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一部電影
按照你說的情況但是可能不是很符合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的兩部世界知名電影
如果是的話,那麼樓主的品味很高,這都是電影藝術家的傑作!受眾很少的,我也是電影愛好者呵呵~
安東尼奧尼的《紅色沙漠》
劇情介紹
女人和她的丈夫共同生活在義大利北部的一個工業城市,丈夫是一個大型企業的經理,這座城市的上空常常是煙霧籠罩,這使女人感到非常郁悶,整天焦躁不安而且神情恍惚。在焦躁不安時女人經常做出許多正常人不可想像的行為,飽食之後居然向別人乞討一塊麵包,女人難以控制自己的感情就和丈夫的一個同事偷情並且一起出去遊玩,見到的景物都受到了工業文明的污染而污濁不堪,見到的人們都是冷漠的感情如女人一樣的異常。而女人的反常似乎只是因為在一次車禍中受到了驚嚇。時間長了,女人發現以前同丈夫和兒子之間的那份親密了再也不可能存在了,那位丈夫的同事對她的感情也無法撫慰她寂寞的心靈。女人想找到理解,找到感情,但一切都是徒勞的。在這樣一個現代文明的社會豐富的物質生活里,女人徹底的迷失了,內心空虛孤獨猶如一片荒蕪的沙漠。
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紅》
劇情介紹
在瑞士日內瓦,年輕的女學生瓦倫丁在求學的同時又到一廣告公司兼職作了模特,其住處附近住著一位學法律的大學生叫奧古斯特,他正熱戀著一個叫卡琳的女孩。瓦倫丁十分想念在英國出差的男友米歇爾,但米歇爾卻總在電話那頭傳來不信任的猜疑語氣,這使瓦倫丁很壓抑,與此同時,奧古斯特也在不遠處用電話傾吐著他對卡琳的愛情。一天夜裡,拍完了一系列以紅綢為襯景的廣告的瓦倫丁開車回家時不小心撞傷了一隻狗。狗的主人——一個老頭對此十分惱火,瓦倫丁一氣之下把狗帶回了自己的家。一天,康復的小狗竟跑掉了,瓦倫丁來到狗的主人家,意外地發現了這一個自稱是老法官的老頭正在竊聽別人的電話……廣告攝影師主動追求著瓦倫丁,而瓦倫丁卻在深情思念著米歇爾,但是他的電話越來越少,甚至充滿了火葯味。那邊,奧古斯特給卡琳打的電話也始終沒人來接。瓦倫丁和老法官之間產生了一種很奇妙的感情,他們互相頂撞,譏諷,挑動。為了看到瓦倫丁的反應,老法官竟跑到法院去自首,而奧古斯特這時正巧在法庭上。老法官告訴瓦倫丁,他年輕時曾深愛過一個女人,誰知道竟在大學門口撞上了她正在另一個有錢男人的懷抱里……不甘寂寞的奧古斯特爬到了卡琳窗戶前,見到的居然是女友和另一個男人在做愛……奧古斯特決定去英國看朋友以暫時忘卻這塊令他痛苦的土地;瓦倫丁也終於下決心乘船去倫敦找米歇爾了。一陣狂風暴雨過後,老法官在電視上看到了英法海峽傳來的噩耗:由法國開往英國的客輪因氣候問題不幸翻船,1400多人中僅7人倖存,電視鏡頭前出現了倖存者的面容。解說員在其後又介紹到:……其中有兩位瑞士人,23歲的學生瓦倫丁,法律學院畢業生奧古斯特……此刻,紅面襯托著他們那可愛又可悲的臉龐,他們好像認識,卻又非常陌生……
Ⅱ 求影視經典語錄!!帶名字!
《英雄本色》
我這輩子最討厭人家拿槍指著我的頭
《無間道》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霸王別姬》
人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
塵世間,男子陽污,女子陰穢,唯獨觀世音集其兩者之精於一身,歡喜無量啊
《甜蜜蜜》
黎小軍同志,我來香港的目的不是你,你來香港的目的也不是我
聽我說,你現在馬上打個車回家,沖個熱水澡,一覺睡到天亮,明早出門,滿大街都是男人,個個都比我強
過兩年,我就要排隊買自己的房子,一間在香港自己住,一間就在鄉下給我媽住……這里是香港,只要肯挨肯做,什麼都可以
《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
只要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你怎麼江湖啊
我為天下人灑血段頭,可是天下又有幾人記得我東方不敗,其實負心的,應該是天下人
《新龍門客棧》
身外之物,莫過於此刻之情
《重慶森林》
我每天出門都會穿著戴上太陽眼鏡,披上雨衣,因為你永遠都不知道什麼下雨,什麼時候會出太陽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每樣東西上面都開始有了保質期,秋刀魚會過期,罐頭會過期,連保鮮紙都會過期,我開始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東西是不會過期的
《戲說乾隆》
皇上,您生於宮殿,長於宮殿,從宮殿里來,自然要回宮殿里去,淮秀生於草莽,長於草莽,從草莽里出來,自然要回到草莽里去
Ⅲ 《沙漠》的經典語錄有哪些
《沙漠》的經典語錄有:
1、飛蛾撲火時,一定是極快樂幸福的。
2、人,真是奇怪,沒有外人來證明你,就往往看不出自己的價值。
3、生命的過程,無論是陽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嘗嘗是什麼滋味,才不枉來走這么一遭!
