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加里森敢死隊是哪一年的導演的誰
《加里森敢死隊》出品時間: 20世紀70年代
導演: 尼古拉斯·卡拉桑托
二十六集美國驚險電視系列片。雖然拍攝於六十年代末(美國播放時間為1967年9月至1968年3月),但無論從情節、音樂、攝影,還是從演員演技來看,都令人不得不佩服當時美國人的本事。一部約十億人收看過的電視系列片,創電視史上的收視率。「加里森敢死隊」從戰場到屏幕,都是二戰的梟雄、屏幕的英雄。
⑵ 良心推薦:15部經典好看的二戰電影,你看過幾個
辛德勒的名單
NO.1《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根據澳大利亞小說家托馬斯·肯尼利所著的《辛德勒名單》改編而成。是1993年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導演的一部電影。
紅衣小女兒
被殺害的紅衣小女孩
那個穿紅衣服的小女孩成為辛德勒記憶中無法抹去的痛,也是二戰罪惡的見證。1958年辛德勒獲耶路撒冷大屠殺紀念館頒贈的正義勛章,並被邀請在正義大道上植樹。1974年10月9日,辛德勒去世,他被以天主教方式安葬在家鄉的茲維塔齊爾山上,每年都有許多許多倖存的猶太人及其後代來祭奠他的亡靈。
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
NO.2《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是由南斯拉夫波斯納電影製片廠出品的一部戰爭片,該片由哈·克爾瓦瓦茨執導,韋利米爾·巴塔·日沃伊諾維奇、留比沙·薩馬季奇等主演。該片已於1972年11月30日在匈牙利上映。影片講述了瓦爾特憑借個人出色的謀略與眾多英勇的游擊隊員讓打入內部的間諜現出了原形後,成功地挫敗了敵人的陰謀的故事。
兵臨城下
N0.3《兵臨城下》是由讓·雅克·阿諾導演執導,裘德·洛、艾德·哈里斯主演的電影,2001年在中國大陸上映。影片改編自作家威廉·克雷格1973年創作的同名紀實小說。該片講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蘇聯紅軍傳奇狙擊手瓦西里·柴瑟夫與德軍頂尖的神槍手康尼少校,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的一場生死之戰。
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瓦西里(裘德·洛飾)是一個威震部隊的神槍手。他的好槍法百發百中,令敵人聞風喪膽。為了激勵士氣,樹立榜樣,瓦西里的戰友——蘇軍文宣部軍官丹尼洛夫(約瑟夫·費因斯 飾)在報紙上大量刊登瓦西里的英雄事跡,令瓦西里的形象更為高大。然而,坦妮婭(雷切爾·薇姿 飾)的出現,讓瓦西里和丹尼洛夫都同時迷戀上了這個颯爽女兵。但塔妮婭喜歡的是瓦西里,這讓丹尼洛夫大為妒忌。另一方面,德軍派出了他們的狙擊手康尼(艾德·哈里斯 飾),讓同是神槍手的他抗衡瓦西里。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瓦西里和康尼開始了鬥智斗勇的決斗。
鋼琴家
NO.4《鋼琴家》是2002年上映的一部電影,該片是由羅曼·波蘭斯基執導,阿德里安·布洛迪、艾米麗雅·福克斯、米喬·贊布羅斯基、愛德·斯托帕德等主演 。該片根據波蘭猶太作曲家和鋼琴家席皮爾曼的自傳改編,描寫了一個波蘭猶太鋼琴家在二戰期間艱難生存的故事。
最漫長的一天:諾曼底登陸
NO.5《最漫長的一天:諾曼底登陸》藉助大量的軍用地圖、戰爭形勢圖和戰區示意圖詳細講述了發生在各個海灘的激烈戰斗以及盟軍將士們的英勇事跡,生動再現了諾曼底登陸頭24小時內上演的震撼人心的歷史畫卷。《最漫長的一天:諾曼底登陸》開篇部分,首先宏觀地介紹了為准備這場大規模兩棲登陸作戰,盟國方面所進行的紛繁蕪雜且細致入微的准備工作。期間,盟軍通過破譯德軍「愛尼格瑪」密碼系統,准確掌握了德軍在諾曼底地區的防禦配系和兵力部署情況。隨後.為了隱匿己方真正作戰意圖和登陸地點,使對方確信盟軍預定登陸點就在諾曼底東北部的加菜海岸。
《遙遠的橋》
NO.6《遙遠的橋》由理查德·阿滕伯勒(Richard Attenborough)執導,Anthony Hopkins、Gene Hackman等主演。影片於1977年6月15日在美國上映。
電影以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同盟國軍隊在西歐所遭遇最大挫敗代號市場花園行動為藍本,描述1944年歐戰已近尾聲,各地盟軍將領認為只要一番猛攻,便可打開通路提早直搗柏林結束戰爭。於是採取大規模的空降行動降落荷蘭,不料遭遇德軍的頑強抵抗,以致此行動遭到慘敗的故事。
