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老電影演員高加林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老電影演員高加林

發布時間: 2022-12-07 03:18:50

『壹』 分析《人生》中高加林在奮斗的路途上做錯了嗎為什麼

不能說高家林做錯什麼了,但是高加林確實比較自私。而且他運氣也不好。所以最終落得一無是處。

小說以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為時空背景,描寫了高中畢業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這樣人生的變化過程,構成了其故事構架。

高加林同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感情糾葛構成了故事發展的矛盾,也正是體現那種艱難選擇的悲劇。



(1)老電影演員高加林擴展閱讀:

《人生》中飽含的濃郁情感和對傳統美學的贊美也是其藝術魅力的另一所在。文學作品的神力不僅在於曉之以理的理智,而且動之以情,掀起人們心靈中的震撼和激情。

路遙作品中對城鄉交叉地帶的細致描寫使其作品洋溢著濃厚的黃土氣息,作者對困苦中的情與愛的感受和表現完全遵循民族傳統的道德觀念,勞動人民的人格美、人物身上潛在的傳統關系感人肺腑。使讀者產生了「情感上的深深共鳴,達到了動人心魄的藝術魅力。

表面上,路遙似乎在帶領我們觀察一座座陝北農村的現實村落和客觀生活,實際上是在引導我們去體驗隱藏在這些善良的普通民眾身上的偉大情感和優良品德,肯定了傳統美德為行為准則而不斷進取的追求意識和奮斗精神。

『貳』 老電影《人生》的男主角是誰演的

導演吳天明、男主角周里京(飾高加林)、女主角吳玉芳(飾劉巧珍)

『叄』 回顧老電影:1962年八一電影廠《槐樹庄》,導演:王蘋

《槐樹庄》是八一電影製片廠在1962年攝制的電影,導演王蘋因此而獲得1963年第二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導演獎;該電影還獲得了故事片榮譽獎。

導演:王蘋;編劇:胡可;攝影:蔡繼渭

主演:胡朋( 郭大娘 )、孔芮( 劉老成)、葛振邦(劉根柱)、車毅(老成嬸)、姜則善(老田)、安琪(黑妮)

土改運動中,農會幹部郭大娘(胡朋飾)率領窮人們分了地主崔老昆(趙啟明飾)的財產。

崔老昆咬牙切齒地記住了被窮人平分財產的日子——十月初三。

崔老昆的兒子崔治國(孫啟鵬飾)對自家被平分極為不滿,回到槐樹庄向鄉親們興師問罪。

郭大娘和老田(姜則善飾)對身為革命幹部的崔治國袒護自己的地主家庭,阻撓土改的行為非常反感。

老田對郭大娘說:土改只是革命的一小步,以後的事情還多著呢!

