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小森林電影的經典台詞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小森林電影的經典台詞

發布時間: 2022-12-13 11:52:27

Ⅰ 看了讓人安靜的電影

我很喜歡看電影,一部好的電影所帶來的影響和書籍一樣,有著持久的力量,在不知不覺中觸動到你,那種震撼心靈的力量遠遠大於電視劇和綜藝節目,電影不僅僅是用來娛樂的,是通過影片中的故事帶給我們新的思考,重新認識到自我,體會到平淡生活中的美好和樂趣,走進主人公的世界裡,看到不一樣的人生和活法,孤單的時候,看一些治癒系的電影,會感覺很溫暖,帶給你一種力量。

製作精良的電影總是每個細節都值得反復品位,以娓娓道來的口吻,展開細膩的劇情,是不想被人打擾,想一個人安靜看完的。

之前有朋友問我最喜歡的一部電影是什麼,當時大腦飛速運轉,竟然一時答不出來,感覺太難抉擇了,在豆瓣和網路上有很多推薦電影的話題,除了比較經典的電影,還有一些比較小眾的,今天想分享幾部我特別衷愛的電影。

|完美陌生人(義大利)

經典台詞:追逐星辰,莫似金魚在缸中了此殘生。

推薦理由:我很喜歡這部電影,簡單的情節里包含生活哲學,溫暖細膩的情感、充滿哲理的語言,都彌漫著生活的氣息;節奏緩慢卻深刻,留有很多思考的空間,每個人都會從中看出不同的內涵。

電影是從一個十一歲小女帕洛瑪的獨白開始,她有著超脫同齡人的智慧和思想,她說:生命就如金魚,看似自由游弋,卻始終被束縛在透明的魚缸里。為了不困在這魚缸里,她決定自殺。自殺前,她要拍一部電影。

小女孩居住的公寓,有一位並不起眼的看門人荷妮,她是個身材臃腫、頭發亂糟糟的女人。她不愛笑,她從不化妝常年寡居,她的房間有一整屋的書,常常獨自坐在小房間里,一杯茶,一包黑巧克力,看一本書。如同刺蝟,看似其貌不揚,孤僻地生活在自我的世界,卻也有它的優雅。

Ⅱ 《小森林》

學期末綜合症又來了。堆積了零零碎碎的枯燥的時間,不想碰作業,不想復習。那就看點電影吧。如果和我一樣,滿滿的頹廢感和壓抑感,建議看看舒緩的慢節奏電影,調整一下。之前刷了一些日本電影,評分最高的就是這部了。

↓↓↓↓

該電影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製作了四集,每集大概50分鍾,公映版分為了兩部合集,也就是夏秋篇和冬春篇,但其實講的是一個連貫的故事。

講述了自幼生長在日本東北地區農村小森的女主市子在逃離城市重回故居後的四季鄉間生活。(小森是日本東北一個村子的一角)

小森和大多數農村一樣,年輕人向城市靠攏,留下來的大多都是上了年紀的人,不能離開也不願離開,他們一輩子在小森勞作,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靠自己的雙手換取大自然的饋贈。回到小森的年輕人並不多。市子,吉子和裕太都回到了小森,但是他們的目的卻不同,裕太是回來面對他的人生,而市子回來是逃避她的人生。

市子原本在東京闖盪,但是無法適應城市的節奏,同居的男友也和她分手了,她選擇了逃避。她回到了小森,一個人過著寧靜的生活,在與母親的回憶中重新接近母親。

在小森的平靜中勞作,一個人生活享受孤獨,接近生活,接近自我。市子的日常就是各種種地,收獲,采野果,然後就是各種吃。一道道美食的背後,母親的味道逐漸清晰,她也明白了很多事情。

一年四季都過著返璞歸真的生活。這是一種愜意的生活方式,但她卻一直都在逃避,逃避現實。

市子雖然人在小森,可是她的心卻是搖擺不定,她崇拜裕太,卻又遲遲不敢面對,直到最後一切又成為過去。

生活不會為你停留,它會不斷的繼續,如果你還停留在一個個過去,那麼又將會錯過一個個現在。我們不能像市子一樣猶豫逃避,該面對的時候,勇敢的面對就行了。沒有什麼是可以逃避得了的。

