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國產老電影人掉進煉鋼爐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國產老電影人掉進煉鋼爐

發布時間: 2022-12-18 03:35:24

⑴ 誰知道這部外國片,大概十年前的,有個人可以變成一灘水,最後死於煉鋼的岩漿中,是什麼電影

終結者2》
基本信息
《終結者2》海報
中文:終結者2 :末日審判 英文:Terminator 2:Judgment Day (簡稱T2) 港譯:未來戰士續集 台譯:魔鬼終結者2 地區:美國 類型:科幻(Sci-Fi)、動作(Action)、驚悚(Thriller) 導演: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 編劇: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 分級:美國R 時長:137 分鍾 發行公司:哥倫比亞三星電影公司 製作公司:卡洛可(Carolco)、Lightstorm 首映日期:1991年7月3日 首映票房:31,765,506.00 (單位:美元) 全美票房:204843345.00 (單位:美元) 海外票房:312,000,000.00(單位:美元) 主演: 阿諾德·施瓦辛格 Arnold Schwarzenegger 飾 終結者T-800 型號101《終結者2》劇照(11張) 羅伯特·帕特里克 Robert Patrick 飾 T-1000 琳達·漢密爾頓 Linda Hamilton 飾 Sarah Connor 愛德華·弗朗 Edward Furlong 飾 John Connor 邁克爾·比恩 Michael Biehn 飾 Kyle Reese
劇情簡介
上集機械電腦「天網」派出T-101型終結者,欲殺害未來世界人類領袖康納的母親莎拉,但失敗了。在第二部中殺手再度出動,且變得更強悍及有智慧,由特殊液體金屬組成,可以隨心所欲地變成所觸及的任何人和其他事物,這次的目標是人類領袖康納。「天網」派出最先進的T-1000型終結者,回到約翰康納(愛德華福隆飾)的童年時期,准備殺死約翰,使未來人類世界群龍無首。約翰康納得知消息後,立即派另一名被改變程序的終結者T-101(阿諾施瓦辛格飾)乘坐時光倒流機,趕回童年時期,保衛這時候的自己。 《終結者2》
童年時期的約翰和T-101找到自己困在精神病院的母親莎拉康納,使「天網」主設計師塞泊汀電腦公司的莫斯戴森明白真相,四人一起潛入塞泊汀電腦公司,拿到了當年刺殺莎拉康納的T-101的殘骸——頭部主CPU殘骸和手臂(這是「天網」的研究基礎),並炸毀了公司的所有研究數據。戴森在爆炸中死去,剩下的三人最後離開公司,並將於1984年5月13日上午8點46分被終結的T101的殘骸和T-1000扔入高溫的煉鋼爐中銷毀,T-101自願到煉鋼爐中自我銷毀。T-101完全沉入煉鋼爐前,豎起拇指鼓勵約翰勇敢地活下去。
影片評價
名電影雜志《電影周刊》在評選20世紀最值得收藏的一部電影時,此片以最高票數位居第一。而這部電影居然是一部早在11年前就拍攝完畢的科幻片,這在電腦特效技術已經相當完善的2000年可謂一大新聞。但這部電影的冠軍地位決非浪得虛名,這與它所表現出的強烈的美國式個人英雄主義風格和出色的電影平衡性和完美特效是分不開的。 20世紀末的1997年7月3日,人類研製的全球高級計算機控制系統「天網」全面失控《終結者2》劇照2(15張)機器人有了自己的意志,將人類視為假想敵人,並發射核彈到地球的各個角落,殺死了幾十億人。餘下來的人類在一個叫約翰·康納(John Connor)的人領導下,團結在一起,用有限的資源和武器與強大精良的機器人周旋作戰,並逐步扭轉了戰局。機器人為了挽回敗局,於2029年派出了機器人殺手T-101回到1984年去殺死約翰·康納的母親康納·莎拉(Connor Sarah),那時的約翰·康納還沒有出生。而約翰·康納得知後亦派出自己的父親凱爾·希斯(未來的約翰不知道,後來的約翰知道)同回1984年去保護自己的母親。一番惡斗之後T-101被擊敗,不甘失敗的機器人復又派出更為先進的液態金屬人T-1000回到1995年核屠殺之前去直接殺死只有10歲的小約翰,而約翰本人也派出經過改良成為人類助手的T-101去保護童年的自己。在經歷了與T-1000危險緊張的追殺之後,約翰與莎拉終於相信了T-101不再是11年前那個狠辣無情的機器殺手,為了改變人類的命運,約翰、莎拉和「終結者」找到了天網系統的研究者,塞伯公司的技術總監莫爾斯戴森,並銷毀了一切有關天網的資料,並在隨後的煉鋼廠中終於徹底終結了T-1000。為了最終毀滅一切晶元,T-800做出了犧牲自己的選擇,自沉鋼水之中毀滅。本片在首映後的次年獲1992年度第64屆奧斯卡四項大獎:最佳音效、最佳視覺特效、最佳錄音和最佳化裝。 憑心而論,這部電影的劇情並不十分復雜和曲折,甚至僅用幾句話也能說個大概,這種機器人消滅人類的題材也不算太新鮮了,但就是這簡單的劇情,卻呈現給了我們無比震撼的視聽享受,本片的導演和編劇是好萊塢鬼才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他的父親是電氣工程師而母親是畫家,這似乎造就了他生來具有的藝術天才和領導才能。在本片中,卡梅隆運用一種略帶冷酷卻不陰暗的畫面風格來敘述故事,從一開頭的T-800出場再到酒館搶衣服的一段精彩鏡頭即向人們昭示了機器人的強大力量和完美,唯一與上一集不同的是這個T-101隻傷人而不殺人,從另一個角度也為它曾被約翰·康納改造過留下了伏筆。