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一個人看兩個人的電影散文
一直以為看一次電影,就可以牽一次手。
後來,電影沒有結束,我卻落荒而逃了。
兩個人的電影,一個人看。
多次被拒絕,仍心存幻想,這就是我一生中最致命的弱點,有人贊為執著,有人批為固執,還有人直接了當的說這就是憂柔寡斷,究竟是什麼,連自己都無語起來。
興許是性格使然,常因暗自多情而神傷,常因細膩孤獨而困撓,青春所剩無幾,在還能追風的當兒,拋開一些俗念,沉下心來,做一些事情,慢慢的試著改變自已。
一場普通的電影,我徹底看懂了自己的劇情,牽掛過,不舍過,一廂情願過,故事有一萬個開始的理由,結局卻註定只有一個。
內心的難受早已無以復加,纏綿悱惻之後,又在意料之中,做起了那個容易受傷的人。
從懵懂青春到四十不惑,巫昌友說青春是不堪網路的,看柳暗花明,聽歲月無聲,才明白有些東西不是自己的終究不是自己的,無論怎樣爭取,無論怎樣去強求,都是對自己最大的傷害。
無端引起了一場平地風波,又一次巧妙的傷了自己,他人像看戲一般訕笑著,落荒而逃的我,真後悔沒有讓記憶老去,還一直生活在舊時的情節里。
人太單純了,難免經不起波折,人太戀舊了,就會無聲的迷失。
那些在外面漂著不回家的人,都有自己的難處。
一句電影台詞,道出了多少離人心中積藏的'苦水。
我很少回家,也難得奢侈的坐在電影院內,打著瞌睡看電影,憧憬很好,現實卻非常冰冷,能收獲這么一句來自電影的台詞,也算是物有所值吧。
牽手不易,再難牽手。
電影院,漸漸成了我很畏懼的地方,稀稀拉拉的觀眾除了我外都是成對成雙的天使,我不安的游離在他們之外。
看一次就會傷感一次,以後真不忍心去電影院了。
看一場不知所雲的電影,打動我的竟然是一首老歌,而不是那些故意設置的橋段。
我也為自己設計了一個橋段,沒有感動自己,也無法感動別人,第一次覺得真的是力不從心。
猜不透,讀不懂,淡淡的憂郁,都是因為那些沒有由頭的文字,我依然是我,你依然是你,遠遠的,走不近,是距離。
Ⅱ 「散文」素心安然,歲月靜好
作者:冰山雪峰
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不知不覺中,來到了中伏。在這烈日杲杲的日子裡,來到了風景如畫、涼風習習的威海,陪著小孫女和老伴享受一份靜謐安寧,多了幾許溫馨纏繞,更多了幾分殘雲收夏暑,新雨帶秋嵐的意味。每天展現在眼前的是稚嫩調皮的笑臉和「爺爺爺爺」的呼喊聲,外加老伴兒無微不至的關懷照料,心底里翻湧出絲絲幸福的味道,和那絲絲甜蜜的滋味,氤氳在夏日的空氣中,倍覺朗潤,舒爽宜人。
我承認,我是懶人,家務活基本不做,老伴兒一直任勞任怨。習慣了老伴兒的一聲「老頭」,吃飯喊三遍的呼聲。雖然有這「壞」習慣,但我會把逗逗小孫女,買買菜當做自己的樂趣。
威海的南海新區,是威海市打造的一個新的宜居之處,炎炎夏日飄著清涼的海風。在這里生活的多是外地人,南至廣東,北至黑龍江在這里購房者比比皆是。我們衡水人購房者也很多,那年朋友約我前來,動員我買房,只因經濟條件限制,我沒能如願。租房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在孩子們的動員下來此度夏,享受海濱城市的愜意。
