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尋十部紅色經典電影 按時間線排列
南征北戰》
導演:湯曉丹成蔭
上映日期: 1952
《上甘嶺》
導演:沙蒙
上映日期:1956
《青春之歌》
導演:陳懷皚崔嵬
上映日期: 1959
《紅色娘子軍》
導演:謝晉
上映日期: 1961
《小兵張嘎》
導演:崔嵬 / 歐陽紅櫻
上映日期: 1963
《地道戰》
導演:任旭東
上映日期: 1965
《閃閃的紅星》
導演:李俊 / 李昂
上映日期: 1974
《小花》
導演:黃健中張錚
上映日期: 1979
《開國大典》
導演:李前寬肖桂雲
上映日期: 1989
《大決戰》三部曲
第一部:遼沈戰役
導演:李俊楊光遠
上映日期: 1991
第二部:淮海戰役
導演:李俊蔡繼渭
上映日期: 1991
第三部:平津戰役
導演:李俊韋廉
上映日期: 1992
❷ 紅色經典電影有哪些
紅色經典電影有《小兵張嘎》、《閃閃的紅星》、《南征北戰》、《地道戰》、《地雷戰》、《鐵道游擊隊》、《英雄兒女》、《紅燈記》、《劉胡蘭》、《保密局的槍聲》等。
《小兵張嘎》是北京電影製片廠出品的劇情片,由崔嵬、歐陽紅櫻聯合執導,安吉斯、張瑩、葛存壯、於中義主演。該片於1963年在中國上映。該片改編自徐光耀的小說《小兵張嘎》,講述了小嘎子在老鍾叔、老羅叔、區隊長、奶奶的引導下,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八路戰士的故事。
劇情簡介
抗日戰爭時期的河北白洋淀,調皮莽撞的少年張嘎(安吉斯飾)目睹奶奶為掩護八路軍撤退被日寇殺害後,隻身來到縣城找游擊隊排長羅金寶(張瑩飾),好讓他幫忙為奶奶報仇,哪想真遇見羅金寶時,他將對方當作了漢奸,鬧了笑話。
誤會解除後,張嘎夢想成為一名小八路,並想擁有一把槍,結果因為太想得到槍,他不但在和胖墩(吳克勤飾)打賭時耍賴,還違反紀律將某次戰斗中收繳到的真槍偷偷藏在了樹上的鳥窩里,再鬧笑話。
張嘎可沒將笑話當笑話看,想不通的他約上胖墩又來到縣城,要自個替奶奶報仇。在縣城,張嘎遇到鬼子龜田(葛存壯飾)和胖翻譯(王澍飾),一番鬥智斗勇,兩人沒從張嘎身上撈得什麼好處。一些列事情經歷後,張嘎由魯莽搗蛋的少年成長為真正的八路軍小偵察員。
❸ 中國拍攝的以解放戰爭為題材的影片。越全越好
南征北戰
智取華山
黑山阻擊戰
紅日
渡江偵察記
沙漠追匪記
解放石家莊
霓虹燈下的哨兵
戰上海
濟南戰役
難忘的戰斗
挺進中原
今夜星光燦爛
巍巍昆侖
湘西剿匪記
大決戰(3部)
大決戰 遼沈戰役
大決戰 淮海戰役
大決戰 平津戰役
重慶談判
拂曉槍聲
大轉折(2部)
大轉折 鏖戰魯西南
大轉折 挺進大別山
大進軍(4部)
大進軍 解放大西北
大進軍 席捲大西南
大進軍 南線大追殲
大進軍 大戰寧滬杭
集結號
❹ 老電影中的歷史細節—再看《大決戰之遼沈戰役》
1991年,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了《大決戰之遼沈戰役》,這也是大決戰三部曲的首部。《遼沈戰役》上映後掀起了廣泛的好評,影片著重刻畫了國共兩方面對遼沈戰役從開端到結束時各自的 歷史 背景和戰略戰役布局,幾乎重現了當年大決戰的整個過程。同時,這部電影也是自9.13事件(林彪叛逃事件)後,第一次從正面描繪了林彪在當年東北戰場中所起到的決定性作用。更令人尊重的是,攝制組在拍攝電影前翻閱和查看了大量的文史檔案並走訪了很多戰役親歷者,獲得了大量的一手資料。因此在電影《遼沈戰役》中,除了我們常見到的各種經典情節外,還有各種各樣的 歷史 細節穿插其中,這些細節到底有多少,讓筆者來述說一二。
蔣家裡的外國人
影片開頭不久就出現了蔣介石和他的家人們,不過在這些人中卻突兀的出現了一個黃頭發白皮膚的外國女人。這個鏡頭在影片中一閃而過,如果不熟悉 歷史 的話很多人根本不會有印象。其實,這名外國女子有著自己的中文名稱,叫 蔣方良, 她就是蔣經國的妻子。蔣方良原名叫芬娜·伊巴提娃·瓦哈瑞娃,生於1916年,俄國人,父母生前是沙俄貴族。俄國十月革命後,父母去世,蔣方良被姐姐撫養長大,畢業後進入機械廠工作。在工廠,蔣方良結識了正處在困境中的尼古拉·伊利札洛夫(蔣經國俄文名,此時因蔣介石反共反蘇,蘇聯對蔣經國極不信任),隨後雙方墜入愛河,於1935年在蘇聯結婚。1937年,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蔣方良隨蔣經國一同回到中國,正式成為了蔣家的兒媳。蔣方良雖是蔣經國的妻子,但為人低調隱忍從不張揚,不插手政治,也很少在各種公開場合出席露面,被稱作「神秘的幕後人」。因此,媒體對蔣方良的報道很少,大多數人只知蔣經國而不知蔣方良。蔣方良婚後三子一女,長子蔣孝文,長女蔣孝章,次子蔣孝勇,三子蔣孝武。2004年底蔣方良去世,終年88歲。