我喜歡小森的情調和溫情。

就像裕太說的,外面的人說話做事充斥著空洞的虛假,而小森的人,以及他們的父母,他們的生活方式使他們說的話言之有物。

吉子奶奶的葡萄和哈密瓜,野營地茂之先生的鱒魚湯,吉子和鄰居太太的糖煮板栗,都帶著一份淳樸和溫馨。

還有那些小森最可愛的人:

喜歡秀恩愛的吉子奶奶

野營地和藹的茂之先生

送郵件的郵遞員

嘮家常的奶奶天團

……

他們使小森充滿了生活的情調。城市太過冷漠,這樣的溫情或許只有小森才有吧。

電影的節奏很緩慢,很放鬆,大量的台詞旁白,生活白描和場景特寫,還有隨便一截都是壁紙的美景。有種紀錄片的既視感。

電影的主題就是"吃",准確來說是食物。整個系列電影圍繞著小森的食物而展開,食物的選材,製作,儲存,都用紀錄片一樣的方式完成,堪比舌尖上的日本!上圖感受下。

能把電影拍成這樣真的是很牛逼了,別的不敢說,起碼導演和編劇有在農村生活的經歷。故事情節並不是特別吸引我,我剛看完後最大的感受就是親切、真實。電影的背景音和場景特寫都讓我覺得真實。而讓我感到很親切,是因為這部電影讓我想到了童年和家鄉。

像小森這樣的生活是真實存在的,這樣的生活一直存在,不只是在日本。

同款通草果

電影里說的通草果,我們那兒叫八月瓜,還有著一首鄉謠"八月瓜,七月開花九月扎(za 裂開的意思),十冬臘月空瓜瓜",講的就是通草果,在七月開花結果,八月的時候成熟,九月就會開口,露出果肉,最後在十月份的時候就只有一個空瓜瓜了。通草果有著很漂亮的粉紅色和紫色,很容易在林子里找到,但是它們都纏在樹上,所以採摘有點麻煩。而且喜歡它們的不只有人,山裡的鳥兒和動物都很喜歡。小時候的我幾乎每天都會去看樹上的通草果,防止它們被鳥兒吃掉了。

背景音里的蟬鳴

綠油油的稻田

整齊碼放的谷垛

……

我了解農村,所以我知道農村生活不等於木瓦房加黃土地,它有很多說不出來的特別。接觸了之後,你才會發現,其實農村生活也很有情調,很文藝。

在我的小時候記憶里,爺爺會用竹子編各種東西,家裡的背簍個個都是藝術品,爺爺就和那些玩畫筆的一樣,是個藝術家。村裡教我下象棋的老夏,他是個有情調的農民,他懂博弈的藝術,他同病魔博弈,在幾年前去世了。我的母親沒有多少文化,與每一個鄉下女人一樣,也沒有詩意和情調,她只是個親近土地的人,什麼時候種地瓜土豆,什麼時候排掉稻田裡的水,什麼時候漚肥…她都知道,和市子的母親一樣,她們懂得生活的奧秘。

        最後,感謝閱讀,歡迎關注!

Ⅲ 說說《小森林》

這是一部食物與生活的電影。日本版分冬春和夏秋兩部,韓國版就只是一部,適合吃貨安安靜靜地看。食物不見得都喜歡,但是看著植物從土裡一點點生長出來,開花結果最後被做成食物的過程是一種享受,是對生活對生命的尊重。

兩部電影雖然不是一個國家拍的,但畢竟內容一樣。女主對城市生活感到迷茫後回到鄉下的村裡,整個人回到了最原始的近乎自給自足的生活。原版日本拍的電影里女主家鄉的名字叫做小森,這大概就是電影名字的來源了。

兩個電影比較一下,韓版的感情戲更多,相比於日本原版的電影中多了更多的人情味。像很多韓劇慣用的感情路線都很清晰。親情主線為支柱,愛情友情路線則比之日版的有過之而無不及。今天想主要說說韓版的那部。