《拯救大兵瑞恩》
NO.7影片《拯救大兵瑞恩》是夢工廠1998年出品的一部戰爭電影,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湯姆·漢克斯、湯姆·塞茲摩爾和馬特·達蒙等聯袂出演。影片於1998年7月24日在美國上映。
電影描述諾曼底登陸後,瑞恩家4名於前線參戰的兒子中,除了隸屬101空降師的小兒子二等兵詹姆斯·瑞恩仍下落不明外,其他3個兒子皆已於兩周內陸續在各地戰死。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上將得知此事後出於人道考量,特令前線組織一支8人小隊,在人海茫茫、槍林彈雨中找出生死未卜的二等兵詹姆斯·瑞恩,並將其平安送回後方 。
2014年12月17日,影片入選2014年美國「國寶影片」名單。
《中國兄弟連》
《父輩的旗幟》
NO.9《父輩的旗幟》是由美國夢工廠電影發行公司出品,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斯蒂芬·斯皮爾伯格監制的戰爭電影,改編自詹姆斯·布拉得利和朗·鮑威斯撰寫的同名暢銷書。
影片講述代表硫磺島戰役的知名攝影作品《美軍士兵在硫磺島豎起國旗》的背景始末。
《血染雪山堡》
NO.10《血染雪山堡》是布萊恩·G·赫頓執導,由理查德·伯頓、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主演的動作戰爭影片,於1968年12月4日在英國上映。
影片講述1944年,由英國少校情報官領銜的七人突擊隊空降巴伐利亞,潛入「只有老鷹才上得去」的魔窟,營救負責歐洲第二戰場總策劃的美軍將軍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二次世界大戰時期, 英國軍官率領一支突擊隊去拯救被德軍俘虜的美國將軍。他們的目的地是阿爾卑斯山上地勢凶險的城堡,六名隊員穿著德軍制服越過種種關卡,但其中一名成員突然神秘死亡,揭露出隊伍中有內奸,於是隊長策劃了一個危險的計劃來救人除凶。
《硫磺島家書》
NO.11《硫磺島家書》由夢工廠出品的歷史戰爭片。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渡邊謙、二宮和也、伊原剛志等人主演。
該片講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尾聲,栗林忠道中將指揮日軍堅守在硫磺島與美軍進行一場沒有勝算的戰役。戰役結束前,栗林寫下了他最後的家書。
該片榮獲第64屆金球獎年最佳外語片獎、第7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音效獎等。
影片的故事情節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戰爭片,影片中戰爭的畫面也在硫磺實地拍攝足夠慘烈,而一般的戰爭片總會給正義與否下一個定論,可導演卻意不在此,他認為戰爭就如人生,沒有絕對的正義一方也沒有絕對邪惡的一方。對於參加戰爭的雙方來說,死去的英魂都是值得敬佩的。
加里森敢死隊
NO.12《加里森敢死隊》是尼古拉斯·卡拉桑托執導的二十六集美國戰爭電視系列片,由朗·哈柏塞、薩·達諾瓦、魯迪·索拉里、布蘭登·波恩等主演。
劇中講述了一群來自美國的失足青年,他們行為放盪不羈,身世惡貫滿盈,卻不斷建立功勛,成為英雄。
二戰後期,戰爭越來越殘酷,中尉加里森從監獄里找來一些殺人犯,騙子,強盜,小偷組成一支前所未有的敢死隊。這些人各有所長且極具個性,抱著立功贖罪的目的加入到這支隊伍中來。他們充分發揮各自的特長,縱橫於歐洲各國,深入敵後,一次次打入敵軍,營救戰友,轟炸雷達站,綁架德軍元帥,偷取秘密情報,盜取德軍物資,摧毀敵人計劃,打擊黑幫團伙,把德國人騙得暈頭轉向,打得落花流水。這些人雖然是在押的囚犯,但卻驍勇善戰[2] ,雖然他們常常抱怨任務艱巨,偶爾也有小偷小摸,甚至於關鍵時刻撒手離去,但是正是這些缺點使情節更加真實可信,也更加可愛。由於他們的英勇表現,戰爭形勢一步步轉變。
中途島戰役
NO.13《中途島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戰役,也是美國海軍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中途島戰役於1942年6月4日展開,美國海軍在此戰役中成功擊退日本海軍對中途島環礁的攻擊,日軍在海戰中大敗,使美軍得到了太平洋戰區的主動權,因此該戰役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
