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有一個老電影奇襲咋調康平強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有一個老電影奇襲咋調康平強

發布時間: 2022-12-15 09:05:11

❶ 抗美援朝電影

抗美援朝電影:

1、《長津湖》

《上甘嶺》是由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故事片。由沙蒙、林杉執導,高保成、徐林格、劉玉茹等主演。於1956年12月1日上映。

影片改編自電影文學劇本《二十四天》,講述了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某部八連,在連長張忠發的率領下堅守陣地,與敵人浴血奮戰,最終取得勝利的故事。

❷ 電影奇襲炸的是什麼橋

《奇襲》(1960,八一電影製片廠),以二次戰役時38軍偵察隊炸毀「武陵橋」(其實是在武陵里境內的大同江上的一座公路橋)為藍本。八一廠1958年拍過一個軍教片《武陵橋》(又稱《奇襲武陵橋》),這次38軍的偵察隊,指揮員是38軍的偵察科長張魁印,隊伍共計323人,差不多是一個營了,不過,電影《奇襲》將當年這個營「縮編」為了一個排,橋的名字改成了「康平橋」。而部隊原本僅陣亡一人,在電影中則是倒下了好幾個。朝鮮戰場上,敵人企圖阻止中朝人民軍隊的強大攻勢,從前沿到縱深加強了警戒。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某偵察分隊的偵察員們,在前沿敵人布置的雷區遇到了來往頻繁的巡邏隊,方勇連長根據早已摸到的敵行動規律,尾隨敵人前進,順利通過雷區。接著又幹掉了設在無名高地的火力點。偵察分隊越過前沿,須在天亮前闖過一條靠山傍水的七號公路到達鳳仙嶺。正當他們涉過河流准備沖過公路的時候,不巧敵人的運輸車隊在他們上岸附近的公路上停下休息,使偵察分隊動彈不得。方勇急中生智,和一班長等化裝成美軍的巡邏隊,嚇走敵人,順利通過公路。第二天,偵察分隊在山上隱蔽起來,方勇帶領一班長和戰士唐虎,去金石洞找一位兩年前曾救過他的朝鮮阿媽妮,以便和朝鮮游擊隊取得聯系。但金石洞已被敵人燒毀,方勇等遍尋不著。在村子的另一頭,敵偽警察正在搜尋老百姓,阿媽妮冒著生命危險留在村子裡為游擊隊和偵察小分隊作聯絡。敵人發現後,要把她綁走。正在這時,方勇等化裝成敵軍趕到,救出阿媽妮,與游擊隊取得了聯系。小分隊與游擊隊決定聯合行動炸毀大橋。橋頭被敵人嚴密封鎖。方勇等化裝成敵軍傷兵,在公路上奪得一輛中吉普,殺死車上的敵人,乘車進入橋頭,並以給水箱加水為名,騙過橋頭上的崗哨,搞清了橋梁的構造和橋頭的設防情況。敵人發現中吉普失蹤,從重傷的敵軍官口中知道情況後,立刻派部隊追尋。方勇等以熟練的射擊和駕駛技術擊毀敵人車輛,脫離了危險。偵察小分隊與游擊隊來到橋頭准備ZHA橋。狡猾的敵人從失車事件中猜測出我奪橋的企圖,派出部隊前來護橋。這些早已在我偵察小分隊和游擊隊的預料之中,游擊隊在公路上堵殲了增援的敵人。敵人又派橋南的兵力增援,並令守橋的敵人控制橋頭。偵察小分隊的爆破組剛接近橋墩搭好人梯就被敵人發現,敵人開亮探照燈,用火力封鎖橋墩,爆破組受挫,退了下來。我軍正面部隊發起攻擊的時刻迫近,爆破組接近不了橋墩,只有切斷探照燈的電源線才能掩護爆破組,而電源線又被敵人用火力嚴密地封鎖著。唐虎挺身而出去剪電源線,他在前進中負了重傷,掩護唐虎的朝鮮游擊隊女戰士朴金玉奮不顧身搶救唐虎,最後終於切斷電源線。橋頭一片漆黑,橋墩的ZHA葯安好,一聲巨響,增援的敵人和大橋同歸於盡。
中國人民志願軍某部方連長,率領一支偵察隊,接受了上級交給的深入敵後,炸毀敵人一座公路橋--康平橋,切斷敵人退路的任務。偵察隊在執行這項艱巨的任務時,根據早就掌握了的敵人的行動規律,尾隨敵人前進,巧妙地通過敵人的地雷區。當他們往聯絡地點鳳仙嶺進發,在穿越公路時,被李偽軍運輸隊所阻,他們化裝成美軍巡邏隊,嚇跑了運輸隊,救出了聯絡員、朝鮮老大媽阿媽妮,從而與游擊隊取得了聯系。然後,偵察員又化裝成李偽軍傷兵,奪得了一輛敵人的中吉普,騙得橋頭崗哨的信任,搞清了大橋的構造和橋頭的設防情況。敵人發現中吉普失蹤,立即派部隊追尋。在緊急關頭,方勇把中吉普開下懸崖墜毀,機智地擺脫了敵人的追擊。最後,偵察隊在朝鮮女游擊隊戰士朴金玉的幫助下,炸毀了康平橋,完成了切斷敵人退路的任務,配合大部隊,全部消滅了敵人。