關於電影主角,可能更多的是每一種帶有生命的植物。從演員主角來說,顏值是沒得說,演技也基本在線,柳俊烈一笑感覺整個人就化了,雖然有些造型算不上賊帥,但用萌丑帥萌丑帥的來形容不為過吧。

女主回鄉一年,耕種、收獲、吃。食物的製作過程以及女主的吃相讓人感到心裡很安寧,比網上泛濫的吃播真是好太多。天或欺人,地不欺農,四季變化,細心對待土地就會有土地的饋贈,「等到春天的時候全都會發芽」,人最原本的生活不就依賴於此么。

電影的親情線是女主和女主母親的,女主在烹飪食物的時候經常就會有小時在同一個屋子裡女主母親做食物的片段。食物將貫穿時間,將母女兩人連接起來。許久未聯系的母女因為一張土豆麵包的製作方法又變得親近,這就是食物的魔法吧。

女主有兩個一起長大的朋友。隱約的愛情線展現出來,主要的還是友情。女主剛回來的時候男主送來一隻小狗。一句「帶有溫度的生命都能成為依靠」不知道溫暖了多少人,給孤單的女主帶來了陪伴。男主和女主有相似經歷,男主經歷城市的迷茫後回到了鄉下,選擇了田園生活。沉甸甸的蘋果,看上去就酸酸甜甜的西紅柿,這樣的生活看起來也不錯。女主回家後,三個朋友經常一起吃飯,有一段男主到女主家吃飯,經典台詞又一度出現(圖七到九)。這種人與人之間的小微妙,瞬間的心裡感受到的美好真是妙不可言,像是山泉一樣涼柔。

女主還有一個女朋友,兩人之間吵架和好也與食物有關。食物與人之間的溝通不僅僅是滿足人的味蕾和胃,更與人的內心,人的精神相聯系了,這是食物給人的另一種感動。

電影的結局女主處理好了在城市的生活,最後准備回到鄉下的家裡長住了,關於女主母親和女主與男主之間的關系沒有明顯表明,但也給了提示,結局溫和。

整部電影畫風清涼,美到呼吸一口都好像能感受到那種清新的空氣。畫面更像是動漫里的場景,美感真是不用說。適合找個安靜的午後看,挖著冰鎮西瓜,或者就著什麼涼快的水果看這部電影。電影很下水果,水果也很下電影。

Ⅳ 小森林 | 走進小森過四季

在這個全民娛樂的時代,電影和電視劇每天都在上新,商業電影、網路流量劇早已泛濫成災,能讓我看第二遍的寥寥無幾。盡管如此,總有那麼幾部會戳中內心,可以看了一遍又一遍。

最近又刷了一遍《小森林》(註:藝術和美無國界,咱只說電影,有情結者勿噴),該系列電影分《夏秋篇》和《冬春篇》兩部,主要講述了女主人公市子從東京回到媽媽的房子里,住在一個叫小森的小鎮上,過著一年四季的簡單生活。

如果有看過的小夥伴,就一定知道這不是一部傳統模式的電影,因為它沒有故事,連台詞都是少之又少,有的只是四季分明和靜靜流淌著的日子。

夏天的綠、秋天的雨、冬天的雪和春天的櫻,再配上市子從自然界中獲得美食的滿足,很美,很平淡。住在小森的人們,勤勞、質朴,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園生活,沒有紛爭,更沒有霓虹。

春耕、夏長、秋收、冬藏,隨著季節的變換,市子每天都在忙碌著。泥土中,森林裡,河邊,樹上,市子回想起媽媽的經驗,用她的雙手獲得大自然的饋贈,做出了一道又一道簡單、甚至原始的食物。

除了市子,能有機會分享這些食物的還有2個人,那就是同住小森的市子的朋友,紀子和裕太。讓我印象深刻的自然是那位男生裕太。

用市子的話說,她留在小森,是因為無法適應都市的快節奏生活,是一種對恐懼的逃離;而裕太呢?會肩負起修繕學校的責任,是真心愛著小森,愛著這里的生活,他就是小森,純凈而美好,堅定的知道自己是誰,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在市子再次離開小森前,裕太對她說:「我一直很佩服你獨自一個人,卻努力地生活。但其實總讓人感覺到,對最重要的事情你總是躲躲閃閃,遮遮掩掩,自我欺騙,卻用『努力』這塊幌子遮掩一切。你難道不是在逃避嗎?」

