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元宵節吃湯圓的由來是什麼
吃元宵的習俗源於何時何地,民間說法不一。一說春秋末楚昭王復國歸途中經過長江,見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黃,內中有紅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眾人不知此為何物,昭王便派人去問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復興之兆。」
因為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後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製此果,並用山楂做成紅色的餡煮而食之。
還有一種說法,元宵原來叫湯圓,到了漢武帝時,宮中有個宮女叫元宵,做湯圓十分拿手,從此以後,世人就以這個宮女的名字來命名。這兩個傳說不見史料記載,不足為信。
這一則傳說與吃元宵的習俗有關:相傳漢武帝有個寵臣名叫東方朔,他善良又風趣。有一年冬天,下了幾天大雪,東方朔就到御花園去給武帝折梅花。剛進園門,就發現有個宮女淚流滿面准備投井。東方朔慌忙上前搭救,並問明她要自殺的原因。
原來,這個宮女名叫元宵,家裡還有雙親及一個妹妹。自從她進宮以後,就再也無緣和家人見面。每年到了臘盡春來的時節,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覺得不能在雙親跟前盡孝,不如一死了之。東方朔聽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證,一定設法讓她和家人團聚。
⑵ 為什麼正月十五吃元宵的由來
2021年 元宵節 就要到了,不管南方北方,正月十五這一天都要合家團聚吃元宵。那您知道正月十五為什麼吃元宵嗎?你知道元宵節的習俗有哪些嗎?我精心收集了正月十五吃元宵的由來,供大家欣賞學習!
正月十五吃元宵的由來
據民間風俗史書上記載,元宵始於隋朝末年,相傳是在公元610年正月十五,隋煬帝揚廣為粉飾太平,炫耀民富國強,下令在洛陽城裡搭起座座高台戲棚,調來全國各路高手戲班,從十五之夜開始,夜夜花燈高招,歌舞生平,弦歌不絕。一時間,看燈的,聽戲的,做小生意的,人山人海,使的個洛陽城沸沸騰騰起來。據說,這時有個小吃店鋪的老闆別出心裁,把糯米碾成粉,包以糖餡做成團子,然後一煮,又飽肚子,又暖身子,很受歡迎。因為古時稱正月十五為上元節,稱夜晚為宵,所以元宵由此得名。
專家說,「元宵」這種食品名稱,據說出現於宋末元初,是因為人們習慣在上元節之夜吃它的緣故。上元之夜是新年中第一個十五月圓之夜,「一年明月打頭圓」,天上一輪圓月朗照,人間則聚食形如滿月的元宵,與自然天象有極微妙的對應關系。「星月當空萬燭燒,人間天上兩元宵」,表達了人們全家團圓幸福的心情。
元宵又叫湯圓,歷史上還有許多別稱 「面繭、粉果、元寶、湯餅、圓不落角」等等,直至明永樂年間才被正式定名為「元宵」。說起湯圓,近代史上還有一個掌故。話說袁世凱稱帝遭到舉國反對,手下逢迎者引《巴陵縣志》說「圓、元語同,又有完了義」,說「元宵」諧音「袁消」,乃詛咒之詞。袁聽信其言下令「元宵」一律改叫湯圓。但這個 傳說 一直未見文字依據。袁世凱垮台後,大部分地區又恢復了「元宵」的名稱。
現在,元宵稱「湯圓」「圓子」「水圓」「湯丸」「浮圓子」「乳糖圓子」,生意人美其名為「元寶」,由糯米製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煮、煎、蒸、炸皆可。北方元宵多為甜餡,有白糖、豆 沙、芝 麻、山楂等類,南方的則甜、咸、葷、素皆有。
元宵節吃湯圓注意事項
1.湯圓熱量高須慎食。由於湯圓多含大量油脂及糖分,熱量很高,肥胖、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患者切莫食用過多湯圓,以免造成身體負擔,使原有疾病加重。
2.湯圓難消化不宜多吃。製作湯圓的糯米含較高支鏈澱粉,黏性高、不易消化,患有消化道潰瘍、功能型胃腸病、慢性胃炎等慢性消化道疾病者以及消化功能弱的老人、 兒童 也不宜過量攝入。
3.湯圓怎樣吃更健康。為減少熱量,食用湯圓應避免用油炸的方式,並選擇低糖內餡;不能空腹吃湯圓,最好與稀粥、蔬菜等易消化食物一同食用,不要吃涼湯圓;吃湯圓後也不要馬上躺著,應活動一兩個小時後再上床睡覺,以免消化不良或造成吞咽阻礙。
元宵節習俗
吃元宵
