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上甘嶺》的插曲《我的祖國》是由著名歌唱家誰演唱的
《我的祖國》是由郭蘭英和中國歌劇舞劇院合唱團演唱的一首歌曲,於1959年錄音。收錄於中國唱片集團公司1984年1月1日發行的專輯《著名歌唱家郭蘭英獨唱選》中。
作為電影插曲《我的祖國》通過對祖國的熱愛,深刻而了無痕跡地揭示了志願軍將士不畏艱苦浴血奮戰的思想基礎。而那優美明朗的格調恰與緊張的戰斗氣氛形成鮮明對比,造成影片節奏的張弛。
(1)中國唱片上的老電影歌曲擴展閱讀:
該曲是一首兩段體結構的分節歌,A段寫景、言事,B段為副歌,抒情。「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我家就在岸上住,聽慣了艄公的號子,看慣了船上的白帆。」語言平淡樸直,然而「平中見奇」,「朴中見色」,耐人尋味。一個「寬」字,寫盡了河深景闊風平浪靜之狀,奠定了開闊和平的基調。
大河浪寬,風吹稻花,艄公號子,船上白帆,四句景語,寫遍形、嗅、聲、色,和著甜美舒緩的旋律,描繪出一幅柔和、恬靜、優美而生機勃勃的水鄉圖畫。隨客觀景物的層層展現,主觀情感漸漸活躍,以「我家就在岸上住」為轉折,描繪轉向傾訴,「聽慣了……」「看慣了……」表達出愜意陶醉的情懷。
與之相應,曲調先作上行,後轉低回,「船」字忽轉下屬調,色彩迥異,婉轉曲折,曲盡情態。愜意生摯愛,陶醉而覺自豪,對生息故土強烈的愛不再是景語所能包蘊、曼歌所能傳達。
於是,副歌採用激越的合唱,直抒胸臆:「這是美麗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在這塊遼闊的土地上,到處都有明媚的風光。」熱情、昂揚。第二段通過「姑娘」、「小伙」寫青春的力量;第三段以警句「朋友來了有好酒,豺狼來了有獵槍」表現中國人民熱愛和平、保衛和平的堅強信念。這樣,從不同側麵塑造了祖國的完整形象。
2. 義勇軍進行曲歌詞
義勇軍進行曲
歌曲原唱:電通公司歌唱隊
填 詞:田漢
譜 曲:聶耳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後的吼聲,起來
起來,起來
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
前進,冒著敵人的炮火
前進,前進前進進
(2)中國唱片上的老電影歌曲擴展閱讀:
《義勇軍進行曲》是由聶耳寫的田漢的一首歌,是電影的主題曲《風雲兒女》,被稱為中國民族解放的號角,自1935年國家危機誕生以來,愛國主義就是激勵中國人民精神發揮了巨大作用,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
1935年5月9日,這首歌的第一個版本錄制在EMI的錄音室。 1951年,為了滿足國歌的需要,人民錄音室錄制並錄制了由黃銅合奏和管弦樂合奏組成的粗糙編碼專輯。 1959年,中國錄音廠錄制並出版了一整套標準的國歌專輯,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周年。 1978年,一張集體歌詞專輯發行。 1983年,中國唱片上海公司在恢復原話之後錄制並出版了標準的國歌專輯。
創作經歷:
電影《風雲兒女》上一次拍攝完成後,田漢的主題歌歌詞並未確定歌曲的標題,而聶耳從日本發回的歌詞名稱只寫了三個字「去遊行」。作為電影的投資者《風雲兒女》,朱慶余將軍在「三月」這三個詞的前面添加了「志願軍」,並將歌曲命名為「志願者的三月」。
3. 港台歌曲經典老歌
港台歌曲經典老歌:
1、《再回首》
《再回首》是由陳樂融作詞、盧冠廷作曲、姜育恆演唱的歌曲,收錄於姜育恆1989年6月1日發行的專輯《多年以後·再回首》中。1990年,該曲在全國十大金曲評選上獲得「十大金曲」。
2、《風繼續吹》
《風繼續吹》是由鄭國江作詞,宇崎龍童作曲,張國榮演唱的歌曲。收錄於張國榮1983年5月1日發行的同名專輯《風繼續吹》中,該曲是電影《縱橫四海》的主題曲。