市子最終勇敢地離開了小森,去面對她的恐懼,因為她覺得若她不是因為真心喜歡而留下便是對小森的褻瀆。

在電影的結尾,裕太和紀子相愛結婚,且育有一子。而市子也在5年後帶著丈夫和孩子回歸了小森生活,這時的市子笑容依然平靜無波,但就是讓人覺得不同,眼神中退卻了彷徨,從容自信。

這是一部安靜的電影,可以聽見時間流逝的聲音;

這是一部純凈的電影,可以洗滌都市人生的浮躁。

與我們精緻的飲食文化比較起來,市子做的那些應季而生的食物實在太過粗糙,無法引起我很好吃的感知,但是看著看著,你會有強烈的想要動手烹飪的慾望。市子媽媽說:做菜能看出人心。

我已深入其中,多希望我也是小森的一員,那我一定立即沖進那片多彩的田野,跟著市子穿過四季,找尋自我。

裕太的那席話對於我同樣如雷貫耳,誰的心中沒有恐懼?哪個都市人不是透支著自己在忙碌?

但是,如果你沒有堅定的內心,不管你在做什麼,你也只是看起來很努力罷了!

PS:女主靚照

附贈一張

Ⅳ 治癒系電影《小森林》裡面都有哪些人生建議

電影中的經典對白非常少,影片全過程好像也僅僅在清靜的敘述著一個女生為了更好地自力更生的生活在田裡田間繁忙著。

《小森林》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KebBplq3DYR5gwt5BXSUyg

提取碼:a2q6

平凡女孩市子(橋本愛飾)自幼生長在位於日本東北地區的村莊小森。這里遠離都市的喧囂和浮躁,為青山綠水所環繞,儼然一個幽靜怡然的世外桃源。村民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依靠一雙勤勞的雙手經營渺小卻舒適的生活,與世無爭。市子曾經前往東京闖盪,只不過她終究無法適應都市快節奏的步伐。

Ⅵ 思維導圖看電影《小森林》分享

我的微信社群上的一次電影分享,以下為文字記錄,留作紀念。

#小森林(夏/秋),小森林(冬/春)

大家好,我是光卿。很高興有這次機會來做思維導圖看電影的分享。我給大家帶來的是日本的一部影片,名為《小森林》。

#我為什麼看這部電影

《小森林》這部電影是單位同事推薦給我的,她比較了解我的喜好。我從她對電影的描述中也感覺到這是一部至少不會差的電影。她和我講裡面有對大城市生活的迷茫,有鄉村美景,有用心做的每一頓飯,也有不安定,有對自我的懷疑……我也是從小地方來到北京這個大帝都的,預感到這是一部能從中找到很多情感共鳴的影片。

#電影基本信息

這部電影的導演是森淳一,據我查到的有限資料,《小森林》是其目前評分最高的作品。主演:橋本愛,96年出生的模特+演員。上映時間夏秋篇是2014年8月,冬春篇是2015年2月。豆瓣評分很高,8.9,10萬人次以上的評價。

#小森是個什麼地方?

電影中夏秋冬春每個季節的開篇都是上面這么一段話。和實際中的拍攝地是是完全相符的,實地是在日本東北部的岩手縣奧州巿。夏天非常悶熱,冬天是大雪紛山,沒Wi-Fi,沒3G,條件惡劣,生活艱苦,和國內絕大多數山村一樣,年輕人流失非常嚴重。

#故事梗概

     故事很簡單,主人公叫市子,自幼生長在一個叫小森的小山村,成人後便去了大城市,但不適應大城市的生活,遇到一些障礙,就逃回了老家,這個時候家裡唯一的親人媽媽也已經是不告而別,她開始一個人過起春夏秋冬、日復一日種菜、收菜、做菜的農耕生活。看起來生活簡單美好,和諧靜謐,但事實上不是這樣的。