在這里,似乎到了世外桃源,不管是雨天還是晴日,或海邊陪伴小孫女,或小區遛彎,抑或待在靜謐的家中,一篇篇 美文 悄然落筆手機屏中。
我一直就是一個習慣於安靜的人,從不喜歡參與世俗的紛爭,在漫漫紅塵一隅,獨守著自己的執念,在退休後的生活罅縫中,借一抹文字的暖香氤氳寂寥的心房,將一脈心音瘦成文字,攜著流年的芬芳,暈染著簡潔的素箋,安撫著簡約的素心,在紅塵中靜守一闋心靈的契約,讓一瓣心香牽扯著文字,略動著心房,讓瑰麗的心語花絮折射出時代的弦音,光照流年,安然歲月。
「獨行,當一個人的風景時,要耐得住寂寞,心裡才有青山秀水的婉約素靜。穿過這世間,任爾繁華變遷,任爾蕭瑟凋零,都不過是人生必走的一段路徑,在細細的打磨下,不卑不亢,取素心一隅,於一簡幽居中,一筆,寫滿人生百態,品盡世間的酸甜苦澀與悲歡離合;一書,閱盡天下眾生苦海,於靜中生悟,取一絲禪悟,去感受陶淵明筆下『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那種放下,回歸本真的悠然,相伴於流年;一茶,將光陰折疊成素韻,融入其中,形成百味,品下,冷暖自知,獨悟個人心;一切的浮華,聚散隨雲煙。」曾看過這樣一段文字,為此,感觸頗深,與我的臆想竟是那樣的吻合,彷彿就是為我而書,為我而歌,暢敘的就是我的心聲,演繹的就是我心底流淌的顫音。源於喜歡,便珍藏於自己的筆記里。
時光荏苒,人生漫漫,我也曾安度過錦瑟年華,嚮往過溫馨浪漫。曾經的年少輕狂,曾經的少年不識愁滋味,曾經的純真爛漫,或許只有在那個特定年齡段才能擁有。待歲月前行的腳步滌去了那份懵懂中的純真,歲月的風塵便漸漸納入我們的心房,便懂得了人情世故,懂得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從而也漸漸地走向成熟。
猶記得以前有一首歌:「 總聽人們話說青春/說酸甜苦辣滋味難分/可我的青春純如一滴水/在太陽下發出五彩繽紛/我的青春就象一陣風/朦朦朧朧就象在夢中/我們一天天長大成人/也許長大後就失去了純真/也許追求的只是一場夢/也許美夢就變成了真……」也許,這首歌道出的就是青春的無奈、迷茫,以及對未來的嚮往、希冀。錦瑟年華,斑斕璀璨,宛若一張白紙,好寫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畫最純最靚的畫圖,那份充滿著青春熱烈的氣息,必將成為心底一抹深深的印痕,珍藏經年,難以忘懷。
遙想當年,曾經的熱情奔放,曾經用激情描摹過心中絢麗的藍圖,還有那份羞澀於心而難於表達的浪漫。或許,是因為我們那個特殊的年代的桎梏,使嚮往已久的 情感 終於沖破世俗的藩籬,獲得自由的釋放空間。當正值青春年華的當年,第一次感知到世界上還有一種叫做「愛情」的東西存在時,既感到新奇,又有著幾許羞澀,甚至不敢輕易提及那兩個敏感的文字,而心中卻又隱藏著深深的期待,用心編織著那份海邊沙灘的浪漫,林蔭道上的漫步,花前月下的纏綿,琴瑟交融的和諧,甚至幻想著未來的一切。也許,是那時的書籍太匱乏,那時的傳媒太閉塞,也許,是口中有歌不敢唱,心中有情不敢抒,即便是看一些當 時尚 未流行的愛情小說,也總是藏著掖著,生怕被別人瞧見端倪而羞澀尷尬。