《遼沈戰役》中的這個鏡頭很短,但包括蔣經國夫婦和他們孩子在內的細節刻畫一點也不少,可見當年拍攝者之用心。
東三省和東九省
影片中,美軍顧問團建議國民政府放棄東北九省地區。這個東北九省其實就是原來我們常說的東三省。東北九省的存在時間並不長,是1945年抗戰勝利後,中華民國政府在東北地區重新劃分的9個省級行政區域,分別為遼寧省、安東省、遼北省、吉林省、松江省、合江省、黑龍江省、嫩江省、興安省。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即對東北九省進行調整,歷經多次行政區域的拆分合並後才形成了現在新中國的行政版圖。
如果不查閱 歷史 資料,估計大多數人已經遺忘了東北九省這個概念。
70年前的高 科技
從這個片段中的對話可以得知,在解放戰爭中,國民黨就已經開始使用無線電測向技術來搜尋中共中央的具體位置。 無線電測向是依據電磁波傳播特性,使用儀器設備以測定無線電波的發射位置。 上世紀20年代無線電測向技術就已經普及開來,德國、日本等國家都曾利用無線電測向設備來搜捕佔領內的地下電台。當年的中共中央和各解放區之間的通訊絕大多數依靠無線電台組建的通信網路聯系(包括大決戰在內),所以無線電的往來使用十分頻繁密集,這也給國民黨提供了一個有利機會。在解放戰爭中,國民黨曾多次利用「測向儀」搜尋中共架設的電台群,華北方面就是因為美國提供的無線電測設備搜索到了地下電台的大致方位才導致中共北平地下黨被嚴重破壞,而在陝北的中共中央因曾因無線電多次身陷險境。
總體而言當年的國民黨雖有無線電測向設備,但技術相對而言較為落後,無法確定具體方位和距離。解放軍應對得利,反制有效,整體上並沒給全軍造成太大的麻煩,解放後也曾利用無線電測向技術來抓捕潛伏在國內的特務,成效未知。還有一點要注意,抗戰時期的日軍曾從德國引進這項技術來偵測國共諜報組織的無線電台,而國民黨普遍使用的無線電測向則是在抗戰勝利之後出現的,要是在抗戰期間露面可就「穿越」了。
復刻的西柏坡
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軍總部於1948年4到5月間先後到達,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在這里毛澤東等先後指揮了決定中國命運的大決戰並召開了具有重要意義的七屆二中全會。1949年3月,毛澤東率中共中央進京「趕考」。
現在我們知道平山縣還建有一個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並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不少單位和個人還曾組織或自發前去參觀游覽。實際上,真正的西柏坡舊址現在已經成為了水庫的庫區。原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因1958年崗南水庫修建而被拆遷,拆遷前河北省古代建築修整所對中共中央舊址進行了詳細的測繪、制圖、拍照,對文物及房屋木料逐一編號登記。1970年後河北省政府另外選址按原布局、利用原房屋構件進行復原建設,修建了現在的西柏坡舊址。
林彪第一次登場
影片在12分40秒時林彪第一次出現在熒幕上,這也時9.13事件後林彪第一次以正面形象登上舞台。在這次出場中,攝制組加入了大量反應真實人物的細節描寫。比如這個情節中屋外人聲鼎沸,而屋內悄無聲息,外面天光大亮可屋內卻被窗簾遮住,光影交錯的場景,實際上是當年林彪真實生活的反映。抗戰期間林彪被誤傷後。子彈擊中肺部,還傷到了神經,傷勢很重,後經過蘇聯的治療,身體基本痊癒。卻也留下了怕光、喜靜、失眠、敏感多疑等後遺症。在東北,林彪的住處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是最安靜的。據說受傷後的林彪還很不信任醫生,常常自己開方抓葯。除此外,林彪特別喜歡吃黃豆,平時有事沒事就拿著黃豆當零食,戰況緊急時吃,研究部署時吃,就是來了客人,也是拿出黃豆來招呼,更別提一日三餐了。這上面的截圖中,林彪就是在昏暗的指揮部中一邊吃著黃豆一般研究中央發來的電報。
多說一點,當年黑龍江省會哈爾濱一直掌握在東北野戰軍手中,未被國民黨攻佔,東北野戰軍舊址就是現在的哈爾濱雙城區。