4、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
5、長久被封閉在這只有一條街的小鎮上,就好似一個斷了腿的人又偏偏住在一個沒有出口的巷子里一樣的寂寞,千篇一律的日子,沒有過分的快樂,也談不上什麼哀愁。
6、夜來了, 我點上白蠟燭 看它的眼淚淌成什麼形象。
Ⅳ 如何評價莫妮卡·維蒂在《紅色沙漠》中的表演
莫妮卡維蒂的臉上天生就寫著迷茫二字,這種虛無感正是安東尼奧尼喜歡的。在紅色沙漠中維蒂飾演的朱莉安娜完全就是個神經質的女人,她走到路邊掏錢買一個別人吃剩下的麵包,她總是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該幹些什麼,完全隨心所欲,一會兒充滿熱情,轉而馬上變得異常冷漠,經常做出一些奇怪的舉動(買麵包,一個人把車開到海邊等等),這正是一種空虛、迷茫的表現,是人被環境異化後的反映,這似乎就是安東尼奧尼為莫妮卡維蒂量身定製的角色。
Ⅳ 誰有好的文文~~~~在線等
轉載的 不知道作者是誰 第一次看的時候很感動:
電影很近 愛情很遠
1980年代末我從月球上回來,ANGEL顯然已經長得高過我,鬍子沒有刮,上海牌手錶帶在右手上,回力足球鞋的鞋帶踩在腳底下,燈籠褲裡面冒著仙氣,像5歲的時侯不愛說話。
「ANGEL,讓我們重新開始吧!」我說。
其實,我並沒有說過這句話,因為那時候我不知道黎耀輝是誰。我也沒有去過月球。
從**高中門口出來以後見到ANGEL,兩個人並排在樹下走,穿過東二馬路,走到群力小商品市場,然後再往回走,都幾乎沒有說話,後來ANGEL說:「我們去看電影吧!」
那時候,沒有麥當勞,也沒有蒙地卡羅,為什麼會有人在友誼飯店吃生牛肉,對我來說是很多謎的其中之一。我們背著書包朝少年宮走,怕吃烤紅薯長豆豆,我就說我要吃榴槤。其實,我們吃的也不是榴槤,是土菠蘿。
然後在少年宮的露天電影院門口,ANGEL買了兩張票,一張叼在嘴裡,一張給我,趁我在吃土菠蘿時候,買了一包「劉三姐」香煙。我們在長石凳上走一字步。我問他,你的學校怎麼樣?不怎麼樣,混吧!ANGEL說。
露天電影院和我們小時候的一模一樣,就是長在長石凳中間的雜草高了些,螢火蟲在雜草上飛,夕陽把銀幕染成金色。ANGEL提議從最高一排的石凳往最低一排的石凳上跳,然後再返跳回來,我們就跳起來,直到兩道白色的光纜出現在空中。
我記得那部電影叫〈愛德華醫生〉,過了很多年,我才知道希區.柯克這個名字。我也記得和ANGEL看過的所有電影,在1990年代以前,我們看過小兵張噶、智取威虎山、地道戰、馬路天使、小城之春、賣花姑娘、人證、小花、春雨瀟瀟、歸心似箭、今夜星光燦爛、海之戀、巴山夜雨、天雲山傳奇、第二次握手、好事多磨、駱駝祥子、人到中年、少林寺、大上海1937、紅衣少女、開槍為你送行、黃山來的姑娘、神奇的土地、殘月、邊城、花園街五號、姐姐、城南舊事、寒夜、黑炮事件、黑樓孤魂、汪洋中的一條船、新蜀山劍俠傳、最佳拍檔之女皇密令、地獄無門等等。
2000年代以後,ANGEL到了另外一個地方,那裡很遠很遠,不曉得有沒有螢火蟲。有時候,
我坐在BUS上,就會想像兩個畫面,一個是ANGEL下額破裂,一個是ANGEL和他的女朋友在BUS途經的地方擁抱著等待大雨停止。每個人通常都會有兩種命運,我希望ANGEL是後者,這樣,我上下班的時候,或許可以看到他。
正如電影的歲月一樣,我和ANGEL之間的片段,在我的記憶中真正能夠剪輯的,是1990年代。
那天,我們看完了〈愛德華醫生〉,不願意散場,ANGEL就模仿男主角神經質的表情看著我,他的眼神在黑夜裡陌生而恐怖,當時我不願意說出來,所以,過了這么多年,寫在這里。我們決定去看看銀幕後面的世界,ANGEL走在前面,走一會回一下頭,問我怕不怕,然後遞給我一枝煙。露天電影院的銀幕大樓有道厚厚的鐵門,ANGEL用打火機照了半天,然後失望地告訴我,鎖上了。不過ANGEL說,總有一天他可以搞清楚裡面的秘密。所以,他的理想是考電影學院。
1992年我考上大學,ANGEL沒有考上電影學院,他沒有考上任何大學。他到我的學校看我,用顏料在我的畫布上畫天空,他的天空是一條條交叉黑線,這哪裡像天空嘛?我問他。他說:「你知不知道這個世界上有一種鳥,它沒有腳,所以不能著地。」
我說我不知道啊,是什麼鳥?他大笑,他從小就很少大笑,但是那天他莫名其妙地笑起來,在我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ANGEL吻了我。過了半分鍾, ANGEL拿出一根白萬點燃:「從現在開始,你就是我1分鍾的女朋友,你不答應也沒有用,因為這1分鍾已經過去了。」
每件事都有決定的瞬間,等我已經決定了以後,我和ANGEL的瞬間其實就已經過去了。只是我不知道,一直不知道,這個不知道又延續了很多很多年。
在大學1年級里,我和所有的同學一樣,迷戀〈黃飛鴻〉、〈黃飛鴻II男兒當自強〉、〈笑傲江湖〉、〈英雄本色〉等等英雄主義電影。有時候,學長和學幼之間還劃分為白蓮教和保皇派。黃飛鴻、鬼腳七和常寬舞龍舞獅舞蜈蚣的運動,是男生的課間項目之一。女生會因為喜歡梅艷芳或者鍾楚紅大吵一架,最後又因為梁家輝和周潤發合好如初。黃沾那首《滄海一聲笑》是學院院歌。發白日夢要像小馬那樣穿黑風衣闖盪越南的同學也不少。某個發育晚的男生在〈刀馬旦〉里愛上了林青霞,值得慶幸的是那時他還沒有看《東方不敗》。