3、《海闊天空》
《海闊天空》是中國香港搖滾樂隊Beyond演唱的一首粵語歌曲,由黃家駒作詞、作曲,Beyond、梁邦彥共同編曲,收錄在Beyond1993年5月14日由華納唱片發行的粵語專輯《樂與怒》中。
4、《朋友》
《朋友》是譚詠麟演唱的一首粵語歌曲,由向雪懷作詞,芹澤廣明作曲,盧東尼編曲,收錄在譚詠麟1985年12月12日由環球唱片發行的粵語專輯《暴風女神Lorelei》中。該曲是電影《龍兄虎弟》的插曲。
5、《吻別》
《吻別》是中國香港男歌手張學友的第五張普通話專輯,發行於1993年3月5日,共收錄10首歌曲,專輯製作人由殷文琦擔任。1993年,《吻別》獲得「台灣金曲獎最佳年度歌曲」。同年,該專輯獲得叱吒全球華語唱片銷量冠軍,第五屆台灣金曲獎龍虎榜年度銷售第一名,新加坡醉心金曲獎最受歡迎大碟等獎項。
6、《女人花》
《女人花》是中國香港女歌手梅艷芳演唱的一首歌曲,亦是其代表作之一,由李安修填詞,陳耀川譜曲,收錄在梅艷芳1997年發行的專輯《女人花》中,同時也是電視劇《東方母親》的主題曲。
7、《同桌的你》
《同桌的你》是老狼1994年演唱的一首歌曲,收錄於1994年4月2日發行的專輯《校園民謠1》中。1995年,這首歌曲獲得1995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觀眾評選最喜愛節目金獎」。
8、《一路上有你》
《一路上有你》是張學友演唱的歌曲,由謝明訓作詞,片山圭司作曲,收錄於張學友1993年3月5日發行的專輯《吻別》。1993年,該曲入圍香港電台十大中文金曲獎。
9、《滄海一聲笑》
《滄海一聲笑》是1990年上映的電影《笑傲江湖》的主題曲,由黃沾作詞、作曲,顧嘉輝編曲。歌曲分粵語版、普通話版兩個版本,但歌詞幾乎相同。
10、《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
《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是伍思凱演唱的一首歌曲,由陳家麗作詞,伍思凱作曲、編曲、製作,收錄在伍思凱1990年7月6日發行的同名專輯《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中。該曲是伍思凱的成名之作,也是電影《沙灘仔與周師奶》的主題曲。
4. 電影(苦菜花)插曲名和主題曲,是什麼
電影《苦菜花》插曲為《苦菜花開閃金光》,主題曲為《苦菜花開》
《苦菜花開閃金光》
作詞:馮德英
作曲:肖珩
演唱:王音璇
歌詞
苦菜花兒開滿地兒黃,烏雲當頭遮太陽
鬼子漢奸似虎狼,受苦人何時得解放
苦菜花兒開香又香,朵朵鮮花迎太陽
受苦人拿起槍鬧革命,永遠跟著共產黨
苦菜呀花兒開呀,香又香又香
朵朵鮮花迎太陽,受苦人拿起槍鬧革命
永遠跟著共產黨,永遠跟著共產黨
歌曲《苦菜花開閃金光》收錄在專輯《記憶的符號-中國電影百年尋音集cd2》中,專輯由唱片公司中國唱片發行,發行時間為2005年05月01日,專輯收錄了19首歌曲。
其他演唱版本
歌曲《苦菜花開閃金光》由歌手劉紫玲演唱,收錄在專輯《電影之歌3》中,專輯由唱片公司北京天牧瑞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發行,發行時間為2019年03月22日,專輯收錄了12首歌曲。
5. 上海灘時代老唱片里的歌曲
1天涯歌女 - 周璇
2春天裡 - 趙丹
3滿場飛 - 張帆
4鸞鳳諧鳴 - 郎毓秀
5秋水伊人 - 龔秋霞
6愛的流連 - 曼萍
7木蘭從軍 (一) - 陳雲裳/梅熹
8伏爾加船夫曲 - 斯義桂
9霓裳恨 - 谷鶯
10王昭君 - 梁萍
11香格里拉 - 歐陽飛鶯
12蝴蝶翩翩燕子飛 - 金溢
13且聽我說 - 白虹
14落花飄零 - 璐敏
15三輪車上的小姐 - 雲雲
16良夜不能留 - 佩妮
17上海小姐 - 張伊雯
18天堂春夢 - 路明
19漁光曲 (一) - 王人美
20百鳥朝凰 - 李麗華/嚴華
6. 跪求60.70.80年代的經典老歌!要有名和好聽的!