地方局的作用
在上面的一段對話中,羅榮桓提出先提交東北局討論,再報告中央的建議。這里出現了一個比較陌生的詞彙 「東北局」 。東北局是解放戰爭期間中共中央的地方局之一。在戰爭時期,為了能夠深入貫徹黨中央的指示,各解放區相繼建立了中共中央地方局,以代表黨中央領導各解放區或根據地的工作 。解放戰爭中,中共中央先後組建了東北局、西北局、華北局、華東局、中原局等五大地方局。 中共中央地方局的權利很大,是各地區的最高領導機關,掌握著當地的黨政軍大權。東北局就是中共中央在東北建立的最高權利機構,東北野戰軍也僅僅只是東北局領導下的軍事力量之一。經過東北局討論後再上報中央屬於當地領導的集體意見,其重要性遠比一個野戰軍司令的建議要強得多,所以在片中毛主席對東北局的電報也相當重視,甚至也組織集體討論。
因為黨政軍大權都落在了地方局手中,所以各解放區在一元化的領導下整體上權利集中、責任明確、決策快、效率高,但也容易滋生特權階級和極端思想,算是戰爭時期特殊情況下的產物。解放後,地方局的權利被大大限制,隨後被逐步取消。
逃亡問題
逃亡,是一個躲不開的詞彙,在電影中也並不諱言。逃亡問題也曾是當時東野部隊的一項老大難問題。逃亡的原因很簡單,無非就是「怕」字當先,尤其是傳統思想仍然濃厚的東北地區,怕離家成為了當年逃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據資料記載,當年黃克誠率新四軍三師由蘇北出發共3萬2千餘人,除後勤機關及地方團收容的掉隊逃亡傷員病號約3千人外,到達冀東後只有2萬8千人。遼沈戰役勝利後,在獲知東北野戰軍即將進關的消息後,某縱某師幾天內逃亡200餘人。在東北野戰軍的隊伍中甚至還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行軍打仗路過誰家,誰就成為「鞏固對象」,防止開小差回家。
算了不多說啦,放些當年的電報原文吧。
1948年9月7日,「林羅劉譚」在給「毛主席」的電報「中說:
11月11日,「林羅譚」在給「東北局並報中央軍委」的電報中說:
粟裕的KPI(績效考核)
這段情節大家比較熟悉,1948年初粟裕和陳毅來到西柏坡城南庄面見毛主席直陳過長江的利害得失。最終毛主席同意了粟裕暫不率部過江的意見,不過也讓粟裕立下了軍令狀,即在四到八個月的時間內消滅中原地區數量相當的國民黨軍隊,尤其是精銳的第五軍。應該說,這算是毛主席給粟裕的一次KPI考核,不要小看這個問題,正所謂「軍令如山」。一旦粟裕率領的華野無法完成這個目標,很可能將面臨一次自上而下的內部洗牌,中國革命戰爭史也很可能將是另一個樣子。幸而,華野在隨後的時間內抓住戰機連續發起了數次大戰役,並在1948年底發起了淮海戰役,徹底消滅了中原地區的國民黨主力,圓滿完成當初中央賦予的任務。(待續)
❺ 抗戰經典老電影戰爭片大全有哪些
一、《一江春水向東流》(1947年)
電影內容:上海某紗廠女工素芬,賢淑善良,在夜校讀書時結識教師張忠良,結為夫婦。婚後一年,抗戰爆發,孩子呱呱墜地,取名抗生。忠良參加救護隊,奉命隨軍轉移。
❻ 請大家推薦一些關於解放戰爭三大戰役題材的經典電影,謝謝
電影《大決戰》三部曲,影片分為 《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3 部 ,依然是中國電影史上最為恢宏的戰爭史詩,由此,能再啟以三大戰役為題材的影視作品,
❼ 2021年遼沈戰役觀後感
遼沈戰役發生在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在東北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戰略性決戰,下面就為大家精心整理的一些優秀的遼沈戰役 觀後感 ,希望大家喜歡,歡迎查閱。
遼沈戰役觀後感1
我的家鄉錦州是一座有著1000多年建城史的歷史名城,也是一座著名的軍事、科技、商貿重鎮和優秀的旅遊城市。錦州地處東北和華北的咽喉要道,依山近海,是中國歷代兵家必爭之地。這里曾發生了一場改變中國前途和命運的著名戰役——遼沈戰役。
遼沈戰役發生在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在東北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戰略性決戰,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之一。遼沈戰役歷時52天,共殲滅國民黨軍47萬餘人,東北全境獲得解放。,遼沈戰役,從根本上改變了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為解放全中國奠定了基礎。而錦州遼沈戰役紀念館就是為了紀念遼沈戰役而修建的一座專題性的紀念館。