即是如此,T-101的出手動作亦酷到了極點,簡單而又有效,能與最短的時間內讓人失去反抗能力。而它搶得一身黑皮衣之後與酒館老闆的一番交涉也向人們預示著本片的風格中有冷幽默成分,這與第一集的恐怖冷酷風格也有了較大的區別。本片的畫面略微帶一種類似金屬色的藍色,可能要從感官聯想上讓人們不要忘了這是在說關於機器人的故事吧! 而T-1000這個全新角色的出現則絕對可稱本集的一大亮點,與早先的T-101一樣,它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冷血殺手,除了執行殺約翰這一個命令之外,其它的一切事情在它看來全都是障礙,完全可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之內予以毀滅,而它隨心所欲的變形能力與人類相比不啻於老鷹和小雞的對比,它的手可以變成鋒利的剛刀,尖刺,身體則能變成它接觸過的任何一個人,而被它模仿的對象則必然被殺死。在它與T-800的數次交手中,後者從未佔到過半點便宜,到了影片的最後更是被T-1000打得支離破碎,不得不靠僅有的一點備用電能才僥幸把T-1000打入鋼水中,自己也投水自毀。 T2的成功,除了導演之外,還與施瓦辛格和帕特里克的精彩演繹是絕對分不開的。做為一個機器人,人們當然是努力將它們創造成最完美的形象,無論是長像,個頭,還是身材等等,而施瓦辛格那完美的體魄和硬朗的外形當然是T-101的不二人選,他在電影中的表現並不只是一個光知道賣弄肌肉的大塊頭,正相反,施瓦辛格的表演准確到位,傳神精彩,將一個不懂多少人類感情卻又逐漸了解了人性的機器人刻畫得入木三分。而帕特里克飾演的T-1000液態金屬人,絕對給每個看過T2的人留下了難以忘記的印象,這個機器人和T-101迥然不同,他說話不多,但傳神的肢體語言卻令人望而生畏;他殺人如踩螞蟻,卻又和一般意義上的殺手還有根本性的區別,因為它殺人的時候經常都是一擊致命,從不浪費無用的動作,也不會過多的賣弄身手,這個如橡皮泥一樣能變形的機器人,實在是給人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 扮演小約翰的愛德華·福隆的表演也不錯,基本上把一個內心叛逆卻又不失童心和善良的小男孩演活了。十幾年後,在T3的策劃當中,原本還是由他在扮演約翰,可惜現在的他又吸毒又不務正業,最終被劇組棄用。 琳達·漢密爾頓則將一個剛毅果斷的女強人形象展現在觀眾面前,後來她還與本片的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結婚。 過多的討論T2的劇情和人物似乎已無新意,T2吸引人的地方也決不僅是劇情和人物,而是它完美的平衡性和電影蒙太奇的運用。首先在鏡頭的剪切上沒有大的跳躍,也就不會給人以明顯的情節脫節之感,另外簡潔的台詞也會讓觀眾將主要注意力轉移到了畫面上,增加了故事吸引力,當然,既然是一部科幻題材的動作片,那當然少不了電腦特技的介入,本片的電腦特技鏡頭只佔全片的一小部分,和時下某些特技大片相比有些少的可憐,然而每個特技鏡頭的出現都會令觀眾眼前一亮,正所謂「驚艷」,從開頭的金屬骨架機器人,到T-1000中槍後傷口的自愈,穿越鐵欄門和變形成他人,和頭部中槍一分為二,再到T-800撕下右手皮膚露出金屬骨架,到後來頭部被打露出金屬頭骨和紅外線電子眼睛,都做得十分到位,令人擊節贊賞,即便在十多年後的今天,當我們回顧這些電腦特效鏡頭時,也不會覺得過時和落伍,這是她的魅力所在。總之,這是一部真正懂得如何經濟實惠又有效地使用數字特效的電影,為那些單純為特技而特技,濫用電腦特效的燒錢電影敲響了警鍾。當然這與好萊塢特效大師斯坦溫斯頓是離不開的,斯坦大師曾為眾多的著名電影設計和製作特技道具,其中有《人工智慧》、《迷走星球》、《侏羅紀公園》、《攔截人魔島》、《異形2》等等。有了這位四度奧斯卡最佳化妝大獎得主的加盟,也是本片獲得巨大成功的砝碼之一。 《終結者2》上映之後,好評如潮,曾被評為是電影史上最好的電影續集,結束了電影續集普遍不如第一集的歷史。該片以不到一億美元的電影預算,獲得了五億一千六百餘萬的票房收入,真正做到了「名利雙收」。 一轉眼十幾年過去了,電影的票房冠軍也數易其主,《終結者2》的票房排行也從當年的第一名滑到了第四十三名,但值得一提的是,出品年代早於1991年(T2的出品年份)的電影排名在《終結者2》之前的也只有四部而已,分別是《星球大戰》的2,3集和《人鬼情未了》,更要說上一句的是全球目前電影史的票房亞軍《泰坦尼克號》(Titanic)的導演也正是這位鬼才導演:詹姆斯·卡梅隆,此片全球收入已達到十八億三千五百萬美元。後來的卡梅隆曾與T2中扮演約翰母親的琳達·漢密爾頓結婚。 而正在熱映中的影片《阿凡達》的導演同樣是詹姆斯·卡梅隆,該片目前已成為影史票房冠軍,其全球票房達到了28億美元。可以說,T2是這位好萊塢超級導演的成名作。 T2的成功,也造就了一批相關電影產業的發展,從電腦游戲到文化衫,到旅遊景點,使得T2不僅僅是一部電影,而成為了一個有生命的奇跡。有關T2的音像製品也是年年出新,從劇場版到特別版,再到白金版,導演剪輯版……,無一例外地成了T2迷們的收藏佳品。T2的成功,代表了典型的美國式文化在全球的推廣、滲透,當然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人類內心深處的擔憂:人類究竟會不會被自己創造出來的機器人所毀滅?