老田要回部隊參加大反攻,他告訴大娘和鄉親們,勝利後還會回槐樹庄來看看。

李滿倉(高加林飾)趁李老康走投無路,買了他家的地。郭大娘百般勸阻無果,李滿倉執意買了下來。

郭大娘批評劉老成(孔芮飾)翻身後忘了本,連會都不參加。劉老成說:反正走到 社會 主義肯定拉不下我。

郭大娘聽到劉根柱告訴自己兒子犧牲的消息,如雷轟頂,心如刀絞肝腸欲斷。

李滿倉對勸他入社的人說:「合作社要是天天吃白面,喝香油,我就入社!」

到縣里開會時,郭大娘匯報合作社的情況時,縣委書記老田讓她多做劉老成的工作,以帶動更多的人入社。

劉根柱(葛振邦飾)因為他爹不入社,跟他爹劉老成關系很僵。

郭大娘對劉老成說:「別說入社有好處,就是沒好處,為了群眾利益,咱們黨員也該帶頭!」

縣里給槐樹庄派來了拖拉機耕地。

崔老昆聽著門外拖拉機馬達的轟鳴聲,滿懷仇恨和絕望,一命嗚呼。

郭大娘仔細翻看著崔老昆的賬本,上面清楚地記載著被分土地的數量和對組織者的切齒仇恨。

郭大娘拒絕了崔治國給他爹摘掉地主帽子的請求,斥責他從土改到現在,沒起過一點好作用。

鳴放開始後,崔治國回到家鄉,串聯一些人想把郭大娘整下去,把合作社搞垮。

劉老成少報產量,私分瞞產,受到郭大娘的批評後還不服氣。

在崔治國的策劃和慫恿下,李滿倉等人向郭大娘發難,逼她下台。

劉老成瞞報產量,欺騙國家的行為,遭到黨員們的批評。

槐樹莊重新進行選舉,郭大娘又高票當選為高級社社長。

郭大娘要去北京參加群英會了。鄉親們都為她能見到毛主席感到無比高興。

胡朋,原名初韞誠,1937年開始在上海參加救亡演劇活動。1950年,出演《鋼鐵戰士》,憑借該片獲得中國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個人一等獎。她另外還出演過《智取華山》《回民支隊》《烈火中永生》(飾演雙槍老太婆)《反擊》等。

『肆』 請問由吳天明導演的電影《人生》中的高加林,巧珍和黃亞萍的扮演者分別是誰謝謝!

人生 1984
導演:吳天明

編劇:路遙

主演:周里京、吳玉芳、李小力

攝影:陳萬才、楊寶石

出品公司:西安電影製片廠

簡介:

根據路遙同名小說改編。

演員:

賈六(高玉德)
周里京(高加林)
王蘭(加林媽)
高保成(德順爺)
李小力(黃亞萍)
穆牧(克南媽)
薛白(巧玲)
喬建華(張克南)
高家林(劉立本)
田維熙(馬栓)
於忠義(高明樓)
溫謙(馬占勝)
薛建設(巧英)
吳玉芳(劉巧珍)

『伍』 他比陳道明張鐵林紅得早,卻因妻子被殺淡出圈子,如今成大學教授

文/娛文娛視

§01

著名女主持人陳魯豫曾這樣評價本文主人公:「他是八十年代最紅的男演員,可是當年喜歡他的觀眾會發現,好像這些年他漸漸淡出了我們的視野,很想知道如今的他過著怎樣的生活……」這里的「他」,就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名噪一時的熒幕男神——周里京。

作為「八十年代最帥小生」,周里京英俊中透著陽剛,瀟灑中帶著自信,雖然現在陳道明、張鐵林比周里京有名,但他紅得卻比他們早。陳道明1978年進入中央戲劇學院學習,畢業後分配到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做演員,直到1985年,才因電視劇《末代皇帝》成為著名演員,1990年《圍城》讓他爆紅。

張鐵林成名更晚,1982年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畢業後,分配到天津電視台演員劇團,雖參與了不少影視劇的拍攝,但直到1997年,才因在《還珠格格》中飾演乾隆一炮成名。

而周里京則不然,1983年,他就憑主演的電視劇《高山下的花環》獲第二屆金鷹獎最佳男演員獎,1984年憑主演的電影《人生》獲百花獎最佳影片獎以及美國藝術科學院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高山下的花環》中的趙蒙生,《人生》中的高加林,早已奠定了他在影視界的實力派地位。

§02

周里京,1954年12月1日出生於北京市,籍貫浙江紹興。他是1978年北京電影學院恢復高考後招收的第一批學員,而且他還是因形象分滿分而被錄取的狀元生。他所在的班,培養出了張鐵林、張豐毅、沈丹萍等明星大腕。

1980年,周里京搭檔王薇主演了電影《年輕的朋友》,飾演對越反擊戰 汽車 排長鄭冰,開始走向銀幕。之後,除主演《高山下的花環》《人生》外,還在《夜上海》《我們的田野》《南方有佳人》《肖爾布拉克》等影視劇中有精彩表現。1985年,周里京憑借主演的電視劇《新星》,贏得了前所未有的反響和收視率,播出時幾乎萬人空巷。

周里京堪稱「女神收割機」,他和八十年代眾多女明星都有過合作,如和林芳兵合作了《我們的田野》,和朱琳合作了《逃港者》,和沈丹萍合作了《夜上海》,和吳玉芳合作了《人生》等等。