    市子內心並不安定的,她是帶著恐懼逃回到小森的,她並不甘心,並且對媽媽的不告而別也難以釋懷。

     美食和美景可以治癒一切傷痕吧,市子在製作美食的過程中回憶起兒時和媽媽的相處的時光,憑著記憶做著媽媽做過的菜,體會媽媽當時的心情。就這樣慢慢地在內心與媽媽達成和解。也與自己達成和解。也終於,她鼓起勇氣再次回到逃離的大城市,去直面問題。五年後。她帶著內心的安定,帶著選擇,還帶著額外的收獲-找到了可終身相伴的愛人,重新回到小森。自此她終於可以真正安定地在小森生活下去了。

    這部電影畫面很美。每一幀都可以做壁紙。很寫意,給人一種」孤寂「的美。說實話,有時候孤寂到讓我都感覺到有點害怕。

#舌尖上的日本?

這部電影中有近30道菜的製作。因此有人把這部影片類比《舌尖上的中國》,稱作《舌尖上的日本》,但我不認同,雖然美食都是重頭戲,但舌尖上的中國畢竟只是一部紀錄片,做的只是一個收錄整理的工作。《小森林》卻是劇情片,故事性雖不強,卻有濃郁的情感表達,有對現實的表達,是一部有態度的電影。裡面的美食真的是喚起我很多回憶,比如蹲在田裡吃西紅柿,比如上山挖蕨菜,每頓飯前的「我開動啦」,那種對食物尊重的態度,都能帶給人一絲感動。

#走心台詞

這些台詞真的句句都很走心,深有共鳴。

#關於配音和音樂

這部電影配音和音樂都很美。可以在安靜的時候慢慢去品味,有森林中雨滴淅淅瀝瀝的聲音、騎行中自行車鏈條的沙沙聲、燒柴火的霹靂聲,稻田裡馬蠅的嗡嗡聲,有各種各樣細微的聲音,會讓人有種想去觸摸大自然的沖動。

還有背景音樂很多,基本每一道美食都配有背景音樂,都是出自自宮內優里之手。很清新、治癒、安靜。每個季節結束都有一首片尾曲,名為春、夏、秋、冬,都值得一聽,下面分享一首我最喜歡的背景音樂,是一開頭女主騎著自行車穿越小森的背景音樂。

http://h.xiami.com/song.html?id=1770491807&f=&from=singlemessage&disabled=

#觀影感悟

關於大城市和小鄉村——

我不知道大家見過的國內最美的山村是哪裡?我去過山西的、河北的、江蘇的、浙江的、福建的山村,自然條件的原因,江浙的、福建的都很美,福建是我老公的老家,待的時間最長,最有感觸。我老公的老家是福建漳州丘陵山區的小鄉村,雖然沒有電影中的山村更原生態,但同樣非常美麗。和電影中一樣,清晨山上會有水蒸氣傾注,整個村落都是霧氣騰騰。我們早上起來的第一件事,出去晨跑,繞著村子跑一周,然後去串串門,喝茶聊天,中午就去屋前菜地摘菜、洗菜、做飯。飯後去屋後摘楊桃摘甘蔗,山上摘野菜,果園摘芭樂,魚塘里釣魚。晚上沙地里烤鴨蛋、烤地瓜。很美好很享受。

但是另一面,這里沒什麼就業機會,除了過年平常村子裡都是留守老人和兒童。年輕人基本都在廈門打工。我和我老公也只是計劃到退休年齡後回去養老。

不是說我們不可以像電影中的市子一樣過鄉村生活。但是鄉村生活比城市生活更艱難。沒有一顆真正寧靜的心,沒有對慾望的掌控力,沒有足夠的自律性,對於年輕人鄉村生活比城市生活更難適應。

我很喜歡我看到的一句影評,鄉村生活不應該是無奈之下對生活的妥協,而應該是一種可選擇的人生。我很認同這句話。希望我們哪天回到了鄉村,真的是因為是我們想要這樣的生活。

