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講述延安時期抗戰的電影有哪些
《紀念白求恩》 影片表現了白求恩同志為中國的抗日戰爭而獻身的共產主義精神,表現了白求恩在邊區工作時多次把自己的血液輸給傷員;冒著敵人的炮火、不顧個人安危搶救傷員的事跡。攝影:吳印咸 編導:姜雲川、段洪。
⑵ 建黨周年佳片《七天七夜》你期待嗎
我挺期待這部影片的。
電影劇情介紹如下,請你參考。
1947年3月,國民黨胡宗南匪部以15個旅的兵力進犯延安。蔣介石狂妄地宣稱:三天內要拿下延安,想以此換取他的主子美帝國主義的美元。敵三十一旅是前衛旅,他們已開始向延安瘋狂地進犯。為了更好地爭取時間,集中兵力,消滅敵人,我軍某旅擔負著保衛延安阻擊敵人的任務。旅部分析了敵情,敵人若想進攻延安,則必須通過松樹嶺的咽喉要道。於是,旅部將堅守松樹嶺的任務交給了由旅部直接指揮的二連。二連指導員犧牲了,旅長便派蘇強去指揮二連,並要他們在九二高地到松樹嶺堅守七天。當陣地幾將被敵人攻佔時,蘇強與通訊員劉小林趕到了,他馬上投入戰斗指揮,終於打退了敵人的進攻。蘇強到陣地後發現二連戰士中存在著輕敵驕傲思想,便及時幫助他們糾正了這種思想,並組織戰士們搶修工事,打退了敵人數十次的進攻……
⑶ 求解放戰爭黨中央撤離延安到三大戰役的老電影
如果沒記錯的話,我想你要找的那部電影叫《巍巍昆侖》。
⑷ 與延安整風運動有關的電影
電影《張思德》,電視連續劇《延安頌》有所涉及。
⑸ 紅色電影有哪些
紅色電影可列舉以下幾部:
1、《八子》
劇情簡介:
上世紀30年代的贛南地區,在這個被稱為中國革命「紅色搖籃」的地方,曾經有這樣一位母親,她將八個兒子先後送入紅軍,奔赴戰場前線。但戰火無情,兄弟中的六人陸續犧牲,只剩下大哥楊大牛和最小的孩子滿崽。
滿崽找到了大牛的部隊,成了哥哥麾下的普通一兵,一場場艱苦戰役的淬煉讓新兵滿崽迅速成長為一個真正的戰士。最後的戰鬥打響了,為了掩護大部隊安全撤離,楊大牛帶領弟弟滿崽和全體戰友浴血肉搏,直至彈盡糧絕……
2、《周恩來回延安》
劇情簡介:
影片以1973年6月身患重症的周恩來總理,在特殊歷史時期下肩負歷史使命和老一輩革命家對老區人民的情懷回到聖地延安的歷史事件為敘事中心。
電影通過周恩來總理獨有的視角回顧了中國革命在延安時期13年的重大歷史事件,以四個時空表現了周恩來總理在延安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展示了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崇高責任感。
3、《建黨偉業》
劇情簡介:
電影《建黨偉業》圍繞1921年前後展開,展現了從1911年辛亥革命後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段時間內的歷史故事與風雲人物,它以毛澤東、李大釗、陳獨秀、蔡和森、張國燾、周恩來等第一批中國共產黨黨員為中心,講述了他們在風雨飄搖的時代為國家赴湯蹈火的精彩故事。
影片《建黨偉業》是《建國大業》的姐妹篇,由海南廣播電視總台聯合中影集團等機構共同拍攝,由中影集團韓三平、黃建新導演,預計2010年年底完成,2011年上映。電影將在北京、上海、長沙、橫店、廣州、法國巴黎、俄羅斯莫斯科等地實地取景拍攝。
4、《小兵張嘎》
劇情簡介:
故事以1934年的白洋淀為背景,以嘎子夢想參加八路,夢想得到一支屬於自己的真槍展開。奶奶為了保護八路老鍾犧牲了,嘎子隻身上縣城找傳說中的羅金保,打鬼子替奶奶報仇。嘎子從此以小八路自居,緊接著又和區隊八路打了一場挑簾戰,嘎子繳獲一把真槍。