§03

人生難測。當年那個異常火紅的明星沒落背後,隱藏著一個令人痛心的過往——因妻子傅春英被搶劫殺害慘死家中,他淡出了影視表演圈,這成了他本人一生不能承受之痛,也成了眾多影迷深深的遺憾。

出生於1956年的傅春英1970年6月進入甘肅省歌舞團任舞蹈演員,曾主演舞劇《小刀會》《沂蒙頌》等。周里京與傅春英相識於1973年,經過十年愛情長跑,1983年兩人結婚,婚後生下了女兒金金。為了追隨周里京,傅春英犧牲了自己的表演事業,調到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任形體課、舞蹈課教員。

這個三口之家是多麼讓人羨慕啊,然而,命運卻是殘酷的。1994年7月6日,傅春英在家中被不法分子入室搶劫殺害。當時,周里京正在西安拍攝電影《死亡預謀》。

妻子的突然被殺讓周里京備受打擊,甚至他被懷疑是罪犯讓人監視了三天。接下來的兩年,他沒有接任何戲,而是全身心地照顧失去了媽媽的女兒。但陰影從未在他心頭消失,他說「最看不得別人把水果刀打開」。悔恨與痛苦常常讓他自責,「如果我在家,這樣的事就不會發生了」,這件事,成了周里京心中永遠的痛。

§04

雖然陰影時時盤旋在心頭,雖然放不下故去的妻子,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周里京慢慢從傷痛中走了出來。在《魯豫有約》節目中,他曾說「能從那段不幸的日子熬過來也是榮幸。」

後來,周里京遇到了崇拜他的軍人張巍,一個善良的女人。剛開始的時候,周里京的女兒金金對張巍十分冷淡,周里京不斷創造機會,讓這對母女之間逐漸拉近了距離,最終女兒真心地叫了她「媽媽」。

張巍曾為丈夫寫過一篇文字:周里京就是這樣一名有著普通人最樸素 情感 的人,我跟他在一起生活得踏實而隨意……我會和他手牽手,一起走完風風雨雨的人生道路,讓他那顆受過傷害的心不再寂寞。我要用女人的溫柔,溫暖他的一生……

近年來,周里京開始慢慢出現在銀幕和熒屏上,但更主要的還是在北京電影學院擔任教授。雖然,已經不復往日的盛名,但周里京的內心是寧靜、幸福的,因為在妻子眼裡,他是好丈夫,在女兒眼裡,他是好父親,在學生眼裡,他是好老師,在影迷心中,他給人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平平淡淡才是真,更符合當下周里京的心境。

祝福周里京老師和他的家人!

『陸』 找一部老電影,一個男教師被貶去賣饃賣不掉,一個女的幫他賣掉了,最後兩人沒在一起

電影《人生》是根據路遙同名小說《人生》改編,由西安電影製片廠拍攝。

男老師叫高加林(周里京扮演),同村的女孩叫劉巧珍。

高加林高中畢業後回到村裡,當上了民辦小學老師。但後來被人頂替,他只好下地幹活。

媽媽做了饃讓他趕集時到縣城裡賣。高加林抹不開臉不會吆喝,半天也沒有賣掉一隻。

長時期以來一直暗戀著有文化的加林哥的巧珍,暗中跟著他,把一籃子饃送到自己在縣里的親戚家,然後謊稱已經賣掉了,再把自己的零用錢給了高加林.......

『柒』 高加林人物形象的分析

高加林人物形象的分析 篇1

讀了路遙的《人生》這部作品,令我感慨很多,先看了電影然後又看了小說,這的確是一部值得閱讀的作品。

作者描寫了高加林這樣一個性格復雜,有著上進心與拼搏力,同時又虛榮、自私,極力想擺脫貧困生活走出小村莊,立志出人頭地的農村男青年。他不甘於農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這種勞動生活,他熱愛文學,熱愛生活,有著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但是現實的處境卻使他無法實現這樣的美好願望。