遼沈戰役紀念館館區佔地18萬平方米,園區內松柏挺秀,綠草如茵,環境幽雅而肅穆。貫穿南北的中軸線,將門、塔、館主體建築聯成一體,使我們產生逆歲月而上的感覺和紀念性歷史情境。其間的紀念館、紀念塔、烈士名錄碑、雕像碑、書法碑、大型組雕、勝利之門及紀念性裝飾物,構成一組完整的具有革命紀念意義的建築群體,在蒼松翠柏的掩映下,更加引人入勝。
在五一小長假期間,我和同學參觀了遼沈戰役紀念館。當我們懷著十分莊重的心情走進遼沈戰役紀念館,看到館里那一幅幅畫面,展櫥里那一件件戰利品以及戰士們所穿過的一件件血衣和那足以使人們泣然淚下的一封封遺書,我彷彿已置身於那硝煙迷漫的遼沈戰場。
穿過勝利之門,走進紀念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高16米的遼沈戰役紀念塔。拾階而上,104級台階,象徵著遼沈戰役的52個晝夜,展現了一篇氣勢恢弘歷史長卷,締造了新中國的第一戰役,勝利之役,決勝之役。新中國從這里邁出了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步,開始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
走進紀念館,我們被紀念塔東西兩側林立的一塊塊革命烈士紀念碑所震撼,紀念塔的東西兩側林立著一塊塊的革命烈士紀念碑,英名錄碑上刻錄著五萬多位在遼沈戰役中英勇犧牲的戰士們的名字,烈士名錄上那密密麻麻的名字對每個人的心靈都是一次撞擊。時刻提醒著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麼的來之不易,呼籲著我們要盡自己所能來為我們偉大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紀念館中不僅使我們了解到了遼沈戰役的全過程,東北三年解放戰爭的歷史。同時也展現了當時東北群眾是如何搞好生產,支援前線,可以說遼沈戰役之所以勝利是與我們的烈士和群眾分不開的。紀念館分為序廳、戰史館、支前館、英烈館和全景畫館。紀念館內部分為四個部分:戰史館、支前館、英烈館和全景畫館。戰史館主要介紹的是東北解放戰爭的歷史進程,裡面陳列著戰爭時期我軍部隊曾經使用過的槍炮以及生活用品等,給大家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被子彈打成千窗百孔的塔山英雄樹。支前館里介紹了在戰爭時期,後方老百姓支援前線的物品,有獨輪車、擔架、小缸、鐵叉、扁擔等等,無一不體現了軍民的魚水情深。英烈館里介紹了很多英烈的感人 故事 ,其中就有在東北解放戰役中犧牲的英雄,有在錦州戰爭中犧牲的馬雲飛、梁士英;有在解放河北隆化中學戰斗中捨身炸碉堡的董存瑞等著名戰斗英雄,這些英雄的悲壯 事跡 不由得讓我們肅然起敬。
我們最後參觀的就是著名的全景畫館,全景畫館被稱之為「中國第一館」。它採用繪畫、塑形、燈光、音響等多種藝術形式,生動地再現了遼沈戰役的關鍵性戰役--攻克錦州的宏大戰爭場景。最令我難以忘懷也是全景畫館,站在全景畫館里,聽到轟隆隆的槍炮聲,爆炸聲,還有戰士們的吶喊聲,天邊映襯著沖天的火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就撲面而來,那種不怕犧牲,勇於戰斗的精神使我深受感染,彷彿跨越了時空,又走進了半個世紀前那場壯烈的戰爭
在感受東北解放時期的艱苦歲月,追憶先烈的英雄事跡同時,我不禁感慨今日生活的幸福。我們今天的和平生活是由無數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我們不能忘記過去,因為歷史將指導我們更好的前行。
對於我們當代大學生,我深切地明白,愛國不是用說的,而是實實在在做的。作為未來社會的中堅,未來中華民族的領跑者,我們理應從自身做起,為社會樹立良好的榜樣。或許,有人會問「國是什麼?國在哪裡?」那麼請記住國是中華民族的每一個成員,國是華夏大地每一處疆土,國是中華五千年文明。愛國就要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去滲透、去踐行「愛國主義精神」「集體主義精神」。
