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跪求經典國產動作 黑幫 武俠電影
《新冷血十三鷹》李子雄.這個片小時候竟看.光打
《新流星蝴蝶劍》梁朝偉林志穎甄子丹
《赤腳小子》郭富城張曼玉
《飛狐外傳》黎明李嘉欣
《獨孤九劍》劉錫明李子雄
《碧血劍》元彪
《英雄豪傑蘇乞兒》甄子丹早期電影。
《武林聖火令》邵氏電影,比較經典就是有點老。
太出名了你估計也看了,老點的你也沒興趣,有興趣去搜邵氏電影。都是老電影。
黑幫的要看劉德華早期電影
例如《十三少》《天若友情》《旺角卡門》
還有部不得不提《跛豪》根據真人真事改的描寫的一代梟雄,演員都是實力派的。
㈡ 70、80年代經典武打老電影推薦幾個
1 《蝶變》1979年這部影片是徐克導演的處女作,影片由吳思遠監制,劉兆明、米雪和高雄主演,影片講述:江湖上流傳西安沈家堡發生蝴蝶殺人事件,沈家堡主邀請江湖人士到沈家堡調查,這時江湖上有名的人物方紅葉、青影子、田豐紛紛趕赴沈家堡調查。在方紅葉的調查下發現蝴蝶殺人只是誘餌,真相是江湖上對先進科技的爭奪。最後因為爭名奪利毀滅先進文明。這部影片是徐克導演的野心之作,可惜完成度比較低,影片故事內涵和深度遠在後來被譽為新派武俠巔峰之作的《新龍門客棧》之上……2 《名劍》1979年這部影片由譚家明導演,程小東擔任武術指導,鄭少秋和徐少強主演,影片故事比較簡單講述的是正邪斗爭,影片最大的亮點是程小東設計的動作戲。尤其是最後一幕一劍將反派分成兩半讓人印象深刻。3 《豪俠》1979年這部影片是吳宇森早年導演的武俠片,影片由劉松仁主演,影片有具有典型的張徹風格……4 《天蠶變》1979年這部影片是魯俊谷導演,徐少強、萬興良主演,影片有科幻色彩……5 《碧水寒山奪命金》1980年這部影片是杜琪峰導演的處女作,影片由劉松仁和鍾楚紅主演,影片風格很另外值得一看……6 《生死決》1983年這部影片是程小東導演的處女作,影片由徐少強和劉松仁主演,影片講述日本浪人到中原挑戰的故事,影片最大的亮點還是程小東設計的動作戲,尤其是最後一場礁石上的正邪大戰,有後來《東方不敗》的影子。7 《一刀傾城》1993年這部影片是洪金寶導演的武俠片,影片是香港和內地合拍片,當時徐克引領的新派武俠獨霸香港影壇,大多數人只能選擇跟風,這時洪金寶轉而和內地合作拍攝這部影片,影片風格有別於徐克新派武俠風格……8 《邊城浪子》1993年這部影片改編自古龍武俠小說,由陳胸奇自導自演,狄龍主演。影片有西部片的風格……9 《鑄劍》1994年這部影片是徐克電影工作室和內地合拍的武俠片,影片由徐克監制,張華胸導演,這部影片改編自魯迅小說《眉間尺》,這部影片講述干將莫邪劍的故事……10 《火燒紅蓮寺》1994年這部影片是徐克監制,林嶺東導演,影片風格暗黑,堪稱古裝版的監獄風雲。影片因為男主角嚴重缺乏票房號召力,女主角李若彤是新人,影片風格暗黑所以票房很慘淡,但是影片很精彩值得一看……
㈢ 求80年代左右武俠動作片
蓮花爭霸 集數:25
產地:新加坡
導演:高建國
年份:1994
分類:武俠劇
《蓮花爭霸》是1993年新加坡廣播電視局的武俠大作,94年引進內地。
《蓮花爭霸》是90年代紅遍全中國的新加坡古裝武俠劇,它揉和了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與古龍先生的《流星蝴蝶劍》,風格奇詭,最後那個類似東方不敗的人物讓人印象深刻,羅文唱的主題曲「無怨無悔我走我路」更是傳唱一時。
劇集簡介
江湖中有一神秘殺手組織,沈沖是其中最優秀的殺手,但長期以來,他厭倦了殺手的生活,投靠南宮世家老爺子。
北方崛起的神秘組織飛鷹堡為了爭奪武林秘笈《蓮花寶典》,與南宮世家形成了爭霸局面。白玉川也為奪得此秘笈,一面與飛鷹堡勾結,一面又附和老爺子。沈沖深得老爺子信任,被派遣暗中調查黑白,在一次刺殺行動中邂逅了奇女子南宮蝶。小蝶目睹江湖恩怨幾次自殺,又幾次被沈沖救回,兩人情深意重,生死纏綿。
演員表
沈 沖 —— 李南星 飾
南宮蝶 —— 朱樂玲 飾
南宮劍 —— 陳天文 飾
白玉川/段素素 —— 塔琳托婭 飾
秋若蘭/風二娘 —— 劉秋蓮 飾
高 翔 —— 李天賜 飾
葉 群 —— 謝韶光 飾
南宮俊 —— 朱厚仁 飾
楊 棠 —— 張文祥 飾
任海龍 —— 陳國華 飾
孔小武 —— 俞宏榮 飾
小 詩 —— 翁瑞芸 飾
唐 秀 —— 陳慧慧 飾
蘭 蘭 —— 丁嵐 飾
一. 故事★★★★☆
《蓮花爭霸》的故事表面上是LOGO成「本劇故事 純屬虛構 如有雷同實屬巧合」,實則稍微看過古龍小說和徐克電影的觀眾就可以看出此劇為古龍小說《流星蝴蝶劍》和電影《笑傲江湖》的綜合體。其中在白玉川(也就是小說中的律香川)篡位失敗前故事情節和《流星蝴蝶劍》基本上是如出一轍,失敗後並沒有象小說中那樣被好友用毒酒陷害身亡,而是轉變成類似東方不敗的人物,為練蓮花寶典(笑傲江湖裡則是葵花寶典)而自宮。最後再與南宮世家決戰。