#談談對「思維導圖看電影」作業的感受。

在老大布置作業前剛看完這部電影,作圖時才發現很多方面沒注意到,尤其是電影配樂,腦子里一片空白。還有台詞,也沒有記憶。電影太長又不想看第二遍,所以為了完成導圖看了幾篇精彩影評。沒想到這次被投票選中,為了完成分享,把這部電影重過了一遍。帶著問題看電影。對畫面、配音、台詞都格外關注。思考多了,感觸也多,收獲也更多。影片中有句話是「做菜能看出人心」,其實不管是看電影還是做什麼,都能看出人心。人生的精髓是什麼呢,或許正如這部電影傳達的價值觀吧,珍惜平常人生、愛惜食物和日常。

最後想分享一首看這部電影讓我想起的松尾芭蕉的經典俳句,「古老池塘啊,一隻蛙驀然跳入,池水的聲音。」這句俳句在日本是家喻戶曉,我也很喜歡,這部電影在我看來很典型的日本風,能看出日本的民族精神,日本的地域文化,日本的審美取向。就像一首日本的短詩。

#我的提問,你心中的最美鄉村是哪裡?

#分享結束,謝謝大家

Ⅶ 電影《小森林夏秋篇》賞析

開篇是一個座落在山谷里的小村莊,山谷上空被乳白色的濕氣籠罩著,像仙境一樣。

主人公旁白:逮著連綿陰雨中放晴的空隙,從山口往下看,小森好似沉睡在蒸氣下,土壤里的水蒸氣,爭先恐後地要散發出來。小森地處盆地底部,山裡的水蒸氣不斷地湧入這里,濕度隨之也不停升高.....於是,一個被綠色的田野包圍著的鬱郁蔥蔥的小村莊出現在眼前,安寧、祥和、與世無爭。

影片由一幅幅美麗如詩的鄉村生活畫面組成。人物很少,台詞也少,大多數是主人公在田裡勞作,在家裡做各種食物,以及大量的旁白。於是,影片有了一種其它電影沒有的寧靜氣息。

春天播種,夏天管理,秋天收獲,冬天儲藏,遵循四季規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給自足,有些像摩西奶奶的畫,充滿了溫馨的生活氣息。

影片的每一句台詞都富於哲理,符合一貫的日式審美——素、簡,卻耐人尋味。是主人公從不依靠,從不尋找,在寂靜和努力中,慢慢地重新領悟生活的意義,返璞歸真的生存感悟。

「掉落一地的果實,只能慢慢腐爛,拚命長大結果,到頭來卻付之東流。——把你們做成果醬吧。」

「做菜能看出人心——現在就是我的心的顏色嗎?」

「幼年時代的習慣是很難改變的,幼年體驗非常重要。」

記得小時候,一到秋天,外婆把還沒成熟的紅豆莢採回來,用稻草紮成一小把一小把放在飯鍋上蒸熟,那是我們飯後的零食,嫩、香、新鮮。或者把紅豆剝出來,煮紅豆飯。那種天然的食物的香氣,我能多吃兩碗飯。剝下來的豆莢外殼,外婆編成小螃蟹,一隻一隻爬在桌子上,極其有趣。

霜降後微涼的早晨,鄰居家捧著一碗新鮮紅豆煮的湯在喝,熱氣從古樸的粗磁大碗中氤氳上來,那是一種特別溫暖而美味的幸福。

這些,是屬於童年的記憶,再難忘懷。

清晨,市子走過空無一人的田野,她說:「稻子會聽著人的腳步聲長大。」稻田裡的水快流幹了,她蹲在田埂上,側耳傾聽。聽到「嘩嘩」的流水聲,她走過去,發現鼴鼠把田埂鑽了一個洞,她伸出腳把洞給踩實了。

夏日夜晚,她獨自坐在燈下看書。屋外不停有不速之客沖著燈光過來:蛾子、獨角仙、螢火蟲...