❸ 電影《奇襲》裡面,偵察連長是如何炸毀武陵橋的

電影《奇襲》裡面偵察隊是在朝鮮女游擊隊戰士朴金玉的幫助下,炸毀的武陵橋。

主要劇情:在朝鮮戰場上,中國人民志願軍某部方連長,率領一支偵察隊,接受了上級交給的深入敵後、炸毀敵人一座公路橋--康平橋,切斷敵人退路的任務。

偵察隊在執行這項艱巨的任務時,根據掌握的敵人的行動規律,尾隨敵人前進,巧妙地通過敵人的地雷區。在朝鮮游擊隊和群眾的幫助下,炸毀了康平橋,完成了切斷敵人退路的任務,配合大部隊,全部消滅了敵人。



(3)有一個老電影奇襲咋調康平強擴展閱讀

《奇襲》以抗美援朝戰爭為背景,通過偵察戰士與敵人圍繞大橋進行的驚險斗爭,反映了偵察兵靈活機智、不怕犧牲,勇敢斗敵的英雄氣魄。影片故事曲折,情節緊張,戰爭場面激烈真實,讓觀眾能充分體驗到當時環境的艱苦與斗爭的艱難。

影片除突出了中國軍人的高大形象,還塑造了老大媽阿媽妮和女游擊隊戰士朴金玉兩個朝鮮愛國女英雄的形象,表現了中朝人民聯手抗敵的深厚情誼。

❹ 奇襲電影主要演的什麼故事

奇襲是由許又新導演,由張勇手,邢吉田,張鍾英等主演的電影。影片簡介:中國人民志願軍某部方連長,率領一支偵察隊,接受了上級交給的深入敵後,炸毀敵人一座公路橋--康平橋。