雖然《蓮花爭霸》情節抄襲流星蝴蝶劍、東方不敗和風雲再起,有刀光劍影,有血腥暴力,有女人,也有變態和同性戀,大雜儈之嫌。但整體情節緊湊,跌盪起伏,卻還是連貫一致的,編劇應記一功。
二. 人物★★★★☆
《蓮花爭霸》里的人物及表演,幾乎個個都要贊——除了我們的女主角有點寒磣——其實仔細看也還是有些美女質感的。
李南星為第一男主角,飾演一號殺手沈沖,1993年他在新加坡正是如日中天,早已是首席小生之地位。在劇中他把沈沖這個孤寂的殺手內斂和沉穩的確演的入木三分。
說到新加坡的電視表演,一直不是很舒服的是在劇中的演員們一個個演的很賣力很外露,有時表情誇張的可笑。在90年代以前都是如此,大概受TVB劇集的作坊式表演方式毒害很深。即使是我一直喜歡的另一部劇集《叱吒風雲》,裡面的表演痕跡也是相當誇張。
但在《蓮花爭霸》里,我們發覺,這些演員們都學會收斂自己的方式,肢體語言表情不象其他劇集那樣豐富和誇張,雖然仍有一些瑕疵,但自始至終,這部劇集的演員表演,在新加坡劇集里已是難能可貴。大概是古龍小說《流星蝴蝶劍》里的壓抑氛圍起到的主導表演方式的作用(我個人認為),因為對照原著看,他們的確在揣摩小說原型去演繹,而不是對照TVB的劇集去誇張的演。
第二主角我認為應該是白玉川,這是我覺得最為成功的反串,因為如果你是第一次看,而且不知道塔琳托婭這個演員的話,是很難分辨雌雄的。或者根本不能看出是女性演員。同期的ATV《仙鶴神針》里的白雲飛和這個白玉川相比,竟然是遜色許多。我不否認林青霞東方不敗的反串極為成功,但白玉川這個人物塑造顯然是另一個經典。
即使是李南星這種一哥人物,有時兩個人的場景里(片頭曲就有兩處是他們二人的鏡頭畫面),也依然會被塔琳托婭搶去幾許風采。
第三個要贊的是陳天文的南宮劍,陳天文算是新加坡劇集里少有的硬漢人物,生就一副運動健將體型。據說有武術功底,還擁有跆拳道黑帶,印象中他早在《絕代雙雄》里演過歷史人物宋太祖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很出色的奸角,其實新加坡雖然是南洋小國,對中國歷史的認同感還是相對認真的,早期的《怒海萍蹤》雖是反映清末江湖草莽,但對戊戌變法這段史實有正面著墨。有種歷史的厚重感。不象香港一些所謂歷史劇戲說的離譜。
陳天文的表演我一直比較喜歡,感覺很沉穩,包括他的《絕代雙雄》以及《勇者無懼》,雖大多為配角,但是他的戲份總是很吸引人眼球。我前天電驢重新下載3集,在他剛出場有一段戲是南宮俊帶白玉川出去做事,留他在府照顧母親,在他表演那種失落和憤憤不平之前我還有些擔心他把這段表演的太露痕跡,結果他當時那個恰倒好處的神態特寫足以用滿分去評價。
南宮劍是粗魯火暴的脾性,一直為父親重用白玉川而耿耿於懷,類似於香港銀河映像的顛峰電影《暗花》里的榮少嫉恨基哥重用司警琛。也許是編導的偏愛,所以南宮劍並沒有象原著里的孫劍那樣過早的喪命(在劇中或者片頭有那麼一段:南宮劍遇刺,殺手襲向南宮劍——南宮劍從轎頂飛出——殺手擊毀轎——南宮劍空中拔劍反擊。。。這是一段凌厲的剪輯。而在小說里,孫劍就是一時大意遭十二飛鵬幫伏擊身亡的),而是一直飈戲到最後,這也是《蓮花爭霸》改變出彩的地方。
曾有網友評價南宮劍這個人物是「武功中上,智力低下,命卻最硬。」,算是最簡單卻又最貼切的評價。但是是我期望的,因為我喜歡他的表演,也許,如果真的讓陳天文過早離開《蓮花爭霸》,倒反而是一種遺憾——雖然南宮劍武功和智商平平。
南宮俊——這個原著中富可敵國的教父式人物,朱厚任把這個威嚴又攻於心計的梟雄(確切的說是黑幫首領)刻畫的淋漓盡致,在眾多流星蝴蝶劍的版本里,是最符合原著精神的一個,ATV的是由老戲骨秦沛擔綱,也是刻畫相對成功,不過略微陰險了些,尤其是沛叔的眼神。而鄭少秋的老伯形象實在不敢恭維,秋官演技是沒的說,關鍵形象氣質上是演不來的。
秋若蘭,應該是個叫劉秋萍(名字好朴實)的演員,演三個殺手的大姐,也是三個懵懂少年的性啟蒙者(劇中未有身體的接觸,而是充當他們青春期的性幻想對象,每個男孩都有此經歷),可惜這個不能替代愛情,在沈沖心裡,她亦姐亦母,她對沈沖的感情自始至終未被接受,平添惆悵和傷感,及至後來准備接受另一個男人時,葉群卻死在她懷中。
《蓮花爭霸》里,最受傷的女性應該是她吧。艷美中夾帶的哀怨和傷感,蓋過了女主角小蝶。
還有很多,高翔,葉群,蘭蘭,這些綠葉和紅花一起,構造了《蓮花爭霸》的經典。
三. 武術指導★★★★★
《蓮花爭霸》另一個經典是裡面的武術動作。
