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老電影中的喀秋莎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老電影中的喀秋莎

發布時間: 2022-11-27 15:15:09

A. 《金剛川》喀秋莎是誰發射的

志願軍發射的。

在《金剛川》這部電影裡面,有一個情節就是志願軍動用了「喀秋莎」,一舉摧毀了美軍的榴彈炮陣地。這種火箭炮在如今看來,構造異常地簡單粗暴。但是在二戰時期,這種火箭炮曾經是「咆哮戰神」式的存在,多次在戰場上大顯神威。

在真實的朝鮮戰場上,志願軍也的確曾經用這種火箭炮,把美軍打得落花流水。甚至一度讓對方誤認為,我國已經研發出了「原子炮」。這種火箭炮曾經一度被稱為「炮兵之王」,它原本是二戰期間,蘇聯為對付德國人造出來的武器。因為管狀排列的外形,被德軍稱為「斯大林的管風琴」。

《金剛川》:

《金剛川》是由管虎、郭帆、路陽聯合執導的抗美援朝題材電影,由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領銜主演,鄧超特別出演。

該片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通過三個角度講述志願軍戰士們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以血肉之軀頑強拼搏的英勇事跡。

B. 求有喀秋莎這首歌的蘇聯電影

「喀秋莎」源自伊戈爾·斯特拉文斯基的歌劇《瑪伏拉》.因為太著名了,所以非常非常多的電影出現過。《莫斯科保衛戰》就有。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是為1956年莫斯科電影製片廠拍攝的紀錄片《在運動大會的日子裡》而作。1956年在第6屆世界青年聯歡節上奪得了金獎,從此風行全球。

由伽里契作詞、索洛維約夫-謝多伊作曲的「共青團員之歌」創作於前蘇聯衛國戰爭勝利後的1947年,是話劇《路途的起點》插曲。很多老電影都有,如《志願軍》。

C. 金剛川中的喀秋莎是什麼武器

BM-13型火箭炮,俗稱「喀秋莎」火箭炮,曾用於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上甘嶺戰役。

在《金剛川》電影中,數次出現了我軍「喀秋莎」火箭炮的攻擊場景,在大銀幕上看起來像是漫天煙花,直擊美軍的炮兵陣地。從資料來看,它一次齊射可以發射16枚132毫米彈徑的火箭彈,最大速度355米/秒,最大射程8.5千米,所以才會在觀感上像煙花。

《解放軍報》刊文《「戰士最愛你,敵人最怕你」——上甘嶺戰役中的「喀秋莎」》,詳細講述的正是「喀秋莎」的一些信息——BM-13型火箭炮,俗稱「喀秋莎」火箭炮,曾用於抗美援朝戰。1939年,蘇聯製造出世界上第一款火箭炮,秘密命名為BM-13型火箭炮。

這是一種多身管的自行火箭發射器,其發射器的主體是車載多軌道定向器,採用電子打火的方式點燃火箭彈尾端的推進裝置來發射彈葯。火箭彈戰斗部裝有TNT炸葯,落地後會發生劇烈爆炸來殺傷目標,一次齊射可以發射16枚132毫米彈徑的火箭彈,最大速度355米/秒,最大射程8.5千米,既可單個發射,也可部分連射,能在7-10秒鍾內將16枚火箭彈全部發射出去,再裝填一次只需5-10分鍾,因而火力兇猛。

(3)老電影中的喀秋莎擴展閱讀:

該火箭炮是由沃羅涅日州的「共產國際」兵工廠組織生產的。由於「共產國際」一詞的俄文第一個字母是「K」,所以該廠把「K」字列印在炮車上作為本廠的代號。這種火炮在當時是新式武器,屬於絕對機密,連操作人員都不知道其正式名稱。戰士們非常喜愛這種炮,看到炮架上的「K」字,聯想到當時蘇聯正流行一首名為《喀秋莎》的歌曲,同時「喀秋莎」本身是蘇聯姑娘的常用名,於是給該炮取名「喀秋莎」。

抗美援朝戰爭第四次戰役打響時,中國人民志願軍迎來了蘇聯援助的「喀秋莎」火箭炮。「喀秋莎」火箭炮用兇猛的火力在朝鮮戰場大顯身手,在上甘嶺和金城反擊戰中摧毀了美軍信心。有資料顯示,1953年7月13日晚9點左右,金城戰役正式打響,志願軍集中了五個「喀秋莎」炮團和其他炮兵部隊的上千門火炮,在這場戰役中,喀秋莎火箭炮一共發動了69次齊射,幫助步兵取得了金城反擊戰的勝利,促使美國不得不盡快在談判桌上妥協,為板門店停戰協定的最終簽訂掃清了障礙。