ANGEL卻帶我去看另外一部電影。現在,那部電影已經立碑刻傳。但是當時我卻依然不知道王家衛是誰,正如當時我搞不清楚〈蝴蝶夢〉和〈愛德華醫生〉有什麼聯系。那部電影的名字卻一直沒有忘記,叫〈阿飛正傳〉。
那一年,我並沒有像ANGEL那樣深刻地愛著這部電影,因為我擔心ANGEL會像對待蘇麗珍那樣對待我。在學院後面的小放映廳內,我偷偷地看他,他的臉色藍光盞盞。
在〈阿飛正傳〉之後的日子,有的東西,已經面目全非了。當然,一部電影不可能引起一個時代的改變,應該是正好在一個時代改變的時候,這部電影分娩臨盤。
大2那年,ANGEL開了一家唱片店,我放暑假回家,就去看他。他的生意很好,他變得愛說話,他和很多客人,多數是放學的女高中生,說很多話,然後才和我說話。具體說了什麼,我根本不記得。當時錄音機里放著《是否》,很奇怪,張艾嘉、潘越雲、周華健、杜麗莎的版本,我都不記得,只記得蘇芮,因為我和ANGEL某個假期看的最後一部電影是《搭錯車》,
蘇芮當時還沒有什麼名氣,他說我不說話的時候像她。
「是否,這次,我將真的離開你……」
現在,還有人在K廳里扯著嗓子唱這首歌。
我知道大家都有點亂,但是我不知道亂在哪裡。ANGEL提議去看《野百合也有春天》,看完已經很夜,我們沒有地方可去,我不想回家,ANGEL沒有家可回。於是就提議再看一部電影,結果午夜場放的是黃秋生的三級片〈虐妻〉,我看得一身汗毛林立。ANGEL擁過來抱了抱我的肩,我自信地問ANGEL你有沒有女朋友?他說,沒有,也不需要。
他說那句話的時候,我忘記了他小時候的樣子。他穿窄身牛孜褲、頭發長過肩,說話不愛看我的臉,偶爾會擁過來抱一抱我的肩。〈虐妻〉放完,終於散場,ANGEL送我步行回家。天空發白,ANGEL在街上給我買了我最愛吃的倫教糕,還對那個賣早點的阿姨說:「你真好。」
我給ANGEL寫了一封信,放在口袋裡,然後去他的唱片店,遠遠看到他和一個女孩子在跳恰恰舞,跳一下打一個KISS,微笑、旋轉、眩目,使我的眼睛幾乎睜不開。我轉身回家。第二天早上,我起得很早,我決定去割雙眼皮,這個決定使我後悔終生,但我還是去了。醫生用魚絲線在我的眼皮上逢了21針,麻葯過後開始劇疼,回家的時候我邊走邊哭,我知道眼淚可能會使它們發炎,但是我忍不住。
半夜的時候ANGEL給我打電話,說有部電影我一定喜歡。我說不舒服不去。是不是大姨媽來?ANGEL關切地問。我說.你發神經,我大姨媽來關你什麼事?ANGEL委屈地說,你第一次來的時候,我不是在你身邊嗎?所以記得這個時間嘛!
《鋼琴教師》裡面有句台詞,女教師對她的學生說:「你不是舒伯特,他長得很醜,以你的相貌,根本體會不了他的心情。」9年前,我的心情就是那樣,無人可以體會。一個星期後,我還是和ANGEL去看了他說的那部電影。其實,ANGEL已經看過一次,也許他只是需要一個知音。
那部電影就是〈白發魔女〉,林青霞轉過身的時候,已經是一頭白發,她只對張國榮說了一句話:「你為什麼要騙我?!」
你為什麼要割雙眼皮?ANGEL愕然地問:「很不好看,我喜歡你原來的樣子。」我喜歡你管不著。我說。ANGEL說可是我不喜歡。
看完電影,我和ANGEL跑到我們的小學館,ANGEL在雙杠上前空翻後空翻,「你說,這樣能不能點燃一根煙?」他頭仰在地面上說,嘿嘿,可以點燃嘛!然後他開始唱張國榮的歌:「從前和以後,一夜間擁有,難道這不算,相愛到白頭?」
那個暑假我們看了很多電影,因為ANGEL依然要考電影學院。每個人都會經歷這個階段,看見一座山,就想知道山後面是什幺。我想告訴他,可能翻過去山後面,你會發覺沒有什幺特別,回頭看會覺得這邊更好。但是他不會相信,以他的性格,自己不試試是不會甘心。我們在一家提供水貨的放映廳看了〈東方不敗〉、〈阿郎的故事〉、〈東方三俠〉、〈天若有情〉……他特別喜歡王家衛和杜棋峰。
開學以後,我試圖忘記ANGEL,不讓自己一個人去教室或者一個人回宿舍。試圖忘記一個人到底可不可能?答案要到很多年以後才知道。ANGEL還是一如既往地給我寫信,現在看來,那些信和BBS差不多。
豆:
陳淑樺的《滾滾紅塵》你看了沒有?愛死張曼玉和林青霞,但是畫面太文學化,不夠生猛。秦漢的演技很差嘛。
豆:《追夢人》不錯呀,你快去找來看。最近還有很多西片,《E.T外星人》好大陣容呢。《閃亮的日子》那首《歌》很美,是羅大佑唱的,你一定喜歡,據說是詞是改編自徐志摩翻譯的,十九世紀英國女詩人Christina Rossetti的一首詩,我學好你回來我唱給你聽。
豆:《籠民》和《獅子山下》真是好電影,香港人並不像豬頭餅那麼勢利,他們也很人文關懷的。這個詞很酸吧!呵呵,據說考電影學院就要寫很多這種詞。對了,忘了告訴你,豬頭餅生了一個小豬頭,不過他不在家,他回香港看他的大老婆了。
豆:你看了《霸王別姬》了嗎?陳凱歌比張藝謀牛B多了。但是,這部電影最出色的還是張國榮,他真絕,一個人穿行於兩種性別空間,一點障礙都沒有。
……
ANGEL的信裡面沒有我,只有電影。但是,每個星期一封,從不間斷,我也從不回信。