《蓮花爭霸》的武術指導是劉志豪,師承程小東,當年在程小東麾下協助恩師共同創作了倩女幽魂系列動作場面。程小東的武術講究寫意而唯美,手下兩大弟子馬玉成和劉志豪分別在各自作品中有所建樹,比如馬玉成就是1996年擔任ATV流星蝴蝶劍的動作設計(這部動作也是很典型的程小東風格),為內地觀眾所熟知的應該是03《射鵰》。
我們在片頭中可以領略劉志豪的經典作品:先是新加坡電視劇特有的LOGO「本劇故事 純屬虛構 如有雷同 實屬巧合」,然後是從群馬奔騰塵土飛揚開始到沈沖的刺殺行動這段磅礴大氣,加上上下畫面截掉部分,黑白與彩色的交錯運用,可以和電影媲美。
沈沖和白玉川在南宮府門前的過招干練利索,相映得彰。
然後是南宮劍遇刺,殺手襲向南宮劍——南宮劍從轎頂飛出——殺手擊毀轎——南宮劍空中拔劍反擊。。。
後面一段是在夜間沈沖在煙霧彌漫的樹叢中與幾名殺手交鋒,畫面給出的是黑白色。色彩的運用也是片頭一大特色,足見下足用心。
在《蓮花爭霸》里的很多打鬥凌厲而血腥,劉志豪除了師承程小東的動作美感,也增加了凌厲的質感,感覺招式套路中透著狠勁和肅殺氛圍,以及很大膽的血腥暴力畫面,比如第一集沈沖和高翔連手殺飛鷹堡堂主,身體被劍氣分割血肉橫飛,完全是電影的拍攝手法。
另外,在高手交鋒中每一個細節我們能看得清清楚楚,演員都有正面交手畫面(如片頭沈沖和白玉川的交手)很難看出是替身,不像現在內地或香港拍的武俠劇,要麼是簡單的軟綿綿的交手,要麼是光怪陸離,玄的沒譜,一眼看出演員都是耍著玩,一點交戰的玩命意識也沒有,很多動作用一些特殊手法去彌補,比如梅朝風,關鍵時搞幾個花樣舞蹈,簡直是污辱武俠,《蓮花爭霸》是我迄今為止覺得是詮釋最完美的武俠動作設計。其中最出彩的我認為是有武術功底的但在劇中武功屬於中上的南宮劍。尤其是他的劈腿和空中飛躍拔劍動作。
我們常常關注經典武俠,回味83射鵰,然而以今天的眼光看,83射鵰的動作的確帶有時代烙印,而《蓮花爭霸》我覺得是相當長的時間內的不覺褪色的經典動作。因為那時才是武俠最好的時代。
四. 攝影★★★★★
單從片頭曲對色彩的運用我們足以看到這套劇集的攝影畫面的考究,由於選擇在山西雲崗石窟做拍攝外景,所以壯麗的風景也令TVB那些假山假石的布景粗糙的設計汗顏,相比我更喜歡晚間的畫面,打光恰倒好處,不至於太亮使得失真,也不至於太暗而無法看清楚。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是,每一集中間分4個章節,每個章節結束時會有類似素描的插圖配上劇名,當然這個插圖今天看來完全可以用一些圖形編輯軟體做到,但在12年前,這種中間加畫像的方式還是很新奇的。而且每個畫像都是很酷的感覺——包括白玉川。
五. 音樂★★★★★
原創音樂有3個,均由羅文主唱,主題曲《江湖路》唱出一種身不由己的江湖滄桑,很容易被歌詞及其意境感染,這首歌也被當成背景音樂運用,悠揚而激情;另外兩首是片尾曲和插曲《再回首》和《回首紅塵》,歌依然令人心醉,然而已經是一種絕唱。
《笑紅塵》是《東方不敗之風雲再起》的主題曲,包括很多背景音樂也是源自那部電影,這個黃沾創作的背景音樂後來被很多劇集無休止的採用,其實《東方不敗之風雲再起》和《蓮花爭霸》在時間上是一前一後的拍攝,不得不佩服《蓮花爭霸》劇組的前瞻性。
喜多郎的《大蛇》音樂則是運用在貫穿每一集的中間四個章節里,顯的詭異而神秘。
總評★★★★★
《蓮花爭霸》已經成為武俠劇的一個里程碑,不光是新加坡以後自己難以超越,恐怕香港內地的也都難以有此經典境界。
烏金血劍, 再與天比高, 雪山飛狐, 日月神劍, 神州俠侶
神鵰俠侶,射鵰英雄傳
㈣ 黑白無常的電影有哪些
1、《列神記Ⅱ》由胡嘯執導,王野、胡世聞、馬牧萱等聯袂主演的魔幻神話電影。影片聚焦東方神話人物黑白無常,以他們的「成神之路」作為故事主線,向觀眾塑造了一個頗具東方色彩與美感的全新英雄神話。
2、《大內密探零零發》是一部周星馳自編自導自演拍攝於1996年的古裝武俠外星科幻搞笑電影,劉嘉玲,李若彤、羅家英聯袂主演。結尾零零發與黑白無常掐架。
(4)武俠黑白老電影大全擴展閱讀:
黑白無常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對神祇,也是最有名的鬼差。此二神手執腳鐐手銬,專職緝拿鬼魂、協助賞善罰惡,也常為閻羅王、城隍、東岳大帝等冥界神明的部將。
白無常名為謝必安,屬陽。時常滿面笑容,身材高瘦,面色慘白,口吐長舌,其頭上官帽寫有「一見生財」四字,予感謝並對恭敬神明之人以好運,尊之曰「活無常」,「白爺」,「七爺」等。對男性吸其陰魂,對女性散其陰魄。
黑無常名為范無救(或稱無赦),屬陰。面容兇悍,身寬體胖,個小面黑,官帽上寫有「天下太平」四字,意為對違抗法令身負罪過者一概無赦,尊之曰「矮爺」,「黑爺」,「八爺」。對女性吸其陽魂,對男性散其陽魄。
㈤ 跪求所有的經典黑白老電影
,《魂斷藍橋》,《茜茜公主》,《羅馬假日
㈥ 求所有的武俠電影越多越好!