60、70、80年代的經典老歌有太多太多,主要推薦以下這幾首,希望你會喜歡:
1、《誰的眼淚在飛》
《誰的眼淚在飛》是台灣玉女歌手孟庭葦的第五張音樂專輯《誰的眼淚在飛》的主打歌曲。《誰的眼淚在飛》讓孟庭葦的人氣再一次提高。
2、《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
《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作於1956年,是電影《鐵道游擊隊》的插曲。該電影反映抗日戰爭時期,活躍在山東棗庄臨山一帶的鐵道游擊隊的戰斗生活。曲作者運用山東民歌中富有典型意義的音調創作了這首有濃厚地方色彩的歌,表現了游擊隊員在艱苦環境中的堅強革命意志和樂觀主義精神。隨著影片的放映,這首歌曲贏得了廣大群眾的喜愛,在全國傳唱幾十年而不衰。
3、《又見炊煙》
《又見炊煙》,是著名華人女歌唱家鄧麗君演唱的國語歌曲,收錄於其1978年發表的國語專輯《島國之情歌第五集—愛情更美麗》中,是鄧麗君流傳較廣的國語作品之一,後經眾多華語歌手翻唱。1995年,香港歌手王菲在她親自命名的《菲靡靡之音》鄧麗君紀念專輯中重新演繹了該作品。
4、《在水一方》
《在水一方》由瓊瑤填詞,林家慶譜曲,這首歌是瓊瑤1975年時為她的電影《在水一方》譜寫的同名主題歌,由高凌風、江蕾原唱。1980年,鄧麗君翻唱了這首歌並將其收錄於同名專輯《在水一方》中,從此,《在水一方》紅透了大江南北。1988年,瓊瑤推出《在水一方》的電視劇版本,這首歌改由李碧華演唱,作為電視劇的插曲出現。
5、《藍蓮花》
《藍蓮花》由許巍作詞作曲並演唱,選自專輯《時光·漫步》,多次作為歌曲被選入電影、電視劇。
7. 哪些歌曲是抗戰老歌
1、《在太行山上》
《在太行山上》,抗戰老歌,桂濤聲詞,冼星海曲。1938年7月,由張曙、林路、趙啟海等在武漢紀念抗戰一周年歌詠大會上唱出,迅速傳遍大後方及各敵後抗日根據地。
8. 紅歌大全100首老歌
我的祖國、映山紅、團結就是力量、十送紅軍、南泥灣、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紅梅贊、唱支山歌給黨聽、洪湖水浪打浪、祖國,慈祥的母親、咱當兵的人、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長江之歌等。
1、我的祖國
《我的祖國》是由喬羽作詞,劉熾作曲,郭蘭英演唱的一首愛國主義歌曲。是電影《上甘嶺》的主題歌。
歌詞: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聽慣了艄公的號子。
看慣了船上的白帆,這是美麗的祖國。
是我生長的地方,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
到處都有明媚的風光,姑娘好像花兒一樣。
小伙兒心胸多寬廣,為了開辟新天地。
喚醒了沉睡的高山,讓那河流改變了模樣。
這是英雄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
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處都有青春的力量。
好山好水好地方,條條大路都寬敞。
朋友來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來了。
迎接它的有獵槍,這是強大的祖國。
是我生長的地方,在這片溫暖的土地上。
到處都有和平的陽光。
5、南泥灣
1943年,這首曲子誕生在延安,是以馬可為主要創作人的團隊作品。1943年春節,延安魯迅藝術學校的秧歌隊來到南泥灣,向三五九旅的英雄們獻上新編的秧歌舞《挑花籃》,《南泥灣》是其中的插曲。
歌詞:
花籃的花兒香,聽我來唱一唱,唱一呀唱。
來到了南泥灣,南泥灣好地方,好地呀方。
好地方來好風光,好地方來好風光。
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
往年的南泥灣,處處是荒山,沒呀人煙。
如今的南泥灣,與往年不一般,不一呀般。
如呀今的南泥灣,與呀往年不一般 。
再不是舊模樣,是陝北的好江南。
9. 六七十年代中國經典歌曲
1、《北國之春》
1979年,於日本樂壇發展的鄧麗君將這首風靡日本的曲子交由台灣著名詞作家林煌坤先生填寫中文歌詞,隨後出現了第一個國語版本《我和你》,並經鄧麗君的出色演繹被國人所熟知。此後的十餘年間,由蔣大為、葉啟田、韓寶儀等國內歌手演唱的民歌版本及閩南語版本相繼出現,《北國之春》也成為了華人社會流傳最廣的日本民謠之一。