有一天下午,我出校門口買零食,突然看到ANGEL站在馬路對面沖我微笑,和上次一樣,神色迷離,像沒有重量的影子。他說,要去北京,不知道去多久,考上為止,店送給了人。送給了誰?我問,眼前浮現那個和他跳恰恰舞的女孩子。你不認識,她和她丈夫分居了,因為她丈夫常常打她,她一個人生活沒有錢。那關你什麼事?我愛她。ANGEL鎮定地說:「但是,她不愛我,她誰也不愛。對不起,一直沒有告訴你這個事,因為她比我大10幾歲,怕你說我變態。」
ANGEL和我,就這樣中斷了2年。畢業以後我到了另外一個城市。當時流行《花月佳期》、《梁祝》等港片,以及無數好萊塢大片。到處是吳奇隆、楊采妮、STEVEN SPIELBERG、薩姆.尼爾、湯姆.漢克斯,馬蘭.白蘭度……我每周到美術學院附近的放映廳去看小電影,半夜吃水餃,打發時光。沒有收到ANGEL的信的日子,過久了,就成了習慣。
又過一秋,南方城市沒有黃葉滿地,卻有冰涼的秋風穿體而過。媽媽打電話告訴我,你的小學同學滿世界找你。哦,是嗎?我當然知道這個同學,是ANGEL,不止是小學、還是幼兒院和中學,差點還是高中或者大學。ANGEL給我打了電話,聲音沒有變,話不多,恢復了幼兒園時期的文靜內向。當然是沒有考上。至於漫漫3年去了什麼地方幹了什麼和什麼人在一起,一言難盡,想看看我。
ANGEL就來了。我們相聚的時候,彼此都還是一個人。也許在這個世界上活著,始終都是一個人,是一種常態,所以沒有什麼稀奇。拖家帶口的人當然很少相聚。ANGEL在我租的房子里住下來,他沒有什麼行李,帶著中國電影出版社出版的幾本書,也不愛惜,隨手扔在我的床底下。那一年,我們都沒有工作,我靠寫稿維持生活,他幫我做家務。剛開始的時候,我在陽台上看到他幫我把洗好的胸衣曬上去,覺得臉紅心跳,幾天以後,就習慣了。我們沒有什麼大開銷,剩餘的錢用來去美術學院附近的小放映廳看電影。ANGEL的口味比以前挑剔很多,慢慢的,我也挑剔起來。那家放映廳的賣票女孩有嚴重的羅圈腿、說話簡約,沒有男朋友,好像也沒有什麼親人,和我們一樣獨自生活在這個城市,在放映廳拐角的廁所洗澡。ANGEL很喜歡她,經常借故和她聊天。她反應冷淡,有一次還高聲說了一句:「你女朋友看著你哩!」ANGEL回過頭朝我笑笑:「說,她不介意的啦!」
有時候和ANGEL看片子,我會瞌睡下去。看戈達爾的電影《精疲力竭》的時候,我就靠在他的肩膀上睡著了。醒來的時候,ANGEL還在看,我說你在北京看這種片子沒看夠啊,他嘆了一口氣說,當時沒看懂。自從ANGEL來了以後,我幾乎是陪他「補習。」什麼《一條安達魯狗》、《伊凡.雷地》、《羅生門》、《亂》、《野草莓》、《去年在馬里安巴德》、《八部半》、《基督最後的誘惑》、《七宗罪》、《紅、白、藍、十戒》、《紅色沙漠》、《發條橙》、《迷牆》、《紙醉金迷》、《巴黎最後的探戈》、《巴黎野玫瑰》、《玫瑰不了情》、《呼喊與細語》、《夜間守門人》、《出租司機》、〈雲上的日子〉……有的片子他已經看過2到3遍;而在美術學院的電影鑒賞課里,我也已經看過1到2遍,但是,我們還是和大一、大二的學生坐在一起,在黑壓壓的人頭後面,不露聲色的再看一遍。對ANGEL而言,也許這是一種由失落而產生的惡習,對我而言,純粹只是為了陪著失落的他。
最幸福的日子,是和ANGEL一起看周星馳。周星弛讓我們幾乎遺忘了看許冠文、黃百鳴、張堅庭時,所有發笑的原因。這個最初只是在《蓋世豪俠》演小嘍羅的混混,成了我和ANGEL日常生活中極力模仿的對象。
我們越來越窮,這個一個問題。當時,街上有賣VCD機和電腦, ANGEL答應我要在我過生日的時候,給我買一台,但是他每天待在家裡,在他的床上發呆,沒有任何收入,而時間已經到了1997年。我找了一份工作,在雜志社上班,經濟有所改善。ANGEL還是沒有找到任何工作,我知道在這個城市,高中畢業的確很難找食。我終於說,ANGEL有個男孩追我。哦,是嗎?你喜歡他嗎?還可以吧!我覺得他人不錯。
那天,我們又看了一遍《倩女幽魂》,從街上往出租屋走。我提出了兩個人之間最難以開口的問題,說了也就說了,後果不難設想。ANGEL搬了出去,說搬,不是很確切,他沒有行李,衣服是我的,拿了幾件,裝在塑料袋裡,走了。
我又哭了很長時間,其實,我根本沒有男朋友,我希望ANGEL留下,但是我找不到理由,我們住在一起快1年了,連手都沒有拉過,我憑什麼留下他?這是常理。
「在返香港之前我在台北住了一個晚上,我到了遼寧街,夜市很熱鬧,我沒見著小張,只看見他家人,我終於明白他可以開開心心在外邊走來走去的原因,他知道自己有處地方讓他回去。我不曉得再見父親會是怎樣,到時候再說吧。離開時我拿了他一張相片,我不知道哪日會再見小張,但我可以肯定,如果想見的話,我知道在哪兒可以找到他。」
我記得住這段台詞,但這是電影,不是生活。我也有ANGEL的照片,但是我不知道,如果想見的話,在哪裡可以找到他。
1998年,我有了男朋友,我和他看〈甜蜜蜜〉,看到黎明在街上,鄧麗君的歌聲響起來的時候,眼淚打濕面龐,男朋友摟緊我,越是這樣,越是難過。
結婚前,我打電話回家鄉問我的媽媽,有沒有ANGEL的消息,媽媽說,不知道哪,很久以前問過我你的電話,這個孩子怎麼啦?