1、笑傲江湖
笑傲江湖 香港 1991
導演:胡金銓
執行導演:徐克、程小東、李惠民
主演:許冠傑、張敏、葉童、張學友
台灣大導演胡金銓,在70年代以《空山靈雨》名震世界影壇,曾在1976年被評為世界六大導演之一。在用鏡頭表現中國傳統書畫的意境方面,胡金銓造詣頗深,他的幾部名作已經為世界所承認,其中《龍門客棧》還被李惠民等後輩再次搬上銀幕。這部根據金庸名著改編的《笑傲江湖》也是他的最後遺作,雖然影片大部分是由幾個後輩執行導演模仿他的風格代為拍攝的,而且片中還有不少因為追求笑料和噱頭而出現的低俗之處,但影片還是展現出他的一些風采,為港台新武俠電影開創了新路。
影片的武打設計是寫意的,既不神化中國武術又基本符合原著和古代俠客的形象。在沒有過多濫用特技的情況下,影片的武打還是令很多觀眾滿意,比起後來《天龍八部》戰斗機掃射般的武打強多了,那種特技簡直是在強奸觀眾的想像力。片中令狐沖「會當凌絕頂,一覽群山小」的華山劍法,左冷禪的湖上追殺,都很見武打設計的用心。結尾處令狐沖的獨孤九劍雖然比起原著神龍不見首尾的寫法差了一籌,但也算獨有創見。
2、東方不敗
香港
監制:徐克
導演:程小東
主演:林青霞、李連傑、關之琳
香港91年拍攝的《笑傲江湖》,是台灣大導演胡金銓先生的最後遺作,得到很好的評價和票房支持。在胡先生去世之後,監制徐克與動作導演程小東再次拍攝了續集片《東方不敗》。其實,說是續集片,劇情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金庸先生的原著只現其形,小說中的神髓可說喪失殆盡,說好聽了也是有了很大的變化。這雖然是兩位監制、導演不肯拾人牙慧,但很多情節生搬硬套,實在有損小說中精彩的人物和盪氣回腸的故事。不過,影片的畫面和武打倒算得出色,再一次掀起特技武俠片的新高潮,也成為值得一提的影片。
在《笑傲江湖》中,岳不群和左冷禪應該算是絕對一邊倒的反派人物了。但在這部續集片中,絕對的正面人物幾乎沒有,只是一個江湖爭權奪利的梟雄爭霸局面。這也體現出兩代導演時代感的不盡相同。影片中,不僅東方不敗、任我行各自有各自的雄心和藉口,就連主角令狐沖也是率意而為,不計道德後果。細看之下,這令狐沖與盈盈相知在先,又和東方不敗有一段孽緣,最後又似乎和小師妹東渡扶桑歸隱,真是浪子一個,是為不忠。甚至為一己之私連累一眾師兄弟在歸隱前夜喪命,雖然是無心之舉,也可算得不義。
人物形象的出色塑造,是這部影片的成功因素之一,梁家輝、張曼玉、林青霞,以及若干配角,沒有一個含混溫吞的角色,個個都能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對於一部武俠電影,在觀眾滿足一時的視覺愉悅之後,還能讓人記住如此之多的角色,那也就足夠了。
4、白發魔女傳
導演:於仁泰
主演:林青霞、張國榮
已經記不得老版本的《白發魔女傳》是由什麼影壇前輩出演的了,只記得那是最初所看的幾部武俠電影中印象最為深刻的(當然還有《雲海玉弓緣》)。新版《白發魔女傳》已經完全脫離了老版的模樣,而以「新武俠電影」的形象展現在觀眾面前。
比較兩個版本的異同之處,也就約略可以看出新武俠電影的某些主要特色。老版本基本上不太講究畫面的視覺效果,給人的印象更接近於黑白電影,而新版本的畫面則在美工、燈光、攝影上極為考究,營造出一個目眩神馳的武俠世界,很多視覺效果已經接近後來的「漫畫」派新武俠片。對於老武俠片來說,人物形象「酷」的體現,一是形象嚴峻,二是對白嚴厲,誠所謂「不苟言笑」。而新武俠片,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觀眾欣賞口味的變化,人物的「酷」主要體現在行動上。舊武俠片的主角,基本是道德君子,而新派武俠片的主角,則一方面恃才傲物,一方面率意而為,其道德觀念在當今社會也算得先鋒人物。這樣的設置,可以直接把人物從古代武俠世界帶到當今社會,得到大部分觀眾的認同和喜愛。
張國榮飾演的卓一航,不再是老版本中唯唯諾諾、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懦弱之徒,而是有作為、有擔當的英雄少年。其心理上的矛盾與沖突,也顯得份量十足,沖突更加真實激烈。應該說,觀眾普遍欣賞口味的提高,對於武俠片突破求變起了最直接的作用。故事不再簡單,人物不再簡單、沖突糾葛也不再簡單,這才是武俠片最應該突破的地方。影片推出時號稱有兩大巨星激情場面,以此為新武俠片的突破,這樣宣傳雖然無可厚非,但其實那一場所謂「激情戲」其實也不過如此,令萬千觀眾白白激動。
同時,白發魔女傳在畫面製作上也是極其精美的,服裝布景已經完全從傳統武俠片模式中突破出來,充分利用燈光製造出華麗的效果,用幾乎是拍神怪片的手法經營著介於真實與想像之間的武俠世界。
5、東方三俠
導演:杜琦峰
主演:梅艷芳、楊紫瓊、張曼玉
新武俠片開始向現代都市擴張自己的領地,侵吞著原本屬於成龍一派的寫實武打片(警匪武打片)觀眾。從漫畫開始的這種潮流,滿足了觀眾對拳掌刀劍大戰機槍手雷的獵奇心理,而現代都市與古代不同的環境也能為講究視覺效果的新武俠電影提供更多的新奇刺激。