⑵ 求一部小時後看的電影,應該在98年看的,電影裡面一個壞人,化成金黃色溶液變形各種人殺人,

這部電影是《終結者2:審判日》,《終結者2:審判日》是由詹姆斯·卡梅隆執導的科幻動作片,阿諾·施瓦辛格、琳達·漢密爾頓、愛德華·福隆、羅伯特·帕特里克領銜主演。

莎拉和約翰決意消滅製造機器主宰者和T-1000型的塞柏電腦公司,一陣惡斗後,電腦公司被炸成一片火海。然而,T-1000型仍窮追不舍,將莎拉等人逼入鋼鐵廠,並將終結者打成重傷。

(2)國產老電影人掉進煉鋼爐擴展閱讀:

影片風格獨特的音樂一反傳統的氣勢輝煌交響樂,大膽採用了具有金屬感和未來感的電子合成器音樂,尖利音色加上沉重的撞擊聲預示著危機襲來,與影片達到了完美契合。

影片體現了科幻娛樂片應體現的一切美德,T2的偉大之處和真正令人感到興奮的地方是,一切不可能的打鬥,強烈的末世感讓科幻片的藝術指導如此喧賓奪主。讓剛硬的歐美科幻頭一次融合了幾分東方式的圓滑,而這一以柔濟剛的結果卻又如此犀利而恐怖,可謂對一切堅冷的機器概念的史無前例的。




⑶ 有部國產老電影男主角掉進煉鋼爐燒死

是不是《鋼鐵世家》

⑷ 小時候看過一部電影,好像國產的,或者是電視吧,內容大概是一列火車進山洞,結果山洞崩塌,裡面的人被困

電視劇我是一個兵 (1995)

注意是1995年版的,周里京、陳小藝主演,現在網上別說視頻了,連介紹資料都找不到了。

⑸ 有部電影男主角掉進煉鋼爐燒死

根據所述劇情,這是影片《終結者2》。

導演:詹姆斯·卡梅隆
編劇:詹姆斯·卡梅隆/William Wisher Jr.
主演:阿諾·施瓦辛格/琳達·漢密爾頓/愛德華·福隆/羅伯特·帕特里克
類型:動作/科幻
製片國家/地區:美國 / 法國
語言:英語 / 西班牙語

⑹ 求助一部國產老電影的名字

香港電影
生死搏鬥 (1977)
導演: 傅奇
編劇: 周然
主演: 江龍 / 平凡 / 石慧
劇情簡介 · · · · · ·
主人公是一位救生員。一次,他救起了一個飛機失事落水的百萬富翁(在影片拍攝的年代裡,擁有百萬港元就算是大富翁了,現在只能算中產階.級。)。為搶救富翁的性命給他輸了自己的血,卻令這個富翁白發轉黑,年輕許多。後來發現,救生員的血液含有某種長壽因素,但輸過他血液的人只能保持很短時間的青春。於是百萬富翁綁.架了救生員,想讓他成為自己的供血機器。救生員經過一番驚險的生死搏鬥,最終逃出了虎口。老富翁於憤憤中衰朽而死。