《極地重生》
NO.14《極地重生》是由Hardy Martins執導,Bernhard Bettermann等人主演的一部戰爭片。影片講述了德國軍人基文斯經過五年的非人生活後發誓要逃出這人間地獄的故事。
德國軍人基文斯在二戰時成了戰俘,他被放逐到嚴寒的西伯利亞東部接受25年的勞改。經過五年的非人生活後,他發誓要逃出這人間地獄。他孤身一人展開了長達14000公里的「極地逃亡」行動。在三年多的逃亡生涯中,他經歷了漫天風雪,征服了崇山峻嶺,踏遍了西伯利亞、烏茲別克、白俄羅斯、 蒙古等地方,沿途得到了蘇聯獵人、鄂溫克人、猶太人等的幫助,多次死裡逃生。當他抵達伊朗以後,卻又意外地成了階下囚,入獄三年,終得以返回德國與家人團聚。基文斯自西伯利亞逃亡開始至回到德國,共歷時7年。
NO.15《虎虎虎》本片忠實呈現日軍攻擊珍珠港的始末。 1940年,日本與德意結成軍事同盟。為遏制日本在亞太地區的擴張,美國對日實施戰略物資禁運。日本決定先發制人,冒險一搏,以外交談判為掩護,策劃攻擊美國太平洋艦隊。美軍高級將領麻痹大意,並未意識到事態嚴重性。1941年11月,以6艘航母為主力的日本艦隊長途奔襲,於12月7日拂曉對珍珠港展開突擊。美軍雖然截獲了日本的通訊,但卻把這些重要信息壓了下來,甚至對雷達屏幕上的警訊也視而不見。一系列的失誤終於導致了珍珠港的災難。
《敦刻爾克》
最後推薦一部今年上映的電影:《敦刻爾克》。由克里斯托弗·諾蘭擔任編劇並指導的二戰題材影片,由湯姆·哈迪、肯尼思·布拉納、馬克·里朗斯、哈里·斯泰爾斯、希里安·墨菲等人聯合主演,影片於2017年7月21日在美國上映。
該片根據二戰歷史事件「敦刻爾克大撤退」改編,以青年士兵視角講述了二戰史上最傳奇的一場戰役——敦刻爾克大撤退中英法軍隊面對德軍所經歷的的殘酷戰斗。
1940年5月25日至6月4日之間,在德國機械化部隊的快速攻勢下崩潰的英法聯軍,在位於法國東北部、靠近比利時邊境的港口小城敦刻爾克,依靠英國海軍和民眾自發組織的「無敵艦隊」,進行了史上最大規模的軍事疏散行動,成功挽救了超過33萬8000名來自英國、法國、比利時軍人的生命
⑶ 《加里森敢死隊》播出的故事
文:趙老實
組隊打怪模式是時下最火熱的游戲模式,無論是lol、魔獸、守望先鋒還是其他無數的頁游手游都是這種模式的直接運用和變形。回溯這種組隊模式,資深玩家可能要將它倒回到龍與地下城系列或者魔戒系列小說,可是國人第一次接觸組隊打怪這種劇情設定,應該是來自一部電視劇——《加里森敢死隊》。
《加里森敢死隊》的敘事模式堪稱後來電影《十一羅漢》、《自殺小隊》的鼻祖,都是社會下層人物的逆襲故事。在1980年引進中國以後,造成了轟動。新中國以來各種抗擊侵略的影視劇的主角基本上都是大義凜然的正面形象,面對女色嚴詞拒絕,遇到任務絕對服從。當時觀眾們哪有見過這樣一組疲疲塌塌的部隊,常常抱怨任務艱巨,竟然還有在關鍵時刻撂挑子的。也正是由於這些缺點才使得《加里森敢死隊》的人物塑造更加真實可信,更加可愛。
70年代後期,中國人接觸到了電視機,80年代有了彩色電視。打開電視看世界成了人們文化生活中非常時髦也越來越重要的生活習慣。可是當時的電視劇製作幾乎是零,基本上靠播放外國電影為主。到了1979年,電影發行放映體制改革,電影公司成本核算、自負盈虧、利潤分成,壓迫經營上的壓力開始停止為中央電視台提供電影。電視台晚上3個小時的節目,原來要靠播放外國電影支撐,立刻出現「無米下炊」的情況。
在壓力之下,中央電視台才終於開始自己的譯製片製作。經過十幾天的努力,中央電視台第一部對口型的電視譯製片——法國電影《紅與黑》於1979年底播出。在劇中為於連配音的,正是將成為央視台柱子的趙忠祥。
央視譯制《紅與黑》現場
通過譯製片解決電視節目短缺的問題,中央電視台由台長戴臨風帶隊,組織了一個四人小組前往香港采購片子,聯系了香港無線、鳳凰影業,最後帶回了6部香港故事片和一部美劇《大西洋底來的人》。《大西洋底來的人》是一部1964年拍攝的科幻電視劇,它之所以能被引進,除了反映了人類對海洋世界和人類自身的探索之外這樣一個積極的主題之外,片子「干凈」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整部劇21集男女主角感情似有似無,從頭到尾連個「吻戲」都沒有,和後來美劇中動不動就黃暴的妖艷賤貨完全不同。
這部電視劇在大陸掀起一陣颶風,街上的年輕人模仿劇中男主角麥克·哈里斯,帶著蛤蟆鏡,提著sony四喇叭收音機,穿著喇叭牛仔褲,自我介紹的時候會說:「我是一根從大西洋飄來的木頭」。這部劇火爆到什麼程度呢?同一時期上映的電影,由著名藝術家——李雙雙的扮演者張瑞芳主演的《大河奔流》在北京西單首都影院只賣出6張票。