大約在90年代初,這類武打片開始在香港影壇泛濫,《91神鵰俠侶》、《摩登如來神掌》等片迅速佔領市場。不過,畢竟現代都市不是舞刀弄劍的最佳場所,所以直到《東方三俠》,才為這類新武俠電影展示出最佳的版本模式。「東方三俠」,他們的身份如同超人、蝙蝠俠、蜘蛛人、閃電俠,總之西方漫畫中可以找到無數以這種模式在現代都市「行俠仗義」的範本。這為東方三俠能被更多的觀眾,甚至是西方觀眾接受打下了無比良好的基礎,而東方現代武俠片眼花繚亂的視覺效果,也帶來了比《超人》等片更豐富的視覺刺激。武者,舞也,武功功能盡可以由特技效果來完成,而形體上的美感則會帶來最直接的視覺享受。
影片中,三位稍有年紀的美女合作完成了對抗惡勢力的決斗,結成了現代都市傳說中的「東方三俠」。在大量的新武俠片中,武功高強的女性形象也有著愈來愈多的趨勢,一來迎合日漸增多的女性觀眾,響應社會女權高漲的風氣,二來女性更適合在這種「武」「舞」融合的影片中展現身手。在這部最為突出的影片中,幾個男性角色都成了受到女性保護的形象,女性成了拯救都市的英雄。片中梅艷芳救出嬰兒,飄然而下的形象,簡直是神話中送子觀音的現代都市漫畫版,而與當年周潤發一手抱著嬰兒,一手持槍的形象有著微妙的時代區別。
影片結尾時,三姐妹都是一般打扮,黑色風衣,十足是來自漫畫的構思,也為《東方三俠》打造了視覺上的商標。幾百歲的人魔、刀槍不入的侍衛,隱形衣,都為影片帶來一定程度的魔幻色彩,也為更多的視覺沖擊的特技展示進行了鋪墊。不過,這些過於玄虛的設置也使影片的可信程度大大下降,反而不如古裝新武俠片更耐看一些。
6、天山童姥
導演:
主演:林青霞、鞏俐
其實,本來想選王晶的《倚天屠龍》,最終還是寫下這個題目。作為一部很不錯的新武俠電影,《倚天屠龍》實在有入選的必要,可惜它的出世稍晚,正趕上新武俠電影的衰落,票房不佳,也使得原本已經開始籌劃的續集胎死腹中。王晶的世俗搞笑和李連傑的最佳身手組成了《倚天屠龍》的「夢幻組合」,雖然於原著改動甚大,但也保留了原著幾個最精彩的場面,大戰光明頂就是新武俠電影的經典場面之一。
說了這么多《倚天屠龍》無非是想彌補一下未能入選的遺憾,還是回頭來說《天山童姥》。其實,《天山童姥》基本上是作為一部反面教材而入選的。新武俠電影經過一段時間的泛濫,又到了求新求變的時候。大量題材、主題、人物、故事、特技,甚至男女演員組合都十分相似的影片在短短幾年時間充斥銀幕,使本來還很有興致的觀眾也厭倦了滿是俗套的武俠銀幕。於是,加強刺激成了製片商和導演共同的手段,《天山童姥》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個。
看著鞏俐和林青霞在天上飛啊飛,象戰斗機一樣掃射、轟炸,簡直是個《星球大戰》的武俠版。《天龍八部》的故事都改了個亂七八糟,就更不要提什麼人性復雜的主題了。林青霞已經被類似的角色搞得烏煙瘴氣,如今又出來個鞏俐,一樣的銀幕作風,差不多的表演風格,實在是令人倒足胃口。整部影片除了鋼絲炸葯,幾乎看不到一點有價值的東西,連各種奇妙武功的展示也跟著成了一堆打磨發亮的垃圾。那個丑怪小和尚虛竹,最後也成了武功高強的美少年,復雜的心理矛盾也簡化為一個純粹的「傻人有傻福」的市民故事。
《天山童姥》,標志著新武俠電影的低谷,直到電腦特技更大幅度的加入,漫畫新武俠才得以把新武俠電影重新推到一個高潮。不過,這個新的高潮也同樣是以視覺沖擊力為主攻目標,取材於武俠漫畫的故事雖然有一定的新意,但也有更趨於簡化的傾向。這個新高潮的發展方向和持續時間還有待觀察,但有一點是無可爭議的:如果新武俠電影只重武不重俠,只重視覺效果不重故事主題,那它也不會有很大的發展和進步,必將被很快淘汰。
7、風雲
導演:劉偉強
主演:鄭伊健、郭富城
以最新的電腦特技,完成一部漫畫改編的「新人類」武俠電影,《風雲》可能是第一部。雖然沒有詳細考證,但算成第一部最有名的,大約不會有什麼異議。其實這應該算是有所超越的另一類「新武俠電影」了,在還沒有更多的同類作品的時候,權且把它當作是「新武俠電影」的一個最新的發展階段,此類影片的發展方向就留待日後觀察吧。
首先,作為特技武俠電影「巨片」,《風雲》中的武打場面都可以說是煞費苦心,極力用電腦能夠提供的種種特技打破以往新武俠電影中武打設計的固有模式。湖上截殺、元神出竅的高手對決、最後的決斗,都是出奇鬥巧,別開生面,充分發掘著電腦特技在武打方面的功能。和經典的「新武俠電影」相比,這種屬於21世紀的武俠影片最顯著的區別就是各種電腦特技的大量運用。不僅上文所說的武打場面有很大突破,片中的輕功、身法,也大多由電腦代為完成的,此外還特意增加了諸如命盤、怪獸等專門展示特技的場面和段落。