高加林在自己村的一所民辦小學當教師,卻被村長高明樓的兒子三星頂替了下來,不是因為高加林不如高明樓的兒子三星,而是因為他沒有門路關系。這使高加林備受打擊,他拚命的幹活、勞動,接受了殘酷的命運帶來的現實。就在他最困苦艱難,人生最不得意之時,高加林遇到了巧珍。巧珍是一個聰明伶俐,勤勞能乾的農村姑娘,正因為巧珍的出現,使高加林暗淡無光的生活出現了色彩。與巧珍在一起的日子是幸福美好的,最開始巧珍悄悄接近高加林,給他摘自己家自留地里的甜瓜,看似漫不經心的路過,實則是巧珍早已留意高加林很久了。自從高加林的教師被下了後,巧珍的心裡又痛苦又高興。痛苦的是她的加林哥沒有工作了,高興的是加林哥能跟自己在農村一起勞動了。當高加林去城裡賣饅頭的時候,巧珍也是整整跟了高加林一天,早就知道高加林不好意思開口吆喝,巧珍故意在大馬河橋上等著加林回來,把饅頭全部送到了姨媽家,對高加林說饅頭全部賣掉了。多麼細心聰明的一個姑娘啊。高加林也被巧珍感動了,巧珍也早有此意,倆人就成了情侶。是啊,多好的一個姑娘,身在農村的高加林能不心動嗎?倆人成雙入對,村裡的人除了羨慕就是嫉妒。與巧珍在一起的高加林,也不能說是真的愛巧珍,兩人的文化程度差異就避免不了之後的結果,現實的狀況下,高加林又別無選擇。可就在他要接受現實的命運的一刻,發生了這樣一件事。高明樓村長讓高加林和德順爺爺去城裡拉糞澆地,巧珍去給他們做飯。他們等到了晚上才開始拉糞,因為城裡人白天上班,為了不打擾他們工作,所以才晚上進行,可高加林的同學在廣播站和副食品公司,這兩家單位他實在不想去,因為怕碰上自己的同學,覺得這是件丟人的事。可為了完成任務,他還是硬著頭皮去拉糞了,不巧碰上了自己同學克男的媽媽,但克男媽媽並沒有認出這是高加林,在旁邊冷嘲熱諷,嫌高加林臟。高加林再也壓制不住心中的怒火,就頂撞了起來。正因為此事,高加林在心中暗暗決定,有朝一日,一定要走出農村,一定要來到這個城鎮!

一個機會來了,高加林的叔叔高玉智從新疆部隊調過來當了勞動局局長,因此高加林就被安排到了市裡當記者,他冒雨連夜趕到馬河公社抗洪救災第一線報道救災情況,體現了英雄主義精神,可是這種精神又籠罩了一層無形的虛榮和狂熱。他遇到了自己的老同學黃亞萍,與黃亞萍的談天說地,討論詩詞文論,使他淡忘了老家裡惦記著他,苦苦等候他的巧珍。當巧珍來城裡看高加林時,說的一些家常瑣事更讓高加林覺得不耐煩。與黃亞萍在一起談論的是詩詞文論,跟巧珍在一起談論的只能是家裡的老母豬生了幾個豬仔!當黃亞萍准備去南京時,向高加林說了心中的打算,她不知道高加林在農村還有一個正處於戀愛關系的女朋友。當她知道了巧珍的存在時,她竟然不相信高加林能跟農村婦女一起生活。高加林內心也在斗爭,如果跟黃亞萍去了南京,覺得對不起巧珍,如果不去南京,也許一輩子就會呆在這個小城鎮了。他自私自利的心佔了上風,他決定甩掉巧珍,跟黃亞萍去南京發展,並不說明高加林有多麼的愛亞萍,他愛的是她給他帶來的前途與工作。當克男的媽媽因為高加林搶走自己兒子的女朋友而揭發了高加林的工作是走後門得到的時候,高加林又回到了自己的老家。物是人非,巧珍已經嫁人。而亞萍也不可能跟著他回到農村。最後,高加林還是面朝黃土背朝天。