大獲成功之後,央視接下來引進的就是《加里森敢死隊》。這部反映反法西斯戰爭的影片一播出來,果然也造成了轟動。可沒想到,只播了16集就被禁播了。原因也正是因為太「火」了。
當時,大批知青返程,據統計城市待業人口2000萬,是建國以來的最高點。這個數字在如今看起來就太小兒科了,可是放在當時就是非常重大的社會問題。因為沒有第三產業可以吸納這些流動回城市勞動力,人口所在地之間的自由流動也沒有放開,大量精力充沛的年輕人在家裡無所事事,思想苦悶。不少年輕人在看了《加里森敢死隊》之後,就模仿裡面的橋段吸煙喝酒耍帥,練習飛刀,還有到最模仿劇中情節連環盜竊,「造成了很大的社會問題」。
1981年5月,一篇題為「《加里森敢死隊》應該停映」的文章這樣寫道:「看一部文藝作品對人們的心靈要有好處,使人們從它反映的正面人物中,學到高尚的思想和優秀的品德。……敢死隊的斗爭技巧和一些對敵斗爭的方法,雖有可資借鑒之處。但那應該是給專門對敵斗爭的公安人員和部隊作訓練的參考,對廣大的電視觀眾則沒有多大好處。特別是對青少年,更是害多利少。」2003 年8月出版的《中央電視台的第一與變遷》一書給出了當初停播《加里森敢死隊》的理由:「這部26 集的連續劇播放一半時,被認為是一部打鬥胡鬧的純娛樂片,沒有多少藝術價值而遭停播。」《加里森敢死隊》的停播,也讓美劇在中國停住了前進的步伐。值得注意的是,在這部劇停映不久的1983年,中國就開始了著名的「嚴打」運動。
從80年代至今,30多年的影視劇引進史,也是一部禁播史。「填充電視台播出時段——引入外國電影電視——造成社會意識沖擊——禁播」,這是一個有趣的循環。
《加里森敢死隊》在禁播之後轉移到街頭錄像廳,人們在狹小黑暗污穢的空間里,飢不擇食地吞咽著能得到的港台片和好萊塢盜版電影。1992年,《加里森敢死隊》在大陸開禁,剩下的10集在各大電視台陸續播完。那時候,我正好10歲。
⑷ 《加里森敢死隊》五位成員現狀如何還有誰健在
《加里森敢死隊》五位成員還有誰健在?這個話題比較令人唏噓,先說說第一個去世的卡西諾。
卡西諾英文「CASINO」意為「賭場」,看字面兒這是一介江湖莽漢。
不過大概你沒想到,扮演者 魯迪·索拉里 是一名學者,他是加州大學影視表演系系主任、碩士生導師。
1934年12月21日魯迪出生於美國舊金山,義大利後裔。
1956年,剛從舊金山大學法律系畢業的魯迪舉家遷往洛杉磯,他在這里只用了五年時間轉行成為演員,還拿到了一個人人羨慕的高薪職位——華納影業表演老師。
沒錯,就是那個拍了《卡薩布蘭卡》、《窈窕淑女》的華納。
而且這一年他參演了著名影片《紐倫堡審判》,這是豆瓣罕見的9.1分老電影。
兩年之後他居然擁有足夠的資金收購了位於比弗利山莊的「佳能劇院」,隨後這家劇院更名為 「魯迪·索拉里劇院」 。魯迪將這家劇院作為大本營,致力於推動本土舞台劇的發展壯大。
這種姿態無疑是在紙醉金迷的好萊塢這條污水溝里栽種一支芬芳的玫瑰!
魯迪參演電視劇動機很簡單——賺經費,養活他的劇院。
魯迪本人跟卡西諾一模一樣,有過之而無不及。他脾氣火爆,為人非常講原則——《加里森敢死隊》可以演,但不許教壞小孩子、卡西諾不能是義大利人設、不許說義大利人壞話、不許說通心粉壞話等等,簡直就是個道德潔癖、癌症性格。
但是在劇組里他卻很聽「頭兒」的話。
在劇組里魯迪跟「高尼夫」玩得最好,二人都是舞台劇演員,而另三位靠臉吃飯的都是大明星,需要應酬,晚上則一起去泡酒吧。
魯迪一直在精心打理他的劇院,招攬了一大批明星前來演出,包括《水晶鞋與玫瑰花》男主角理查德·張伯倫等等。
1991年4月23日,魯迪·索拉里因肺癌去世,年僅五十七歲。
他走後,他的劇院重被佳能收購。
二、「戲子」被《羅馬假日》導演坑慘了現在時髦談論「高質量男」,遇到 西薩爾·達諾瓦 他們可以歇歇了。
單說一件事,「戲子」手上這枚戒指不是道具,是義大利國王維托里奧三世送給他的。
1926年3月1日,西薩爾出生在義大利一個富有的貴族家庭。
十五歲那年他是全國擊劍冠軍,十七歲成為國家橄欖球隊國手,同時他還是一名業余游泳賽冠軍、羅賓漢杯射箭冠軍。
除此之外,他還會開飛機並擁有一架私人飛機。
他家的別墅花園里有一座小型藏書館,館藏三千本書籍,每一本都是用他熟悉的五種語言其中的一種寫成。
就讀醫學院大二時,他在 旅遊 途中偶然被索菲婭·羅蘭老公的合夥人 迪諾·德勞倫蒂斯 挖掘,從此步入影壇。迪諾老爺子後來拍了著名的《U-571》、《天使在人間》,他也是陳沖的引路人。
西薩爾就此與索菲婭·羅蘭成為終生密友。
1952年,《羅馬假日》導演 威廉·惠勒 在羅馬拍片期間,注意到西薩爾這個一線當紅小生,力勸他參演接下來的項目《賓虛》,在其中擔任第一主角。
於是西薩爾懷著激動的心情遠渡重洋來到美國,未曾想威廉·惠勒後來改了主意,《賓虛》臨陣換將,主角變成了 查爾頓·赫斯頓 。
對於生來順風順水的西薩爾來說無疑是一次沉重的人生打擊!