❺ 奇襲是什麼鬼

《奇襲》是我小時候看過很多遍的電影,那時正值文革,大部分國產老電影都禁放了,只有寥寥幾部還能公映,其中就有《奇襲》。所以,這部電影的情節我都熟透了,很多台詞都能正背如流。
最近我又看了一遍《奇襲》,和小時候看個熱鬧不同,這次了解了一些歷史背景,於是有了一些新感受。
《奇襲》是根據一段真實歷史改編的,它的原型是1950年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中,志願軍38軍一支偵察隊奇襲武陵橋的故事。片中的5號首長原型是38軍軍長梁興初、副軍長江擁輝;男主角方勇原型是38軍偵察科副科長張魁印,張魁印後來擔任過黑龍江省軍區副參謀長。不同的是,奇襲武陵橋的偵察隊不是像影片中那樣只有區區一個排兵力,而是一個支隊,有兩個偵察連加兩個工兵排,還有十幾個朝鮮人,幾個翻譯,醫護人員,有300多號人。這十幾個朝鮮人和翻譯很重要。電影里,敵我雙方交流都是用漢語,這是為了方便觀眾欣賞,作為文藝作品,無可厚非。但在現實生活中是不行的。現實生活中雙方肯定要用韓語交流,方勇他們作為戰斗部隊的官兵,即便會說幾句韓語,也肯定很蹩腳,就像我們平常聽外國人說漢語一樣,一聽就知道是老外。現實生活中如果像電影那樣,我軍偵察兵早被敵人發現了。
這部電影非常精彩,情節緊湊,充滿懸念。小時候看這部電影時最扣人心弦的有兩場,一場是阿媽妮在橋頭等方勇,但被韓國偽軍發現,蒙太奇顯示方勇此時就在離他們不遠的村子另一頭尋找阿媽妮,大家都很焦急,盼望方勇趕緊過來。當方勇他們終於趕過來並從偽軍手裡救下阿媽妮時,大家都很激動,每到這一段時,影院里都會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另一場是方勇他們開車與敵軍周旋,在盤山公路上轉來轉去,最後安然脫險,小時候看這種情節這種場面覺得特過癮。
影片音樂很出色,總能恰到好處的烘托氣氛。文藝晚會上一班長演小品那段音樂幽默風趣,康平橋展現在偵察員面前時的音樂則氣勢恢宏,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這次重看,我發現一個有趣現象,《奇襲》很可能抄襲(說好聽點叫借鑒)了《渡江偵察記》里的情節,從首長布置任務,部隊渡江,與游擊隊聯系,游擊隊負責人是漂亮姑娘,到最後飛車追逐,情節都很近似。南斯拉夫電影《橋》和《奇襲》大框架也差不多,都是到敵後炸橋,但人家的情節設計就截然不同,很多情節常常出人意表。
小時候我們總以為抗美援朝就是打美國鬼子,歌里也是這樣唱的:「抗美援朝,打敗美帝野心狼!」後來才知道志願軍打的相當大一部分都是韓軍,《奇襲》里也是這樣表現的,偵察兵遇到的大都是韓國軍隊。只有指揮官是美國人,還有守備康平橋的,不過,讓美國人當守備部隊似乎不大真實。
這部電影的副導演是歌手景崗山他爹景慕逵。演員有:張勇手、邢吉田、黃煥光、張鍾英、曲雲、袁霞、謝萬和、王孝忠、孟慶芳、言小朋。其中張勇手很帥氣,屬於偶像派,但演得最好的還是邢吉田,演技高超。他曾演過很多高級領導,現在演小人物,依然惟妙惟肖。不過,他這個角色在生活中是不大可能有的,那麼大年齡,又懂英語,又會修車,卻只是一個戰斗部隊的小班長,不可能。黃煥光演的電影不多,知名度也不高,但我們這一代人都比較熟悉他,因為文革期間能公映的寥寥數部電影里,兩部都有他,另一部是《打擊侵略者》里的小豆豆。兩部影片中他都犧牲了,挺悲催的。王曉棠的老公言小朋在片中演個偽軍汽車司機,為了占點小便宜(一包香煙),最後被一班長捅死了。他是京劇世家,卻只能在八一廠演一些反派小腳色,這讓人很奇怪。

❻ 老電影《上甘嶺》《奇襲》的主角原型現身屏幕 戰後他們曾任何職

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一些志願軍老戰士在媒體采訪中紛紛亮相屏幕,這些戰斗功臣耄耋之年,仍然精神矍鑠,令人欣慰。