吃元宵的習俗源於何時何地,民間說法不一。一說春秋未楚昭王復國歸途中經過長江,見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黃,內中有紅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眾人不知此為何物,昭王便派人去問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復興之兆。」因為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後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製此果,並用山楂做成紅色的餡煮而食之。還有一種說法,元宵原來叫湯圓,到了漢武帝時,宮中有個宮女叫元宵,做湯圓十分拿手,從此以後,世人就以這個宮女的名字來命名。這兩個傳說不見史料記載,不足為信。
關於元宵節吃元宵的最早記載見於宋代。當時稱元宵為「浮圓子」、「圓子」、「乳糖元子」和「糖元」。從《平園續稿》、《歲時廣記》、《大明一統賦》等史料的記載看,元宵作為歡度元宵節的應時食品是從宋朝開始的。因元宵節必食「圓子」,所以人們使用元宵命名之。
到了現代亦有與元宵節有關的 故事 。袁世凱在做了大總統之後心猶未甘,還想當皇帝,因美夢不能成真,終日煩惱。一日他的姨太太說要吃元宵,話剛一出口,就被袁世凱打了一個耳光,因「元宵」與「袁消」諧音,從此袁世凱就給手下的人下了個命令,以後不許再說「元宵」,而只能說「湯圓」。後來有人就此事寫了一首打油詩:「詩吟圓子溯前朝,蒸化煮時水上漂。洪憲當年傳禁令,沿街不許喊元宵。
兔子燈
南北朝時期,寧都縣東山壩鄉的大布村曾是虔州縣(即寧都縣的前身)的縣城。雖然時過境遷,但從大布村直到今天還四處林立的祠堂就可以想見當年這兒的富庶昌盛。千年的歲月在流逝,而虔州的遺風仍歷歷在目。虔州民俗更以它的約定俗成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傳承著。大布村民俗中一項叫「過燈」的古老儀式就一代又一代地流傳下來了。
火在原始社會就被人類奉茗神明般地崇拜著。在人類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神聖的火演繹成了燈和燈彩,滲透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寧都的燈彩絢麗多姿、品種繁多,「兔子燈」只是寧都燈彩其中的一種。點燃「兔子燈」的「過燈」是大布村一年一度每家每戶都要參加的大型活動,「過燈」是用彩紙紮成的母子兔子形狀的燈點燃後,在村莊、祠堂、各家各戶巡遊。據當地人介紹「過燈」的民俗是明萬曆年間被村裡一位姓羅的商人,在揚州貿易時,迷上了「兔子燈」、「扛燈」(另一種大型花燈,燈中可裝置各種栩栩如生的人物,通過火力沖動人物可手舞足蹈燈彩藝術)的工藝,就裝啞巴拜了製作這二種燈彩的師傅,辛勤伺候了師傅三年之久才學會這門技藝帶回大布。兔子燈的製作更簡單,所以村裡人家家戶戶都會扎,而精彩細膩的「扛燈」卻成了村裡一種傳男不傳女的祖傳藝術。大布「過燈」的民俗興於唐朝,人們把兔子視為吉祥之物,兔子燈所到之處就意味著把吉祥和好運送到了那兒。人們沿用這一吉祥物來迎神接福,其中寄寓的是人們所祈求神靈保佑,期盼來年五穀豐登,人畜興旺的美好願望。
「過燈」是大布村人集體的活動。每年正月初十至十五的晚上,是大布村人「過燈」的日子,也是大布村最熱鬧紅火的日子。有5千多人口的大布村,每一家每一戶都要扎一盞一母二仔抱成團的兔子燈。兔子燈是由三個並列的兔子頭組成,中間的兔子更大,是兔婆,旁邊二盞是小兔子。兔子燈是用竹篾做骨架,用紅、綠、白三色的紙糊貼。兔身里安放一碗用茶油浸泡的白米,米中間放燈芯草,巡遊時就點燃燈芯。「過燈」活動開始時,一家要出一個人擎著兔子燈地加入遊行的大隊伍。游燈的隊伍是以二盞扇面燈領先,緊接著一條二十多米長的龍燈,最後是數以百人(早年村裡沒有人外工時,是數以千計的人)提著的兔子燈氣勢恢弘地巡遊。
在響徹雲天的鑼鼓嗩吶聲中,由近千人組成的游燈隊伍浩浩盪盪地走家過戶,穿街過巷、巡遊在田埂上、池塘邊,最後聚集在祠堂里。之後,村裡人還會按家族按房分地分別去事先議定好的人家裡熱鬧一番,這些人家都是年前有喜事的,或是家裡考出了大學生或是取了媳婦,或是家裡添了新丁,主人家則要備好茶點酒席來迎接招待這些賀喜的鄉親,因為,「兔子燈」隊伍的到來,是象徵著鄉親們給家裡送來了吉祥如意的好運氣。連續幾天,大布村人都洋溢在歡樂喜慶之中,數以千計的「兔子燈」象繁星點燈,把這一方漆黑的天地點燃成了或長或圓或點或線或彎曲或成片的光明燦爛與輝煌火紅。
猜你喜歡:
1. 為什麼元宵節要吃元宵
2. 正月十五吃餃子的由來是什麼
3. 元宵節為什麼要吃湯圓
4. 元宵節為什麼要賞燈
5. 元宵節的意義是什麼
⑶ 元宵節簡筆畫素材
元宵節簡筆畫素材
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又稱為「上元節」。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下面為大家帶來了元宵節簡筆畫素材,歡迎大家參考!