高加林的矛盾復雜的性格完全是當時的社會現狀造就的。在愛情上,高加林愛巧珍多一些,因為巧珍的心完全都在高加林的身上,朴實而又無華,高加林卻完全不用任何付出,當他累了,有巧珍給他剝雞蛋,他想抽煙,巧珍給他買,他困了,巧珍給他唱歌……巧珍對於高加林來說,是在人生不得意之時的慰藉,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如果高加林一輩子都走不出農村的話,也許跟巧珍是有可能結婚的,但高加林一直抱著走出農村飛向大城市的夢想,所以他動搖了。與黃亞萍之間的愛情,是在雙方互利的情況下產生的,雙方產生的愛是有目的的。如果高加林是個農民的話,黃亞萍還會愛他嗎?想想在城裡看到高加林提著籃子在賣饅頭的時候,黃亞萍在意過加林嗎?因為加林的條件不如克男家的好,所以黃亞萍選擇了跟克男在一起。在事業上,高加林是積極向上的,他渴望得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而且永不滿足。從小接受了農民的樸素的傳統教育,又在縣城讀了十多年書,深受現代文明的熏陶,既受到農村生活的浸染,又受到城市生活的影響的他,一心嚮往更廣闊的領域。社會的現實又使他不得不回到貧困的家鄉,回到自己那片黃土地上。

高加林人物形象的分析 篇2

一、高加林的生活背景

《人生》的故事發生在改革開放初期。由於農村政策的變化,個體經濟有了大發展,趕集上會,買賣生意,已經重新成了莊稼人生活的重要內容。小說中巧珍的父親劉立本就是在這幾年做生意,進而成為高家村首富的。

高加林生長在高家村,學習在省城,是農村戶口。和城市戶口的同學不一樣,高中畢業後,沒有考上大學的他是不能留在城市的。城鄉二元對立的社會結構給高加林所帶來的影響,不僅是距離上的,還有心理上的。「生活的變化使他們很快就隔開很遠了,盡管他們相距只有十來里路,但在實際生活中,他們已經是在兩個世界了。」(第三章)原本同窗多年的同學,城裡的找到了工作,而他卻被同村大隊書記高民樓的兒子擠掉了民辦教師工作。

正如作者在文中所說的那樣:「如果社會各方面的肌體是健康的,無疑會正確地引導這樣的.青年認識整個國家利益和個人前途的關系。我們可以回顧一下我國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期對於類似社會問題的解決。令人遺憾的是,我們當今的現實生活中有馬占勝和高明樓這樣的人。他們為了個人的利益,有時毫不顧忌地給這些徘徊在生活十字路口的人當頭一棒,使他們對生活更加悲觀;有時,還是出於個人目的,他們又一下子把這些人推到生活的順風船上。轉眼時來運轉,使得這些人在高興的同時,也感到自己順利得有點茫然。」

二、高加林的心理變化

在這樣的環境中,高加林的心理難免產生變化。

去省城賣蒸饃卻被同學看到時,由於內心的虛榮,他撒謊自己是去城南走親戚。高加林是好勝的。面對走後門的高明樓一家時,他不甘於被「潛規則」壓倒,他想要比高明樓他們活的更好:「一種強烈的心理上的報復情緒使他忍不住咬牙切齒。他突然產生了這樣的思想:假若沒有高明樓,命運如果讓他當農民,他也許會死心塌地在土地上生活一輩子!可是現在,只要高家村有高明樓,他就非要比他更有出息不可!要比高明樓他們強,非得離開高家村不行!這里很難比過他們!他決心要在精神上,要在社會的面前,和高明樓他們比個一高二低!」

他還有著小小的報復心態,當遇到與高明樓合夥「潛規則」掉自己民辦教師工作的馬占勝時,連虛榮心都顯得無關緊要:「當他們城關公社文教專干馬占勝有點尷尬地過來和他握手時,他這一刻不覺得胳膊上挽的蒸饃籃子丟人了——哼!讓他看看吧,正是他們把他逼到了這個地步!當專干問他幹啥時,他很乾脆地告訴他:賣蒸饃!他並且從籃子里取出一個來。硬往馬占勝手裡塞;他感到他拿的是一顆冒煙的、帶有強烈報復性的手榴彈!」但是這些心理的負面變化,並沒有讓他的優點消失。