在采胡荼子時她說:「我是鄉下姑娘,能比的只有體力,可是他能抓到,自己卻抓不到,覺得好不甘心。」

這些是獨屬於電影的美麗,是經過藝術加工的生活。它來源於生活,卻摒棄了生活的瑣碎和辛苦。就像陶淵明的詩:「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而現實生活卻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Ⅷ 電影《小森林冬春篇》賞析

先來一組電影片段和台詞:

冬,雪地行走

白雲飄過,灑下陽光,樹枝頭上的積雪便會狠狠墜下;當陽光被白雲遮擋,白雪就依舊匍匐枝頭。

陽光遍布。都是因為沒能好好地面對,我才回到小森的,真傻啊。算了,得去鏟雪了。

冬,鄉村會議

那些年裡,其實他們做的不止這些:種植數十種的蔬菜、穀物,並將其加工以便食用,做家務,養育子女,去山中或城裡工作,為冬存糧。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冬,讀媽媽的信

那天暴風雪與春日的陽光交替而至,令人應接不暇。天空被藍天和烏雲一分為二,和我一樣。

春,佑太幫忙修理門燈

「……不過節節草還真是雜草啊,不管怎麼割也沒個完,根也除不盡。」

「話雖這么說,給它們創造生長環境的還不是我們人類自己,只知道開林墾荒,在這之前的繩文時代(是日本石器時代後期,約一萬年以前到公元前一世紀前後的時期),基本沒有適合節節草生長的自然環境,現在說它是雜草,當時可能是珍貴的食材,作為宣告春天來臨的大自然珍貴,遠古時期的祖先們一定很珍惜它們的來之不易。有句話好像是『大地微弱聖靈,剛毅朝向天際』什麼的來著。」

春,媽媽來信的內容

媽媽在信里寫道:在某個地方摔倒時,每次回頭看之前的自己,發現每次都在同一個地方摔倒。盡管一直很努力,卻總在同一個地方畫圓圈,徘徊到最後不過是回到了原點,很讓人失落。但是每次,積累下經驗。所以,不管是失敗還是成功,都不再是原點。那麼,不應該叫「圓圈」,而應該是「螺旋」。從某一個角度看,放佛是在同一個地方兜轉,其實,多少會偏離上一點或下一點。如果是那樣也還好。也許,人本身就是螺旋,在同一個地方兜兜轉轉,每次卻有不同,或上或下或橫著延伸出去,我畫的圓每次在不斷變大,所以螺旋每次也在不斷變大。想到這里,覺得自己還是應該再努力一點。

市子自己種的白蘿卜,收獲了,切成塊串好,一串串掛在屋檐下,做成凍蘿卜。春天的時候煮一鍋凍蘿卜湯,喝一口心裡都是滿滿的幸福感。

下雪天,村民們都聚在一起打年糕。小孩子去雪堆里扒納豆回來煮納豆湯。納豆是把黃豆煮熟放在稻草把子里,埋在雪地里讓黃豆通過枯草桿菌發酵製成的豆製品,具有黏性,氣味較臭,味道微甜,有很高的營養價值。

在我們家鄉,村裡的婦女會做霉醬豆,跟納豆的過程有點相似。把黃豆煮熟,晾乾,用稻草蓋上,放在陰涼通風處發酵長霉。等黃豆上長出一層漂亮的淺灰綠的黴菌絲,就拿出去在太陽下曬干至黃豆變成灰黑色,密封保存。吃的時候加開水蒸煮至熟,放點麻油、生抽、白糖,有一種非常獨特的鮮味,用來配粥配飯都可以。但是這個會做的人不多,所以不能量產普及,市場上也買不到,屬於小眾的純手工製作綠色食品。

下雪天,市子和紀子坐在爐子邊烤紅薯。用錫紙將紅薯一個個包好,放進爐膛里烤熟。兩人一邊聊天一邊吃烤紅薯,扒開紅色的外皮,是黃心的肉,微微冒著熱氣,溫暖了整個冬天。

看著市子收紅豆,曬紅豆,挑紅豆——挑選特別大的留著來年做種。其餘的曬干後放在儲物罐里。看著她做紅豆包,做成圓的,上鍋直接蒸熟了就是紅豆包;壓扁了放進烤爐,烤出來就是紅豆酥餅;壓成薄餅放平底鍋煎至兩面金黃,就是紅豆煎餅……

紅豆真是神奇的食物。還可以做成紅豆飯、紅豆粥、紅豆湯、豆沙、豆沙包、豆沙湯圓、豆沙春卷……

因為熱愛生活,所以,簡單的食物也能變幻出魔法。

蘿卜、紅薯、紅豆、土豆這樣的食物,總能讓人感覺滿足。

《小森林》最有魅力的地方就在於,它默默地展現出一種生活態度,那就是:一個人也要好好生活!