元宵節習俗:踩高蹺
踩高蹺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高蹺本屬我國古代百戲之一種,早在春秋時已經出現。我國最早介紹高蹺的是《列子·說符》篇:「宋有蘭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見其技。以雙枝長倍其身,屬其脛,並趨並馳,弄七劍迭而躍之,五劍常在空中,元君大驚,立賜金帛。」從文中可知,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高蹺就已流行。
表演者不但以長木縛於足行走,還能跳躍和舞劍,高蹺分高蹺、中蹺和跑蹺三種,最高者一丈多。據古籍中記載,古代的高蹺皆屬木製,在刨好的木棒中部做一支撐點,以便放腳,然後再用繩索縛於腿部。
表演者腳踩高蹺,可以作舞劍、劈叉、跳凳、過桌子、扭秧歌等動作。北方的高蹺秧歌中,扮演的人物有漁翁、媒婆、傻公子、小二哥、道姑、和尚等。
表演者扮相滑稽,能喚起觀眾的極大興趣。南方的高蹺,扮演的多是戲曲中的角色,關公、張飛、呂洞賓、何仙姑、張生、紅娘、濟公、神仙、小丑皆有。他們邊演邊唱,生動活潑,逗笑取樂,如履平地。
據說踩高蹺這種形式,原來是古代人為了採集樹上的.野果為食,給自己的腿上綁兩根長棍而發展起來的一種蹺技活動。
社會影響
文化價值
中國傳統節日習俗適應了中國社會廣大民眾在物質、精神、倫理和審美等方面的綜合需要。在物質生活層面,中國的傳統節日具有許多不同節日獨特的食品。元宵佳節,全家人在一起吃湯圓,「湯圓」與「團圓」字音相近,象徵著團團圓圓,和睦相處。[48]
元宵節的文化價值在於它是全民的狂歡節,人人參與,樂在其中。[49]古代元宵節由於開禁,人流如織,男女相遇,易於產生愛情。千百年來,在元宵節上演的兩情相悅的愛情故事,舉不勝舉。[49]
元宵節主要活動是大眾娛樂,但是其社會文化意義卻不僅僅是娛樂。正月十五有很多信仰活動,祈求神靈保佑。[50]佛教教義中,燈火有諸多妙用,「一燈能破千年暗」,燈火可以破人世黑暗,現佛之光明,去除眾生煩惱。梁簡文帝的《正月八日燃燈應令詩》描述了當時燈會的盛況,而所言「燈王」即是指釋迦牟尼。敦煌文書中的《太子成道經》記述釋迦牟尼為「寶燈王」,並且「身上燃燈千盞」。佛教透過燈會等活動走入民間,直接將諸多文化要素引入中國傳統節日之中,使之成為中國人日常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93]元宵節也是求子的佳節良辰。宋代陳元靚《歲時廣記》卷十二《偷燈盞》解釋當時人在元宵節偷燈的原因時說:「一雲,偷燈者,生男子之兆。」這里「燈」諧音「丁」,就是男丁。這樣一來,偷燈就象徵著生育兒子,偷燈就是祈求子嗣綿延。根據同樣的道理,觀燈也具有求子的涵義。於是,古代婦女出門觀燈有了這個理由,就名正言順了。[49-50]
節日文化是沒有國界的,春節如此,元宵節也不例外。億萬國人的熱情、奔放、張揚,可與巴西、德國等國的狂歡節比肩。[49]
歷史價值
元宵節習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過元宵節的風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雲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燈的習俗隨著佛教文化影響的擴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漸在中國擴展開來。[51]
如今,隨著時代發展,今天的元宵節正從家庭走向社會。不論元宵、彩燈、煙花如何變化出新,這些元宵節延續的古老傳統風俗依然沒變。這些傳統文化的元素,它始終是人們心中割捨不斷的情愫。[52]
經濟價值
元宵節臨近,花燈、湯圓和花炮等商品生意火爆,山東省日照市「元宵經濟」紅紅火火。[53]商家吹響元宵經濟「集結號」[54]。2011年2月17日是元宵節,吃湯圓、品美食、看廟會,每一位市民都在努力的抓住春節的尾巴,享受元宵節中的年味。在元宵節到來時,節日經濟再度被攪熱,酒店訂座爆滿,超市元宵賣得火。近年來一些春節期間沒來得及聚會的同事、親友將元宵節作為一起聚餐的機會,使得元宵節酒店的訂座率大幅增加,元宵節訂餐數量幾乎不亞於除夕年夜飯,部分酒店針對市民過年喜吃大魚、大肉的習慣,特意在元宵節推出「憶苦思甜」菜餚,粗糧、野菜、窩窩頭頗受市民青睞。
;⑷ 元宵節的習俗和來歷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時間為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又稱為「上元節」。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