在電視新聞報道中,欣喜看到了老電影《上甘嶺》中張忠發連長的真實原型張計發,還有老電影《奇襲》中方連長的真實原型張魁印。

兩位老英雄都是九十以上高齡,說起七十年前朝鮮戰場的往事,仍是那麼思路清晰,表達流暢,在哪打了幾仗,犧牲了多少戰友,都記得清清楚楚。

真是歲月如歌,英雄不老。

出生於1926年的 張計發 ,是河北省贊皇縣人,抗戰末期19歲參軍入伍,在八路軍太行一分區獨立團當戰士。

他於1951年隨部隊奔赴抗美援朝戰場,在上甘嶺戰役中,擔任志願軍第15軍第45師135團7連連長。

殘酷的上甘嶺戰役中,張計發帶領連隊曾在缺水、缺糧、沒有葯品、彈葯不足的坑道里堅守了43天,不僅擊退了敵人一次次瘋狂進攻,還數次反擊奪回陣地,圓滿完成了上級交給的堅守和反擊作戰任務。

戰後,135團7連榮立集體一等功。連長張計發榮立個人一等功,並獲得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獨立自由勛章。

戰後1954年回國,張計發作為英模代表,出席了中南軍區英模代表大會。1955年秋,已升任副營長的張計發,在組織的關懷下進入南京中高級步兵學校學習。1963年,他從團副參謀長崗位上因病離休,被組織上安排到河南信陽軍分區干休所休養。

1957年,毛主席指示有關方面將上甘嶺戰役拍成電影。擅長軍事題材影片拍攝的長影廠立即組成創作班子,由沙蒙、林杉擔任導演。因為林杉曾創作多部革命題材的作品,所以他和曹欣、沙蒙、肖矛又是《上甘嶺》劇本創作者。編導們兩次到上甘嶺進行實地考察,並到志願軍部隊體驗生活,還決定請主角原型張計發為劇組顧問。因張計發當時在南京步校學習,沒能成行。

但張計發的確是老電影《上甘嶺》中8連連長張忠發的原型,也是小學課本里課文《一個蘋果》的親歷者和作者。

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再到抗美援朝前線,張計發打了10年仗,負過8次傷,榮立特等功四次,一等功兩次,是實至名歸的英雄連長。

電影《上甘嶺》上映後,張計發不知看過多少遍,但一直無法從頭看到尾,經常是只看一半就不敢再看下去了。原因是,他記憶中的實戰情景遠比電影更慘烈,那些犧牲的戰友讓他想起來就難過···。

離職休養後,張計發把關心教育下一代當作自己的神聖職責。在堅持與疾病作斗爭的同時,曾無數次深入湖北、河南、湖北、安徽、江蘇、廣東等省區,到學校、進工廠、下部隊,作了上千場的革命傳統報告,聽眾多達百萬人次。

張計發的妻子名叫魏祖琴,是他從朝鮮回國後由組織牽線搭橋組成的家庭。兩人育有四個女兒,有三個從軍入伍。1967年出生的小女兒至今在部隊一線,已是一名指揮員。

(電影《上甘嶺》劇照)

94歲高齡的張計發新近現身屏幕,重新講述了上甘嶺戰役中「一個蘋果的故事」,還講述了報務員因口渴說不出話,不惜自己將自己的嘴打出血來潤嗓子的動人情節···

張魁印

抗美援朝老英雄張魁印,就是老電影《奇襲》中偵察連長方勇的真實原型,如今已經98歲高齡。

當年他帶領38軍一支先遣隊機智深入敵後,一舉炸毀武陵橋,切斷了南逃敵軍退路和後援,為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勝利起到了關鍵作用。

戰後,張魁印被志願軍總部批准榮立一等功。也是38軍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立一等功的唯一一位團職幹部。

(晚年張魁印)

他是山西平遙人,生於1922年,1937年參加革命,歷任山西政治保衛隊二大隊六中隊戰士,八路軍晉西支隊一團測繪員,晉西第二軍分區偵通隊偵察排長,第二軍分區司令部偵察參謀、偵察科科長。

1951年1月入朝參戰,張魁印任志願軍第38軍偵察科科長、38軍司令部情報科副科長。此後,歷任50軍作訓處長,38軍作訓處長,師參謀長、副師長,黑龍江省軍區副參謀長,1982年享受副軍職待遇離職休養。

