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電影 » 老電影這里的黎明靜悄悄俄羅斯電影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老電影這里的黎明靜悄悄俄羅斯電影

發布時間: 2022-11-23 01:27:30

❶ 最火俄羅斯戰爭電影

最火俄羅斯戰爭電影是這里的黎明靜悄悄。5名女兵第一次上戰場,出發前嘻嘻哈哈,最後的遭遇卻讓人心疼戰爭摧毀了美麗,但是卻讓美麗更加美麗,能體現如此的殘酷和壯美,正是俄羅斯文學的偉大之處。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是2015年由列納特·達夫列吉亞羅夫執導,皮歐特·費奧多羅夫、葉芙根尼婭·馬拉霍娃、索菲亞·列別傑娃等人主演的戰爭劇情片。於2015年4月24日在俄羅斯上映,影片根據前蘇聯作家鮑里斯·利沃維奇·瓦西里耶夫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蘇聯衛國戰爭時期,在廣袤森林中進行的一場激烈殘酷的阻擊戰的故事。

劇情概述

蘇聯衛國戰爭時期,在廣袤森林中進行的一場驚心動魄、激烈殘酷的阻擊戰的故事。1942年之夏,蘇聯方面的瓦斯柯夫准尉帶領兩個班的女高射炮手駐扎在一個靠近小車站的村子裡。一天,女兵班長麗達在不遠的樹林里發現了空降的德軍。

為了阻擊德軍的深入,瓦斯柯夫帶領一支娘子軍五人小分隊去搜查敵軍,但敵人的力量與自然環境的惡劣遠比她們想得要殘酷,這些美麗的蘇聯女戰士,不得不在叢林中與人數眾多的敵軍反復周旋。

❷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是哪個國家的電影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是斯坦尼斯拉夫·羅斯托茨基執導的戰爭片,伊琳娜·多爾加諾娃、葉蓮娜·德羅佩科、安德烈·馬爾蒂諾夫參加演出。作為中國人最熟悉的俄羅斯電影,1972版《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感動了一代中國觀眾。