2、《歌唱大別山》
歌唱大別山是《電影挺進中原》中的插曲 。傅庚承詞,汪遵熹、傅庚承曲,朱逢博配唱。歌曲高亢明亮,70年代最受人們喜愛的電影歌曲之一。朱逢博將更加深厚的文化與歷史精神,注入了她悠揚而又深邃的歌聲之中,讓她的歌聲中沉澱著火熱的激情與綿長情感韻味,這也是朱逢博電影歌曲的又一代表力作。
3、《九九艷陽天》
《九九艷陽天》是1957年電影《柳堡的故事》中的插曲,由胡石言、黃宗江作詞,高如星作曲,禹鼎、潘文林、呼延生、孫佩華演唱。
4、《北京的金山上》(才旦卓瑪歌曲)
《北京的金山上》是一首藏族歌曲。藏族民歌,由瑪卓作詞。李谷一原唱,著名翻唱者有雍西、韓紅等。此曲在上世紀60年代西藏解放後廣為傳唱,不失風采。
5、《路邊的野花不要采》
《路邊的野花不要采》是由林煌坤作詞,李俊雄作曲,鄧麗君演唱的一首歌,收錄於專輯《少年愛姑娘》中。
6、《敖包相會》
《敖包相會》是電影《草原上的人們》插曲。《草原上的人們》根據蒙古族作家瑪拉沁夫短篇小說《科爾沁草原的人們》改編而成。這首歌流傳甚廣,電影中的原唱是長影樂團的王樹理 和吳秀雲。因該歌詞情真意切旋律朗朗上口,傳唱多年。翻唱版本非常的多,王潔實謝莉斯合唱版、刀郎版、卓依婷版,甚至於布仁巴雅爾與娜吉勒合唱的原汁原味的蒙語版等。
7、《馬兒啊,你慢些走》
《馬兒啊,你慢些走》是由李鑒堯填詞,生茂譜曲,馬玉濤演唱的一首軍旅歌曲,收錄於馬玉濤1998年1月1日發行的專輯《馬兒啊,你慢些走》中。
1989年,馬玉濤憑借該曲獲得第一屆中國金唱片獎。
8、《蝶戀花·答李淑一》
評彈《蝶戀花·答李淑一》於1960年秋在上海的西藏書場首次公演,由彈詞演員余紅仙演唱,一舉成功。半個世紀以來,它風靡大江南北,不僅是蘇州評彈藝術創新的經典代表,而且在新中國的音樂史上也有著一種特殊的地位。
9、《山歌好比春江水》
《山歌好比春江水》是廣西歌舞劇《劉三姐》的主題曲,其詞曲原創均出自廣西作者之手。《山歌好比春江水》成型於柳州彩調劇《劉三姐》,定型於廣西歌舞劇《劉三姐》。彩調劇和歌舞劇《劉三姐》反映廣西壯族歌仙劉三姐以山歌為武器帶領鄉親們與惡霸財主作斗爭的故事。
1999年南寧國際民歌節斯琴格日樂與600「劉三姐」共同演唱了一首重新編曲的《山歌好比春江水》至此,這首歌在新世紀又一次被大家熟知。
10、《山丹丹開花紅艷艷》
《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由李若冰、關鶴岩、徐鎖、馮福寬作詞,劉烽作曲,獨唱原唱者為貟恩鳳,後被眾多藝術家演唱,其中尤以70年代歌唱家朱逢博演唱版流傳甚廣,此曲是2003年中央電視台拍攝的大型電視連續劇《延安頌》片尾主題歌。
10. 70年代老歌有哪些
1、《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
《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是一首著名歌曲,作於1962年,周郁輝詞,寄明曲。1978年經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通過,將《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定為《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
2、《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是1943年由曹火星創作、霍勇演唱的歌曲,收錄在專輯《我是一個兵》,2013年04月發行。
3、《歌唱祖國》
《歌唱祖國》由王莘作詞、作曲,是一首愛國歌曲。1951年9月12日,周恩來總理親自簽發了中央人民政府令:在全國廣泛傳唱《歌唱祖國》。歌曲已經成為中國各種重大活動的禮儀曲、開場曲或結束曲。1989年,歌曲榮獲中國唱片總公司金唱片獎。
4、《讓我們盪起雙槳》
《讓我們盪起雙槳》是喬羽先生作詞,劉熾先生作曲,劉慧芳演唱的歌曲。該曲是1955年拍攝的少兒電影《祖國的花朵》的主題曲。2002年,該歌曲在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課本上被選為課文。
5、《北京的金山上》
《北京的金山上》是一首藏族歌曲,由馬倬編詞曲,李谷一原唱,著名翻唱者有雍西、韓紅等。此曲在上世紀60年代西藏解放後廣為傳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