還好,米高梅公司很夠意思,西薩爾在家坐冷板凳的三年裡工資照發,後來安排他一個《埃及艷後》男四號,還有一部貓王的《紅粉世界》。
期間西薩爾收獲了一份婚姻,他的第一任妻子帕梅拉·馬修斯是《音樂之聲》的台詞教練。
1967年《加里森敢死隊》開機時,西薩爾接到導演邀請他有些猶豫,因為一旦踏入電視界,意味著自己開始走下坡。不過導演很會說話,他對西薩爾說:「您是受邀的第一位演員!」
西薩爾這才欣然應允,畢竟這一年他已經四十一歲了。
只可惜他的事業剛剛有所起色,這部劇只拍到二十六集便戛然而止。只能說,西薩爾這一生,運氣實在是太差。
1992年3月19日,西薩爾·達諾瓦在出席奧斯卡外語電影委員會一次會議上,心臟病突發,一頭栽倒在桌子上,再也沒有醒來。
誰都沒想到這位健碩的、曾經的義大利橄欖球國手竟以這種方式倉促離世,兩周之前他剛剛過完六十六歲生日。
劇組為「頭兒」這個角色設置了太多光環,高大帥氣、正直、機智、勇敢,還特別有擔當,不過這些遠遠不夠,演員本人羅恩·哈珀會說八國語言,片中的德語對白全部由他自己來完成(戲子也是),輕松搞定。
畢竟羅恩·哈珀是普林斯頓大學的高材生!他的校友有肯尼迪、詹姆斯·史都華、波姬·小絲、《越獄》男主角溫特沃斯·米勒等等。
這所學校到底有多厲害,只說一件事,愛因斯坦曾在這里供職。
而愛因斯坦正是羅恩·哈珀演藝事業的指路人。
1936年1月12日,羅恩·哈珀出生在賓西法尼亞,從小到大都是學霸!
1952年9月,成績第一的羅恩·哈珀作為學生代表在畢業典禮上發表講話。
彼時他已拿到普林斯頓大學法律系獎學金。
羅恩·哈珀是個多才多藝的年輕人,繪畫、鋼琴、橄欖球,樣樣精通,還是學校話劇團的骨幹成員。
某次,學校上演《哈姆雷特》,他在台上注意到愛因斯坦也來觀看演出。演出結束後他跑下台去跟這位導師寒暄起來,說自己很苦惱,不知道將來當律師還是做演員。
愛因斯坦語重心長地對他說道: 「人應該選擇自己熱愛的職業,這樣你會有一個快樂的人生。」
羅恩·哈珀聽從恩師教誨,畢業後他來到了好萊塢,並且前期事業發展得不錯,甚至成為許多影視雜志的封面人物。
《加里森敢死隊》某種程度上來說成就了五個演員,同時也害了這五個人。
跟我們這邊一樣,一個影視作品太過火爆,小人書馬上會出現在市面上——
由於角色太過深入人心,劇集停播後,羅恩·哈珀基本沒戲演,一個男演員年僅三十二歲便要賦閑在家何其殘忍。
直到1974年他才撈到一部比較像樣的《人猿星球》(電視劇版)。
這一年,三十八歲的羅恩·哈珀娶了曾經共事的女演員莎莉·斯塔克,二人生了一個兒子,不出幾年又悄然離異。
之後頭兒一直蟄伏在美劇界,我曾在《斯蒂爾傳奇》中看過他的身影,2000年他出演了好萊塢大片《珍珠港》。
晚年羅恩·哈珀開始周遊世界,2007年,有人曾在北京某知名烤鴨店見到過老爺子的身影。
現年八十五歲的老爺子依然身板硬朗,每日在他的庄園里栽花種草,悠哉悠哉。
五、「酋長」在五位演員里收入最高、最為當紅「酋長」布蘭登·波恩是五人當中最小的小弟弟,卻是五人里最為當紅、收入最高的一個,當時他每天開著勞斯萊斯上班。
小夥子才二十九歲,個性張揚也很正常!
那時他剛剛拍完一部熱門劇《進攻》,賺了不少錢,還拿了一個金球獎最佳男主角。
這使得布蘭登在劇組里擁有一定的話語權,比如他手上這把「義大利黑手黨跳刀」,刀鞘是他自己的創意,他命令劇組設計出一個「綁在腕子上裝有機關刀子隨時可以滑落」的道具,道具師傅馬上乖乖從命。
1938年2月26日, 布蘭登·波恩 出生於密西西比州,他的父親是一名牧師,因為這個緣故從小他不停在搬家、不停地換學校,這在某種程度上鍛煉了小孩子的適應能力。
布蘭登特別會為自己打算,而且打小他就不是個省油的燈。
布蘭登迷戀車子,十四歲那年他居然自己動手製作了一部「德比肥皂盒」,還一舉獲得了密西西比州冠軍!