同時在這個科技比較發達的社會,我們一定要跟上時代發展要求的步伐,嚴格要求並不斷的充實自己。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不斷的進步,使自己成為國家的有用之人,使自己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建設者,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愧對死難的烈士,才能以實際行動告慰他們的英靈。
遼沈戰役觀後感2
今天,我和我的朋友有幸參觀了遼沈戰役紀念館,在去遼沈戰役紀念館之前我了解到;「遼沈戰役紀念館成立於1959年。新館於1988年落成,2020年經改陳改造使之成為融 教育 、博覽、旅遊、休憩於一體的大型歷史 文化 主題公園。園區佔地18萬平方米,整體環境扣軍事主題,依山就勢,通過強化中軸線台階步道和各個廣場的連接,對門、塔、館等主體建築賦予主題意義,形成紀念性功能的三個層次。這讓我看到一個具有立體感的宏偉建築。」展館里位列著各位先烈的遺像和他們的事跡。無不讓每一位參觀者感受到現在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
勝利之門三個特型建築獨具視覺沖擊力,寓勝利與和平之意,同時也是多功能展廳。紀念塔集朱德元帥題詞和巨型 浮雕 、銅像於一體。
參觀了紀念館外,我們邁著沉重的腳步,走進了主體陳列館建築,建築結構共分三層,設有序廳、戰史館、支前館、英烈館和全景畫館。陳列主題深刻,層次鮮明的展現了特點突出的那段歷史,具有強烈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最後我們觀看了《攻克錦州》全景圖,它高超的繪畫技法、逼真的地麵塑型和聲光,渾然天成,使我們身臨其境,振聾發聵。就好像叫我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錦州會戰的生動景象。在巨大的場景中軍事指揮和戰場交鋒的情景交替演示,驚心動魄、壯懷激烈。
東北野戰軍錦州前線指揮所舊址依據史料恢復了原貌,通過多種演示手段真實形象地再現了歷史瞬間,體現了小村莊與大決戰的內涵與震撼,拓展和延伸了戰史陳列。
讓我們一同感受往昔激情歲月,享受今朝和諧陽光!
遼沈戰役觀後感3
二十一年前,我在錦州生活了三年,曾多次到《遼沈戰役紀念館》參觀。那時,也可能是因為年齡小的緣故,每次參觀不過是匆匆忙忙瀏覽一下,而從未在我心靈深處有過過多的停留,也從未讓我思索過----究竟應該銘記什麼、感悟什麼?
二十一年後故地重遊,竟有一些熟悉、有一些陌生。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幾塊烈士名錄牆,看著那一組數據,我手捂胸口——撼動人心呀!一個戰役,竟有六萬多條鮮活的生命悄然逝去,他們用自己年輕的生命在中國的歷史上書寫下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永遠讓後人不能忘懷的篇章。
今天,我重又走進紀念館,在黨旗的指引下,胸前佩戴著火紅的黨徽,不自覺的挺起了胸膛,站直了腰身,邁著堅毅的步伐,走上紀念館的台階。在將要踏上台階的瞬間我遲疑了,我即將走過的彷彿不是石制的階梯,而是六萬多革命先烈用身體堆積的通往和平的通道,我的腳步輕柔起來,因為我怕——怕驚擾了長眠於此的烈士們的英靈……
進入紀念館,我眼裡映襯著的是庄嚴、是肅穆。戰史館、支前館、英烈館、全景畫館,彷彿中,我通過了時光隧道,穿越了時空來到那硝煙彌漫的戰場,炮聲隆隆,可兩手空空,他手裡還握著槍,眼睛還怒視著前方。我想喊,可我的聲音怎比得上戰士們沖鋒的吶喊。52個日夜,成就了一個決定性戰役的勝利。52個日夜,在新中國的歷史畫卷上落下重重的一筆。
坐在回程的大巴上,我思緒飛舞。是什麼讓他們這樣義無反顧,是什麼讓他們不計報酬、不講條件?又是什麼讓他們這樣慷慨赴死?!是信念,是一個共產黨的信念,他們用鮮血和生命向黨和人民交了一份寫滿忠誠的答卷,他們用鮮血和生命履行了入黨誓詞里隨時准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誓言。
經過這個火紅的七月,我的心靈得到一次凈化、一次升華,我終於為自己的心靈找到停歇的港灣。錯過戰火連天的歲月是一種遺憾,生活在和平年代是一種幸運。我的心不再飄搖,我不知道是否能夠用生命履行入黨誓詞,但我深信,我是社會的一份子,公司一員工,家庭一成員,愛不能用多少衡量,愛是付出,愛是奉獻!