比起原來只在「江湖」笑傲的古裝武俠片,《風雲》顯露出典型的漫畫風格,而且兼具了一些電腦游戲的特色。人物造型更加漫畫化,更象舶來的游戲動漫角色,而性格也更加「新人類化」。正義、道德雖然是影片中強加上的大帽子,但其中主要人物還基本上是以「情」為主要的個人原動力,維持著新武俠電影以人情、以愛情、以友情為主的感情支配原則。從《笑傲江湖》開始,幾乎所有的新武俠電影都有一句潛台詞,那就是:你雄霸天下也好,你至尊武林也好,都不關我的事,但你不能毀我家庭、殺我愛人。這種思維方式雖然比起動不動就以天下興亡為己任的「超級大俠」來說更近人情,但也不能不說是「新新人類」或者是「X/Y世代」的青少年觀眾對社會、政治、國家漠不關心的心理體現。有「武」而無「俠」,幾乎是香港新武俠電影的致命弱點——這里還是要對《龍門客棧》和《東方三俠》致以敬意的。
也許,對於一部純粹以視覺刺激為號召的漫畫武俠電影進行這樣的挑剔實在有些不必要,但對於我來說,一部電影放映過後還能有點回味才能算是值回票價。過於平白膚淺的視覺沖擊絕對無法和自身豐富的想像力潛能相比,這和吃一個造型怪異的快餐麵包沒多大區別。
8、華英雄
導演:劉偉強
主演:鄭伊健
雖然故事純粹胡說八道,漏洞破綻數不勝數,但影片在視覺效果上卻可謂絕對的「空前」。在這一點上,這部《華英雄》和前文提到的《天山童姥》實在有一拚。這部影片整個陷入光華燦爛的特技場面中難以自拔,以至故事、結構、形象、性格、矛盾,影片所有其它元素幾乎全部癱瘓在「華英雄」萬丈光芒之中了。
最重要的場面,也是最有象徵意義的場面,就是影片最後的超級決斗場面——不用超級實在對不起導演的苦心經營。劍氣沖天光芒奪目自不待言,居然是一個華人與一個日本人在美國的自由女神像上面以劍法決斗,這個噱頭簡直是把茅台五糧液二鍋頭竹葉青摻在一起加上油鹽醬醋最後再煮一煮。實在是經營之氣太過,反傷了觀眾的胃口。也許是影片投資過巨,希望把影片能夠推向國際市場,製作人有點不擇手段。中日大對決應了老套卻也是新潮流,在美國正式展開故事,在自由女神像決斗,這樣的安排實在有點急功近利的小家子氣。漫畫中不妨如此,但這樣一部電影大製作卻也這樣令人尷尬。而且影片非武打部分的製作也是同樣低劣,年少華英雄的家庭,簡直就是照著舊年畫布景布光的,以至於影片的製作背景令人懷疑——這是華人製作的影片嗎?
這樣一部影片再一次表明,只有特技絕對無法拍好一部新武俠電影,還是在故事上、在人物上、在「俠」字上,多下下功夫吧。
9.卧虎藏龍
導演:李安
主演:周潤發、楊紫瓊、章子怡、張震
看到片頭出現的哥倫比亞公司的標志,心裡不知是興奮還是凄涼。興奮的是一個台灣人,在用美國資金拍攝一個中國傳統故事,而且追求的正是最中國的味道——至少有這樣的企圖。而凄涼的是,美國好萊塢已經進攻到中國電影的最深腹地了,中國電影人再不努力,早晚被美國人接管了你的市場和發言權。
從影片開始拍攝之後,幾乎所有的中國影迷都期望早日看到影片問世,對導演李安也充滿了期待。對李氏武俠片的期待,一是希望加強情節、劇本、人物的處理,拍好文戲部分;再就是期待李安開辟出武俠電影的一個新境界,把握好武戲的分寸。一個略顯平實而透著詩意的小鎮鏡頭拉開了影片的序幕,這也正是導演處理武俠片意境的總體思路。
朴實之中孕育詩意,能作到這一點,談何容易。可以看出,李安在武戲的處理中,的確作出了自己的努力。除了飛檐走壁的鋼絲吊得太明顯以外,各個武打場面虛實並重,既重意境又重實感,袁和平展示出自己作為香港武俠片第一武指的獨到之處。俞秀蓮夜追寶劍、圍剿碧眼狐狸、俞秀蓮大戰玉蛟龍、李慕白竹林戰玉蛟龍,或重速度、或重狠斗、或重變化、或重意境,幾個重頭場面各有側重,各有精彩。雖然並沒有多大突破,但基本上能夠滿足作為一個武俠片影迷的視覺要求。周潤發和楊紫瓊在武戲中都沒有顯出老態,反而越演越精,味道火候十足,影片沒有他們的風采真的會減色幾分。
再看李安的文戲。王度廬的原著本來就注重文學性,把武俠小說與言情小說結合為一體,把本來只利用故事性製造沖突的武俠舊框架一改成為依靠性格製造沖突的新小說體例,這在當時不能不說是個突破。在前幾年武俠電影盛行的時候,大部分影片仍舊是老式的武俠「故事」模式,經李安之手,這部影片令人欣喜地成為真正「允文允武」的武俠電影。李安在這個「文學性」的武俠故事裡,體現的是對武俠世界裡「人」的關注。
李慕白在閉關修道的時候,曾經感悟到一種深深的悲哀,並沒有所謂「得道」的喜悅,其實他已經「得道」了。他得的「道」,就是對天理人倫的洞悉體察。這是作為宗教的「道」,也是作為武學的「道」。對於人來說,這就是命運。李慕白在彼時彼刻,就預感到自己的悲劇,這也是每個人的悲劇。影片中的人物莫不是如此悲劇收場,李慕白師徒如此,俞秀蓮也是如此;嬌縱傲氣的玉蛟龍是如此,灑脫豪氣的羅小虎也是如此;碧眼狐狸如此,長途追捕她的捕頭也是如此。這就是生而為人的悲哀,這就是不斷上演的人間悲劇。說得小了,武林中人莫不如此,所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說得大了,所有人都是如此,都為命運所束縛,所謂「蒼天無眼,造物弄人」。李安整部《卧虎藏龍》都在講「束縛」,有的是人為的,有的是自己無法超越的,更多的是命運的悲劇。