有的電影,我一直不願意寫,比如〈新不了情〉、比如〈新橋戀人〉什麼的,這裡面的原因,沒有任何人知道。1年之後,我離了婚。有人擔心我孤單,給我介紹新人。我也去相過親,比如一個從事銀行工作的男人。我們去吃西餐,他提議AA制,我想這也沒有什麼不好。後來買單的時候,他少給了35元錢,我有點奇怪,但是也沒有說什麼。為了打消我的疑慮,他告訴我,上次去買避孕套,是他付的錢。「哦,那麼……就這樣吧!」我拿起背包大跨步走出西餐廳,他打來電話道歉說,他媽媽是一個很節省的人,他父親死後,他的媽媽更節省了,他每個月的工資都保管在他媽媽那裡……「你知道嗎?我媽媽很孤獨,我不想傷害她。」我不能和這樣的人生活。
所以,ANGLE再見到我的時候,我還是一個人,我們像多年以前那樣開懷大笑,喝酒、說電影中的笑話,聊無聊瑣事。至於中間的那段空隙,大家都似乎有意避免,絕口不提。我只知道ANGEL走了以後在一家廣告公司做事,間或有3、5個女朋友,他說是性伴侶。ANGEL只知道我嫁了又離了,前後的事情我都一筆帶過。我們非常意外的重逢的那間酒吧,叫「晚風中的藍調共和。」
ANGEL送我到路口,他說:「我不進去了。」
我說,沒有關系,好朋友來日方長。
ANGEL說,你真的當我是好朋友嗎?我說,是啊,很多很多年的好朋友。ANGEL淡淡地笑了一下,我突然發現他看上去老了,也許我也是,不知道他有沒有發現。「那,我走了。」ANGEL走了,我才恍惚想起,沒有問他要電話!我想我們是不是都以為彼此停留在幼兒園時代呢?原因不得而知。
ANGEL和我,在這個城市都沒有親人,我曾經以為我們可以比親人更親,這也許是錯覺。我回家過年,從早在多年前就已經改為禮品店的唱片店,拿到房東的電話,找到ANGEL愛過的那個女人,她已經40歲了,真可怕。她好像已經忘了ANGEL那麼一個人。
我打聽不到ANGEL的任何消息,他只有一個外婆,而自從他的外婆死後,他再也沒有家。
過完年回來,我期待能夠在「晚風中的藍調共和」再見到他,但是,那家酒吧在開春的時候倒閉了。時間到了2002年,上帝讓我遇到一個竟然認識ANGEL的朋友,他告訴我說,你的朋友在1年前出了車禍,下額破裂……其他部位的破裂我不願意聽下去。
有一句話,說出來很老土,這句話其實也很簡單:
「ANGEL,抱一抱我。」
想你的時候/我就飛奔來到你身邊/穿過高山/飛奔到你身邊/孤獨的時候/我就一個人去旅行/一個人的旅行……
Ⅵ 這部電影叫什麼.. (200分問題!)
《紅色沙漠》1964年 29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主演:莫尼卡·維蒂 查理德·哈里斯 卡洛·吉奧內蒂
在該片之前,安東尼奧尼有意識地擯棄色彩,他認為自己身處一片黯淡,無所謂紅藍綠紫。在影片中,他也並沒有意識到紅的熱情和藍的冷靜。絢爛的顏色僅僅是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表達他們經過城市異化和扭曲的內心後看到的被扭曲的世界。安東尼奧尼改
變了景物的自然顏色,大量的把建築物塗成紅、黃和灰色。紅色是出現最多的刺目的顏色,象徵恐懼、神經質的女主角朱麗婭娜內心想掙脫,渴望新生活和自由的願望,然而在和丈夫的朋友偷情之後,似乎她的希望又從這場感情的逃亡中破滅了,她明白這不過又是一次重復而已。於是她沒有搭上那條紅色的輪船,而告訴兒子小鳥不會再往有毒的地方飛。
《紅色沙漠》為世界塗上顏色,被譽為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彩色影片。但人們面對它斑斕的色彩時只會感到壓抑和冷,女主角莫尼卡·維蒂驚慌無助的傳神表情濃縮了所有安氏影片的主題:徘徊在封閉的內心,失落了被拯救的可能的世界。
批判和真實
《紅字》 美國
導演:羅蘭德·喬菲
主演:黛米·摩爾、加里·奧德曼 、羅伯特·多夫
故事梗概:
17世紀中期,美貌的羅傑夫人海斯特遵照丈夫的安排,獨自來到一座新建的小鎮生活。在那裡,生性自由的她與年輕的牧師阿瑟一見鍾情,但因為受到沉悶的社會環境和兩人特殊身份的限制,他們一直用理智約束著自己的腳步。直到數月之後,小鎮上傳來了羅傑在沉船事故中意外喪生的消息,海斯特認為這是上天在幫助她從痛苦的婚姻中解脫出來,與阿瑟的愛情也頓時變得如潮水般洶涌澎湃。
不久海斯特便懷孕了,這件事被嫉妒她的人們揭發出來,對她的過激言論一直以來就心懷不滿的教派權力機構也借機發難。他們逼迫海斯特懺悔並供出同犯。倔強的海斯特因為拒絕了這一要求,很快便被關進了監獄。在女兒出生後,又被迫在胸前佩戴著意味著通姦的紅色「A」字,站在古老的枷刑台上示眾。在人們無情的注視下,她拒絕了阿瑟提出的懺悔並供出同犯的要求。
然而,與此同時,在印第安人的囚禁中僥幸逃脫的羅傑已經悄悄潛入小鎮,他要對背叛自己的人展開可怕的報復……
受過懲罰後,海斯特在城外遠離人群的一間小茅屋裡住了下來。她以做針線活維持生計,並細心地照料著她的女兒--珠兒。這時,海斯特的丈夫來到了美國,他滿懷仇恨地改名換姓,以醫生的身份暗中調查與海斯特通姦的同犯。
很快七年過去了。珠兒已成長為一個美麗可愛的小姑娘。而海絲特因為不斷熱心接濟和幫助別人,最終贏得了人們的尊敬,使胸前那本來代表恥辱的紅字變成了美好善良德行的象徵。 而經過多年的窺探,羅傑也認定了牧師阿瑟就是那個隱藏的同犯。於是他千方百計地接近阿瑟,旁敲側擊、冷嘲熱諷,不停地在精神上對他進行折磨。
海斯特為了使阿瑟逃離丈夫的陰影,決心帶著女兒和他一起逃走,但卻被羅傑發現,計劃失敗了。而對羅傑的恐懼和自己隱瞞罪責的煎熬使阿瑟的健康每況愈下。終於在離開塵世前夕,他在全體教眾的面前,挽著海斯特和女兒珠兒登上了枷刑台,用以生命為代價的深切懺悔換取了道德上的新生。
精彩視點:
影片《紅字》根據霍桑的名著改編而成,以新英格蘭殖民時期信奉加爾文教的清教徒移民的生活為背景,表現出宗教對人們思想和心靈的壓制和摧殘。但在敘事主題和情節上與原著相去甚遠,除愛情由悲劇結局變成好萊塢式的團圓結尾之外,為了增加敘事的神秘感和曲折性,還加入了大量印第安人的生活背景,大大加強了影片的可看性。