遼沈戰役觀後感4
以前歷史課本上曾介紹過遼沈戰役,此次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遼寧西部和沈陽、長春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一次戰略性進攻戰役,是解放戰爭戰略決戰的第一個戰役。
觀看《遼沈戰役》影片,查了相關內容得知,在解放戰爭進入第三年後,國內戰略決戰的時機已經成熟,中共中央軍委決定首先在東北同國民黨軍進行戰略決戰,並制定了相應方針政策,定了主力南下北寧線(今京沈鐵路),攻克錦州,把敵人關在東北就地殲滅的作戰方針。開始時,第四野戰軍司令員林彪不願南下錦州作戰,企圖回師長春。在批評和糾正了林彪在攻錦(州)打援問題上的猶豫之後,東北野戰軍按照中共中央軍委的戰略部署,發起遼沈戰役。
1948年9月12日,第四野戰軍發起遼沈戰役。東北野戰軍在林彪、羅榮桓指揮下開始攻錦作戰,全殲守敵近9萬人,生俘國民黨東北「剿總」副總司令范漢傑。錦州的解放促使長春守敵一部分起義,其餘全部投降。東北野戰軍乘勝追擊,於11月2日解放沈陽、營口。東北全境獲得解放。遼沈戰役歷時52天,殲敵47.2萬人。人民解放軍從此在數量上也對國民黨軍隊有了優勢,使中國革命形勢發展到一個新的轉折點。
這次觀看《遼沈戰役》,讓我對這段歷史又有了新的認識。影片中氣勢恢宏的戰斗場景、催人淚下的犧牲精神時刻提醒著我現今美好興奮的生活來之不易,這是我們的革命先烈用熱血之軀鑄就的幸福,用滿腔的熱情換來的安逸。他們生活在吃不飽、穿不暖並備受壓迫的環境中還能毅然為了國家犧牲小我、奉獻國家,那成長在幸福搖籃並享受著生活的安逸的我們不是更應該為了國家努力奮斗嗎?!我們要時刻銘記先烈的貢獻精神,努力為國家和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總結 遼沈戰役的成敗,我認為上級對下屬的態度起了重要作用。對下屬擁有充分的信任,並善於應用管理的藝術使得共產黨的團隊,能和諧地達到戰略統一,並發揮各成員之長,取得最大的效益。反觀國民黨內,蔣介石與衛立煌始終沒能達成共識,反而專斷獨行,最終的下場不言而喻。這也教育我們要充分信任和尊重自己的下屬,並善於引導來發揮其最大的作用。
每一場戰爭都有屍體和鮮血的堆砌,無數血淋淋的事實在告誡我們戰場多變,但是必須努力適應並懂得用最小的損失獲得最大的成功。現今生活亦然,我們要不斷適應變化的環境,在生活中要懂得變通和思考,當機立斷,努力前行。
以後的生活中,要銘記先烈精神,敢於拼搏勇於奮斗。
遼沈戰役觀後感5
今年是建黨九十周年,再加上這一學期的中國近代史課接近尾聲,我們有幸觀看了歷史題材的電影——《大決戰第一部——遼沈戰役》,其中給我印象深刻的不僅僅是令人震撼的塔山阻擊戰還有那些反映我黨精神的種.種細節。
遼沈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遼寧西部和沈陽、長春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一次戰略性進攻戰役,是解放戰爭戰略決戰的第一個戰役。這場戰役打了52天,用三個半小時記錄了當時的歷史事件,相較於以往革命戰爭題材的電影,在場面設計和人物造型上都屬於經典之作,尤其是宏大的戰爭場面和細膩的人物刻畫。
從影片中,我感受到我黨與國民黨的種.種不同,特別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還記得有這么一些場景,都反映出我軍與國民黨的最大不同:我軍戰士為打仗而挖土豪時,老百姓挑來了自家的木箱當擋板,一位大嬸還將自己的頭巾圍在了一名小戰士頸上; 和戰友們調侃,一點架子都沒有,特別是與同學談天時,為人謙虛;在戰斗中,戰士們奮勇搏擊,哪怕年齡小,也要為祖國的和平統一獻出自己的生命,當坦克駛過戰友的屍首時,他毅然決然的拔出了塞子,消失在他熱愛的土地上,而在遠處炊事員手中的豬肉燉粉條,他卻連一口都來得及嘗。相對於我軍,國民黨則顯得失去了民心,將自己擺在一個過高的位置上,又怎能和人民達成一致呢;上下層之間的那份猜疑之心,不團結勾心鬥角只能讓讓內部變得混亂,對於蔣介石,至始至終與衛立煌都沒有達成共識,最後空降沈陽直接指揮,由主帥降為將軍,以一人之智對多人之謀,焉能不敗?就連他的美國參謀也說:因為沒有專機,所以只有在家裡等待捷報即可。相比之下,在面對林彪的反對意見上,選擇以退為進,在不影響局勢的程度上,加以引導來達到戰略統一。可見,在上下層關系中,充分相信自己的下屬,給予足夠的尊重是多麼的重要。