李安改動了一些原著的情節,以便適應自己100分鍾的電影容量,這是無可非議的。但其中的一些草率之處,卻成為影片的幾個遺憾。首先是玉蛟龍這個人物的描寫上,失之粗陋,只強調她的任性,於自身的愁苦交代不足、刻畫不深。羅小虎遲遲出場不說,人物形象、性格的展示就更加表面化了,甚至很多時候有點莫名其妙。影片的主要角色已由原著中的玉蛟龍和羅小虎改為兩對戀人互為映襯的共同悲劇,玉蛟龍的內心刻畫不足(不能不說這與章子怡的表演有關),必然會導致整部影片的失衡。影片結尾是,玉蛟龍與羅小虎一夕纏綿之後,捨身跳崖(原著中為玉以捨身跳崖為名,與小虎一夕纏綿之後遁去無蹤),以生命向「俠義」贖罪、以生命逃避自己的愛情悲劇。此時雖然能夠明白導演的用意,但也實在暴露出改編上的失誤和粗疏。
最後值得一提的,就是譚盾的音樂,渲染氣氛、加強戲劇性,都能恰到好處。既無喧賓奪主之嫌,又能讓人感覺得到,真是深得電影音樂的精髓。
10.飛天舞
導演:金榮俊
主演:申賢俊、金喜善、王亞楠
也許李安的《卧虎藏龍》並沒有在「新武俠電影」領域有太大的突破,但他至少讓我們開始對新武俠電影的新境界有所期盼。時隔不久,又一部韓國電影《飛天舞》再一次讓我們看到希望。
嚴格說,這部影片也並不是十分出色,日本、香港風格雜糅的武打,非常古典傳統的愛情悲劇,生拉硬扯的歷史背景,都不見得會令我們這些老資格的武打影迷激動,在韓國瘋狂賣座也不過是唬唬他們國內觀眾罷了。但真正令我們喜悅的,是武打片在韓國開花結果了。這部號稱是韓國版《風雲》的大製作武打片也有不少值得國內電影工作者和影迷們注意的。
首先它是一部悲劇,以前的武打片中能稱得上悲劇的太少了,而這一年之中我們就看到了兩部;其次它是一部愛情片,以往武打片中愛情成分多半是輔助的配件,而這是一部真正以愛情為主題進行正面描述的武打片。說到底,這是一部可以稱為以武俠世界為背景的愛情悲劇電影。
影片的故事框架中有很多華人武俠小說和老武俠電影的痕跡,如爭搶武功秘籍、滅門遺孤、南宮世家等等;而打鬥設計方面,也基本是以新武俠電影為藍本;但在場面氣氛方面,學的卻是日本劍俠電影的風格。吸收了各國武打片的精華,並不代表沒有自己的風格,能把這些元素諧調地融合在一部影片中,就形成了自己的獨到之處。
武俠世界的背景能否處理好固然是必要的,而作為影片一大特色的愛情戲則至關重要,它直接決定了影片的成功與否。前些年的韓國電影其實很像中國第四代導演的風格,像林權澤等人的作品就和謝晉等人很相似,90年代初到處獲獎的《悲歌一曲》畫面之古典嚴謹(甚至有點呆板),幾乎就象是「三國」之類的中央台電視劇。這部影片中的愛情段落,很大程度上就是繼承了這種傳統,或者說還是受到這種傳統的束縛。除了不多的幾個寫意畫面有了電腦時代的特色以外,無不以追求平穩的古典美為己任。如此傳統的用鏡和剪接,更加突出了女星金喜善古裝的典雅美,同時也和片中的動作部分的激烈形成鮮明對照。片中經過電腦加工的愛情戲畫面,色調明艷,帶著濃重的唯美風格,令人賞心悅目,是近幾年韓國電影最常用的煽情手法。
在這部被宣傳為「東方版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影片中,編導試圖為男主角珍河加入一些現代意識,以豐富人物性格,加強戲劇沖突。不料,反而有弄巧成拙之嫌。影片中段有很長一段時間,珍河的思想和行為復雜到難以理清頭緒,而且也帶著明顯的斧鑿痕跡,是影片的一大敗筆。
能以巨大的投資拍攝這樣一部「邊緣」的武打電影,確實不是大陸和香港影壇能做到的,韓國電影界是否能在這方面起到推動作用呢?還是讓我們拭目以待吧。不過,把振興武俠電影的希望留給韓國和美國,實在還是說不過去,華人電影工作者,要努力了。
11.東邪西毒
導演:王家衛
主演:張國榮、梁家輝、梁朝偉、張學友、張曼玉、王祖賢、林青霞、劉嘉玲等
《東邪西毒》,是個新武俠電影中的異數,它以武俠為殼,描述的卻是現代人的情感、迷茫、異化、和疏離。
作為一部新武俠電影,《東邪西毒》借用並重新塑造了已經被視為「集體神話」的金庸作品中的重要人物,並以前傳的模式重新建構了自己獨特的武俠世界。雖然也有武打,也有俠客,也有義所當為,也有恩怨情仇,但其整部影片的架構、主題、敘述方式、表達內容,卻與普通武俠電影大相徑庭。太多文章討論《東邪西毒》的主題和藝術形式,在這里也不多談了,主要談論一下《東》片與其他新武俠電影的異同之處。
首先是二者在形式上的相同相通之處。《東》片在武打上延續了王家衛在其以前都市作品中探索出來的高速攝影加抽格剪接的方法,既以一種不同尋常的「模糊」方式強調了動作的神奇,又加強了視覺上的沖擊力。這種「非線」上的剪輯效果,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特技,但也起到了異曲同工的作用。此後的新武俠電影,有不少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開始在非線性剪輯效果上大作文章,《風雲》就是其中之一。