曾記得,在部隊為看一部愛情的電影而偷偷的走進電影院,為片中男女主人公激情的擁抱而感動;曾記得聽罷一曲凄美哀怨的鄧麗君歌曲而淚流滿面,唏噓不已,只為那心靈的契合, 情感 的共振。至今仍記憶猶新的便是當時在部隊為別人錄制鄧麗君歌曲而受到的委屈,雖然我也喜歡聽。而今雖然已過花甲,仔細回味那凄美的旋律,那幽婉纏綿的意境渲染,還能直抵人內心最柔弱處……還記得電視上第一次播出日本電視《望鄉》,整個師部大院就一台電視機擺在機關操場後面,被男女戰士擠的水泄不通,很多鏡頭都不敢睜眼。
「千里故人心鄭重,一端香綺紫氛氳。開緘日映晚霞色,滿幅風生秋水紋。」雖說崇尚恬淡優雅的氛圍,生活中亦是喜靜安定,但並不意味著心血冷漠,遁身紅塵,跳出三界之外。其實,每一個行走在阡陌紅塵中的人,心底都會留存著一份浪漫的情愫,只是程度深淺不同罷了。有的人張揚招搖,有的人內斂不露;有的人激情熱辣、熱情四溢,有的人張弛有度、收斂自如……凡此種種,皆由性格心情而定,並沒有統一的模式可言。
走進人生的深秋,滌去歲月的塵垢,悄然發現,在生命流動的長河中,跋涉在流年的漫漫旅途上,總會有一季的芬芳值得我們咀嚼回味,總有適時的風景值得我們流連駐足,總有曼妙的天籟值得我們聆聽陶醉,總有溫馨的瞬間值得我們縈懷留念 。於是,我們便會鋪一張前朝宣紙,以歲月為墨,以淡定為筆,穿過唐詩宋詞的韻律,將光陰折疊成一份恬靜,帶著隱隱的禪意,鋪陳於字行里間,書寫流年的闕歌,繪就人生的寫真。
佛語: 一花一天堂,一草一世界;一樹一菩提,一土一如來;一方一凈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靜,心是蓮花開。也許,一個人要解開心結,將復雜的心事從繁到簡,這需要一個過程,更需要一份定力。其實,人生路上有些風景雖然很炫美,也具有著一定的誘惑力,可那並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漫漫征程,即便是一個人齲齲獨行,既不要太過流連,也不必顧影自憐,因為有些緣分註定只是路過的風景,不值得留戀;有些也因為緣分,即便是遠隔天涯海角,卻也能在平淡中靜守一份心靈的契約,因為懂得,所以珍惜,因為理解,所以寬容。我們要感恩歲月的賦予,感謝上蒼的恩賜,讓一程山水中的相遇,讓一段人生路上的邂逅,成為一份氤氳於心的溫暖,伴隨著人生的步履,走進黃昏的夕陽中。為此,便不會衍生出「當時輕別意中人,山長水遠知何處。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 」的凄美別離和切切縈懷。素心如簡,執手恬淡,也許,便能領略 "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的深刻內涵,從而能夠淡看煙塵,溫婉素心,享受一份優雅與從容。
有人說,簡單就是生活。崇尚簡約,值守寧靜,秉存淡雅, 淡泊名利,寧靜致遠,攜此行走於浩浩紅塵,方能做到從容淡定。因為,我始終相信,素心向暖,淺笑自會安然。很喜歡恬美的意境,很喜歡暖心的話語。雖說人生苦短不過百年,但在且行且珍惜中,領略人生路上這般繾綣的景緻,感知那份來自心靈的溫馨,又何嘗不是一段眷美的人生呢?
喜歡上了威海的南海新區,這里沒有嘈雜,一切都是那麼安靜,人生若此,夫復何求?安然素心,歲月靜好。唯此,足矣!