D. 哪些電影插曲里有《喀秋莎》這首歌曲

《喀秋莎》,國內的《游擊隊歌》,還有電視劇《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片尾曲。

E. 金剛川裡面的喀秋莎是什麼武器

《金剛川》中的卡秋莎就是炮兵之王火箭炮。卡秋莎這個名字是帶有蘇聯神秘特色的名字,這款火箭炮的型號是bm-13,在第2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就吃過它的虧,所以這款火箭炮也被叫為鬼炮。

在《金剛川》電影中,數次出現了我軍「喀秋莎」火箭炮的攻擊場景,在大銀幕上看起來像是漫天煙花,直擊美軍的炮兵陣地。從資料來看,它一次齊射可以發射16枚132毫米彈徑的火箭彈,最大速度355米/秒,最大射程8.5千米,所以才會在觀感上像煙花。

(5)老電影中的喀秋莎擴展閱讀:

卡秋莎其發射器的主體是車載多軌道定向器,採用電子打火的方式點燃火箭彈尾端的推進裝置來發射彈葯。

火箭彈戰斗部裝有TNT炸葯,落地後會發生劇烈爆炸來殺傷目標,一次齊射可以發射16枚132毫米彈徑的火箭彈,最大速度355米/秒,最大射程8.5千米,既可單個發射,也可部分連射,能在7-10秒鍾內將16枚火箭彈全部發射出去,再裝填一次只需5-10分鍾,因而火力兇猛。

F. 蘇聯二戰電影中的,葛秋莎是以一種什麼樣的形象

呃,那個叫喀秋莎,在俄語里這是個很普通的姑娘的名字,另外這個名字也是蘇聯火箭炮的代稱

G. 金剛川喀秋莎是什麼意思

這個「喀秋莎」的全名是BM-13「喀秋莎」多管火箭炮。這個火箭炮被蘇聯在二戰中大規模生產,並投入使用。這個「喀秋莎」火箭炮是蘇聯製造的,是蘇聯國家的,由此可以看出當時我國抗美援朝所用的「喀秋莎」可能是引進蘇聯,或者購買蘇聯的。

從《金剛川》的影視中就可以看出來,這種火箭炮可以一次發射多枚炮彈。這也是瞬間將美軍隱藏基地炸毀的原因之一。其次,這種火炮價格低廉,容易生產。從電影中可以看到,當時「喀秋莎」多次發射,由於裝彈時間長所以絕對不是一架火箭彈,推測至少有三架「喀秋莎」火箭炮。

還有一個優點就是,「喀秋莎」可以裝在卡車上,這樣一來就變成了移動炮台,靈活性機動性大大提高,可以很好地打擊敵方。而「喀秋莎」的缺點也顯而易見,換彈時間長、精度較低。

H. 蘇聯二戰電影中的"喀秋莎"是一種什麼樣的形象

膾炙人口的俄羅斯歌曲《喀秋莎》在蘇聯衛國戰爭時期,曾起到非同尋常的作用。「喀秋莎」作為一個鼓舞鬥志的女性形象,曾是許多戰士心中的「戀人」。有一種著名的火箭炮叫「喀秋莎」,在俄羅斯還有專門的「喀秋莎」紀念館。「喀秋莎」早已不是一個普通的女性名字,她是一種符號,一種象徵,寄託著人們對和平的期盼。

I. 喀秋莎是哪個蘇聯戰爭電影個配樂

喀秋莎 馬特維·勃蘭切爾作曲,米哈伊爾·伊薩科夫斯基作詞

另外喀秋莎不只是電影的配樂,而是二戰前就有了的歌曲,十分著名,因此蘇聯的很多電影都出現過

J. 金剛川喀秋莎是誰發射的

在電影《金剛川》中喀秋莎是我軍志願軍發射的。具體是誰發射的,電影中沒有給出發射喀秋莎人物的鏡頭。對於「喀秋莎」這個名字的來歷,有很多種說法。

喀秋莎特點

「喀秋莎」火箭炮是一種多軌道的自行火箭炮,共有八條發射滑軌,一次可發射口徑為132mm的火箭彈16發,最大射程可達到8.5千米,可以單射,也可以部分連射或者一次齊射。

「喀秋莎」火箭炮裝填一次齊射的彈葯大約需要5-10分鍾,一次齊射僅需要7-10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使用的「喀秋莎」火箭炮總共有四大系列,分別是BM-8系列、BM-13系列、BM-30系列和BM-31系列,最為典型的是BM-13系列。

「喀秋莎」在二戰中贏得了蘇聯士兵們的廣泛好評和青睞,它曾在莫斯科會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喀秋莎火箭炮的誕生,也開啟了火箭炮大面積壓制敵方的時代,不愧是士兵心目中的「戰爭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