Ⅸ 關於電影經典台詞的句子 值得記住的經典電影台詞有哪些

1、你可以比之前的你更像自己,你值得擁有你想要的一切。——《愛你,西蒙》

2、現在你充滿了悲傷、痛苦,別讓這些痛苦消失,也別喪失你感受到的快樂。——《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3、你會開始思考其他的事情,會掛念一個和你過去毫無交集的人,一個只屬於你的人。那時你就會明白,這就是你的安生之地。——《布魯克林》

4、大家總是說,抓住那一刻,我不知道,我倒是有相反的感覺。就好像,是這一刻抓住了我們。——《少年時代》

5、大家都是年輕人,都有想要珍惜的東西,這事兒好笑嗎?——《閃光少女》

6、過得折騰一點,也不一定不幸福,就是太辛苦了。但其實女孩子不管走哪條路,都是會辛苦的。——《七月與安生》

7、活著會痛,活著會恨,活著就要每天想著怎樣活得更好。——《踏雪尋梅》

8、所以不管是失敗還是成功,都不再是原點,不應該叫「圓圈」,而是「螺旋」。——《小森林·冬春篇》

9、我不能選擇怎麼生,怎麼死,但我能決定怎麼愛,怎麼活。這是我要的自由,我的黃金時代。——《黃金時代》

10、我覺得自己一直以來,就是在尋找你。——《冥端緒》

11、致有過夢的人,哪怕他們看似愚蠢;致受過傷的心,犯過的錯,都如過往煙雲。——《愛樂之城》

12、從我記事起,我就對天上的星星無比著迷。你知道讓我最驚喜的是什麼嗎?不是遇見了外星人,而是遇見了你。——《降臨》

Ⅹ 看電影《小森林》,人喜歡的事物大抵和心境有關

前段時間看過一部日本電影《小森林》,女主角市子由於無法融入喧囂吵鬧的大城市,便選擇回到自幼生長的老家,和當地人一樣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傳統生活。

盡管所有的驚喜來源於食物的生長,所有的感恩來源於食物的本味。

「我不在小森的時候,奶奶每年也都插稻割秧撿核桃嗎?」

「是啊,小市沒出生時就一直就這樣,年年都這樣,年年都這樣。」

生活原本有太多的相似,周而復始,冬天一結束就要開始准備下個冬天的食材,習慣了重復,也就安於平淡了,對於驚喜也會波瀾不驚。

只因喜歡,便樂於沉溺和享受。

如果是早幾年的心境,必定靜不下心來觀看這部平淡綿延的電影,除了畫面唯美,會覺得情節無聊無趣。

誰年少時不愛折騰?總覺得自己能蹦躂出什麼來,總覺得自己懷才不遇,有一股不服氣的勁兒,總認為世界那麼大早晚會遇到伯樂。

那時候羨慕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調調,總覺得這樣的狀態很酷,有種俠客握劍的情懷,不惹上點江湖紛爭便是白活一朝,不功成名就絕不避世隱居,讓誰也找不到。

現在,反而想讓生活平靜下來,不過幾年的光景,已覺得折騰是一件很累的事。是青春太匆匆,還是成熟得太快?

迫不及待想要穩定下來,急切尋找一種安全感,如果現世仍有江湖,即便落拓無名,也想尋一處世外桃源,過著採菊東籬的日子,這樣淡淡的,歲月靜好。

很多人說欣賞不來侯孝賢的電影,節奏太緩慢,可以10分鍾沒有台詞,可是年齡稍大一些的朋友反而偏愛。

正如那句話:初識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或許電影也是如此,人喜歡的事物大抵和心境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