驚險傳奇的戰場往事,起源於1950年11月24 日下午。

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打響的前一天,志願軍38軍軍長梁興初傳令,把軍部偵察科科長張魁印叫來,開門見山說:

「給你一個任務。你與 113 師偵察科長周文化帶兩個連,兩個工兵排,配英、朝語翻譯,300多人,組成軍先遣隊。要在朝鮮平安南道內務署配合下,秘密潛入德川以南,在26日上午8時以前,把德川通順川和平壤的武陵橋炸掉。你敢不敢去執行這個任務?"

時年28歲的張魁印胸脯一挺,堅定地回答:「那有什麼不敢的!」

梁軍長也沒多說,只是把手一揮命令:「好,那就出發吧!」

這是抗美援朝二次戰役中的真實一幕。

有關這次巧妙、大膽穿插敵後奇襲的戰斗經過,在許多記載抗美援朝的史料中都有詳盡描述。在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演義》(張濤志著)上卷中的第23回,章節題目就是:《毛岸英捐軀大榆洞 張魁印奇襲武陵橋》。

而老電影《奇襲》,則是藝術的再現了這個驚心動魄的經過。

據記載,德川之戰結束後,當志願軍西線總指揮韓先楚把38軍在德川的戰報送達志願軍總司令部時,彭德懷司令員禁不住高興地評價說:「這個38軍很厲害嘛,奇襲武陵橋這著棋妙不可言···。」

1960年,八一電影製片廠在已有軍教片《奇襲武陵橋》的基礎上,再以這一戰例為素材,由黎陽、鄭洪編劇,許又新導演,張勇手、邢吉田、曲雲、袁霞、王孝忠等主演,成功拍攝了後來家喻戶曉、盛演不衰的故事影片《奇襲》。

這部深受觀眾喜愛的影片奇特之處在於,是由真正經歷過朝鮮戰場烽火的軍人執導,用的是真實素材,拍戲使用真槍實彈。而片中主演方連長的演員張勇手,也是一位參加了抗美援朝的老戰士。

張魁印曾說:「電影《奇襲》我看過好多遍,雖然較之真實事件藝術化了,但影片拍得很真實。每看一遍,我都要想起我的戰友們,可電影畢竟與實際戰例不能相提並論,還有許多精彩的地方沒拍出來···」

追憶往事,晚年張魁印經常感慨萬千。

他喜歡講述犧牲的戰友,唯獨不談自己。他解釋,在電影中,有一段方勇和一班長三人喬裝敵傷兵在路上截車,對康平橋進行偵察的情節,是電影編導們藝術虛構的。

影片《奇襲》的核心是插入敵後「炸橋」阻敵。也可以說,這座橋是影片劇情圍繞的重中之重。片中的橋被定名為「康平橋」。

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電影中的這座「康平橋」實景,是在位於浙江奉化溪口鎮的「藏山大橋」拍的,不是朝鮮前線的武陵橋。

當年拍攝驚險的跳車鏡頭時,導演要求一個鏡頭下來。片中的方連長從一班長手中搶過正在疾馳的吉普車方向盤,戰友們跳下 汽車 後,他獨自駕車吸引追兵至山崖邊,在 汽車 墜崖前一瞬間,他飛身躍入路旁,吉普車則墜入山谷燃起大火。