《東》片的畫面形式感很強,杜可風雖然是個老外,但在營造東方美學意境上的造詣頗深,其攝影效果在本來就強調畫面的新武俠電影中也算最為出色的,簡直有直追義大利斯特拉羅的趨勢。很多燈光影的細微處理,光影效果對故事、人物心理的暗示,就遠遠不是其他新武俠電影攝影師所能望其項背的了。大多數新武俠電影的考究畫面,只是單層次可供欣賞的「畫面」而已,最多也不過是渲染氣氛營造環境,而《東》片的攝影已經充分融入到整部作品之中渾然一體了,於是高下立判。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影片的內容,或者說主題。傳統武俠片的忠君、復仇、稱霸武林,發展到新武俠片已經成了更為復雜的多種元素混合體,而在《東》片中,幾乎所有這些傳統主題都已不復存在了,從某種跡象上,《東》片可以看成是對江湖和俠客的一種探討和重新詮釋,影片採用「前傳」這一形式本身就帶有追究根源的用意。所有人因為各種各樣的理由走入江湖,大多是因為愛情,這是王氏江湖的特點和標志,同時這些愛情行為本身也是帶有王氏標簽的獨家形式——拒絕與被拒絕。在武俠和金庸大旗的遮蓋下,江湖兒女也成了現代都市自怨自艾顧影自憐的白領階層,在遮遮掩掩進進退退中做著迷茫的愛情游戲。
《東邪西毒》為武俠片開了一條新路,但這條不算狹窄的路上至今卻鮮有人跡,倒是讓另一部「另類新武俠」《東成西就》鑽了空子。
12.東成西就
導演:劉鎮偉
主演:張國榮、梁家輝、梁朝偉、張學友、張曼玉、王祖賢、林青霞 等
把《東成西就》歸到新武俠電影,即使是作為另類,也有點勉強,甚至有點私心。這部同樣擺出「射鵰前傳」架勢的超級搞笑片,對有點拉大旗做虎皮的《東邪西毒》做出了完全反面的消解。《東邪西毒》擺出的所有正經或者貌似正經的姿態,全被這部《東成西就》拉下褲子,露出干癟的大腿和臟乎乎的內褲。《東成西就》成了小市民階層對都市白領階層的嘲笑武器,也成了我們這些介於兩者之間人物的自嘲工具。
如果說《東邪西毒》中的確有做作的小資心態的話,那《東成西就》就是對其中沐猴而冠的部分進行了徹底的嘲笑。眾多在「邪毒」中一本正經的明星們,在「成就」中又恢復了我們習慣的搞笑角色,又扮回了我們倍感親切的小市民嘴臉,這畢竟已經不是大俠橫空巨匪當道的時代了。
《東成西就》中坦坦白白的花拳綉腿和近於自揭其短的特技運用,是對整個新武俠電影的策反。影片中,林青霞的「無相神功」真的是無相,張國榮和梁家輝一段彈指神功大戰一陽指分明是一場槍戰,再清楚不過地告訴你新武俠電影是怎麼拍成的。至於「情意綿綿刀」、「眉來眼去劍」、「乾柴烈火掌」之類的搞笑,不僅是對整個新武俠電影嘲弄,而且把矛頭直接指向始作俑者金大俠。老頑童象是練了皮鞋劍法還和師兄不幹不凈,娘娘腔的南帝最後升天成了濟公,九陰真經原來刻在馬桶上,大量諸如此類的調侃讓人在狂笑之餘也難以消受。
當然,「成就」也沒有野心去解剖和對抗「邪毒」,更沒有野心去革新武俠電影的命,人家不過是瞧著好玩就玩一把,但在我們這些旁觀者看來,也許這些嘲弄自己也嘲弄我們的「製造」新武俠電影的人們,正是在宣告新武俠電影時代的衰落和終結。
㈦ 求幾部好看的國產的黑白電影
1、《小兵張嘎》,改編自作家徐光耀的同名中篇小說。是由潤亞影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北京中亞廣告有限公司出品。由徐耿執導,徐兵編劇,謝孟偉,杜雨,張一山,王莎莎、錢哆多聯袂主演的一部20集電視連續劇。
2、《八千里路雲和月》聯華影藝社拍攝的劇情片,由史東山執導,陶金、白楊主演,於1947年2月上映,該片以抗戰時期的抗敵演劇隊四、九兩隊的生活為藍本,講述女大學生江玲玉毅然參加救亡演劇隊,並與青年音樂家高禮彬在艱苦的斗爭中相愛,抗戰勝利後二人返回上海,生計艱難,卻堅決不向黑暗低頭的故事。
3、《不拘小節的人》是1956年由長春電影製片廠製作的愛情喜劇片。由呂班執導,白穆、黃婉蘇領銜主演。
4、《沒有完成的喜劇》講述了一個病子、一個胖子從上海來到長春電影製片廠參觀學習,傳經送寶,受到大家的熱烈歡迎。李導演請他們參加三個諷刺喜劇的排演。綵排那天,許多人前來觀看,大家興奮地交談著,惟有批評家「一棒子」緊閉著雙眼,專心地待候節目的開始。
5、《孤兒救祖記》講述了富翁楊壽昌晚年喪子。為占家產,侄子道培與陸守敬狼狽為奸,誣告兒媳余蔚如不貞,致使蔚如掃地出門。數月後,蔚如生下一子,取名余璞。余璞十歲,就讀壽昌所建學校。壽昌亦居住於此。祖孫互不相識,然余璞彬彬有禮,膽識過人,頗得壽昌喜愛。
㈧ 有部老武俠片叫黑白道,主角用軟劍,還睡過棺材,
台灣電影《黑白道》由王羽、上官靈鳳主演,國際影片公司出品,1971年2月1日在台灣上映。
㈨ 香港早期武俠電影有哪些
以60年代黑白片曹達華演《如來神掌》最經典,在周星馳電影《功夫》中出現的『萬佛朝宗』便是其中一個招數,梁小龍演的「火雲邪神」也是其中一個角色;其間還有關德興的《黃飛鴻》電影系例,其後邵氏出品王羽的《獨臂刀》、鄭佩佩《金燕子》與《大醉俠》、姜大衛與狄龍《刺馬》、陳觀泰《馬永貞》、羅烈《天下第一拳》等堪稱經典。
㈩ 求一部早期武俠電影名字(70年代的黑白)
不是這個哈,我說的是一個電影,不是電視劇 的你有病 啊 難道是 戲說乾隆 陳淮秀 殺 索拉網 ?? 華仔的 絕代雙驕 知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