眼看夢想全部實現,槍卻被區隊長收了。嘎子想不通,和打賭認識的小夥伴胖墩一起重返縣城。嘎子要單獨替奶奶報仇。特派員劉燕卻與孩子們在一起。經過種種誤會和巧合,以嘎子為首的孩子們,粉碎了敵人的陰謀,配合區隊八路使葯品順利過境,一舉殲滅肥田齋藤一夥日本鬼子。
5、《地道戰》
劇情簡介:
1942年,日軍侵華的戰火燒到了冀中平原。為了對抗日軍的飛機大炮,當地人民利用地貌開鑿出了一條條錯綜復雜的地道。民兵隊長高傳寶利用這些巧妙的地道,率領民兵與日軍展開迂迴作戰。
最終率領隊伍利用地道圍剿了日軍,清理了湯丙會,並活抓了日軍領隊山田。地道戰的勝利奏響了冀中反日的最強音。
6、《閃閃的紅星》
劇情簡介:
1931年,工農紅軍解放了柳溪,7歲的潘冬子也參加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斗爭。父親潘行義在手術中主動將麻葯讓給他人的行為,使潘冬子深受教育。3年後,紅軍主力被迫撤離柳溪,潘行義隨部隊轉移。臨行前,他給潘冬子留下了一顆閃閃的紅星。
柳溪隨紅軍的撤退又處於恐怖中。不久,紅軍幹部吳修竹向潘冬子和母親傳達了遵義會議的精神,增強了勇氣和力量。潘冬子母親的壯烈犧牲,使潘冬子變得更加堅強。在閃閃的紅星照耀下,潘冬子積極參加斗爭。
1938年,江南的紅軍游擊隊准備開赴前線。潘冬子戴上那顆閃閃的紅星,加入了紅軍的行列,踏上了新的征途。
7、《紅色娘子軍》
劇情簡介:
影片以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海南紅色娘子軍的斗爭業績為素材,圍繞吳瓊花從奴隸成長為共產主義戰士的經歷,用寫實的手法突出反映了舊社會婦女在反抗和斗爭中成長的典型事例。
⑹ 革命電影有哪些
革命電影有《智取威虎山》《建黨偉業》《建國大業》《百團大戰》《末代皇帝》。
1、《智取威虎山》
《智取威虎山》是由徐克執導,張涵予、梁家輝、林更新、余男、陳曉、杜奕衡等主演的戰爭片。該片於2014年12月24日在中國大陸上映。該片改編自曲波小說《林海雪原》,講述的是解放軍一支驍勇善戰的203小分隊與在東北山林盤踞多年的土匪座山雕鬥智斗勇的故事。
⑺ 電影周恩來回延安中他們做的小米飯的小米是有功的什麼給我們啊
小米是有功的,小米滋養了我們。
影片中,周恩來總理捧起金黃的小米飯,想起當年初進延安時在曹大嫂家吃的第一頓小米飯,「延安的小米養育了中國革命」;登上寶塔山遠望清涼山,想起為掩護自己而犧牲的陳友才和小曹,託付延安幹部一定要找到烈士的墓;看到延安百姓吃不飽,與延安幹部舉杯為誓,要讓糧食產量翻一番,讓延安百姓過上好日子。
見到朝氣蓬勃的知青們,鼓勵大家紮根延安、建設好延安……飽滿的情感始終貫穿影片,情感的起伏推動著劇情發展,影片淚點接二連三,深情畫面接踵不斷,以情感人成為本片最大的亮點,陝西本土實力演員演技爆發,與劉勁飆戲拋出顆顆「催淚彈」。
(7)延安相關的老電影擴展閱讀
電影《周恩來回延安》以周恩來總理的獨有視角為主線,用小角度展現了中國革命在延安時期的重大歷史事件,採用歷史閃回、時空交叉的表現手法,透過周恩來總理在延安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讓觀眾深刻領悟到中國共產黨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
影片中的故事發生在1973年6月,周恩來總理帶病陪同外賓到革命聖地延安參觀訪問。臨行前,毛澤東、朱德等同志紛紛請周恩來總理轉達對延安人民的問候。
飛機穿越雲層,周恩來總理透過舷窗望著陝北大地,1935年10月紅軍到達陝北革命根據地等畫面浮現在眼前。這是新中國成立後周恩來總理第一次回延安。走下飛機,時隔二十六年之後重回這片熱土,周恩來總理受到了延安各界群眾的熱烈歡迎。
⑻ 延安電影團的代表作品