接下來少年布蘭登參加了全國聯賽,獲得了亞軍,他十分不開心。
當時賽場上評委會主席是電影明星詹姆斯·史都華,他安慰布蘭登:「你在你的家鄉仍是冠軍啊!」
布蘭登轉悲為喜,從此也動了做演員的念頭。
長大之後,當他在《加里森敢死隊》里開著豪車進進出出時,再沒遇到詹姆斯·史都華這樣豁達的人物。當時導演十分生氣,認為這樣會影響其它演員入戲,於是派「頭兒」去說服布蘭登。
羅恩·哈珀說話的切入點就比較巧妙了,他對布蘭登說:「這個勞斯萊斯嘛,得雇司機開,哪有自己開的?」
布蘭登當下會意,之後劇組再也沒見到過這部豪車。
劇集熱播後,酋長這個角色非常受歡迎,布蘭登走在街上經常被人攔下,塞他手裡一把刀子讓他表演飛刀。
布蘭登只得以「刀子不太合手」為由笑著拒絕。
《加里森敢死隊》的停播對少年得志的布蘭登打擊很大,彼時他已身心俱疲,加上之前的《進攻》兩部劇他都在扮演印第安人,一頭栗色卷發要染成黑色,這樣的情況整整持續了四年。
恰巧這一年他的好兄弟經紀人意外出車禍死掉,布蘭登傷心之餘暫退影壇周遊世界,一年之後,當他歸來時,發現這個行業已經沒有他的位置。
之後他短暫地出演了《飛狼》、《霹靂游俠》、《鷹冠庄園》等美劇。
好在布蘭登是個精明的人,他早已在好萊塢附近的黃金海岸馬裡布購置了一片農場,飼養良種賽馬和賽狗,生活依然十分富有。
現年八十三歲的布蘭登和他的妻兒一起生活在那裡,他經常將一群粉絲請到家中喝酒烤肉,還不時跟他的好哥們兒「頭兒」羅恩·哈珀團聚,一起把酒言歡,撫往追昔。
這樣歡樂的晚年生活,對於所有《加里森敢死隊》影迷來說也是一種莫大的欣慰。
(全文完)
酋長和頭兒還活著
當年我9歲,每個星期一就開始盼,周六傍黑跟幾個小夥伴跑5里路到邯鄲縣磚廠工人宿舍大院去看《加里森敢死隊》,方圓十幾里只有那兒有台進口大彩電,人太多我們小看不著,就順著牆頭爬到樹上看,片頭音樂想起的時候,激動的渾身血脈賁張,光想從樹上掉下來,回去磨個刀片學酋長扔飛刀,再也回不去的青蔥歲月啊,老了,都老了。[流淚]
二戰神劇,可惜沒有放完[捂臉]
如果《加里森敢死隊》全部成員都算上的話,應該不止五人,還有第一集出場執行任務就掉鏈子的那個自生自滅的傢伙,灰勒
頭兒和酋長都已老了,另三位也不在人世了,好經典的一部電視連續劇,一會兒在網上在重溫一下經典,也感謝上譯廠童自榮,喬榛,楊成純,尚華,施融還有上譯廠的各位配音老藝術家們給我們帶來經典的聲音魅力
我的兒時偶像,每每新聞聯播後准時凝望,可憐兮兮的沒有播完就停了,其他
當年正值小學,家裡剛買了九寸電視機,最開心的事就是和鄰居小夥伴們收看巜加里森敢死隊》。特別喜歡大佬"頭兒"的鎮定瀟灑,"高尼夫"的古靈精怪 搞笑 性格,當然最崇拜的就是"酉長」的飛刀技術了,和小夥伴們人手一把自製小飛刀,到處訓練,木門上傷痕累累。
《加里森敢死隊》五位成員現狀如何?還有誰健在?
頭兒,加里森,還活著哦,19年去年還到朝鮮做過節目。
卡西諾,演員魯迪·索拉里,1991年4月23日在加州印第歐市因癌症去世,留有一子二女。
「戲子「」,演員愷撒.丹諾瓦,1992年3月19日在洛杉磯因心臟病去逝。
高尼夫,演員,克里斯托弗·卡里,於2000年4月1日因癌症去世。
酋長,演員布蘭頓·波尼,1938年2月26日生於密西西比州,1991年出演最後一部影片。
以上就是 《《加里森敢死隊》五位成員現狀如何?還有誰健在?》 全部回答了。
我 是 娛樂 蜀 ,明星八卦電影電視一網打盡,做有態度有觀點的吃瓜群眾~
絕對是童年時代最火爆的電視劇,每次都追著看。那年代,整個農場只有一台14寸黑白電視機,幾百人搬著小板凳,每周六晚擠在一起看,幾乎小孩子們都想玩飛刀。童年的美好回憶啊!