他有知識、有文化,能活用學校里學到的化學知識,用漂白的粉收拾水井,清潔井水。他懷抱理想,關心時事,從高中起就開始做時事簡報,每天讀報的習慣更是從未改變。他想實現自己的抱負和理想,高中時就經常和黃亞平一起熱情地討論國際大事。

他容貌俊美,擅長運動,原來就是中學籃球隊的主力隊員,當上記者後又成了縣委機關隊的主力,有著本城第一流的籃球技術。

他積極工作,熱情待人。為了不讓重感冒的同事老景病情加重,他頂風冒雨地摸黑前往南馬河公社采訪洪水受災現場。他在游刃有餘地完成了寫報道的工作後,還熬夜連續寫了三篇短通訊和一篇綜合報道。他的工作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文章才氣橫溢。

他有善惡觀念:他喜愛劉玉海這樣心繫人民的好乾部,厭惡高明樓、馬占勝這樣的姦猾幹部。無論是當教師、種地還是做記者,他都認同自己的勞動,並努力使勞動有價值。

可見,高加林的心中固然有陰暗之處,更多的還是優點。他並不是一個讓人厭惡的人,相反,他是一個有理想有才華的、充滿朝氣的青年。

三、高加林的選擇悲劇

沒有考上大學和被擠掉民辦教師工作,是高加林所經歷的兩大挫折。一個讓他對自己失去信心,格外的自尊之下隱藏著他的自卑;一個讓他對他人的正直與社會的公正失去信心,不齒他人利用權勢關系的同時,自己也利用關系實現自我價值。這兩點影響了他的選擇,也讓他步入了悲劇之中,傷害了兩個年輕姑娘的感情,也傷害了自己。

筆者對高加林氣憤之餘,更多的是同情。城鄉二元對立的社會結構讓高加林不能盡情施展自己的能力,實現自己的抱負;社會上只重個人利益的歪風又左右了他,最後這股不正之風甚至傳染了他,使他做出了錯誤的選擇。

當今社會中,固然沒有了如此嚴重的城鄉二元對立現象,只重個人利益的風氣卻是愈演愈烈。希望這樣的風氣能夠得到有效遏制,高加林這樣的悲劇能夠更少一些。

高加林人物形象的分析 篇3

高加林是一個具有復雜的矛盾和矛盾方面組成性格的當代農村青年的典型形象。在他的性格中,既有自尊、自信、自強、富有理想的一面,又有自卑、自負、自私的一面;既有樂觀、倔強、勇於追求的一面,又有悲觀、懦弱、虛榮的一面;既有反抗的一面,又有妥協的一面。黑格爾說:「人的特點就在於他不僅擔負多方面的矛盾,而且還忍受多方面的矛盾,在這種矛盾里仍然保持自己的本色,忠實於自己。」高加林的性格就是這種復雜的矛盾和矛盾的諸方面組成的統一體,是獨特的「這一個」。

