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橘頌表現了主人公怎樣的精神品質 橘頌的介紹
1、《橘頌》又稱九章《橘頌》,是屈原早年的一篇作品。
「橘」與詩人屈原的形象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體現了詩人屈原忠於楚國,至死不渝的精神,體現了詩人高潔的人格形象等。作者借橘樹贊美堅貞不移的品格,橘樹是天地間最美好的樹,因為它不僅外形漂亮,「精色內白」「文章爛兮」,而且它有著非常珍貴的內涵,比如它天生不可移植,只肯生長在南國,這是一種一心一意的堅貞和忠誠,再如它「深固難徙,廓其無求」「蘇世獨立,橫而不流」,這使得它能堅定自己的操守,保持公正無私的品格。最後作者表達了自己願意以橘樹為師,與之生死相交的願望,這也是作者志向的表達。
2、《橘頌》是一首詠物抒情詩。前半部分緣情詠物,以描寫為主;後半部分緣物抒情,以抒情為主。兩部分各有側重,而又互相勾連,融為一體。詩人用擬人的手法塑造了橘樹的美好形象,從各個側面描繪和歌頌,橘樹的形象是詩人用以激勵自己堅守節操的榜樣。
Ⅱ 屈原《橘頌》的讀後感
《橘頌》是戰國時期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著名詩篇之一:「後皇嘉樹,橘來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著名學者、楚辭專家文懷沙先生對《橘頌》寫下這樣的譯文:「在皇天之下,厚土之上,有一種美麗的樹木生長著;那樹上載負著能服習於我們水土的橘果.你,橘果,秉受這堅定的意志,繁生在絢麗的南國.根深蒂固,那不容易轉變的素質,正表現出意志的不可消磨……青赤的顏色,潔白的內在,正暗示我們對人處事應該如何去做.你具有多種多樣的美好的風姿,簡直找不到任何小疵,多麼完美!
《橘頌》實際上述說了一個愛國主義者對自己故土深沉的愛.屈原的很多作品都是通過物來表現的,他緣物寄情,用美人、芳草比喻君子,把惡草、丑草比作小人.因此,他總帶著花環,歌頌花,歌頌生命.他不願讓花凋零.全詩正是寄託了這樣的情感,通過對橘樹的歌頌,說明自己的堅貞,洋溢著詩人熱愛祖國的一片精誠.《橘頌》是對一個堅貞美麗性格的肯定,是對一個堅貞美麗靈魂的歌頌.不論在任何時候,都能激起人們強烈的愛國主義熱情.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文懷沙先生畢生研究屈原,「騷音錚錚」,為了美好的理想和信念,一生經歷了巨大的磨難,但愛國之卻心始終不變.這正是我們為之謳歌的屈原精神的內涵.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迅速發展,古老的華夏再度騰飛,而蘊含在歷史深處的民族精神是我們必須汲取的偉力之源.今天,我們重讀《橘頌》,旨在從古老的詩篇中獲得新的啟示,進一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重鑄民族之魂.
Ⅲ 屈原的《橘頌》原文是什麼
戰國·屈原《橘頌》
後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深固難徙,更壹志兮。綠葉素榮,紛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圓果摶兮。青黃雜糅,文章爛兮。精色內白,類可任兮。紛縕宜修,姱而不醜兮。嗟爾幼志,有以異兮。獨立不遷,豈不可喜兮!深固難徙,廓其無求兮。蘇世獨立,橫而不流兮。閉心自慎,不終失過兮。秉德無私,參天地兮。願歲並謝,與長友兮。淑離[20]不淫,梗其有理兮。年歲雖少,可師長兮。行比伯夷,置以為像兮。
Ⅳ 《橘頌》主要寫的是什麼
《橘頌》被認為是屈原早期作品。詠葉橘樹深固難徙的志向,秉德無私的品質,獨立不迂的操行,是作者人格精神的象徵。通篇用比興手法寫成,是詠物詩之祖。
Ⅳ 電影屈原
在改編自郭沫若同名話劇的電影《屈原》中,鮑方先生擔任了編劇、導演和主演。《屈原》作為一部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彩色故事片,是文革後第一部在內地上映的香港電影,當年曾在內地引起強烈反響。
在這部影片中,鮑方先生的女兒鮑起靜扮演了屈原的學生嬋娟。這也是她與父親在電影方面唯一一次的合作。
我很有幸在2005年,在家裡看過這部電影,看慣了現代電影的我,看到這充滿了藝術造詣的精品,心靈的震撼著實了得。屈原的偉大人格,愛國精神,高尚情操,以及豐富的才華,早就讓我佩服得很緊。記得電影里有個鏡頭,嬋娟在橘樹下彈箏詠唱《橘頌》,聲調清幽,寄託深遠,讓我至今難忘。要說那部影片對我影響最大,屈原算是其一。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Ⅵ 電影《屈原》屈原的主旨思想是什麼