⑺ 人掉進煉鋼爐會怎麼樣

會瞬間化為烏有。因為,煉鋼爐中溫度高達,攝氏1000度,屍骸已氣化。

原理是不完全燃燒產生的一氧化碳再次燃燒。

在鍋爐點火與停爐時,由於爐溫較低,氧氣供應不足,容易產生不完全燃燒。不完全燃燒的產物如炭黑、煤粉、油點等隨煙氣進入並沉積在鍋爐尾部,降低了尾部受熱面的傳熱效果,使排煙溫度升高。

當排煙溫度升高到一定值又有足夠的氧氣助燃時,就會發生二次燃燒。垃圾焚燒爐是焚燒處理垃圾的設備,垃圾在爐膛內燃燒,變為廢氣進入二次燃燒室,在燃燒器的強制燃燒下燃燒完全,再進入噴淋式除塵器,除塵後經煙囪排入大氣。


二次燃燒條件

1、一氧化碳的存在;高溫;有過剩氧的存在。

2、氧含量下降而不上升了,說明一氧化碳在稀相完全燃燒消耗了氧氣。不過長時間存在這種情況,說明二次燃燒很嚴重,如果是前置燒焦罐完全再生工藝,可能是由於燒焦罐內的燒焦強度不夠或分布管壞,催化劑在燒焦罐內停留時間短。

3、加入CO助劑,如果仍無法消除二次燃燒,可根據設備所能承受的最高溫度和煙機狀況,視情況切斷主風,查找原因。



⑻ 誰看過海豚灣(紀錄片)啊,老師要我們寫讀後感!!!!!跪求!!!!十二月四日之前啊!!!!!

今晚閑來無事,偶然觀看了由導演路易·皮斯霍斯拍攝的,榮獲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的紀錄片《海豚灣》。觀後的感受,除了震驚,還是震驚!世界上竟有如此醜陋的政府、醜陋的人!
影片講述的是日本的一個美麗的海灣:太地町,當地小鎮上到處可以看到海豚的可愛身影:建築外牆繪制著海豚、廣告牌上的卡-通海豚、街邊雕塑是人和海豚戲水、海面上的遊船也做成海豚狀。一切都似乎說明這是個對海豚很友善的地方,可實際上,這里因為當地漁民對海豚的大規模的捕殺而成了血腥地「屠宰潮!而影片的拍攝過程極為驚險,明處不但有日本漁民與警-察的監視阻擾,暗處還要提防日本黑手黨等黑-社-會組織。導演路易·皮斯霍斯組織了一批各懷絕技的志願者,帶著先進的儀器設備,精心的組織,避開層層阻撓,從海底、陸地、天空多個角度,以圖像和音頻,全方位的真實記錄了日本漁民殘忍的屠殺大批海豚的全過程:只見漁民們通過製造噪音,將大批海豚趕入一個狹小的海灣,並將海灣口攔祝先由世界各地的海洋館的人員選擇適合表演的海豚,每條海豚的售價在15-16萬美元。然後將其餘的海豚趕入更為狹小的內灣,並用網將它們集中在一起。屠殺開始:手持2米多長的鋼釺,直接刺向毫無反抗能力的海豚。頓時水中傳來海豚們無助的慘叫,海水被鮮血染紅,海底的攝像機除了血腥的紅,看不到任何圖像。只要有海豚浮上水面換氣,就有鋼釺無情的刺向它,直到所有的海豚均沉入水底,不再上浮為止。就連那些幼小的海豚也無一倖免。影片鏡頭之一:一條小海豚沖出漁網,掙扎著游向岸邊,每次跳出水面,身後都是一邊殷紅。它掙扎了幾下,沉了下去,再也沒有起來。。。。。。每年有兩萬三千頭海豚、江豚在此慘遭殺害!
就在屠殺進行的同時,日本的捕鯨協會(海豚亦屬於小型鯨類)卻用盡各種卑劣的手段,蠱惑一些落後小國加入世界捕鯨協會,同意日本的提案,妄圖使日本的捕鯨行為合法化。同時還恬不知恥的宣稱日本均採用先進的技術手段,使捕殺過程十分的人道。。。。。。
在太地町海灣,日本漁民宰殺海豚,周圍海水已被染成紅色。漁民手段極其殘忍,它們認為海豚等鯨類消耗了太多的魚類資源,是「害魚」。
影片真實地記錄了那些面對鏡頭的日本漁民、警-察、官員、媒體的醜陋嘴臉,令人作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