元宵節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根源於民間開燈祈福古俗。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不過正月十五元宵節真正作為全國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正月十五燃燈習俗的興起也與佛教東傳有關,唐朝時佛教大興,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這一天「燃燈供佛」,佛家燈火於是遍布民間,從唐代起,元宵張燈即成為法定之事。
元宵節是中國與漢字文化圈地區以及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元宵節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游龍燈、舞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2008年6月,元宵節選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節日來歷
打鋼花,在河北和西北地區特有的元宵活動。我當時去河北蔚縣暖泉拍照片,才知道還有這樣的項目。三千多度的鋼水,由全身包裹起來的人,站在場子中央,向天上揚灑沸騰的鋼水,形成美麗的鋼化。拍鋼化成為去蔚縣攝影愛好者津津樂道的項目。我從來沒有想到還有這樣的危險的游戲,但確實很好看,很驚險,也很美麗。
⑸ 元宵節又稱之為上元節、燈節,吃元宵的習俗始於哪個年代
吃元宵的習俗始於宋代。
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在南北朝時澆上肉加便便湯汁的米粥或豆粥。但這項食品主要用來祭祀,還談不上是節日食品。到了宋朝鄭望之的《膳夫錄》才記載了:「汴中節食,上元油錘」。油錘的製法,據《太平廣記》引《盧氏雜說》中一則「尚食令」的記載,類似後代的炸元宵。也有人美其名為「油畫明珠」。
唐朝的元宵節食是面蠶。王仁裕的《開元天寶遺事》記載:「每歲上元,都人造面蠶的習俗到宋代仍有遺留,但不同的應節食品則較唐朝更為豐」。呂原明的《歲時雜記》就提到:「京人以綠豆粉為科斗羹,煮糯為丸,糖為臛,謂之圓子鹽豉。捻頭雜肉煮湯,謂之鹽豉湯,又如人日造蠶,皆上元節食也」。到南宋時,就有所謂「乳糖圓子」的出現,這就是湯圓的前身。
⑹ 元宵節手抄報內容簡單漂亮的圖片(20篇)
年過完了吧,人跑煩了吧,錢花光了吧,心也疼了吧,簡訊少了吧,沒人理了吧,野不成了吧,老實上班吧,幸虧還有我預祝你元宵節快樂!
你是餡我是面,不如做個大元宵;你是燈我是紙,不如做個大燈籠;你情我願慶佳節!歡歡喜喜鬧花燈!
天上的月兒圓,鍋里的元宵圓,吃飯的桌兒圓,你我的情更圓,就像元宵一樣黏黏呼呼團團圓圓。
玉界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誰與我共度元宵?
水是山的相思,雲是天的依託,風在夜裡輕輕私語,我在你窗前鳴唱:一切團圓。
祝元宵節:生活正當午,金幣不勝數,幹活不辛苦,您閑像老鼠,浪漫似樂譜,快樂似小豬!
月到十五分外圓,把你疼愛把你憐,常常把你掛心間,今夜的湯圓甚是黏,我們何時能團圓。
今天的月亮像一個大元宵,我吃了一半,餘下一半給你,巧克力餡的,喜歡嗎?
正月十五喜慶多,合家團圓幸福多,心情愉快朋友多,身體健康快樂多,財源滾滾鈔票多,年年吉祥如意多,祝願好事多多多!
帶著盈盈相思,帶著溫馨祈願,祝福你元宵節快樂。
三五良宵,花燈吐艷映新春;一年初望,明月生輝度佳節。
我知道,我不能陪在你的身邊。我知道,我能做的只有遙遠地思念。你快樂嗎?你幸福嗎?我默默祝福你。
心要讓你聽見,愛要讓你看見,不怕承認對你有多眷戀;想你的時候,月圓的季節,祝你今夜好夢!
千萬個思念,在空氣中凝固。揚起風吹向你,帶著我的祝福,寂寞我不在乎,你快樂我就滿足,想你是我的幸福!
但願你知道,有個人時時關懷著你,有個人時時惦念著你。元宵節的燈火,是你含笑傳情的眼睛。它綴在我的心幕上,夜夜亮晶晶。
我用心,真誠地為你祈禱:願你在這一年裡平安、快樂。
帶著盈盈相思,帶著溫馨祈願,祝福你元宵節快樂。
每逢佳節倍思親,爸爸,媽媽,新的一年你們多保重身體!
我用心,真誠地為你祈禱:願你在這一年裡平安、快樂。
帶著盈盈相思,帶著溫馨祈願,祝福你元宵節快樂。
每逢佳節倍思親,爸爸,媽媽,新的一年你們多保重身體!
在這快樂分享的時刻,思念好友的時刻,美夢成真的時刻,祝你--元宵快樂,團圓美滿!
在這個充滿喜悅的日子裡,在長久的離別後,願元宵節的燈火帶給你一份寧靜和喜悅,和我深深的思念!
這一刻,有我最深的思念。讓雲捎去滿心的
祝福,點綴你甜蜜的夢,願你擁有一個幸福快樂的元宵節!
遠方的你是否無恙?在這個思念的季節里,改變的是我的容顏,不變的是永遠牽掛你的心!真心願你佳節快樂!
在這快樂分享的時刻,思念親朋的時刻,祝你--元宵快樂,團圓美滿!美夢成真!
這一刻,有我最深刻的思念。讓雲捎去滿心的祝福,點綴你甜蜜的夢,願你擁有一個幸福快樂的元宵節!