Ⅲ 散文丨到珍門去
喜歡逛逛老街,越舊越老的東西總讓我覺得神秘感很重,就會幻想曾經的那裡發生過什麼,都經歷過什麼,往往帶著這樣的心情去到訪,去踏足每一個值得駐足的地方。
在常熟,老街在逐步消失,以前這些老街曾經很繁華,曾經非常的熱鬧,但是因為種種原因,商業的重心逐漸的轉移,受到沒落了,直至消失在歷史的長河。
珍門老街的走訪,緣於沈家市老街的走訪,走訪完沈家市後到了飯點,而沈家市基本沒有像樣的飯店,轉而去條件稍好的珍門,距離也不遠,3公里的樣子,一腳油門就到,也順便嘗嘗珍門有名的酒醞餅,這才觸發了珍門老街的走訪。
珍門鎮原名為「珍門廟」,亦名「珍市」。位於梅李鎮東,是明代晚期形成的小集鎮。陸涇河、鹽鐵塘、珍門涇流經此處,小鎮河網密布,在漕運發達的年代,一片繁榮。傳說,原先集鎮上有一座古廟,該廟正門上有兩粒珍珠,這兩扇門被視為珍貴之門,亦作「真門」,這座廟就以廟門名,稱為「珍門廟」,此後,這個小集鎮因廟得名,叫做「珍門廟」。
明朝陶復光曾寫過一首《過珍門廟》的詩:"平野存孤廟,凄涼舊跡湮。夜深雲作主,春人草為鄰。銘石橫沙岸,蒼苔護法身。王孫日日過,檀度是何人"。描寫了當時珍門的情景,可見珍門至少已有400多年的歷史。
每一個破舊的老街都承載著城鎮發展的脈絡。它是歷代原住民居住的地方,也是當地文化的重要載體。珍門,周邊的老人提及珍門,習慣稱之為「廟廊(上)」。
如今,古廟已毀,僅存古銀杏兩株,為惟一古跡。證明它曾經香火鼎盛的兩棵銀杏,已長成參天大樹,500多年來,默默的守護者這條街,這方人。此時正值仲秋,抬頭仰望,鬱郁蔥蔥。
銀杏樹下是一個電影院,在那個娛樂匱乏的年代,看一場電影成了趕時髦的人的首選娛樂方式。2006年新的珍門幼兒園遷建於此,珍門老電影院從此告別歷史舞台。
筆直的老街,此起彼伏的叫賣聲已經隨著往事褪去,如今的珍門老街,在現代經濟快速發展的沖擊下,失去「人氣」的老街在風雨歲月中逐漸衰落,人員大量外流,已經不再熱鬧。
曾經的珍門衛生院已經變成梅李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珍門分中心,老衛生院對面的葯房卻一直保持著記憶中的模樣。
古樸的老街,和人聲鼎沸的時尚步行街比,少了點人氣,卻多了一份煙火氣。熱氣騰騰的羊肉面館、糧油店、煙雜店、五金店、理發店、塗料店、牙科診所。
到了珍門,就不得不說說東街上的紅星食品廠。每年春季的酒釀餅和中秋節前的蘇式月餅總會勾起食客的饞蟲。紅星食品廠的酒釀餅皮薄餡多,甜度適中,下口松軟,常常一出爐就被搶購一空。
在街邊不走眼的地方有一塊不太醒目的紅星食品廠的招牌,經當地人的指點,說是「一大里('常熟人「一直」的意思)走到底就是紅星食品廠,七拐八彎後找到了紅星食品廠。工人們正在吃飯,一對中年夫婦正在選購蘇式月餅。因為不是酒釀餅的時令,沒有享用到心中念念的酒釀餅,店主熱情地讓我們嘗嘗蘇式月餅,嘗了四分之一個月餅,正宗的蘇式味道,感覺有些偏甜。
這家的蘇式月餅也是人氣商品。每年中秋節前,許多門市部、團購店都會來進貨。盡管市面上各種口味、各種包裝的月餅讓人眼花繚亂,但它還是有一批忠實粉絲。餅皮酥鬆,餡料滿滿,甜而不膩,小時候就喜歡將餅皮一層一層撕下來吃,這是廣式月餅無法替代的樂趣。除了時令的酒釀餅和月餅,紅星食品廠平時也生產飯粢糕、麻糕、芡實糕等傳統糕點。這么多年來,沒變的除了包裝,還有記憶中的味道。
許多曾經遍布街頭巷尾的老行當,正在隨歲月遠去,漸漸地淡出我們的視線。老街上的棉花加工店見證了歷史變遷,這是一段帶不走的歷史和記憶。小時候,入冬前,媽媽會將當年新收的棉花曬好,送到附近的軋棉花店加工成溫暖蓬鬆的棉胎。家裡那些老舊的棉胎,加些新棉花料或者羊毛線,能重新變得暖和柔軟。現在,大家都習慣了直接在家紡店買現成的被子,城市裡也再難找到加工棉胎的小店。