本片由著名影星黛米·摩爾和演技派明星加里·奧德曼聯袂出演,細膩表演絲絲入扣,不容錯過。
Ⅶ 認識大師系列之安東尼奧尼|建築、空間
安東尼奧尼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最傑出的義大利導演之一。這個時期,他有幾部代表性的作品,按照時間順序依次為:《奇遇》(1960)、《夜》(1961)、《蝕》(1962)、《紅色沙漠》(1964)。
前三部被稱為情感三部曲,最後一部是安東尼奧尼個人執導的首部彩色電影,也有人稱之為電影史上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彩色電影。
電影&建築:藝術
電影是一門藝術,這一點,在安東尼奧尼的作品裡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雖然在電影誕生之初,僅僅是作為一種消遣娛樂的方式。
即便是現在,大多數人對於電影的印象也只是工作之餘的娛樂休閑方式,於是便有了所謂的「爆米花電影」。
但安東尼奧尼的電影,屬於真正的 藝術電影 。
世界電影史曾經提到:到了二十世紀40年代,電影已經完全是一門成熟的藝術,能夠吸引 嚴肅認真的藝術家們利用電影表達他們的思想和情感 。
這些藝術家拿起攝像機創作,就如同作家拿起筆寫作。
安東尼奧尼絕對稱得上是一位藝術家,他本人就曾經夢想當畫家,而他對線條、構圖、空間、色彩等具有濃厚的興趣,這些在他的電影中都有所體現。
很多建築學者都喜歡研究安東尼奧尼的電影,也是因為, 建築和電影在藝術審美上有共通性 。
建築也是一門藝術,雖然建築最初的起源不過是為人類提供遮風避雨的棲身之所。
隨著歷史的不斷發展,人類對房屋的要求不再局限於容身,轉而追求更高層次的審美需求。
不管是遭遇大火的塞納河畔的巴黎聖母院,還是在《妖貓傳》、《長安十二時辰》等影視作品中出現的宏偉的大唐宮殿,誰能否認它們在建築藝術上的價值呢?
就像不是所有的電影都具有藝術欣賞性,也並不是所有的建築都能達到藝術的高度。
留心觀察你所在的城市,有多少如同鋼筋混凝土森林般的小區高樓冰冷的林立於城市?
電影&建築:空間
老子的道德經里曾有這么一段話: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大意是說,對於房屋而言,真正有使用價值的是中間的空虛部分。
可見,空間對於建築的重要性。
如果說人物是電影故事的主角,那麼,空間就是安東尼奧尼鏡頭下的主體。
而電影中的空間更多的是指景框中的空間。 攝影機以景框界定出「特定的空間」,而攝影機的運動則會帶來更多變換的空間。
電影中的空間對於人物角色的心理及情感有很好的襯托作用。
安東尼奧尼鏡頭下的空間
在安東尼奧尼的作品裡,故事被不斷的弱化,幾乎沒有劇情沖突,同時節奏也很緩慢,演員的台詞如散文詩般凝練甚至晦澀。
因此,安東尼奧尼的個人風格常被稱之為「安東尼奧尼式無聊」。
的確,尤其是在情感三部曲中,這種安氏無聊發揮的淋漓盡致。
觀眾看到的影片中人物的無聊、空虛、漫無目的,正是導演所要傳達的:在現代主義物質文明下,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缺乏以及人與整個社會背景的疏離感。
這四部電影,都是安東尼奧尼 對當代生活的探索 。而影片對建築、空間的利用則很好的契合了這種主題。
《奇遇》
這是影片中最後一個定格畫面,也是最耐人尋味的一個場景。
這是一個大遠景,建築的外牆占據了鏡框一半的空間,而對比之下,男女主人公的背影顯得異常的渺小與孤獨。
人物角色被鏡頭冷靜的展現給觀眾,觀眾幾乎難以感受到他們。
《夜》
影片切到這個畫面的時候特別震撼,厚重的建築牆面幾乎占據了整個景框,只在左邊留下能夠喘息的空間。
而漫無目的走在街道上的女主此時從左下角出現,這種強烈的對比象徵著角色人物的脆弱與無力感。
《蝕》
這個畫面發生在證券交易所,瘋狂買賣股票的人在景框中的空間擁擠推搡,似乎要湧出畫面。
安東尼奧尼的影片常常是安靜的、緩慢的、沉寂的,很少出現這種擁擠的畫面,但在這部影片中,對證券交易所內的場景有幾乎近半個小時的呈現。
導演想要表達的正是在這種社會背景下,人的精神空虛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疏離(女主角和她炒股的母親,女主角和身為股票經紀人的男主等等)。
《紅色沙漠》
這個畫面其實是電影的海報,並未出現在影片中,但是卻很好的揭示了影片的主題。
女主角精神有些創傷,常常表現的很神經質,在這幅畫面中,三人對立而站呈三角構圖。
而她被丈夫和情人圍困在角落的空間里無法逃脫,身後的白色牆壁上被導演刻意噴灑了紅漆,更加暗示著女主此時焦慮不安的精神狀態。
四部作品看下來,不得不感嘆大師深厚的藝術造詣,幾乎每一幀畫面都堪稱經典。
而對大師的探索這才只是個開始。
Ⅷ 下面哪一部電影是安東尼奧尼的作品
樓主不上圖,我只好把安東尼奧尼的作品列出來啦!樓主看看。。
「我的電影一向是追尋的作品。我是一個繼續追尋並深研自己與同時代人們的人。也許每一部電影里,我都在尋找男人情感的痕跡,當然也有女人的,在這個世界裡,那些痕跡因為外表的感傷而被埋沒……」 ———安東尼奧尼
大師的六部最經典作品:
《奇遇》 THE ADVENTURE(1960)
《紅色沙漠》 RED DESERT(1964)
《放大》 BLOWUP(1966)
《中國》 CHUNG KUO-CNINA(1972)
《過客/職業記者》THE PASSENGER PROFESSIONE:REPORTER(1975)
《雲上的日子》 BEYOND THE CLOUDS(1995)
Ⅸ 在世界中心呼喚愛🏜
被英國BBC評為人生必去的50個地方之一,2004年日本純愛電影《在世界中心呼喚愛》也選中了這里為核心拍攝場地,澳洲烏魯魯(Uluru)現時是世界著名的文化和自然遺產。
這片沙漠的土地蘊含大量鐵質,原本土壤是藍靛色,經過氧化之後,泥土呈現了一片赤紅,而烏魯魯正好位於整個澳洲中心的位置,就像是澳洲赤紅又有活力的心臟一般,發放著一股動力和吸引力。
■世界中心
「這是哪裡?