吃元宵,鬧花燈。玉界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誰與我共度元宵?
新春第一次月圓,海天湛藍又明燦,平川燈火配花鮮,美宵輝映你歡顏。我迷醉於你笑臉,好似見嫦娥再現。
元宵節快樂!親愛的,很遺憾我們不能在一起過元宵節,但我會在飯桌為你添一副碗筷,就象你在我身邊一樣。
元宵節勿忘吃元宵,吃一個好運常在,吃兩個幸福永遠,吃三個合家團圓,吃四個……盡量多吃呀!
祝元宵節:生活正當午,金幣不勝數,幹活不辛苦,您閑像老鼠,浪漫似樂譜,快樂似小豬!
夾上一顆元宵圓,萬事圓滿順心丸;喝上一口發財湯,財源滾滾錢滿箱;送上一道平安符,健健康康身體棒。元宵節,願君一帆風順,吉祥好運,歡樂無窮!
各位旅客,2013蛇字第1號列車,從小年站始發,經除夕站中轉,即將到達元宵站,請攜幸福包,走平安門,下吉祥站台,穿如意通道,入駐團圓驛站!
仰望空中那皎潔的月光,拋掉生活的瑣碎與彷徨,品味友情的真摯與歡暢,送出元宵節的祝福與希望,祝願您吉祥如意,身體健康,心情舒爽!
彩燈寫意世界的華彩,煙花放飛良好的祝願,湯圓包裹生活的香甜,家是大大小小的同心圓,滿月勾起無盡的思念,喜度元宵美好夜晚,願你幸福快樂到永遠!
緣緣緣,圓圓圓,願願願,祝願千里簡訊傳,幸福美滿載祥瑞,元宵佳節情意濃,祝你開開心心好人緣,平平安安美夢圓,吉吉祥祥多金元,元宵節快樂!
吃過喜慶的水餃,吃完長壽的面條,迎來團圓的元宵。元宵佳節馬上到,親手包只元宵送給你,我已經為你包進平平安安,包進順順利利,包進團團圓圓!
團圓佳日,獨在異鄉。思親涕淚,四顧彷徨。皎皎明月,悠悠我心。思兮念兮,黯然心傷!惟有祝願,健康永昌;福如東海,壽比天長!
傳遞思念,送上祝福:新春的每一陣風吹過,都有來自我的衷心祝福,月光的每一寸照撫,都是我牽掛的囑咐:保重自己,快樂如月之永恆!
生命是一個奇跡,緣份是一次意外,幸福是一種期待,快樂是一種心態,相思是一種無奈,結識你是上天對我的厚愛,感謝朋友對我的祝福和關愛,祝朋友;元宵節快樂!
湯圓是圓圓的,代表幸福是年年的,月兒是圓圓的,代表愛情是甜甜的;好夢是圓圓的,代表好運是連連的。元宵節祝你好事成雙,合家團圓!
有朋友而牽掛,有事業而從容,有成就而自豪,有家庭而溫馨,有愛與被愛而幸福,有健康而快樂,願你應有盡有!恭祝元宵快樂!
年年元宵年年圓,年年花燈年年轉;家圓人圓幸福圓,團團圓圓;財轉情轉事業轉,時來運轉;願願隨願月兒圓,事事隨心湯圓甜。元宵快樂!
吃元宵,品元宵,元宵佳節香氣飄;猜燈謎,耍龍燈,喜氣洋洋好心情;踩高蹺,劃旱船,多彩生活展笑顏;簡訊傳,友情暖,對你祝福到永遠!元宵節快樂!
生活的種種瑣碎,需要人去認真面對,事業發展的好與壞,往往取決於人的心態,元宵佳節至,跟你道一萬聲如意,不如給你誠摯的鼓勵,祝願你節日快樂。
讓簡訊帶上我的一份心意,送上藍天,透過空氣,伴隨著清風,送到你的身邊,致意真誠的祝福心想事成,一帆風順。元宵快樂!
年過完了,錢花光了,手機也啞了;都上班了,心要靜了,反倒沒人理了;又是元宵節了,發條簡訊,就算騷擾一下,證明我還想著你,元宵節快樂。
在這迢迢相隔萬里的同片藍空下,我們同唱一首歌,同吟一首詩,讓柔情的花朵為你激情的芬芳,讓輝煌的明天為你點燃勝利的篇章。元宵佳節祝福你健康快樂!
吃完湯圓賞月圓,元宵佳節闔家歡,花燈猜謎樣樣全,鞭炮震天煙花燦,月華似水最無眠,春風吹得夜色暖,祝福願你最歡顏,元宵快樂,生活蜜甜。
至遠者,非天涯,而在人心;至久者,非天地,而是真情;至善者,非雄財,而在健康與快樂,元宵節到來,唯願遠者近,久者恆!元宵節快樂!
被風吹,雪花飄,片片雪花像鵝毛;鍾聲響,祝福到,聲聲祝福把你繞;元宵節,焰火高,顆顆焰火好熱鬧;祝你開開心心健健康康團團圓圓萬事好!