高加林是一個農民的兒子。他從來也沒有鄙視過任何一個農民,但他自己從來都沒有當農民的精神准備。他對家鄉的土地懷有深厚的感情,但他十幾年拚命讀書就是為了不像他父輩那樣當一輩子土地的主人(或者按他另一種說法是奴隸),即使他在民辦教師崗位上做出了出色的成績,同時也是為了將來通過考試或許轉為國家正式教師,離開土地,進而爭取做他理想的工作。當民辦教師職務被高明樓下掉時,他憤憤不平,決心豁出命來和他「拼」個高低,當馬長勝為了巴結他的叔叔開後門使他住進了縣委大院時,他卻坦然地依靠了權勢,與高明樓的矛盾迎刃而解。他上街賣蒸饃躲躲閃閃,生怕碰見熟人,成了這個世界最無能的人。他在精神危機中遇上了巧珍,巧珍那純潔、無私的愛情像無聲的春雨悄然地滋潤著他焦躁的心田,使他精神重新閃光,激起他對生活的熱愛。當他享受初戀的幸福時,他又十分懊悔、惆悵。他時時刻刻地想念巧珍,但又處處躲避巧珍。他在與巧珍的相愛中,敢於沖擊頑固的習慣勢力和世俗觀念,可是當他進城後卻又成了黃亞萍愛情的「俘虜」。他在與黃亞萍熱戀的時候,也還時常掛念巧珍。他嚮往大城市,有「聯合國都想去」的理想,但又沒有找到通往理想的正確道路,他終於成了離開生養他的土地的孤獨奮斗者。他冒雨連夜趕到馬河公社抗洪救災第一線報道救災情況,體現了英雄主義精神,可是這種精神又籠罩了一層無形的虛榮和狂熱。他與黃亞萍的相愛,帶有發展自己的目的。他在黃亞萍面前既暴躁,又溫順,而且無條件地接受她的「考驗」,聽從她的指揮。可以想見,高加林由貧窮落後的農村,「飛」到了文明的縣城,既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又得到了「時髦的女郎」,如果不是克南媽媽「公報私仇」,恐怕高加林將會「飛」到更大的城市,他的追求便會成功,他的理想便會實現。高加林是生活的強者,他的性格中的長處,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他的短處。高加林既是「不正之風」的受害者,又是「不正之風」的承擔者、得益者。然而,由於主客觀因素的作用,高加林在人生道路上幾經沉浮,最後終於「敗」下陣來,釀成了他的人生悲劇。

高加林人物形象的分析 篇4

回到農村

當他高中畢業回到村裡後當上了民辦小學的教師時,他很滿足這個既能體現他的才能而又對他充滿希望的職業,但是好景不長,他就被有權有勢的大隊書記高明樓的兒子頂替了,他重新回到了土地。正當他失意無奈,甚至有些絕望的時候,善良美麗的農村姑娘劉巧珍闖進了他的生活,劉巧珍雖然沒有文化,但是卻真心真意地愛上了高加林這個「文化人」,她的愛質朴純真,她以她的那種充滿激情而又實際的作法表白了她的熾烈的愛。而實際上她所得到的愛從一開始就是不平等,高加林在她的眼中,而她對於高加林來說只是在他失意時找到了精神上的慰藉。當機遇再次降臨到了高加林身上,他終於抓住了這次機會,重新回到了城市。

去往城市

周里京扮演的高加林城市生活給了高加林大顯身手的機會,又讓他重新遇到了他的同學黃亞萍。與巧珍相比,黃亞萍無疑是位現代女性,她開朗活潑,卻又任性專橫,她對高加林的愛熾烈大膽又有一種征服欲。高加林的確與她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他們有相同的知識背景,又有許多感興趣的話題,當他們倆口若懸河、侃侃而談時,高加林已經進入了一種艱難的選擇之中。當高加林隱隱地有了這種想法時,他的念頭很快便被另一種感情壓下去了,他想起了巧珍那親切可愛的臉龐,想起了巧珍那種無私而溫柔的愛。當巧珍帶著狗皮褥子來看他時,他的那種難以言說的復雜的感情一下子表現了出來。在經過反復考慮後,他接受了黃亞萍的愛,可同時意味著這種選擇會無情地傷害巧珍,當他委婉地對巧珍表達了他的這種選擇後,巧珍含淚接受了,但她卻並沒有過多地責怪高加林,反而更擔心高加林以後的生活,勸他到外地多操心。但是淚水卻在臉上刷刷地淌著。

重回農村

但是好夢難圓,高加林進城這件事終於被人告發了,他要面對的是重新回到生他養他的那片土地,他的所有的理想和抱負如同過眼雲煙難以挽留了。他難以承受這份打擊更難以面對生他養他的那片土地。他減少了狂熱而又冷靜的反省,接受了德順爺爺的一番話,而後一下子撲倒在黃土地上。

『捌』 高加林劉巧珍是哪部電影里的

西安電影製片廠1984年攝制的故事片《人生》,男女主人公為高加林、劉巧珍。
高加林是周里京飾演,劉巧珍是吳玉芳飾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