⑸ 加里森敢死隊在中國是什麼時候上影的
在台灣,本片於1968年2月9日~7月26日晚間21:30~22:30於台視首播,以原音播出。1980年代中視以《敵後突擊隊》為名改配中文配音,於周六午間「霹靂劇場」電視系列劇時段播出。
1979年,此片在中國大陸播出,由上海電影譯製片廠譯制。1980年10月起在中國中央電視台的譯製片時段播放。但在播完第15集《利用磨擦》後,便停止了後10集的播出,同一時段則改播朝鮮電影連續劇《無名英雄》。後來中央電視台對當時停播所提出的理由是:「這部26集的連續劇播放一半時,被認為是一部打鬥胡鬧的純娛樂片,沒有多少藝術價值而停播。」[1]《游擊英雄》也促成了中國的第一部電視連續劇《敵營十八年》的拍攝。本片剩下的這10集之後零星在各地的錄像廳地下播放,直到1992年才陸續地在中國的各大電視台播完。
⑹ 鐵路少年初長成7——《加里森敢死隊》帶來的苦與樂
剛上初中,功課不多,學校對學習抓的也不緊,其實我那時也不愛學習,就喜歡在外面玩,平時放了學,胡亂應付完作業,就和小夥伴們各種瞎玩,窮樂呵。
那時剛興起一項時髦活動,看電視。這項活動讓人上癮,一到晚上,就想看。由於我家沒電視,跑到鄰居家看。每天晚上胡亂吃幾口飯,就著急忙慌提著小板凳去朱叔叔家,坐在他家的黑白電視機前,迫不及待等著看電視劇,去晚了沒地方了,當時看過很多好片子,至今難忘。
有一部美國電視劇我印象特別深刻,名叫《加里森敢死隊》,轟動一時,它深深影響了當時年輕人的行為方式,倍受男孩子們追捧,奉若神明。那幾個性格各異、忠誠勇敢的敢死隊員形象成了許多青少年心中的偶像。
這部美劇共二十六集,1981年10月開始在中央電視台播放,每周一集,每集一小時,周六晚20:00播出。但這部26集的美劇只播完第16集,就通知觀眾:本劇播放完畢。人們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很多人紛紛給中央電視台寫信詢問,關注什麼時候播放後十集。這次停播還成了CCTV歷史上的大事件。
閑話少說,接著聊這個電視劇吧。
那時周六還是工作日,不管學校還是工廠,星期天才休息,因周六是周末,可以放心的看電視,也不怕睡的晚。
這部拍攝於美國六十年代末期的26集電視劇,濃墨重彩地塑造了五位男主角,他們性格突出、有個性,魅力十足——「頭兒」加里森做事果決、料事如神;「戲子」風流倜儻,招蜂引蝶;「黃毛」高尼夫小偷小摸、愛佔小便宜;「酋長」飛刀在手、殺氣騰騰;卡西諾滿腹牢騷……該電視劇故事情節奇巧,緊張刺激,引人如勝,裡面有各種沖突、各種任務、各種歷險,各種本領,還描述了他們在戰斗中不斷加深的友情。
該劇作為新中國第一部引進的美國連續劇,八十年代初,此片在中國首播就引起巨大的震撼,萬人空巷,實不為過。
該劇風行一時,不僅因為拍的好,而且翻譯製作也精良,尤其是中文配音特棒,那磁性生動的聲音,不用看電視,光聽聲音都是種享受。八十年代上海譯製片廠正值鼎盛時期,該劇配音動用了上譯廠最強大的陣容,廠里幾乎所有名家都參與了此片的配音工作(加里森由童自榮配音,「戲子」由喬榛配音,「酋長」由施融配音,「黃毛」高尼夫由尚華配音,卡西諾由楊成純配音,全是大牌兒),他們的配音,台詞幽默、語句不絕與耳,真是部經典之作!
而且電視劇翻譯時,結合國情,把隊員對加里森的稱呼「yes sir」翻譯成了「頭兒」,這樣的親切稱呼頓時風靡全國,經久不衰,成了對大小領導的統稱。
其實《加里森敢死隊》在美國也大受歡迎。該劇在1968年第25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活動中,獲得最佳電視劇獎;飾演「酋長」的布蘭登·波恩獲得最佳男演員提名。牛吧!