菊花燈祝你居住平安,荷花燈祝你合家歡樂,杏花燈你幸福安康,蓮花燈祝你連年有餘。元宵節,月圓燈圓情圓夢圓,祝元宵節快樂!
新年過完,歡笑沒散。好運接連,花好月圓。元宵來伴,月圓人圓。吃口圓宵,心如蜜甜。元宵粘粘,情誼綿綿。衷心祝願,身體康健,錢途無限,幸福無邊!
歡度佳節笑顏開,開心順心人人歡心,日圓月圓人團圓,祝全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開開心心,事事圓滿,元宵節快樂!
潮漲潮落,月盈月虧,蛇年即將迎來第一個月圓之夜,祝你:月月加薪,月月發財,月月健康,月月精彩,月月平安,月月吉祥,月月快樂,月月幸福!
湯圓湯圓。真誠的芯在摸爬滾打中歷練。即使赴湯蹈火,幾度沉浮,把甜美送給人間。我們品嘗著湯圓,感悟著人生的苦辣甘甜。元宵節快樂!吃湯圓了嗎?
真誠祝福你:年年都吉利,金錢往外溢,夢里笑嘻嘻,事事都如意,天天好運氣,嫵媚又艷麗,震倒一批又一批,元宵節快樂。
燈籠紅紅,月亮皎皎,朗朗乾坤,思念普照。圓圓元宵,祝福為勺,圓你心願,圓你夢曉。祝:元宵快樂,合家逍遙,健康常伴,幸福駕到!
微笑是火,快樂是鍋,祝福是元宵,願微笑的火點燃快樂的鍋煮著快樂的元宵,那祝福的香飄向永遠快樂的你,祝元宵節快樂。
鞭炮震動著熱鬧,佳節滲透著喜悅,指尖傳遞著祝福,信息盪漾著溫情,元宵佳節,我對著皓月,深深祈願:願我牽掛著的那個人永遠開心,年輕不老!
輾轉世間的冷暖,看透人生的機緣,徜徉月亮的缺圓,元宵祝福最周全,為你開墾一片思念的田園,種植關懷與惦念,祝願你節日快樂,生活大步向前。
煙火彌天,華燈滿市,今宵明月天下圓;歲歲歌聲,翩舞昇平,餘音繚繞意未尤;巷陌縱橫,南北相慶,普天歡騰共此時;元宵萬千祝福,盡在不言中。
湯圓粘粘,情誼纏綿;湯圓圓圓,花好月圓;湯圓鼓鼓,齊天洪福;湯圓白白,快樂無邪;湯圓大大,好運呱呱。預祝您元宵節合家團圓,快樂無邊!
淑氣鴻喜千家樂,彩燈春花萬戶新。送你一份元宵佐餐,成分:真心、思念、快樂。營養:溫馨、幸福。製造商:你的朋友。有效期:一生。
凝視著你圓潤的臉,我的心彷彿觸了電,這一刻你是那麼的驚艷,沖動點燃了我慾望的火焰,愛你的心此刻更加的強健,可愛的湯圓。祝你元宵快樂。
霹雷一聲響,祥雲壓群芳,只見那人一身才氣、二目有神、三生有幸、四季平安、五福臨門、六六大順、七步成詩、八方好運、久久招財、十分像你,祝元宵節快樂!
嫦娥美貌天下知,每逢佳節把你思,元宵到來最誠摯,祝福給你學寫詩,快樂伴你發花痴,趕走煩惱那小廝,願你生活最如意,前途光明最得意,祝你元宵快樂。
元宵佳節月兒圓,月光皎潔照人寰,大街小巷燈籠展,月亮眨眼慕人間。我邀月亮快下凡,喜鬧十五笑開顏,享受人間幸福事,品嘗元宵甜又甜。祝您元宵節快樂!
才辭廣寒宮,飄飄落人間。清輝滿窗簾,今宵別夢寒。梅影迷人眼,煙花映紅顏。幸福口中含,湯圓分外甜。祝福心溫暖,但願人團圓。元宵佳節,祝您團團圓圓,平平安安!
純潔的冬天悄然流逝,多變的永遠是天氣,不變的永遠是情意;願淡淡的寒氣,輕拂您過去一年的疲憊,颯颯的北風,傳遞我衷心的祝福:元宵節快樂!
月照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十五明月圓,人潮如水流。攜手賞美景,觀燈浪漫行。猜出燈謎底,快樂心中留。元宵佳節到,甜蜜如元宵,幸福永圍繞!
煙花綻放在夜空,快樂盪漾在臉上;鞭炮鳴響在耳畔,歡歌唱響在心中;花燈布滿在街巷,吉祥圍繞在身旁;元宵甜蜜到心裡,幸福在團聚中綿長。祝元宵節快樂!
美麗的節日,送給你快樂無限;精緻的花燈,傳遞著點點溫暖;圓圓的月亮,照耀著張張笑臉;溫馨的簡訊,帶給你一句祝願:朋友,提前祝你元宵節快樂!
