用動作錯覺轉換鏡頭法;

5、為了取得情緒外延的回味或突兀的震驚效果,採用鏡頭長度的特殊處理;

6、利用短鏡頭的反復跳切增強劇情節奏感,和利用靜態的短鏡頭跳切造成動勢感;

7、利用特殊的「剪輯留格」(指動作和鏡頭運動後的停頓格數所造成的穩定瞬間)起到電影語法上的標點符號的作用;

8、運用隱、顯、化、劃、疊印等附加的光學技巧或專用的特殊技巧作為場面、段落間的過渡;

9、戲劇段落的移位調整和增刪;

10、對音樂、語言(對白、旁白、獨白、內心獨白、解說)的剪輯和自然音響的配置。對不同題材和不同風格、樣式的影片,可使用不同的剪輯手段。

兩極剪輯

一種特殊的蒙太奇手法,是由特寫鏡頭直接跳切到全景鏡頭或由全景鏡頭直接跳切到特寫鏡頭的組接形式。兩極鏡頭的組接能使劇情的發展在動中轉靜或在靜中變動,產生特殊藝術效果。影片運用這種組接形式給予觀眾的`直感極其強烈。節奏上形成突如其來的變化,產生一種特殊的效果。

階梯式鏡頭剪輯

在同一方位上,對同一人物從全景、中景、近景、特寫逐步跳切的畫面組接,或反過來從特寫依次跳切到全景的畫面組接。這種手法只有在特定場景中,為了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強調造型的對比,渲染氣氛,加強節奏,才能運用。

變格剪輯

剪輯技法之一。剪輯者為達到劇情的特殊需要,在組接畫面素材的過程中對動作和時間空間所作的超乎常規的變格處理,造成對戲劇動作的強調、誇張和時間空間的放大或縮小。是渲染情緒和氣氛的重要手段。它可以直接影響影片的節奏。

變格方法有:1.攝影機以常規速度拍攝,但是導演和剪輯師為了突出渲染某一場戲的特殊氣氛和戲劇效果,而用剪輯手段拉長或縮短某一事件或某一懸念的發生、發展直至結局的時間過程和空間距離,用以加強觀眾對所發生的事件的印象;2.為了突出某一人物的情緒和動作的強度而在剪輯過程中剪掉某些動作過程。

分剪

將一個鏡頭剪成幾段,分別在幾個地方使用。有時是因為所需要的畫面素材不夠,但已無法補拍,不得不把一個鏡頭分作幾次使用;有時是有意重復使用某一鏡頭,以表現某一人物的情思和追憶;有時是為了強調某一畫面所特有的象徵性含義以發人深思;有時是為了造成首尾呼應,從而在藝術結構上給人以嚴謹而完整的感覺。如果分別在幾處使用的同樣畫面的鏡頭是按劇作結構和導演構思事先拍攝好的,則不屬於分剪技法之列。

挖剪

解決某個鏡頭內,在拍攝過程中由於某種原因造成的遺憾和不足而採取類似醫學上外科手術切除的辦法,來摳掉諸如某一多餘的表演過程、某一過長的停頓,以及由於攝影機運動過程中某一推拉搖移動作與演員表演配合不準等必須剔除的畫面段落的技術措施。

拼剪

用拼接來補救畫面長度的不足。有些畫面素材由於拍攝過程中的種種原因和困難,效果不理想。如拍攝野生動物活動的鏡頭,動物不聽指揮,更不能滿足拍攝人員的一些特殊要求。因而有時雖然拍攝多次,拍攝的尺數也很長,但可用的尺數卻很短,達不到所需的長度和節奏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有同樣或相似畫而內容的備用鏡頭,就把它們當中可用的部分剪下來,然後拼接在一起,以達到畫面的必要長度。

分剪插接

為加強戲劇效果或彌補拍攝過程中的缺憾和不足,而把表現一定動作內容的兩個鏡頭,分別按比例分割成兩段、三段以至更多小段,然後按故事發展順序交替組接起來的重要剪輯手段。

使用分剪插接的方法,可以解決以下兩種類型的問題:

1、在剪輯過程中有時發現某兩個鏡頭或某一組鏡頭(如兩個人物談話、爭吵、追逐或互相射擊),如果按照原來分鏡頭劇本所規定的排列順序原封不動地組接在一起,就顯得鏡頭過長,節奏太慢,人物間的情緒交流和心理反應不能及時而迅速地表現出來,既減弱了戲劇沖突的強度又沖淡了應有的藝術感染力。為此就需要運用分剪插接的手段,對原有素材作重新分切組合的處理,以改變原來的緩慢節奏,使之緊湊、流暢、明快;

2、有時規定情境本身要求清晰地表現出某個人物對其一事件、某一句話的反應,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強烈變化的內心活動和兩種互相矛盾著的思想互相撞擊時進發出的火花,但在剪輯過程中發現恰在此時此處拍攝的素材缺少表現上述內容的一些鏡頭。在這種情況下,就可以把原有素材中已經用過然而又符合規定情境要求的某些鏡頭的剩餘部分拿來,根據需要把它分割成兩段以至數段,和與之有關的其他蒙太奇因素穿插在一起,反復交替使用,藉以渲染某種情緒和氣氛,揭示某種涵義或藉以加強某一戲劇高潮。

插入鏡頭

亦稱「夾接」,在一個鏡頭中間切斷,插入另一個表現不同主體的鏡頭。插入鏡頭有兩種:一種是作者和導演為了揭示某一人物生活經歷中的一個側面或者隱私,而在一場戲的進行過程中(比如一個人正在馬路上走者或坐在汽車里向外看)突然插入一個代表人物主觀視線;表示他意外地看到了什麼人和事以後的直觀感受或引起了聯想的鏡頭。另一種與挖剪有密切關系。有時為了挖剪後的鏡頭不露痕跡,不產生跳動感,而不得不用插入鏡頭作間隔。

動作轉場剪輯

藉助人物、動物、交通工具或戰爭工具等動作和動勢的可銜接性以及動作的相似性,作為場景或時空轉換的手段。例如,用人物定向鏡頭堵滿畫面以結束一場戲,接著再用人物離開鏡頭走向某處以展開另一場戲。用汽車、坦克、飛機的動勢,馳過或堵住鏡頭,然後再接其他交通工具或人物離開鏡頭;再如某場戲末尾女主人公動手打男主人公一個耳光,下一場戲開頭接男主人公痛苦地撲倒在自己的床上。通常用汽車、火車的輪子飛轉與飛機的螺旋槳相接這類手法轉換場景,也屬於動作轉場的剪輯。

特寫轉場剪輯

用特寫畫面來結束一場戲或從特寫畫面展開另一場戲的剪輯手法。前者指一場戲的最後一個鏡頭結束在某一人物的某一局部(如頭部或眼睛)或某個物件的特寫畫面上;後者指從特寫畫面開始,逐漸擴大視野;以展現另一場戲的環境、人物和故事情節的處理手法。用特寫畫面來結束一場戲,或用特寫畫面展開一場戲,都是為了強調人物的內心活動或情緒,有時是為了表示某一物件、道具(如鍾表、閃動著的紅燈、十字架等)所含有的時空概念和象徵性含義,以造成完整的段落感。特寫轉場的一個主要目的是在觀眾的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人物的表情或某一物件的時候,在不知不覺中就轉換了場景和敘述內容,而不使人產生陡然跳動的不適之感。

;

5. 電影常用的剪輯手法有哪些

1.離切剪輯


離切剪輯就是指把畫面先插入鏡頭中,然後順應劇情的一步步發展,再把畫面剪輯回來。好比說一對男女正在看月亮,男的說:你想要月亮嗎?然後畫面一轉切到了月亮上,然後畫面再一轉,回到男女的身上,繼續對話,這就是離切剪輯經常用的。在很多電影中,這都是最基本的一種剪輯手法。


2.跳切剪輯


跳切剪輯手法經常用來表達時間的流逝,往往是同一鏡頭場景不變,但是主體會發生變化。我們舉個例子,一家店鋪,先是一個年輕人坐在裡面,然後畫面一轉,整個場景沒有發生變化,但是少年卻變成了老年。