它的劇情大概是:二戰中後期,歐洲戰場形勢越來越危急,美國陸軍情報部加里森中尉接手了一支由殺人犯、騙子、大盜和小偷組成的前所未有的、具有傳奇色彩的敢死隊(後來成了大名鼎鼎的加里森敢死隊),深入敵後執行各種特殊任務。
這支敢死隊的隊員們各有所長且極具個性,他們抱著立功贖罪、重獲自由的目的,在英勇善戰的加里森中尉帶領下縱橫於歐洲戰場,輾轉在敵戰區,一次次打入敵軍內部,完成了一系列看上去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如果任務失敗,他們就會被拉去槍斃,所以絕不能有任何閃失,為了保命必須勝利,故事就在矛盾沖突中展開……
他們營救被俘戰友、綁架德軍元帥、智取秘密情報、摧毀敵人計劃、打擊黑幫團伙……與敵人鬥智斗勇,屢建奇功,在二戰的功勞簿上塗抹了濃重的一筆!這些驍勇善戰、有勇有謀的囚犯們,在加里森中尉不顧生死、頑強奮戰的軍人作風感召下,在經歷生死的考驗、血與火的戰場上逐漸轉變了觀念,對正義、人生、友情都重新有了認識;生活中他們詼諧幽默、說笑有趣,是幾個生動可愛的男人,戰場上他們團結一心、有情有義、彼此信任,緊密配合,最終成為真正的英雄。
該劇打破了我們以前看慣的戲劇人物臉譜化,這里沒有絕對的好人與壞人。在正義感召下,監獄中的囚犯也能變成好人和英雄。這支由囚犯組成的敢死隊,在打擊德國法 西 師的一次次任務中卻顯現出了正義的魅力。
對待這些惡人隊員時,記得加里森對他們有段對白:「你們給我聽好了,別再打錯了算盤。我決不會像這樣,對待一個士兵。可你們不是兵。你們來是將功贖罪的。你們都是一幫強盜土匪賊。好啊,用你們的話來說吧,干也得干,不幹也得干。要是哪個再搗蛋,不服從命令——」,說著,加里森把從奎勒手裡奪來的「酋長」的飛刀一甩,正扎在「酋長」手邊。這個鏡頭帥呆了。就這樣,把這幫壞蛋收服了。這也說明了一個道理,要想讓壞蛋服你怕你,前提要有本事,自身要有正義感。用一句時髦話:打鐵還須自身硬。
《加里森敢死隊》為人們帶來一場思想沖擊、視覺盛宴、聲音享受,給當時人們單調的生活,增添了一抹靚麗的色彩。但隨著《加里森敢死隊》的熱播,也帶來了一些壞的影響。
也許是酋長的飛刀惹得禍。看完電視劇,大街小巷中出現很多年輕人模仿《加里森敢死隊》練習飛刀。那時候我們學校里,很多男孩非常崇拜酋長,喜歡他的飛刀神技。那時候我們男孩子幾乎每人手裡都有飛刀,鐵路孩子有辦法:我們把大長鐵釘放在鐵軌上,火車過後就軋成小飛刀,只有再打磨鋒利,就可以使用。我們在學校的門上、桌子上、椅子上、樹上練習飛刀技術,結果到處都是刀疤,還發生很多次飛刀誤傷人的事,學校還整治這事,沒收了好多飛刀。
該劇對社會秩序也帶來了影響,當年正處於社會調整時期,在家待業的青年很多,據說有200萬?這些年輕人無技能、無文憑、無出路,思想苦悶,悲觀失望,部分青年由於沒有經濟來源,生存困難,又整天無所事事,在社會上游盪。《加里森敢死隊》中隊員吊兒郎當的樣子,樂觀風趣的言談舉止,自由野性的行為方式,都成了叛逆學習教程,這些苦悶的待業青年,似乎找到了救世之路。
據當時有媒體報道,很多青年模仿電視劇里練習飛刀,有模仿盜賊連環盜竊,有模仿吸煙,喝酒模豪氣,都是受了這部電視劇的影響。這些無事可做的年輕人惹事生非,成立了自稱敢死隊的流氓組織,大街小巷忽然冒出很多玩彈簧刀的愣頭青,街頭暴力現象陡增,犯罪活動頻繁,社會風氣敗壞,社會治安也變壞,與這部電視劇有一定的關系。
那兩年街上敢死稱勇的幫派隊伍不少,比如唐山的菜刀隊和湖南的斧頭幫。這一切,直接導致了1983年『』嚴打『』運動的開始。
鑒於當時特殊情況,這部26集的美劇只播到第16集,就在片尾打出字幕:「本劇播放完畢。」
為了消除《加里森敢死隊》的不良影響,央視1981年2月5日緊急開播了中國第一部電視連續劇《敵營十八年》,這部電視劇成為了當時的神劇,影響深遠。那首主題歌:『』啊戰友,你喬裝打扮深入敵後去戰斗……『』,那旋律、那歌詞至今還記得。
無巧不成書,《加里森敢死隊》在美國也遭遇了相似的命運,它只拍了一季就停止了。因為當時美國社會反戰情緒高漲,《加里森敢死隊》因表現戰爭而被某議員在國會上批評,不得不中止拍攝。
《加里森敢死隊》剩下的10集,後來在各地的錄像廳偷偷播放,直到1992年,才陸續在中國各地電視台播完。
停播的20多年後,2003年8月出版的《中央電視台的第一與變遷》一書,給出了當初終止播放的答案:「這部26集連續劇播放一半時,被認為是一部打鬥胡鬧的純娛樂片,沒有多少藝術價值而停播。"
⑺ 找一部二戰題材的敢死隊電影
通過你第五和第六的描述 和第七前半段的描述 我感覺像是高度爆破
但因為是很早前看的了 對你前面描述的幾個沒印象 但第一條不太一樣 高度爆破是去摧毀機場的 並且跳傘後裝備還沒有了 是總部又派出一架飛機空運過來的 你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