這里叫做烏魯魯,
這里被澳洲原住民視為很重要的神聖之地。
他們覺得這是世界的中心,
一起去吧!
嗯!我們一起去。」
——《 在世界中心呼喚愛》
這是日本電影《在世界中心呼喚愛》中的台詞,這部純愛電影感動了無數人,也包括我。
在電影中,朔太郎為了實現初戀亞紀生前的夢想,來到了她最想去的「世界中心烏魯魯」,這里也因此成為更多人心底嚮往的世界中心。
其實,烏魯魯被稱為世界中心,是從當地原住民阿南古族(Anangu)那裡開始傳播的。烏魯魯Uluru就是他們對於艾爾斯巨石的尊稱,而這些巨石大約位於澳洲的中心處,所以思維樸素的阿南古族人認為,這里就是大陸的中心、是世界的中心,並視為不容侵犯的聖石,是他們文化的象徵。
烏魯魯是世界上最大的單體岩石,高348米,長3000米,基圍周長約9.4公里。它氣勢雄峻,於荒漠之中屹立了5億年!5億年!5億年!
烏魯魯現時有兩個流通名字,一個是一萬年前原住民對它的稱呼「Uluru」,而 「Ayers Rock」則是大約百多年前,白人來到這個地區時對這塊大岩石的稱號。如今旅遊當局及澳洲人都非常尊重原住民阿南古族(Anangu)的生活,以及他們對烏魯魯的信仰及禁忌。
出發前我們被多次提醒,烏魯魯北面有不少部分是嚴禁拍攝,大石最近的步行徑旁附近亦掛上不少「禁止攝影」的告示。這個地區全名就是「烏魯魯—加他茱達國家公園(Uluru-Kata Tjuta National Park)」,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認定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雙遺產。公園裡面的另一個名字加他茱達(Kata Tjuta),也是烏魯魯傳統主人阿南古人的神聖之地。加他茱達位於烏魯魯以西約32公里,由36塊圓頂巨石組成,佔地3,500公頃,最高的奧加山脈有546米高。這些屹立在浩瀚沙漠之上的巨石群,相對於一體而成的烏魯魯,又是另一份雄偉壯麗。
■徒步行走
我們穿戴好防曬衣帽,沿著山腳、應該是岩石邊,一邊走一邊按照小D同學細心收集的指引資料,閱讀巨石群形成的說明。早在5億年前,這片土地本身有一些高山低谷,加他茱達的泥土成分本來就在高山之上,後來經超長時間地質變動,高山的土壤一層一層的流向山谷,逐漸形成一塊遼闊的沉積平原。到3億年前,地殼再次發生巨變,將這些巨形沉積石從地面擠壓出來,經過數百萬年風雨的侵蝕後,再分裂並形成多塊巨石,逐漸矗立在澳洲北部這塊紅色沙漠之上。
花了大約30分鍾走進巨石群的狹縫之中,發現在這些岩石群底部都形成了一些小谷,把雨水儲起形成水潭,成為了該區重要的水源,也許這個就是原住民崇拜大石的其中一個原因吧!
沿著庫尼亞(Kuniya)小路,你可以欣賞到原住民的岩畫,看到原住民賴以生存、有千年歷史的穆迪丘魯水潭(MutitjuluWaterhole),了解當地的特色植物,聽到原住民的傳統故事……
■日落時分是烏魯魯最美的時刻,因此來到烏魯魯一定要去看一次日落。烏魯魯在一天陽光的不同角度照射下會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因此,在烏魯魯觀日落的看點不在太陽本身,而是光線照在烏魯魯巨石呈現出的不同色。
■原野星光
國家公園的原野星光秀(Field of Light),其設計重點是用投射器透過光纖將光線把小圓球照亮,整個LED燈網都安排在遼闊的曠野上面,以烏魯魯岩石做背景,遠距離欣賞這些色彩變化的點點燈光。隨著夜幕的降臨,原野星光也逐漸點亮,從荒漠深處如升起點點繁星。步入「原野星光」所鋪陳的燈光海洋,是可以回味許久的浪漫。
原野星光的創作人是國際裝置藝術大師Bruce Munro,他說10年前已經有原野星光這個藝術構思,可惜多年來都糾結於一些技術問題而未能成事,例如在欠缺電力供應的地方維持整個計劃,以及運用什麼物料去製造發亮的部分,經過多年摸索,他決定利用太陽能及可以環保再用的纖維物料去實現整個計劃。
澳洲北部日光很充足,隨著四季交替及氣候的變化,會為這個遼闊區域帶來不同的動人風光,在一天中不同的時間和不同的氣候條件下,岩石群也會呈現不同的變化。Bruce Munro說,他花了一、兩年時間去消化這個計劃范圍附近的光線變化,才決定整個裝置的設計細節,最後採用發光的光纖線設計。因為他認為所有藝術都關於光線,而光線就等於他的畫筆,這些顏色會不斷變動的光纖網路,在澳洲原住人認為最神聖的大岩石面前,繪畫出一幅經典作品。
■璀璨星空
卡塔丘塔國家公園的帳篷夜晚,溫度驟降,在冰涼似水的黑暗戶外,等待著夜幕低垂之後星空的閃亮登場。
夜色越來越深,當密密麻麻一整片星河漸漸顯現在頭頂,星光跳躍閃動,讓人在一瞬間屏住呼吸,湧起難以言說的感動。
璀璨的星空美到令人窒息,感受著遠離煩囂擁抱靜夜的簡單美好,抬頭仰望絢麗的星空時,想起《小王子》裡面說:
「星星發亮,
是為了讓每一個人
有一天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星星。」
那麼,你找到了么?