敵追兵見到山崖底下熊熊燃燒的車骸,誤以為共軍人車俱毀,得意洋洋地獰笑說:「跑,我看你往哪兒跑!···」

對於當年自己在片中的勇敢表現,張勇手只是淡淡笑道:「那時年輕,又有在戰場上摸爬滾打的經歷,所以拍這類驚險的鏡頭,基本上是一條就過,也從沒受過傷。」

張魁印離休後,曾任哈爾濱市南崗區育紅小學校外輔導員。其它時間,喜歡閱讀古今中外的軍事書籍。他至今還珍藏著破襲武陵橋的經過要圖,還有榮獲的一堆軍功章。

面對這些記載著戰斗功勛的勛章,張魁印常想到的總是犧牲的戰友。

張魁印的妻子遲秀琴,也是他的戰友,曾在志願軍司令部任打字員。張魁印在打完四次戰役後,調至志願軍司令部工作一段時間。兩人1954年結婚,育有4個子女。

好多年來,張魁印從不透露自己是電影《奇襲》中主角原型的事,直到後來軍史戰史研究者找上門來,人們才知道張魁印的英雄事跡。

(電影《奇襲》劇照)

張魁印說:「這都是過去的事情了。為祖國為人民而戰,是一個共產黨員革命軍人的天職。比起犧牲的戰友們,我又能說什麼呢?一切榮譽都是同志們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

❼ 電影 奇襲 康平橋在哪條江上

浙江奉化江,它為甬江的一條支流。

❽ 《奇襲》和《奇襲白虎團》有什麼聯系嗎

《奇襲白虎團》是根據《奇襲》編寫的。

現代京劇《奇襲白虎團》是根據中國人民志願軍偵察兵副排長楊育才在金城戰役中的英雄事跡編寫,1955年進行首演,參加了1964年的現代戲曲匯演。文革時期被確定為八部革命樣板戲之一。1972年被攝製成電影藝術片。

該劇由李師斌、方榮翔、李貴華根據中國人民志願軍偵察兵副排長楊育才在金城戰役中的英雄事跡編寫,參照的是《志願軍英雄傳》中《奇襲》一文,後經孫秋潮執筆加工。

(8)有一個老電影奇襲咋調康平強擴展閱讀:

《奇襲》故事簡介

在朝鮮戰場上,中國人民志願軍某部方連長,率領一支偵察隊,接受了上級交給的深入敵後,炸毀敵人一座公路橋--康平橋,切斷敵人退路的任務。當他們往聯絡地點鳳仙嶺進發,在穿越公路時,被李偽軍運輸隊所阻,他們化裝成美軍巡邏隊,嚇跑了運輸隊,救出了聯絡 員、朝鮮老大媽阿媽妮,從而與游擊隊取得了聯系。

然後,偵察員又化裝成李偽軍傷兵,奪得了一輛敵人的中吉普,騙得橋頭崗哨的信任,搞清了大橋的構造和橋頭的設防情況。敵人發現中吉普失蹤,立即派部隊追尋。在緊急關頭,方勇把中吉普開下懸崖墜毀,機智地擺脫了敵人的追擊。

最後,偵察隊在朝鮮女游擊隊戰士朴金玉的幫助下,炸毀了康平橋,完成了切斷敵人退路的任務,配合大部隊,全部消滅了敵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奇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奇襲白虎團(現代京劇)

❾ 有哪些老電影值得回憶

記得我還在上小學的時候,家裡有兩盤錄像帶,裡面有幾部電影是讓我反復看八百遍都不覺得膩的。我當時太小,並不知道演這幾部戲的人有多出名,只覺得這個小老頭演的太有意思了。

多年以後我知道了他的名字——路易·德·菲耐斯。可能說了名字大多數人也不知道他是誰,但是有一部片子你們肯定聽說過,叫《虎口脫險》。

左邊的小老頭就是路易·德·菲耐斯,不過他們倆我都挺喜歡。其實《虎口脫險》我沒看過,我看的都是他們倆一起演的警察局系列,每一部都那麼幽默 搞笑 ,他們開啟了我對於喜劇的啟蒙之路,起點好像有點兒高。

過去這么多年我家錄像帶早已丟失,我記得同一時期還有一部我喜歡的電影,也不知道是不是他演的了,知道的幫我想一想影片的名字。說的是主角是個送奶工,有一匹馬陪他送奶。有一天馬生病了,他只好自己拉著大桶送奶的故事,也不知道馬最後活沒活過來,只既得主角喂馬吃蘋果。