如果屈原生在現在的時代,肯定有用武之地。因為現在的社會比古代改進了很多。雖然也有貪污犯,但只是少數。現在的社會領導者是為國家、為人民著想的。我覺得屈原正直,不慕榮利,為國家、人民著想,有遠大的抱負但無力實現。好在他的付出是有回報的,人民很愛戴、尊敬他。當然正因為有了屈原這樣的人物,才顯出另一些人的可惡。尤其是像南後、大臣們的形象讓我心裡產生憤怒。這些人真讓人厭惡,還有不明事理認為屈原是叛賊,奪了他官職的南王。而如此的官吏也突顯出百姓的善良。屈原在一位善良的老人家家裡修養,還有大娘大叔們給他們送糧食。後來楚國被攻打,屈原擔心國家就回去了,但被南後貶官。而屈原的學生也為了自己的前途和榮華富貴背叛了屈原,離他而去。在這時,嬋娟出來了。她願意追隨屈原,不離棄他。一些百姓同屈原商量變法事宜,被公子子蘭帶人攪了。屈原痛罵張儀,被囚了起來。屈原都那番落魄了,但那些人還不放過他,在他的酒里下毒。那杯毒酒誤被嬋娟喝了,最後屈原離開了。
我有時在想,如果這個世界上有時光機,可以回到過去,要把像屈原這樣的人才救出來,不埋沒人才
Ⅶ 《橘頌》主要表達了什麼中心思想
表達了作者追求美好品質和理想的堅定意志。
《九章·橘頌》是戰國時期楚國大詩人屈原的作品。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詠物詩,表面上歌頌橘樹,實際是詩人對自己理想和人格的表白。
全詩可分兩部分,前十六句為第一部分,緣情詠物,重在描述橘樹俊逸動人的外美,以描寫為主;後半部分緣物抒情,轉入對橘樹內在精神的熱情謳歌,以抒情為主。兩部分各有側重,而又互相勾連,融為一體。
詩人以四言和三言的形式,用擬人的手法塑造了橘樹的美好形象,從各個側面描繪和贊頌橘樹,藉以表達自己追求美好品質和理想的堅定意志。
(7)老電影屈原橘頌擴展閱讀:
《九章·橘頌》當是屈原早期的作品,學者認為是詩人任外交官出使齊國時作。南國多橘,楚地更可以稱之為橘樹的故鄉。《漢書》盛稱「江陵千樹橘」,可見早在漢代以前,楚地江陵即已以產橘而聞名遐邇。不過橘樹的習性也奇:只有生長於南土,才能結出甘美的果實,倘要將它遷徙北地,就只能得到又苦又澀的枳實了。
《晏子春秋》所記「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說的就是這種情況。這可算是一大缺憾,但在深深熱愛故國鄉土的屈原看來,這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的秉性,正可與自己矢志不渝的愛國情志相通。所以在他遭讒被疏、賦閑郢都期間,即以南國的橘樹作為砥礪志節的榜樣,深情地寫下了這首詠物詩。
Ⅷ 電影屈原的主要內容50字
張儀是秦國的丞相,此次來楚就是破壞東方六國的團結,鼓吹"連橫",以利秦國各個擊破。楚王聽從了屈原的勸告,拒絕了張儀。但張儀去走南後鄭袖的門路,想搬掉屈原這個障礙。南後是個兇狠陰險的女人,一面指示上官大夫靳尚加害屈原,一面親自出面陷害屈原。她請屈原來到宮中,就在楚懷王就要進宮的時候,她假裝頭暈,撲倒在屈原懷里。等楚王進來,她裝出委屈的樣子,誣告屈原調戲她。楚王大怒,免了屈原左徒 的官職。在南後的努力下,楚王接受了張儀的"連橫"計劃,與東方各國絕交,張儀成為楚國的座上賓。一次,他與南後外出時遇到屈原,南後戲弄屈原。屈原悲憤交加,大聲斥責南後和張儀。楚王命令將屈原關進東皇太一廟。太卜鄭詹接到女兒南後鄭袖的密令,要毒死屈原。屈原的侍女嬋娟來看望屈原,屈原不知酒中有毒,將毒酒送給嬋娟解渴。嬋娟飲下毒酒,中毒身亡,卻為能替屈原死而深感欣慰。屈原為她展帛哀誦《橘頌》
Ⅸ 屈原《橘頌》賞析是怎麼樣的
屈原《橘頌》賞析如下:
《橘頌》中詩人通過贊頌橘樹燦爛奪目的外表、堅定不移的美質和純潔無私的高尚品德,表達了詩人紮根故土、忠貞不渝的愛國情懷和特立獨行、懷德自守的人生理想。
詩人以橘樹自喻,全詩細致而又精確地描寫橘樹的生長氣候和外在美,又進一步地贊頌它高潔、孤寂超脫、特立獨行的內在品質。表達了詩人自己追求美好品質和理想意志的堅定。她用絢麗芬芳、明潔麗朗、富有個性的詩句來體現出詩人的風格。
創作背景
《九章·橘頌》當是屈原早期的作品,學者認為是詩人任外交官出使齊國時作。南國多橘,楚地更可以稱之為橘樹的故鄉。《漢書》盛稱「江陵千樹橘」,可見早在漢代以前,楚地江陵即已以產橘而聞名遐邇。不過橘樹的習性也奇:只有生長於南土,才能結出甘美的果實,倘要將它遷徙北地,就只能得到又苦又澀的枳實了。
Ⅹ 屈原的一首《桔頌》,是誰為這詩詞譜了曲子
好像有幾個版本
桔頌 ………………………………… 戰國.屈原 詞 於粦 曲
見《中國古詩詞歌曲選》目錄 68
於粦譜曲的《橘頌》,《橘頌》是在電影《屈原》裡面,作為一個電影歌曲譜出來的
這個可能性比較高
還有個 張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