❸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的影片評價

影片以回憶對比的手法描述了戰爭帶給一代人的災難故事。
1942年,瓦斯柯夫上尉帶領一部分女高射擊槍手守衛一個偏僻的火車站。戰爭爆發後,為了掩護大部隊而迷惑、牽扯德軍主力,瓦斯柯夫上尉與五個女戰士把德軍吸引過來,迂迴在荒原 、沼澤地、野草叢中,在生死線上頑強搏鬥……突然一個女兵被沼澤吞沒……突然又一個女兵被冷槍擊中,突然……她們憧憬著自己的幸福,想念著自己的戀人,回憶著自己的甜蜜往事,但她們都先後倒在戰爭中的血泊里……
在前蘇聯由小說改編的戰爭題材電影中,引得最大世界性反響的,除了《恰巴耶夫》之外,當推1972年羅斯托茨基導演的《這里的黎明靜悄悄》。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電影《這里的黎明靜悄悄》的世界性轟動,這部瓦西里耶夫創作的中篇小說未必會如此引人注目。但是,如果沒有原著小說的思想藝術成就,也就不會有電影的成功。
我們都知道,在二戰中俄羅斯人民蒙受的犧牲是極為慘重的,他們一共損失了二千多萬人的生命。《這里的黎明靜悄悄》就要像我們展示這二千多萬人中的五個活生生的人,從而也表現了俄羅斯戰爭文學中一個重要特徵:對於個體生命的關懷。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也有具體的生活原型,不過實際生活中1942年5月在沃比湖畔犧牲的五個戰士是男兵,而小說作者瓦西里耶夫把男兵改稱女兵,便尖銳地提出了「戰爭和女人」的沖突。
影片的感人力量主要來自它的真實性。小說作者鮑·瓦西里耶夫、導演斯·羅斯托茨基、攝影師維·舒姆斯基都參加過衛國戰爭,他們對戰爭有真切的感受。1992年春羅斯托茨基到北京電影學院講課時,曾說:像他這樣1922年出生的人,經歷過這次戰爭的,只有百分之三的倖存者,他是這百分之三中的幸運兒,但他失去了一條腿,後來按上了假肢,是二等殘廢軍人。戰後他才從事電影,他拍攝的影片有《土地與人們》《臨風而立》《等到星期一》等。他曾任第2屆(1995)上海國際電影節評委,又作為嘉賓參加了第3屆(1997)上海國際電影節。
通過本片,導演羅斯托茨基發掘了一批新演員,這批扮演女戰士的青年女演員雖然沒有參加過衛國戰爭,但在親自參加過戰爭的原作者兼編劇、導演和攝影師的啟發幫助下,她們感受到了衛國戰爭的氣氛,從而真實地再現了她們上輩人的形象。如今,扮演麗達的依·舍夫丘克和扮演冉妮婭的奧·奧斯特洛烏莫娃已是著名演員。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 是一部不朽之作
對我們中國讀者和觀眾來說,瓦西里耶夫其人遠遠不如他的作品《這里的黎明靜悄悄》那樣有名。1969年,《這里的黎明靜悄悄》在蘇聯《青春》雜志上發表,在蘇聯讀者中產生極大的轟動。1972年,這部「遭遇街談巷議」的中篇小說被導演斯·羅斯托茨基搬上銀幕,並取得了世界性的成功。影片獲得1973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紀念獎、奧斯卡提名和全蘇電影節大獎。瓦西里耶夫的名氣隨著這部小說的成功而大增,小說原作更加受到追捧,被視為世界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瓦西里耶夫本人在1975年也因這部作品榮獲蘇聯國家獎金。
這部小說用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相結合的手法,講述了幾個蘇聯女兵在二戰中抗擊德國侵略者的故事。1942年初夏,在俄羅斯白海運河地區,一組企圖破壞蘇軍鐵路線的德國傘兵與守衛在那裡的女兵班相遇。女兵麗達、冉妮婭、麗扎、索妮婭和嘉麗婭相繼犧牲,而德軍也無法擺脫被殲滅的命運。女兵們用自己的生命保住了運輸線的安全和俄羅斯村落里靜悄悄的黎明……
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俄羅斯,中篇小說《這里的黎明靜悄悄》的知名度都遠不如其同名電影。翻譯家高莽先生在其《作家的幸福》一文里講過這樣一件事情:1987年夏,瓦西里耶夫在訪華期間親身感受到了中國觀眾對《這里的黎明靜悄悄》的喜愛之情。在游覽長城的路上,瓦西里耶夫遇到的每一個遊人都知道這部電影。在飯店吃飯時,瓦西里耶夫詢問一位女服務員是否看過《這里的黎明靜悄悄》。女服務員激情滿懷地說:「我看過兩遍!我感動得哭了!」隨後便開始滔滔不絕地談起自己對影片的感受。瓦西里耶夫被女服務員生動的表情和聲音所吸引,不禁流下了激動的淚水。他對高莽先生說:「你不用翻譯了,我都明白了!」面對如此動人的場景,在場的蘇聯詩人庫古里丁諾夫感慨萬分:「世上有一些作家,頗有名氣,人們知其人,卻很少讀其作品,這樣的作家是可憐的!世上有一些作品相當有名,但很少有人知道其作者是誰,這樣的作家是幸福的!你,瓦西里耶夫,就是這樣的作家!你值得驕傲!」
可以斷定,我國不少讀者和觀眾至今不記得《這里的黎明靜悄悄》的作者叫瓦西里耶夫,但是,很少有人沒看過同名電影和電視連續劇等影視作品。2005年,中俄兩國為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合作拍攝的同名電視連續劇在兩國觀眾中大受歡迎。
1979年記者第一次觀賞這部蘇聯影片時,中蘇關系尚未解凍。但北京大學俄羅斯語言文學系的老師們已經敢於在課堂上贊頌這部尚未解禁的「內部電影」。據說,影片在政治上已獲得了通行證,但一些男女親熱的畫面還難以讓中國觀眾適應,因此只能內部放映。
一位文學課教授觀後在課堂上大發議論:片子里不就是有一些「愛情基本動作」嗎,完全應該公開上映。事實上,《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是陪著很多中國人長大的、最重要的「百部電影」中的一部,是不少中國人心目中的情感經歷和人生場景。人們正是從這部作品中認知和感受到了俄羅斯式的浪漫主義情懷和英雄主義精神。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是一部反戰題材的影片,但又並不局限於此。它沒有特技,不製造視覺沖擊,也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但卻能給人以強烈的震撼,讓人「靈魂深處爆發革命」。不錯,影片深刻地渲染了戰爭的殘酷和無情,但與此同時又寫出了人的不屈和英勇,頌揚了公民的義務與責任。它寫出了人性中最深刻和本質的東西——美好的、嬌嫩的、本該享受生活的年輕女性在國家危難之際表現出來的理想主義和抗爭激情。影片譴責了戰爭,展示了戰爭給人類文明和個人幸福所造成的不幸。然而,影片又恰恰通過戰爭的苦難和悲慘,表達了主人公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和愛國精神。戰爭不僅僅摧毀了美麗,它也使美麗更加動人。
有人說,瓦西里耶夫在《這里的黎明靜悄悄》中,用「詩情的悲壯之美」呼喚現代人高尚的情懷和超越自我的沖動。也許這樣的評論恰好說表達了人性中的善良和詩情。不管怎麼說,瓦西里耶夫是值得一讀的,不僅僅是他的《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或《不要射擊白天鵝》。瓦西里耶夫的《未列入名冊》和《後來發生了戰爭……》等作品也都不乏思想上的深刻和人性中的溫情。