✨✨✨✨✨✨✨✨✨✨✨✨✨✨✨✨
🤟補充一個奇怪的絕招:
來到烏魯魯的岩石邊,將近40度,很奇怪地發現除了包得嚴嚴實實的防曬衣之外,居然有許多人的臉上掛著黑紗,直接將臉也包了起來。
這是防曬的終極大絕招嗎?
後來我才知道,這黑面紗並不是紗做的,而是滌綸的,非常不透氣。遊客戴他們的原因,並不是為了防曬,而是防蒼蠅。
澳大利亞這個國家位於南太平洋,鄉村和城市都異常干凈,干凈到仿若飄來此地的灰塵都會望而卻步。
但奇怪的是,位於中部的北領地尤其在烏魯魯周邊,不知為何,蒼蠅就是巨多,巨多,巨多。
那些做足攻略的遊客,都把頭包得嚴絲無縫。而對於我們幾個自由散漫全然敞開心懷迎接未知世界的小夥伴來說,蒼蠅,確實成為了揮之不去的煩惱。成群的蒼蠅不斷在腦際盤旋,嗡嗡作響,要拿穩照相機都不容易,只好一直搖頭晃腦、手舞足蹈…
Ⅹ 當你在看日出,而我卻在看什麼
「文理聯合大作戰」 小引
在中國,那場互斥「文傻」、「理呆」的大戰已經撕了多少年?
高中分科,大學分專業,社會分工作,在出身人文與出身理工的人群之間,這道隔閡往往不減反增。「理工男」、「文藝女」的區分早已超出求職圈,進入要命的婚戀界,成為最常見的社會刻板印象。接踵而來就是更刻板的「綠茶婊」、「程序猿」、「蓮花聖母」、「摳腳大漢」……
於是有人說,要熔斷隔閡,「用愛科普」,不只有科學原理,還要有科學文化!於是這幾年,極客當道,知者為王,在飯局上聊科學冷知識,可比聊文藝理論受歡迎多了。然而,作為一枚有心陰陽雙修的高端理工男(或女),你碰沒碰到過下述情況呢?
你說:「陳綺貞的唱片講到那頭世界上最孤獨的鯨魚,它的叫聲是52赫茲,別的鯨魚都聽不見。」
他們說:「對不起,我們很少聽流行音樂。」
你說:「諾蘭的電影還是有很多硬傷,永恆號太空船的燃料箱太小了。」
他們說:「對不起,我們從來不看好萊塢大片。」
你說:「劉慈欣的小說中那個像彈琴一樣彈奏星星的設定真是非常優美。」
他們說:「對不起,我們實在沒讀下去,文筆太差了,『像一隻巨手』這個比喻他要重復用多少遍啊!」
「裝!裝!裝!」你在心裡罵著,卻只得屈從於文化分層,聽他們繼續聊他們的司機隊:斯特拉文斯基、塔可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
面對高端文藝女(男),要想沖破分層,打通文理,成功逆襲,只有深入敵後,讓他們腹背受敵,文不傻,理不呆,讓那些善裝者心服口服。
這就是我們的「文理聯合大作戰」系列。我們將從嚴肅音樂(古典、爵士、實驗)、純文學(經典小說、現代詩)、藝術電影、美術史(架上、裝置、觀念)等相對高端的文化產品中,擷取與科技息息相關的細節,發掘話題,增加談資,讓社交場合的文理沖突變得融洽一點。
7月4日,伊朗電影大師阿巴斯患癌離世,我們就從他聊起,八一八藝術電影名導們氣吞山河的科技心,其中包括:阿巴斯的塔吊、安哲羅普洛斯的斗輪挖掘機、安東尼奧尼的射電望遠鏡、侯麥的綠光。
阿巴斯的塔吊
純藝術電影是什麼?很難定義,不妨這樣說:面對其愛好者,聊007、蝙蝠俠、斯皮爾伯格,肯定沒戲;聊岩井俊二、姜文、昆汀·塔倫蒂諾,還是夠嗆;商業片和文藝片的粗率二分,根本不作數。他們不屑於豆瓣和IMDB的排行榜,讀的是法國《電影手冊(Cahiers Cinema)》和英國《視與聽(Sight & Sound)》雜志,看的是「標准收藏(The CriterionCollection)」,心中的大師譜系包括奧森·威爾斯、伯格曼、布列松、費里尼、戈達爾、小津安二郎、侯孝賢、錫蘭……
阿巴斯肯定是繞不過的里程碑。這位伊朗新浪潮的翹楚,引領中東電影殺入國際視野,斬獎無數,被黑澤明怒贊過,被張藝謀模仿過,愛好者們會誇贊他對長鏡頭、自然光、非職業演員的運用,以及他對兒童的溫情、對災難(1990年伊朗地震)的關切、對生死的拷問。還記得他捧回金棕櫚獎的《櫻桃的滋味》中,那個開路虎住豪宅卻執著於自殺的男人,是怎樣靜靜眺望人生最後的一次日落(見圖1)?
「科普中國」是中國科協攜同社會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科學傳播的科學權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國融合創作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