勝利是用鮮血換來的,這場戰役我軍殲敵47.2萬人,也有無數革命先烈埋骨東北。雖然是一場勝戰,但卻十分不易。我們要始終記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所以要更加珍惜,學習他們的精神,走好以後的路。
2021年遼沈戰役觀後感相關 文章 :
★ 2020「致敬抗美援朝」主題雲團課學習心得觀後感作文【5篇】
★ 淮海戰役觀後感範文6篇
★ 2020建國大業觀後感1000字
★ 2020觀看建國大業的心得感悟範文集錦
★ 2020《「八一」榮光》觀後感範文5篇
★ 電影《建國大業》觀後感4篇
★ 2020關於電影建國大業觀後感心得作文5篇
★ 愛國電影觀後感1500字作文5篇
★ 2020建國大業電影觀影心得體會及收獲5篇
★ 最新2020電影《建國大業》觀後感1000字
❽ 尋十部紅色經典電影 按時間線排列
《紅色星球》:也是講火星的,一個神秘的星球。 《火星人入侵地球》:眾星出演,比較搞笑。 《玩轉太空船》:也是講火星的,喜劇爆笑。 《侏羅紀公園》系列:恐龍復活。 《第三類接觸》:斯皮爾伯格早期的作品,值得欣賞。 《黑客帝國》帝國系列:共3部——酷呀~~ 《第五元素》:布魯斯威力的經典科幻。 《ET》:斯皮爾伯格的經典外星人。 《迷失太空》:很不錯的科幻電影,大製作。 《時間機器》:時間旅行,竟然到了幾十萬年後。 《時間線》:也將穿梭時空。 《時空悍將》:丹澤爾華盛頓今年的新片,一般般。 《變種DNA》:巨大昆蟲捕食人。 《異形》系列:不用說了,恐怖外星異形。 《異種》系列:外星物種侵犯人類。 《鐵血戰士》系列:很精彩,但也很血腥。 《異形大戰鐵血戰士》:兩個經典系列弄在了一起。。。 《蒼蠅人》系列:原作很有想像力,續集惡心人。 《星際之門》:根據電視劇改編。 《世界大戰》:斯皮爾伯格導演,靚湯佬主演。 《黑衣人》系列:搞笑比科幻更多。 《變形金剛》:這個不用說了吧。 《X戰警》:根據漫畫改編,很好看。 《蜘蛛俠》:這個不用介紹了吧 《超人》系列:最新作是超人前傳。 《蝙蝠俠》系列:有點沒落了。 《再生俠》:就看過一部,沒有續作。 《神奇四俠》系列:目前有兩集,拍的不錯。 《透明人》:網上還有個欄續作不知真假,原作很不錯。 《穿牆隱形人》:片子雖老,但很精彩,推薦。 《綠巨人》:李安執導的,忠於漫畫改編,還不錯。 《金剛》:彼得傑克遜翻拍經典更經典。 《超人集中營》:小製作,輕松幽默。 《機械戰警》:都看過吧,沒落的系列。。。。 《逃出克隆島》:克隆人覺醒,出逃。成為真正的人。 《2001太空漫遊》 :不用說了經典,就是老了點。 《銀河系漫遊指南》:去年的片子,根據經典小說改編。 《銀翼殺手》:哈里森福特主演,開創了一個科幻片的風格,推薦觀看 《X檔案:征服未來》:不錯,可以看看。 《楚門的世界》:一個人的生活竟然是別人眼中的連續劇 《少數派報告》:又是斯皮爾伯格和阿湯的和作品。 《A.I》:又名人工智慧。 《蝴蝶效應》:共有兩部,續集比較一般。 《獨立日》:場面宏大 《天地大沖撞》:彗星撞地球。 《世界末日》:也是彗星撞地球的。 《12猴子》:科幻色彩較弱。 《星河戰隊》:去外星殺蟲子。。。。場面大,劇情弱。 《星際傳奇》:前作和續作都精彩,推薦。 《機械公敵》:未來生活到處是機器人,安全嗎? 《沖出寧靜號》:又名《螢火蟲》,槍戰科幻片子。 《未來水世界》:未來的世界,不過怎麼看怎麼落後。 《生化危機》系列:未來世界有僵屍病毒?