❹ 如何評價電影《這里的黎明靜悄悄》

在前蘇聯由小說改編的戰爭題材電影中,引得最大世界性反響的,除了《恰巴耶夫》之外,當推1972年羅斯托茨基導演的《這里的黎明靜悄悄》。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電影《這里的黎明靜悄悄》的世界性轟動,這部瓦西里耶夫創作的中篇小說未必會如此引人注目。但是,如果沒有原著小說的思想藝術成就,也就不會有電影的成功。
我們都知道,在二戰中俄羅斯人民蒙受的犧牲是極為慘重的,他們一共損失了二千多萬人的生命。《這里的黎明靜悄悄》就要像我們展示這二千多萬人中的五個活生生的人,從而也表現了俄羅斯戰爭文學中一個重要特徵:對於個體生命的關懷。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也有具體的生活原型,不過實際生活中1942年5月在沃比湖畔犧牲的五個戰士是男兵,而小說作者瓦西里耶夫把男兵改稱女兵,便尖銳地提出了「戰爭和女人」的沖突。

❺ 8,電影《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描寫的是什麼時期

電影《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描寫的是蘇聯衛國戰爭時期。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是前蘇聯當代著名作家鮑里斯·瓦西里耶夫的代表作。這部小說通過一個凄美的故事,向人們展示戰爭對人,尤其是對婦女的摧殘,對美好生活和人類文明造成的災難,表達了強烈的反法西斯和反侵略的主題思想和深刻的人性關懷主題。
1969年,《這里的黎明靜悄悄》在前蘇聯《青春》雜志上發表,此後又數次被搬上銀幕,引起世界范圍關注和好評。1975年,小說作者曾因此獲得全蘇兒童文學一等獎和蘇聯國家獎金。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是前蘇聯當代著名作家鮑里斯·瓦西里耶夫的代表作。故事發生於1942年5月,准尉華斯科夫「無奈」接受了上級指派來兩個班的「兵力」,雖然是一些「不喝酒的」,卻是穿短裙的年輕女兵。他要指揮她們守衛171會讓站設施,一時間女兵們駐紮下來。女兵們的日子過得十分平靜,她們似乎並不在意戰爭,她們把軍服修改得十分熨帖,把伙食烹調得有滋有味。漂亮的女兵們為小小的會讓站增添了不少情趣,但也帶來了一些麻煩,因為每一個女兵的背後都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個黎明,嘉莉婭在從城裡趕回駐地走過一片松林時,發現了兩名全副武裝的德國兵。她迅速報告了准尉瓦斯科夫。兵站拉響了戰斗警報。准尉帶領五名女戰士:麗達、熱妮亞、索妮亞、麗莎和嘉莉婭五位女兵前去狙擊。他們6人艱難地跋涉,一路急行軍,終於趕在德軍之前趕到沃皮潮畔的西牛欣嶺,扼住了敵人通往鐵路的必經之道。然而,情況發生了驟變:德軍不是兩個人,而是整整16個人,瓦斯科夫必須立即派人間去報信,增加援兵。麗莎接受報信的任務,但不幸陷入泥沼。索尼婭用胸口擋住了德國人的匕首。嘉莉婭被索尼婭的死嚇壞了,不久三人先後死去。在激烈的戰斗中麗達受了重傷,熱尼亞把受傷的麗達留給准尉,跳出去用沖鋒槍向敵人掃射,把敵人從麗達和淮尉藏身的地方引開,自己卻壯烈犧牲。准尉要去找剩下的五、六個德寇算賬,他把手槍留給了麗達。而麗達請求准尉照看自己的兒子,准尉點頭答應並吻了麗達。沒走多遠他聽見背後一聲沉悶的槍響,麗達不願拖累大家,用准尉留結她防身的手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最後,精疲力竭的瓦斯科夫俘虜了全部德國人回到兵站。
戰爭結束的許多年後,白發蒼蒼、裝著假手的瓦斯科夫和麗達的兒子、一個已經成為大尉的阿爾貝特來墓地看望5個女兵,為她們立了一塊大理石墓碑。令人感傷的黎明依舊靜悄悄,可曾經有那麼—個靜悄悄的黎明,戰爭奪走了5個年輕而美麗的靈魂。生命如此寶貴,和平來之不易,希望這個世界少一些仇恨和殺戮,多一些理解與和平。