隨著時光的流逝,總會有一些電影值得自已懷念與回憶的。特別70,80後,一件老物品,一首老歌,都有可能勾起兒時的樂趣與記憶。同時有許多電影值得自已懷念與回憶的,又或者說是陪伴自已成長相伴流年吧!介紹些兒時所看的電影,老電影每部都是經典,名符其實的百看不厭。

1:《奇襲》這部電影我都不記得看了多少次,記憶中那時在村中放最多就是這一部,電影講述志願軍小分隊深入敵後偵察,經歷險阻與困難考驗,最終炸毀敵軍逃跑必經之橋康平橋,配合大部隊,全部消滅敵人的故事。情節緊扣引人入勝而又驚險萬分,真實反映了軍人保家衛國無私奉獻的舍已精神。

2:《上甘嶺》這也是一部很經典的戰爭電影之一,每次觀看都無比激奮人心,愛國情懷瞬間爆滿,特別是一隻蘋果相互摧託大家都不願吃第一口那一段,相信令無數觀眾動容。

3:《地道戰》 如果兒時沒和一幫小夥伴滿山找防空洞,玩捉迷藏,扛著木棍小竹桿玩打仗 游戲 的,證明你兒時沒看過這部經典電影

4:《地雷戰》這部電影讓我想了村頭那一片稻田,秋收後就是小夥伴的世界,打泥仗,裝稻草坑,滿滿的兒時記憶。

5:《英雄兒女》"向我開炮!"這句震耳欲聾,視死如歸而又悲壯的呼喊,至今在耳際回響,不曾忘懷!

還有很多,如《鐵道游擊隊》、《紅色娘子軍》、《冰山上的來客》、《烈火中永生》、《智取威虎山》、《高山下的花環》、《閃電行動》、《天雲山傳奇》、《漁光曲》、《狼牙山五壯士》、《南征北戰》、《飛奪瀘定橋》、《小兵張嘎》、《永不消逝的電波》、《智取華山》、《阿詩瑪》、《白毛女》、《四渡赤水》《洪湖赤衛隊》、《長排山之戰》、《少林寺》、《新兵馬強》、《渡江偵察記》.......等等!

二戰時,英國轟炸中隊執行一次轟炸任務,一架飛機被德軍擊中,幾個機上人員跳傘逃生,並約好在土耳其浴室見面。但他們分別降落在德軍佔領的法國首都巴黎市內不同地方。 德軍全市大搜捕,大鬍子中隊長被動物園管理員所救。而另外兩名士兵,也分別在油漆匠和樂隊指揮的幫助下巧妙逃生。幾經輾轉,英國士兵終於接上了頭,在法國人掩護下,飛行員們與德軍展開了一場場驚險緊張而又幽默滑稽的生死 游戲 ,最終,油漆匠、樂隊指揮和飛行員們一起飛向了中立國瑞士。

❿ 電影奇襲的地方康平橋和水門橋是同一個地方嗎

電影奇襲的地方康平橋和水門橋不是同一個地方。本文說的是抗美援朝時期三座橋的故事這三座橋,中美兩軍一方要守住它,一方要毀了它三個‬守橋‬和‬毀‬橋‬的故事都被拍成了電影。

而三座橋的命運卻各不相同第一座橋不管美軍如何狂轟濫炸,這座橋卻始終巍然‬聳立第二座橋不管敵人‬如何力‬保這座橋,志願軍最終還是‬炸斷了它‬第三座橋志願軍接連三次成功炸橋,卻始終沒能真正炸斷那座橋。

水門橋劇情

長津湖之水門橋作為電影長津湖的續集,講述了七連戰士們在結束了新興里和下碣隅里的戰斗之後,又將面臨更艱巨的挑戰和更猛烈的火力。

他們將在美陸戰一師撤退路線上的咽喉之處水門橋阻擊敵軍,任務會更加艱巨,戰斗場面會更加激烈,為贏得勝利付出的巨大犧牲也會令人更加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