3.淡入淡出


在很多經典好萊塢電影中都普遍使用了這種剪輯手法,當一個鏡頭結束時,畫面會逐漸的變黑,一直到整個屏幕變黑,然後下一個鏡頭再從黑暗中慢慢的淡出。


4.跳躍剪輯


跳躍剪輯經常用來表達主體前後的截然不同,就好比說做個噩夢,上一個鏡頭中主角還在安靜的睡覺,但是畫面突然一轉,畫風就變得非常激烈,可能是打鬥也可能是兇殺,或者是更為激烈的鏡頭。


5.隱藏剪輯


隱藏剪輯就是運用遮擋物的出現來完成鏡頭的轉折,遮擋物會成為鏡頭的轉折點。

6. 13種剪輯手法及技巧是什麼

1、動作順接(CUTTING ON ACTIONG):

鏡頭在角色運動時切換,剪切點不一定要在拳腳之際,甚至可以簡單到就在人物轉身的時候。

2、離切(CUT AWAY):

就是畫面先切到 插入鏡頭,接著切回主鏡頭。插入鏡頭 可以是和人物處在同一空間離切也可以讓你表現角色的內心。

3、交叉剪輯(CROSS CUT):

就是在兩個場景中來回切換,多數電話通話場景都會用到交叉剪輯,用得好的話會增重緊張感和懸疑感。這個手法也能體現角色的內心景象。

4、跳切(JUMP CUT):

就是對同一鏡頭進行剪接,通常都用來表現時間的流逝。跳切也加重鏡頭的急迫感。

5、匹配剪輯(MATCH CUT):

匹配剪輯總是被錯當成跳切,但兩者是不一樣的,匹配剪輯連接的兩個鏡頭通常動作一致,或者構圖一致。匹配剪輯通常用在場景切換上,因為畫面總是從一處跳到另一處,所以才會造成誤解。匹配剪輯不一定要落在視覺上,也有以對白為基礎的匹配剪輯。

轉場

6、淡入淡出(FADE IN / FADE OUT)

這個手法我們看過無數遍,就是鏡頭模糊進入全黑畫面中,或者從其中淡出。

7、疊化(DISSOLVE)

就是把一個鏡頭疊加到另一個上,這個手法在蒙太奇中也經常用到,同樣也可以表現時間流逝,你可以對同一鏡頭進行疊化。

8、跳躍剪輯(SMASH CUT)

是一種效果很突然的轉場方式,一般用在角色從噩夢中驚醒這類場景里。或者從大動作的畫面轉至緩和的畫面,反之亦然。

9、圓形劃像(IRIS)

最早的時候,這其實是相機自帶的效果,那個時候相機可以手動開關光控,今天單純只是一個風格化的手法,在很多電影場景中都能看到。

10、劃像(WIPE)

劃像是把畫面劃入劃出

11、隱藏轉場(INVISIBLE CUT)

利用陰影隱藏剪接,造成同一鏡頭的假象,剪接被藏在鏡頭的快速搖動里。如今這種手法也很流行,將剪接轉場隱藏在鏡頭運動中,也可以利用穿過畫面的物體隱藏剪接,也可以利用離開畫面的物體。

12、聲音滯後(L-CUT)

基於音效剪輯的轉場方式,上一鏡頭的音效一直延續到下一鏡頭,留意聲音滯後不一定用在有預見性的片段里,它很常用,即使是角色間簡單對話也會用到。

13、聲音先入(J-CUT)

則是下一鏡頭的聲效在畫面出現前響起,未見其人先聞其聲,這些手法很不起眼觀眾可能根本不會發現,但這正是要點。聲音滯後和先入就是為了保證不打斷節奏,營造一個完美的過度,承上啟下,讓音效去引導觀眾。聲音先入也很適合用於給畫面引入新的元素。

(6)西裝電影經典剪輯擴展閱讀:

剪輯(Film editing),即將影片製作中所拍攝的大量素材,經過選擇、取捨、分解與組接,最終完成一個連貫流暢、含義明確、主題鮮明並有藝術感染力的作品。從美國導演格里菲斯開始,採用了分鏡頭拍攝的方法,然後再把這些鏡頭組接起來,因而產生了剪輯藝術。

剪輯既是影片製作工藝過程中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也是影片藝術創作過程中所進行的最後一次再創作。法國新浪潮電影導演戈達爾:剪輯才是電影創作的正式開始。

資料來源:網路-剪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