花好月圓人團圓,群燈爭艷你最好。寄去相思和祝願,網中情緣願夢圓。春夜燈花,幾處笙歌騰朗月;良宵美景,萬家簫管樂豐年。
月兒圓,瑞光照,萬戶千家享團圓;湯圓甜,幸福粘,口含湯圓把福傳;點花燈,放煙花,綻放美麗新希望;友誼暖,祝福情,溫馨問候暖身心;祝福你,幸福隨,心想事成萬事圓。元宵節快樂!
每逢佳節倍思親,月圓風清催歸心,離家千里沒空回,但願簡訊傳我情;祝遠方的你:元宵節快樂!幸福甜蜜!前途似錦!
圓圓的月亮美美的人兒,亮亮的煙花紅紅的燈籠,粘粘的湯圓甜甜的餡兒,短短話兒深深的情誼,真真祝福切切祈願:你有棒棒的身體樂樂的笑容。元宵快樂!
美滿元宵潔又圓,幸福滋味香又甜。吉慶煙花五彩環,如意十五大團圓。人壽年豐福祿船,平安生活順風帆。年年有餘月月圓,人傑地靈是夙願。元宵節快樂!
花燈照,放鞭炮,月輝耀,幸福繞,好運至,樂逍遙,祝福多,好熱鬧,財神來,快擁抱,萬事順,在今朝,享團圓,過元宵,傳簡訊,很美妙。
祝願你的幸福是一碗溫馨的湯圓:看起來甜甜蜜蜜,美麗誘人,咬一口香香甜甜,溫情滿滿;吃下去嘴角上翹,心滿意足;元宵節快樂,別忘了吃湯圓哦!
沒有耕耘就沒有收獲,沒有失落就沒有得意,朋友,成長路上,如果有眼淚,請擦乾,如果有希望,請期待,因為,我會陪伴著你,走過嚴冬,迎來新春,祝你元宵快樂!
元宵節到,我是一個喜歡浪漫,講究情調的人,於是我照著你的樣子,親手為你做一個限量版,愛心牌,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湯圓,以表我對你的一片心意,等湯圓做好之後,我一看,驚呆了,湯圓居然,居然像……豬頭!哈哈,祝元宵節快樂!
十五的月光亮堂堂,照亮人間家團圓。月光帶來吉祥灑,人人臉上開笑顏。五彩燈籠滿街巷,燈謎競猜人頭攢。美酒飄香情意滿,湯圓圓圓心裡甜。幸福生活在招手,快樂美滿每一天。元宵節快樂!
所有璀燦的光芒映照你,所有歡樂的聲音都是你,所有溫馨的祝願送給你:花好月圓人長久,情意濃濃鬧元宵!祝您元宵節快樂!
⑺ 元宵的由來
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由來:
元宵在南方稱"湯圓"、"圓子"、"浮圓子"、"水圓",由糯米製成(在某些地區是由紅薯製成),或實心,或帶餡。
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團」或「湯圓」,這些名稱都與「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望。
吃元宵象徵家庭像月圓一樣團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吃元宵的習俗源於何時何地,民間說法不一。
一說春秋末楚昭王復國歸途中經過長江,見有物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黃,內中有紅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
眾人不知此為何物,昭王便派人去問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復興之兆。」因為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後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製此果,並用山楂做成紅色的餡煮而食之。
還有一種說法,元宵原來叫湯圓,到了漢武帝時,宮中有個宮女叫元宵,元宵,做湯圓十分拿手,從此以後,世人就以這個宮女的名字來命名。這兩個傳說不見史料記載,不足為信。
(7)老電影何支書吃元宵節圖片擴展閱讀:
關於元宵節吃元宵的最早記載見於宋代。當時稱元宵為「浮圓子」、「圓子」、「乳糖元子」和「糖元」。從《平園續稿》、《歲時廣記》、《大明一統賦》等史料的記載看,元宵作為歡度元宵節的應時食品是從宋朝開始的。因元宵節必食「圓子」,所以人們使用元宵命名之。
⑻ 影視劇中的元宵節
親們,今兒是元宵佳節,你們有去看花燈嗎?
小童從前在老家的時候,每年正月十五晚上都要上街看花燈,還有漫天璀璨的煙花,熱鬧又浪漫。
什麼,你說你的元宵節這兩樣都沒有?
那也不怕,來跟小童一起,去影視劇里湊一湊元宵節的熱鬧好啦!
先來《女醫明妃傳》,最近正在重溫這部劇,元宵節這集我也就看了三四遍吧。
去看花燈會前,允賢(劉詩詩飾)在家裡跟奶奶一起包元宵,看得我好想吃。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苦等祁鈺(黃軒飾)不來,允賢跟著人群去看花燈。當真是寶馬雕車香滿路,花市燈如晝!
結果碰上了朱祁鎮(霍建華飾)。允賢被他拉去,一起逛花燈會,猜燈謎。
這兩人站一起的畫面如此美好,美好得讓人移不開眼。
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
終於等來了祁鈺。
月色嬋娟,燈火輝煌。這場元宵節的所有流光溢彩,都淪為他兩人愛情故事的盛大背景。
執手相看的這一瞬間,在這個絢爛的夜晚變得更加美麗動人。
如果他倆的愛情能停留在這一刻就好了,就不會有後來那許多的波折和傷心。
再來看《青丘狐傳說》:
有一種愛情,始於花燈會的相遇,始於猜燈謎的一見傾心。
放水燈這里好唯美啊。水燈點點,如漫天繁星,與天上璀璨的煙花交相輝映,怎一個美字了得!