也算恐怖片 《猿猴星球》:根據經典老片翻拍,沒有原作震撼。 《人猿世界》:1968老片,比新的好看。 《過關斬將》:施瓦辛格的老片,還不錯! 《宇宙威龍》:也是施瓦辛格老片,還不錯。 《親愛的,我把孩子們變小了》:小製作,很有創意。 《火箭人》:經典科幻老片,背景是二戰。 《阿波羅13號》:因為是真實事件,所以更震撼。 《極度深寒》:嚴格意義上說是怪獸片。 《哥斯拉》:嚴不嚴格都是怪獸片,但發生在未來。 《移魂都市》:構思比較精巧的作品。 《鋼鐵巨人》:雖然是動畫片,但成人看也很好看。 《冰凍星球》:動畫片,但很好看。 《機器人歷險記》:三維動畫片,一般。 《變人》:魯賓斯的科幻片,更多的是倫理。 《黑洞頻率》:父子靠著一台神奇的電台聯系。。。 《地心搶險記》:一般般吧,但還可以。 《記憶裂痕》:創意比電影好。。。 《坦克女郎》:很多人沒看過。 《絕密飛行》:未來戰機。 《天空上尉與明日世界》:風格比較古怪,根據名作改編 《最終兵器彼女》:日本的科幻片 《復興》:法國黑白動畫片,拍攝製作技術很NB 《特警判官》:史泰龍的狂野科幻片。 《超時空戰警》:也是史泰龍的科幻暴力片。 《時空特警》:尚格雲頓的時空追凶片子。 《最終幻想:靈魂深處》:第一部沒有真人演出的CG電影 《進化》:外星生物墜落地球,一夜之間進化 《再造戰士》系列:更接近槍戰片。 《盲區行者》:風格怪異的科幻電影,基努李維斯主演 《地獄男爵》:一個從納粹打開的異域來到人間的怪物。 《捍衛機密》:基努李維斯早期片子,有點像黑客帝國 《魔宮戰士》:一個系列的,這幾年沒再拍續作。 《魔鬼武器》:系列電影,大創意,小成本。 《後天》:大製作,小創意。 ,.
❾ 解放戰爭電影有哪些
1、開國大典
《開國大典》是長春電影製片廠出品的革命歷史題材劇情片,由李前寬、肖桂雲聯合執導,古月、孫飛虎主演,於1989年9月21日首映,2019年10月18日,其4K修復版公映。
該片用紀實的手法展現了從中國共產黨取得三大戰役的勝利開始直至10月1日在北京舉行開國大典的歷史過程。
2、大決戰之淮海戰役
在遼沈戰役打響的同時,劉伯承、鄧小平、陳毅遵照中央軍委的指示,著手策動淮海戰役。11月6日,淮海戰役打響。華東野戰軍及時切斷正向徐州收縮的黃百韜兵團的退路,並將其包圍在山東碾庄地區。
同時,中原野戰軍攻戰了軍事重地宿縣,切斷了徐州劉峙集團的陸上退路。蔣介石調杜聿明回徐州作戰,敵人幾路兵團雲集逼近徐州,淮海戰役形勢異常嚴峻。
國共雙方統帥鬥智斗勇,頻頻調兵遣將,經過十幾天的激烈戰斗,黃百韜兵團被殲,杜聿明集團被圍困,黃維兵團全殲。蔣介石雖多方設法救援杜聿明集團,但終因軍無鬥志,終致全軍覆滅,具有決定意義的淮海戰役大獲全勝。
3、大決戰1:遼沈戰役
《大決戰之遼沈戰役》是由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李俊、楊光遠等聯合執導,古月、趙恆多、蘇林、劉懷正、馬紹信、魯繼先、張衛國等主演的劇情片,於1991年在中國上映。
該片講述解放戰爭時期,以毛澤東主席為首的統帥部領導、林彪指揮的解放軍為打敗以蔣介石為首統帥的國民黨軍隊而進行遼沈戰役,攻克錦州,全殲廖耀湘兵團,最後攻克沈陽,解放了全東北的故事。
4、大決戰3:平津戰役
《大決戰3:平津戰役》是由李俊、韋廉執導的戰爭片,由古月、蘇林、吳志遠、趙恆多主演,由八一電影製片廠出品。
該電影主要講述了遼沈戰役和淮海戰役後,傅作義只好宣布接受和平解決北平的協議的故事,該片於1992年01月01日在中國上映。
5、集結號
《集結號》是由馮小剛執導,劉恆編劇,張涵予、鄧超、袁文康、湯嬿、廖凡、王寶強等主演,胡軍、任泉特別出演的戰爭片。該片於2007年12月20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該片改編自楊金遠的小說《官司》,講述了解放戰爭期間,九連連長穀子地接受了一項阻擊戰的任務,他與團長約定以集結號作為撤退的號令。當戰友一個個陣亡,穀子地對號聲是否響起心存疑問,他發誓要找到真相的故事。