❻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是哪個國家的電影

電影《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是俄羅斯拍攝的。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 (2015)

導演: 列納特·達夫列吉亞羅夫
編劇: 列納特·達夫列吉亞羅夫 / 尤里·庫洛托科夫
主演: 彼得·費奧多羅夫 / 阿納斯塔西婭·米庫爾欽娜 / 葉夫根尼婭·馬拉霍娃 / 雅戈尼婭·庫茲涅佐娃
類型: 劇情 / 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俄羅斯
語言: 俄語 / 德語
上映日期: 2015-08-25(中國大陸) / 2015-04-30(俄羅斯)
片長: 115分鍾(中國大陸) / 120分鍾(俄羅斯)

❼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是哪個國家的電影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是俄羅斯電影。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是斯坦尼斯拉夫·羅斯托茨基執導的戰爭片,伊琳娜·多爾加諾娃、葉蓮娜·德羅佩科、安德烈·馬爾蒂諾夫參加演出。作為中國人最熟悉的俄羅斯電影,1972版《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感動了一代中國觀眾。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根據作家瓦西里耶夫的同名小說改編,內容取自一個真實事件,講述了蘇聯衛國戰爭時期,在廣袤森林中進行的一場驚心動魄、激烈殘酷的阻擊戰的故事。1972年,導演斯·羅斯托茨基把《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搬上了銀幕,獲1973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紀念獎、全蘇電影節大獎等,成為一代經典。

❽ 求一部困擾我很久的電影名字!俄羅斯二戰時一男五女抗戰只剩男人!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
1942年夏天,瓦斯柯夫准尉帶領兩個班的女高射機槍手駐扎在一個小車站旁的村子裡。車站周圍是戰略要地,敵機經常來轟炸或騷擾。一天,班長麗達在鄰近的樹林里發現了空降的德寇。於是,瓦斯柯夫帶領一支由麗達、熱妮婭、麗薩、迦爾卡、索妮婭等五個姑娘組成的小分隊到林中去搜捕德寇。
在與敵人交戰中,姑娘們一個個都犧牲了。班長麗達受重傷後不想拖累瓦斯柯夫,她託付瓦斯柯夫去找她兒子,隨即開槍自殺。瓦斯柯夫滿腔仇恨地直搗德寇在林中的扎營地,他繳了敵人的械,押著四個德國俘虜朝駐地走去。途中,他見到以少校為首的援兵迎面奔來,欣慰地因傷口流血過多而暈倒了。
許多年之後,已白發蒼蒼、左手截去後按上假手的瓦斯柯夫帶著已成長為青年軍官的麗達的兒子來到當年戰斗過的樹林里,找到了當年這五個女兵的墳墓,給她們立了一塊大理石的墓碑。一些沒有經歷過戰爭、到當地來旅遊的歡樂的年輕人,不由自主地對著墓碑肅立致哀。
http://ke..com/link?url=JcTnrki2TPB_NE0G__

❾ 3.24:淺析這里的黎明靜悄悄

上圖是1972年版本前蘇聯著名電影這里的黎明靜悄悄的六位主角,無畏卻有點古板的32歲准尉瓦斯科夫,前排女兵是美麗勇敢的20歲軍人之後熱妮婭,後排是精幹深情的軍人家屬唯一人母20歲班長麗達,純情聽話的農夫之女19歲麗莎。再後面是愛好文學詩歌女大學生索尼亞,另一位是孤兒出身最年幼的16歲嘉麗婭。

該片根據鮑里斯·瓦西里耶夫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蘇聯衛國戰爭時期,准尉瓦斯科夫帶領五位女戰士在廣袤的森林中進行激烈殘酷的阻擊戰。

1男五女阻擊16位德傘兵,戰斗中五女兵全部犧牲,最後僅剩准尉一人捕獲三名戰俘,消滅13名德軍。

麗莎接受報信的任務,但不幸陷入泥沼犧牲。

索尼婭為幫准尉拿煙袋被埋伏德軍用匕首殺死。

嘉莉婭在戰斗中精神崩潰,被德軍射殺。

熱尼亞為掩護受傷戰友,孤身吸引敵人追擊,壯烈犧牲。

麗達在戰斗中身負重傷,為不拖累准尉,從容自殺。

慘勝原因:在兵力對比懸殊情況下,准尉利用地利指揮女兵提前設伏,女兵們裝伐木工布下疑陣引德軍繞路,後又在從林戰中消耗敵人。

1972年,小說被導演斯·羅斯托茨基搬上銀幕,並取得了世界性的成功。影片獲得1973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紀念獎、奧斯卡提名和全蘇電影節大獎。