在古代,據說水燈是寄託了放燈之人的情思的。在水燈里寫上自己愛慕之人的名字,水燈就會將他帶到你身邊。
好浪漫有木有!只可惜這么浪漫的習俗我們沒有傳承下來,而且這個場景也有些假了……
我想說,張若昀笑起來的樣子比蘭花還美。
一年後,他們復來此地。落寞的張若昀。
另一對戀人來到放水燈這個地方,開啟屬於他們的故事。
看到這舟,這湖水,就忍不住想起那句「 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
《仙劍一》,這個場景,熟不熟悉?
這是他們最歡樂的時光了,一想到十年之約就痛心疾首。
《仙劍三》,這一對也是在花燈會邂逅的。於熱鬧之中,於洶涌的人潮中,遇見那個一見傾心的你。
當年超喜歡他倆,第一世的相遇相識實在太美好啊!
有人記得這部劇嗎?好多年前的《人龍傳說》,當年超愛的!
除了《天龍八部》,只有這部劇里還能看到陳浩民俊雅的書生扮相了。
這個放水燈的場景就很真,感謝那時候沒有後期合成,能讓我們感受到真實的放水燈的美感。
《雲海玉弓緣》里的放水燈場景也很真,只是截圖很糊,就不放上來了。
除了愛情這個浪漫的主題,元宵節當然也少不了歡歡喜喜的家人團圓。
87版《紅樓夢》,猜燈謎,擊鼓傳花,行令,吃元宵,熱鬧得緊。
每次重溫這版,都很感動,劇組在道具布景上實在夠用心夠真誠。
元宵節這集,放的鞭炮煙花都是真真切切的,隨便一個鏡頭,都能清楚看見窗格子被外頭轟隆隆的鞭炮煙花給映得明晃晃亮堂堂。所以讓人很有代入感,好像此刻正跟電視里的她們一起熱熱鬧鬧過大節。
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10版《紅樓夢》,場景看著炫目華麗得多,水上觀燈的意境也更唯美。但因為後期合成的關系,不免失真。
這個忘了是不是元宵節,但只要看到昭君掛起這盞花燈,就覺得元宵節來啦。
看了這么多,你是不是也被古裝劇里元宵節的氛圍深深打動啦?
一直覺得古代的元宵節比現代浪漫得多。作為中國傳統的情人節,在古代那個封建禮教森嚴的社會,只有這一天,女子才被允許出門,正大光明地上街看花燈,以及看人,這才為青年男女們創造了邂逅的機會。所以這個節日無異於是年輕人一場集體的青春釋放,和盛大狂歡。
所以好喜歡看古裝劇里元宵節的橋段,總會有好多好多的浪漫。就連花燈,也更好看一些呢。
小童截圖截得手好累,歇一歇。下面來玩個小游戲,你們猜猜以下幾張圖分別是哪些劇里的?猜到的朋友評論告訴小童喔!
⑼ 元宵節到底是紀念誰的
紀念平呂。傳說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後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惠帝生性懦弱,優柔寡斷,大權漸漸落在呂後手中.漢惠帝病死後呂後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後殘暴而敢怒不敢言。
呂後病死後,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於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秘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
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囊耳中,劉囊為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後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系,設計解除了呂祿,「諸呂之亂」終於被徹底平定。
平亂之後,眾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恆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裡家家張燈結綵,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
(9)老電影何支書吃元宵節圖片擴展閱讀
元宵節習俗:
1,賞燈
賞燈一般在元宵節舉辦活動,按字面理解為觀賞燈。東漢順帝時沛國豐人張道陵在四川鶴鳴山創「五斗米道」而舉行的「燃燈祭斗」儀式,要算迄今了解到的最古老的原始燈會。
2,押舟
押舟,亦稱「壓舟趕鬼」,是流行於粵西地區(特別是吳川一帶)的民間習俗活動,該民俗活動一般於正月十五元宵夜舉行,該民俗傳統已流傳了近四百年。
⑽ 湯圓的俗語是什麼
俗語:
1、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
2、雨打上元燈,雲罩中秋月。
3、元宵節,正月十五鬧紅火。
4、正月十六遊了春,一年四季不害病。
歇後語:
1、包米面做元宵,捏不到一塊兒。
2、茶壺里下元宵,只進不出。
3、茶壺里煮元宵,滿腹心事。
4、墨汁煮元宵,漆黑一團。
(10)老電影何支書吃元宵節圖片擴展閱讀:
元宵節將把我國春節民俗活動帶向又一個高潮,同時也標志著春節的正式結束。元宵節里鬧元宵,屆時稍有冷落的爆竹聲又將熱鬧起來,民間還有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最重要的活動當數元宵節的燈會了,所以元宵節也叫燈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今天看報紙報道,夫子廟已經上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