《延安與八路軍》1938年10月1日,大型紀錄片《延安與八路軍》在陝西省的黃帝陵拍攝了第一個鏡頭,揭開了「延安電影團」創作的最新一頁。
整部紀錄片拍攝過程歷時兩年,內容十分豐富,思想極為鮮明,其中心為「天下人心歸延安」,這也符合當時全中國進步青年把抗日希望寄託在共產黨、八路軍身上的熱切心情。雖然最終沒有完成上映,但是它拍攝的許多素材,在後來中蘇合拍的《中國人民的勝利》和《解放了的中國》等片中曾被反復使用,產生極為廣泛的影響。
槍林彈雨中的拍攝正像「電影團」成員之一徐肖冰回憶的那樣:「插入敵後往往要經過好多道封鎖線,而且敵人掃盪頻繁,常常一口氣要跑幾十里。電影團有一次被敵人包圍,當時有袁牧之、李肅和我,幸虧有部隊保護才突圍出來。」所以今天我們能夠看到的寶貴資料中,不乏精彩而激烈的實戰場面,甚至敵人的子彈射在匍匐前進的戰士面前激起的一柱柱塵土,都清晰可見、驚心動魄。
《白求恩大夫》無產階級國際主義戰士諾爾曼·白求恩大夫一直到現在對於中國人民而言,都是一位家喻戶曉的英雄人物,這要歸功於「延安電影團」吳印咸拍攝的有關白求恩大夫工作生活的寶貴素材。《白求恩大夫》一片生動表現出白求恩對工作的嚴肅認真,對中國人民的滿腔熱情以及戰士和群眾對他發自內心的感謝與熱愛。
⑼ 中國建國以後拍攝的所有電影的匯總列表
1、《白毛女》
《白毛女》是東北電影製片廠出品的劇情電影,由王濱、水華執導,田華、陳強、胡朋、張守維、李百萬、李壬林等主演。該片於1951年3月11日在中國上映。
該片由同名歌劇改編而來,講述了喜兒被地主黃世仁霸佔後,逃進深山叢林,頭發全變白,後來被大春解救的故事。
該片根據陳其謙創作的同名話劇改編,講述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某部前衛營克服重重險阻,最終勝利完成了兩萬五千里長征的故事。
⑽ 適合在七一建黨節觀看的愛國影片有哪些
1、《周恩來回延安》
該影片以1973年6月身患重症的周恩來總理,在特殊歷史時期下,回到聖地延安的歷史事件為敘事中心,展現了「人民總理愛人民,人民總理人民愛」的感人畫面。
2、《血戰湘江》
本片以長征史上最慘烈的湘江之戰為背景,生動表現了紅軍34師官兵前赴後繼、勇於犧牲,全力掩護中央紅軍渡過湘江,為蘇維埃流盡最後一滴血的大無畏精神。
3、《百團大戰》
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相持階段八路軍在華北地區發動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重擊了日偽軍的反動氣焰,有力地配合了國民黨軍正面戰場的作戰,極大地振奮了全國的抗戰信心,在我國抗日戰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在國際上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4、《智取威虎山》
該影片講述了1947年冬,東北民主聯軍203小分隊在首長少劍波的帶領下,奉上級命令進入匪患猖獗的林海雪原保護百姓安全,偵察員楊子榮與衛生員白茹火線馳援的故事。
5、《建黨偉業》
該片從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開始一直敘述至1921年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為止,共10年間中國所發生的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大體上由民初動亂、五四運動以及中共建黨三部分劇情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