小說的作者瓦西里耶夫和導演羅斯托茨基都有參加過衛國戰爭經歷。導演曾受重傷,是一位年輕的女護士救了他。這段經歷始終影響著他,並且成了後來他導演拍攝《這里的黎明靜悄悄》的生活源泉。在拍戲時,特別是給扮演女兵的演員講戲時,他常常不由自主地落淚。據瓦西里耶夫回憶,羅斯托茨基曾重復20次拍攝一個場面,每一次都是流著淚拍攝的。這是一部充滿感情創作出來的影片。

第二圖是2015年俄國重拍《這里的黎明靜悄悄》,相較於1972版什麼改變都沒有,連劇本似乎都是一樣的,但對女兵經歷回憶減少鏡頭,心理挖掘薄弱些。影響了後面女兵們在戰斗中犧牲後造成的沖擊度。

整部電影只是更新了跟技術有關的東西,畫面變得漂亮和鮮艷了,戰斗場面更有真實感。不過影片忠實於小說,忠於戰爭年代的真實。不過有評論說1972版女兵更漂亮,演技也更細膩。2015版准尉英俊顯精明,少了老版中古板憨厚外表下的暴發力。

我主要看的是2015版,一是俄語發音,二是影片完整,老版的在網上一般是片斷。

我先看電影後小說,而作品成功是先1969年小說發表後就廣獲好評,後拍成電影。

同名小說繼承了肖洛霍夫《一個人的命運》所開創的從側面描寫戰爭的傳統。《這里的黎明靜悄悄》堪稱前蘇聯戰爭題材文學的里程碑式的作品。此前的戰爭題材文學作品多是表現大規模、大集團作戰的戰爭史詩,小說《這里的黎明靜悄悄》則著重關注到戰爭中的個體,關注個人的生命與情感。

小說中人物肖像刻畫十分簡煉。如描繪嘉莉婭瘦小的個兒,鼻子尖頭兩根麻繩似的小辮,胸部象男孩子似的平坦」。寫熱尼亞「修長的身材,金色的良發,雪白晶瑩的皮膚。一雙雅氣的眼睛,綠瑩瑩的,圓的像小碟兒一樣」,寥寥數筆,就將人物外貌特徵勾勒出來了。

在表現人物心理時,作者採用了抒情的對話、客觀敘事和人物內心獨白等方式,當麗達受重傷後,准尉內疚地說: 「我害了你們,將來有人質問我:你們這些男子漢怎麼搞的,為什麼沒有把我們的媽媽保護好,使她們飲彈而死呢?我怎麼回答他們的質問呢?」麗達平靜回答; 「為什麼要這樣說?事情是明擺著的,戰爭嘛,我們是在保衛祖國。」這段對話是對小說主題的高度提煉。

小說夲身就如劇本般寫作方式,和對女兵成長經歷的描寫,讓讀者更體會戰爭奪去5位花季生命的惋惜和對侵略者的仇恨。這也把准尉最後的復仇從情節和心理上都推向高潮。

小說描寫生活中女兵的一些個性特點與青春騷動和戰斗中的勇敢無畏形成的反差,准尉與女房東的關系,准尉與女兵們的關系演變,女兵之間的一些互動等都有真實生活氣息。反映出女兵群體愛美熱愛生活的卻又能時刻准備赴死的特定時代的心理。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人民經受殘酷慘烈的戰火浩劫,他們一共損失了2700萬人的生命。《這里的黎明靜悄悄》向我們展不了這2700萬人中的5個人的命運,從而也表現了蘇聯軍事文學的一個重要特徵:對於個體生命的關懷和熱愛。

二戰蘇德戰場上,大量蘇聯女兵投身前線作戰。以狙擊手為例,世界25大著名狙擊手中的惟一一名女性就是蘇聯的柳德米拉·帕夫里琴科,她一共擊斃了309名德軍。不僅如此,這些女兵還從事突擊工作。在莫斯科保衛戰中,一支由1000餘名女性組成的女兵突擊隊在戰爭期間共擊斃1.2萬余名德軍。如此戰績令人贊嘆。由於貢獻突出,有上萬女兵獲得了蘇聯英雄勛章。

這里黎明靜悄悄是向那些為了祖國英勇戰斗的女兵致敬的贊歌,小說和電影都是刻畫這一主題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