老街的每座橋都是有故事的。橫跨珍門涇的新金橋是一座水泥橋,現在已經被刷上藍漆的鋼鐵結構橋取代,是老街的主要通道,以前沒有支梅公路的時候,這座橋也是整天人來人往。珍門還有一座時代特色鮮明的東方紅大橋,位於老街南街,橫跨鹽鐵塘,為跨度很大的紅磚雙曲拱橋,由於時間關系,沒有走到,留待下次探訪。
新金橋邊的供銷社曾是老街上最好的門面房,現在已經變身為橫機作坊,七八個中老年婦女在勞作。在生活物資極度匱乏的年代,「供銷社」是一個十分吃香的單位。在超市、網購、電商、微商異常繁榮的今天,曾經紅紅火火的供銷社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風采,如同一位行動遲緩的老人,讓人難以想起它的名字。
走到新金橋的南岸,生活氣息更加濃郁,正在翻建的房屋,逗著孩子的居民,屋後還有種著蔥蒜的泡沫箱。當年的幼兒園已經廢棄,小學校舍變成了工廠,朗朗讀書聲被織機轟鳴聲取代。
其實不需要再走下去了,已是名存實亡的老街了,探訪老街無非就是了解一下古代的建築,但現在的老街已經完全沒有了老街的氣息。
隨著城鎮化進度的加快,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翻新、修路築橋,老街的規模也不斷縮小,往往只有一、兩條不長的街道還有些老房子、老建築,這保留下來的街道就被叫做老街了,而保存完好的規模較大的區域就被叫做古鎮了,也就是說古鎮規模較大,老街規模小,這也許就是古鎮與老街的區別了。
Ⅳ 閑庭花落,不知千年紅塵夢_抒情散文
雖說已經立春,可窗外卻飄起鵝毛大雪,在如此寒風凜冽的季節,人也越發顯得慵懶,窩在家裡,品一壺清茶,靜靜地望著窗外漫天飛舞的潔白,不覺地有些悲涼。來到這個城市似乎已經久得忘卻了時間,只記得四季從眼前輾轉而去,花開花落,雲卷雲舒,殊不知,人生也只不過是一場千年紅塵夢。夢醒人散,留下幾行辛酸淚。
已經擱置散文很久,憶不起曾幾何時執過筆,動過情,流過淚……每每心底有些許感觸之時,恨不得奮筆疾書,可當那些蒼白的語言躍然紙上,心底卻漫過一絲絲的痛。紅塵是是非非,悲歡離合,豈是一兩句就能道清明了,罷了,何不隨波逐流,閑庭靜看花開花落?
不知從哪一個寂寥的夜晚開始,漸漸地鍾愛文藝片,雕刻愛情亦或篆刻人生,都是我的所愛。這種隱隱的撕心裂肺的痛,適合一個人靜靜地品啄,那一刻會看到臉上依舊掛著一抹淡淡的笑容,可心底明明已經淚流成河。人生中,你無法探出自己何時變得如此虛偽,如此虛情假意,只知道這一刻你不能軟弱……
獨自占據在偌大的電影院,捧著爆米花,眼睛目不斜視地瞅著熒幕,真是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感慨憐憫電影里人物情節的'同時,彷彿亦在嘲笑自己,可自己的人生劇情始終猜不透。
我最喜歡杭州的夜景,每每下夜班都會好好欣賞一番,那一刻,江南在寂靜地熟睡著,迷離的霓虹燈點綴著城市的孤單與寂寥,稀疏的車輛增添那麼一絲絲的勃勃生機。此時此刻,心似乎也變得很靜很靜,沒有任何喧囂,沒有一絲煩惱,只是期待黎明的到來。
一直以為自己是個文藝女青年,奈何命運捉弄,卻在現實的逼迫下成為一名醫者。清晨的第一縷朝霞升起,跨進哀嚎陣陣的醫院院子,心慢慢的提起來,那種窒息的壓抑感揮之不去。沉浸在幻想的世界裡,一切是那麼美好安靜。面對生老病死,世態炎涼,我始終無法平靜。對於一個天生的逃避者,面對人生最殘忍的一幕,我是痛苦的,躊躇的。
對於命運,我缺乏勇氣,一直在告誡自己,忍忍吧,也許你會習慣,無可厚非的是,我輸了。當年邁奄奄一息躺在病床的那一刻,你開始感慨人生苦短,造化弄人,為時晚矣。得不到的總是最好的,人生寧可留下後悔,也不能留下遺憾,人生只有在不斷的嘗試中,才能找尋到失去的自我。
閑庭花落,一場紅塵千年夢。踏雪紅梅,不知夢里客幾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